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润滑油加氢催化剂失活机理研究
1
作者 王成 吴伟 +3 位作者 奚亮 李海明 王福江 张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4,27,共7页
目的研究废润滑油加氢催化剂失活机理。方法以NiMo/γ-Al_(2)O_(3)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对加氢前后的催化剂和油品进行表征分析,从而找出催化剂失活的原因。结果该催化剂的初始加氢活性很好,对硫(S)、氮(N)及氯(Cl)3种杂元素的脱除率可分... 目的研究废润滑油加氢催化剂失活机理。方法以NiMo/γ-Al_(2)O_(3)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对加氢前后的催化剂和油品进行表征分析,从而找出催化剂失活的原因。结果该催化剂的初始加氢活性很好,对硫(S)、氮(N)及氯(Cl)3种杂元素的脱除率可分别达到83.6%、81.7%和99.7%。但随着反应的进行,从第4周起,催化剂活性下降严重。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反应后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大幅下降,且反应后催化剂成分中硅含量显著增多。结论造成催化剂活性下降的原因并不是活性金属纳米颗粒的流失,也不是催化剂微观结构的破损,而是随着加氢反应的进行,一方面,油品中的硅加氢后沉积在催化剂表面,致使活性位点被覆盖而无法与反应物接触;另一方面,在固定床管路中堆积的硅限制了传质传热效率,降低了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加氢 失活 硅中毒 Ni-Mo催化剂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CO_(2)萃取再生废润滑油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鑫 许红 +3 位作者 胡卫勋 刘泓佐 龙泉芝 朱立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399-5405,共7页
废润滑油具有污染性和资源性的双重特征,其中75%~90%的未变质基础油仍是可以重新利用的有效组分,通过再生技术能够实现废油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可持续化利用。本文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CO_(2))萃取再生废润滑油,考察了温度为308.2~3... 废润滑油具有污染性和资源性的双重特征,其中75%~90%的未变质基础油仍是可以重新利用的有效组分,通过再生技术能够实现废油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可持续化利用。本文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CO_(2))萃取再生废润滑油,考察了温度为308.2~348.2K、压力为8.0~16.0MPa的条件下超临界CO_(2)萃取再生废润滑油的产率与质量。实验得出:密度是影响再生油产率的关键因素,恒温条件下超临界CO_(2)的密度随着压力升高而增大,再生油产率显著增加;助溶剂正己烷能够促进超临界CO_(2)的萃取能力,提高再生油产率;再生油的黏温特性、氧化安定性、低温流动性等显著改善,金属元素含量显著降低,各项指标与HVI-150基础油基本相当,可作为合格的润滑油基础油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再生 超临界二氧化碳 萃取 基础油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与白土精制相结合再生废润滑油
3
作者 林春绵 邵婷 +2 位作者 孟圣奥 刘雯 陈文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2,共9页
建立了一套半连续式超临界CO_(2)萃取装置,开展车用废润滑油再生研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对各因素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得到3组关于萃取率、通光率和酸值的多项式模型,结合模型的方差分析,优化条件后得到最优萃取条件:萃取压力为... 建立了一套半连续式超临界CO_(2)萃取装置,开展车用废润滑油再生研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对各因素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得到3组关于萃取率、通光率和酸值的多项式模型,结合模型的方差分析,优化条件后得到最优萃取条件:萃取压力为16 M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47 min。在该条件下,废润滑油再生萃取率为71.1%,通光率为92.1%,酸值(以KOH计,下同)为2.5 mg/g。添加质量分数为25%的活性白土,在125℃条件下以300 r/min的搅拌速率精制40 min,离心过滤后得到精制润滑油。精制后润滑油的密度(20℃)为0.8355 g/cm^(3),运动黏度(100℃)为5.6 mm^(2)/s,闪点为213℃,酸值为0.02 mg/g,机械杂质和水分质量分数均为痕迹,硫元素质量分数为0.08%,满足GB 11121—2006《汽油机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废润滑油 响应面 萃取 白土精制
下载PDF
废润滑油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存兴 罗婧 卞松亮 《山东化工》 2023年第24期101-103,106,共4页
