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9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灌注成像联合平均动脉压对重型脑外伤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延皎 李超 +2 位作者 刘志鹏 张竞睿 范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8期85-89,共5页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平均动脉压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9月于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采用不同扫描方法分为平扫组、灌注组及联...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平均动脉压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9月于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采用不同扫描方法分为平扫组、灌注组及联合组。平扫组复查时采用常规CT平扫,灌注组采用CT灌注扫描,联合组选用CT颅脑灌注联合平均动脉压的方法。分别对三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评分)进行比较;对灌注组及联合组治疗后1、3个月的CT灌注参数情况进行对比;比较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绘制ROC曲线,评价联合组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GCS评分均有上升,治疗后1个月后联合组评分最高(P<0.05),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均低于灌注组、联合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较灌注组长,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CBF、CBV、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诊断灵敏度高于平扫组和灌注组(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联合平均动脉压相较于其他单一检查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高,值得于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 颅脑外伤 平扫 平均动脉压 GCS评分 脑血流流量 脑血流容量 平均通过时间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甘油三酯与平均动脉压的关系
2
作者 姚馨怡 乔香瑞 +2 位作者 荐志洁 吴岳 成乐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39-943,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与平均动脉压(MAP)的相关关系。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心肌梗死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根据血清TG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Q1,Q2,Q3,Q4四组,比较四...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与平均动脉压(MAP)的相关关系。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心肌梗死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根据血清TG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Q1,Q2,Q3,Q4四组,比较四组患者的MAP、年龄、性别、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葡萄糖、白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收缩压、舒张压等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血清TG水平与MAP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患者7 341例,Q1组1 824例,Q2组1 843例,Q3组1 829例,Q4组1 845例。从Q1组到Q4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葡萄糖、白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收缩压、舒张压、MAP水平均逐渐升高,且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Q4组MAP的中位数比Q1组增加了5.34 mmHg;而年龄、高密度脂蛋白、B型前脑尿钠肽水平均逐渐降低,且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Q4组年龄中位数比Q1组降低了6岁。经Spearman相关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TG水平与MAP呈正相关(r=0.130,P<0.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G水平每增加1 mmol/L,MAP增加1.67 mmHg(95%CI 1.38~1.97,P<0.001);与Q1组相比较,Q2组MAP增加2.07 mmHg(95%CI 1.13~3.02,P<0.001),Q3组MAP增加3.81 mmHg(95%CI 2.87~4.76,P<0.001),Q4组MAP增加5.58 mmHg(95%CI 4.64~6.53,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及其他多种临床指标后,血清TG水平每增加1 mmol/L,MAP增加0.8 mmHg(β=0.80,95%CI 0.37~1.23,P<0.001);与Q1组相比较,Q3组MAP增加2.08 mmHg(95%CI 0.79~3.36,P=0.002),Q4组MAP增加2.58 mmHg(95%CI 1.20~3.95,P<0.001)。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G水平与MAP呈正相关关系,MAP随血清TG水平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平均动脉压 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平均动脉压联合心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作用的回顾性研究
3
作者 许依迪 沈延飞 +2 位作者 许强宏 陈上仲 蔡国龙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12期5-10,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一个评估脓毒症预后的指标,并验证其有效性及准确性。方法筛选危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IV数据库中,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且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6548例。导出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等相关... 目的回顾性分析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一个评估脓毒症预后的指标,并验证其有效性及准确性。方法筛选危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IV数据库中,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且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6548例。导出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等相关临床资料。据确诊脓毒症28 d内患者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4306例和死亡组2242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指标的预测作用,根据最大AUC数据的MAPmin×√√HR_(min)截断值,分为A组(≤439)2982例和B组(>439)3566例。Cox回归分析各项指标对28 d死亡率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两组间预后差异,最后建立模型并验证指标的有效性。结果ROC曲线分析比较,最大的AUC指标MAPmin×√HR_(min)值为0.677。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症(严重肝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急性生理学评分Ⅲ、血红蛋白、血尿素氮、乳酸、外周血氧饱和度、MAP、机械通气以及血管活性药物是脓毒症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构建增加MAPmin×√HR_(min)的模型后发现,其AUC值最大,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C-index值分别为89.36%、54.64%、69.46%、0.771。比较模型间净重新分类指数以及综合判别改善指标后发现,加入MAPmin×√HR_(min)的模型预测预后能力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APmin×√HR_(min)是评估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率的有效指标,能有效提高脓毒症患者预后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平均动脉压 心率 预后
