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可视化探究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轴向长期变化差异 被引量:1
1
作者 卢逸嘉 陈春林 +2 位作者 刘云鹭 冯婕 刘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通过MRI探究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前、术后1年及5年阴道轴向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RH的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及5年行MRI共纳入30例。通过Mimics 23.0... 目的通过MRI探究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前、术后1年及5年阴道轴向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RH的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及5年行MRI共纳入30例。通过Mimics 23.0软件将术前、后骨盆及阴道三维重建并置于同一空间,以术前、术后1年及5年阴道受力点为P1~P3,测量阴道长度、P1~P3处阴道夹角及坐标。结果P2较P1角度增大(19.99±4.26)°、术后1年阴道缩短(5.55±0.6)cm,P3较P1角度增大(24.50±4.33)°、术后5年阴道缩短(5.95±1.13)cm,P3较P2角度增大(4.51±0.33)°、术后5年较1年阴道缩短(0.42±0.53)cm(P均<0.05);P1坐标(3.19±0.69,1.59±0.52),P2(2.52±0.38,0.94±0.87),P3(2.39±0.46,0.69±0.59)。结论RH术后阴道轴向夹角逐渐变钝、前倾,受力点向前更靠近耻骨联合、向下更靠近阴道口,这可能是其术后长期较少发生盆腔脏器脱垂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MRI 阴道轴向 三维可视化研究 骨盆倾斜校正
原文传递
优质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应用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
2
作者 唐晓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7期129-131,共3页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应用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膀胱改善、...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应用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膀胱改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测量残余尿量<100 ml发生率、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术后肛门排气和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优质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膀胱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盆底康复训练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膀胱功能
下载PDF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冬銮 贺红英 +1 位作者 莫婧 谭广萍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6期930-93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选择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选择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6/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5/20)(P<0.05)。2组的术后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能有效减少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且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 Ⅰ期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慰敏 马强 +3 位作者 杨婷 张军波 孟燕 田红燕 《癌症进展》 2013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分析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方法总结本院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32例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患者情况,同时筛选了同时期... 目的分析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方法总结本院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32例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患者情况,同时筛选了同时期年龄、病变分期相匹配的56例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线性回归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有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DVT组与对照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5±1.2)小时和(3.0±0.8)小时,围手术期化疗患者占比为35%和23%,术中失血量为(645±120)ml和(400±200)ml,三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年龄和疾病分期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围手术期接受化疗为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的患者罹患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早发现、早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深静脉血栓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干预对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宏 汪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干预促进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合作干预。比较两组术后...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干预促进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合作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术后1个月进行膀胱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残余尿测定及尿动力学检测。结果观察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1个月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程度、最大尿流率、逼尿肌收缩力、最大膀胱容量显著优于对照组,膀胱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多学科合作干预可促进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多学科合作干预 膀胱功能 尿管留置时间 泌尿系感染 残余尿 尿动力学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经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标准的制订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何芳 龙云 陈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第6期150-152,共3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经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标准制订并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试验组(45人)及参照组(45人)。参...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经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标准制订并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试验组(45人)及参照组(45人)。参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干预,试验组则建立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标准指标,并以此作为依据对患者进行术后管理。分别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功能、膀胱充盈感、自主排尿完全感、尿潴留发生率,干预前后性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膀胱功能为0级的人数占比高于参照组(P<0.05),而膀胱功能为Ⅱ级的人数占比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膀胱充盈感、自主排尿完全感人数占比高于参照组(P<0.05),而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性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制订膀胱功能恢复标准并应用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发生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膀胱功能 恢复标准 宫颈癌
下载PDF
子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技巧
7
作者 李素云 耿茹 王玉英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129-129,共1页
子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太原市中心医院(030009)李素云,耿茹昔阳县中医医院王玉英为了避免宫颈癌根治术膀胱及输尿管损伤,术中术后出血,必须清楚盆腔神经的解剖生理和血管解剖,我们于1992年开始研究此项... 子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太原市中心医院(030009)李素云,耿茹昔阳县中医医院王玉英为了避免宫颈癌根治术膀胱及输尿管损伤,术中术后出血,必须清楚盆腔神经的解剖生理和血管解剖,我们于1992年开始研究此项手术,现已做25例,将手术技巧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颈癌 输尿管损伤 技巧 神经纤维 盆内脏神经 盆丛 保留植物神经 输尿管瘘 太原市
