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光敏核不育系N422s的广亲和性及分类地位初探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任华 王象坤 +1 位作者 杨振玉 罗志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95-499,共5页
N422s是以晚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为供体,广亲和系轮回422为受体,经过杂交转育而成的稳定的中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亲和性研究表明,N422s不仅与4个标准测验种杂交产生具有正常育性的F_1代,而且与30个不同类型的地方品种(系)杂交F_1代也... N422s是以晚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为供体,广亲和系轮回422为受体,经过杂交转育而成的稳定的中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亲和性研究表明,N422s不仅与4个标准测验种杂交产生具有正常育性的F_1代,而且与30个不同类型的地方品种(系)杂交F_1代也表现较高的育性。因此,该不育系具有广亲和性及配组自由度大的特点。N422s在形态指数及酚反应上表现为粳型,在杂交亲和力上也偏粳。但是,选用与籼粳分类有关的多位点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属于籼稻。在光温生态反应上,它也表现出与原始亲本培迪(Padi)相似的反应型。考虑到N422s的广亲和性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平原地方品种培迪,在分类地位上它归属于粳亚种下的爪哇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系 广亲和性 生态群 水稻 分类地位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性遗传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庆钰 朱立宏 +1 位作者 盖钧镒 王建康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98-902,共5页
籼、粳亚种间的F1一般表现为半不育 ,这限制了籼、粳杂种优势的利用。广亲和基因的发现及其遗传研究有助于揭示这种半不育现象的遗传本质 ,使克服籼、粳亚种间F1的半不育成为可能。采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分析了籼、粳杂交组... 籼、粳亚种间的F1一般表现为半不育 ,这限制了籼、粳杂种优势的利用。广亲和基因的发现及其遗传研究有助于揭示这种半不育现象的遗传本质 ,使克服籼、粳亚种间F1的半不育成为可能。采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分析了籼、粳杂交组合 30 37/ 0 2 4 2 8的P1、P2 、F1、B1、B2 和F2 六世代材料。研究结果显示 :广亲和性的遗传除受单个主基因控制外还受多基因的影响。在利用广亲和基因克服亚种间的半不育性时不仅要考虑主基因对育性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杂种优势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不育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广亲和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旭东 王建林 +1 位作者 熊振民 严学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1-216,共6页
从1986年始对水稻广亲和性的资源筛选、亲和谱、遗传和利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在籼粳杂种后代材料及美国稻品种中存在较丰富的广亲和品种,如T984、嘉40、Pecos和L201等均表现有良好的亲和性。2)各广... 从1986年始对水稻广亲和性的资源筛选、亲和谱、遗传和利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在籼粳杂种后代材料及美国稻品种中存在较丰富的广亲和品种,如T984、嘉40、Pecos和L201等均表现有良好的亲和性。2)各广亲和品种的亲和谱存在明显的差异。T984、中国91、热研1号和嘉40的亲和谱较宽;而DouradaPrecoce和中作180的亲和谱较窄,即所谓的特定亲和性品种。3)广亲和品种的亲和性遗传亦有不同的表现。热研1号的广亲和性(以南京11和76-27B作为籼、粳测验种)受一对基因控制,其位于第六染色体上,与色素原基因C的交换值为4.71%;Pecos和L201的广亲和性(以南京11和秋光作为测验种)除受与色素原基因C连锁的主效基因控制外。还存在微效基因的修饰;T984的广亲和性(以辐8-1和秋光作为测验种)与色素原基因C相互独立。此外,广亲和品种/粳型测验种的F2植株的亲和性强弱与相应的F3株系的平均结实率高低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广亲和性 水稻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广亲和性鉴定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闵绍楷 熊振民 +2 位作者 程式华 曹立勇 徐云碧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6,共6页
