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幸福感培育对大学生使命教育的作用机理与路径
1
作者 冯婵 连灵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使命教育和幸福感培育之间存在彼此联系且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命教育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具有宏大主题叙事性。幸福感培育强调主观心理体验和自我价值实现,具有微观内化特征。事实上,二者在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功能方面存在契合性... 使命教育和幸福感培育之间存在彼此联系且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命教育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具有宏大主题叙事性。幸福感培育强调主观心理体验和自我价值实现,具有微观内化特征。事实上,二者在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功能方面存在契合性。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夯实大学生担负使命的思想认同,实现理论内化于心;心理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练就大学生担负使命的综合能力,实现理论外化于行;社会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锤炼大学生担负使命的优良品质,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协调。教育实践中,通过加强社会支持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温度、提高成就动机练就“善作善成”的过硬本领、培育亲社会行为涵育担负使命的优良品质,以上三方面的路径推动了大学生使命教育与幸福感培育的互促互补、同向发力,实现了使命教育的内化效果与外化效益相统一。这为创新大学生使命教育途径、提高使命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命教育 心理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 社会幸福感
下载PDF
高铁开通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高强 周强 +1 位作者 宋海铭 高堃 《世界农业》 2024年第2期72-84,共13页
近年来,高速铁路建设蓬勃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本文基于CFPS三期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探究了高铁开通对农民幸福感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且该结论通过运用工具变量法、更换... 近年来,高速铁路建设蓬勃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本文基于CFPS三期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探究了高铁开通对农民幸福感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且该结论通过运用工具变量法、更换被解释变量的测量方法、更换解释变量的测量方法和运用PSM-DID模型后结果仍然稳健;影响机制检验显示,县域高铁开通通过增加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提高医疗资源可获得性和提高农民旅游消费意愿,进而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因而,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和现实需求,实行宏观考虑、合理统筹与科学规划,促使更多的资源要素通过高铁线路从东部、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流动,让更多农民切实享受到交通设施建设带来的“增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农民幸福感 多期DID 幸福感指数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2020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金福子 邢畅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径。在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测算出2019年31个省(区、市)的数字乡村建设指数,将其与CFPS2020微观数据进行匹配,分析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对于居...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径。在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测算出2019年31个省(区、市)的数字乡村建设指数,将其与CFPS2020微观数据进行匹配,分析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对于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相较于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数字化技术应用对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有显著激励效应,且对青年和中年群体更为显著。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机制在于农村居民借助数字技术满足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因而,应大力提升农村居民数字技能,关注老年群体的数字化获得,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的多元应用融合,充分释放数字红利,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村居民 幸福感 CFPS2020
下载PDF
积极应对方式在脑胶质瘤患者照顾者积极感受和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
4
作者 泮燕红 朱利芳 +3 位作者 张秋霞 王晓博 朱月红 郑惠娟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调查脑胶质瘤患者照顾者积极感受、积极应对方式和幸福感现况,并探讨积极应对方式在其积极感受与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脑胶质瘤患者照顾者100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幸福感指数、中... 目的调查脑胶质瘤患者照顾者积极感受、积极应对方式和幸福感现况,并探讨积极应对方式在其积极感受与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脑胶质瘤患者照顾者100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幸福感指数、中文版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照顾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积极应对方式、积极感受与幸福感间的相关性,并采用Process 3.5中的模型4和Bootstrap法检验积极应对方式在积极感受和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脑胶质瘤患者照顾者幸福感指数总分为(7.07±2.21)分,积极感受总分为(31.84±6.85)分,积极应对方式总分为(21.85±6.76)分。照顾者幸福感与积极感受呈正相关(r=0.322,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42,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积极感受呈正相关(r=0.322,P<0.01)。积极感受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对幸福感的间接效应为0.203,占总效应的39%。结论脑胶质瘤患者照顾者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积极应对方式在积极感受和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照顾者 积极感受 应对方式 幸福感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生活参与度、健康老龄化与老年人幸福感
5
作者 向运华 丁园媛 黄蓉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2期29-40,共12页
推进老年人健康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手段。在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的“生活参与”视角下,通过对老年人家务型参与、社会型参与和休闲型参与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数据的分析表明,生活参与能够显著促进老龄群体的健康,但边际效应随... 推进老年人健康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手段。在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的“生活参与”视角下,通过对老年人家务型参与、社会型参与和休闲型参与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数据的分析表明,生活参与能够显著促进老龄群体的健康,但边际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城乡异质性;生活参与通过健康提升促进了老年人的幸福感,但家务型参与也具有降低幸福感的直接效应。因此,应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型参与和休闲型参与,而对于家务型参与则应当予以适度的克制,以避免老年人幸福感的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参与 健康老龄化 幸福感 异质性 人口老龄化
下载PDF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6
作者 黄桂仙 浦昆华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5期82-85,共4页
为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考察其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采取随机取样法对11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在地域、家庭经济条件与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观幸福... 为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考察其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采取随机取样法对11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在地域、家庭经济条件与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观幸福感在家庭经济条件上存在显著差异。其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故高校及大学生家庭应注重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从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支持 心理韧性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休闲、工作重要性认知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邢占军 陈肖涵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4,共12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重要性与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也发生变化。文章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1990—2018年的中国数据,考察长时间序列下我国居民的休闲重要性和工作重要性认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重要性与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也发生变化。文章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1990—2018年的中国数据,考察长时间序列下我国居民的休闲重要性和工作重要性认知对幸福感的影响,试图回答看重休闲胜过工作的人是否更幸福,并进一步探讨收入、休闲重要性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休闲重要性与工作重要性均对居民幸福感产生显著正向影响;1990—2018年间,休闲重要性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由负向变为正向,工作重要性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由正向变为不显著;整体而言,更看重休闲的人没有更幸福,但分年份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年更看重工作的人更幸福,2013年逆转为更看重休闲的人更幸福;休闲重要性在收入与居民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休闲与工作之间寻找新的平衡,对此,国家应贯彻落实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切实保障居民休闲权益,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工作和休闲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工作 收入 幸福感
