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磁共振钆延迟增强灰血技术提高心肌梗死检出能力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毅 黄璐 +4 位作者 乔金晗 杨朝霞 严祥虎 唐大中 夏黎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1-586,共6页
目的评估心脏磁共振钆延迟增强(LGE)灰血技术对心肌梗死的检出能力。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为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复查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行心脏磁共振LGE亮血和灰血技术扫... 目的评估心脏磁共振钆延迟增强(LGE)灰血技术对心肌梗死的检出能力。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为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复查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行心脏磁共振LGE亮血和灰血技术扫描,所有图像纳入本次评估范围。使用4点量表法对2种技术的图像质量和心肌梗死检出可信度进行评分,并比较2种技术的整体图像质量和心肌梗死检出可信度。分别比较LGE亮血和灰血技术图像的梗死心肌与左心室血池、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正常心肌和左心室血池的对比率(CR)和对比噪声比(CNR)。2名观察者对LGE灰血和亮血技术图像质量的评价以及CR和CNR的评价均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LGE灰血与亮血技术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5,P=0.058),但是LGE灰血技术在心肌梗死检出可信度优于亮血技术(t=5.281,P<0.001)。图像客观定量分析中,与LGE亮血技术比较,LGE灰血技术的梗死心肌/血池的CNR和CR均较高(Z=3.113、3.606,P<0.01),而梗死心肌/正常心肌的CNR较低(Z=3.06,P=0.002)。2名观察者对LGE灰血和亮血技术的图像质量和心肌梗死检出可信度评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endall's W均>0.7)。2名技师所测值计算得到的CR和CN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CC>0.7)。结论LGE灰血技术在保证高质量心脏磁共振图像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梗死心肌与血池的对比,从而提高心肌梗死特别是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检出能力,为临床心肌梗死随访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 灰血
下载PDF
MR延迟增强扫描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
2
作者 冼新源 林益良 +4 位作者 方培 张中文 黄发明 盛国全 林琼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1期2080-2084,共5页
目的:探讨MR延迟增强扫描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8例临床诊断为膝关节损伤患者行常规MR平扫及增强,完成常规序列MR平扫后,行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注药后嘱患者做平地运动,30分钟后行MR延迟增强扫描... 目的:探讨MR延迟增强扫描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8例临床诊断为膝关节损伤患者行常规MR平扫及增强,完成常规序列MR平扫后,行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注药后嘱患者做平地运动,30分钟后行MR延迟增强扫描,采用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FLASH)序列完成扫描,对常规MR平扫、延迟MR增强扫描所得图像进行分析,确定有无软骨损伤及软骨损伤的部位、范围等。记录常规MR平扫与延迟增强序列下膝关节6处关节软骨损伤的分级,然后以关节镜为金标准,计算常规MR平扫与MR延迟增强扫描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磁共振检查方法在诊断膝关节软骨总体准确度及Ⅰ、Ⅱ级损伤的准确度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延迟增强检查诊断软骨损伤的敏感度最高,常规MR平扫的特异度最高。MR延迟增强扫描是目前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早期的最优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 软骨损伤
下载PDF
MRI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对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3
作者 韩高飞 李杰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124-1125,共2页
目的 探讨MRI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对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82例在我院诊治的腹膜后肿瘤患者,患者均给予MRI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 在82例患者中,手术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62例(恶性组)与良性肿... 目的 探讨MRI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对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82例在我院诊治的腹膜后肿瘤患者,患者均给予MRI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 在82例患者中,手术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62例(恶性组)与良性肿瘤20例(良性组)。两组的信号特征、直径、形状、数目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腹膜后脂肪、淋巴、神经纤维的T1值都高于良性组(P<0.05)。MRI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对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95.0%,准确性为93.9%。结论 MRI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腹膜后肿瘤具有很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可有效反映患者的病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 腹膜后肿瘤 鉴别诊断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延迟增强核磁共振评估经皮球囊封堵冠状动脉法制备的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尹巧香 赵玉生 +1 位作者 王姮 裴志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利用延迟增强核磁共振(DE-MRI)评估经皮球囊封堵冠状动脉法制备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方法麻醉后,经小型猪右侧股动脉置入2.0 mm×15.0 mm球囊至左前降支(LAD)中远段,完全封堵血流90 min。