对受测品种与籼、粳测验种测交 F_1的黑染花粉率与小穗结实率的分析表明,两者相关不显著,建议在广亲和性品种筛选中宜以 F_1小穗结实率作为亲本亲和性鉴定的主要指标。提出当某品种与籼、粳测验种测交 F_1的平均结实率显著高于测验种间... 对受测品种与籼、粳测验种测交 F_1的黑染花粉率与小穗结实率的分析表明,两者相关不显著,建议在广亲和性品种筛选中宜以 F_1小穗结实率作为亲本亲和性鉴定的主要指标。提出当某品种与籼、粳测验种测交 F_1的平均结实率显著高于测验种间籼粳交 F_1的平均结实率而与测验种的平均结实率无显著差异时,可视为亲和性品种;在与籼、梗广泛测交中全部或绝大多数组合的结实率都在正常水平范围内的品种,可视为广亲和性品种。本研究筛选和验证了一批亚种间杂交具有亲和性的品种:皖9024、T984、Pecos、六千辛、中国91、秀水117、L201和 Douradaprecoce。其中 T984和中国91被进一步鉴定为广谱型的亲和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亚种 广亲和性 鉴定 育种
下载PDF
水稻品种02428和8504的广亲和性遗传 被引量:25
5
作者 卢诚 潘熙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以02428、8504和CPSLO 17与籼型测验种南京11、IR36、测49和模型测验种巴利拉、秋光、丰锦测交,F_1杂种的小穗育性为78.8%~97.9%,其平均值02428为90.2%,8504为82.4%,CPSLO 17为90.9%。以CPSLO 17作对照,研究了02428、8504的广亲... 以02428、8504和CPSLO 17与籼型测验种南京11、IR36、测49和模型测验种巴利拉、秋光、丰锦测交,F_1杂种的小穗育性为78.8%~97.9%,其平均值02428为90.2%,8504为82.4%,CPSLO 17为90.9%。以CPSLO 17作对照,研究了02428、8504的广亲和性遗传,推测它们的广亲和性遗传都是由一对主基因控制的,广亲和基因与色素原基因C^+连锁位于第Ⅰ连锁群上,遗传规律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并受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亲和性 遗传 水稻 8504 02482
下载PDF
云南水稻品种花糯广亲和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陆驹飞 严长杰 +2 位作者 汤述翥 朱立煌 顾铭洪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1-35,共5页
对云南水稻品种花糯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遗传分析.在花糯与籼粳测验种的三交F1群体中,单株小穗育性和稃尖色均呈1∶1分离,有色单株的平均育性显著高于无色单株,小穗育性与分子标记RG213共分离.在花糯与携带Sn5的广亲和品... 对云南水稻品种花糯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遗传分析.在花糯与籼粳测验种的三交F1群体中,单株小穗育性和稃尖色均呈1∶1分离,有色单株的平均育性显著高于无色单株,小穗育性与分子标记RG213共分离.在花糯与携带Sn5的广亲和品种的单交F2群体中,单株小穗育性不分离.推测花糯的广亲和性具有明显的主基因效应,且主效广亲和基因与S5等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分析 广亲和性 云南 品种 花糯
下载PDF
云南稻品种窝爱嗄的广亲和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严长杰 陆驹飞 +2 位作者 梁国华 汤述翥 顾铭洪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8-41,共4页
利用IR36//Akihikari/Woaiga三交群体对云南水稻品种窝爱嗄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遗传分析.在遮光处理条件下,发现群体内不同个体的小穗育性有着明显的分离,且呈现双峰连续分布.表明在三交群体中,小穗育性由一对... 利用IR36//Akihikari/Woaiga三交群体对云南水稻品种窝爱嗄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遗传分析.在遮光处理条件下,发现群体内不同个体的小穗育性有着明显的分离,且呈现双峰连续分布.表明在三交群体中,小穗育性由一对主基因控制,并存在其它的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同时发现,单株小穗育性与稃尖色存在连锁关系,推测在窝爱嗄中可能携带有广亲和基因S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品种 窝爱嗄 杂交 云南
下载PDF
“02428选”的广亲和性及其杂种优势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才林 邹江石 +2 位作者 王子明 李传国 李和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24,共6页
在水稻广亲和系02428群体中选出一个变异株“02428选”,它具有花时早而集中,花粉量大的特点;抽穗期比02428迟8~9天,植株高5厘米左右;叶片较宽,穗型较大,粒型较小,稃尖有明显的紫色标记。测交鉴定结果表明,“02428选”不仅保留了02428... 在水稻广亲和系02428群体中选出一个变异株“02428选”,它具有花时早而集中,花粉量大的特点;抽穗期比02428迟8~9天,植株高5厘米左右;叶片较宽,穗型较大,粒型较小,稃尖有明显的紫色标记。测交鉴定结果表明,“02428选”不仅保留了02428与籼、粳稻的广泛亲和性,而且与籼、粳稻杂交的F_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它具有潜在的育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 杂交 杂种优势 广亲和性 花时
下载PDF
中国稀有稻类贵州禾的广亲和性测定及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倪克鱼 孙灿慧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3期3-5,共3页
