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4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n70-1锡黄铜冷源辅助搅拌摩擦焊搅拌区的强化机制和应变硬化行为
1
作者 许楠 张柏硕 +4 位作者 齐天祥 刘朝阳 徐玉缀 宋亓宁 包晔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I0004,共7页
采用冷源辅助搅拌摩擦焊对2 mm厚的HSn70-1锡黄铜进行对接焊接,并获得了无缺陷的焊接接头.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伸试验,分析搅拌区的微观组织及其对强化机制和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冰乙醇混合... 采用冷源辅助搅拌摩擦焊对2 mm厚的HSn70-1锡黄铜进行对接焊接,并获得了无缺陷的焊接接头.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伸试验,分析搅拌区的微观组织及其对强化机制和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冰乙醇混合物的快速冷却作用不仅消除了热影响区,还抑制了搅拌区的位错回复和晶粒长大.搅拌区呈现具有较高位错密度的超细晶结构,搅拌区的抗拉强度为486 MPa,比母材提高了53.8%,断后伸长率也达到了30%,搅拌区屈服强度较母材提高了47.1%,其强化机制主要为固溶强化和晶界强化,但搅拌区的应变硬化行为主要受晶粒尺寸和位错密度的影响.由拉伸过程中产生的纳米尺度变形孪晶可协调塑性变形,并有效缓解应力集中,使搅拌区强度提高的同时仍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黄铜 搅拌摩擦焊 微观组织 强化机制 应变硬化行为
下载PDF
武汉软土小应变硬化模型参数试验研究
2
作者 徐伟 刘超 +4 位作者 胡科 范毅雄 太俊 任兴伟 冯晓腊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9,共12页
小应变硬化(HSS)模型考虑了土体在非常小的应变条件下刚度的高度非线性,在深基坑工程变形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如何确定土体的各个模型参数是应用该模型的关键。针对武汉软土地区,结合国内外文献中对HSS模型的研究成果,总结了HSS模... 小应变硬化(HSS)模型考虑了土体在非常小的应变条件下刚度的高度非线性,在深基坑工程变形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如何确定土体的各个模型参数是应用该模型的关键。针对武汉软土地区,结合国内外文献中对HSS模型的研究成果,总结了HSS模型中各个参数的确定方法,并以武汉市两个软土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利用三轴固结剪切仪和GDS动三轴仪进行了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和动三轴试验研究,获得了HSS模型所需的土体强度、小应变刚度等参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HSS模型中各个参数的经验关系,并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文室内试验的结果,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武汉市软土深基坑工程HSS模型参数的获取方法。研究成果可为武汉市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工程变形分析提供参数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软土 应变硬化模型 参数 室内试验
下载PDF
杭州淤泥质粉质黏土小应变硬化土模型参数试验及工程应用
3
作者 孟瑞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15,共13页
小应变硬化土(HSS)模型被广泛用于软土地区分析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淤泥质粉质黏土是一种高灵敏性土,对基坑开挖工程有很大影响。本文介绍HSS模型13个参数及其确定方法。选取杭州淤泥质粉质黏土,开展标准固结试验、三轴固结排水... 小应变硬化土(HSS)模型被广泛用于软土地区分析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淤泥质粉质黏土是一种高灵敏性土,对基坑开挖工程有很大影响。本文介绍HSS模型13个参数及其确定方法。选取杭州淤泥质粉质黏土,开展标准固结试验、三轴固结排水试验、三轴固结排水加载—卸载—再加载试验和弯曲元试验等一系列室内试验,确定杭州淤泥质粉质黏土HSS模型参数的取值及其比例关系。依托杭州2个典型工程案例,分别建立基坑开挖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和支撑轴力,并对比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杭州淤泥质粉质黏土HSS模型参数取值合理性。该研究可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地层基坑开挖数值模拟HSS模型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硬化土模型 基坑工程 淤泥质粉质黏土 室内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Ti_(2)AlNb合金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和应变硬化指数与变形参数和晶粒尺寸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艳春 邵珠彩 +3 位作者 罗媛媛 黄志权 牛勇 秦建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57,共6页