DE-MRI评估心梗后梗死面积及心功能变化... 目的利用延迟增强核磁共振(DE-MRI)评估经皮球囊封堵冠状动脉法制备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方法麻醉后,经小型猪右侧股动脉置入2.0 mm×15.0 mm球囊至左前降支(LAD)中远段,完全封堵血流90 min。DE-MRI评估心梗后梗死面积及心功能变化,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结果。结果 DE-MRI显示平均心肌梗死面积为10.2±2.9 cm3。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和心搏量均明显下降(P<0.001);而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收缩末容积均升高(P<0.05)。DE-MRI结果和左室短轴病理切片相对应。结论建立了有效的评估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适用于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增强核磁共振 球囊封堵 小型猪
下载PDF
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软骨早期退行性变 被引量:6
5
作者 宋玲玲 梁碧玲 +1 位作者 钟镜联 叶瑞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探讨dGEMRIC用于诊断膝关节软骨早期退变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OA组30例退变膝关节患者经肘静脉注射马根维显后步行10min使对比剂尽量弥散至关节软骨内,注射后2h接受dGEMRIC扫描;对照组27个正常膝关节。于T1时间图中选取感兴趣区(ROI... 目的探讨dGEMRIC用于诊断膝关节软骨早期退变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OA组30例退变膝关节患者经肘静脉注射马根维显后步行10min使对比剂尽量弥散至关节软骨内,注射后2h接受dGEMRIC扫描;对照组27个正常膝关节。于T1时间图中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T1值,对照组同时测量软骨浅深层的T1值。对照组与OA组、对照组浅层与深层的T1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OA组的T1值为(359.10±41.64)ms,对照组为(426.42±39.8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3,P<0.05);对照组髌骨软骨浅层T1值为(411.39±41.50)ms,深层为(468.40±45.0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8,P<0.05)。另于OA组5例患者的软骨T1时间图中发现低信号区。结论dGEMRIC通过定量分析关节软骨中GAG含量的变化来判断关节软骨是否有组织成分的丢失,是可用于诊断关节软骨早期退变的有潜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扫描 软骨 关节 膝关节
下载PDF
延迟增强磁共振显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滔 陆敏杰 +3 位作者 孙寒松 唐跃 潘世伟 赵世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延迟增强磁共振显像(DE—MRI)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方法:2009-11至2011-11,35例合并心功能小全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在CABG术前行DE—MRI检查,CABG术后6个月再次... 目的:探讨延迟增强磁共振显像(DE—MRI)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方法:2009-11至2011-11,35例合并心功能小全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在CABG术前行DE—MRI检查,CABG术后6个月再次行DE—MRI检查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同时行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血管造影检查以了解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最终纳入31例患者进行分析(4例患者因桥血管闭塞而排除)。整体心功能改善的患者共22例.木改善的患者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受累节段、存活心肌节段、搬痕心肌竹段以及延迟增强(DE)评分是影响患者心功能改善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湿示瘢痕心肌节段数是预测患者心功能改善的唯一独市影响因素(比值比=6.097,95%可信区间:1.066~34.866,P=0.04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瘢痕心肌节段≤4可很好地预测患者心功能改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和88.9%。结论:基于DE—MRI检查的瘢痕心肌节段数能够预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行CABG术后的心功能改善,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延迟增强磁共振显像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3.0T MR心肌灌注与延迟增强成像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翠艳 贾海鹏 +3 位作者 韩波 王光彬 邱秀玲 赵斌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5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3.0T MR心肌灌注与延迟增强成像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1例(观察组)、健康儿童志愿者9例(对照组),分别行3.0T MR心脏电影及心肌灌注与延迟增强成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M... 目的探讨3.0T MR心肌灌注与延迟增强成像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1例(观察组)、健康儿童志愿者9例(对照组),分别行3.0T MR心脏电影及心肌灌注与延迟增强成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MR扫描,观察组MR检查结果表现为心肌变薄4例、心肌运动减低6例、心肌灌注减低3例、心肌延迟增强8例以及心肌增厚肿胀1例,未见异常表现3例;心肌受累部位按照发生率高低依次是左室侧壁6例、左室下壁3例及室间隔3例。对照组MR检查示心脏形态结构、心肌运动功能、心肌灌注与延迟增强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3.0T MR心肌灌注与延迟增强成像可反映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位置、范围、病理类型及病变程度,并有可能为该病的疗效观察和随访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病毒性 磁共振成像 心肌灌注 延迟增强成像
下载PDF
