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在体检筛查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杜静 杨璐 +6 位作者 贺蓉 李倩 夏宇豪 康巧 张永健 曾运红 蔡永江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3年第3期282-285,29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幽门螺杆菌(H.pylori)分型检测在体检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法:选取年龄介于40~60岁之间的200名体检者,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胃镜取胃黏膜H.pylori病理检查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试验。根据胃镜及病理诊断疾病结... 目的:探讨血清幽门螺杆菌(H.pylori)分型检测在体检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法:选取年龄介于40~60岁之间的200名体检者,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胃镜取胃黏膜H.pylori病理检查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试验。根据胃镜及病理诊断疾病结果进行分组统计,比较三种检测方法H.pylori结果的阳性率。结果结果:①三种H.pylori检测方法男性H.pylor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Ⅰ型H.pylori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Ⅱ型H.pylori抗体阳性率,二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②疾病分组比较,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三种检测方法H.pylori阳性率之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Ⅰ型H.pylori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Ⅱ型抗体,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论:H.pylori感染的毒力差异将影响不同的临床结局。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Ⅰ型H.pylori感染者应制定完善地根除H.pylori、胃镜及病理检查随访的诊疗计划,及时阻止胃部疾病恶化并预防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查 13C尿素呼气试验 H.pylori病理检查 体检筛查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及胃蛋白酶原联合检测在上消化道良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伟平 隆霞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73-175,179,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抗体分型和胃蛋白酶原(PG)联合检测对其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上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70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了解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抗体分型和胃蛋白酶原(PG)联合检测对其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上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70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慢性胃炎(n=244)、十二指肠溃疡(n=240)和胃溃疡(n=216),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进行血清HP抗体分型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及其比值。结果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为24.6%(60/244)、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感染率为76.3%(183/240)、胃溃疡HP感染率为44.9%(97/216)。3组患者的HP-CagA抗体、HP-VacA95抗体、HP-UreA抗体、HP-UreB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HP-VacA91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PGⅠ/PG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和HP阴性患者PGⅠ/PG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患者HP抗体谱存在差异性,联合检测HP抗体谱和PGⅠ/PGⅡ,有助于疾病的鉴别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胃蛋白酶原
下载PDF
西南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研究
3
作者 谢曙光 李云珍 +2 位作者 苏坤华 张玲 李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2期109-112,共4页
目的研究西南地区体检样本幽门螺杆菌(Hp)的抗体分型,为西南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4省2019年1-12月的32056例体检人群血清检测数据分析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结果32056例体检人群... 目的研究西南地区体检样本幽门螺杆菌(Hp)的抗体分型,为西南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4省2019年1-12月的32056例体检人群血清检测数据分析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结果32056例体检人群,男女性HpⅠ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3,P<0.05),Hp混合型、Ⅱ型、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内、女性组内Hp各型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Ⅰ型阳性率在男女组内均最低,Hp混合型阳性率在男女组内最高;按年龄分组,HpⅠ型除中年组与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7,P=0.075),其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混合型4组间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Ⅱ型在4组之间两两比较,在中年组与老年组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250),在其他组间差异非常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Ⅰ型、Ⅱ型、混合型阳性率在各年龄组内差异非常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地区划分,HpⅠ型阳性率4组之间两两比较,四川与云南(χ2=28.83,P<0.05)、重庆与云南(χ2=4.45,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混合型阳性率在4组之间两两比较,除四川与贵州(χ2=2.05,P=0.152)、贵州与云南(χ2=0.538,P=0.463)组间差异不明显,其他组间差异非常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Ⅱ型阳性率在4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分型检测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西南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属于高感染率地区,应引起重视,建议纳入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全民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 空泡细胞毒 血清检测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在血糖、血脂异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陈珵 姚捷 陈晨 《大医生》 2022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检测在血糖、血脂异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30例血糖或血脂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Hp抗体分...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检测在血糖、血脂异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30例血糖或血脂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Hp抗体分型检测,记录Hp阳性率。根据Hp抗体分型检测结果将患者分成A组(72例,Hp抗体阴性)、B组(34例,Ⅰ型Hp抗体阳性)和C组(24例,Ⅱ型Hp抗体阳性),比较各组患者合并症、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130例患者中Hp阳性58例,阳性率为44.62%。B组患者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等合并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均P<0.05)。B、C两组患者FPG、TG、TC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A组,HDL-C显著低于A组(均P<0.05)。B组患者血清FPG和TC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B组患者血糖血脂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A、C两组(P<0.05)。结论Hp抗体分型与血糖和血脂水平相关,其中Ⅰ型Hp抗体阳性患者血糖血脂异常程度较Ⅱ型Hp抗体阳性者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关联性研究