下载PDF
平均动脉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价值
4
作者 宋清源 周玉霞 +1 位作者 彭红梅 金日男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21期23-26,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平均动脉压(MAP)、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PI)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粤北人民医院建档产检的1278例11周~13周+6单胎孕妇,采集病史及孕早期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是否... 目的探讨平均动脉压(MAP)、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PI)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粤北人民医院建档产检的1278例11周~13周+6单胎孕妇,采集病史及孕早期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是否发生子痫前期分为子痫前期发病组和正常组,对两组孕妇的病史风险因素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子痫前期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果观察过程中61例撤出,剩余1217例孕妇中56例发生子痫前期。单因素分析显示,子痫前期发病组与正常组预产期年龄、孕前体重指数、经产妇有子痫前期病史、慢性高血压病史、子痫前期家族史、MAP、UTPI、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MoM值及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以上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P、UTPI、血清HCY进入模型,联合预测模型为Logit(P)=-23.466+0.153MAP+0.277HCY+3.225UTPI,联合预测AUC为0.933,敏感度为80.4%,特异性为89.3%,拟合优度检验P=0.070。结论MAP、UTPI、HCY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其联合预测在子痫前期早期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平均动脉压 子宫脉搏指数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与白细胞计数的关系
5
作者 范光德 孙梦涵 王坤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6期84-88,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白细胞计数(WB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体检者中年龄≥60岁的高血压病1 874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和血压,计算MAP,检测外周血WBC、总胆固醇、...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白细胞计数(WB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体检者中年龄≥60岁的高血压病1 874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和血压,计算MAP,检测外周血WB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丙氨酸转氨酶、空腹血糖。根据MAP分为4组:Q1组(≤96.3 mmHg)、Q2组(96.4~100.0 mmHg)、Q3组(100.1~106.7 mmHg)、Q4组(≥106.8 mmHg)。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MAP与其他观察指标的相关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WBC升高危险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Q4组发生WBC升高的概率是Q1组的2.90倍(95%CI:2.05,4.10),Q3组发生WBC升高的概率是Q1组的2.83倍(95%CI:2.00,4.02),Q2组发生WBC升高的概率是Q1组的2.28倍(95%CI:1.60,3.25),在校正年龄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上述关联仍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MAP独立相关(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WBC水平与MAP升高有关,且这种作用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MAP水平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内慢性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 平均动脉压 血压 白细胞计数 总胆固醇 炎症反应 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智能化自控镇痛泵分娩镇痛对产妇平均动脉压、心率及疼痛的影响观察
6
作者 何玲燕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6期2464-2466,共3页
目的探讨智能化自控镇痛泵分娩镇痛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娩的62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镇痛,观察组采取智能化自控镇痛泵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疼痛程度、疼痛介质指... 目的探讨智能化自控镇痛泵分娩镇痛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娩的62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镇痛,观察组采取智能化自控镇痛泵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疼痛程度、疼痛介质指标、围产期相关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镇痛30 min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后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及5-羟色胺(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化自控镇痛泵应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可减少产妇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减轻产妇疼痛,有助于缩短产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产妇对镇痛效果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自控镇痛泵 分娩镇痛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平均动脉压水平与EICU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关系的回顾性分析
7
作者 王启飞 孙明 张卫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4期1974-1979,共6页