钆剂延迟增强MRI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刚 陈丰 +1 位作者 陈仁华 廖红英 《当代医学》 2015年第35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钆剂延迟增强MRI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采用导管消融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治疗前未采用钆剂延迟增剂量强MRI检查,实验组治疗前... 目的探讨钆剂延迟增强MRI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采用导管消融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治疗前未采用钆剂延迟增剂量强MRI检查,实验组治疗前进行心房钆剂延迟增强MRI检查,了解其纤维化程度,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LAD指标、LVDd指标、LVDs指标、IVST指标、LVPW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V指标、EF指标、FS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导管消融治疗前进行钆剂延迟增强MRI检查效果理想,能够了解纤维化程度,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剂延迟增强MRI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预后判断
下载PDF
磁共振钆剂延迟增强在冠状动脉疾病心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许化致 李建策 +4 位作者 王美豪 王溯源 陈勇春 闻彩云 陈伟建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磁共振钆剂延迟增强(LGE-CMR)在冠状动脉疾病(C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3月期间确诊为CAD且有LGE—CMR图像病例共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范围36-79岁,中位年龄57岁),冠状动脉粥样... 目的:探讨心血管磁共振钆剂延迟增强(LGE-CMR)在冠状动脉疾病(C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3月期间确诊为CAD且有LGE—CMR图像病例共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范围36-79岁,中位年龄57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4例,其中5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5例患者有陈旧心肌梗死。由2位影像学诊断医生独立盲法评估心血管磁共振(CMR)图像中钆剂延迟增强(LGE)征象的有无、部位(心内膜下、透壁、壁间)及形态(斑点/斑片样、线条样、条片/片状),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2位影像诊断医生对LGE征象的有无、部位、形态的判定一致性较好(Kappa=0.908、0.733、0.724,均P〈0.05)。84.2%(16/19)CAD患者CMR可见LGE征象,且LGE主要位于心内膜下(7/16)和透壁(6/16),占81.25%(13/16);条片/片状强化占43.75%(7/16)、线条样强化占31.25%(5/16)、斑点/斑片占25.00%(4/16)。结论:LGE-CMR可以显示CAD患者心肌损害的有无及范围,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心肌层面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磁共振 钆剂延迟增强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99)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磁共振成像心肌灌注延迟增强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玲玲 王连生 +2 位作者 严士荣 杨波 郝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6期1864-1866,共3页
目的评价99 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磁共振成像心肌灌注延迟增强(DE-MRI)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72例临床诊断CAD病人,进行99 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DE-MRI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左心室... 目的评价99 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磁共振成像心肌灌注延迟增强(DE-MRI)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72例临床诊断CAD病人,进行99 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DE-MRI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左心室心肌节段划分采用17节段法,连续两个心肌节段灌注显像异常作为诊断CAD的标准,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延迟增强分级标准分为5级,1级~4级作为诊断CAD的标准,以CAG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作为诊断CAD的金标准。结果 72例病人中经CAG诊断为CAD 61例,非CAD 11例;以CAG结果作为诊断CAD的金标准,99 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CAD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88.5%、63.6%、84.7%;DE-MRI诊断CAD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78.7%、81.8%、79.2%。两种方法诊断CAD相关性良好。结论 99 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DE-MRI诊断CAD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二者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灌注延迟增强
下载PDF
呼吸导航门控三维延迟增强MR序列在梗死心肌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具海月 蔡祖龙 +1 位作者 杨立 程流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81-886,共6页
目的以屏气二维序列作为对照,探讨相位排序自动门控窗选择(PAWS)算法呼吸导航门控三维延迟增强(3DNAV DE)MR序列在梗死心肌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3只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脏DE-MRI:分别行常规2DBH及PAWS算法3DNAV DE-M... 目的以屏气二维序列作为对照,探讨相位排序自动门控窗选择(PAWS)算法呼吸导航门控三维延迟增强(3DNAV DE)MR序列在梗死心肌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3只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脏DE-MRI:分别行常规2DBH及PAWS算法3DNAV DE-MR序列扫描,采用半定性及定量方法对比评价两个序列短轴位包含心肌梗死延迟强化灶的对应层面图像质量。结果 2位医师评价3DNAV序列图像质量一致性较好(Kappa=0.532,P<0.05);2位医师对于两个序列图像的相对诊断可行性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09,P<0.05),3DNAV序列图像质量及相对诊断可信性好于2DBH序列;两个序列图像所测得梗死体积大小呈显著正相关(r=0.998,P<0.05);3DNAV序列图像梗死心肌信噪比SNR1(t=-5.691,P<0.01)、活性心肌SNR0(t=-3.317,P<0.01)及其梗死-活性心肌对比噪声比CNR1-0(t=-6.005,P<0.01)较2DBH序列明显提高。