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4篇文章
< 1 2 1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密度年变化情况对风电场发电量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天太 《太阳能》 2023年第4期22-29,共8页
在中国范围内各种地形和气候条件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10个区域,分析这些代表性区域测风塔数据中空气温度、大气压力、空气密度的年变化情况,并选取其中空气密度年变化幅度较大的陕西省渭南市的1座测风塔分析空气密度年变化情况对风电场... 在中国范围内各种地形和气候条件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10个区域,分析这些代表性区域测风塔数据中空气温度、大气压力、空气密度的年变化情况,并选取其中空气密度年变化幅度较大的陕西省渭南市的1座测风塔分析空气密度年变化情况对风电场发电量计算结果的影响,以等效利用小时数代替发电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空气密度年变化幅度受大气压力年变化幅度的影响较小,受空气温度年变化幅度的影响较大。使用空气密度10 min时间序列计算得到的年等效利用小时数比使用年平均空气密度计算得到的低0.166%,差异较小;使用年平均空气密度和使用月平均空气密度计算得到的月等效利用小时数之间的差异最大为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发电量 空气密度 年变化 风能资源 等效利用小时数 测风塔
下载PDF
秦皇岛海岸带10种乡土植物叶色参数与色素质量分数的年变化
2
作者 徐宁伟 杨晨 +5 位作者 王珺哲 宋欣 徐晨 栗浩 刘宥瑞 张建甫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0-36,共7页
为探讨植物叶色参数和色素质量分数的年变化,以秦皇岛海岸带园林应用价值较高的10种乡土植物为试验材料,测定叶色参数和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的质量分数,并进行叶色参数和色素质量分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植物的光泽明亮度... 为探讨植物叶色参数和色素质量分数的年变化,以秦皇岛海岸带园林应用价值较高的10种乡土植物为试验材料,测定叶色参数和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的质量分数,并进行叶色参数和色素质量分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植物的光泽明亮度L*,样品红绿饱和度a*值,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的年变化趋势相似,样品黄蓝饱和度b*值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叶色参数与叶绿素质量分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类胡萝卜素与叶色参数的相关性因植物种类而定。L*值可准确预估刺槐、孩儿拳头叶绿素质量分数变化;a*值可准确预估刺槐、荆条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变化;b*值可准确预估紫穗槐和达乌里胡枝子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叶底珠叶绿素、胡萝卜素及孩儿拳头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植物 叶色参数 色素质量分数 年变化趋势 秦皇岛海岸带
下载PDF
利用IGS数据分析全球TEC的周年和半年变化特性 被引量:42
3
作者 余涛 万卫星 +3 位作者 刘立波 唐伟 栾晓莉 杨光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3-949,共7页
利用太阳活动高年(2000年)IGS提供的全球TEC数据,采用傅里叶展开的方法,分析了白天电离层TEC周年和半年变化的全球特征.结果显示:电离层TEC周年变化幅度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较大、赤道和低纬地区很小.半年变化的幅度在“远极地区”(... 利用太阳活动高年(2000年)IGS提供的全球TEC数据,采用傅里叶展开的方法,分析了白天电离层TEC周年和半年变化的全球特征.结果显示:电离层TEC周年变化幅度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较大、赤道和低纬地区很小.半年变化的幅度在“远极地区”(远离地球南北地磁极点的东北亚和南美地区)比“近极地区”(靠近地球南北地磁极点的北美和澳大利亚)大得多.进一步的统计显示,全球大部分地区TEC在春秋月份出现最大值,北半球近极地区最大值在冬季出现.南半球的南美和澳大利亚部分地区,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同样,采用傅里叶方法分析了中性大气模式MSIS90计算的全球大气原子分子浓度比值([O/N2])的数据,发现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中性成分[O/N2]周年变化幅度较大且有明显的冬季异常现象,依据Rishbeth等提出的理论,我们认为大气成分[O/N2]可能对TEC周年变化的产生有重要作用,并且也是TEC在近极地区出现冬季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TEC半年变化的全球分布特征形成的原因较复杂,我们初步分析可能是由于中性成分[O/N2]、太阳天顶角控制的电离层光化学产生率变化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年变化 年变化 冬季异常
下载PDF