目的探讨平均动脉压水平与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3例E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早期导向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 目的探讨平均动脉压水平与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3例E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早期导向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实际维持水平分为3组。A组(46例):MAP实际维持水平<入EICU前1年内平时MAP水平的75%;B组(25例):入EICU前1年内平时MAP水平的75%<MAP实际维持水平<入EICU前1年内平时MAP水平的90%;C组(12例):入EICU前1年内平时MAP水平的90%<MAP实际维持水平<入EICU前1年内平时MAP水平。记录治疗前后肾主动脉、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血流灌注指数)与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血乳酸)的变化,观察治疗后72 h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采用t、χ^(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3组治疗后肾主动脉和肾叶间动脉的舒张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血流灌注指数较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A组肾主动脉和肾叶间动脉的舒张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血流灌注指数均低于B、C组,B组均低于C组(均P<0.05)。3组治疗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血乳酸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A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血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B、C组,B组均高于C组(均P<0.05)。治疗后72 h,A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56.52%(26/46),B组为24.00%(6/25),C组为41.67%(5/12),B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适度增大E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能够改善肾脏部位血流动力学,调节肾脏血供及肾功能,并降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急诊重症监护室 平均动脉压 肾功能
下载PDF
孕妇风险因素、平均动脉压、妊娠相关蛋白A联合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在子痫前期早期预测的价值
8
作者 刘碧媚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2期147-149,共3页
目的:分析孕妇风险因素、平均动脉压(MAP)、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联合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2月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1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孕妇风险因素、平均动脉压(MAP)、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联合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2月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1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风险因素、MAP、PAPP-A、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分析联合检查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结果:研究组风险因素<1/100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研究组中早发型子痫前期<1/100的发生率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研究组MAP、PAPP-A、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子痫前期MAP、PAPP-A、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均高于晚发型子痫前期(P<0.05);联合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指标,特异度低于单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风险因素、MAP、PAPP-A、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诊断的价值较高,可准确预测子痫前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平均动脉压 妊娠相关蛋白A 子宫脉搏指数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影响
9
作者 张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090-0092,共3页
探讨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本院100例采取急诊精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患者术前平均动脉压水平中位数为依据分为甲组(平均动脉压<92m... 探讨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本院100例采取急诊精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患者术前平均动脉压水平中位数为依据分为甲组(平均动脉压<92mmHg)与乙组(平均动脉压≥92mmHg),每组各50例,对比临床基线资料。结果 甲组高血压、既往卒中、左室射血分数、肌酐清除率、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桡动脉入路占比、β受体阻滞剂占比、全国死亡、缺血事件发生率与乙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水平与全因死亡发生率表现为非线性相关,保证平均动脉压平稳对于患者预后改善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动脉压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脉介入治疗 急诊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苑玉清 李能德 +1 位作者 毛庆 黄思庆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2-162,共1页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原发性脑损害多较严重。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及有害递质的增加,常是继发性脑损害的病理反应基础。体循环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bloodpresure,MABP)的变化可直接影...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原发性脑损害多较严重。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及有害递质的增加,常是继发性脑损害的病理反应基础。体循环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bloodpresure,MABP)的变化可直接影响脑灌注压及脑血流的变化。本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平均动脉压 MABP 变化
下载PDF
溶液温度对失血性休克时体温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苏荣 王建荣 +1 位作者 马燕兰 刘玉春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观察输注不同温度溶液后失血性休克兔肛温及平均动脉压变化的特点 ,探讨液体复苏时不同温度溶液对提高体温和平均动脉压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雄兔 30只 ,随机分为 4组进行手术插管及制作休克模型 ,在休克模型稳定 30min后按相同... 目的观察输注不同温度溶液后失血性休克兔肛温及平均动脉压变化的特点 ,探讨液体复苏时不同温度溶液对提高体温和平均动脉压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雄兔 30只 ,随机分为 4组进行手术插管及制作休克模型 ,在休克模型稳定 30min后按相同速度、相同液量分别给予低温 (1 0 .7± 1 .6℃ )、常温 (2 0 .6± 1 .3℃ )及温热(39.5± 1 .3℃ )平衡液和自体血 ;在休克前、休克及液体复苏 1h、2h和 4h监测肛温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1 )失血性休克可以导致肛温和平均动脉压下降 ;(2 )液体输注能帮助恢复中心动脉压 ,常温溶液和温热溶液更有助于肛温和平均动脉压恢复。结论失血性休克能引起体温和平均动脉压下降 ,复苏过程中常温溶液和热溶液在提高体温和平均动脉压方面优于低温溶液 ,温热溶液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平均动脉压 复苏 体温
