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4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应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劳梅丽 陶俊良 +2 位作者 易西南 罗刚 郝静文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文章选取海南医学院2020级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7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了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应用解... 文章选取海南医学院2020级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7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了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应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树平台 翻转课堂 医学影像应用解剖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血管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鹏 刘建 +1 位作者 肖逵 张涛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66-268,277,共4页
目的 为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数据。方法 选取10侧新鲜上肢标本进行解剖研究,其中5侧标本乳胶灌注血管进行显微解剖,5侧制作铸型标本,拍照记录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的起始、走行和吻合,测量皮支的直径和... 目的 为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数据。方法 选取10侧新鲜上肢标本进行解剖研究,其中5侧标本乳胶灌注血管进行显微解剖,5侧制作铸型标本,拍照记录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的起始、走行和吻合,测量皮支的直径和蒂长。结果 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平均发出7.3支皮支,对在近、远侧发出的皮支数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在近、远侧发出皮支的直径和蒂长统计分析发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发出的皮支吻合形成血管链供应皮瓣,同时与尺神经手背支伴行。结论 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皮瓣能以近侧或远侧皮支为血管蒂可能就近修复手腕部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支 皮支皮瓣 尺神经手背支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椎神经节麻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3
作者 吴文斌 胡雨田 +7 位作者 代琳曦 吕旺轩 吕丰均 尹袁杰 杨红梦 畅君达 李文奇 郭义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0-646,共7页
目的观测椎神经节的解剖特征,为临床颈部交感干神经节麻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具(60侧)成人大体标本进行解剖,根据出现的形式区分颈中神经节与椎神经节,观测椎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椎神经节出... 目的观测椎神经节的解剖特征,为临床颈部交感干神经节麻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具(60侧)成人大体标本进行解剖,根据出现的形式区分颈中神经节与椎神经节,观测椎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椎神经节出现率为83.33%,测得椎神经节长,右侧:男(5.06±2.64)mm,女(4.72±2.56)mm,左侧:男(4.43±2.76)mm,女(4.28±2.43)mm;宽,右侧:男(3.31±1.57)mm,女(2.86±1.96)mm,左侧:男(3.14±0.93)mm,女(3.08±1.56)mm;厚,右侧:男(1.52±1.07)mm,女(1.88±1.56)mm,左侧:男(1.57±0.98)mm,女(2.14±1.21)mm,左右侧椎神经节的长、宽、厚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椎神经节的形态多为椭圆形(50%),其主要位于椎动脉起始部稍上方,发出分支与颈胸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共同分布于相应部位。两侧椎神经节至颈前正中线的距离及至皮肤的深度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神经节为颈部交感神经节的一部分,可能为低位颈中神经节,是颈胸神经节的辅助神经节,与其共同发出节后纤维至靶器官,颈胸神经节阻滞时的不完全阻滞和副反应可能与椎神经节的纤维联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麻醉 椎神经节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血管化髂骨肌瓣的应用解剖学特点及其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张扬 祝庆海 +2 位作者 张永杰 王晨星 叶金海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3-608,共6页
目的:通过髂腹股沟区血管及穿支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探讨旋髂深动脉(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DCIA)来源的髂骨(肌)穿支嵌合皮瓣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不同复合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案提供应用解剖学和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6例12... 目的:通过髂腹股沟区血管及穿支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探讨旋髂深动脉(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DCIA)来源的髂骨(肌)穿支嵌合皮瓣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不同复合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案提供应用解剖学和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6例12侧中国成人标本,采用双侧股动脉逆行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学研究,分析DCIA及其穿支在髂腹股沟区各个层面的分布、走行、长度、管径等特征;同时对12例下肢CTA进行DCIA血管蒂长度、管径、主要分支位置等进行测量,并与解剖学数据进行比较。