中低纬电离层F_2区峰值参量周年和半年变化及电场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涛 万卫星 +3 位作者 刘立波 毛田 王云冈 王劲松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9期25-30,共6页
利用二维电离层理论模式,在地磁平静和太阳活动低年的情况下,模拟中低纬电离层峰值电子浓度NmF2和峰值高度hmF2的周年和半年变化规律。在考虑与不考虑理论模式输入电场的周年和半年变化两种情况下,对比分析研究了电场对电离层NmF2和hmF... 利用二维电离层理论模式,在地磁平静和太阳活动低年的情况下,模拟中低纬电离层峰值电子浓度NmF2和峰值高度hmF2的周年和半年变化规律。在考虑与不考虑理论模式输入电场的周年和半年变化两种情况下,对比分析研究了电场对电离层NmF2和hmF2周年和半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输入电场没有周年和半年变化分量时,模拟NmF2表现出一定的半年变化特征,而hmF2周年变化分量较强;当输入电场包含了周年和半年变化特征时,模拟NmF2和hmF2周年和半年变化特征明显改变,且这种改变随地方时和地磁纬度不同有较大的差别;电场对NmF2半年变化的影响无论是在强度还是范围上都明显大于对hmF2的影响,电场对NmF2的影响在赤道和驼峰区都比较明显,但对hmF2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地磁赤道区。通过对比模拟NmF2和hmF2发现,中低纬电离层hmF2与NmF2半年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初步分析认为电离层电场及其关的"赤道喷泉"效应可能是这种相关性的重要纽带;电离层电场对hmF2半年变化的影响仅局限在地磁赤道地区,而对NmF2影响可达驼峰地区,因此hmF2与NmF2半年变化的相关性也仅在地磁赤道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周年变化 电离层半年变化 电离层数值模拟 电离层电场
下载PDF
上海市产业园区周边人口分布特征及典型年变化研究
5
作者 姜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0037-0039,共3页
上海市59个产业园区总面积约992km2,分布于16个辖区内。研究显示,2021年上海市产业园区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共计约467.81万人,产业园区周边1000m范围内人口共计约767.40万人。产业园区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数超过20万人的园区和产业园区周... 上海市59个产业园区总面积约992km2,分布于16个辖区内。研究显示,2021年上海市产业园区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共计约467.81万人,产业园区周边1000m范围内人口共计约767.40万人。产业园区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数超过20万人的园区和产业园区周边1000m范围内人口数超过50万人的园区均位于中心城区,同时,以上产业园区周边500m和1000m范围内人口密度均超过1万人/km2。总的来看,2000年~2015年产业园区周边500m和1000m范围内人口均处于增加趋势,2021年较2015年略有下降。基于以上分析,建议产业园区在规划发展中,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发展、设置合理的产业控制带,以降低产业园区建设中对周边敏感区的环境和风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产业园区 周边人口分布特征 典型年变化
下载PDF
基于COSMIC掩星数据分析全球NmF2周年和半年变化特征
6
作者 马新欣 焦立果 刘晓灿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4年第5期97-100,共4页
使用COSMIC掩星提供的NmF2数据,利用傅里叶分析方法,研究全球F2层峰值电子密度的周年和半年分布特征,分析2010年LT12:00—14:00 NmF2周年和半年变化幅度及2008—2011年年平均值变化。结果显示,电离层NmF2周年和半年变化幅度在中高纬地... 使用COSMIC掩星提供的NmF2数据,利用傅里叶分析方法,研究全球F2层峰值电子密度的周年和半年分布特征,分析2010年LT12:00—14:00 NmF2周年和半年变化幅度及2008—2011年年平均值变化。结果显示,电离层NmF2周年和半年变化幅度在中高纬地区相对较大;在赤道和低纬地区相对较小,且NmF2以半年变化为主。太阳活动增强期间,NmF2年平均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IC F2层峰值电子密度 年变化 年变化
下载PDF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的年变化特征 被引量:58
7
作者 姚瑞玲 丁贵杰 王胤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86,共4页
在14年生的3种林分密度内,采用定期、定时、定点多样点收集器法,研究了林分凋落物及养分归还的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分的年凋落物量为2745.821~4911.179kg/(hm^2·a);凋落物中养分的年归还量分别... 在14年生的3种林分密度内,采用定期、定时、定点多样点收集器法,研究了林分凋落物及养分归还的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分的年凋落物量为2745.821~4911.179kg/(hm^2·a);凋落物中养分的年归还量分别为:氮15.558~27.374kg/(hm^2·a)、磷1.437~2.900kg/(hm^2·a)、钾12.393~25.365kg/(hm^2·a)、钙10.850~22.056kg/(hm^2·a)、镁2.487~3.278kg/(hm^2·a)。凋落物及养分归还的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均为秋季最多,冬季以之夏季、春季最低,除镁外,各季节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枯落物 养分归还 年变化