下载PDF
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动机对创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基于链式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
8
作者 王耀斌 李颖 +3 位作者 赵瑞涛 姚蓉 李汶霖 吴若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返乡农民工旅游创业为乡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使得乡村活力不断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贡献和价值.该研究通过对321位返乡旅游创业农民工进行的调查问卷,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检验方法,对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动机... 返乡农民工旅游创业为乡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使得乡村活力不断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贡献和价值.该研究通过对321位返乡旅游创业农民工进行的调查问卷,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检验方法,对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动机如何影响创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幸福感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创业动机能够显著提升创业幸福感;创业环境和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业动机提升创业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二者存在链式中介效应;返乡农民工的乡村旅游生存性创业动机对创业幸福感是完全中介效应,社会性创业动机对创业幸福感是部分中介效应,社会性创业动机比生存性创业动机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幸福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 乡村旅游 创业动机 创业幸福感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能提升乡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吗?
9
作者 金绍荣 罗锐 张玉坤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20,共17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老年群体的数字红利不可忽视.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乡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统计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乡村老年人主观幸福...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老年群体的数字红利不可忽视.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乡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统计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乡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用工具变量法再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中西部、北部和无子女在身边的乡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增强社会网络来提高乡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新征途中,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数字乡村建设,加快适老化技术改良,释放数字红利;另一方面要加强乡村老年群体数字技能培训,引导其利用互联网拓展社会网络,提升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主观幸福感 乡村老年人 机制研究
原文传递
“合群”对民众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
10
作者 景天魁 王翰飞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8,共10页
运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在建立二元Logit模型基础上,使用非线性模型的中介效应检验-KHB方法对“合群”效应进行分解,探讨了“合群”与当前中国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验证了“合群”对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比... 运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在建立二元Logit模型基础上,使用非线性模型的中介效应检验-KHB方法对“合群”效应进行分解,探讨了“合群”与当前中国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验证了“合群”对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其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合群”可以显著提升民众的主观幸福感;“合群”通过影响社会信任水平和社会联结程度,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社会信任水平和社会联结程度是“合群”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中介机制,其中介效应比例存在一定差异,社会联结程度的解释比例要高于社会信任水平。在此基础上,证实了“合群”对民众主观幸福感增进作用的存在,也为更好地认识“合群”如何有效地促进民众主观幸福感提供了微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群” 社会联结 社会信任 主观幸福感 民生福祉
下载PDF
在增进民生福祉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基于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高品质生活实现路径研究
11
作者 黄新华 吴小彤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体现,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坚实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的获得感;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以普惠可及的公共服务厚植人民的幸福感;实现高效能治理,以治理效能的提升筑牢人民... 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体现,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坚实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的获得感;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以普惠可及的公共服务厚植人民的幸福感;实现高效能治理,以治理效能的提升筑牢人民的安全感。探讨基于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实现路径,有助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转化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质生活 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下载PDF
个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主观幸福感和地方政府评价的链式中介效应
12
作者 李燕 陈永进 《现代管理》 2024年第4期789-801,共13页
背景:地方政府作为政策、制度的执行主体,与公众的联系十分密切。在“政民互动”的过程中,公众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可能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和对地方政府的评价,从而影响地方政府信任水平。设计/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 背景:地方政府作为政策、制度的执行主体,与公众的联系十分密切。在“政民互动”的过程中,公众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可能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和对地方政府的评价,从而影响地方政府信任水平。设计/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20),考察个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地方政府信任的关系,并检验主观幸福感和地方政府评价在两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发现:结果发现:个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正向预测地方政府信任。个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可以通过主观幸福感、地方政府评价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三条间接路径预测地方政府信任。意义:上述发现揭示了个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地方政府信任的内在机制,为国家如何从公众个人认知的角度制定有助于增强公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政策,以提升地方政府信任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信任 个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 主观幸福感 地方政府评价
下载PDF
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权益保障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公平感的中介作用
13
作者 贺国荣 朱玉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6-113,共8页
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非家庭成员的农业雇工成为该新型经营组织的重要劳动力。基于雅安市3区(县)12村109名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实地调研数据,探究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权益保障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 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非家庭成员的农业雇工成为该新型经营组织的重要劳动力。基于雅安市3区(县)12村109名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实地调研数据,探究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权益保障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权益保障平均水平整体偏高,但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权益保障正向预测其主观幸福感。社会公平感在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权益保障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立法、普法、劳动行政监督、加强内部管理四方面建议,以保障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权益,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权益保障 主观幸福感 社会公平感 家庭农场雇工
下载PDF
壮美广西·乡村振兴之调查研究系列三:农村居民健康、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基于2021—2022年广西LTLCS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14
