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应力硐室底鼓控制的应力转移技术 被引量:66
1
作者 李学华 黄志增 +1 位作者 杨宏敏 马立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煤矿硐室受煤层跨采影响产生的采动应力通常在其原岩应力的3倍以上,这是造成硐室严重底鼓的主要原因.从围岩应力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控制硐室底鼓的应力转移新技术,即通过在硐室底板掘巷,并结合在底板开掘巷道间、或底角进行松动爆破... 煤矿硐室受煤层跨采影响产生的采动应力通常在其原岩应力的3倍以上,这是造成硐室严重底鼓的主要原因.从围岩应力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控制硐室底鼓的应力转移新技术,即通过在硐室底板掘巷,并结合在底板开掘巷道间、或底角进行松动爆破,形成一定范围的围岩弱化区的方法.这一方法可将硐室围岩附近因开采形成的高采动应力转移到围岩较深部,同时降低采动应力向硐室底板传递的强度,以此使被保护硐室处于应力相对较低的区域中,达到有效控制硐室底鼓的目的.进而利用数值模拟研究的方法对该应力转移技术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确定了施工方案.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以显著地降低硐室围岩附近的高应力,从而有效地控制硐室底鼓,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转移 应力硐室 底板掘巷 底鼓
下载PDF
巷外掘巷保护巷道的应力转移技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西贵 李学华 +1 位作者 赵立新 吕卫东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47,50,共3页
以某矿回采巷道位于上部开采煤层形成煤柱的技术条件为例,从围岩应力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被保护巷道一侧掘进巷道,将要保护巷道周围较大的围岩应力转移到新开掘巷道附近,使要保护巷道处于良好的应力环境,从而有效保护巷道的新技术,... 以某矿回采巷道位于上部开采煤层形成煤柱的技术条件为例,从围岩应力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被保护巷道一侧掘进巷道,将要保护巷道周围较大的围岩应力转移到新开掘巷道附近,使要保护巷道处于良好的应力环境,从而有效保护巷道的新技术,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转移 应力硐室 底板掘巷 底鼓
下载PDF
高应力巷道围岩应力转移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学华 侯朝炯 +1 位作者 柏建彪 张农 《煤矿支护》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高应力巷道围岩塑性区、破碎区范围大,在其服务期间围岩破坏严重,巷道支护成本很高、造成资源开采极端困难,是巷道围岩控制中的关键问题,也是研究的前沿和重点。对于极难维护的高应力巷道,将巷道围岩应力从浅部转移到深部是控制巷... 高应力巷道围岩塑性区、破碎区范围大,在其服务期间围岩破坏严重,巷道支护成本很高、造成资源开采极端困难,是巷道围岩控制中的关键问题,也是研究的前沿和重点。对于极难维护的高应力巷道,将巷道围岩应力从浅部转移到深部是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保持巷道良好维护状态的根本技术途径。针对不同巷道围岩条件和控制要求,通过理论研究、力学计算与工程实践,提出了巷道顶板掘巷松动爆破、巷道底板掘巷松动爆破、上行开采、巷道底板松动爆破再注浆加固和巷道迎头超前开槽(孔)等5项应力转移新技术。实践表明,提出的应力转移技术为高应力巷道治理及其它地下工程支护提供了新技术支撑,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巷道 应力转移技术 工程应用
下载PDF
预掘回撤通道应力转移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泽 朱川曲 +1 位作者 王峰 黄友金 《矿业工程研究》 2017年第3期50-55,共6页
针对采动巷道支护困难,常规支护手段无法有效控制巷道变形的问题,提出预掘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作为采动巷道卸压巷道的方案,在不增加矿井工程量的前提下改变采动巷道应力环境,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预掘回撤通道的卸压过程及卸压效果进行... 针对采动巷道支护困难,常规支护手段无法有效控制巷道变形的问题,提出预掘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作为采动巷道卸压巷道的方案,在不增加矿井工程量的前提下改变采动巷道应力环境,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预掘回撤通道的卸压过程及卸压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掘回撤通道可以作为卸压巷,一定程度上切断了超前支承压力向前方采动巷道的传递,采动应力在回撤通道附近集中,从而减小了采动巷道的围岩应力;同时,预掘回撤通道可以实现工作面的快速搬家倒面,保证矿井正常接替.以上研究为缓解采动巷道开采扰动并实现工作面的快速搬家倒面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掘回撤通道 应力转移 采动应力 采动巷道