对2020年8月—2021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6例下颌骨肿瘤患者,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同期髂骨肌筋膜瓣修复重建,观察患者受区术后外形、咬合功能重建,供区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例12侧人体标本髂腹股沟区解剖发现穿腹部浅筋膜层外径>0.5 mm的DCIA穿支共19条,穿支血管分布在髂前上棘后方5 cm,且位于髂嵴内侧5 cm(长)×3 cm(宽)的区域内。DCIA血管蒂长度为(6.73±1.06)cm,血管蒂起始位置外径测量值为(2.55±0.29)mm,DCIA皮穿支穿深筋膜处外径为(1.12±0.14)mm。在12例下肢CTA分析中发现,DCIA血管蒂长度为(6.98±0.62)cm,血管蒂起始位置管径测量值为(2.35±0.20)mm。6例采用髂骨腹内斜肌筋膜嵌合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髂骨肌瓣均顺利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下颌外形、功能恢复良好,口内肌筋膜瓣黏膜化。术后CT发现植入髂骨无明显体积改变,供区行走、负重基本正常,未出现腹疝等并发症。结论:DCIA及主要分支在髂腹股沟区走行、分布较恒定,可根据不同缺损区情况,制备基于DCIA的不同组织类型嵌合皮瓣以满足修复要求。供区未见明显并发症,是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化髂骨瓣 旋髂深动脉 应用解剖 颌骨缺损修复
原文传递
死亡冠血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现状
5
作者 黄文涛 李传清 +3 位作者 杜小敏 林璐瑶(综述) 丁思余 邓春雷(审阅)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384-387,共4页
死亡冠是指闭孔血管和髂外或腹壁下血管之间的血管吻合支,损伤该血管时易造成难以遏制的出血,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被称为死亡冠。除了外伤导致的损伤外,在临床上进行髋骨骨折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等腹股沟区... 死亡冠是指闭孔血管和髂外或腹壁下血管之间的血管吻合支,损伤该血管时易造成难以遏制的出血,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被称为死亡冠。除了外伤导致的损伤外,在临床上进行髋骨骨折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等腹股沟区手术时都可能造成死亡冠的损伤,进行该区域手术的外科医生有必要了解死亡冠相关的解剖知识,例如死亡冠的大致位置与走形、手术切口位置的选择等以避免死亡冠血管的医源性损伤,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死亡冠血管的出现概率、形态特点、分型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为临床提供相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冠血管 闭孔动脉 腹壁下动脉 腹股沟区手术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金平 刘清明 +2 位作者 王岱君 鞠学红 刘洪国 《解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后鼓室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有关解剖,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成人颞骨标本60侧(左、右各30侧),在放大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圆窗龛(窝)的形态大体分为2种类型:近圆形(5... 目的探讨后鼓室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有关解剖,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成人颞骨标本60侧(左、右各30侧),在放大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圆窗龛(窝)的形态大体分为2种类型:近圆形(52%)和近半圆形(48%)。圆窗龛下壁有一窦腔者占86.7%。岬下脚出现率为11.7%,岬小桥出现率为33.3%。颈静脉窝高位,窝顶达圆窗龛上缘者占11.7%,均未影响圆窗龛的形态。外耳道上棘至锥隆起、鼓索隆起、圆窗龛前唇(缘)、面神经管锥曲的距离分别是(18.02±1.21)mm、(15.22±1.32)mm、(20.09±1.20)mm、(14.96±2.03)mm。鼓索隆起至面神经管锥曲、锥隆起的距离分别是(3.33±0.42)mm、(3.79±0.56)mm。锥隆起向后至面神经管的距离平均为(3.58±0.47)mm。结论后鼓室进路即是通过面神经隐窝的进路,面神经隐窝大小各异,鼓索隆起至面神经管锥曲和至锥隆起的距离,可作为面神经隐窝的宽度。人工耳蜗植入术经面神经隐窝入路较理想,距圆窗龛较近,有利于电极插入。该入路靠近面神经管,手术操作时应注意保护面神经。圆窗龛前唇遮盖圆窗膜,手术时必须磨去前唇暴露圆窗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术 面神经隐窝 圆窗龛 后鼓室 应用解剖 应用解剖学研究 面神经管 手术操作 耳蜗植人 解剖学基础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卢秀真 万爱军 王超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0期69-72,共4页
目的 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选取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2021级4个班级进行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个班作为试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另外2个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 目的 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选取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2021级4个班级进行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个班作为试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另外2个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最终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综合成绩、及格率以及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差异,分析不同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的综合成绩、及格率、案例分析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对教师教学评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对于护理应用解剖学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于护理应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利用解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混合式教学模式 说教式教学 护理应用解剖 线上线下 教学效果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护理应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
