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衡与不平衡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重要范畴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发民 《人文杂志》 1985年第3期32-35,共4页
什么是平衡与不平衡呢?一般所谓平衡,就是指事物同外界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适应、互相协调的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恰当比例,是这种关系的主要表现。所谓不平衡,就是事物同外界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互不适应互不协调的关系;... 什么是平衡与不平衡呢?一般所谓平衡,就是指事物同外界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适应、互相协调的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恰当比例,是这种关系的主要表现。所谓不平衡,就是事物同外界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互不适应互不协调的关系;其主要表现,就是对平衡比例或左或右的偏离,即比例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与不平衡 互相适应 平衡不平衡 唯物辩证法 相协调 对重 平衡 要素 或事物 恰当比
下载PDF
论精神文明中两类知识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问题
2
作者 胡潇 《求索》 1982年第4期37-41,共5页
精神文明,作为人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是在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发展的。马克思认为,“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第一,一定的社会结构,第二,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人们的国家制度和人们的精神方式由这两者决定,因... 精神文明,作为人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是在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发展的。马克思认为,“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第一,一定的社会结构,第二,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人们的国家制度和人们的精神方式由这两者决定,因而人们的精神生产的性质也由这两者决定。”人类的精神生活方式或社会的精神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知识 自然知识 生产关系 生产力 平衡与不平衡 知识文 知识发展 精神文明 政治关系 宗教
下载PDF
论毛泽东关于平衡与不平衡关系问题的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俊国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89,共6页
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平衡和不平衡是这一工程中的两个重要考量。一般而言,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国民经济能不能获得按比例和协调的发展,关键就是要看对平衡和不平衡这一对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事物的认... 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平衡和不平衡是这一工程中的两个重要考量。一般而言,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国民经济能不能获得按比例和协调的发展,关键就是要看对平衡和不平衡这一对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事物的认识程度和认识态度。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对此一直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他认为,由于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经常存在着矛盾,这就意味着平衡成为不平衡和不平衡成为平衡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必须把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和出发点,另一方面还必须要努力把搞好平衡作为制定政策的归宿和落脚点。只有有了这样的综合平衡,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平衡与不平衡 社会主义建设
原文传递
功能──成本动态平衡关系研析
4
作者 谭浩邦 《价值工程》 1997年第1期14-15,共2页
功能成本动态平衡关系研析暨南大学谭浩邦探索功能成本相关性原理,或许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功能与成本之间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有效地掌握功能分析、功能价值评价方法的本质,提高VE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功能价值评价的效果。一、... 功能成本动态平衡关系研析暨南大学谭浩邦探索功能成本相关性原理,或许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功能与成本之间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有效地掌握功能分析、功能价值评价方法的本质,提高VE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功能价值评价的效果。一、VE中的平衡问题世上一切事物都在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成本 价值评价 平衡关系 相关性原理 平衡与不平衡 功能目标 平衡理论 功能评价 相对值法 不确定性关系
下载PDF
平衡概念探索 被引量:5
5
作者 金一虹 《人文杂志》 1984年第6期18-21,27,共5页
一、自然科学中平衡概念 发展的三个阶段 远在自然科学尚未萌动的时代,哲学就已经提出了含有一定辩证法因素的平衡观。如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把“整个天宇当作一个和谐与数”。这种和谐论把平衡理解为对立面的“协合”或“和解”,是... 一、自然科学中平衡概念 发展的三个阶段 远在自然科学尚未萌动的时代,哲学就已经提出了含有一定辩证法因素的平衡观。如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把“整个天宇当作一个和谐与数”。这种和谐论把平衡理解为对立面的“协合”或“和解”,是一种动态平衡观。但是这种平衡观说到底还是建立在直观观察的基础上,而且具有神秘性。所以,尽管它在整体上、在本质上是比较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 流态 平衡与不平衡 稳定态 自然科学 平衡范畴 平衡 质变 广义平衡 哲学
下载PDF
保持和趋向平衡是事物发展的普遍属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门忠民 《人文杂志》 1981年第6期49-52,共4页
自然界、社会和思维领域的大量事实表明,保持和趋向平衡是事物发展的普遍属性。 在微观世界,物理学,化学的研究表明,原子总有一种使自已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也就是达到平衡,从而形成稳定的电子构型的趋势。如果核外电子数少于核... 自然界、社会和思维领域的大量事实表明,保持和趋向平衡是事物发展的普遍属性。 在微观世界,物理学,化学的研究表明,原子总有一种使自已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也就是达到平衡,从而形成稳定的电子构型的趋势。如果核外电子数少于核内质子数,也就是不平衡时,它就表现出较强的化学活性,积极与其它元素进行反应,摄取电子,以达到平衡,形成稳定的电子构型。如“钾”、“钠”等活性元素就是如此。如果电子数与质子数己经相等,也就是达到平衡,它就表现出惰性,不再积极参与化学反应,以保持已经达到的平衡。如“氖”、“氮”等惰性元素就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向平衡 相对平衡 属性 宇宙岛 电子构型 根本条件 保持平衡 平衡与不平衡 内质 电子数
下载PDF
“非平衡化与不平衡”——中国近代农村经济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丽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122,共20页