下载PDF
巷道围岩顶板掘巷应力转移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清 薛学贵 《四川建材》 2012年第5期28-30,共3页
针对有关巷道围岩顶板掘巷应力转移理论,在理论上提出了用椭圆孔的应力计算来近似。并对椭圆孔的平面问题,通过复变函数计算,给出了卸压孔周围较大范围围岩应力分布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比较方便的进行围岩应力分布的计算。... 针对有关巷道围岩顶板掘巷应力转移理论,在理论上提出了用椭圆孔的应力计算来近似。并对椭圆孔的平面问题,通过复变函数计算,给出了卸压孔周围较大范围围岩应力分布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比较方便的进行围岩应力分布的计算。结合数值模拟对比发现椭圆孔口模型假设合理,其理论解析计算所给出围岩应力理论计算公式较为可信。卸压孔对侧向压力的降低效果不太明显;而对垂直压力的降低效果显著,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卸压孔的尺寸来控制对垂直应力降低的效果。结合工程地质条件,运用大型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建立计算模型对顶板掘巷的卸压过程进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转移 煤层开采 顶板掘巷 ABAQUS数值模拟
下载PDF
薄壁扇形筋板反挤压成形应力转移法
6
作者 胡福泰 汪飞雪 张逸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共6页
对6063铝合金复杂腔体零件中薄壁扇形筋板反挤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扇形筋板的两端过渡圆角处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开裂。增大凸模圆角可以有效降低筋板内的拉应力峰值,并使拉应力均匀分布,但该方法不符合现阶段工艺要求。... 对6063铝合金复杂腔体零件中薄壁扇形筋板反挤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扇形筋板的两端过渡圆角处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开裂。增大凸模圆角可以有效降低筋板内的拉应力峰值,并使拉应力均匀分布,但该方法不符合现阶段工艺要求。因此,基于筋板中部切口应力集中现象提出了一种应力转移法,通过该方法改变了筋板内拉应力的分布形态,消除了圆角处由于应力集中而引起的挤压成形缺陷问题。采用单切口和双切口方法均可以大幅降低筋板过渡圆角处的拉应力,解决了开裂问题,实际生产效果与模拟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挤压 扇形筋板 应力集中 开裂 应力转移
原文传递
基于应力转移触发的地震危险性研究
7
作者 李昌珑 吴健 高孟潭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143-144,共2页
基于应力转移的模型与基于准周期复发的模型一起组成了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两个分支,能够为中长期地震预测提供参考。Reid(1910)提出的大地震复发的弹性回跳理论,从地震能量积累和释放的角度指出大地震的复发具有准周期性。之后... 基于应力转移的模型与基于准周期复发的模型一起组成了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两个分支,能够为中长期地震预测提供参考。Reid(1910)提出的大地震复发的弹性回跳理论,从地震能量积累和释放的角度指出大地震的复发具有准周期性。之后,许多地震学家对大地震的发生率展开了研究。Shimazaki和Nakata(1980)提出了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可预测模型和滑动可预测模型。Schwartz和Coppersmith(1984)提出了“特征地震”的概念。Matthews等(2002)从断层应力积累速率、应力转移和触发的角度提出了大地震复发的布朗过程时间(Brownian Passage-Time,BP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分析 应力转移 触发 Schwartz BROWNIAN 中长期地震预测 预测模型 地震复发
下载PDF
焦家断裂渗透性结构与金矿床群聚机理:构造应力转移模拟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偲瑞 杨立强 孔鹏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94-2508,共15页
焦家金矿带是焦家式金矿的命名地,也是我国第一个千吨级金矿田的发现地。其内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体)受NE-NEE向焦家断裂及其下盘近平行的次级断裂控制,具有明显的空间群聚分布特征。然而,由于对这些金矿床成因机理的认识存在分歧... 焦家金矿带是焦家式金矿的命名地,也是我国第一个千吨级金矿田的发现地。其内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体)受NE-NEE向焦家断裂及其下盘近平行的次级断裂控制,具有明显的空间群聚分布特征。然而,由于对这些金矿床成因机理的认识存在分歧,对其空间群聚分布的形成机制也有多种解释,对断裂带覆盖区及其深部成矿潜力更是缺乏科学评价。