作者 赖玥 余恺贤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健康状况作为人力资本的一项指标,对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基于2021—2022年广西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状况调查(local town life conditions survey,LTLCS)构建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健康状况对广西农村... 健康状况作为人力资本的一项指标,对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基于2021—2022年广西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状况调查(local town life conditions survey,LTLCS)构建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健康状况对广西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探讨收入水平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健康状况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在加入控制变量后,结果仍具有显著性,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不完全中介。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丘陵和平原地区,健康状况对山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影响更大,而对于不同的年龄段,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则受影响程度更大。因此,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要统筹解决广西医疗问题,推进医疗水平协同发展,从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状况 幸福感 收入水平 有序Logit回归 乡村振兴 广西
下载PDF
内隐情绪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认知重评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
15
作者 冯蓉 吴悦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33-439,共7页
目的:探讨内隐情绪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并考察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隐情绪信念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及心盛量表对11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内隐情绪信念与认知重评、心理韧性... 目的:探讨内隐情绪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并考察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隐情绪信念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及心盛量表对11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内隐情绪信念与认知重评、心理韧性及心理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r=0.443,0.502,0.464;P<0.01),认知重评、心理韧性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53,0.757;P<0.01)。认知重评、心理韧性分别在内隐情绪信念与心理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在内隐情绪信念与心理幸福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通过培养成长型内隐情绪信念,可以帮助个体主动使用认知重评等适应性调节策略来提高心理韧性,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幸福感 内隐情绪信念 认知重评 情绪调节 心理韧性
原文传递
心理韧性、父母情感支持与学生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基于PISA2018中国四省市数据分析
16
作者 刘永存 龙越洋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事业的重大使命。学生身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PISA2018中国四省市12058名中学生的调查数据,发现心理韧性、父母情感... 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事业的重大使命。学生身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PISA2018中国四省市12058名中学生的调查数据,发现心理韧性、父母情感支持与学生主观幸福感均呈现正相关性;父母情感支持与心理韧性对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的线性影响,同时父母情感支持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影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由此,提出了在言语鼓励、创造积极性情境、增强亲子互动方面父母应当给予学生情感支持以及从学校、教师与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升学生心理韧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主观幸福感 父母情感支持 心理韧性 P1SA2018
下载PDF
大学教育中幸福感建设以及心理健康培养研究
17
作者 周为琴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7-99,共3页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落实,大学教育中的幸福感建设以及心理健康培养逐渐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通过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以及心理健康素质,能够充分推动教育效果的提升,对于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学生主...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落实,大学教育中的幸福感建设以及心理健康培养逐渐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通过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以及心理健康素质,能够充分推动教育效果的提升,对于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科学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支持,保障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大学教育 主观幸福感 心理健康
下载PDF
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 2017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18
作者 何志扬 姜晓梅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研究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 2017),使用有序回归分析Oprobit模型,探讨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 目的研究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 2017),使用有序回归分析Oprobit模型,探讨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流入地社会网络能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但在3个子维度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亲戚关系的系数为0.053、邻里关系为0.070、朋友关系为0.141。主观阶层认同在提高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机制作用,中介效应为0.042,占总效应的12.65%。结论流入地社会网络、主观阶层认同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发挥显著作用。需要重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网络的建立;政府、社区应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协助流动人口建立社会网络,提高主观阶层认同,从而提升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入地社会网络 阶层认同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领悟社会支持对老年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19
作者 孙中艮 杜珂 《卫生软科学》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对于流动老年人口主观性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为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年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提供依据。[方法]以60岁以上的来宁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在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老年流动人口...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对于流动老年人口主观性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为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年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提供依据。[方法]以60岁以上的来宁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在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老年流动人口群体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领悟社会支持(r=0.499,P<0.05)、自我效能感(r=0.404,P<0.05)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关系(r=0.363,P<0.05)。[结论]自我效能感在老年流动人口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对老年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与改善作用不同,应从多方发力,以改善其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流动人口 领悟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收入和公共服务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经验证据
20
作者 黄新华 赵晓雯 《秘书》 2024年第2期43-59,共17页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收入与幸福感的倒U型关系在统计意义上显著。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对中低收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更大,绝对收入对高收入群体幸福感影响不显著。公共服务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幸福感,且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收入与幸福感的倒U型关系在统计意义上显著。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对中低收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更大,绝对收入对高收入群体幸福感影响不显著。公共服务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幸福感,且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显著高于中高收入群体。公共服务满意度和获得感强化了收入对居民幸福感的正向影响,通过提高收入公平感和社会公平感缓冲了收入对居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在促进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维护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优化公共支出结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提升居民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幸福感 收入 公共服务 作用机理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