中国稀有稻类贵州禾是贵州侗族人民在其居住的独特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一类耐阴、耐冷性极强的稻种 ,利用陈氏分类法鉴定大多数品种为粳型稻。用典型的贵州禾品种分别与籼型半矮生品种、三系不育系、两系不育系... 中国稀有稻类贵州禾是贵州侗族人民在其居住的独特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一类耐阴、耐冷性极强的稻种 ,利用陈氏分类法鉴定大多数品种为粳型稻。用典型的贵州禾品种分别与籼型半矮生品种、三系不育系、两系不育系杂交 ,调查其杂种 F1的秆高、每穗颖花数、实粒数、结实率等 ,分别计算其超亲优势、竞争优势和可利用的生殖竞争优势。结果表明 :(1)贵州禾对三系不育系没有直接的恢复基因 ;(2 )贵州禾对籼型半矮生品种、两系不育系具有亲和力 ,其大小因品种不同则强度不一样 ;(3)贵州禾所具有的广亲和基因易与三系的强恢复基因聚合 ;(4 )贵州禾与各类型水稻杂交 ,其后代表现为株叶型好、分蘖力强、株高适中、熟期适宜 ,个别禾品种对籼型水稻材料还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且具穗大、粒多、粒大的正效应 ,这对克服亚种间杂交水稻 F1所遇到的株高超双亲、株型差、叶披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禾 广亲和性 测定 水稻 杂交育种材料
下载PDF
水稻品种02428和轮回422广亲和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竹平 沈革志 +3 位作者 刘保申 韩佩来 陈利民 褚启人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32-36,共5页
以水稻品种02428和轮回422与4个籼型测验种和5个梗型测验种杂交,杂种 F_1小穗育性均值分别为86.98%和83.57%。三交组合“籼/WCVs//粳”和“粳/WCVs//籼”中,可育株和半可育株的分离比符合1∶1,表明02428和轮回422广亲和性遗传可能受一... 以水稻品种02428和轮回422与4个籼型测验种和5个梗型测验种杂交,杂种 F_1小穗育性均值分别为86.98%和83.57%。三交组合“籼/WCVs//粳”和“粳/WCVs//籼”中,可育株和半可育株的分离比符合1∶1,表明02428和轮回422广亲和性遗传可能受一对主基因控制,遗传规律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以02428和轮回422配制的单交 F_1、F_2及“02428/轮回422”F_1与籼、粳测验种测交 F_1组合群体的平均小穗育性较高,小穗育性分布集中,无明显的育性分离。表明02428和轮回422的广亲和基因互相等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轮回选择 广亲和性 遗传
下载PDF
云南光壳稻广亲和性与等位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曾亚文 徐福荣 +7 位作者 陈勇 文国松 梁斌 叶昌荣 戴陆园 林兴华 张端品 谢岳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317-323,共7页
对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测验种、广亲和品种间配制的单交、三交组合F1和F2及其亲本共181个材料在云南籼粳交错区、海南三亚和武汉进行育性鉴定表明,从19个云南光壳稻中鉴定出14个广亲和品种,尤其是花二早、花二早1、矮嘎、扎... 对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测验种、广亲和品种间配制的单交、三交组合F1和F2及其亲本共181个材料在云南籼粳交错区、海南三亚和武汉进行育性鉴定表明,从19个云南光壳稻中鉴定出14个广亲和品种,尤其是花二早、花二早1、矮嘎、扎那嘎、扎那嘎1等品种的广亲和性较好,耐冷性也强于0.2428和Dular。矮嘎是一个生态适应性较好的广亲和品种。云南光壳稻与意大利粳稻巴利拉的生态地理远缘差异较大。花二早、末烈谷、木帮谷和扎那嘎与02428,Dular的广亲和基因位点不相同;矮嘎、末烈谷、木帮谷、扎那嘎、毫梅和02428的广亲和基因有差异;扎那嘎还具有温敏恢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光壳稻 广亲和性 等位 云南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性的鉴定与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克农 李泽炳 李成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82-588,共7页
选用9个待测广亲和系,并以4个标准测验品种和7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为亲和性测验种,按NCⅡ交配设计配制99个组合.根据亲本的籼粳分类地位和F_1杂种结实率对待测广亲和系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鉴定与研究.标准测验品种检验表明,培矮64、CPSLO-17... 选用9个待测广亲和系,并以4个标准测验品种和7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为亲和性测验种,按NCⅡ交配设计配制99个组合.根据亲本的籼粳分类地位和F_1杂种结实率对待测广亲和系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鉴定与研究.标准测验品种检验表明,培矮64、CPSLO-17、02428具有广亲和性,轮回422、培C311、CY8543具有一定的广亲和性,皖恢9号、早轮回422、CY8541没有广亲和性.光(温)敏核不育系检验表明,仅培矮64的广亲和性、CY8543一定的广亲和性表现同上一致.而CPSLO-17、02428的广亲和性、轮回422、培C311一定的广亲和性被不同程度否定,皖恢9号、早轮回422、CY8541的广亲和性却得到一定的肯定.测验品种的亲和性对广亲和品种的广亲和性表现影响很大.文中对广亲和性鉴定标准和复杂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品种鉴定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及“02428”、“8504”、“CPSL017”广亲和性遗传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卢诚 潘熙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93-98,共6页
