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处理方法及实施装置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琦 李中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2期179-181,共3页
针对环保疏浚余水处理的复杂性与必要性,本研究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综合处理方法,使疏浚余水依次通过生物排泥池、沉淀池、澄清池,并利用一体化加药设备向余水均匀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经处理的余水排放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 针对环保疏浚余水处理的复杂性与必要性,本研究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综合处理方法,使疏浚余水依次通过生物排泥池、沉淀池、澄清池,并利用一体化加药设备向余水均匀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经处理的余水排放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表明本研究运用的余水处理方法效果明显,实现了疏浚余水达标排放和环保疏浚的连续吹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疏浚 底泥堆场 余水处理 水处理装置
下载PDF
滇池底泥堆场次生植被富集污染物调查
2
作者 王瀚墨 白涛 +1 位作者 肖丹 何洁 《环境科学导刊》 2011年第5期45-50,共6页
对滇池周边3个底泥堆场次生演替恢复过程中主要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和污染物富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底泥堆场由表流湿地向潜流湿地过渡,植被的整体含水量逐渐减少,种群密度逐渐增加;3个底泥堆场优势种的生物量随着植被恢复时间... 对滇池周边3个底泥堆场次生演替恢复过程中主要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和污染物富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底泥堆场由表流湿地向潜流湿地过渡,植被的整体含水量逐渐减少,种群密度逐渐增加;3个底泥堆场优势种的生物量随着植被恢复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少;植物优势种富集某种重金属的能力与生物量的相关性系数(Zn<Cu<Pb<As<Cr<Cd<Hg)随富集能力的提高而降低,其中Hg的富集与生物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水生植物富集污染物的能力高于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富集污染物能力最强的是凤眼蓝,其次是长柱柳叶菜和水烛;陆生植物富集污染物能力最强的是稗、云南莎草和水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堆场 次生植被 污染物富集 滇池
下载PDF
关于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处理方法及实施装置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雷雨 《绿色环保建材》 2018年第4期54-54,共1页
对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的处理方法以及实施装置进行研究,能够对底泥堆场余水进行有效管理。基于此,本文将对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物理余水处理法、化学余水处理法两方面内容。并对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 对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的处理方法以及实施装置进行研究,能够对底泥堆场余水进行有效管理。基于此,本文将对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物理余水处理法、化学余水处理法两方面内容。并对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的实施装置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加药退水口的装置实施以及一体化加药装置的实施两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疏浚底泥堆场 余水处理 加药装置
下载PDF
环保疏浚堆场余水处理生产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霍守亮 荆一凤 +3 位作者 席北斗 陈雄峰 刘鸿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9,共5页
介绍了环保疏浚底泥堆场和强化自然沉淀的设计方法,并针对环保疏浚工期短、产生的余水量大及其悬浮物含量高的特点,对不同余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选择了加药促沉法余水处理工艺,在太湖环保疏浚示范工程堆场进行了生产规模试验.结... 介绍了环保疏浚底泥堆场和强化自然沉淀的设计方法,并针对环保疏浚工期短、产生的余水量大及其悬浮物含量高的特点,对不同余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选择了加药促沉法余水处理工艺,在太湖环保疏浚示范工程堆场进行了生产规模试验.结果表明,在堆场中设置溢流堰和导流墙,改善堆场的水力条件,延长水流路径,有利于颗粒的自由沉降,提高了颗粒在堆场中的沉淀效率.向输泥管投加絮凝剂,使其在输泥管中快速混合,在堆场中反应、沉淀;向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通过隔板混合池快速混合,折流反应池反应,在沉淀池中沉淀,这2种投药方式都能保证余水达标排放,其中向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的方式加药量少且容易控制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水 余水处理 底泥堆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