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0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杂岩体中辉石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春涛 李五福 +12 位作者 王秉璋 王强 张新远 王涛 郑英 金婷婷 刘建栋 袁博武 韩晓龙 曹锦山 王泰山 谭运鸿 李玉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43,I0008-I0011,共23页
近年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Nb、P矿化碱性杂岩体,并对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含矿性开展了研究,初步圈定了Nb、P矿化体,显示东昆仑具有寻找与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矿潜力。对碱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矿物成... 近年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Nb、P矿化碱性杂岩体,并对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含矿性开展了研究,初步圈定了Nb、P矿化体,显示东昆仑具有寻找与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矿潜力。对碱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矿物成分以及形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对重建东昆仑古构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可推动东昆仑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突破。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杂岩体中重要的含矿辉石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矿物电子探针原位分析、磷灰石和榍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东昆仑大格勒地区辉石岩的形成时代为418 Ma。辉石岩主要矿物中存在似长石(霞石)、碱性暗色矿物(富铁黑云母),单斜辉石为透辉石,角闪石为钙质角闪石(铁韭闪石),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石岩具有富K(K_(2)O>Na_(2)O)、CaO含量高、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亏损Nb、Ta元素,亏损Zr、U、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全岩的(87Sr/86Sr)i为0.704058~0.704278,ε_(Nd)(t)为-0.4~-0.2。矿物组成、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大格勒辉石岩为钾质碱性岩,具有与OIB相似的特征,岩浆源区为EMⅠ型地幔端元。岩石的形成过程为母岩浆在相对较深的地幔源区经历了1%~3%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在上侵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微弱的同化混染作用,其形成时代为该地区岩浆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可能与碰撞后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岩石圈的强烈伸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岩 年代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综合年代地层格架
2
作者 吴怀春 李山 +14 位作者 王成善 褚润健 王璞珺 高远 万晓樵 贺怀宇 邓成龙 杨光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天天 房强 杨天水 张世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1-445,共15页
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也是全球大规模烃源岩形成时期,但对于温室气候背景下陆地的环境状态、气候变化、生命响应及其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陆相有机质及大规模烃源岩堆积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中国东北的松辽盆地发育... 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也是全球大规模烃源岩形成时期,但对于温室气候背景下陆地的环境状态、气候变化、生命响应及其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陆相有机质及大规模烃源岩堆积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中国东北的松辽盆地发育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烃源岩在盆地内广泛分布,是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环境变化和烃源岩形成机制的绝佳地点。但由于露头剖面沉积记录“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差,缺乏高精度的综合年代地层格架约束,导致松辽盆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存在较多争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白垩纪陆地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的研究进程。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实施的松科1井、松科2井和松科3井共钻取了8197 m完整且连续的白垩纪陆相地层岩心记录。本文通过综合科探井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旋回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松辽盆地白垩纪高分辨率综合年代地层格架,为探索白垩纪陆地深时气候-环境演化及服务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细的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ICDP) 松辽盆地 地质年代 旋回地层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下石炭统物源和构造背景:来自碎屑岩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的约束
3
作者 胡俊杰 施辉 +3 位作者 马立成 马寅生 王嘉琦 钟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6-1067,共12页