在对以往“衰退论”、“增长论”、“内卷论”和“停滞论”进行回顾和评论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非平衡化与不平衡”的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与国际经济和国内工商业经济发展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在对以往“衰退论”、“增长论”、“内卷论”和“停滞论”进行回顾和评论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非平衡化与不平衡”的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与国际经济和国内工商业经济发展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虽然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衰退论”、“增长论”、“内卷论”和“停滞论”都曾有其一定的真实性,但是“衰退”、“增长”、“内卷”或“停滞”本身并不足以全面反映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国传统农村经济“旧平衡的瓦解和新平衡的缺失”才是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主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退” “增长” “内卷” “停滞” “非平衡与不平衡
下载PDF
试论学派和流派的生态平衡(续)
8
作者 徐传礼 《社科纵横》 1996年第2期36-41,共6页
试论学派和流派的生态平衡(续)徐传礼宏观的沉思在论述了古今、本外、雅俗、科文、他自、刚柔这六大矛盾的对立统一生态平衡之后,我们可以进而探讨历史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的总规律了。马克思曾创造性地提出并初步考察了历史发展中精... 试论学派和流派的生态平衡(续)徐传礼宏观的沉思在论述了古今、本外、雅俗、科文、他自、刚柔这六大矛盾的对立统一生态平衡之后,我们可以进而探讨历史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的总规律了。马克思曾创造性地提出并初步考察了历史发展中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的问题,列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平衡 马克思主义 平衡与不平衡 新人文主义学派 物质生产 文艺复兴 创造性 文艺繁荣 对立统一 思想解放
下载PDF
试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哲学依据
9
作者 李皓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3年第1期86-90,共5页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谈到今后二十年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时,特别指出要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但是,...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谈到今后二十年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时,特别指出要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但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理论和实践,过去却长期受到“左”的错误思想的反对和干扰。有人说,既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那么,要求实现和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在理论上就要陷入形而上学的机械平衡论,在实践上就会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此出发,他们给综合平衡扣上了“消极平衡”的帽子,而把破坏平衡的错误作法誉为“积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哲学依据 比例关系 平衡状态 经济发展 平衡与不平衡 客观规律 客观必然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根本条件
下载PDF
浅议“不平衡”
10
作者 杨连福 王海 《党史博采(上)》 1997年第12期37-38,共2页
世纪之交回眸,沧海桑田巨变。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到市场,从温饱到小康,从四方步到高速路,从四合院到别墅楼……一切都在悄然剧变。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之下,一大批改革家、企业家等新时期的开拓者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但是也有一些... 世纪之交回眸,沧海桑田巨变。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到市场,从温饱到小康,从四方步到高速路,从四合院到别墅楼……一切都在悄然剧变。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之下,一大批改革家、企业家等新时期的开拓者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但是也有一些人,陷入困惑、迷茫和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 平均主义 不平衡现象 个人主义 平衡与不平衡 社会主义本质 思想观念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世纪之交 心理平衡
下载PDF
玉米品种产量潜力水平形成原理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褚清河 潘根兴 +2 位作者 郭耀东 史海萍 温日宇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8期838-842,共5页
为了探索玉米品种产量潜力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应用不平衡施肥条件下选育的6个玉米自交系(1父5母),在平衡与不平衡2种施肥方法下进行了杂交并在第2年进行了组合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平衡施肥条件下杂交的5个组合在相同条件下种植鉴定... 为了探索玉米品种产量潜力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应用不平衡施肥条件下选育的6个玉米自交系(1父5母),在平衡与不平衡2种施肥方法下进行了杂交并在第2年进行了组合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平衡施肥条件下杂交的5个组合在相同条件下种植鉴定,组合间的产量方差分析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并且组合间苗期植株氮含量测定值的方差分析也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多重比较检验结果也与产量检验结果较为一致,而这些组合在平衡施肥条件下种植,组合间产量则无明显差异且单位面积产量并未有增加趋势,表明该品种是具有不平衡施肥特性的品种;不平衡施肥条件下培育自交系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杂交的组合,无论在平衡施肥条件下还是不平衡施肥条件下种植,虽然组合间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玉米产量与不平衡条件下的组合也无明显差异,但平衡施肥条件下培育品种单位面积产量较不平衡施肥培育品种平均增加8.7%,而在不平衡施肥条件下种植,单位面积产量减少5.6%,可见,该品种是具有平衡施肥特性的品种,是玉米自交系在平衡施肥条件下选择与遗传的结果。玉米平衡施肥特性基因是自交系所固有的,平衡与不平衡施肥条件是隐性和显性基因互相转化的重要条件或激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与不平衡 自交系 杂交试验 不平衡 利用效率
下载PDF
精神文明建设中“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关系的思考
12
