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片正投影纠偏成像描测法的传统建筑特征影像量化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何振岱故居为例
1
作者 张诗曼 张鹰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84-186,共3页
传统古建测绘调研费工费时,为提高传统建筑普查测绘建档效率,有必要对传统调研模式进行改良研究。文章以三坊七巷何振岱故居为例,基于现场踏勘检测、采集的传统建筑摄影图片,发展一种以图像纠偏成像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建筑正投影图的快速... 传统古建测绘调研费工费时,为提高传统建筑普查测绘建档效率,有必要对传统调研模式进行改良研究。文章以三坊七巷何振岱故居为例,基于现场踏勘检测、采集的传统建筑摄影图片,发展一种以图像纠偏成像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建筑正投影图的快速且满足精度规范的绘制方法:确定特征图的选取方法与透视测算方法;设置三维尺寸标尺,采集不同拍摄角图片数据,确定对象建筑拍摄角的区间值及其尺寸标尺设置位置;以何振岱故居为例,采集符合精度要求的立面影像特征图,基于图片正投影纠偏成像描测法,绘制何振岱故居传统建筑特征正投影图,并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特征影像图 射影几何 正投影纠偏 图像测量 何振岱故居
下载PDF
沈阳“奉天皇姑屯医院”历史建筑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
2
作者 刘抚英 范译恒 +1 位作者 强唯 陈颖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193-195,共3页
沈阳“奉天皇姑屯医院”是京奉铁路沿线现存铁路建筑遗产的典型案例,是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历史和城乡空间演变的重要见证之一。研究对建筑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沿革进行了梳理总结;从建筑功能分区、建筑风格与立面特征、建筑结构与材料等视角... 沈阳“奉天皇姑屯医院”是京奉铁路沿线现存铁路建筑遗产的典型案例,是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历史和城乡空间演变的重要见证之一。研究对建筑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沿革进行了梳理总结;从建筑功能分区、建筑风格与立面特征、建筑结构与材料等视角对历史建筑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从整体保护、功能更新、重构与修缮等方面对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对策进行了分析;最后,解读了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奉铁路 奉天皇姑屯医院 建筑特征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杭州市中山公园亭建筑特征分析
3
作者 杨联 《城市建筑》 2024年第4期220-223,共4页
国内对民国时期亭建筑的研究甚少,杭州中山公园内迄今为止仍留存有不少该时期的完整遗珠,它们独特且具韵味,拥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在资料搜集整理和实地调研勘测基础上,分析理法、形制等特征,认为研究对象理法多承古制,形制上体现出... 国内对民国时期亭建筑的研究甚少,杭州中山公园内迄今为止仍留存有不少该时期的完整遗珠,它们独特且具韵味,拥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在资料搜集整理和实地调研勘测基础上,分析理法、形制等特征,认为研究对象理法多承古制,形制上体现出传统复兴式、西方折中主义和现代主义形式三种明显的建筑风格,同时具有武人特征且相当推崇实用主义。这是当时设计者的新尝试,也是时代性、民族性与科学性并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建筑特征 民国时期 建筑 中山公园
下载PDF
粤北壮族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征及更新策略研究——以广东连山杨愈将故居为例
4
作者 刘旭红 江慧莹 黄美玲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25-332,共8页
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杨愈将故居作为粤北壮族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传统民居实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及民族性特征。基于实地调研,运用数字化技术收录故居完整信息,从选址、平面布局、空间格局、营造技艺、装饰艺术5个方面解析多元民... 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杨愈将故居作为粤北壮族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传统民居实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及民族性特征。基于实地调研,运用数字化技术收录故居完整信息,从选址、平面布局、空间格局、营造技艺、装饰艺术5个方面解析多元民族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建筑特征,并结合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背景,探究新时代语境下乡村建设与民居保护利用交融互促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民族地区村落保护和文化传承提供适宜的策略,推动广东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壮族地区 杨愈将故居 建筑特征 更新策略