我国润滑油需求量和消耗量逐年激增,无论从资源节约还是环境保护的角度,废润滑油再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废润滑油再净化技术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膜设备、静电滤油机、平衡电荷式滤油机以及电吸附滤油机的原理和特... 我国润滑油需求量和消耗量逐年激增,无论从资源节约还是环境保护的角度,废润滑油再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废润滑油再净化技术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膜设备、静电滤油机、平衡电荷式滤油机以及电吸附滤油机的原理和特点,分析和探讨了不同废润滑油净化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比了不同净化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废润滑油再净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滤油机 净化
下载PDF
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现状及发展方向展望
5
作者 闫家辉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第14期244-246,共3页
润滑油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起到的是减少磨损、防锈、密封等作用,确保机械能够正常的使用。但是有使用就有损耗,随着润滑油的使用,润滑油的部分成分被氧化,并且在润滑油中也混入了诸多杂质,使得润滑油的性能下降,无法满足机械的日... 润滑油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起到的是减少磨损、防锈、密封等作用,确保机械能够正常的使用。但是有使用就有损耗,随着润滑油的使用,润滑油的部分成分被氧化,并且在润滑油中也混入了诸多杂质,使得润滑油的性能下降,无法满足机械的日常使用,这个时候的润滑油又叫做废润滑油。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能源发展的重视,废润滑油的处置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在研究中发现,废润滑油中也存在一定的成分,可以进行循环利用,如果能够进一步发展废润滑油再生工艺,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对资源进一步利用,也响应了国家绿色发展的政策。因此目前规模性的废润滑油再生处理已经开始逐步代替传统燃烧处置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再生工艺 现状及展望
下载PDF
热沉降—蒸馏—吸附精制法处理废润滑油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于颖 张帆 +3 位作者 李圣平 吕振波 王璐璐 王吉林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5年第2期133-136,140,共5页
采用热沉降—蒸馏—吸附精制的方法处理废润滑油,考察了热沉降—常压蒸馏的预处理效果,分别以单一白土、硅酸镁/硅酸钠/白土复配药品(三者的质量比为1∶1∶2)为吸附剂,对其吸附精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2种工艺的吸附精制效果进行了... 采用热沉降—蒸馏—吸附精制的方法处理废润滑油,考察了热沉降—常压蒸馏的预处理效果,分别以单一白土、硅酸镁/硅酸钠/白土复配药品(三者的质量比为1∶1∶2)为吸附剂,对其吸附精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2种工艺的吸附精制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配药品吸附精制效果较好,在复配药品添加量(占废润滑油的质量分数)为12%,精制温度为130℃,精制时间为60 min的优化条件下,所得再生油的黏度指数为99.00,灰分质量分数为0.084%,色度为4号,收率达到8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吸附精制 吸附剂 白土 废润滑油再生 黏度指数 再生油收率
下载PDF
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熊道陵 杨金鑫 +4 位作者 张团结 许光辉 陈超 王庚亮 罗序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78-2784,共7页
近年来石油资源短缺和环保意识增长,废润滑油再生工艺也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发展历程,对较典型的传统工艺如蒸馏-白土工艺、蒸馏-硫酸-白土工艺和蒸馏-加氢工艺进行了概述,并分析各类型工艺方法的... 近年来石油资源短缺和环保意识增长,废润滑油再生工艺也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发展历程,对较典型的传统工艺如蒸馏-白土工艺、蒸馏-硫酸-白土工艺和蒸馏-加氢工艺进行了概述,并分析各类型工艺方法的优缺点。重点探讨了废润滑油再生新工艺如分子蒸馏工艺、溶剂精制工艺和膜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总结国内外学者针对以上新工艺的研究,发现分子蒸馏工艺虽然对废润滑油原料的要求有些苛刻并且设备的前期投入较大,但其具有再生废润滑油效率高、品质好等优点,适合大型工业化;超临界流体与膜耦合技术继承了两种技术的优点,大幅提升了废润滑油再生速度和效果,随着机械强度大、化学稳定性好的无机膜材料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的快速发展,该项技术也必将成为废润滑油再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再生 超临界流体 分子蒸馏 污染
下载PDF
废润滑油絮凝脱色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贤明 焦昭杰 +2 位作者 李川 徐君 张春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09-811,815,共4页