以Ti_(2)AlNb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基于变形温度为1 273~1 423 K、应变速率为0.001~10 s^(-1)范围内的等温恒应变速率热压缩实验,深入分析了变形参数和微观组织对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和应变硬化指数n的影响。结果表明:Ti_(2)AlNb合金的流... 以Ti_(2)AlNb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基于变形温度为1 273~1 423 K、应变速率为0.001~10 s^(-1)范围内的等温恒应变速率热压缩实验,深入分析了变形参数和微观组织对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和应变硬化指数n的影响。结果表明:Ti_(2)AlNb合金的流动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Ti_(2)AlNb合金等温压缩过程中的峰值m为0.61,出现在1 323 K/0.001 s^(-1);当变形温度为1 273~1 323 K时,m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当变形温度为1 373~1 423 K时,m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应变速率为0.001 s^(-1)时,n随应变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当应变速率为0.01~10 s^(-1)时,n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Ti_(2)AlNb合金应变硬化指数n值和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值均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小;Ti_(2)AlNb合金板材较优的加工区间为1 273~1 323 K/0.001~0.01 s^(-1)以及1 373~1 423 K/0.1~1 s^(-1)。这对通过工艺优化组织,进而改进Ti_(2)AlNb合金板材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2)AlNb合金 应变速率敏感指数 应变硬化指数 组织演变
下载PDF
考虑扰动影响的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参数试验研究及其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白时雨 王文军 +1 位作者 谢新宇 朱德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6-216,共11页
天然结构性土体容易受到各类施工扰动,导致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改变,进而影响工程稳定、变形以及邻近环境。针对宁波两种典型土体,分别对原状土和轻、重扰动土以及重塑土开展了三轴试验及一维压缩试验,分析了扰动度对小应变硬化模型(HS-sma... 天然结构性土体容易受到各类施工扰动,导致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改变,进而影响工程稳定、变形以及邻近环境。针对宁波两种典型土体,分别对原状土和轻、重扰动土以及重塑土开展了三轴试验及一维压缩试验,分析了扰动度对小应变硬化模型(HS-small model,简称HSS模型)主要参数的影响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宁波某基坑工程,利用Plaxis3D分析了考虑周边土体扰动影响的坑后土体水平位移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扰动会使土体的强度及刚度参数降低。对于淤泥质黏土,轻扰动试样的参考切线模量E_(oed)^(ref)、参考割线模量E50ref及参考加卸载模量Eurref值分别降低14%、10%、2%,重扰动试样三参数分别降低43%、14%、15%,粉质黏土三参数也呈现相似降低趋势。在考虑土体扰动影响的情况下,基坑周边两个测斜孔的最大水平位移值分别增大13%、15%,更加接近实测值。研究结果可为小应变硬化模型的参数取值以及考虑扰动影响的基坑工程分析计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 扰动 应变硬化模型(HSS模型) 刚度参数 基坑开挖
原文传递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设计理论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冷赞 薛昕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32,共13页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克服了普通混凝土韧性差、裂缝宽度难以控制等缺点,在拉伸状态下呈现准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特性,韧性和耐久性优异,应用前景广泛。我国针对SHCC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仍存...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克服了普通混凝土韧性差、裂缝宽度难以控制等缺点,在拉伸状态下呈现准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特性,韧性和耐久性优异,应用前景广泛。我国针对SHCC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仍存在不少课题。本文首先对SHCC的性能定位、承载机制以及设计方法进行了阐释,重点说明了微观材料参数对SHCC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聚焦SHCC的拉伸性能在我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他力学性能进行了简要概述,综述结果证明了上述设计理论在SHCC材料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课题并对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本文能对SHCC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 性能定位 承载机制 材料设计方法 研究现状