下载PDF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理念、建筑特征的应用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杜莹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3年第11期97-99,共3页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本文通过介绍某工程实际情况等相关内容,分析了绿色建筑理念的内涵以及绿色建筑特征,提出了在建筑面积、暖通空调以及给排水系统等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念的应用方法,研究...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本文通过介绍某工程实际情况等相关内容,分析了绿色建筑理念的内涵以及绿色建筑特征,提出了在建筑面积、暖通空调以及给排水系统等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念的应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绿色建筑理念展开建筑设计,能够提高资金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减少建筑的能耗,助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环保的号召,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绿色建筑理念渗透到建筑设计中,凸显绿色建筑的优势特征,为建筑行业的长效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理念 建筑特征 建筑设计
下载PDF
清末民间文昌宫建筑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以浙西廿八都文昌宫为例
6
作者 姜纪水 熊惠华 龙烁郡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31-36,共6页
文昌宫作为文昌信仰主要的物质载体之一,在科举时代是重要的祭祀建筑之一。清末科举制度瓦解之后,文昌宫祭祀属性降低,在民间社会承担了教育、社会救济、公共集会等多重社会功能,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以浙西廿八都古... 文昌宫作为文昌信仰主要的物质载体之一,在科举时代是重要的祭祀建筑之一。清末科举制度瓦解之后,文昌宫祭祀属性降低,在民间社会承担了教育、社会救济、公共集会等多重社会功能,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以浙西廿八都古镇两座文昌宫为例,从建筑布局、造型、结构、尺度、装饰等方面总结其建筑特征,揭示了清末后科举时代背景下,民间文昌宫对新功能与属性的适应,进一步分析了清末民间文昌宫新的文化内涵,以期为传统文昌宫建筑及其文化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宫 廿八都 建筑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岷江上游芦花地区传统藏族民居建筑特征探析
7
作者 蒋思玮 黄诗艺 +1 位作者 朱春艳 李西 《住区》 2023年第5期62-68,共7页
芦花地区地处我国藏羌民族聚居的交错地带,其地域民族文化中杂有周边文化成分,显现出与藏彝走廊其他区域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这种文化属性使得地域民居的文化事象和建筑特征也更有特色。研究以芦花地区传统藏族民居为对象,以建筑学、民... 芦花地区地处我国藏羌民族聚居的交错地带,其地域民族文化中杂有周边文化成分,显现出与藏彝走廊其他区域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这种文化属性使得地域民居的文化事象和建筑特征也更有特色。研究以芦花地区传统藏族民居为对象,以建筑学、民族学与文化生态学的综合视角,运用田野调查、实地测绘、文献爬梳和口述访谈等方法,分析地缘环境与民族文化融合背景下民居的建筑特征以及文化生态,归纳民居建筑形体、空间构成、材料构造、建筑装饰方面的主要特征,为传统藏族民居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传统藏族民居 建筑特征 文化生态 芦花
下载PDF
奇山所城历史建筑特征调查
8
作者 曹䶮文 陈延文 曹永康 《城市建筑》 2023年第4期134-137,142,共5页
烟台近几年城市更新与文旅开发如火如荼,奇山所城的保护与修缮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奇山所城作为明代山东沿海防御卫所体系之一,是现存建制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军事所城,街区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承载着市民的集体记忆。为确保在城市更新的进... 烟台近几年城市更新与文旅开发如火如荼,奇山所城的保护与修缮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奇山所城作为明代山东沿海防御卫所体系之一,是现存建制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军事所城,街区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承载着市民的集体记忆。为确保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不丢失历史建筑的特色,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梳理在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影响下奇山所城建筑的营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山所城 历史建筑 建筑特征 保护
下载PDF
山东传统民居主要类型及建筑特征解析
9
