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0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建筑文化在高校建筑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1
作者 孙天泽 倪琪 《世纪桥》 2025年第3期97-99,共3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建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建筑学专业在教育教学中传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是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切入点和抓手。因此,在文献研究和实践调研...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建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建筑学专业在教育教学中传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是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切入点和抓手。因此,在文献研究和实践调研基础上,分析传统建筑文化对高校建筑学教育教学的影响,提出高校建筑学教育教学应当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将传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相关课程固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文化 高校建筑教育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建筑教育的意义——天津大学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孔宇航 刘健琨 《新建筑》 2024年第3期130-135,共6页
近现代中国建筑教育长期移植西方范式,导致传统基因系统性缺失以及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当代建筑教育的批判性反思。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基于建筑教育规律,提出了厚植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构建... 近现代中国建筑教育长期移植西方范式,导致传统基因系统性缺失以及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当代建筑教育的批判性反思。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基于建筑教育规律,提出了厚植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以融通历史、设计与建造的教学体系为载体,以新工科创新实践平台为支撑的建筑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未来,开设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设计课教学专题。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成功构建了具有挑战性的建筑教育本土新范式,为中国建筑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培养模式 价值观 设计专题 教学研究
下载PDF
教育建筑的建筑教育——以本科四年级学校设计教学实践为例
3
作者 马进 叶凯威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本科四年级教育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对教育制度和空间模式相互关系展开深入研究。教育建筑设计系列课程通过立足社会问题的题目设置,职业建筑师的介入以及交叉学科的设计研究来指导教学实践,研究与总结... 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本科四年级教育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对教育制度和空间模式相互关系展开深入研究。教育建筑设计系列课程通过立足社会问题的题目设置,职业建筑师的介入以及交叉学科的设计研究来指导教学实践,研究与总结其成果,对于发展更具有创新意识及职业性的建筑教育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建筑 建筑教育 空间模式 STREAM中心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建筑教育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早期建筑教学探索(1794—1815年)
4
作者 钱锋 赵霖霖 《时代建筑》 2024年第5期116-123,共8页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是法国一所不同于美术学院的、同样具有原型性质的建筑院校,它引领了与布扎体系不同的、重视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的教育模式,同时孕育出迪朗应对科学技术思想的设计教学方法,后者对布扎学院派体系持续发挥作用。它也逐...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是法国一所不同于美术学院的、同样具有原型性质的建筑院校,它引领了与布扎体系不同的、重视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的教育模式,同时孕育出迪朗应对科学技术思想的设计教学方法,后者对布扎学院派体系持续发挥作用。它也逐渐影响了欧洲甚至后期美国的建筑教育体系,并与布扎模式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后来欧美乃至近代中国的建筑教育体系。文章试图探索该学院早期建筑教育历史,梳理建筑教育的诞生过程及建筑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早期教育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从源头上探析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为后期的相关流变探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道路和桥梁学院 科学技术 建筑教育 迪朗
下载PDF
多元媒介背景下当代建筑教育发展研究——以建筑设计5课程教学为例
5
作者 俞天琦 宋铭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5期77-84,共8页
当今社会已步入媒介化社会,全部社会生活、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都可以借助媒介展露。多元媒介的发展为媒介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打破了原有的时空界限。在媒介与教育的互动进程中,教学主体、教学媒介、教学反馈等都发生了全新变革。以... 当今社会已步入媒介化社会,全部社会生活、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都可以借助媒介展露。多元媒介的发展为媒介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打破了原有的时空界限。在媒介与教育的互动进程中,教学主体、教学媒介、教学反馈等都发生了全新变革。以建筑学本科四年级专业设计类课程——建筑设计5为例,对教学团队开展的抛锚式、情境化、数据化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阐释了在多元媒介背景下,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新时期,建筑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多元媒介的正向作用,探究适应媒介社会的教学方法和路径,突出建筑专业特色,实现“教-学”与媒介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双向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媒介 建筑教育 媒介化社会 教学模式 发展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武汉市高等建筑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6
作者 林雪茹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220-223,共4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中国高等建筑教育历史的研究。为填补中国高等建筑教育史研究的空白,需要对武汉市高等建筑教育历史进行探索。文章将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与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进行比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中国高等建筑教育历史的研究。为填补中国高等建筑教育史研究的空白,需要对武汉市高等建筑教育历史进行探索。文章将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与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进行比较。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各校在1904—2000年对高等建筑教育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尝试描述和分析武汉市对高等建筑教育的关注及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建筑教育 建筑院校 文献计量分析 武汉市