下载PDF
BF-ECC力学性能及应变硬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允飞 周健 +3 位作者 徐名凤 酆磊 张文雅 葛仲熙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61,65,共6页
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时常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研发一种抗爆炸、抗冲击的建筑材料成为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通过多缝开裂的应力准则设计配合比,掺入玄武岩纤维使复合材料发生应变硬化;并研究了裂缝数量和宽度随纤维掺量的变化规律... 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时常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研发一种抗爆炸、抗冲击的建筑材料成为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通过多缝开裂的应力准则设计配合比,掺入玄武岩纤维使复合材料发生应变硬化;并研究了裂缝数量和宽度随纤维掺量的变化规律,得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延性同时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大而提高的结论。薄板拉伸试件多缝开裂的裂缝宽度保持在3μm。还利用纤维简化模型对裂缝间距进行计算,与实测裂缝间距误差在10%以内;给出了玄武岩纤维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峰值强度计算式,并用于预测高强水泥基体改变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峰值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应变硬化机理 BF-ECC 裂缝间距
下载PDF
二次加载盐岩损伤自愈合与应变硬化试验研究
8
作者 赵瑜 杨圳华 +1 位作者 王超林 毕靖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7-1466,共10页
为研究损伤盐岩的应变硬化和损伤自愈合特性,通过力学试验、孔渗测试试验、核磁试验,探究损伤盐岩于常温静置和围压保压两种情况下盐岩试样的力学性质、渗透率和孔隙度以及孔径分布在应变硬化和损伤自愈合的共同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 为研究损伤盐岩的应变硬化和损伤自愈合特性,通过力学试验、孔渗测试试验、核磁试验,探究损伤盐岩于常温静置和围压保压两种情况下盐岩试样的力学性质、渗透率和孔隙度以及孔径分布在应变硬化和损伤自愈合的共同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损伤盐岩的应变硬化使得岩样塑性减弱,二次加载峰值应变减小,弹性模量变大。常温静置或围压保压处理后盐岩发生损伤自愈合,塑性逐渐恢复,二次加载时峰值应变增大,弹性模量减小。(2)完整盐岩和损伤盐岩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几乎没有压实阶段,而经过长时间常温静置和围压保压处理后的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出现了明显的压实阶段。(3)完整盐岩渗透率和孔隙度极低,损伤盐岩的渗透率均高出完整盐岩两个数量级,并随着常温静置时间的变长,渗透率和孔隙度缓慢减小。围压保压后的损伤盐岩的渗透率恢复到了与完整盐岩相同的数量级。(4)常温静置和围压保压作用后,部分中孔和大孔愈合成小孔和中孔。(5)常温静置下损伤盐岩就会产生缓慢的损伤自愈合,而围压保压作用可以大幅度提升盐岩损伤自愈合的速度。(6)盐岩的损伤自愈合可分为前期的快速阶段和后期的缓慢恢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愈合 应变硬化 孔渗 核磁共振
原文传递
材料应变硬化性能对隔膜锥段翻转行为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范凯 葛宁 赵和明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441,共8页
为确保金属隔膜的可靠翻转,实现金属隔膜式贮箱的推进剂供给功能,研究分析了材料应变硬化性能对隔膜锥段翻转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应变硬化性能的隔膜(n=2.4和3.4),已翻转翻边段和未翻转锥段的力学性能失配程度较高,导致锥段抗失稳... 为确保金属隔膜的可靠翻转,实现金属隔膜式贮箱的推进剂供给功能,研究分析了材料应变硬化性能对隔膜锥段翻转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应变硬化性能的隔膜(n=2.4和3.4),已翻转翻边段和未翻转锥段的力学性能失配程度较高,导致锥段抗失稳能力较低,最终在翻转过程中不发生径向失稳,同时翻转压力较高;低应变硬化性能的隔膜(n=9.4和11.4),已翻转翻边段和未翻转锥段的力学性能失配程度较低,导致锥段抗失稳能力较高,最终在翻转过程中不发生径向失稳,同时翻转压力较低;中等应变硬化性能的隔膜(n=5.4和7.4),其锥段径向失稳情况与材料屈服强度有关;高屈服强度隔膜实现不发生准段进行失稳所需的最低应变硬化性能(n_(min)=9.4)小于低屈服强度隔膜所需的最低应变硬化性能(n_(min)=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硬化性能 翻转行为 锥段 金属隔膜