下载PDF
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的年变化特征 被引量:44
8
作者 范丽军 李建平 +2 位作者 韦志刚 董文杰 Julian Wang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9-424,共6页
北极涛动 (ArcticOscillation ,简称AO)和南极涛动 (AntarcticOscillation ,简称AAO)分别用于描述北半球和南半球热带外气候变率的主要模态 ,它们分别是北半球和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之间气压变化的跷跷板结构。作者利用 1 95 8年 1月~... 北极涛动 (ArcticOscillation ,简称AO)和南极涛动 (AntarcticOscillation ,简称AAO)分别用于描述北半球和南半球热带外气候变率的主要模态 ,它们分别是北半球和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之间气压变化的跷跷板结构。作者利用 1 95 8年 1月~ 1 999年 1 2月的NCEP/NCAR全球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北极涛动指数IAO和南极涛动指数IAAO来研究AO和AAO的年变化特征以及AO和AAO与纬向平均的月平均各要素场的相关系数随纬度和月份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变化 北极涛动 南极涛动 热带外气候变率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温年变化深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广岳 赵林 +3 位作者 谢昌卫 庞强强 杜二计 乔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9-1200,共12页
地温年变化深度的准确判断对于多年冻土发育特征评估、寒区冻土模式下边界深度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典型钻孔地温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多年冻土地温年变化深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种简化了地表和活动... 地温年变化深度的准确判断对于多年冻土发育特征评估、寒区冻土模式下边界深度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典型钻孔地温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多年冻土地温年变化深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种简化了地表和活动层状态影响的地温年变化深度估算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低温冻土的地温年变化深度平均值比高温冻土大4.6 m,随着冻土温度升高,地温年变化深度基本上呈减小趋势,部分低温冻土钻孔由于土层含水率过高导致地温年变化深度相对较小;由于活动层水热动态和冻融过程的影响,地温年变化深度与浅层(0.5 m)温度年较差相关性不显著,而与多年冻土上限附近温度年较差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地层介质的热扩散率差异是导致地温年变化深度区域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层含水率、温度、质地以及水的相态是影响地层热物理性质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地温年变化深度 平均地温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十年变化(2000-2010年)评估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建亮 钱者东 +2 位作者 徐网谷 张慧 王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8067-8076,共10页
为揭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构成及变化状况,基于2000年和2010年31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数据,根据生态系统类型转化及其转化幅度,考虑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的重要性,构建生态系统格局变化指数,分析国家级自然保... 为揭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构成及变化状况,基于2000年和2010年31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数据,根据生态系统类型转化及其转化幅度,考虑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的重要性,构建生态系统格局变化指数,分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面积最大,2000年和2010年分别占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57.88%和57.74%,其次为荒漠生态系统,两期占比约17%,其他依次是湿地、森林、灌丛、农田、冰川/永久积雪、海洋、城镇等生态系统类型。2000-201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湿地面积明显增加,城镇有一定程度扩张,冰川/永久积雪略微减少。