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6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文化与大学生幸福观培养路径研究
1
作者 林莹 谢紫薇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被广泛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之中,经过多年的发展仍然存在课程体系分散、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的话题。以中华传统福文化概念的历史流变为...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被广泛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之中,经过多年的发展仍然存在课程体系分散、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的话题。以中华传统福文化概念的历史流变为切入点,通过说明中华传统福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之间的传承关系,指出高校幸福观教育发展的路径与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文化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
下载PDF
美国青少年幸福观培育:举措、特征及启示
2
作者 任小琴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在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党和国家越来越关注人民的满足感、幸福感,幸福观教育成为青少年教育中必须重视的环节。美国对青少年的幸福观培育发展较早,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之处。美国幸福观培育举措良多,既有专门开设的“幸... 在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党和国家越来越关注人民的满足感、幸福感,幸福观教育成为青少年教育中必须重视的环节。美国对青少年的幸福观培育发展较早,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之处。美国幸福观培育举措良多,既有专门开设的“幸福课”,又有潜移默化的情绪引导和人格培养。通过梳理美国幸福观培育的举措,可以看出其幸福观培育呈现出目标淡化性、广泛渗透性、科际整合性、交流对话性、价值选择性、现实实用性等特征,对我国的幸福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但是由于国情、文化、环境等诸多要素的差异,我们必须在深刻反思之后,以扬弃的态度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青少年 幸福观培育 积极心理学 公民教育
下载PDF
幸福观结构模型及应用分析
3
作者 崔开源 李美静 《鹿城学刊》 202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一种思想人的利害关系有三种:有利,有害,中性(简称为“中”)。按照某种思想对自己和他人的利害关系,可以把思想分成九类。如果按照“他人优先”的原则排列,可以把思想境界分为九级。从低到高依次为:害己害人,中己害人,利己害人,害己中人... 一种思想人的利害关系有三种:有利,有害,中性(简称为“中”)。按照某种思想对自己和他人的利害关系,可以把思想分成九类。如果按照“他人优先”的原则排列,可以把思想境界分为九级。从低到高依次为:害己害人,中己害人,利己害人,害己中人,中己中人,利己中人,利己利人,中己利人,舍己为人。其中,“害人”的思想有三种,分别为:利己害人、中己害人、害己害人;利人的思想也有三种,分别为:利己利人、中己利人、害己利人;还有三类对他人没有害的思想,分别是:利己中人、中己中人、害己中人。把这九类思想与幸福观对应起来,就形成了利人幸福观、中性幸福观和害人幸福观等三大类幸福观。对于利人的幸福观,要宣传、鼓励;对于中性的幸福观,要教育、引导;对于害人的幸福观,要反对、打击、控制。从而使得意识形态监管工作有所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观 幸福 幸福 幸福问题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理路、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
4
作者 王伟 陈东利 《职业技术》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劳动幸福观是对劳动价值的自我体认与情感认同,是劳动实践的动力之源与精神支撑,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础性意义。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应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 劳动幸福观是对劳动价值的自我体认与情感认同,是劳动实践的动力之源与精神支撑,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础性意义。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应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实施路径上应形成以明确教学目标为先导、以优化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突出学生主体为根本、以改革教学评价为保障、以外化教学成果为支撑的系统化推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幸福观 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学原则 实施路径
下载PDF
从呈现本质到阐明路径:主流媒体对当代中国幸福观的话语建构--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的考察
5
作者 谢欣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包含了一整套与此相关的信念、价值、态度及行为意向。以主流媒体为代表的新闻传播媒介通过各类文本,向公众传递特定时期的主导幸福观,从而影响人们对幸福的认知与想象。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包含了一整套与此相关的信念、价值、态度及行为意向。以主流媒体为代表的新闻传播媒介通过各类文本,向公众传递特定时期的主导幸福观,从而影响人们对幸福的认知与想象。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幸福”话语的分析发现,通过将言说的重点从“呈现幸福本质”导向“阐明实现路径”和“进行社会动员”,我国的主流媒体因时制宜地参与了当代中国幸福观的建构,且这种建构过程与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相伴相生。这不仅体现出我国以人民为核心的政治话语逻辑,还投射出了党和国家实现政治社会化的媒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观 话语建构 主流媒体 人民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
下载PDF
儒家传统幸福伦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6
作者 曹越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5期67-70,共4页
从古至今,人们对“幸福”的追求都始终如一。对于幸福观的理解不仅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更能够展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儒家传统的幸福观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其适用性。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也是我国认同且关注的观点之一。新时代,... 从古至今,人们对“幸福”的追求都始终如一。对于幸福观的理解不仅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更能够展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儒家传统的幸福观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其适用性。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也是我国认同且关注的观点之一。新时代,人们应该正确认识儒家传统幸福观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通过对其进行比较,构建适应当下时代的幸福观,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融入,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幸福观 马克思主义 美好生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的发展历程、理论内涵与实践理路
7
