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连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旋菌感染阳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17、C反应蛋白、细胞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高晓娟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姜连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旋菌(Hp)感染阳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17 (G-17)、C反应蛋白(CRP)、细胞白介素-6 (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12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姜连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旋菌(Hp)感染阳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17 (G-17)、C反应蛋白(CRP)、细胞白介素-6 (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12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奇数)和观察组(偶数),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姜连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17、CRP、IL-6变化,Hp根除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G-17、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1、0.383、1.48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17均升高,CRP、IL-6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1、7.207、4.954,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Hp根除率(9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4.675,P<0.05)。结论:姜连汤加减治疗可显著改善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G-17分泌,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连汤 加减 胃溃疡 幽门螺旋菌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幽门螺旋菌抗体 被引量:1
2
作者 游正芸 焦晓阳 +6 位作者 董巍 林婴 韩盛玺 张启秀 文朝珍 饶书仙 杨红 《陕西医学检验》 1995年第4期11-12,共2页
利用ELISA法检测了83例有消化道不适症状病人的抗幽门螺旋菌抗体IgG。同时取胃粘膜作:①病理切片银染色;②直接涂片姬姆萨染色;③尿素酶分解试验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四种方法结果一致的41例,符合率为49%。其中检出阳性例数ELISA... 利用ELISA法检测了83例有消化道不适症状病人的抗幽门螺旋菌抗体IgG。同时取胃粘膜作:①病理切片银染色;②直接涂片姬姆萨染色;③尿素酶分解试验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四种方法结果一致的41例,符合率为49%。其中检出阳性例数ELISA法居中,但由于此法简单、微量、快速,易被病人接受,利于普查和筛选,因而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幽门螺旋菌抗体 幽门螺旋菌 感染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的检测方法及其进展
3
作者 傅泳航 李茹冰 《空军医高专学报》 1995年第3期191-191,共1页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分离培养出幽门弯曲菌(CP),1989年Goodwin建议更名为幽门螺旋菌(HP),并取得共识.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检测方法 呼吸试验 分离培养 幽门螺旋菌(HP) 幽门弯曲 免疫组化PAP法 单克隆抗体 胃粘膜组织 银染色法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关系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131
4
作者 张琳 杨连文 +2 位作者 杨李君 郑晓光 潘崇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521-523,共3页
对485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菌(HP)总检出率为59.6%,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粘膜分离出HP,在体外成功培养并连续接种传代。采用枯矾与阿斯匹林分别给小白鼠及家兔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再灌注HP,经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检查,与人体CAG... 对485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菌(HP)总检出率为59.6%,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粘膜分离出HP,在体外成功培养并连续接种传代。采用枯矾与阿斯匹林分别给小白鼠及家兔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再灌注HP,经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检查,与人体CAG改变一致。证明HP符合Koch关于致病菌三定律。本研究从CAG细菌感染说出发,对53味中药及其组方进行抑菌试验,发现HP对三七、厚朴敏感;对乌梅、元胡中度敏感;对黄连、大黄高度敏感。对胃热型CAG用清热化瘀汤及活胃2号治疗7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2%,胄镜有效率为85.7%,病理有效率为80%,与三九胃泰对照组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萎缩性 胃炎 病理
下载PDF
健胃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旋菌胃炎及溃疡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崔闽鲁 黄鼎明 +3 位作者 吴紫婉 张启良 林瑞福 苏若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05-306,共2页
