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4篇文章
< 1 2 2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垃圾应用于城市路堤的可行性及力学性能分析
1
作者 施戈亮 《安徽建筑》 2024年第3期165-166,182,共3页
近年来,我国建筑废料和拆建废物(拆建废物)的产量大大增加,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文章基于某市东部的三环公路建设项目,评估将回收的拆建废料中的骨料用于城市路堤的可行性。进行现场压实测试,以确定建筑垃圾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使用无... 近年来,我国建筑废料和拆建废物(拆建废物)的产量大大增加,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文章基于某市东部的三环公路建设项目,评估将回收的拆建废料中的骨料用于城市路堤的可行性。进行现场压实测试,以确定建筑垃圾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使用无侧限抗压强度,CBR对建筑垃圾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建筑垃圾经简单处理后具有高强度和显著稳定性等特点,且力学试验表明使用这些材料铺设城市道路路堤是可行的。本研究对合理有效地推广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道路路基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城市道路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利用形态学算法进行面向对象的建筑垃圾多特征遥感识别
2
作者 张梦媛 赵军华 +1 位作者 孙玉梅 郝宗朋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建筑垃圾的长期堆积和不科学管理,将引发各种生态和社会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固体废弃物信息识别研究中,因未顾及建筑物与建筑垃圾之间纹理特征的差异,在分类过程中会出现两者混淆现象。针对此问题,数学形态学算... 建筑垃圾的长期堆积和不科学管理,将引发各种生态和社会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固体废弃物信息识别研究中,因未顾及建筑物与建筑垃圾之间纹理特征的差异,在分类过程中会出现两者混淆现象。针对此问题,数学形态学算法能够突出建筑垃圾灰度强度特征,进而结合各类地物在形态、光谱、几何和纹理等特征差异,实现面向对象多特征的建筑垃圾信息提取。以北京房山区保合庄为例,采用WorldView-2遥感影像开展研究,通过建立混淆矩阵和可分离性评价指标,对建筑垃圾识别结果进行精度评估,总体精度OA达到96.6%,可准确分离建筑垃圾与建筑物,两者分离性为1.000,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建筑垃圾与建筑物混淆问题,在建筑垃圾信息提取方面具有可靠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多特征 信息识别 数学形态学
原文传递
建筑垃圾分离渣土热活化研究及其在盾构注浆料中的应用
3
作者 邱军付 张瑞峰 +2 位作者 章银祥 张晔 张佳阳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3期1-5,28,共6页
成分复杂、火山灰活性低是制约建筑垃圾分离渣土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原因。研究了建筑垃圾分离渣土的热活化处理及其在盾构注浆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建筑垃圾分离渣土主要由惰性水化产物、石英或方解石组成,经过热活化处理后,... 成分复杂、火山灰活性低是制约建筑垃圾分离渣土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原因。研究了建筑垃圾分离渣土的热活化处理及其在盾构注浆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建筑垃圾分离渣土主要由惰性水化产物、石英或方解石组成,经过热活化处理后,建筑垃圾分离渣土中形成了新的活性组分,部分取代粉煤灰和天然细砂后能够促进水泥基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反应。考虑活性激活效果和经济性,热活化温度500~800℃为宜。使用热活化温度为500℃的建筑垃圾分离渣土制备的盾构注浆料性能符合DB11/T 1608—2018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分离渣土 热活化 微观特性 盾构注浆料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建筑垃圾处理领域的应用与现状
4
作者 许亚如 陶俊宇 +3 位作者 梁蕊 程占军 颜蓓蓓 陈冠益 《环境卫生工程》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建筑垃圾产生量巨大,成分复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其中的沥青、石膏、重金属、油漆等物质会与周围空气、土壤、水体反应并产生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无废城市”的建设要求明确提出要建设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体系以提升废... 建筑垃圾产生量巨大,成分复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其中的沥青、石膏、重金属、油漆等物质会与周围空气、土壤、水体反应并产生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无废城市”的建设要求明确提出要建设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体系以提升废弃物的资源利用率的策略。建筑垃圾作为我国体量最大的城市固体废物,已成为被重点关注的对象,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传统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通过人工、机械将建筑垃圾分类后再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管理难度大、效率低、成本过高等问题。