结论与2DBH序列相比,PAWS算法呼吸导航门控3DNAV DE-MR序列在提高成像效率的前提下,可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及心肌梗死诊断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磁共振成像 呼吸导航门控三维延迟增强MR序列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膝关节半月板撕裂在MR延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国伟 李忠维 +2 位作者 张光辉 初英萍 袁凤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5期474-475,共2页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引起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其中半月板撕裂比较常见,MRI因其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可显示半月板内部结构,以及具有多方位成像和无创伤性的优点,已成为诊断半月板撕裂的常用检查手段。
关键词 半月板 胫骨 撕裂伤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
下载PDF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钆剂延迟增强在心肌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化致 李建策 +5 位作者 王美豪 王溯源 陈勇春 闻彩云 陈伟建 黄伟剑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63-466,478,共5页
目的评估钆剂延迟增强(LGE)对心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01—2013-01具有完整心血管磁共振(CMR)图像病例51例,其中男32例。女19例,年龄17-79(49.8±16.0)岁。由2位影像诊断医师独立盲法评估CMR图像中LGE有无、LGE部位(心内... 目的评估钆剂延迟增强(LGE)对心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01—2013-01具有完整心血管磁共振(CMR)图像病例51例,其中男32例。女19例,年龄17-79(49.8±16.0)岁。由2位影像诊断医师独立盲法评估CMR图像中LGE有无、LGE部位(心内膜下、透壁、壁间、心外膜下)及形态(斑点/斑片样、线条样、片状/片状),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同时评价LGE与心肌病变的关系。结果临床确诊有心肌病变39例,2位影像诊断医师对LGE征象有无、部位、形态的判定一致性较好(Kappa=0.876、0.678、0.686,均P<0.01或0.05)。CMR-LGE可以显示心肌病变(X^2=13.226,P<0.05).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5%、83.3%、93.9%、55.6%。其中缺血性心肌病LGE主要为心内膜下或透壁型,占81.8%(9/11),以片状强化多见72.7%(8/11)。炎性心肌病变主要位于心肌壁间75.0%(6/8)。强化形态多样,斑点/斑片样、线条样、片状均可见。而非缺血性心肌病中。LGE征象可出现于心内膜下、透壁、壁间,形态以斑点、斑片样多见。结论 LGE是CMR检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检测心肌病变的有无及范围,有助于临床医师识别与心脏有关的症状和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磁共振钆剂延迟增强心肌病变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成像延迟增强与冠脉造影在冠脉疾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溯源 许化致 +2 位作者 闻彩云 周晓军 温新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比较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LGE-CMR)和冠脉造影(CA)对冠状动脉疾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具有完整CA及LGE-CMR资料的CAD病例,比较LGE-CMR和CA诊断CAD的差异。结果 CA法诊断CAD 21例,其中6例仅见冠脉硬化,15例病人发现21段固... 目的比较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LGE-CMR)和冠脉造影(CA)对冠状动脉疾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具有完整CA及LGE-CMR资料的CAD病例,比较LGE-CMR和CA诊断CAD的差异。结果 CA法诊断CAD 21例,其中6例仅见冠脉硬化,15例病人发现21段固定狭窄段。LGE-CMR诊断CAD 20例。LGE-CMR方法及CA法诊断CAD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P>0.05)。结论 LGE-CMR可用于CAD的诊断,可作为CA法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磁共振 钆剂延迟增强 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磁共振延迟增强显像诊断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霍勇 周芸 +1 位作者 高莉 王继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 了解磁共振延迟增强(MR-DE)显像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按临床分为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正常3组,行MR-DE显像,其中2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按冠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50%,50%~99%和100%... 目的 了解磁共振延迟增强(MR-DE)显像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按临床分为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正常3组,行MR-DE显像,其中2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按冠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50%,50%~99%和100%3组。计算MR-DE检出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分别分析临床分组和CAG分组的MR-DE结果。结果 利用延迟增强判断心肌梗死,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7.5%,94.1%和92.8%。出现延迟增强的比例,在临床分组中,分别为87.5%,8.7%和0%;在CAG分组中,分別为0%,50%和100%。结论 MR-DE显像对心肌梗死诊断有较高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 诊断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心脏延迟增强扫描在评价存活心肌中的应用
16
作者 閤谦 田建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93-1296,共4页