下载PDF
应变时效对双相钢和低合金高强钢屈服强度及应变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青松 欧阳页先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61,共4页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应变时效对双相钢和低合金高强钢屈服强度及应变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预应变之后,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提高了106MPa,低合金高强钢的屈服强度提高了28MPa;预应变之后再经历烘烤,双相钢的屈服...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应变时效对双相钢和低合金高强钢屈服强度及应变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预应变之后,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提高了106MPa,低合金高强钢的屈服强度提高了28MPa;预应变之后再经历烘烤,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提高了149MPa,而低合金高强钢的屈服强度只提高了66MPa;预应变或烘烤硬化之后,两种钢的应变硬化率均降低,但双相钢仍然具有很强的应变硬化能力,其应变硬化率接近于低合金高强钢未预应变条件下的;铁素体马氏体组织赋予了双相钢比低合金高强钢更强的应变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硬化 烘烤硬化 双相钢 低合金高强钢 应变硬化
下载PDF
基于应变硬化模量的PE管材耐SCG试验方法评述
11
作者 罗利 刘一江 +2 位作者 马燕 张永军 刘秀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66,126,共6页
聚乙烯(PE)管道因具有耐腐蚀、易维护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给水、供燃气和油气输送工程等,国家重要的生命线工程中。慢速裂纹扩展(SCG)是造成PE管道失效,影响PE管道服役寿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PE管材耐SCG性能的正确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 聚乙烯(PE)管道因具有耐腐蚀、易维护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给水、供燃气和油气输送工程等,国家重要的生命线工程中。慢速裂纹扩展(SCG)是造成PE管道失效,影响PE管道服役寿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PE管材耐SCG性能的正确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介绍了一种基于应变硬化模量的PE管材耐SCG性能加速试验的新方法——应变硬化试验法(SH法),阐述了SH法的基本原理和试验流程,综述了SH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通过与其它耐SCG性能试验方法比较分析,阐明了应变硬化模量与SCG性能的相关性,及SH法在耐SCG性能评估的合理性和重要应用价值。最后,对SH法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管道 慢速裂纹扩展 加速评估 应变硬化试验法 应变硬化模量
原文传递
冷轧301L奥氏体不锈钢的变形和应变硬化行为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伟 李强 +2 位作者 焦德志 郑毅 李国平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75-780,共6页
研究了SUS301L和CN301L奥氏体不锈钢HT(high tensile,4/4H)和DLT(deadline tensile,1/4H)两个硬化等级冷轧板材的变形和应变硬化行为及其应变诱发α′马氏体转变.所有301L冷轧板拉伸试样近断口处都发生了85%以上的马氏体相变,轧制变形... 研究了SUS301L和CN301L奥氏体不锈钢HT(high tensile,4/4H)和DLT(deadline tensile,1/4H)两个硬化等级冷轧板材的变形和应变硬化行为及其应变诱发α′马氏体转变.所有301L冷轧板拉伸试样近断口处都发生了85%以上的马氏体相变,轧制变形量增加,室温拉伸应变诱发马氏体转变开始的应变减小,但未增加马氏体转变饱和值.CN301L中C和N的含量高于相同硬化等级的SUS301L,导致它们变形和硬化行为不同.C和N的含量较高,对γ相和α′相的固溶强化效果增强,冷轧奥氏体不锈钢无需发生大量马氏体转变就能达到要求的高屈服强度,保证冷轧板材具有较好的塑性和一定的成型能力;此外,形成的应变诱发马氏体中,C和N的固溶度大,硬化效果增强,流变应力上升快,抗拉强度高;C和N含量较高,还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将拉伸过程中应变诱发马氏体转变推迟到较高应变发生,延长应变硬化行为的第二阶段,增强相变增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1L冷轧板 C N 应变硬化 马氏体转变 相变增塑
下载PDF
球形压痕法评价材料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崔航 陈怀宁 +2 位作者 陈静 黄春玲 吴昌忠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9-194,共6页