作者 潘辉 苏汶山 +1 位作者 王薇 胡春 《住宅科技》 2023年第10期30-34,63,共6页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其建筑历经漫长岁月及时代变迁,形成如今的山东民居。因山东境内地形复杂,加之各地区历史、文化的差异,山东传统民居呈现出独具特色、变化万千的风格,代表各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文章介绍山东传统民居的分布区...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其建筑历经漫长岁月及时代变迁,形成如今的山东民居。因山东境内地形复杂,加之各地区历史、文化的差异,山东传统民居呈现出独具特色、变化万千的风格,代表各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文章介绍山东传统民居的分布区域及主要类型,并从空间布局、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系统地对当地民居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乡村未来的更新建设提供方向,使传统民居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地域特征 多样性 建筑特征 保护与更新
下载PDF
我国岭南建筑特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0
作者 胡凯雯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88-95,共8页
岭南建筑学派在其发展历程中创作了众多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建筑,在我国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学者们在岭南建筑特征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理论建构的自觉性、理论内涵的发展性、理论运用的广泛性和研究... 岭南建筑学派在其发展历程中创作了众多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建筑,在我国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学者们在岭南建筑特征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理论建构的自觉性、理论内涵的发展性、理论运用的广泛性和研究内容的丰富性4个方面。今后可运用跨学科、多元化研究方法,在多元视角的导引下对具体建筑类型的特征、不同时段建筑的特征等方面继续深入挖掘,有利于岭南建筑学派在此基础上扬帆远航,有利于岭南建筑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建筑特征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泉州开元寺宝箧印经塔建筑特征与文化内涵
11
作者 丁逸凡 孙群 彭惠妮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47-454,共8页
围绕泉州开元寺宝箧印经塔,运用图像学、对比研究法对其建筑特征、雕刻艺术、文化内涵进行系统分析,梳理泉州宝箧印经塔的演变脉络。研究发现,开元寺宝箧印经塔基本承袭了金涂塔基座、塔身、山花蕉叶等建筑结构与佛本生故事、金翅鸟等... 围绕泉州开元寺宝箧印经塔,运用图像学、对比研究法对其建筑特征、雕刻艺术、文化内涵进行系统分析,梳理泉州宝箧印经塔的演变脉络。研究发现,开元寺宝箧印经塔基本承袭了金涂塔基座、塔身、山花蕉叶等建筑结构与佛本生故事、金翅鸟等雕刻样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大小、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改变。而泉州其他宝箧印经塔整体都向简洁化、世俗化、地方化演变。作为南宋时期留下的历史建筑遗产,开元寺宝箧印经塔体现了当时泉州独特的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与女性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开元寺 宝箧印经塔 金涂塔 建筑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琅琊山佛教寺院建筑特征初探
12
作者 季文媚 李明愿 《华中建筑》 2023年第7期121-126,共6页
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中,佛教寺院作为物质载体,展现了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宗教文化相互融合的双重魅力。该文选取安徽滁州琅琊山佛教寺院琅琊寺为研究对象,琅琊寺是安徽地区能够反映传统建筑特点的重要历史遗存,从寺院选址、空间布局、... 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中,佛教寺院作为物质载体,展现了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宗教文化相互融合的双重魅力。该文选取安徽滁州琅琊山佛教寺院琅琊寺为研究对象,琅琊寺是安徽地区能够反映传统建筑特点的重要历史遗存,从寺院选址、空间布局、接地方式、平面形制、立面构图、装饰艺术六个方面分别展开研究。在挖掘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琅琊山佛教建筑特征,并探究琅琊寺的建筑之美响应在群山、流水、殿落与亭廊之间,展示了空间组合所赋予的和谐与韵味,研究琅琊寺的建筑特征对于认识地区文化内涵和研究安徽地区历史进程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琅琊山 佛教寺院 地域文化 建筑特征 空间布局
下载PDF
汉口里分建筑特征及改造策略探究--以三德里为例
13
作者 李明术 熊秀萍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2期211-213,共3页