为此,针对这些难题,论文在详细控矿构造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焦家金矿带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应力转移模拟计算成矿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值(△CFS),标定了成矿期断层活动导致的应力转移情况及其形成的高渗透率区域,探讨它们对矿床空间分布的可能控制作用和金矿床群聚分布的形成机理及焦家式金矿的成因机理,并据此圈定了成矿远景区,估算了其深部资源潜力。应力转移模拟结果显示△CFS以焦家断裂为中心呈现玫瑰弧瓣图像分布,其中,应力减小(负值)区(-195bar≤△CFS≤-3bar)以新城-高家庄子为中心呈"十"字形分布(东西宽8km、南北长12km),为低渗透率区域,其内尚未发现金矿床产出;而应力增大(正值)区(3bar≤△CFS≤84bar)呈28个大小不等的弧瓣分布在断层走向转弯处或断层交汇处,为高渗透区域,已发现的金矿床均位于其中,且已探明的金金属量与其所处区域△CFS极值正相关(金金属量Q=4.526×△CFS-83.27)。这种金矿床与断层活动导致的△CFS在空间分布上的一致性,表明焦家式金矿床的形成和产出严格受焦家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区别于典型的"与侵入体有关的金矿"和"岩浆热液矿床",而与造山型金矿床类似。然而其独特的构造背景与成矿环境及蚀变-矿化组合,表明该类型金矿床不能被现有成矿模式所涵盖,而可能属于独特的"胶东型"金成矿系统。焦家金矿带上控矿断裂的形成受同震应力转移的制约,断裂带脆性变形过程中,地震破裂沿断层传播,在断层产状变化或多组断层交汇处,△CFS增大,造成反复余震活动破坏岩石,形成局部高渗透率结构,为金的沉淀提供有利场所,产生了金矿床的群聚现象。据此,圈定朱宋、徐家疃、西良、马埠庄子四个成矿远景区,预测金资源量分别为79t、66t、43t和16t;而寺庄、望儿山、河西、河东等金矿床深部仍有巨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金矿带 控矿断裂 “胶东型”金矿床 应力转移 渗透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应力转移在地震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R.S.Stein 万永革 许忠淮 《世界地震译丛》 2000年第5期1-9,共9页
地震改变邻近断层的剪切应力和正应力。新的证据支持小应力变化导致大的地震活动速率变化的假说。地震活动速率(余震)在应力增加的地方增加,在应力降低的地方减少。地震活动速率的增加和降低之后均有随时间而变化的恢复。将应力变化转... 地震改变邻近断层的剪切应力和正应力。新的证据支持小应力变化导致大的地震活动速率变化的假说。地震活动速率(余震)在应力增加的地方增加,在应力降低的地方减少。地震活动速率的增加和降低之后均有随时间而变化的恢复。将应力变化转换成发震概率变化时,可以看到地震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地震危险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转移 地震活动 发震概率 应力 余震 地震危险性 速率 改变 作用 增加
下载PDF
粘弹性应力转移延迟了1999年赫克托矿地震的触发 被引量:1
10
作者 A.M.Freed J.Lin +1 位作者 万永革 许忠淮 《世界地震译丛》 2003年第3期42-47,共6页
在某些情况下,由地震引起的地壳应力转移可以加快邻近断层的破裂,并引起地震序列的发生(Stein,et al,1992;King,et al,1994;Deng and Sykes,1996;Harris,et al,1995;Stein,1999)。1999年南加州赫克托矿地震(震级7.1)在1992年兰德斯地震... 在某些情况下,由地震引起的地壳应力转移可以加快邻近断层的破裂,并引起地震序列的发生(Stein,et al,1992;King,et al,1994;Deng and Sykes,1996;Harris,et al,1995;Stein,1999)。1999年南加州赫克托矿地震(震级7.1)在1992年兰德斯地震(震级7.3)的7年后,在距其震中仅20km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应力转移 断层破裂 地震触发 同震应力模型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预掘巷道应力转移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建光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94,共5页
针对受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影响,常规支护体系无法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问题,为控制巷道变形,提出在工作面停采线附近预掘巷道并进行深孔爆破的方案。通过对预掘巷道施行"锚-让"一体支护体系,保证了卸压巷道围岩稳定,利用深孔爆... 针对受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影响,常规支护体系无法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问题,为控制巷道变形,提出在工作面停采线附近预掘巷道并进行深孔爆破的方案。通过对预掘巷道施行"锚-让"一体支护体系,保证了卸压巷道围岩稳定,利用深孔爆破对预掘巷道顶板进行强制切顶,使卸压巷能够充分卸压,实现应力转移。采动应力在线系统监测结果表明:采动附加应力场向前传播的距离小于15 m,利用预掘卸压巷及深孔爆破对卸压巷道顶板进行强制切顶实现应力转移保护下山群巷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压巷 应力转移 采动动压 深孔爆破 巷道围岩变形
下载PDF