作者 任鹏 刘丹丹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是一部带领人民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史,历经了“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四个阶段。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每一个阶段一方面被扬弃在后来的阶段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的内在环节,另...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是一部带领人民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史,历经了“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四个阶段。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每一个阶段一方面被扬弃在后来的阶段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的内在环节,另一方面又把之前的若干环节包括在自身内部,从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的全体。由此,这些不同阶段的幸福观念构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整体,其中“独立自主”是人民幸福的前提条件;“艰苦奋斗”是实现路径;“共同富裕”是物质基础;“美好生活”是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全体人民在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共同富裕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幸福观 独立自主 艰苦奋斗 共同富裕 美好生活
下载PDF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及其对高校育人工作的启示
8
作者 范琳琳 吕佳莹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4,152,153,共8页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为人们正确理解奋斗与幸福的关系提供了价值指引,其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从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逻辑理路来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创新继承是其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传承发展是其历史逻辑,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为人们正确理解奋斗与幸福的关系提供了价值指引,其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从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逻辑理路来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创新继承是其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传承发展是其历史逻辑,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的现实呼唤是其实践逻辑。从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核心要义来看,人民立场是其目标指向,理想信念是其价值遵循,顽强拼搏是其必由之路,家国情怀是其精神基因。从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时代价值来看,其有利于传承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指引下,新时代高校应从筑牢理想信念、明确奋斗方向和投身奋斗实践三个层面入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奋斗幸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奋斗幸福观 高校育人 理想信念
下载PDF
劳动幸福何以可能: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内在机制阐释
9
作者 刘宇 方凤玲 《山东工会论坛》 2024年第3期98-110,共13页
劳动幸福是马克思一生致力于实现的宏伟理想和崇高目标。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从前提层面确立了劳动创造幸福的基础性地位,从劳动与人的类本质、劳动的异化与人的幸福体验以及劳动解放与人的劳动幸福复归三个方面揭示了劳动幸福的应然,阐释... 劳动幸福是马克思一生致力于实现的宏伟理想和崇高目标。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从前提层面确立了劳动创造幸福的基础性地位,从劳动与人的类本质、劳动的异化与人的幸福体验以及劳动解放与人的劳动幸福复归三个方面揭示了劳动幸福的应然,阐释了劳动缘何能够创造幸福这一命题的内在机制,进而从劳动创造幸福的形式出发,指出劳动幸福是物质和精神幸福的统一、个人与全人类幸福的统一、低层次的幸福到高层次的幸福动态发展。马克思从历史维度研究了劳动形态的演变,阐述了奴役劳动、谋生劳动、体面劳动和自由劳动等不同劳动形态的发展过程,揭示了不同劳动发展阶段下的幸福及其表现形式,深刻指出劳动形态的历史演进及其未来幸福向度。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从方法论层面指出通向劳动幸福的实践进路,即确立为劳动创造幸福,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价值立场,为实现劳动幸福提供科学的价值基础;大力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劳动幸福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扬弃产生劳动异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制度,推动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为实现劳动幸福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劳动 自由劳动 劳动幸福观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幸福观的理论源流、丰富内涵及实现路径
10
作者 闫子琦 冉文捷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多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始终沿着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对辅导员的要求已经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幸福观作为人生观的重要构成因素,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同样也是激发工作热情和... 多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始终沿着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对辅导员的要求已经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幸福观作为人生观的重要构成因素,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同样也是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直接体现,对实际育人效果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本文以高校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幸福观的理论源流以及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幸福观的丰富内涵,剖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幸福观的培育内容及培育价值,进而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等四个方面探寻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幸福观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观 理论源流 丰富内涵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民幸福观的理论内涵、时代意义与实现路径
11
作者 胡刚 黄玉琴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28,共10页
人民幸福观是广大人民群众内心对幸福尺度的理解,它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状态的实际感受和情感体验,从而形成了他们对未来生活水平和幸福程度的基本看法或观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是新时代人民幸福价值趋向的实... 人民幸福观是广大人民群众内心对幸福尺度的理解,它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状态的实际感受和情感体验,从而形成了他们对未来生活水平和幸福程度的基本看法或观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是新时代人民幸福价值趋向的实践表达,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的学理阐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要求始终强调党的坚强领导、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的憧憬与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坚守,也是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价值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发展的历史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人民幸福