8
作者 陈巧格 孙曼曼 +4 位作者 邵玉普 石冰涛 曹静静 郑丽华 张艳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6期711-714,共4页
目的 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在传统护理应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微信、微课、数字人解剖系统和智慧职教平台整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护理应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级普通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926人... 目的 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在传统护理应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微信、微课、数字人解剖系统和智慧职教平台整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护理应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级普通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926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6人,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照组460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从过程性评价的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的成绩及终结性评价成绩两个大方面比较2组学生的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2组学生在能力素质培养10个维度的差异。结果 采用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后,观察组的过程性评价的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的成绩及终结性评价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获取知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结论 多元化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应用解剖 多元化教学模式 互联网+ 实验教学
下载PDF
《脑神经应用解剖学》一书出版
9
作者 刘旭阳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79-479,共1页
由解剖学家韩建生教授和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刘旭阳教授共同编著的《脑神经应用解剖学》于2021年5月经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脑神经应用解剖学》采用了大量原创脑神经图谱、实体解剖资料、临床病例及部分MRI及OCT等现代... 由解剖学家韩建生教授和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刘旭阳教授共同编著的《脑神经应用解剖学》于2021年5月经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脑神经应用解剖学》采用了大量原创脑神经图谱、实体解剖资料、临床病例及部分MRI及OCT等现代影像学检查图片,详细阐述了十二对脑神经起源、走行、分布及效应器官,内容深入浅出,详实生动,清晰易懂。该书的编辑注重密切联系临床实践,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典型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解答临床上一些脑神经相关疾病的关联问题,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应用”解剖学参考书,能为从事临床医学(特别是眼、耳鼻喉科和神经内外科)的医生提供一把释难解惑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发行 应用解剖 解剖学家 神经内外科 临床实践 脑神经 关联问题
下载PDF
项目教学法在美容应用解剖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10
作者 骆莹贞 《科技风》 2023年第32期139-141,共3页
美容应用解剖是我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实验课的学习可为后续美容外科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以及岗位实践奠定实践基础。绝大多数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解剖课程采用的是“教师示教、学生观察”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学生... 美容应用解剖是我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实验课的学习可为后续美容外科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以及岗位实践奠定实践基础。绝大多数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解剖课程采用的是“教师示教、学生观察”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于本专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解剖知识掌握不牢固,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探索性地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美容应用解剖实验课程教学,对其实践要点及优势和不足予以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美容应用解剖 实验教学 实践
下载PDF
利用跟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1