5
作者 曹青青 王凤娥 王立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08-0011,共4页
研究组研究幽门螺杆菌不同毒株的感染状况,以及不同毒株分类与慢性胃炎、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医院消化科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类... 研究组研究幽门螺杆菌不同毒株的感染状况,以及不同毒株分类与慢性胃炎、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医院消化科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类检查及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不同毒素分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毒性较高的ⅰ型菌株[细胞毒相关基因A蛋白(CagA)和/或液泡毒素A(VacA)抗体阳性]为主,占56.8%,II型菌株(CagA和VacA抗体均为阴性)的比例为43.2%CagA和VacA抗体阳性者及CagA和VacA抗体阴性者为慢性非收缩性胃炎(49.7%对44.2%)、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17.1%对22.9%)、消化性溃疡(33.2%对32.9%)40岁以下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更高(40%vs25%,P < 0.001)。慢性非收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张化生的发病率对每个职业人群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亚型与其亚型、胃粘膜病、Hp感染与Hp感染抗体亚型存在相关性。Hp感染可以促进萎缩和胃粘膜范围的扩大,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Hp感染I型比ii型更明显。CAG胃镜结合Hp抗体图谱可以作为CAG患者早期胃癌诊断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分型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下载PDF
血清胃功能三项检测对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卫东 冯燕 +2 位作者 惠文佳 蒋琦 高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Ⅰ,PGⅠ)、PGⅡ、PGⅠ/PGⅡ(PGR)、胃泌素-17(gastrin-17,G-17)的表达水平对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Ⅰ,PGⅠ)、PGⅡ、PGⅠ/PGⅡ(PGR)、胃泌素-17(gastrin-17,G-17)的表达水平对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131例,通过采用受试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判定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结果PGⅠ、PGⅡ、PGR、G-17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AUC面积分别为0.65,0.807,0.781,0.741;PGⅡ联合PGR和G-17的AUC面积为0.81和0.817,灵敏度为76.9%和74.3%,特异性为74.7%和79.6%。PGⅠ、PGⅡ、PGR、G-17判断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AUC面积分别为0.671,0.836,0.798,0.761;PGⅡ联合PGR和G-17的AUC面积为0.829和0.842,灵敏度为81.2%和78.7%,特异性为73.4%和79.8%。结论血清PGⅡ可以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辅助指标,联合PGR和G-17可以提高其诊断效果,尤其是对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幽门杆菌感染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与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惠文佳 张子旭 高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22期3260-3262,共3页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联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对低、中、高度分化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HP抗体分型采用免疫印迹法,肿瘤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法,对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联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对低、中、高度分化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HP抗体分型采用免疫印迹法,肿瘤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法,对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低分化23例,中分化36例,高分化38例)及胃良性病变对照组(34例)进行血清学水平的HP抗体分型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 HP抗体分型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低分化、高分化胃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67%及56%;对中分化胃癌的检测特异性为84%,对低、中、高分化胃癌的检测准确性分别为60%、70%和49%,与单独用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检测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抗体分型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空泡细胞毒素基因 肿瘤标志物检测 胃癌分化程度
原文传递
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幽门螺杆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春涛 苏珈仪 +3 位作者 旦增卓嘎 伊比然恨 卓玛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3-468,共6页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毒力菌株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性别、...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毒力菌株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和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不同毒素分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高毒力的Ⅰ型菌株[细胞毒相关基因A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protein A,CagA)和/或空泡毒素A(vacuolar toxin A,VacA)抗体阳性]为主,占56.8%,Ⅱ型菌株(CagA和VacA抗体均阴性)的比例为43.2%。CagA和VacA抗体阳性人群与CagA和VacA抗体阴性人群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9.7%vs 44.2%)、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17.1%vs 22.9%)、消化性溃疡(33.2%vs 32.9%)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进行分组,40岁以上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患病率更高(62%vs 44%,P=0.002);而小于40岁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更高(40%vs 25%,P<0.001)。