下载PDF
论波爱修斯的幸福观
12
作者 丰大双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古罗马哲学家波爱修斯通过哲学的反思完成了对幸福的追问。在探讨幸福的实质时,他对财富、权力、自由、信仰等关涉个体人生幸福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理性反思,认为人类探索幸福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物我”到“自我”,最终上升到“超我”的精... 古罗马哲学家波爱修斯通过哲学的反思完成了对幸福的追问。在探讨幸福的实质时,他对财富、权力、自由、信仰等关涉个体人生幸福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理性反思,认为人类探索幸福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物我”到“自我”,最终上升到“超我”的精神实践过程。他相信真正的幸福就是一种“至善”,并且这种善无法由外部获得,只能依赖个体的内省。只是波爱修斯对幸福的理解过于保守和固执,导致他太过强调理性之于幸福体认上的决定性作用。但如果能自觉地将波爱修斯对幸福的解构置于理性与情感的双重作用之下,对于当代人勇敢挣脱外物烦扰、发掘幸福人生真相和揭示生命真谛,还是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爱修斯 幸福观 《哲学的慰藉》 理性 爱智慧
下载PDF
马克思幸福观视域下老年人幸福感提升路径探析
13
作者 沈一雯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4期347-353,共7页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都渴望着幸福,无论是个人幸福还是社会幸福,追求幸福是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的目标。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社会条件下,老年人幸福感也成为亟需关注的话题。马克思幸福观是在幸福领域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都渴望着幸福,无论是个人幸福还是社会幸福,追求幸福是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的目标。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社会条件下,老年人幸福感也成为亟需关注的话题。马克思幸福观是在幸福领域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马克思幸福观对于现在老年人幸福感提升有非常大的时代价值。本文从马克思幸福观这个角度出发,对老年人幸福感进行分析探讨,分析当今时代老年人幸福感的现状以及未来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可以从社会、家庭和个人层面着手,引导当代社会积极关注老年人幸福感,保护老年人群体切身利益,在马克思幸福观的指引下为老年人切实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幸福观 老年人 幸福 提升路径
下载PDF
《青年团的任务》对青年奋斗幸福观培育的价值蠡探——纪念列宁逝世100周年
14
作者 王炳涵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奋斗是幸福的动力,幸福是奋斗的目标。《青年团的任务》作为论述青年教育问题的重要著作,蕴含着列宁对青年一代实现奋斗幸福的重要思想。文章不仅从理论向度和实践向度深刻阐明了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要义,也蕴含着对未来青年一代奋斗幸... 奋斗是幸福的动力,幸福是奋斗的目标。《青年团的任务》作为论述青年教育问题的重要著作,蕴含着列宁对青年一代实现奋斗幸福的重要思想。文章不仅从理论向度和实践向度深刻阐明了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要义,也蕴含着对未来青年一代奋斗幸福的具体要求。重温历史经典、回应时代感召对当代青年坚持践行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赓续传承伟大理想信念,以奋发昂扬的姿态开创美好未来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团的任务》 新时代青年 共产主义知识 奋斗 幸福观
原文传递
基于女大学生奋斗幸福观的“网+红”教育探微
15
作者 汤仁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7期141-143,共3页
女大学生既是新时代知识女性的代表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奋斗者。她们是否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奋斗幸福观,不仅关乎自身的价值实现,也关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而,开展女大学生奋斗幸福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但是在实际教育的... 女大学生既是新时代知识女性的代表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奋斗者。她们是否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奋斗幸福观,不仅关乎自身的价值实现,也关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而,开展女大学生奋斗幸福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但是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影响因素,例如网络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等现实原因,导致少数女大学生对“奋斗”“幸福”的理解不全面,对“奋斗与幸福”的关系理解不准确,并直接影响了奋斗幸福观教育的实效。因此,应积极探寻因应性对策,重视网络传播渠道、融入地方红色资源以及利用“网红”文化效应等综合路径,开展高校“网络教育”和“红色育人”相结合的“网+红”教育活动,保持女大学生奋斗幸福观教育的正确航向,切实促进教育的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奋斗幸福观 女大学生 “网+红” 教育活动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幸福观的人民美好生活构建路径研究
16
作者 于珊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0-23,共4页
马克思幸福观是人的本质与人的幸福的有机统一、是劳动生产与生活享受的和谐辩证、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彼此交融、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互相促进。基于马克思幸福观的人民美好生活构建,对于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马克思幸福观是人的本质与人的幸福的有机统一、是劳动生产与生活享受的和谐辩证、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彼此交融、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互相促进。基于马克思幸福观的人民美好生活构建,对于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阐释马克思幸福观的核心要义,分析了基于马克思幸福观的人民美好生活内容,并提出基于马克思幸福观的人民美好生活构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幸福观 人民美好生活 和谐社会 社会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研究
17
作者 金乐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2期750-755,共6页
幸福是人类思考和践行的永恒命题,马克思提出了物质生活与精神境界相统一、劳动创造与享受相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普遍幸福相统一的科学幸福观,指引着当代社会追求幸福的方向。当代大学生受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其幸福观出现了某些偏差,... 幸福是人类思考和践行的永恒命题,马克思提出了物质生活与精神境界相统一、劳动创造与享受相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普遍幸福相统一的科学幸福观,指引着当代社会追求幸福的方向。当代大学生受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其幸福观出现了某些偏差,表现为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倾向,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指导下,加强幸福观教育,提升对幸福的认知能力、优化校园和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在劳动中获得幸福,为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提供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当代大学生 培育 享乐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