作者 徐瑞生 侯春林 +4 位作者 张世民 王诗波 王金武 刘明轩 衷鸿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为进行跟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手术时脊神经前根和吻接平面的选择以及脊神经前根的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尸体标本上追踪骶丛和坐骨神经的脊神经根来源、相应的脊神经根在坐骨神经和其它神经之间的分布 ,同时观察硬... 目的 :为进行跟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手术时脊神经前根和吻接平面的选择以及脊神经前根的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尸体标本上追踪骶丛和坐骨神经的脊神经根来源、相应的脊神经根在坐骨神经和其它神经之间的分布 ,同时观察硬膜内L4~S4脊神经前根排列的位置关系、相互重叠长度和横截面积。结果 :(1)骶丛主要由L4、L5和S1~ 5脊神经根组成 ,其中L5脊神经根 (4 6% )的贡献最大 ;(2 )S2~ 4前根出脊髓的平面均高于L4、L5和S1前根出硬膜的平面 ,前根的横截面积L4(2 .19± 0 .3 9)mm2 、L5(2 .5 8± 0 .5 8)mm2 和S1(2 .19± 0 .42 )mm2 均显著大于S2~ 4前根 ;(3 )在脊髓圆锥平面 ,前后根的辨别和序列的确认较圆锥下容易。结论 :(1)利用跟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时宜选用L5前根与S3 或S4前根交叉吻接 ;(2 )吻接平面宜选择在脊髓圆锥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前根 应用解剖 膀胱功能重建 前根交叉吻接 跟腿反射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鼻内镜下翼腭窝区手术相关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瑞 方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翼腭窝是位于颅底交界处眶尖后下方的骨性间隙,由蝶骨体、蝶骨翼突、腭骨垂直板与上颌骨体围成,是头颈交界区颅底的重要结构,一些重要神经、血管走行其问,并与颅底、鼻腔、口腔、眼眶以及面颊等部位相毗邻。随着鼻内镜外科手术的发... 翼腭窝是位于颅底交界处眶尖后下方的骨性间隙,由蝶骨体、蝶骨翼突、腭骨垂直板与上颌骨体围成,是头颈交界区颅底的重要结构,一些重要神经、血管走行其问,并与颅底、鼻腔、口腔、眼眶以及面颊等部位相毗邻。随着鼻内镜外科手术的发展,翼腭窝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已经对翼腭窝的解剖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研究,为鼻内镜下相关区域的手术提供了解剖学基础。本文现对这些研究加以系统的分析及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外科手术 应用解剖 翼腭窝区 鼻内镜下 临床应用解剖 蝶骨翼突 解剖学基础 血管走行
下载PDF
掌短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13
作者 徐永清 李主一 +3 位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李忠华 石瑾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23-23,共1页
目的:为吻合血管的掌短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观测掌短肌的形态,肌皮瓣的血供,神经分布。结果:掌短肌呈斜方形,其桡侧长2.2±0.8cm,尺侧长2.8±0.9cm,中部宽2.8±0.... 目的:为吻合血管的掌短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观测掌短肌的形态,肌皮瓣的血供,神经分布。结果:掌短肌呈斜方形,其桡侧长2.2±0.8cm,尺侧长2.8±0.9cm,中部宽2.8±0.6cm,中部厚2.8±0.9mm。掌短肌为尺神经浅支支配,其浅表的皮肤为尺神经浅支和尺神经的尺动脉支支配。掌短肌皮瓣的动脉血供来源有4:即尺动脉本干、掌浅支的肌皮支和皮支、掌深支和小指尺侧固有动脉的肌皮支。其静脉回流为上述动脉的伴行静脉,汇入到尺静脉,以及与手掌尺例皮肤相连的前臂尺例静脉。结论:以尺动静脉为血管蒂的掌短肌皮瓣的血供来源较多,可以利用尺神经浅支和尺神经的尺动脉支形成带感觉神经的皮瓣。是修复拇指指腹大面积缺损较好的供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掌短肌 临床解剖 尺神经 肌皮瓣 第一军医大学 应用解剖 皮瓣移植 大面积缺损 成都军区
下载PDF
我国临床应用解剖学两年来的成就
14
作者 钟世镇 张为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4期205-207,共3页
中国解剖学会学术年会按惯例每两年举行一次,从1982年秋学术年会闭幕,到1984年10月在郑州举行本届学术年会的两年期间,临床应用解剖学的科研工作有了迅速发展。这是丰收的两年,是建国以来成果最多、成绩最显著的两年!据不完全统计,这一... 中国解剖学会学术年会按惯例每两年举行一次,从1982年秋学术年会闭幕,到1984年10月在郑州举行本届学术年会的两年期间,临床应用解剖学的科研工作有了迅速发展。这是丰收的两年,是建国以来成果最多、成绩最显著的两年!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期间国内发表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论文和学术会议论文摘要约270篇,占同期大体解剖学科研成果的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研究 应用解剖 临床应用解剖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6
15
作者 覃松 余国荣 +2 位作者 陈振光 陈秀清 奚翠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汇合而成 ,其汇合点在外踝上 12 .7± 3 .7cm ,腓肠神经沿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下行 ,外踝上 12 .6± 3 .4cm处穿出深筋膜。其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窝中间皮动脉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 ,上段起始部外径 0 .6± 0 .1mm ,下段距外踝上 6.7± 1.6cm处与腓动脉穿支恒定吻合 ,吻合支外径 0 .6± 0 .1mm ,沿途发出众多筋膜皮支营养小腿后部皮肤。结论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 腓肠神经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3
16
作者 谢松林 唐举玉 +3 位作者 陶克奇 黄雄杰 夏小丹 刘昌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为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提供系统翔实的解剖学依据。方法14只新鲜成人尸体手标本,灌注红色乳胶,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手背和2~5指指背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情况及外径。结果手指近、中节每侧各有1~7支间接... 目的为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提供系统翔实的解剖学依据。方法14只新鲜成人尸体手标本,灌注红色乳胶,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手背和2~5指指背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情况及外径。结果手指近、中节每侧各有1~7支间接背侧皮支,2~8支背侧皮支。手指近节中段、近节远段、中节近段或中段每侧较为恒定的存在一支较粗大的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皮支平均外径通常≥0.30mm。掌背动脉终末段和远端掌深弓穿支的指背分支在近节指背与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交通。不同节段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在指背外侧缘交互吻合,在指背外侧缘形成一条营养血管链。结论以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解剖简单、快捷,旋转弧长,利于修复手指中远节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皮瓣 掌背动脉 皮支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2