下载PDF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风险因素及干预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范颖虹 张红丹 +2 位作者 沈怡 韦丽琴 方春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1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究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风险因素及其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3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膀胱功能障碍分为发生组(88例)和未发生... 目的探究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风险因素及其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3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膀胱功能障碍分为发生组(88例)和未发生组(218例),并进行因素分析。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探究针对性的干预策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娩次数、家庭人均年收入、身体质量指数、术后康复训练、泌尿系统感染、导尿次数和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是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和泌尿系统感染均是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术后康复训练是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参加术后康复训练是其中一种有效的预防方式,临床上可根据上述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膀胱功能障碍 干预策略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自我清洁间歇性导尿术对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怡 刘丹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年第5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自我清洁间歇性导尿术对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30... 目的:探讨自我清洁间歇性导尿术对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30例)与观察组(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留置导尿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清洁间歇性导尿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4d、21d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14d、21d的泌尿系统感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4d、21d的残余尿量明显较对照组低,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4d、21d泌尿系统感染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自我清洁间歇性导尿术可提高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清洁间歇性导尿 宫颈癌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探讨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春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6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68例行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手...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68例行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手术依从性。结果手术后,试验组SAS评分为(31.52±4.82)分、SDS评分为(34.91±5.06)分,均低于参照组的(49.63±5.18)、(53.08±5.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9242、13.9141,P<0.05)。试验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4.1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2,P<0.05)。试验组手术总依从率为82.3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5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805,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使用围手术期手术护理配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手术依从性、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围手期护理配合 依从性 满意度
下载PDF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临床效果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玲玲 李希聪 李云龙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10期1715-1717,共3页
目的探究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4例。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目的探究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4例。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75.38±3.64)min、术后排气时间为(1.60±0.28)d、住院时间为(13.10±0.58)d,均短于对照组的(108.95±3.54)min、(2.37±0.35)d、(17.94±0.59)d。术中出血量为(130.63±12.31)ml,少于对照组的(169.22±12.4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总体健康评分为(23.94±2.68)分、躯体活力评分为(38.95±3.31)分、心理生理健康评分为(30.46±4.29)分、社会交往评分为(7.96±1.11)分、躯体疼痛评分为(8.49±1.8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8.37±3.02)分、(29.84±2.34)分、(27.08±4.17)分、(5.38±1.02)分、(5.06±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均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但后者优势更加明显,可将其作为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子宫内膜癌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 效果
下载PDF
乙状结肠阴道延长术在子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柔吟 林晓军 +1 位作者 黄纯玉 杨为民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改善和提高子宫颈癌患者施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 15例子宫颈癌施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同时行乙状结肠阴道延长术、并保留一侧卵巢,观察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卵... 目的改善和提高子宫颈癌患者施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 15例子宫颈癌施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同时行乙状结肠阴道延长术、并保留一侧卵巢,观察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卵巢功能基本正常,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保留一侧卵巢并同时施行乙状结肠阴道延长术的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是一个值得推广应用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乙状结肠阴道延长
下载PDF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联合集束化护理对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玲 何乐乐 耿方舟 《医疗装备》 2022年第1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联合集束化护理对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7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对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联合集束化护理对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7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并根据编号单双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及集束化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Caprini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正常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结合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及集束化护理后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对于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 集束化护理 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子宫颈癌机器人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201例长期随访及回顾性分析
14
作者 姚元庆 郭昕朦 +5 位作者 李秀丽 田爽 晏红 杨怡卓 王晶 张晋宁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子宫颈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完成的ⅠA2~ⅡA2期及辅助化疗后ⅡB期子宫颈癌患者机器人手术的临床数据。采用达芬奇机器人...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子宫颈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完成的ⅠA2~ⅡA2期及辅助化疗后ⅡB期子宫颈癌患者机器人手术的临床数据。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采集和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病理检查结果和随访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子宫颈癌机器人手术患者生存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完成201例机器人子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手术时间(263.15±59.56)min,平均出血量100mL(中位数),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33±4.55)d。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18.81±7.60)枚。平均随访时间72个月(中位数)。早期子宫颈鳞癌和腺癌(ⅠA2~ⅠB1期)术后5年生存率为96.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旁浸润、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机器人手术对于早期子宫颈癌治疗是可以选择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机器人手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腹式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婧 王东雁 +4 位作者 刘昀昀 周晖 谢玲玲 林仲秋 卢淮武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与腹式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接受腹腔镜(99例,腹腔镜组)和腹式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131例,腹式组)的ⅠA2~ⅠB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与腹式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接受腹腔镜(99例,腹腔镜组)和腹式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131例,腹式组)的ⅠA2~ⅠB2期(FIGO 2018)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肿瘤结局。结果腹式组相较于腹腔镜组有更高的切口愈合不良率(8.1%vs.2.0%,P=0.018)及淋巴囊肿发生率(8.4%vs.2.0%,P=0.038),其他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5年总生存率(OS)(96.2%vs.93.9%,P=0.396)和5年无病生存率(DFS)(94.7%vs.89.9%,P=0.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在肿瘤直径≥2cm组(ⅠB2期),两组5年OS相似(96.8%vs.92.2%,P=0.168),但腹腔镜组5年DFS明显下降(87.5%vs.96.8%,P=0.021)。在肿瘤直径<2cm组(ⅠA2+ⅠB1期),腹腔镜和腹式组5年OS(94.6%vs.97.1%,P=0.600)和5年DFS(89.2%vs.94.3%,P=0.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肿瘤复发部位分析显示,腹腔镜组盆腔复发率明显增高(5.1%vs.0.8%,P=0.043)。结论对于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淋巴囊肿发生率和切口愈合不良率更低,但是盆腔复发率高,在选择腹腔镜手术时需谨慎考虑。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肿瘤直径≥2cm的患者5年DFS显著降低,提示这种类型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可能是不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式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早期子宫颈癌 总生存率 无病生存率