为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早石炭世沉积物来源和构造背景,本次研究采集小赛什腾山怀头他拉组沉积岩进行碎屑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测试样品微量元素蛛网图呈平坦型,富Th、U、Hf,贫Co、Sc、Ni、V元素;... 为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早石炭世沉积物来源和构造背景,本次研究采集小赛什腾山怀头他拉组沉积岩进行碎屑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测试样品微量元素蛛网图呈平坦型,富Th、U、Hf,贫Co、Sc、Ni、V元素;砂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属轻稀土富集型,具有中等负Eu异常;Cr/Zr、Sm/Nd、Th/Sc及Th/U等微量元素比值和判别图版显示研究区怀头他拉组为上地壳长英质物源区。沉积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及特征比值显示,研究区样品与大陆弧环境砂岩具有极为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相关构造环境投图同样表明怀头他拉组沉积环境以大陆弧为主,兼有主动大陆边缘特征。怀头他拉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划分出3个年龄区间,480~402 Ma,1493~900 Ma和1908~1803 Ma。年龄谱呈早古生代单峰值特征,峰值年龄为414 Ma,反映物源区与柴北缘加里东期构造带内早古生代晚期的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结合前人区域上古地理、古水流证据,综合分析认为小赛什腾山下石炭统怀头他拉组物源主要来自于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赛什腾山 怀头他拉组 地球化学特征 碎屑锆石U-Pb年代 构造背景
下载PDF
粤北地区琶江铀矿床沥青铀矿原位微区年代学和元素分析:对铀成矿作用的启示
4
作者 李海东 田世洪 +3 位作者 刘斌 胡鹏 吴建勇 陈正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83,共14页
琶江铀矿床处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南段,位于佛冈岩体南西部,是佛冈岩体内发现的唯一一个铀矿床。铀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是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本文采用岩相学、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及原位激光剥蚀电感耦合技术(LA-ICP-... 琶江铀矿床处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南段,位于佛冈岩体南西部,是佛冈岩体内发现的唯一一个铀矿床。铀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是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本文采用岩相学、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及原位激光剥蚀电感耦合技术(LA-ICP-MS)对琶江铀矿床矿石矿物沥青铀矿及黄铁矿进行了矿物学、微区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沥青铀矿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49.70±0.1)Ma,为晚白垩世,位于华南区域主成矿时代(75~50 Ma)范围内,表明琶江铀矿床与区域成矿时代一致,属于区域性成矿事件。该铀矿床沥青铀矿稀土元素总量为(311.5~368.3)×10^(-6),U/Th比值为17067~26524,显示中低温热液成因,结合稀土元素TE 1,3为0.95~1.01,具类四组分效应特征,指示成矿流体富F。此外,琶江铀矿床黄铁矿Co/Ni比值介于5~26,暗示其为热液成因。根据以上分析,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铀矿 黄铁矿 年代 地球化学 琶江铀矿床
下载PDF
《人间世》与1930年代中国现代传记的发展
5
作者 张立群 何方丽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1934年于上海创刊的《人间世》小品文半月刊在推动1930年代中国现代传记发展过程中曾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今人志”“人物”等系列栏目设计,刊发名家自述性文字,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人间世》呼应了当时渐成声势的“传记热”,在“他... 1934年于上海创刊的《人间世》小品文半月刊在推动1930年代中国现代传记发展过程中曾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今人志”“人物”等系列栏目设计,刊发名家自述性文字,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人间世》呼应了当时渐成声势的“传记热”,在“他传”、自传书写和保存传记性资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呈现《人间世》与1930年代中国传记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丰富、深化我们对现代传记历史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世》 1930年代 现代传记
下载PDF
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在1930年代中国的舆论传播效应
6
作者 阎书钦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30,共13页
1930年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以苏联经济建设为榜样的思潮。这源于苏联一五、二五计划建设成就在中国的舆论传播效应。苏联经济建设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涉及社会各方面人员,但国人传播苏联经济建设信息有其特定的时代视角、倾向与国别语境,... 1930年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以苏联经济建设为榜样的思潮。这源于苏联一五、二五计划建设成就在中国的舆论传播效应。苏联经济建设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涉及社会各方面人员,但国人传播苏联经济建设信息有其特定的时代视角、倾向与国别语境,因而苏联经济建设信息在各类社会人员中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反应。在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期望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和精神,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国人传播的苏联经济建设信息不免存在相当的片面性。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成功之路由此进入中国建设工业化国家发展轨道的预盼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将为之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苏联经济建设 中国舆论传播