下载PDF
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平均动脉压维持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6
12
作者 叶林 周发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81-1787,共7页
目的分析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的平均动脉压维持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有可信的平时血压记录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9例,计算平时平均动脉压(MAPn)。入住ICU后根据早... 目的分析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的平均动脉压维持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有可信的平时血压记录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9例,计算平时平均动脉压(MAPn)。入住ICU后根据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积极给予液体复苏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按MAP实际维持水平(MAPk)将患者分为3组:A组(MAPk〈75%MAPn)45例;B组(75%MAPn≤MAPk〈90%MAPn)23例;C组(90%MAPn≤MAPk〈MAPn)11例。应用PiCCO技术每6-8小时监测其心脏指数、系统性血管阻力指数及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比较3组患者房颤、室颤/心动过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3组患者血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尿量、血肌酐水平的差异,分析3组患者72h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并统计28d病死率。结果3组患者之间MAP、CI、SVRI无统计学差异。B组的CVP在6、24、48、72h显著低于A组(P〈0.05)。3组患者的氧输送和氧消耗无统计学差异,但是B组在12、24、48h时的氧摄取率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在6、12、24h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的6、12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在12、24、48h的尿量显著高于A组(P〈0.05),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3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A、B、C3组72h内分别发生AKI27、6、5例,B组显著低于A组(P=0.011),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B、C3组患者28d存活率分别为63.95%、73.91%和63.64%。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维持在接近患者平时水平对预防急性肾损伤可能更为有利,且并未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脓毒症 平均动脉压 急性肾损伤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对家兔缺氧型心跳骤停模型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炜 何明丰 +3 位作者 刘绍辉 张英俭 徐文冲 魏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家兔窒息法致心跳骤停-心肺复苏(CA-CPR)模型的平均动脉压(MAP)影响。方法:采用夹闭气管法致家兔窒息的动物模型,12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参附注射液组(A)及正常生理盐水对照组(B),分别于夹闭气管前静推SF及静推...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家兔窒息法致心跳骤停-心肺复苏(CA-CPR)模型的平均动脉压(MAP)影响。方法:采用夹闭气管法致家兔窒息的动物模型,12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参附注射液组(A)及正常生理盐水对照组(B),分别于夹闭气管前静推SF及静推生理盐水(NS),测定家兔CA-CPR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及2组间变化的差异。结果:夹管后特别是后期A组MAP保持水平比B组高(P<0.05);A组MAP恢复时间为(94.00±42.53)s,B组为(214.00±97.32)s(P<0.05);A组MAP复苏前MAP下降的速度(13.29±0.82)mmHg/min,较B组(14.65±1.13)mmHg/min慢(P<0.05);A组MAP恢复后平均MAP为(101.77±27.99)mmHg,B组为(79.63±25.47)mmHg,各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夹闭气管致家兔窒息模型中,参附注射液对MAP具有积极的稳定和提升作用,同时可以缩短MAP恢复时间,有利于CPR的成功和复苏后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窒息 心跳骤停 平均动脉压 家兔
下载PDF
急性热应激联合创伤对兔血浆一氧化氮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罗炳德 陈光忠 +2 位作者 王红芹 翟慧敏 邹飞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热应激复合创伤后血浆一氧化氮 (NO)早期变化及其对血压的可能影响。方法 建立兔急性热应激复合创伤模型 ,按不同时间取血测定NO含量 ,全程监测血压变化。结果 急性热应激创伤后 1h左右兔血浆NO浓度下降 ,尔后升高 ,在... 目的 探讨急性热应激复合创伤后血浆一氧化氮 (NO)早期变化及其对血压的可能影响。方法 建立兔急性热应激复合创伤模型 ,按不同时间取血测定NO含量 ,全程监测血压变化。结果 急性热应激创伤后 1h左右兔血浆NO浓度下降 ,尔后升高 ,在高温和创伤条件下平均动脉压 (MAP)亦于 1h左右降至最低点 ,继之有一个短暂的回升 ,尔后迅速下降。结论 急性热应激复合创伤兔早期血浆NO浓度是先降低后升高 ,且与MAP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热应激 创伤 一氧化氮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高血压史及平均动脉压与进展性卒中相关性的单因素分层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付海龙 孙强 吕晓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3-445,共3页
目的通过对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病史及入院后平均动脉压的分层对比研究,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将入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后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再按高血压病史及入院后平均动脉压... 目的通过对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病史及入院后平均动脉压的分层对比研究,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将入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后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再按高血压病史及入院后平均动脉压情况分为若干亚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史20年及以上组、高血压史20年?以下组及无高血压史组任意两两比较,差异显著,且进展性卒中(SIP)发病率,前者(49.4%)>中间者(30.0%)>后者(16.8%)。平均动脉压≤75mmHg组与75mmHg<平均动脉压<165mmHg组比较,P=0.005<0.01,差异显著,且SIP发病率,前者(52.0%)明显高于后者(25.9%);平均动脉压≥165mmHg组与75mmHg<平均动脉压<165mmHg组比较,P=0.011<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SIP发病率,前者(48.3%)明显高于后者(25.9%);平均动脉压≤75mmHg组与平均动脉压≥165mmHg组比较,P=0.785>0.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史的有无及长短均与SIP相关;平均动脉压超过一定范围,无论升高还是降低,都是SIP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高血压史 平均动脉压 预测