2009年日本骏河湾地震后东海俯冲带上应力转移之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Aoi S Enescu B +6 位作者 Suzuki W Asano Y Obara K Kunugi T Shiomi K 王峰(译) 左玉玲(校) 《国际地震动态》 2010年第10期11-16,共6页
日本西南部位于菲律宾海俯冲板块和欧亚上冲板块交界处。1944年和1946年,东南海和南海分别发生一次8级大逆冲型地震,但与该板块边界相邻的东海却仍保持闭锁状态[1]。因此,东海地区有可能会发生一次大逆冲型地震。2009年,骏河湾发生6.4... 日本西南部位于菲律宾海俯冲板块和欧亚上冲板块交界处。1944年和1946年,东南海和南海分别发生一次8级大逆冲型地震,但与该板块边界相邻的东海却仍保持闭锁状态[1]。因此,东海地区有可能会发生一次大逆冲型地震。2009年,骏河湾发生6.4级地震,地震位于菲律宾海俯冲板块内,靠近东海地区。在此,我们利用断层滑动模型来研究由骏河湾地震引起的应力变化[2]对东海地区的影响。我们发现在这次地震之后,板块边界的地震活动发生率有所上升。东海地区推测的强闭锁地段大都位于应力逐渐增大的地区。其中一小块闭锁地段的破裂——发生在地震应力达到临界值之后——就会引起整个东海地区的破裂,最终引发一场大逆冲型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地区 应力转移 地震后 河湾 日本 俯冲带 俯冲板块 菲律宾海
下载PDF
应力转移型特强钢芯软铝型线绞线的特性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豪士 陆国钦 +1 位作者 施海峰 顾炎 《电线电缆》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应力转移型特强钢芯软铝型线绞线是一种性能优、性价比高的新型导线。通过对导线性能的分析,特别是与殷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比较,得出了该导线的经济性更优、安全性更高。基于对该导线施工特性的分析,给出了该导线应用于新建线路和老旧... 应力转移型特强钢芯软铝型线绞线是一种性能优、性价比高的新型导线。通过对导线性能的分析,特别是与殷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比较,得出了该导线的经济性更优、安全性更高。基于对该导线施工特性的分析,给出了该导线应用于新建线路和老旧线路改造的应用实例,可为输电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转移型导线 特强钢芯软铝型线绞线 节能 增容 节材 节地 长寿命 性价比高
下载PDF
静态应力转移及地震触发:看不到应力下限吗?
14
作者 A.Ziv A.M.Rubin 万永革 《世界地震译丛》 2001年第5期16-27,共12页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检验地震触发是否存在更低的阈值.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理解地震机制及灾害分析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过叠加每个 M≥4.5地震前所有前面的 M≥4.5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求出这种变化的时间函数,从而计算加在1969~199...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检验地震触发是否存在更低的阈值.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理解地震机制及灾害分析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过叠加每个 M≥4.5地震前所有前面的 M≥4.5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求出这种变化的时间函数,从而计算加在1969~1998年间加利福尼亚中部的63个 M≥4.5地震上的累积静态应力变化。我们发现,应力变化量级>10 kPa(>0.1 bar)时,地震破裂时85%的累加应力变化为正,应力变化<10 kPa(<0.1 bar)及<1 kPa 时,70%为正。将这些结果与地震时间或震源机制随机的合成地震目录作比较,说明这种触发的程度几乎不可能在随机目录中找到.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在加利福尼亚中部至今未发现地震触发的应力下限.我们的结果表明,抑制破裂应力变化的时间分布与时间延迟随应力变化增大而加长的理论预测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应力转移 地震触发 应力变化 应力下限 抑制破裂应力
下载PDF
高应力沿空巷道围岩应力转移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强威 郭晓亮 《中国矿山工程》 2015年第2期37-39,共3页
在高应力沿空巷道掘进中,采用超前钻孔卸压爆破技术使巷道前方提前产生自由面,释放超前压力,减轻了巷道的高应力扰动;采用卸压槽技术,减轻了巷道围岩应力对巷道浅层的破坏,保护了巷道支护的完整性,这两项技术是在巷道支护领域值得推广... 在高应力沿空巷道掘进中,采用超前钻孔卸压爆破技术使巷道前方提前产生自由面,释放超前压力,减轻了巷道的高应力扰动;采用卸压槽技术,减轻了巷道围岩应力对巷道浅层的破坏,保护了巷道支护的完整性,这两项技术是在巷道支护领域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进 应力转移 卸压爆破 卸压槽
下载PDF
巷道围岩应力转移技术
16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巷道围岩 应力转移 技术 巷道维护 动压影响 应力 加固 支护