采用量纲分析法,建立了直径1 mm球形压头的无量纲函数.通过此无量纲函数和有限元计算,可推算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通过模拟,得到了屈服应变从0.00769到0.04范围的材料常数的拟合函数,并利用此拟合函数得到了屈服强度和应... 采用量纲分析法,建立了直径1 mm球形压头的无量纲函数.通过此无量纲函数和有限元计算,可推算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通过模拟,得到了屈服应变从0.00769到0.04范围的材料常数的拟合函数,并利用此拟合函数得到了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通过模拟验证,此方法提高了计算精度并扩大了材料的计算范围.所获得的屈服强度平均误差是1.6%,应变硬化指数的平均误差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FEA) 球形压痕 屈服强度 应变硬化指数 无量纲函数
下载PDF
拉伸变形应变硬化指数的理论和实验规范 被引量:19
14
作者 宋玉泉 管志平 +1 位作者 马品奎 宋家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73-680,共8页
从应力为应变和应变速率函数的状态方程出发,导出了超塑性拉伸变形的微分本构方程,从而解释了方程中应变硬化指数的力学涵义.导出了应变硬化指数的约束方程,定义了典型变形路径的应变硬化指数,导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导出了典型变... 从应力为应变和应变速率函数的状态方程出发,导出了超塑性拉伸变形的微分本构方程,从而解释了方程中应变硬化指数的力学涵义.导出了应变硬化指数的约束方程,定义了典型变形路径的应变硬化指数,导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导出了典型变形路径应变硬化指数的测量公式和数值模拟的精确测量方法,以此为依据对应变硬化指数进行了实验测量,对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进行了精细分析.研究结果判明:应变硬化指数不仅不是常数,而且与应变的变化规律及变形路径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变形路径下还与所用的测量公式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引用应变硬化指数时,应该标明所对应的变形路径;在测量应变硬化指数时,应采用所对应变形路径的测量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塑性 应变硬化指数 力学解析 实验测量
下载PDF
冷轧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变硬化行为及其焊接性能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伟 何俊 +2 位作者 周立涛 李国平 陆培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7-121,共5页
研究了国产和进口301LN冷轧奥氏体不锈钢板的应变硬化行为和电阻点焊区域的组织,以及多种等厚、不等厚板点焊试样的拉伸强度和焊点区域的硬度分布。结果表明,冷轧奥氏体不锈钢板材中的马氏体量较少,其组织主要是奥氏体和大量增殖及发生... 研究了国产和进口301LN冷轧奥氏体不锈钢板的应变硬化行为和电阻点焊区域的组织,以及多种等厚、不等厚板点焊试样的拉伸强度和焊点区域的硬度分布。结果表明,冷轧奥氏体不锈钢板材中的马氏体量较少,其组织主要是奥氏体和大量增殖及发生滑移的位错、机械孪晶等。室温拉伸塑性变形在2种板断口处都诱发了80%以上的马氏体相变。奥氏体的氮含量高可在较低的轧制变形量下获得高的屈服强度;小预变形量,较高碳、氮含量有利于获得高延伸率和高流变应力。301LN冷轧板点焊接头中熔核、热影响区和应变硬化的母材三部分组织间性能差异很大,熔核组织为γ和8.4%的α(δ),热影响区最软。3 mm以上301LN冷轧板的焊接工艺性较差,焊点熔核的缩孔较大,剪切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1LN冷轧板 应变硬化 电阻点焊 拉伸强度
下载PDF
氮强化高锰奥氏体低温钢的拉伸应变硬化行为 被引量:13
16
作者 付瑞东 邱亮 +1 位作者 王存宇 郑炀曾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采用低温拉伸、SEM和TEM等方法,对32Mn-7Cr-1Mo-0.3N奥氏体钢进行表征,研究了它的拉伸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32Mn-7Cr-1Mo-0.3N奥氏体钢的真应力与真应变不遵循Hollomon 的线性关系,应变硬化指数n随着真应变的增大而提高,但当ε>0.2... 采用低温拉伸、SEM和TEM等方法,对32Mn-7Cr-1Mo-0.3N奥氏体钢进行表征,研究了它的拉伸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32Mn-7Cr-1Mo-0.3N奥氏体钢的真应力与真应变不遵循Hollomon 的线性关系,应变硬化指数n随着真应变的增大而提高,但当ε>0.2后,77 K下的dn/dε值明显高于其它温度的值.在77 K真应变ε>0.2后材料的d2σ/dε2变为正值.dn/dε与d2σ/dε2这一特殊变化趋势导致77 K下应变硬化率和延伸率的提高.其微观机制是,孪晶的形成速率以及孪晶与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硬化率相协调,进而延迟了颈缩的产生,导致较高的均匀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高锰奥氏体钢 氮强化 应变硬化 孪生 位错
下载PDF
C-Si-Mn冷轧双相钢的应变硬化特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邝霜 康永林 +1 位作者 于浩 刘仁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4,18,共5页