下载PDF
东北大学建筑教育空间变迁考述
7
作者 吴颖怡 陈颖 张然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71-73,共3页
东北大学建筑系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现代建筑教育机构之一,其不同办学时期的建筑教育空间承载对应专业价值内涵。研究以东北大学建筑教育空间演进为研究对象,爬梳教育空间载体的变迁脉络,通过静态与活态史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档案查询... 东北大学建筑系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现代建筑教育机构之一,其不同办学时期的建筑教育空间承载对应专业价值内涵。研究以东北大学建筑教育空间演进为研究对象,爬梳教育空间载体的变迁脉络,通过静态与活态史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档案查询、口述访谈、实地调研,层析还原不同办学时期的建筑教育空间实态特征,解读东北大学建筑教育“体系—空间”的演进逻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学 建筑教育 空间变迁 口述史
下载PDF
探究引起当前中国建筑教育思想变革的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隋杰礼 王少伶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共3页
从国内、外两方面入手,探究了引起当前我国建筑教育思想变革的因素,说明建筑教育思想的变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对其有足够认识和深入的研究,以充分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
关键词 中国 建筑教育 建筑教育思想 外来因素 国内因素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建筑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9
作者 周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1期0188-0191,共4页
本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建筑教育的现状、问题、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改进策略。针对当前的招生情况、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指出了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未来展望中,提及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影响、教育改革、产业合作和国际化... 本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建筑教育的现状、问题、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改进策略。针对当前的招生情况、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指出了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未来展望中,提及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影响、教育改革、产业合作和国际化合作。最后,本文提出了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教学手段创新、就业指导和国际交流等策略,以提高应用型本科建筑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这些策略将有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建筑专业人才,满足不断变化的建筑行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建筑教育 现状分析 问题与挑战 发展趋势 改进策略
下载PDF
1920-1940年代美国建筑教育史概述——兼论其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钱锋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20世纪20至40年代是中国近代留学生在美国建筑院校学习的主要时期,当时的美国教育体系对于留学生后来在中国创办的建筑院校具有很大影响。本文试图在理清早期美国建筑教育历史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该时期美国教育状况的整体图景,阐释当时... 20世纪20至40年代是中国近代留学生在美国建筑院校学习的主要时期,当时的美国教育体系对于留学生后来在中国创办的建筑院校具有很大影响。本文试图在理清早期美国建筑教育历史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该时期美国教育状况的整体图景,阐释当时多种教学思想和方法相互交织渗透的情况,并审视其中直接影响中国留学生的几所学校,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建筑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交织影响中国教育的具体情况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建筑教育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
下载PDF
走向新时代的建筑教育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涛 《新建筑》 1999年第3期59-60,共2页
认为“职业惰性”是阻碍当今建筑师素质发展的主要成因,而“职业惰性”的产生又与传统建筑教育密切相关。结合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目标,提出建立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数据库为技术支撑的开放、多元、动态、可持续的建筑... 认为“职业惰性”是阻碍当今建筑师素质发展的主要成因,而“职业惰性”的产生又与传统建筑教育密切相关。结合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目标,提出建立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数据库为技术支撑的开放、多元、动态、可持续的建筑教育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职业惰性 建筑教育体系 建筑
下载PDF
包豪斯思想影响下哈佛大学早期建筑教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状况探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钱锋 徐翔洲 《时代建筑》 2018年第3期112-115,共4页
文章在展示美国早期建筑教育背景和哈佛大学建筑教育历史变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SD)的建筑设计教育情况,阐述当时哈佛设计研究生院院长J·F·哈德纳特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以及他和所聘请... 文章在展示美国早期建筑教育背景和哈佛大学建筑教育历史变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SD)的建筑设计教育情况,阐述当时哈佛设计研究生院院长J·F·哈德纳特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以及他和所聘请的建筑系主任格罗皮乌斯在推行现代主义教学体系时所产生的分歧,试图理解包豪斯思想影响下哈佛大学建筑设计教育发展的复杂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哈佛大学建筑教育 哈德纳特 格罗皮乌斯
下载PDF
美院、工学院和大学——从建筑学的渊源谈建筑教育的特色 被引量:14
13
作者 顾大庆 《城市建筑》 2015年第16期15-19,共5页
当代中国建筑教育的问题之一是教学成果的趋同,即各个学校的设计教学成果的高度雷同。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样的。本文试图从建筑教育的渊源来讨论这个问题。建筑教育的三个基本模式——美院(即"布杂")、工学院和大学——各自的... 当代中国建筑教育的问题之一是教学成果的趋同,即各个学校的设计教学成果的高度雷同。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样的。本文试图从建筑教育的渊源来讨论这个问题。建筑教育的三个基本模式——美院(即"布杂")、工学院和大学——各自的教育目标不同也必然导致教育的成果各异。而中国建筑教育的特殊历史发展导致全国的建筑教育都深受"布杂"的影响,必然导致教学成果的趋同。作为结论,作者强调在国家的格局上明确区分不同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而且在美院、工学院和大学三种模式中,应该以工学院模式为主导,美院和大学模式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教育 建筑教育特色 美院 工学院 大学