总体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基本维持的保护区数量219个,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的68.65%,生态系统格局改善的保护区数量略多于退化的数量,10年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保护取得一定效果。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在基本维持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地域不平衡性。生态系统改善的保护区多分布在秦岭、大巴山、大娄山、南岭一带,而东部省份、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一带生态系统退化的保护区数量较多,主要是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等类型自然保护区。最后,提出3点建议为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格局 年变化 遥感
下载PDF
电离层电场的半年变化对F2区峰值电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余涛 万卫星 +2 位作者 刘立波 栾小丽 唐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6-622,共7页
利用一个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了太阳活动低年、地磁宁静情况下,中低纬和赤道地区电离层F2区峰值电子浓度(NmF2)的半年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电离层电场对NmF2半年变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输入的电场没有周年和半年变化时,磁赤道地区电... 利用一个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了太阳活动低年、地磁宁静情况下,中低纬和赤道地区电离层F2区峰值电子浓度(NmF2)的半年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电离层电场对NmF2半年变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输入的电场没有周年和半年变化时,磁赤道地区电离层NmF2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半年变化特征,而在稍高的纬度上,NmF2半年变化的强度较弱.当输入的电场具有一定的半年变化时,电离层NmF2的半年变化强度有明显的改变,且这种改变随地方时和地磁纬度不同有明显的差别.在地磁赤道附近的电离层赤道槽地区,从上午到午夜的时间内,具有半年变化的电场对电离层NmF2半年变化的强度是减弱的作用,在其他的时间内,电场对电离层NmF2半年变化强度是加强的作用.而在稍高纬度的电离层驼峰地区,情况明显不同.从上午一直到翌日日出前,具有半年变化的电场对电离层NmF2半年变化的幅度都是加强的作用.在其他的时间内,电场对电离层NmF2半年变化的幅度是减弱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电离层电场对NmF2半年变化的作用和“赤道喷泉”现象强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半年变化 电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接在不同基砧的锦橙上的华红脐橙的栽培表现及矿质营养含量年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开兵 夏仁学 +1 位作者 王贵元 吴强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7,224,共7页
田间调查了高接在两种不同基砧的锦橙上的华红脐橙的栽培表现及矿质营养含量年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栽培效应上,红桔基砧树体生长较旺,投产晚,果实小,果实含酸量较高、糖酸比较低,出汁率和Vc含量较高;枳基砧则相反。在矿质元素含量年... 田间调查了高接在两种不同基砧的锦橙上的华红脐橙的栽培表现及矿质营养含量年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栽培效应上,红桔基砧树体生长较旺,投产晚,果实小,果实含酸量较高、糖酸比较低,出汁率和Vc含量较高;枳基砧则相反。在矿质元素含量年变化上,不同基砧树的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年变化趋势除Mn、Zn外,其它元素含量年变化趋势差异明显;不同基砧根系的各种矿质元素含量年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在不同基砧树之间,除根系Mg、Fe含量外,叶片和根系的各种矿质元素含量在年周期内的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橙 华红脐橙 矿质营养含量 年变化 高接换种 砧木 栽培效应
下载PDF
黄海西部34°N断面潮生陆架锋的多年变化及跨锋断面的环流结构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保仁 涂登志 毕亚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1-45,共5页
本文分析了苏北浅滩外侧34°N断面上潮生陆架锋的多年变化,指出海上调查期间的日平均风速和大小潮变化是影响陆架锋多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还用诊断模式给出了横跨锋断面的环流结构。
关键词 黄海 潮汐锋 陆架锋 年变化 环流
下载PDF