废润滑油的回收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节约石油资源,而且是防治废润滑油污染、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针对有污染的传统酸-白土废润滑油再生工艺,提出了以絮凝为主的无污染再生新技术,重点考察了影响废润滑油脱色再生效率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 废润滑油的回收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节约石油资源,而且是防治废润滑油污染、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针对有污染的传统酸-白土废润滑油再生工艺,提出了以絮凝为主的无污染再生新技术,重点考察了影响废润滑油脱色再生效率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絮凝剂用量为1.2%(体积分数)、搅拌时间为5min、反应温度为75℃、沉降温度为80℃、沉降时间为2.0h的条件下,废润滑油絮凝脱色效果最佳。废润滑油经过絮凝脱色和白土精制后理化指标得到了较大改善,基本接近该级别新油SC40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絮凝剂 脱色 再生
下载PDF
絮凝-白土复合再生废润滑油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贤明 焦昭杰 +2 位作者 李川 贾玉梅 张春媚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49,共3页
结合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研究与现状,提出以絮凝为主白土精制相结合的无污染、低成本的再生工艺技术。在前期絮凝剂脱色再生试验的基础上,重点考察白土精制的最佳再生参数,结果表明,在白土添加量8%~11%、白土接触反应温度130℃左... 结合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研究与现状,提出以絮凝为主白土精制相结合的无污染、低成本的再生工艺技术。在前期絮凝剂脱色再生试验的基础上,重点考察白土精制的最佳再生参数,结果表明,在白土添加量8%~11%、白土接触反应温度130℃左右、搅拌时间20min、恒温沉降温度80℃、沉淀3h的条件下有最佳的再生效果。试验表明,在该复合再生条件下,经过再生处理后的废油基本上达到了该级别新油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絮凝剂 活性白土 再生
下载PDF
短程蒸馏技术在废润滑油再生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0
作者 周松锐 尹英遂 +2 位作者 王媛媛 黄卫星 王晓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71-1374,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研究现状。采用短程蒸馏加白土补充精制工艺对废润滑油再生进行试验研究,再生润滑油达到了新润滑油技术指标。表明该工艺回收率高,再生周期短,清洁环保,不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研究现状。采用短程蒸馏加白土补充精制工艺对废润滑油再生进行试验研究,再生润滑油达到了新润滑油技术指标。表明该工艺回收率高,再生周期短,清洁环保,不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再生 短程蒸馏
下载PDF
废润滑油脱色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贤明 董玉 +2 位作者 吴云 赖文佳 李江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128-1132,共5页
根据国内外废润滑油脱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分析了废润滑油劣化成色机理,对以吸附法、加氢法、絮凝脱色法为主的废润滑油脱色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从各类废润滑油脱色技术的脱色原理出发,结合具体的废润滑油脱色应用,评述了相关的废... 根据国内外废润滑油脱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分析了废润滑油劣化成色机理,对以吸附法、加氢法、絮凝脱色法为主的废润滑油脱色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从各类废润滑油脱色技术的脱色原理出发,结合具体的废润滑油脱色应用,评述了相关的废润滑油脱色技术的脱色效率、应用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废润滑油脱色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劣化 脱色 絮凝
下载PDF
基于三碳醇溶剂精制再生废润滑油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鑫 陈立功 +2 位作者 朱立业 刘先杰 曹书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1-1036,共6页
溶剂精制再生废润滑油具有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以三碳醇(异丙醇、正丙醇)极性溶剂为萃取剂、乙二胺为絮凝剂组合精制再生废润滑油。最佳工艺条件:萃取溶剂异丙醇、精制时间25min、精制温度40℃、剂/油质量比9、... 溶剂精制再生废润滑油具有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以三碳醇(异丙醇、正丙醇)极性溶剂为萃取剂、乙二胺为絮凝剂组合精制再生废润滑油。最佳工艺条件:萃取溶剂异丙醇、精制时间25min、精制温度40℃、剂/油质量比9、絮凝剂质量分数1.2%。在该精制工艺条件下,再生油的性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黏温指数达130以上、闪点超过210℃、酸值为0.05mg KOH/g、灰分降至0.01%以下、重金属元素含量显著下降,再生油产率为76.8%,基本上符合HVI150基础油指标,表明该精制工艺再生废润滑油可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精制 单因素实验 废润滑油 再生油
下载PDF