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已经逐渐应用到建筑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中,能有效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对建筑垃圾和机器学习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介绍了建筑垃圾处理的过程,对机器学习在建筑垃圾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建筑垃圾处理领域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实现建筑垃圾处理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建筑垃圾 人工智能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建筑垃圾自动识别的多种标注形式对比研究
5
作者 胡珂 沈家晓 +2 位作者 凌在盈 张登荣 王嘉芃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5期47-51,54,共6页
数据集的构建是深度学习目标识别中最基础的工作,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标识别的精度。为研究不同标注形式的数据集对建筑垃圾识别检测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正矩形、旋转矩形和多边形3种标注框的形式标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建筑垃圾,... 数据集的构建是深度学习目标识别中最基础的工作,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标识别的精度。为研究不同标注形式的数据集对建筑垃圾识别检测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正矩形、旋转矩形和多边形3种标注框的形式标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建筑垃圾,构建了正矩形建筑垃圾数据集、旋转矩形建筑垃圾数据集和多边形建筑垃圾数据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多边形标注框形式的最终识别正确率和识别精准率最高,最适宜建筑垃圾识别模型的构建;利用正矩形和多边形建筑垃圾识别模型均可有效实现对建筑垃圾的自动定位、识别和提取,且多边形建筑垃圾识别模型还可以识别建筑垃圾的轮廓,可以结合实地建筑垃圾高度估算建筑垃圾体积,为建筑垃圾的精准管控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红寺堡区建筑垃圾产生量预测分析
6
作者 马凯 张晓华 +2 位作者 刘海龙 张旭东 王相博 《工程建设》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旧城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迫在眉睫。建筑垃圾占生活垃圾比重基本恒定,生活垃圾产生量与人口数量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以红寺堡地区为例,根据该区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的趋势,运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旧城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迫在眉睫。建筑垃圾占生活垃圾比重基本恒定,生活垃圾产生量与人口数量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以红寺堡地区为例,根据该区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的趋势,运用线性回归预测法对该区今后几年人口数量进行了回归预测,进而对该区未来建筑垃圾产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到2027年止,预测红寺堡区人口数量约为21.78万人,建筑垃圾产量约为28.22688万吨。本文成果可为后续资源化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红寺堡区 产量 实施
原文传递
建筑垃圾回填层地铁隧道暗挖法施工地层变形特性分析
7
作者 崔巍 孙玮泽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0,195,共6页
[目的]地铁隧道工程穿越杂填土地层施工的案例越来越多。杂填土地层具有孔隙率高、强度低及易变形等特点,导致地铁隧道穿越杂填土地层时的地面沉降机理不清,需要对其地层变形特性进行深入分析。[方法]以北京地铁16号线看丹站—榆树庄站... [目的]地铁隧道工程穿越杂填土地层施工的案例越来越多。杂填土地层具有孔隙率高、强度低及易变形等特点,导致地铁隧道穿越杂填土地层时的地面沉降机理不清,需要对其地层变形特性进行深入分析。[方法]以北京地铁16号线看丹站—榆树庄站区间暗挖地铁隧道工程为依托,在简述了该区间工程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监测断面(选取了3个典型断面)及监测点的布置方案。对3个断面上各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了各断面的地面沉降时程曲线及沉降速率时程曲线。进一步计算了5个地层损失率取值下断面一的沉降槽曲线,并将断面一实测地面沉降槽曲线与3条理论计算沉降槽曲线进行对比,进而得到建筑垃圾回填层地铁隧道暗挖法施工地层变形的特性。[结果及结论]杂填土易发生湿陷沉降,在地铁施工干扰下地层发生整体沉降,进而导致地层变形呈现出沉降量大、沉降槽宽等特点。当隧道全断面处于杂填土范围内时,地层受隧道开挖的扰动程度被放大,此时采取仰拱下方注浆加固是控制地层沉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建筑垃圾回填地层 地层变形 注浆加固
下载PDF
建筑垃圾和纤维联合改性膨胀土路用性能研究
8