试制了C-Si-Mn冷轧双相钢。采用力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与修正的C-J分析方法研究了双相钢的应变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双相钢的应变硬化具有两阶段。第一阶段应变硬化能力较强,第二阶段硬化能力减弱。两阶段硬化之间存在一个转折应变... 试制了C-Si-Mn冷轧双相钢。采用力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与修正的C-J分析方法研究了双相钢的应变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双相钢的应变硬化具有两阶段。第一阶段应变硬化能力较强,第二阶段硬化能力减弱。两阶段硬化之间存在一个转折应变。当马氏体体积分数小于16%,随马氏体体积分数的增加,两阶段硬化能力均增强。当马氏体体积分数大于16%,随马氏体体积分数的增加,两阶段硬化能力均减弱。硬化转折应变则随马氏体体积分数增加单调递减。铁素体与马氏体的弹塑性行为差异是导致双相钢两阶段硬化的主要原因。马氏体体积分数增加,其强化效果增加,但是由于马氏体中的碳含量降低,其塑性抗力降低。只有当马氏体量增加带来的强化效应大于碳含量减少的弱化效应时,双相钢的应变硬化能力才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应变硬化 弹塑性行为 马氏体
下载PDF
18.8%MnTRIP/TWIP钢拉伸应变硬化行为 被引量:11
18
作者 丁昊 丁桦 +2 位作者 唐正友 宋丹 杨平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5-379,共5页
对锰含量为18.8%的TRIP/TWIP钢进行单轴拉伸实验,研究了这种钢的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这种高锰TRIP/TWIP钢的真应力应变曲线不完全遵循Hollomon的线性关系,在不同变形阶段强化机制制不同.在塑性变形的开始阶段TRIP效应比较明显,且应... 对锰含量为18.8%的TRIP/TWIP钢进行单轴拉伸实验,研究了这种钢的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这种高锰TRIP/TWIP钢的真应力应变曲线不完全遵循Hollomon的线性关系,在不同变形阶段强化机制制不同.在塑性变形的开始阶段TRIP效应比较明显,且应变硬化指数n是恒定的:而真应变在0.14-0.35之间时二阶导数d^2σ/dε~2>0,应变硬化指数n随着应变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微观机制是形成大量的形变孪晶,并有孪晶和位错的交互作用,TWIP效应在该阶段占主导作用.真应变大于0.35后有少量TRIP效应,此时两相均发生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高锰钢 TRIP/TWIP效应 应变硬化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变形镁合金室温应变硬化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宋波 辛仁龙 +2 位作者 郭宁 刘婷婷 杨青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99-2710,共12页
阐述了镁合金应变硬化行为的研究现状;概括了组织参数对镁合金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提出此研究领域尚需解决的科学问题。镁合金的应变硬化行为与激活变形模式的类型和数量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织构、固溶元素、析出相和晶粒尺寸等组织参... 阐述了镁合金应变硬化行为的研究现状;概括了组织参数对镁合金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提出此研究领域尚需解决的科学问题。镁合金的应变硬化行为与激活变形模式的类型和数量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织构、固溶元素、析出相和晶粒尺寸等组织参数对滑移和孪生主导变形的应变硬化行为都有较大的影响。目前,组织参数与应变硬化行为的关系还需要更加系统的研究。此外,有必要研究和开发适用于镁合金的应变硬化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应变硬化行为 位错滑移 孪生
下载PDF
TWIP钢的拉伸应变硬化行为 被引量:12
20
作者 熊荣刚 符仁钰 +2 位作者 黎倩 张梅 李麟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1-64,共4页
采用静态拉伸、金相组织观察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锰含量的TWIP钢的拉伸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5种钢的真应力与真应变不遵循Hollomond的线性关系,其中1号钢的应变硬化指数n值随真应变的增大先升后降,其它4种成分钢的n值随真应变的增大而... 采用静态拉伸、金相组织观察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锰含量的TWIP钢的拉伸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5种钢的真应力与真应变不遵循Hollomond的线性关系,其中1号钢的应变硬化指数n值随真应变的增大先升后降,其它4种成分钢的n值随真应变的增大而提高。对于同一成分的钢,其n值均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其微观变形机制是:随着锰含量的增加,孪晶形成逐渐起主导作用;拉伸前组织中有退火孪晶;随着变形的进行,产生大量的形变孪晶,孪晶与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与硬化率相协调,从而延迟了颈缩的产生,导致TWIP钢具有很高的均匀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P钢 应变硬化 形变孪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