原文传递
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1950年代民族问题大讨论再审视
7
作者 晁福林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1950年代关于民族问题的大讨论,开启了中国史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民族问题的热潮。当时学习的重点是斯大林关于形成民族的四个要素。斯大林强调依照这四个要素衡量,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不可能出现民族,民族只能是资本主义时... 1950年代关于民族问题的大讨论,开启了中国史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民族问题的热潮。当时学习的重点是斯大林关于形成民族的四个要素。斯大林强调依照这四个要素衡量,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不可能出现民族,民族只能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范文澜注意到斯大林论断的适用性问题,著文指出中、欧历史情况不同。欧洲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才有了民族国家,而古代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持久的相当巩固的整体”的王朝国家,“汉民族有它自己的发展过程,并不因为有了资本主义才开始形成民族”。围绕汉民族形成时间问题所展开的大讨论实际上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规模地研讨中华民族形成问题的嚆矢。这场大讨论的丰富成果是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汉民族形成 中华民族 资本主义 1950年代
原文传递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的时间起始、空间场域与参照性问题——基于“年代学”的一种思考
8
作者 吴秀明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九十年代文学在当下日益明显地受到重视,以致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但真正按照年代学理论对之进行探讨的,似尚未有之。本文据此,从时间起止、空间范畴和参照性等方面展开考察,其意是想从最基础和最基本问题切入,来表达... 九十年代文学在当下日益明显地受到重视,以致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但真正按照年代学理论对之进行探讨的,似尚未有之。本文据此,从时间起止、空间范畴和参照性等方面展开考察,其意是想从最基础和最基本问题切入,来表达对如何规范和推进九十年代文学研究的想法。而这些研究,不仅具有学科自律的意义,而且也内在地蕴含了对九十年代文学的整体判断及其对九十年代性的理解。因此,应该有必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 时间起始 空间场域 参照性问题
下载PDF
曹禺《日出》“戏剧二版”之谜——兼及新文学作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改本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9
作者 段美乔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具有较高社会、政治地位的新文学作家,其作品大多存在重大修订,版本情况颇为复杂。尽管现当代离我们如此之近,但一些版本资料已经进入到一个说不清楚的阶段。同时学界对这一时期的修改本大多采用“忽略不计”的态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具有较高社会、政治地位的新文学作家,其作品大多存在重大修订,版本情况颇为复杂。尽管现当代离我们如此之近,但一些版本资料已经进入到一个说不清楚的阶段。同时学界对这一时期的修改本大多采用“忽略不计”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围绕曹禺《日出》“戏剧二版”的诸多疑问的讨论,力图展现诸修订版本生成过程背后隐含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闻出版机构以及文化组织结构的变动,探讨新文学作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改本的文学史、文化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日出》“戏剧二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修改本
下载PDF
八十年代家居装饰设计与民众生活方式变迁--以《家具与生活》杂志为对象的考察
10
作者 关晓辉 容泳珊 宋逸菲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通过考察八十年代《家具与生活》杂志,可发现在民众生活方式变迁下家居装饰设计呈现几点时代特征:首先,板式组合家具成为实用、经济的理想产品;其次,小面积居室促成空间优化设计的趋向;再次,“自己设计”和“自己做”投射出个性化的生... 通过考察八十年代《家具与生活》杂志,可发现在民众生活方式变迁下家居装饰设计呈现几点时代特征:首先,板式组合家具成为实用、经济的理想产品;其次,小面积居室促成空间优化设计的趋向;再次,“自己设计”和“自己做”投射出个性化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的是,家居装饰设计被赋予前所未有的精神价值,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引导人们实践朴素、务实、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八十年代家居装饰设计与民众生活方式变迁联系紧密,透过这些联系审视设计行为的社会属性,将更深刻地理解“设计作为文化现象”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家居装饰设计 《家具与生活》杂志 生活方式变迁
下载PDF
《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探讨
11