作者 郑和武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提高膨胀土路用性能和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本文研究了玻璃纤维与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的强度特性和胀缩特性,并结合微观特征探索改良机理。研究发现:建筑垃圾和玻璃纤维均能显著提高膨胀土的强度和降低膨胀土的胀缩特性。建筑垃... 为了提高膨胀土路用性能和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本文研究了玻璃纤维与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的强度特性和胀缩特性,并结合微观特征探索改良机理。研究发现:建筑垃圾和玻璃纤维均能显著提高膨胀土的强度和降低膨胀土的胀缩特性。建筑垃圾和玻璃纤维掺量过高会导致改良膨胀土内部孔隙无法有效填充以及纤维成团现象,从而影响改良膨胀土的路用性能。建筑垃圾和纤玻璃维的最佳掺量分别为40%和0.6%;微观测试结果表明纤维能为膨胀土提供附着点,从而达到增密膨胀土内部结构的效果。上述研究成果能为膨胀土改良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建筑垃圾 玻璃纤维 强度特征 胀缩特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脲醛树脂类废弃建筑垃圾热解处理研究
9
作者 张德升 刘林 左宗良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7-124,共8页
脲醛树脂是一种优异的黏合剂,在建筑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处理方式难以有效处置脲醛树脂类废弃建筑垃圾。创新性提出使用热解方法处理废旧脲醛树脂,通过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系统分析脲醛树脂热解的反应行为与气相产物,为脲... 脲醛树脂是一种优异的黏合剂,在建筑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处理方式难以有效处置脲醛树脂类废弃建筑垃圾。创新性提出使用热解方法处理废旧脲醛树脂,通过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系统分析脲醛树脂热解的反应行为与气相产物,为脲醛树脂热解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研究表明,脲醛树脂的热解主要分为水分及添加剂的挥发和树脂的裂解两个阶段,且主要以第2阶段为主;900℃时UF1(呈块状的脲醛树脂)的累计产气率比UF2(呈颗粒状的脲醛树脂)高32.6%,且随着温度从600℃提高到900℃,累计产气率提高不大;通过Coats-Redfern法确定了脲醛树脂热解的反应级数为1.4,UF1的活化能比UF2稍高;通过FTIR分析发现,脲醛树脂热解的气相产物主要是CO_(2),H_(2)O以及含有C—H键、N—H键、羰基的化合物,N元素主要以氮氢化合物而不是高污染的氮氧化合物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建筑垃圾 热解反应 热解动力学 热重-红外联用
下载PDF
利用建筑垃圾制作人行道路面砖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文芳 《河南建材》 2024年第2期1-3,共3页
文章以建筑垃圾、氯氧镁水泥为主要原料制作人行道路面砖为例探讨了路面砖的生产工艺,研究了改变建筑垃圾掺加量、氯化镁溶液浓度、氯氧镁水泥细度对制品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对制品表面及水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利用建筑垃圾制作人行... 文章以建筑垃圾、氯氧镁水泥为主要原料制作人行道路面砖为例探讨了路面砖的生产工艺,研究了改变建筑垃圾掺加量、氯化镁溶液浓度、氯氧镁水泥细度对制品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对制品表面及水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利用建筑垃圾制作人行道路面砖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建材行业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人行道路面砖 氯氧镁水泥
下载PDF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建筑垃圾填筑技术分析
11
作者 李松 《居业》 2024年第2期16-18,共3页
为发挥出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试验检测,确定建筑垃圾的掺配比例,提出建筑垃圾在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施工中的应用要点。研究表明,CBR值在废旧混凝土与废旧砖块的比例为70:30时最高,在工程施工中可按照该比例控制建筑垃圾... 为发挥出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试验检测,确定建筑垃圾的掺配比例,提出建筑垃圾在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施工中的应用要点。研究表明,CBR值在废旧混凝土与废旧砖块的比例为70:30时最高,在工程施工中可按照该比例控制建筑垃圾的用量;碾压层厚度为20cm,最多碾压4遍,否则颗粒将由于过度碾压而破碎;碾压层厚度为30cm时,碾压6遍可有效提升填筑材料的密实性;碾压层不宜取40cm,原因在于经过充分碾压后,层顶的材料被压碎,而层底缺乏密实性,路基填筑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建筑垃圾 填筑 碾压 工艺参数
下载PDF
建筑垃圾中盾构渣土无害化及资源化技术应用
12
作者 刘烨煊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第3期60-64,73,共6页
盾构渣土是建筑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产生途径为地铁工程建设盾构施工。盾构渣土除具有较高的含水率影响堆体安全外,还含有表面活性剂等易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本文以广东省深圳市地铁14号线某区间盾构施工产生渣土为例,... 盾构渣土是建筑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产生途径为地铁工程建设盾构施工。盾构渣土除具有较高的含水率影响堆体安全外,还含有表面活性剂等易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本文以广东省深圳市地铁14号线某区间盾构施工产生渣土为例,阐述了盾构渣土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路径及处理效果,以期为类似项目盾构渣土的处理提供参考。经处理后,盾构渣土中泥饼含水率降至40%以下,盾构渣土中表面活性剂(俗称“泡沫剂”)的去除率能达到90%以上,筛分出砂石的含泥量≤5%能作为砂石骨料直接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盾构渣土 无害化 资源化 工程应用