下载PDF
移植、融合与转化西方影响下中国早期建筑教育体系的创立 被引量:7
14
作者 钱锋 沈君承 《时代建筑》 2016年第4期154-158,共5页
20世纪20年代留学回国的毕业生将他们在西方所接受的建筑教育方式引入中国,发展出新型教育体系。其中对后期影响较大的分别是中央大学和东北大学建筑系。前者教学体系由留学于俄勒冈大学的刘福泰等创立,受到美国中西部主导的结合了"... 20世纪20年代留学回国的毕业生将他们在西方所接受的建筑教育方式引入中国,发展出新型教育体系。其中对后期影响较大的分别是中央大学和东北大学建筑系。前者教学体系由留学于俄勒冈大学的刘福泰等创立,受到美国中西部主导的结合了"综合理工学院"特征并渗入部分现代思想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后者由梁思成创立,主要受美国20年代布扎体系主导下宾夕法尼亚大学影响。后期发展过程中,两种教学体系通过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师生人员的调整而逐步产生融合,并在中央大学形成了某种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进而影响中国其他建筑院校。文章试图追溯这一发展历程,以考察起源于西方的学科和教学体系在近代中国如何被引进和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中国早期建筑教育 综合理工学院 布扎
下载PDF
建筑教育的多国比较及反思
15
作者 彭鹏 高力强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5-117,共3页
通过对多个国家的建筑教育在学制、选课方式、教学内容及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比较,找出我国建筑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若干建议,从而为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建筑教育发展的道路而献策。
关键词 国内建筑教育 国外建筑教育 分析比较 建议
下载PDF
在线虚拟实验在建筑教育中的技术应用方案讨论与效果评估 被引量:19
16
作者 孙澄宇 许迪琼 汤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5,20,共7页
随着我国的在线虚拟实验建设工作正依托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积极展开,如何制定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介绍了同济大学建筑规划景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近1年多来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以技术"基... 随着我国的在线虚拟实验建设工作正依托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积极展开,如何制定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介绍了同济大学建筑规划景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近1年多来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以技术"基因图谱"来统一描述虚拟技术特征的方法,紧紧围绕自身教学环境的需要,在"轻硬件重内容"的建设思路指导下,提出了一套采用"有限"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案。通过对基于该方案的3个建成实验的系统化评估,显示出了该方案积极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在线实验 虚拟现实 效果评估
下载PDF
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整合——英美建筑教育的举例剖析及其启示 被引量:17
17
作者 黄靖 徐燊 刘晖 《新建筑》 2014年第1期144-147,共4页
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整合是目前建筑教育的发展趋向之一,选取"可持续建筑"和"数字化建筑"两类代表课程,分别从建筑教育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三个层次,剖析了英美建筑教育中叉寸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整合,... 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整合是目前建筑教育的发展趋向之一,选取"可持续建筑"和"数字化建筑"两类代表课程,分别从建筑教育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三个层次,剖析了英美建筑教育中叉寸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整合,归纳出"从理论到实践"和"从实践到实践"的思路与方法,从"它山之石"的视角对我国建筑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建筑设计 建筑技术 整合
下载PDF
“智慧建筑与建造”专业教学体系探索新工科理念下的建筑教育思考 被引量:19
18
作者 孙澄 邵郁 +2 位作者 董宇 薛名辉 韩昀松 《时代建筑》 2020年第2期10-13,共4页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工科建设作为积极回应应运而生,成为当下中国工程教育的热点。文章通过对新工科教育理念和建筑行业人才新需求的解析,阐释了在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建筑产业转...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工科建设作为积极回应应运而生,成为当下中国工程教育的热点。文章通过对新工科教育理念和建筑行业人才新需求的解析,阐释了在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建筑产业转型背景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建设"智慧建筑与建造"新工科专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建立了"智慧建筑与建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建构了其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与其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建筑与建造 新工科 建筑教育 教学体系
下载PDF
以生态建筑学为导向的建筑教育模式研究——山东建筑大学生态建筑学教学实践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长安 仝晖 周琮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539-542,共4页
培养具备生态节能技术的建筑设计专门人才是推进生态建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生态建筑教育的现状及国外高校先进的生态建筑教育的特点,阐述了在国内传统建筑教学中融入生态节能技术环节,构建以生态建筑学为导向的建... 培养具备生态节能技术的建筑设计专门人才是推进生态建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生态建筑教育的现状及国外高校先进的生态建筑教育的特点,阐述了在国内传统建筑教学中融入生态节能技术环节,构建以生态建筑学为导向的建筑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从教学目标及思路、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探讨了山东建筑大学针对生态建筑教育所进行的改革与实践,并对实践中采取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筑 建筑教育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下载PDF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教育发展历程回顾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镜堂 黄骏 刘宇波 《南方建筑》 2010年第4期68-71,共4页
本文回顾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程,概括了其秉持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基本方向、突出建筑与特定地域环境相适应的建筑教育理念、强调建筑教育与建筑科研及设计实践的融合互动三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教育 现代主义地域性 平衡互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