下载PDF
平均动脉压与高龄老人认知功能减退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慧峰 潘锋丰 +2 位作者 耿慧 孙小康 钟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了解平均动脉压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对275例高龄老人其中高血压患者140例,非高血压患者135例,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分析平均动脉压与认知功能减退是否相关。结果平均动脉压过高或过低,认知功能减... 目的了解平均动脉压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对275例高龄老人其中高血压患者140例,非高血压患者135例,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分析平均动脉压与认知功能减退是否相关。结果平均动脉压过高或过低,认知功能减退明显。结论平均动脉压与高龄老年认知功能损害有关。有效控制平均动脉压对认知功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动脉压 高龄老人 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 认知功能 减退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内皮功能损害及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华琦 李梅 +2 位作者 刘力松 刘荣坤 杨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内皮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后左心室肥厚、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998-06/2002-11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内皮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后左心室肥厚、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998-06/2002-11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初诊或停服所有降压药物2周以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5例。根据诊室脉压及24h动态脉压水平将555例患者分为脉压≤40mmHg(1mmHg=0.133kPa)组,40mmHg<脉压≤50mmHg组,50mmHg<脉压≤60mmHg,脉压>60mmHg。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男性>134g/m2,女性>110g/m2作为左室肥厚的标准分为肥厚组237例,非肥厚组318例。结果:随24h动态脉压增大,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P<0.01),一氧化氮水平减少(P<0.05),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比值增加(P<0.05)。24h动态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诊室脉压均与内皮素、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171~0.377,P<0.01);与一氧化氮呈显著负相关(r=-0.269,-0.259,-0.167,P<0.01;r=-0.141,P<0.05)。脉压较收缩压、24h动态脉压较诊室脉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相关性更明显。而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以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均无相关性。左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增高(P<0.001),舒张压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左心室肥厚 平均动脉压 脉压 舒张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 左室心肌质量指数 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收缩压增高 血浆内皮素水平 24h血压 血管内皮损伤 一氧化氮水平
下载PDF
妊娠晚期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平均动脉压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树生 段晓琼 +3 位作者 王卫疆 刘月旺 余梅 李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了解妊娠晚期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含量与孕妇平均动脉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检测 6 7例正常晚孕妇女和 15例正常非孕妇女 (对照组 )血浆Hcy的含量。结果 :正常晚孕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 7 89± 3 ... 目的 :了解妊娠晚期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含量与孕妇平均动脉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检测 6 7例正常晚孕妇女和 15例正常非孕妇女 (对照组 )血浆Hcy的含量。结果 :正常晚孕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 7 89± 3 2 7μmol/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6 6 3± 1 0 7μmol/L ,P <0 0 5 ;正常晚孕妇女组血浆Hcy含量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P <0 0 5 ;对照组妇女Hcy含量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测定妊娠晚期孕妇血浆Hcy含量可以为孕期补充叶酸提供指导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同型半胱氨酸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平均动脉压变异率对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术中N-端脑利钠肽前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葵 王忠三 +1 位作者 陈敏 何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06-108,11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术中平均动脉压变异率对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老年下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根据其术前自身合并症分为3组(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冠心病合...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术中平均动脉压变异率对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老年下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根据其术前自身合并症分为3组(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组),分别观察基础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下降5%、10%及20%时血清NT-proBNP及hs-CRP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血清NT-proBNP及hs-CRP随平均动脉压的下降而升高,当平均动脉压下降超过20%时升高最为显著。结论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能反映患者NT-proBNP及hs-CRP指标变化水平,并以此预示术中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动脉压 N-端脑利钠肽前体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肢骨折 手术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