原文传递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排尿困难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谢咏 朱瑜苑 +2 位作者 管玉涛 潘智茵 王刚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33-1238,共6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效果,为评估电刺激对肿瘤患者术后的安全性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排尿困难患者...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效果,为评估电刺激对肿瘤患者术后的安全性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排尿困难患者共40例,随访至2018年12月。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治疗组同时增加骶神经根体表投影区、膀胱区、阴道内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以膀胱感觉功能、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泌尿症状困扰评分、尿流动力学等为评价指标,分别于术后2周评估排尿困难的基线情况,术后8、12周评估治疗效果,并按肿瘤规范复诊,随访至少3年。结果随着时间延长,治疗组膀胱感觉功能恢复速度比对照组快,至术后12周,治疗组恢复正常膀胱感觉人数较对照组多1倍(16例、8例);术后8、12周,同时间段比较泌尿症状困扰评分、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2周膀胱逼尿肌压力(44.31±5.51)cmH2O(1cmH2O=0.098kPa),接近正常水平,而对照组(38.11±5.81)cmH2O,存在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暂未发现肿瘤复发临床征象。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排尿困难,安全有效,能够缩短排尿功能障碍恢复的时间,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排尿困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蒋镌 毛世琴 +1 位作者 史淑兰 陈国英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年第9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靖江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靖江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子宫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手术和淋巴结清扫。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及手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和1~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中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盆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尿管拔除时间、静脉使用抗生素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器患者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腹腔镜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保留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春兰 崔淑萍 张婵丽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LNSRH)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LRH),观察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LNSRH)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LRH),观察组患者采用LNSR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膀胱功能指标、尿动力学参数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阴道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失禁及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RUV)均降低,最大尿道压(MUP)、膀胱容量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RUV低于对照组,MUP、膀胱容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生理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生理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SRH能有效改善宫颈癌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保留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 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宫颈癌 疗效 尿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瑶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NSRH)与传统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RH)对术后膀胱、直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远期生存状态,以期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宫颈癌患者137例,随机分为NSRH组...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NSRH)与传统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RH)对术后膀胱、直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远期生存状态,以期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宫颈癌患者137例,随机分为NSRH组(n=67)和RH组(n=70)进行手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膀胱及直肠功能并进行随访,计算其3年生存率。结果 NSRH组与RH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主韧带切除长度、宫骶韧带切除长度、前壁切除长度、后壁切除长度及盆腔淋巴清扫个数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膀胱功能方面,NSRH组导尿管拔除时间短于RH组10日后残余尿量少于RH组,两组差异经检验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直肠功能方面,NSRH组术后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RH组,两组差异经检验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NSRH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93.9%,RH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95.2%,两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NSRH手术安全可靠,对改善患者并发症尤其是膀胱障碍和直肠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加速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盆腔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疗效比较 生存分析
下载PDF
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对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尿潴留、膀胱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国艳 刘海凤 +2 位作者 张珊珊 杨智玲 廖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7期3362-3366,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在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 目的:观察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在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指导其进行盆底肌训练,研究组患者则在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电针神经刺激疗法,对比两组尿潴留发生率以及膀胱功能、免疫功能、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3周时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盆底肌综合肌力测定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周时初始尿意膀胱容量(FVS)、最大尿流率(MFR)、最大尿意膀胱容量(MVS)均较术后1周时升高,残余尿量(PVR)均较术后1周时下降,且研究组术后13周时FVS、MFR、MVS高于对照组,PV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周时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均较术后1周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潴留发生率4.08%(2/49)低于对照组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可减少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和膀胱功能,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神经刺激疗法 盆底肌训练 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尿潴留 膀胱功能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