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与氮营养因子的年变化特征以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志萍 邵朝纲 +4 位作者 张易祥 杨志红 吴湘 唐铭 叶金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2-929,共8页
为了解南太湖水域近年来水质状况,以及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之间的变化规律,实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南太湖水域3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质中蓝藻生物量、氨氮和总氮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10.0中的Bivariate(pcar... 为了解南太湖水域近年来水质状况,以及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之间的变化规律,实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南太湖水域3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质中蓝藻生物量、氨氮和总氮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10.0中的Bivariate(pcarson)软件对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一般有两个高位期,一个是在每年5—6月,另一个在每年的9—10月;(2)南太湖入湖口的总氮浓度处于富营养水平,并有向重富营养化发展的迹象;(3)蓝藻生物量与氨氮浓度的相关性系数r介于0.102~0.290,呈现不相关;(4)2008—2009年蓝藻生物量与总氮浓度的相关系数r介于0.010~0.210,呈现不相关;2010年蓝藻生物量与总氮浓度的相关系数r介于0.430~0.474,呈现低度负相关。结果说明南太湖入湖口的氮营养盐已经不容忽视,湖泊中氨氮和总氮浓度升高,将为蓝藻的繁殖生长提供条件,蓝藻一旦暴发,氨氮和总氮浓度反而迅速降低,在南太湖水域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氮营养因子 生物量 年变化特征 相关性 南太湖
下载PDF
电离层电场半年变化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余涛 万卫星 +2 位作者 刘立波 雷久侯 李小银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2-193,共12页
利用一个中低纬电离层电场理论模式,模拟太阳活动低年、地磁活动平静情况下,中低纬地区电离层电场全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单独计算南、北半球(去耦合)得到电离层电场具有明显的周年变化特征,且两个半球电场的相位相差半年左右。而同... 利用一个中低纬电离层电场理论模式,模拟太阳活动低年、地磁活动平静情况下,中低纬地区电离层电场全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单独计算南、北半球(去耦合)得到电离层电场具有明显的周年变化特征,且两个半球电场的相位相差半年左右。而同时计算南、北半球(计及耦合)时,电场则是以半年变化为主,且这种半年变化的幅度和相位随地方时和地磁纬度有变化。提出一个南、北半球耦合电路的简单物理模型给予解释。电路模型初步计算发现,即使两个半球电离层电场分别具有周年变化,只要它们变化的幅度相当,相位相差半年左右,由于跨越南北半球磁力线的耦合效果,耦合的电离层电场会产生明显的半年变化分量。由于缺少连续的电离层电场观测资料,将模拟结果与Richmond基于非相干散射雷达数据建立的经验模式(ISR Model)相比较,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场 年变化 模拟研究 耦合电路 理论模拟
下载PDF
亚太季风各子系统的准两年变化特征及其比较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郑彬 李春晖 +1 位作者 林爱兰 谷德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1,共9页
亚太季风各子系统(南亚季风、南海季风、西北太平洋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季风)都具有显著的准两年变化周期,利用4个季风指数研究它们准两年模态振幅的演变和相关的环流变化。结果表明,亚太季风各子系统的准两年模态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不... 亚太季风各子系统(南亚季风、南海季风、西北太平洋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季风)都具有显著的准两年变化周期,利用4个季风指数研究它们准两年模态振幅的演变和相关的环流变化。结果表明,亚太季风各子系统的准两年模态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不是一直有效地影响季风区。与亚太季风各子系统准两年变化相关的海温异常,低层风场也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和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季风 功率谱 滤波 季风指数 准两年变化
下载PDF
f_0F_2半年变化的特征和一种可能机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马瑞平 徐寄遥 廖怀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6-772,共7页