下载PDF
建筑垃圾在道路附属工程中的试验研究
13
作者 张茜 夏群悦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为研究建筑垃圾在路侧石、路缘石、人行道铺砖等道路附属设施方面应用的可行性,采用P·O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聚羧酸减水剂、5 mm~10 mm粒径的天然骨料及天津市宝坻区和东丽区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作为试验材料,制备了C30建筑垃圾... 为研究建筑垃圾在路侧石、路缘石、人行道铺砖等道路附属设施方面应用的可行性,采用P·O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聚羧酸减水剂、5 mm~10 mm粒径的天然骨料及天津市宝坻区和东丽区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作为试验材料,制备了C30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试验研究了水泥剂量、建筑垃圾掺量、砂率、水胶比因素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因素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泥剂量、建筑垃圾掺量、砂率、水胶比;最优组合为水泥剂量418 kg/m^(3)、水胶比0.38、建筑垃圾掺量20%、砂率39%。试验结果充分验证了建筑垃圾在道路附属工程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道路附属工程 正交试验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利用建筑垃圾制备陶瓷透水砖
14
作者 张雅哲 徐心怡 +2 位作者 张强 姚明磊 陈曦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以废砖、废玻璃等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通过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陶瓷透水砖。结果发现,在添加35%废砖、10%废玻璃、35%炉渣时,经1000℃烧成后样品的抗折强度为39.2 MPa,耐磨性磨坑长度为25 mm,透水... 为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以废砖、废玻璃等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通过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陶瓷透水砖。结果发现,在添加35%废砖、10%废玻璃、35%炉渣时,经1000℃烧成后样品的抗折强度为39.2 MPa,耐磨性磨坑长度为25 mm,透水系数为2.5×10^(-2)cm/s,抗冻融后的抗折强度为31.83 MPa,性能指标均符合《透水砖》(JC/T 945—2005)相关要求。陶瓷透水砖样品的物相组成主要为SiO_(2)(α-石英)、Al_(2)O_(3)·2SiO_(2)(莫来石),晶粒呈板条状交织排列,赋予其一定的机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透水砖 结构与性能
下载PDF
建筑垃圾再生微粉混凝土的耐磨耐久性能初探
15
作者 林忠东 《砖瓦》 2024年第5期37-39,43,共4页
为探讨水胶比、砂率、微粉/矿粉比和减水剂掺量对建筑垃圾再生微粉混凝土耐久性和耐磨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上述因素的水平依次取0.47、0.5和0.53,0.5、0.53和0.56,0.4、0.5和0.6以及2%、4%和6%,试验检测再生微... 为探讨水胶比、砂率、微粉/矿粉比和减水剂掺量对建筑垃圾再生微粉混凝土耐久性和耐磨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上述因素的水平依次取0.47、0.5和0.53,0.5、0.53和0.56,0.4、0.5和0.6以及2%、4%和6%,试验检测再生微粉混凝土耐磨性和耐久性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①各组配合比磨地坪再生微粉配制自流平混凝土的耐磨性、抗渗、碳化、氯离子迁移和收缩性指标符合要求;②各测试指标随水胶比的增大而增加,随砂率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少,水胶比和砂率是影响建筑垃圾再生微粉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③微粉/矿粉比和减水剂掺量对耐磨性、抗渗、碳化和收缩性的影响较小,对氯离子迁移的影响稍大,是影响建筑垃圾再生微粉混凝土性能的次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微粉 混凝土 耐磨性 耐久性
下载PDF
基于BIM的施工阶段建筑垃圾减量化优化方法研究
16
作者 程荣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3期225-227,共3页
文章详细分析了BIM技术在施工流程、材料管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解决方案。研究发现,BIM技术能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材料的精准管理和施工流程的优化,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 文章详细分析了BIM技术在施工流程、材料管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解决方案。研究发现,BIM技术能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材料的精准管理和施工流程的优化,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面,BIM技术提供了精细化的数据支持,可以帮助建筑团队实现垃圾的有效分类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文章提出的方法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还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推广应用中仍需面临技术普及和政策支持的挑战。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技术创新和政策配套,进一步推动BIM技术在建筑垃圾减量化方面的广泛应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施工阶段 建筑垃圾 减量化