17
作者 李匡文 唐举玉 +3 位作者 刘昌雄 谢松林 刘鸣江 陶克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为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例新鲜中国成人小腿标本,红色乳胶灌注,观测腓动脉穿支数目、分布、蒂长与外径、走行与类别。结果 15例标本共出现68个穿支,每侧4.5个穿支,小腿外侧近端穿支呈多源性;腓动脉在腓... 目的为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例新鲜中国成人小腿标本,红色乳胶灌注,观测腓动脉穿支数目、分布、蒂长与外径、走行与类别。结果 15例标本共出现68个穿支,每侧4.5个穿支,小腿外侧近端穿支呈多源性;腓动脉在腓骨头下10~15 cm节段穿支数所占比例最大,这一区间穿支蒂最长,为(5.23±0.75)cm;腓骨头下5~20 cm范围内穿支外径较粗,小腿外侧近段穿支以比目鱼肌肌穿支为主,中远段以长屈肌肌穿支和肌间隙支为主。结论腓骨头下10~15 cm节段腓动脉穿支较为恒定,穿支蒂较长,外径较粗,适合设计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腓动脉 小腿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参数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3
18
作者 潘志军 洪华兴 +3 位作者 黄宗坚 陈欣 郑强 陈王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为经S1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例骨盆标本进行研究 ,测量S1椎弓根宽和高 ,骶髂螺钉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确定进针点后 ,以 5具新鲜尸体对进针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 目的 :为经S1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例骨盆标本进行研究 ,测量S1椎弓根宽和高 ,骶髂螺钉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确定进针点后 ,以 5具新鲜尸体对进针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S1椎弓根宽和高分别为 (2 7.7± 1.9)mm和 (2 0 .2± 2 .3 )mm ;螺钉进针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2 4.6± 2 .9)mm ,坐骨大切迹上方 (4 1.8± 3 .4)m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 ,然后向后侧倾斜 (7.7± 3 .8)° ,向尾端倾斜 (7.1± 2 .3 )°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为 (86.5± 3 .8)mm。以此进针方法行 10枚螺钉固定 ,无螺钉穿出椎弓根。结论 :髂后下棘和坐骨大切迹恒定存在 ,变异小 ;螺钉进针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2 5mm ,坐骨大切迹上方 40mm ;螺钉长 75m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 ,然后向后侧倾斜 5°~ 10° ,向尾端倾斜 5°~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骶髂螺钉 进针点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阮默 徐达传 +2 位作者 汪新民 徐永清 汤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9-484,共6页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果:S1侧突高度为(22.1±4.6)mm,厚度为(27.8±3.1)mm,S2侧突高度为(13.4±3.6)mm,厚度为(20.9±2.2)mm。S1进针点位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连线中后1/3交点附近,S2进针点位于髂结节-髂后上棘连线前4/5与后1/5交点附近。S1侧突中轴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S2则约为80°,S1侧突中轴与冠状面的夹角约为36°,S2则约为15°。结论:(1)S1侧突能容纳直径为6.5~7.0mm的螺丝钉2枚,S2侧突可容纳1枚。(2)S1侧突螺丝钉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与冠状面夹角约为36°;对S2则分别约为80°和15°。S1进针深度为68mm,S1为55mm。(3)经皮骶髂螺丝钉固定手术应严格限制在骨折精确复位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盆 骶髂螺钉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有关跟骨骨折复位与内固定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2
20
作者 俞光荣 梅炯 +3 位作者 朱辉 袁峰 蔡宣松 郭荻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为跟骨骨折的内固定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5 4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的一些与其骨折内固定有关的骨性标志进行测量。结果 :跟骨的长度为 68.6± 6.4mm ;跟骨前部、跟骨沟部及跟骨后部的宽度分别为 2 2 .3± 3... 目的 :为跟骨骨折的内固定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5 4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的一些与其骨折内固定有关的骨性标志进行测量。结果 :跟骨的长度为 68.6± 6.4mm ;跟骨前部、跟骨沟部及跟骨后部的宽度分别为 2 2 .3± 3 .2mm ,2 4.4± 2 .9mm和 3 0 .3± 3 .2mm。载距突的长、宽、高分别为2 3 .6± 3 .0mm ,15 .3± 2 .2mm和 9.5± 1.2mm ,载距突与跟骨水平面存在 2 7.7°± 6.8°的上翻角。Gissane′s角为 116.7°± 8.0°。结论 :本文结果对跟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应用解剖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