硅胶接触精制废润滑油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国清 王红丽 +3 位作者 李友凤 曾令玮 何晶晶 曾坚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5-1429,共5页
以硅胶为吸附剂,对废润滑油进行接触精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热重(TG)、N2物理吸附等手段对接触精制前后硅胶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硅胶焙烧温度、硅胶质量分数、精制温度、接触时间对精制废油所得再生油酸值的影响,并... 以硅胶为吸附剂,对废润滑油进行接触精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热重(TG)、N2物理吸附等手段对接触精制前后硅胶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硅胶焙烧温度、硅胶质量分数、精制温度、接触时间对精制废油所得再生油酸值的影响,并通过高温焙烧法对吸附剂进行再生。结果表明,经接触精制后硅胶的表面及孔道中沉积有脂肪族有机化合物,导致其比表面积及孔容大幅降低,200~600℃范围的热质量损失率超迁17%。采用600℃焙烧的硅胶作吸附剂,在硅胶质量分数10%、精制温度40℃、接触时间20min的条件下,精靛废润滑油所得再生油的酸值可低至0.01mgKOH/g;经多次焙烧再生的硅胶对废润滑油的吸附精制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硅胶 接触精制 吸附 再生
下载PDF
四碳醇溶剂精制再生废润滑油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鑫 陈立功 +1 位作者 李新亮 周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80,共5页
针对溶剂精制再生废润滑油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应用四碳醇极性溶剂为萃取剂、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进行再生废润滑油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工艺条件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溶剂为异丁醇、精制时间15min、精制温度25℃... 针对溶剂精制再生废润滑油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应用四碳醇极性溶剂为萃取剂、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进行再生废润滑油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工艺条件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溶剂为异丁醇、精制时间15min、精制温度25℃(室温)、剂油质量比5、絮凝剂用量1.0%。该工艺条件下再生油产率达82.1%,再生油理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黏温指数达130以上、闪点超过200℃、酸值为0.01mgKOH/g、残炭降低到0.01%以下,表明采用该精制工艺再生废润滑油是可行的,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因素实验 溶剂精制 废润滑油 再生油 理化指标
下载PDF
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现状及行业发展思路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春光 赵渊杰 +1 位作者 邓永生 王会东 《润滑油》 CAS 2008年第2期9-12,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的主要工艺路线、废润滑油再生后的主要用途以及废润滑油的再生技术,重点描述了蒸馏-加氢废油再生技术。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行业的发展情况:国外首先从法律上规范和支持废润滑油的再生行业,使... 介绍了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的主要工艺路线、废润滑油再生后的主要用途以及废润滑油的再生技术,重点描述了蒸馏-加氢废油再生技术。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行业的发展情况:国外首先从法律上规范和支持废润滑油的再生行业,使废润滑油的回收和再生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我国的废润滑油再生行业到目前为止政策和法律的规范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我国废润滑油回收、再生企业的规模小,技术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再生技术 蒸馏 加氢
下载PDF
粉煤灰对废润滑油中水的吸附热力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欧阳平 范洪勇 +2 位作者 张贤明 陈凌 王家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63-3067,3071,共6页
为将粉煤灰吸附剂应用到废润滑油的吸附再生中,预处理原状粉煤灰,配置以水为吸附质的废润滑油,考察粉煤灰对废润滑油中水的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粉煤灰以孔隙较小的介孔和微孔结构为主,比表面积为10.45m2/g;粉煤灰的平衡... 为将粉煤灰吸附剂应用到废润滑油的吸附再生中,预处理原状粉煤灰,配置以水为吸附质的废润滑油,考察粉煤灰对废润滑油中水的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粉煤灰以孔隙较小的介孔和微孔结构为主,比表面积为10.45m2/g;粉煤灰的平衡吸附量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吸附过程为以范德华力为主的物理吸附,是不可逆的自发过程和吸热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吸附 废润滑油 再生 热力学