以水稻“东乡野生稻”、“02428”、“8504”、“CPSL017”为材料,分别与籼型测验种南京11、IR36、测49;粳型标准测验种巴利拉、秋光、丰锦测交,杂种一代的小穗育性在77.1%~97.9%之间,其平均值“东野”为86.0%,“02428”为90.9%,“... 以水稻“东乡野生稻”、“02428”、“8504”、“CPSL017”为材料,分别与籼型测验种南京11、IR36、测49;粳型标准测验种巴利拉、秋光、丰锦测交,杂种一代的小穗育性在77.1%~97.9%之间,其平均值“东野”为86.0%,“02428”为90.9%,“8504”为82.5%,“CPSL017”为91.7%。以CPSL017”为对照,研究了这四个品种的广亲和性遗传,结果表明;它们的广亲和性都是由一简单基因,即广亲和基因控制的,它仿的广亲和基因与色素原基因C^+连锁,位于第Ⅰ连锁群上,遗传规律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也受微效基用的修饰作用。这四份广亲和性种质资源均为偏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广亲和性 遗传 色素原基因C+ 野生稻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性遗传的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国华 严长杰 +2 位作者 裔传灯 朱立煌 顾铭洪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7-457,共11页
水稻广亲和基因的利用是克服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重要途径。但在广亲和性的遗传上不同研究者的结论不尽一致。以3种有广亲和品种参加的三交组合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品种Ketan Nangka的广亲和性遗传。结果表明水稻亚种杂交F... 水稻广亲和基因的利用是克服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重要途径。但在广亲和性的遗传上不同研究者的结论不尽一致。以3种有广亲和品种参加的三交组合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品种Ketan Nangka的广亲和性遗传。结果表明水稻亚种杂交F1同时存在着雄性不育和雌性不育,但雄性不育对小穗育性的作用大小团组合而异;无论是在雄性不育位点还是雌性不育位点上,Ketan Nangka均具有相对应的中性基因(广亲和基因);广亲和性的遗传特点与所用的籼粳测验品种间的杂种不育性密切相关;S-5位点的广亲和基因遗传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亚种间杂种不育 广亲和性 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型
下载PDF
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及其衍生系的广亲和性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灿 刘斌美 +4 位作者 吴跃进 童继平 吴敬德 张瑛 袁勤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4-77,共4页
分别以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Y98149及其衍生系D3、D4、D5与4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测交进行广亲和性鉴定。结果表明,D5与标准籼稻测验种(IR36、南京11号)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8.7%,与标准粳稻测验种(巴利拉、秋光)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7.9%... 分别以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Y98149及其衍生系D3、D4、D5与4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测交进行广亲和性鉴定。结果表明,D5与标准籼稻测验种(IR36、南京11号)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8.7%,与标准粳稻测验种(巴利拉、秋光)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7.9%,具有较好的广亲和性;且D5与籼、粳品系测交在产量性状上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而株高较矮,具有负向超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秆突变体 广亲和性 亚种间杂种优势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性品种的鉴定和筛选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克虎 李泽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02-310,共9页