作者 鲍中举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伊迪丝·华顿作为美国19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创作的小说《纯真年代》反映了19世纪末纽约上流社会不同人物在环境压力下的悲惨遭遇,整部作品文笔细腻优美、结构精巧,一经推出便在美国文坛引起强烈反响。伊迪丝·华顿《纯真... 伊迪丝·华顿作为美国19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创作的小说《纯真年代》反映了19世纪末纽约上流社会不同人物在环境压力下的悲惨遭遇,整部作品文笔细腻优美、结构精巧,一经推出便在美国文坛引起强烈反响。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的情节、人物的背景、特点,直接定位了小说的基调,男性人物的价值观、自由间接引语的叙述手法与暗含的女性主义叙事人物、声音与情节形成对照,表达了《纯真年代》女性意识、女性话语权观念,伊迪丝·华顿有关女性出路问题予以前瞻性设置,以促进女性权利在男权社会中真正获得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真年代 女性主义 文学叙事策略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杂岩体中辉石角闪石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五福 王强 +14 位作者 王秉璋 刘建栋 王春涛 周金胜 马林 王涛 张新远 刘金恒 李玉龙 袁博武 王泰山 曹锦山 金婷婷 韩晓龙 谭运鸿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62,I0012-I0016,共24页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以铌为主的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辉石角闪石岩构成了杂岩体的主体且有弱矿化显示。为了查明辉石角闪石岩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了解稀有和稀土矿的成矿背景,指导区域找矿突破,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野外地质...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以铌为主的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辉石角闪石岩构成了杂岩体的主体且有弱矿化显示。为了查明辉石角闪石岩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了解稀有和稀土矿的成矿背景,指导区域找矿突破,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年代学、矿物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辉石角闪石岩由角闪石、黑云母、少量辉石以及矿石矿物(易解石、褐帘石、磷灰石、含铌钛铁矿)等组成,其中角闪石主要为钙角闪石组中的镁绿钙闪石,少量为浅闪石和阳起石;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辉石为透辉石和普通辉石。辉石角闪石岩成岩年龄为418 Ma,岩石具有低硅(SiO_(2)=35.49%~42.62%)、高MgO(7.27%~16.04%)、CaO(11.94%~13.44%)、TiO_(2)(1.80%~6.13%)、P_(2)O_(5)(0.52%~2.79%)含量特征,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显示Nb、Ta正异常以及Pb负异常,与OIB特征类似。岩石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0444~0.705404,ε_(Nd)(t)=-0.4~0.9),落入OIB型富集地幔的范围。综合研究表明大格勒辉石角闪石岩可能源于OIB型软流圈地幔,源区Nb-Ta的富集及Pb和K的亏损主要与再循环脱水洋壳有关。大格勒辉石角闪石岩的形成时代稍晚于东昆仑高压变质带榴辉岩相的峰期变质时代,因此其产出的构造环境可能与陆-陆碰撞期间俯冲大洋岩石圈断离软流圈地幔上涌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角闪石岩 年代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东昆仑
下载PDF
诸广南铀矿田脉岩地球化学与地质年代学特征——对“交点型”铀矿床成因的启示
13
作者 张闯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09-232,共24页
我国华南东南部产出众多的花岗岩型铀矿床(热液型),以诸广南、贵东铀矿田为代表,是我国最重要的铀产区之一。矿区内多产出镁铁质(中基性)和长英质(酸性)脉岩,且脉岩经历了广泛的热液蚀变,蚀变类型包括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 我国华南东南部产出众多的花岗岩型铀矿床(热液型),以诸广南、贵东铀矿田为代表,是我国最重要的铀产区之一。矿区内多产出镁铁质(中基性)和长英质(酸性)脉岩,且脉岩经历了广泛的热液蚀变,蚀变类型包括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赤铁矿化,与铀矿体附近的蚀变类型相似。镁铁质脉岩烧失量高,体现其富含挥发分,主量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K2O含量偏高,TiO2和∑FeO含量较低,Na2O<K2O。与蚀变的镁铁质脉岩相比,矿化的镁铁质脉岩Fe2O3/FeO值明显偏高,且Zn、Mo、Th和REE含量同样较高;而V、Cr和Ni元素含量则偏低。这些镁铁质脉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C1球粒陨石为标准)显示从LREE到HREE具有负斜率,负δEu异常和几乎无δCe异常。矿石相较于未矿化的脉岩蚀变样品,显示出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富集(Eu元素除外),这一现象与沥青铀矿中富含稀土元素相关。镁铁质脉岩的40Ar/39Ar定年显示,其侵位时间可能老于131 Ma,为~140 Ma。而伟晶岩脉的侵位年龄为161.81±0.85 Ma(白云母坪年龄)。所有样品的40Ar/39Ar测年结果显示:诸广南铀矿田的区域热液蚀变事件不早于66.0±1.1 Ma。鉴于前人的U-Pb定年结果,华南地区东南部的矿床主要形成于两个阶段,分别为贵东铀矿田的100~110 Ma和诸广南铀矿田的52~65 Ma。这些铀矿田的成矿年龄通常比区域上的脉岩侵位晚数千万年,因此区域铀矿化与镁铁质脉岩的侵位没有成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蚀变 40Ar/39Ar年代 区域铀成矿事件 诸广南铀矿田 下庄(贵东)铀矿田
下载PDF
20世纪50—70年代诗歌中的干部书写
14
作者 余蔷薇 李桂豫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8,共10页
在20世纪50—70年代的诗歌中,干部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书写对象。虽然其一般具有同质化的特征,但也根据题材、语境、视角的差异而分化出不同的意义形态。同时,部分带有逾越性的形象既丰富了干部的可能面向,也追问着干部形象在建构过程中存... 在20世纪50—70年代的诗歌中,干部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书写对象。虽然其一般具有同质化的特征,但也根据题材、语境、视角的差异而分化出不同的意义形态。同时,部分带有逾越性的形象既丰富了干部的可能面向,也追问着干部形象在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诗歌中,作为知识分子与工农兵关系的中介,干部形象呈现出聚合性、附加性与修辞性,这是其政治诗学路径的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70年代诗歌 干部形象 工农兵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深松耕作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郭怀怀 于晓芳 +3 位作者 高聚林 马达灵 胡树平 王利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35,共15页