下载PDF
溶剂辅助糠醛精制废润滑油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利芳 郭大光 任雅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2-406,共5页
研究了用溶剂辅助糠醛精制废润滑油,提高润滑油的收率,同时改善了产品质量。通过筛选得出助溶剂正丁醇的最佳加入量,考察了精制温度和剂油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对产物进行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在糠醛溶剂中加入15%﹙正丁醇∶糠醛﹚的正丁... 研究了用溶剂辅助糠醛精制废润滑油,提高润滑油的收率,同时改善了产品质量。通过筛选得出助溶剂正丁醇的最佳加入量,考察了精制温度和剂油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对产物进行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在糠醛溶剂中加入15%﹙正丁醇∶糠醛﹚的正丁醇、精制温度85℃和剂油比为2∶1的条件下,得到再生后润滑油基础油为澄清淡黄色,产物收率为88.5%,黏度指数为128,色度1.5,折光率1.4503,凝点-19℃,闪点218℃,残炭0.080%。由于收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此工艺在工业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 废润滑油 再生 正丁醇
下载PDF
废润滑油絮凝—吸附再生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圣领 刘宏文 赵旭光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27-529,共3页
以两种表面活性剂作絮凝剂、活性白土为吸附剂 ,经絮凝、吸附再生处理了废润滑油。考察了影响絮凝、吸附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絮凝条件 :温度 85°C、1 5 0 g废润滑油所需两种絮凝剂用量分别为 3.7g和 1 .3g;最佳吸附条件 :活性白土... 以两种表面活性剂作絮凝剂、活性白土为吸附剂 ,经絮凝、吸附再生处理了废润滑油。考察了影响絮凝、吸附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絮凝条件 :温度 85°C、1 5 0 g废润滑油所需两种絮凝剂用量分别为 3.7g和 1 .3g;最佳吸附条件 :活性白土 1 2 .3%、温度 1 1 0°C、时间 90 min。经元素分析 ,净化精制后油品的 Zn、Pb、Ca、P等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精制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工艺 废润滑油 絮凝 吸附 表面活性剂 活性白土
下载PDF
废润滑油加氢再生工艺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冯全 王玉秋 吴桐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4年第5期408-412,共5页
采用蒸馏-加氢工艺对工业废润滑油进行再生研究,在空速和氢油比一定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加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对预处理后的废润滑油进行常压和减压蒸馏处理,然后利用以γ-Al2O3为载体,Ni-Mo为活性组分的FDS-1加氢催化... 采用蒸馏-加氢工艺对工业废润滑油进行再生研究,在空速和氢油比一定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加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对预处理后的废润滑油进行常压和减压蒸馏处理,然后利用以γ-Al2O3为载体,Ni-Mo为活性组分的FDS-1加氢催化剂对蒸馏所得馏分油进行加氢精制,加氢精制最佳工艺条件为氢油体积比400∶1,反应温度320℃,反应压力5 MPa,空速1.2 h-1。在此条件下,所得再生油的黏度(40℃)为48.2 mm2/s,黏度指数为117,色度为2.9号,含硫质量浓度为103mg/L,闪点为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加氢精制 再生 加氢催化剂
下载PDF
短程蒸馏条件对废润滑油再生馏分色度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云 董玉 +1 位作者 张贤明 陈国需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2-1316,共5页
通过调节刮膜式分子蒸馏操作参数,考察了不同类型废油再生产品透光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一级再生油的透光率下降,二级再生油的透光率上升,废内燃机油的操作温度应控制在225℃左右,废液压油的操作温度应控制在210℃左右,废... 通过调节刮膜式分子蒸馏操作参数,考察了不同类型废油再生产品透光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一级再生油的透光率下降,二级再生油的透光率上升,废内燃机油的操作温度应控制在225℃左右,废液压油的操作温度应控制在210℃左右,废混合油的操作温度应控制在215℃左右为最佳;真空度升高,一级再生油的透光率上升,二级再生油的透光率下降,废内燃机油的真空度应控制在12Pa左右,废液压油的真空度应控制在18Pa左右,废混合油的真空度应控制在16Pa左右为最佳;进料流量增加,一级、二级再生油的透光率均缓慢下降,因此应尽量维持较低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 废润滑油 操作参数 馏分 色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