健胃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旋菌胃炎及溃疡病疗效观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泉州362000)崔闽鲁,黄鼎明,吴紫婉,张启良,林瑞福,苏若瑟我们用健胃清幽汤治疗伴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CSG)、胃溃疡(GU)及十二指肠... 健胃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旋菌胃炎及溃疡病疗效观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泉州362000)崔闽鲁,黄鼎明,吴紫婉,张启良,林瑞福,苏若瑟我们用健胃清幽汤治疗伴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CSG)、胃溃疡(GU)及十二指肠溃疡(DU)180例;并与其他中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胃清幽汤 胃炎 溃疡病 中医药疗法 幽门螺旋菌
下载PDF
慢性胃炎患儿幽门螺旋菌感染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程志刚 沈如惠 +5 位作者 骆利康 王明振 楼凌云 杨荣富 蔡东平 余新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8-40,共3页
我们对56例有消化道症状并经纤维胃镜诊断的慢性胃炎患儿进行胃粘膜活检。胃粘膜尿素酶试验阳性占81.6%,切片Gimenez染色直接找到幽门螺旋菌(HP)占57.1%。经过得乐一疗程后重复做胃镜及上述检查,进行组织学分度与诊断,并与治疗前对比。... 我们对56例有消化道症状并经纤维胃镜诊断的慢性胃炎患儿进行胃粘膜活检。胃粘膜尿素酶试验阳性占81.6%,切片Gimenez染色直接找到幽门螺旋菌(HP)占57.1%。经过得乐一疗程后重复做胃镜及上述检查,进行组织学分度与诊断,并与治疗前对比。观察到胃炎严重性随HP感染的控制而减轻或消失,从而提示HP是小儿胃炎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幽门螺旋菌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幽门螺旋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许幼如 郭飞 +1 位作者 韦庭炫 陆汉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7-38,共2页
随机对23例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儿童,在取胃窦粘膜标本作病理检查同时,使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旋菌;结果阳性11例(47.8%),其中慢性胃炎13例中阳性3例(23%),十二指肠溃疡10例中阳性8例(80%)。23例中5例随机同... 随机对23例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儿童,在取胃窦粘膜标本作病理检查同时,使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旋菌;结果阳性11例(47.8%),其中慢性胃炎13例中阳性3例(23%),十二指肠溃疡10例中阳性8例(80%)。23例中5例随机同时进行幽门螺旋菌选择性培养,结果与快速尿素酶试验相符。以上提示儿童幽门螺旋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较成人低,尤其是慢性胃炎。本文还就23例临床、胃镜、病理和幽门螺旋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检测试剂[^(13)C]尿素的合成 被引量:4
8
作者 田原 田淑浩 +1 位作者 韩佩珍 张颖珍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5-237,共3页
报道了由[13C]碳酸钡制成[13C]尿素的方法,其产率为75%。产品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析,纯度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并经临床应用于[13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幽门螺旋菌,获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尿素 呼气实验 碳13 检测试剂
下载PDF
老年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表达、幽门螺旋菌-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成 袁丽萍 殷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41-1842,1843,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A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和幽门螺旋菌(Hp)-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手术病理组织蜡块标本90例,采取免疫组化法测定VEGF-C、-D、-A、FGF-2、H...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A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和幽门螺旋菌(Hp)-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手术病理组织蜡块标本90例,采取免疫组化法测定VEGF-C、-D、-A、FGF-2、Hp-L型表达水平,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Hp-L型阳性组VEGF-C、-D阳性率显著高于Hp-L型阴性组(P<0.01)。VEGF-C、-D阳性表达组和Hp-L感染L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D、FGF-2表达和Hp-L型感染阳性率、LVD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1)。LVD和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Hp-L型感染、VEGF-C、-D、FGF-2和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Hp-L型感染、VEGF-C、-D在胃癌组织淋巴管生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Hp-L型感染、VEGF-C、-D、FGF-2可共同促进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幽门螺旋菌-L型 淋巴结转移 胃癌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和儿童胃肠病(综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飞 许幼如 陆汉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58-259,共2页