下载PDF
建筑垃圾处置技术与回收再利用研究
17
作者 黄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189-0192,共4页
文章深入探讨了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与回收再利用方法,重点关注在提升处置效率与环境友好性方面的创新策略。研究分析了各类建筑垃圾的特性,比较了当前使用的多种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技术等,评估了它们的效率、成本效益及环境... 文章深入探讨了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与回收再利用方法,重点关注在提升处置效率与环境友好性方面的创新策略。研究分析了各类建筑垃圾的特性,比较了当前使用的多种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技术等,评估了它们的效率、成本效益及环境影响。文章还提出了创新的回收再利用方案,包括材料的有效分离、再生资源的高效转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潜力,旨在最大化资源的再利用率,同时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这些方法,旨在为建筑垃圾的持续性管理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支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处置技术 回收 再利用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在道路基层应用研究
18
作者 陈康康 《新疆有色金属》 2024年第2期74-75,共2页
为了了解废弃混凝土类建筑垃圾再生料在不同水泥剂量下的路用性能变化规律,并对其抗裂性能加以改善,以及揭示其变化机理,本研究开展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原材料指标检测,设计配合比并进行振动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冻性和... 为了了解废弃混凝土类建筑垃圾再生料在不同水泥剂量下的路用性能变化规律,并对其抗裂性能加以改善,以及揭示其变化机理,本研究开展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原材料指标检测,设计配合比并进行振动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冻性和抗裂性能改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符合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原材料技术要求,采用4%水泥剂量,建筑垃圾掺量69%配比下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良好,抗裂性能改善效果最佳的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强度 抗冻性 抗裂性能改善
下载PDF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婧 《江苏建材》 2024年第2期22-24,共3页
为有效降低建筑工程垃圾产出量过大而造成的污染问题,进一步提高建筑垃圾的使用价值,达到增大再生材料工程安全性的目的。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种类、含量等各项因素对环保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条件合适... 为有效降低建筑工程垃圾产出量过大而造成的污染问题,进一步提高建筑垃圾的使用价值,达到增大再生材料工程安全性的目的。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种类、含量等各项因素对环保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28d抗压强度能够满足混凝土C25强度等级的要求,且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各类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均能有效提升混凝土的使用效益,可以适应大部分建筑项目的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地基混凝土 性能影响 安全环保
下载PDF
利用建筑垃圾洗砂泥制备陶粒的研究
20
作者 王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046-0050,共5页
本研究探索了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洗砂泥生产陶粒的技术方法及相关制备条件。通过对洗砂泥陶粒的原料配比和烧制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实验证明了使用洗砂泥制备陶粒的可行性。在确定最佳配比和工艺条件后进行烧制,得到的陶粒在堆积密度、筒压... 本研究探索了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洗砂泥生产陶粒的技术方法及相关制备条件。通过对洗砂泥陶粒的原料配比和烧制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实验证明了使用洗砂泥制备陶粒的可行性。在确定最佳配比和工艺条件后进行烧制,得到的陶粒在堆积密度、筒压强度、粒型系数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满足陶粒的质量要求。这项研究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促进了陶粒的生产与应用,具有积极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陶粒 配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