深松作为一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当前玉米增密增产的有效调控手段,在我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深松是否影响玉米籽粒脱水特性,还缺乏更加深入的研究。据此,本试验选用1970s—2010s 5个年代的代表性玉米品种,采用深松(35 cm)和传统浅旋(15... 深松作为一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当前玉米增密增产的有效调控手段,在我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深松是否影响玉米籽粒脱水特性,还缺乏更加深入的研究。据此,本试验选用1970s—2010s 5个年代的代表性玉米品种,采用深松(35 cm)和传统浅旋(15 cm)两种耕作方式,设置裂区试验,探究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生理成熟前后籽粒脱水特性及其对深松耕作的响应规律,为机械化籽粒直收背景下采取该措施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存在显著差异,2000s和2010s品种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低于其余品种,2010s品种的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明显低于其余品种,而2000s和2010s品种的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高于其余品种。对比浅旋,深松后1970s—2010s各品种吐丝后15~35 d籽粒含水率的下降幅度增加,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有小幅度增加,而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无显著变化,且深松对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的影响均较小。深松后各品种苞叶和穗轴生理成熟前、后脱水速率均降低,而穗柄脱水速率无明显变化。综合来看,2000s和2010s品种的籽粒脱水特性明显优于其余年代品种,而深松耕作主要通过提升吐丝后15~35 d籽粒含水率的下降量促进了籽粒脱水,使深松下玉米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有较小幅度增加;深松后苞叶、穗轴生理成熟前、后脱水速率降低,而对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深松耕作 不同年代品种 脱水特性 穗部器官
下载PDF
广西水汶盆地晚白垩世火山角砾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16
作者 杨金豹 徐珍珍 +4 位作者 吴祥珂 杨启军 冯佐海 余红霞 白艳萍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相学对广西水汶盆地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的形成时代、锆石特征和角砾来源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们的地质意义。该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量砂岩和变质砂岩角砾、浆屑、玻璃质和细小长英质矿物组成。锆石U-P...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相学对广西水汶盆地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的形成时代、锆石特征和角砾来源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们的地质意义。该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量砂岩和变质砂岩角砾、浆屑、玻璃质和细小长英质矿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主要集中在418~469 Ma,较年轻的为107、104和90 Ma;锆石Th/U值均大于0.1,且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表明其为岩浆成因锆石。锆石形态研究显示,年龄老的锆石磨圆度较好,环带不清晰;年龄新的锆石磨圆度较差,环带较发育。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原来划分为新元古界的变质砂岩获得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393~456 Ma。因此,本文认为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中418~469 Ma的年龄不是该火山角砾岩的成岩年龄,该年龄段的锆石可能来自早白垩世砂岩角砾,也可能来自曾被认为是新元古界的变质砂岩角砾。90 Ma的锆石年龄代表了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形成之前,深部岩浆喷发活动的年龄,该岩浆活动时限比上段的石英斑岩早约7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角砾岩 锆石 地质年代 水汶盆地 广西
下载PDF
赣东北牛角坞钨多金属矿床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17
作者 李陈浩 赵正 +4 位作者 刘善宝 陈振宇 王成辉 许建祥 邓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96,共19页
牛角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是近年来赣东北地区钨多金属矿产勘查取得重要进展的矿区,钨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元古界板桥组变质砂岩内外接触带,目前探获钨资源量已达到中型规模(WO_(3)平均品位为0.26%),且其深部资源潜力巨... 牛角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是近年来赣东北地区钨多金属矿产勘查取得重要进展的矿区,钨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元古界板桥组变质砂岩内外接触带,目前探获钨资源量已达到中型规模(WO_(3)平均品位为0.26%),且其深部资源潜力巨大。该矿床以浅部石英脉型钨矿和深部细脉浸染型钨矿分带共生为特色,区别于典型的石英脉型“五层楼”模式,故对其赋矿岩体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不同类型白钨矿进行矿物学工作和构建成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矿床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的基础上,首先厘定了牛角坞矿床矿物组合及其矿化分带特征;获得了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49.1±0.6Ma,判断其为华南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赋矿花岗质岩浆岩表现为明显的过铝质钙碱性特征,其稀土元素则为明显的右倾型配分模式,具有弱负Eu异常,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等高场强元素特征;锆石εHf(t)集中在-15.2~-3.2,指示其成矿岩浆来源于古元古代壳源物质重熔;白钨矿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两类含矿热液均主体源自深部花岗质岩浆。综合年代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建立了牛角坞石英脉型与细脉浸染型共生钨矿床成矿模式,为华南地区大规模钨成矿作用研究和深部勘查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钨矿床 锆石U-PB年代 花岗岩地球化学 白钨矿矿物学