自从1983年Warren和对Marshall首先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予以高度关注。1989年Goodwin观察到该菌在超微结构,生长条件和含有大量尿素酶等方面均与弯曲菌和... 自从1983年Warren和对Marshall首先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予以高度关注。1989年Goodwin观察到该菌在超微结构,生长条件和含有大量尿素酶等方面均与弯曲菌和沃林氏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儿童 胃疾病 肠疾病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分布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宗舜 黄象谦 +4 位作者 杜宝恒 黄迺侠 吴琳 陈桂芳 缴稳玲 《天津医药》 CAS 1992年第6期323-325,共3页
本文对幽门螺旋菌(Hp)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胃窦部Hp感染率慢性胃炎组为61.13%,Hp感染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消化性溃疡组为96.88%,较慢性胃炎组明显为高;十二指肠球部Hp感染率,十二指肠溃疡大于非溃... 本文对幽门螺旋菌(Hp)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胃窦部Hp感染率慢性胃炎组为61.13%,Hp感染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消化性溃疡组为96.88%,较慢性胃炎组明显为高;十二指肠球部Hp感染率,十二指肠溃疡大于非溃疡病例。Hp寄生密度,在胃窦部球溃疡组大于慢性胃炎组,在十二指肠球部二者无显著差别,二组又全显示胃窦部Hp数量比球部高。提示Hp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相关,但单独Hp感染产生的损伤尚不足以造成溃疡的发生,还应有其它因素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感染的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强 肖炜明 +2 位作者 丁岩冰 薛艳 倪庆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54-1055,共2页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感染 胃癌组织 环氧化酶2 COX-2抑制剂 HP感染 人胃癌细胞 前列腺素 癌旁组织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幽门螺旋菌抗体IgG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平楚 兰茂功 +4 位作者 吴清明 尹秀 姚碧光 黄怀德 王蔚芳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6期255-258,共4页
本文以幽门螺旋菌(HP)反复冻融后的可溶性成分作包被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经胃镜检查的76例慢性胃炎患者、62例1~7岁体检儿童、41例18~25岁正常成人进行了血清HP IgG的测定.结果显示,患者组抗体检出率为75.0%、与HP培养... 本文以幽门螺旋菌(HP)反复冻融后的可溶性成分作包被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经胃镜检查的76例慢性胃炎患者、62例1~7岁体检儿童、41例18~25岁正常成人进行了血清HP IgG的测定.结果显示,患者组抗体检出率为75.0%、与HP培养法相比,符合率为88.16%,诊断敏感性为91.38%、特异性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92.98%、阴性预测值为73.68%.若以1~7岁儿童作为未感染HP者,则本法诊断特异性为80.61%.不同人群抗体阳性率以患者组最高、正常成人组次之、儿童组最低,各组间的抗体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本法可用于临床HP感染的初筛检查及正常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幽门螺旋菌 ELISA
原文传递
斑点ELISA法检测幽门螺旋菌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华杰松 张振华 +2 位作者 龚立琪 时晓东 陆德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3期80-83,91,共5页
用幽门螺旋菌(HP)的超声粉碎物为抗原,建立了斑点ELISA法检测人血清中抗HP—IgG方法。该法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87.5%,阳性预测值为97.1%,阴性预测值为77.8%。对271例儿童抗HP抗体调查,发现HP感染与儿童性别无关(P>0.05)。1月... 用幽门螺旋菌(HP)的超声粉碎物为抗原,建立了斑点ELISA法检测人血清中抗HP—IgG方法。该法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87.5%,阳性预测值为97.1%,阴性预测值为77.8%。对271例儿童抗HP抗体调查,发现HP感染与儿童性别无关(P>0.05)。1月以内新生儿抗体检出率59.4%,1~12月婴儿抗体检出率最低(29.1%),1岁后开始逐渐上升,2岁后即可达到50%以上,接近成年人水平。结果表明,我国HP感染年龄早,感染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精制大黄片对幽门螺旋菌阳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施雅芳 孙振兴 张庆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18-219,共2页
我院自1991年1月~5月,应用上海市卢湾区香山中医医院提供的精制大黄片治疗幽门螺旋菌(HP)阳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50例,并以广东珠海丽珠制药厂生产的得乐冲剂(胶态枸橼铋,CBS)进行治疗对照,以观察其疗效和幽门螺旋菌阴转率,现将结... 我院自1991年1月~5月,应用上海市卢湾区香山中医医院提供的精制大黄片治疗幽门螺旋菌(HP)阳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50例,并以广东珠海丽珠制药厂生产的得乐冲剂(胶态枸橼铋,CBS)进行治疗对照,以观察其疗效和幽门螺旋菌阴转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片 幽门螺旋菌 胃炎 溃疡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与胃粘膜组织病理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伯荣 任军 +5 位作者 李明峰 吕苹 晏培松 杨慧青 刘水英 何建军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1年第1期7-10,共4页