利用6个亲和性测验种和7个光敏感核不育系与14个待测的籼、粳型品种配组,按其F_1的育性表现,证明其中有12个品种具有广亲和性。选其中7个农艺性状较优者与5个籼、粳型光敏感核不育按5×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杂交组合,结果表明,轮... 利用6个亲和性测验种和7个光敏感核不育系与14个待测的籼、粳型品种配组,按其F_1的育性表现,证明其中有12个品种具有广亲和性。选其中7个农艺性状较优者与5个籼、粳型光敏感核不育按5×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杂交组合,结果表明,轮回422,02428可较好地用作目标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杂交 优势 育种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性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利军 应存山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3-47,共5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所筛选的水稻广亲和性基因资源,介绍了目前广亲和基因资源的利用进展。对如何获得亲和力强,亲和谱广的广亲和类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基因资源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广亲和品种矮嘎的广亲和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长杰 谢裕林 +2 位作者 梁国华 陆驹飞 顾铭洪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33,38,共5页
以籼型南京11、IR36、中籼3037和粳型Balilla、秋光为测验种,研究云南稻品种矮嘎的广亲和特性。结果表明:在矮嘎与籼粳测验种的三交F1群体中,小穗育性发生明显的分离;在3个三交群体中,稃尖有色株的平均小穗育性均极显著地高于稃尖无色株... 以籼型南京11、IR36、中籼3037和粳型Balilla、秋光为测验种,研究云南稻品种矮嘎的广亲和特性。结果表明:在矮嘎与籼粳测验种的三交F1群体中,小穗育性发生明显的分离;在3个三交群体中,稃尖有色株的平均小穗育性均极显著地高于稃尖无色株,说明控制矮嘎的广亲和性基因与色素原基因C存在连锁关系,推测矮嘎中也带有广亲和基因Sn5。不同来源的广亲和品种均携带有的Sn5基因,与水稻品种起源、进化、选育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矮嘎 广亲和性 水稻 基因
下载PDF
光敏感核不育系在水稻广亲和性种质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利军 应存山 王一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43-144,共2页
<正> 进行籼粳亚种间杂交,促进亚种间遗传基因交流,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配制强优势的籼粳交组合上,也前景诱人。然而,亚种间杂交一代结实率极低。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除采用连续回交或复交的手段外,还致力于寻找... <正> 进行籼粳亚种间杂交,促进亚种间遗传基因交流,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配制强优势的籼粳交组合上,也前景诱人。然而,亚种间杂交一代结实率极低。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除采用连续回交或复交的手段外,还致力于寻找一种对籼、粳稻杂交均可育的广亲和种质资源。日本学者池桥宏、荒木均等从1979年便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筛选出Ketan Nangka、Cpslo 17等广亲和性品种,并指出这种广亲和性是由广亲和基因S_5~n控制的。随后,我国亦筛选出SMR、02428等一批广亲和材料,它们与籼粳杂交F_1结实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目前,水稻育种家和品种资源工作者都十分重视对广亲和性种质资源的筛选工作,但多采用人工去雄杂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感核不育 品种 广亲和性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广亲和性及其酯酶同工酶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四斌 彭仲明 徐运启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7-20,共4页
通过与籼粳测验种测交,考察了9个待测品种的亲和性表现。结果表明品种Dular、Aus449、0046、CPSL-17、KetanNangka、02428具有广亲和性,水源287可能具有广亲和性。比较广亲和性品种和不具有广亲和性品种的酯酶同工酶,得出所有供试... 通过与籼粳测验种测交,考察了9个待测品种的亲和性表现。结果表明品种Dular、Aus449、0046、CPSL-17、KetanNangka、02428具有广亲和性,水源287可能具有广亲和性。比较广亲和性品种和不具有广亲和性品种的酯酶同工酶,得出所有供试广亲和品种都具有特异酶带9A,某些广亲和性品种具有酶谱的中间型特点。因此,可以将酯酶同工酶9A或中间型酶谱作为筛选广亲和性品种的一个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酯酶同工酶 杂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