利用东亚和澳大利亚扇区不同地磁纬度台站和两个极区台站 1 974— 1 986年电离层垂直探测数据 ,分析了f0 F2 半年变化的主要特征 .提出了产生f0 F2 半年变化的一种新的物理机制 :低热层日潮的半年变化 ,引起赤道电急流幅度的半年变化 ,... 利用东亚和澳大利亚扇区不同地磁纬度台站和两个极区台站 1 974— 1 986年电离层垂直探测数据 ,分析了f0 F2 半年变化的主要特征 .提出了产生f0 F2 半年变化的一种新的物理机制 :低热层日潮的半年变化 ,引起赤道电急流幅度的半年变化 ,通过“喷泉效应”使得赤道电离层异常幅度产生半年变化 ,从而形成f0 F2 的半年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年变化 赤道异常 大气环流 太阳活动
下载PDF
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应变场现今年变化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连旺 杨树新 +2 位作者 谢富仁 陆远忠 郭若眉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1-349,共9页
根据中国大陆活动地块构造、全新世活动断裂、分辨率为1°×1°的中国大陆地壳波速结构等,建立了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应变场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利用GPS实测资料,导出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年平均变化的有限元模型位移速率边... 根据中国大陆活动地块构造、全新世活动断裂、分辨率为1°×1°的中国大陆地壳波速结构等,建立了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应变场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利用GPS实测资料,导出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年平均变化的有限元模型位移速率边界条件,进而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应力应变场的年变化图像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的总体特征受控于与周边板块的相互作用,其中印度板块起着主要控制作用。中国大陆西部具有向NNE方向的位移速率,其值在碰撞边界最大,由南至北、由西到东,向北的位移分量逐步减小而向东的位移分量逐步增大;东部地区存在着整体的向东运动,且具有一定的向南运动分量。(2)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应力场近年来处于增强的进程中,且呈现了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向东辐射的基本形态。总体特征与中国大陆背景应力场相似,表明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运动的继承性。(3)最大主应变具有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西部构造活动强烈,而东部相对较弱。活动断裂带均为最大主应变的高值区,而它们所围限的活动地块内部的应变相对较小。(4)川滇地区的应力应变场具有特殊性,并非由单纯的板块边界碰撞所控制,周围活动地块的运动、下地壳或上地幔的物质流动以及特殊的边界构造形态(如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作用,均可能成为其区域构造应力应变场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构造应力应变场 GPS数据 数值模拟 年变化
下载PDF
重力坝运行期年变化温度场引起的应力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伯芳 吴龙珅 +1 位作者 李玥 张国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24,共4页
气温和水温的年变化在重力坝内会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是重力坝在运行期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但目前还缺乏一套实用的计算方法,笔者提出了一套计算公式,可用以计算不同表面保温条件下气温和水温年变化在重力坝内引起的应力并从而计算表面... 气温和水温的年变化在重力坝内会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是重力坝在运行期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但目前还缺乏一套实用的计算方法,笔者提出了一套计算公式,可用以计算不同表面保温条件下气温和水温年变化在重力坝内引起的应力并从而计算表面保温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气温 水温 年变化 温度应力 表面保温
下载PDF
北京小龙门林场夏季小型鼠类群落结构及其年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房继明 赵欣如 +4 位作者 宋杰 张正旺 郭冬生 倪喜军 张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3-64,共2页
北京小龙门林场夏季小型鼠类群落结构及其年变化房继明,赵欣如,宋杰,张正旺,郭冬生,倪喜军,张懿(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875,北京;第一作者30岁,男,副教授)关键词群落结构;年变化;小型啮齿类分类号Q958.... 北京小龙门林场夏季小型鼠类群落结构及其年变化房继明,赵欣如,宋杰,张正旺,郭冬生,倪喜军,张懿(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875,北京;第一作者30岁,男,副教授)关键词群落结构;年变化;小型啮齿类分类号Q958.837;Q958.155YEAR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年变化 啮齿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