对693例各种胃疾病的患者进行了胃枯膜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探讨幽门螺旋菌的致病作用。结果:98份样本中,培养出幽门螺旋菌59例,其中慢性胃炎阳性率62.7% (浅表性胃炎阳性率最高,达91.1%),消化性溃疡阳性率57.4%;... 对693例各种胃疾病的患者进行了胃枯膜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探讨幽门螺旋菌的致病作用。结果:98份样本中,培养出幽门螺旋菌59例,其中慢性胃炎阳性率62.7% (浅表性胃炎阳性率最高,达91.1%),消化性溃疡阳性率57.4%;在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病理切片中可检出,仍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最高达91.1%。15例幽门螺旋菌阳性消化性的溃疡患者,经TDB治疗4周后有12例细菌消失,并伴有组织形态学改变。幽门螺旋菌感染与胃粘膜浸润程度有密切关系。本项研究表明,幽门螺旋菌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分离阳性率较高,单纯浅表性胃炎最高。临床对消化性溃疡TDB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胃部疾病 培养
下载PDF
早期胃癌中幽门螺旋菌的检出与分布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佩范 吴烨秋 +1 位作者 林慧芝 张荫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96-99,共4页
作者对50例早期胃癌和1例十二指肠溃疡胃切除标本的粘膜幽门螺旋菌(HP)的分布与检出情况进行了详细回顾性观察,部分病例进行了改良W-S及复红染色。结果:50例早期胃癌中HP检出率为62.0%,但癌组织中HP阴性,该菌主要存在于癌周病变粘膜以... 作者对50例早期胃癌和1例十二指肠溃疡胃切除标本的粘膜幽门螺旋菌(HP)的分布与检出情况进行了详细回顾性观察,部分病例进行了改良W-S及复红染色。结果:50例早期胃癌中HP检出率为62.0%,但癌组织中HP阴性,该菌主要存在于癌周病变粘膜以胃粘膜慢性炎症,特别是活动性慢性胃炎为多,HP量及密度与炎症程度有关;异型增生粘膜HP少见;HP不仅存在于粘膜浅层,也可侵入深部腺管,但和非癌病例胃粘膜相比,早期胃癌病例的HP明显少于前者。作者认为,HP与慢性胃炎有关,而与胃癌的发生可能没有直接病因学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胃肿瘤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与胃液pH值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启之 左志成 +5 位作者 徐希岳 马爱英 田怡 李凤云 叶元康 刘丛森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3期53-55,共3页
为探讨胃液酸度对幽门螺旋菌(HP)的影响,我们对609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HP检查和pH值测定,结果发现:在257例胃液pH≤2.0患者中,HP阳性率为47.5%(112/257),在311例HP阳性患者中,pH≤2.0者占39.2%(122/311);胃液pH≥4.0患者的HP... 为探讨胃液酸度对幽门螺旋菌(HP)的影响,我们对609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HP检查和pH值测定,结果发现:在257例胃液pH≤2.0患者中,HP阳性率为47.5%(112/257),在311例HP阳性患者中,pH≤2.0者占39.2%(122/311);胃液pH≥4.0患者的HP阳性率高于HP<4.0者,且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高胃酸环境下HP阳性率较高(为75%),并对其阳性率较高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胃液pH 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猪血清中抗人幽门螺旋菌IgG的检出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平楚 朱永良 +3 位作者 尹秀 何建沫 万一平 章文韻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7,共3页
以ELISA法测定了69份猪血清中抗HP抗体IgG,阳性34份,阳性率为49.28%。以吸收试验证明,该抗体与空肠弯曲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交叉反应,仅与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后简称HP)有特异性反应。对抗体阳性猪胃粘膜切片HE染色检查,91.... 以ELISA法测定了69份猪血清中抗HP抗体IgG,阳性34份,阳性率为49.28%。以吸收试验证明,该抗体与空肠弯曲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交叉反应,仅与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后简称HP)有特异性反应。对抗体阳性猪胃粘膜切片HE染色检查,91.2%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从而提示猪有可能自然感染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免疫球蛋白G
下载PDF
龙胆泻肝丸治疗幽门螺旋菌相关性胃炎47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国华 方宏钧 陈永昌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8-38,共1页
龙胆泻肝丸治疗幽门螺旋菌相关性胃炎47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董国华,方宏钧,陈永昌(200021)关键词:龙胆泻肝丸,幽门螺旋菌,胃炎笔者自1994年10月至1995年6月,选择辨证属肝胃积热、脾胃湿热两型,同... 龙胆泻肝丸治疗幽门螺旋菌相关性胃炎47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董国华,方宏钧,陈永昌(200021)关键词:龙胆泻肝丸,幽门螺旋菌,胃炎笔者自1994年10月至1995年6月,选择辨证属肝胃积热、脾胃湿热两型,同时又经病理证实幽门螺旋菌(HP)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龙胆泻肝丸 幽门螺旋菌胃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