下载PDF
西秦岭天水地区志留纪利桥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来自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的约束
18
作者 李国倩 周开 +4 位作者 李云帅 张建新 武亚威 郭祺 毛小红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43,共14页
花岗岩在探讨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造山带的形成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西秦岭天水地区利桥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锆石U-Pb年代学表明岩体结晶年龄为439±3 Ma。利桥花岗岩具有高硅... 花岗岩在探讨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造山带的形成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西秦岭天水地区利桥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锆石U-Pb年代学表明岩体结晶年龄为439±3 Ma。利桥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的特征,其铝饱和指数A/CNK值介于1.01~1.16之间,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利桥花岗岩富集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a、Ce等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具有俯冲带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利桥花岗岩具有较低的Mg#值(25~41),且La/Yb-La、La/Sm-La图解显示该花岗岩在形成明显与部分熔融作用相关,此外岩体中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和正的锆石εHf(t)值,表明这些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有幔源物质的贡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我们认为利桥花岗岩是弧-陆碰撞前俯冲洋壳中先存的基性岩或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所致,当然也不排除其为大陆边缘弧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 HF同位素 全岩地球化学 花岗岩 西秦岭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羌塘坳陷白垩纪以来的隆升剥蚀历史——来自低温热年代学的约束
19
作者 马泽良 何治亮 +4 位作者 罗开平 彭金宁 庄新兵 杨帆 刘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6,共12页
为了重建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和评价羌塘盆地油气的保存条件,对南羌塘坳陷隆升剥蚀历史进行了研究。利用锆石和磷灰石(U-Th)/He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对南羌塘坳陷中部嘎尔敖包地区的侏罗系砂岩样品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大部分颗粒经历完... 为了重建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和评价羌塘盆地油气的保存条件,对南羌塘坳陷隆升剥蚀历史进行了研究。利用锆石和磷灰石(U-Th)/He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对南羌塘坳陷中部嘎尔敖包地区的侏罗系砂岩样品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大部分颗粒经历完全退火阶段;基于实验数据对盆地热史进行反演,并结合区域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认为南羌塘坳陷共经历了3期隆升剥蚀历史,即早白垩世、古新世—始新世和中新世以来,分别造成了南羌塘坳陷中部地区1.7~2.6 km、1.89 km和1.13 km的剥蚀量。热历史结果显示,早白垩世南羌塘坳陷中部地区首先遭受剥蚀,随后剥蚀逐渐向南、北两侧传递。南羌塘坳陷第一期冷却历史可能受到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碰撞的影响;第二期冷却历史可能受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影响;第三期冷却历史可能与印度—亚洲大陆持续会聚下羌塘盆地发育大量近南北向断层有关。南羌塘坳陷中部地区位于不同构造位置的样品的热历史显示,其经历了不同的剥蚀过程,这可能受到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和随后持续会聚造成的区域性近南北向断裂差异性活动的影响。基于不同构造位置样品热历史的差异性,认为区域性南北向断裂开始活动时间为65~4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和磷灰石(U-Th)/He 磷灰石裂变径迹 低温热年代 隆升剥蚀历史 构造演化 南羌塘坳陷 羌塘盆地
下载PDF
用于碳十四年代测定的古代灰浆样品分析与前处理方法述评
20
作者 王玥 宫玮 吴小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6,共8页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灰浆常被用作建筑的建造和装饰材料,如房址白灰面、砖墙缝隙胶凝材料、壁画灰质地仗层等。灰浆是研究古代建筑建造、修葺和壁画制作年代的重要样品,因其固化过程与建筑的建造、修葺和壁画制作行为直接相关。灰浆受原...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灰浆常被用作建筑的建造和装饰材料,如房址白灰面、砖墙缝隙胶凝材料、壁画灰质地仗层等。灰浆是研究古代建筑建造、修葺和壁画制作年代的重要样品,因其固化过程与建筑的建造、修葺和壁画制作行为直接相关。灰浆受原料、制作工艺和保存状态影响,其组分复杂,其中无机质组分中可能含有不同年代生成的干扰组分,因此准确测定灰浆样品碳十四年代的难度较大。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对灰浆样品碳十四年代测定的前处理和制备方法,以及近年来无机质组分形成机理的研究成果,归纳现有灰浆样品分析检测与前处理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计算干扰组分影响、有机残留物提取测年等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十四年代测定 古代灰浆样品 白灰面 前处理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