64层螺旋CT心脏延迟增强扫描为临床提供了心肌梗死后探查存活心肌的新方法。目前的研究用64层螺旋CT和其他几种公认的检查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它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在解决了最佳成像参数等问题后,64层螺旋CT心脏延迟增强扫描将成为探... 64层螺旋CT心脏延迟增强扫描为临床提供了心肌梗死后探查存活心肌的新方法。目前的研究用64层螺旋CT和其他几种公认的检查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它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在解决了最佳成像参数等问题后,64层螺旋CT心脏延迟增强扫描将成为探查存活心肌方面值得推荐的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存活心肌 延迟增强
下载PDF
延迟增强MRI评估基质诱导自体膝关节软骨移植术效果
17
作者 牛军杰 王东岑 +2 位作者 郭侨阁 陈海霞 陈婧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8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增强MRI对基质诱导自体膝关节软骨移植术的临床评估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自体膝关节软骨移植术患者45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软骨损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MRI扫描,对... 目的探讨延迟增强MRI对基质诱导自体膝关节软骨移植术的临床评估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自体膝关节软骨移植术患者45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软骨损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MRI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CR值(0.92±0.08)较术前(1.33±0.15)明显降低,且随着患者病情分级的不断升高,其CR也随之增高(P〈0.05);各部位的MRI增强扫描结果明显优于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质诱导自体膝关节软骨移植术患者进行MRI增强扫描,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高质量的膝关节软骨检查图像,同时通过对手术前后软骨强化率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手术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移植术 延迟增强MRI 评估效果
下载PDF
对比心肌灌注显像与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刘斌 张艳婷 苏晋生 《中外医疗》 2015年第5期175-177,共3页
目的对比MPI(心肌灌注显像)与DE-MRI(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DE-MRI及MPI,间隔时间<7 d。DE-MRI显... 目的对比MPI(心肌灌注显像)与DE-MRI(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DE-MRI及MPI,间隔时间<7 d。DE-MRI显现无延迟、内膜下延迟、透壁性延迟、壁间延迟强化,而MPI显现放射性弥漫性及放射性节段性缺损或减低,对两样本率行X2检验。结果 (1)MPI及DE-MRI结果:80例患者行MPI,其中38例(47.50%)心肌呈放射性分布状,伴有弥漫性减低情况,DE-MRI延迟强化发生率为26.32%(10/38);42例(52.50%)呈节段性缺损或减低状,DE-MRI延迟强化发生率为85.71%(36/42),两组DE-MRI延迟强化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E-MRI分型。结果立足于心肌节段角度,将36例延迟强化及节段性放射性异常者划分为A(灌注正常)、B(灌注减低)、C(灌注缺失)三组,在DEMRI分型组成上,A组(112:35:2:5)与B组(98:23:7:1)及C组(13:0:5: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DE-MRI者的MPI特征多表现为放射性节段性及放射性弥漫性减低,前者DE-MRI易显现延迟强化情况,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显像 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RI延迟增强在冠脉疾病心肌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成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钆剂延迟增强在冠状动脉疾病心肌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脉疾病患者7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18例,心绞痛28例,心肌梗死26例,行MRI延迟增强扫描检查,分析增强征象。结果有增强征象64例(88.8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钆剂延迟增强在冠状动脉疾病心肌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脉疾病患者7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18例,心绞痛28例,心肌梗死26例,行MRI延迟增强扫描检查,分析增强征象。结果有增强征象64例(88.89%),部位:心内膜下29例(45.31%)、透壁14例(21.88%)、壁间21例(32.81%);形态:条片/片状16例(25.00%)、斑点/斑片状22例(34.38%)、线条状26例(40.63%)。结论 MRI钆剂延迟增强能较准确显示冠脉疾病心肌功能及损害,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钆剂延迟增强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评估
下载PDF
磁共振延迟增强扫描诊断膝关节软骨退变
20
作者 林益良 张梓钊 +3 位作者 黄美君 黄金 林琼梅 杨慧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dGEMRIC用于诊断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期间66例经临床及关节镜或手术确诊的膝关节软骨退变患者的dGMRIC表现。结果:66例患者经关节镜及手术证实软骨退变病灶189个,经dGMRIC... 目的:探讨dGEMRIC用于诊断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期间66例经临床及关节镜或手术确诊的膝关节软骨退变患者的dGMRIC表现。结果:66例患者经关节镜及手术证实软骨退变病灶189个,经dGMRIC诊断共182个,诊断符合率达96.30%。其中I期病灶31个,Ⅱ期45个,Ⅲ期59个,Ⅳ期54个。I期病灶表现为软骨表面光滑,软骨内可见斑点状异常强化的高信号改变,软骨内的正常分层影像表现消失。Ⅱ期退变的软骨表现为信号明显不均,可见线状、垂直状或斑片状高信号,表面凹凸不平,软骨缺损深度较小,小于全层厚度50%,。Ⅲ期病灶表现为软骨局部缺损深度大于50%,软骨内分层表现完全破坏,表面呈斑片状明显强化的高信号。Ⅳ期表现严重的骨性关节炎改变,软骨局部缺损、脱落或消失,基底部分完全破损,关节液进行骨质内。结论:使用dGMRIC能清楚地显示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各期影像表现,是诊断膝关节软骨退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扫描 软骨 关节 膝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