下载PDF
区段煤柱气相切顶卸压围岩应力转移机理研究
17
作者 李卓楠 权春阳 +1 位作者 赵波 刘钊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8期280-288,共9页
浅部煤层数量减少,煤矿开采开始往深部发展,深部围岩具有顶板坚硬分层厚度大、强度高、完整性好等特点,在开挖过程中,围岩可储存大量弹性能,当储存弹性能达到极限强度时出现突然释放,导致强矿压显现,严重威胁安全生产。以马脊梁煤矿810... 浅部煤层数量减少,煤矿开采开始往深部发展,深部围岩具有顶板坚硬分层厚度大、强度高、完整性好等特点,在开挖过程中,围岩可储存大量弹性能,当储存弹性能达到极限强度时出现突然释放,导致强矿压显现,严重威胁安全生产。以马脊梁煤矿81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资料、现场调研等方法,获取了马脊梁煤矿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临空巷道切顶后的力学模型,进行了临空巷道切顶后的围岩应力特征演化分析,分析了气相切顶卸压的切顶高度、切顶角度等关键影响参数,研究了气相切顶卸压效果,消除了强矿压显现,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段煤柱 气相切顶 卸压 围岩应力转移 矿压显现
下载PDF
老母坡矿下山群应力转移护巷技术研究
18
作者 杨志强 王进锋 徐贵阳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2年第23期68-70,共3页
回采完毕的工作面会引起周围岩层应力重新分布,影响工作面前方巷道的围岩应力分布,造成下山巷道群严重变形,不仅阻碍正常的矿井生产,还会增加成本投入。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应用应力转移技术保护下山巷道群,展开工作面停采线位置优化... 回采完毕的工作面会引起周围岩层应力重新分布,影响工作面前方巷道的围岩应力分布,造成下山巷道群严重变形,不仅阻碍正常的矿井生产,还会增加成本投入。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应用应力转移技术保护下山巷道群,展开工作面停采线位置优化与工作面快速搬家相结合的技术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下山群应力转移护巷技术进行探讨。预掘回撤通道可以作为卸压巷,能减小下山区域的围岩应力。“锚-让”支护技术的实施,保证了回撤通道内部的卸压效果。通过分析,最终得出回采工作面重复采动是下山群变形和破坏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撤通道 应力转移 重复采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震发生时的应力转移作用
19
作者 RossS.Stein 王俊国 《地震科技情报》 2001年第4期9-14,共6页
地震改变周围断层的剪切和正应力,现有新的证据支持这种小的应力突变将造成地震活动速度较大变化的假说,应力增加(余震)的地方地震活动速率上升,应力减少的地震速率下降,不管地震活动速率是增加还是减少,随时间都会相继恢复。当... 地震改变周围断层的剪切和正应力,现有新的证据支持这种小的应力突变将造成地震活动速度较大变化的假说,应力增加(余震)的地方地震活动速率上升,应力减少的地震速率下降,不管地震活动速率是增加还是减少,随时间都会相继恢复。当应力变化转化为概率变化时,可发现地震灾害受到相互作用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应力转移作用 库仑断裂应力 潮汐库仑应力
下载PDF
顶板定向压裂应力转移保护采动大巷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炳香 邵鲁英 +2 位作者 赵兴龙 李浩泽 陈树亮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1002,共12页
回采动压和采空区悬顶引起的高静压能够通过关键岩层较为完整地传递到采动大巷,引起动载和静载叠加,造成采动大巷的围岩结构失稳大变形。为减小采动大巷的变形,提出并实施顶板定向压裂应力转移保护采动大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切断基本... 回采动压和采空区悬顶引起的高静压能够通过关键岩层较为完整地传递到采动大巷,引起动载和静载叠加,造成采动大巷的围岩结构失稳大变形。为减小采动大巷的变形,提出并实施顶板定向压裂应力转移保护采动大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切断基本顶阻断动压和切断悬顶降低静压的方式,解决大巷受静压和动压双重影响致使巷道围岩结构失稳大变形问题。通过施加动载应力波模拟分析动压对巷道变形的影响规律,认为偏应力和有效应力的增加是动压致使巷道变形的主要原因,并给出最优压裂位置参数。在顾北煤矿13321工作面进行顶板定向压裂工业试验,顶板定向压裂水压力为20~35 MPa,压裂半小时内,裂缝扩展范围半径超过10 m,压裂裂缝连通范围的平均半径达到20 m,贯通范围的最大半径可达到40 m。顶板定向压裂成功地阻断了采动应力和采空区高应力向采动大巷的传播,回采末期停采前微震事件数降低了77%,动压影响范围减少了约200 m,降低了64%,底板胶带机巷两帮移近量减少86%,顶底板移近量减少93%。顶板压裂应力转移保护大巷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采动大巷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采动大巷 水压致裂 裂缝扩展 应力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