根据职业进行分组,非农牧民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高于农牧民(39%vs 30%,χ^(2)=5.342,P=0.027);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患病率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高毒力的Ⅰ型菌株为主,但不同毒力菌株感染患者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随着年龄增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患病率升高,而年轻人群及非农牧民人群消化性溃疡患病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强化治疗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芳园 邱新运 +2 位作者 袁琳 叶峰 焦健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7-739,747,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门诊就诊的Hp感染患者2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具体为:... 目的:探讨强化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门诊就诊的Hp感染患者2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具体为: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雷贝拉唑20 mg+胶体果胶铋200 mg,2次/d,共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行强化治疗14 d,具体为:荆花胃康胶丸160 mg(3次/d)+养胃颗粒5 g(3次/d)+艾普拉唑5 mg(2次/d),总疗程28 d。在疗程结束后至少间隔4周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自愿原则对其中215例进行Hp抗体分型检测,Cag A抗体和/或Vac A抗体阳性为Ⅰ型菌株(毒力菌株),共153例;Cag A抗体和Vac A抗体均阴性为Ⅱ型菌株(低毒菌株),共62例。比较不同致病力菌株的根除率差异。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1.54%和87.69%,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3%和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力组和低毒力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5.62%和83.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含铋剂四联疗法基础上增加强化治疗对Hp根除率提高不显著,但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不同致病力Hp菌株的根除率相当,Hp抗体分型检测对于临床抗菌治疗用药无明显指导意义,不推荐作为Hp感染诊疗的常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含铋剂四联疗法 强化治疗
原文传递
14C-尿素呼气试验联合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意义
10
作者 刘贺 李娟 +1 位作者 赖丽平 张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0149-0151,共3页
探讨14C -尿素呼气试验联合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南宁市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1000例青壮年健康体检者,均在早晨空腹抽取3毫升的全血,先检测其抗体分型,再于空腹状态... 探讨14C -尿素呼气试验联合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南宁市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1000例青壮年健康体检者,均在早晨空腹抽取3毫升的全血,先检测其抗体分型,再于空腹状态下进行14C -UBT检测。结果: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以及14C -UBT检测的Hp阳性率分别为32.90%(329/1000)和22.30%(223/1000),两种方法的Hp阳性率具有明显差异((2=28.115,P<0.05),联合检测的Hp阳性率Hp感染为36.40%(364/1000),明显高于单独检测((2=49.331,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饮食习惯、是否饮酒、运动习惯、卫生环境的Hp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Hp感染的因素有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年龄和卫生环境。结论:14C -尿素呼气试验以及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联合检测可以显著的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尿素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检测意义
下载PDF
农村居民相对精准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牟龙霞 王萍 +3 位作者 李冰 曲业敏 高孝忠 褚衍六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249-1255,共7页
目的建立“农村居民相对精准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并验证评估其筛查效能。方法选取2019-09-01-2021-06-30参与威海市文登区胃癌普查的40~69岁人群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A组为空白组,不进行任何检测;B组检测H.pylori抗体分型(Ⅰ型强毒... 目的建立“农村居民相对精准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并验证评估其筛查效能。方法选取2019-09-01-2021-06-30参与威海市文登区胃癌普查的40~69岁人群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A组为空白组,不进行任何检测;B组检测H.pylori抗体分型(Ⅰ型强毒力菌株、Ⅱ型弱毒力菌株和阴性菌株);C组检测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D组检测H.pylori抗体分型(Ⅰ型强毒力菌株、Ⅱ型弱毒力菌株和阴性菌株)、PG及G-17。4组均进行胃镜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血清学阳性人群胃癌检出率。以胃癌检出率最高组所含血清学指标为例,完善其余组血清学指标,绘制ROC曲线,得出PG、G-17诊断胃癌的最佳临界值,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相对精准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结果共纳入1668名研究对象,A组396名,B组380名,C组388名,D组380名,验证人群124名;将Ⅰ型H.pylori抗体感染、胃蛋白酶原Ⅰ(PGⅠ)≤70μg/L、胃蛋白酶原比值(PGR)≤3和G-17≥7.960pmol/L定义为血清学阳性,其中血清学阳性人群B组183例,C组58例,D组13例,D组胃癌检出率最高,χ^(2)=22.60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Ⅰ型H.pylori抗体分型、PGR≤7.325、G-17≥7.960pmol/L是影响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对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评分系统得分范围为0~22分,当临界值为16分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00,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9.0%,高危人群(16~22分)胃癌检出率高于低危人群(0~15分),χ^(2)=49.932,P=0.001。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6,P=0.993),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对124名研究对象进行外部验证,灵敏度、特异度与上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居民相对精准胃癌筛查评分系统”有助于农村居民胃癌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筛查,可提升胃镜筛查性价比,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农村居民 相对精准筛查评分系统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胃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