作者 唐善茂 李善辉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4期53-54,共2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要求和鼓励自主决策、平等竞争、等价交换、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契约等,这一切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这正是社会主义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要求和鼓励自主决策、平等竞争、等价交换、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契约等,这一切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这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协调发展 平衡与不平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动态平衡 文明城市 内在依据
下载PDF
论邓小平辩证法思想
13
作者 朱亮 喻舒曼 《前进》 1995年第11期8-11,共4页
论邓小平辩证法思想朱亮,喻舒曼在邓小平心目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是实事求是与辩证法的统一。实事求是与辩证法是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内在地要求具备彻底的辩证法,而彻底的辩证法则必须立足于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 论邓小平辩证法思想朱亮,喻舒曼在邓小平心目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是实事求是与辩证法的统一。实事求是与辩证法是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内在地要求具备彻底的辩证法,而彻底的辩证法则必须立足于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辩证否定 辩证法思想 主要矛盾 平衡与不平衡 普遍性与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地位与作用 毛泽东
下载PDF
悬移质挟沙能力水槽实验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强 张曼 周建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0,共11页
水流挟沙能力是研究悬移质泥沙输移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不均匀泥沙,由于细颗粒调整的滞后性,传统循环水槽实验较难获取悬移质与河床泥沙相对应的输沙平衡条件,需要大量精度不高的浓度测量和无法避免细沙在系统中循环影响实验精度。本文... 水流挟沙能力是研究悬移质泥沙输移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不均匀泥沙,由于细颗粒调整的滞后性,传统循环水槽实验较难获取悬移质与河床泥沙相对应的输沙平衡条件,需要大量精度不高的浓度测量和无法避免细沙在系统中循环影响实验精度。本文通过改进水槽进口加沙和增加出口过滤系统,并采用不平衡淤积方式逼近平衡输沙进行实验和研究挟沙。实验得到从淤积趋近平衡的水沙条件,将实验结果与传统实验测量结果及挟沙能力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初步表明:(1)改进系统能更准确控制进口加沙和得到近似平衡的悬移质泥沙浓度、提高悬移质输沙实验的可靠性;(2)解决了传统水槽实验难以获得平衡泥沙浓度的问题,并避免了频繁而且不准确的浓度测量;(3)初步显示传统实验测量泥沙浓度可能较大地偏大于真实挟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槽实验 挟沙能力 平衡与不平衡输沙 泥沙浓度
下载PDF
植根于中国大地上的发展经济学──评夏振坤主编《发展经济学新探》
15
作者 谭绮 彭建刚 方国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发展经济学 经济文化人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西方发展经济学 “经济人”假设 文化传统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平衡与不平衡
下载PDF
纽科姆ABX论战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戚冬伟 《消费导刊》 2008年第18期223-223,共1页
认知一致研究一直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重点,社会心理学家纽科姆于1953年提出的ABX对称模式也是认知一致研究的一个典型理论,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模式的分析来总结一下这一模式所带给我们的意义与启示。
关键词 纽科姆ABX模式 平衡与不平衡 意义
下载PDF
土壤施肥配比理论解析与百年经典施肥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强彦珍 褚清河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1706-1709,共4页
对在《土壤施肥配比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土壤作物系统量比线性极点一次性施肥理论的平衡与不平衡施肥、最佳施肥比例等概念、定义进行了解释,同时结合生产实际解析了施肥比例和施肥量的施肥学意义、作用以及作物产量随施肥... 对在《土壤施肥配比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土壤作物系统量比线性极点一次性施肥理论的平衡与不平衡施肥、最佳施肥比例等概念、定义进行了解释,同时结合生产实际解析了施肥比例和施肥量的施肥学意义、作用以及作物产量随施肥量增加变化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土壤作物系统量比线性极点一次性施肥理论是对施肥上重大问题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提出的施肥原则中多数内容是经典施肥理论几乎没有涉及到的重要问题,能够用于指导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而百年经典施肥理论不是在科学实验基础上得出的推论,它是养分归还学说的一个具体内容,并非高产施肥理论。最小因子理论不符合内因是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以及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的哲学思想,也不能应用于指导生产施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施肥理论 量比线性极点 平衡与不平衡养分类型 最佳施肥比例 内因与外因
下载PDF
试论邓小平关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辩证法的思想
18
作者 牛涛 《东南学术》 CSSCI 1995年第5期3-6,共4页
关键词 邓小平 发展的辩证法 社会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 平衡与不平衡 现代化 发展与稳定 辩证关系 对外开放
下载PDF
唯物辩证发展观的新篇章
19
作者 王浩夫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0-52,共3页
唯物辩证发展观的新篇章王浩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从当代中国的现实要求出发,把关注的焦点放到中国如何发展,如何加快发展上面,并把发展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强调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形成了符合中国... 唯物辩证发展观的新篇章王浩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从当代中国的现实要求出发,把关注的焦点放到中国如何发展,如何加快发展上面,并把发展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强调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理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观 唯物辩证 社会主义现代化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 发展战略 当代中国 改革和稳定 非均衡 平衡与不平衡 改革开
下载PDF
毛泽东波浪式前进思想简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建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54-58,共5页
在毛泽东同志一生中,有许多关于波浪式前进的论述。波浪式前进是毛泽东同志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独创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
关键词 波浪式前进 螺旋式 毛泽东同志 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列宁 量变质变规律 工作方法 平衡与不平衡 起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