汉口里分建筑是武汉市城市发展的重要文化载体,是近百年来武汉民居文化的主要代表,也是百年文化的缩影。随着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里分建筑也得到了重视。从“里坊制”到“街巷制”,虽然街巷的形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城市... 汉口里分建筑是武汉市城市发展的重要文化载体,是近百年来武汉民居文化的主要代表,也是百年文化的缩影。随着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里分建筑也得到了重视。从“里坊制”到“街巷制”,虽然街巷的形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城市格局中一直存在“里”的概念。里分是武汉独特的民居建筑,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中西结合的建筑群落,是西方低层联排式建筑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建筑的有机结合体,属于东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为“中西文化建筑交融”的典范。如今,汉口仍保留着许多“里”的社区,如三德里、华中里、绵庆里等。里分的建筑结构、特色及装饰风格具有丰富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但由于未及时保护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过往长时间无人管理和维护,以及居民自发性地搭建,破坏了里分建筑的原始样貌。文章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分析里分的含义、形成及价值,总结汉口里分建筑的布局、装饰艺术风格、建筑外立面等特征。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汉口里分——三德里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该社区里分建筑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旨在为武汉里分建筑的发展与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里分 建筑特征 三德里 改造策略
下载PDF
江西南丰古竹村的祠堂建筑特征
14
作者 王彬瑶 马凯 王鹏飞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31-35,共5页
祠堂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本文以古竹村的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古竹村文化背景,通过实地调研,对祠堂的背景、选址、平面以及空间特征进行研究,把握传统祠堂建筑的形制特征,为祠堂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基础。
关键词 古竹村 祠堂 建筑特征 寝堂 享堂
下载PDF
湘中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研究——以娄底地区“天井院落式”民居为例
15
作者 刘哲政 姜纪水 +1 位作者 林翔 杨光磊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3期131-134,共4页
湘中地区传统民居受城市化影响,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同质化与损坏。文章以湘中娄底地区的“天井院落式”民居为例,在其独特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背景下,对其民居选址、建筑形体、空间营造、构造装饰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其在选址上追... 湘中地区传统民居受城市化影响,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同质化与损坏。文章以湘中娄底地区的“天井院落式”民居为例,在其独特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背景下,对其民居选址、建筑形体、空间营造、构造装饰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其在选址上追求“形胜”,在形体上讲究“中正”,在空间上注重“等级”,在构造上体现“实用”,在装饰上表现“质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地区 传统民居 建筑特征
下载PDF
豫西地坑院民居的成因与建筑特征分析
16
作者 张心源 李恩 《美与时代(城市)》 2023年第4期4-6,共3页
豫西地区的地坑院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它的建筑空间位于地下,在建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绿色智慧,以应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对豫西地坑院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对46座豫西地坑院民居进行现场调研,归纳总结典型豫西地坑院的建筑特... 豫西地区的地坑院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它的建筑空间位于地下,在建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绿色智慧,以应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对豫西地坑院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对46座豫西地坑院民居进行现场调研,归纳总结典型豫西地坑院的建筑特征,以加深人们对其的了解,更好地开发与保护地坑院,实现豫西地坑院民居的传承与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地坑院 传统民居 建筑特征
下载PDF
“血缘-业缘”视域下周坊古村空间形态演变与传统建筑特征探析
17
作者 陈玥 李久君 《住宅科技》 2023年第8期38-44,57,共8页
传统村落是历史变迁与地域文化的载体,社会关系决定其内部主要发展逻辑。文章利用空间句法量化分析明嘉靖年间与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的村落空间结构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图纸分析传统建筑地域特征,以“血缘-业缘”视角,探析社会关系... 传统村落是历史变迁与地域文化的载体,社会关系决定其内部主要发展逻辑。文章利用空间句法量化分析明嘉靖年间与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的村落空间结构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图纸分析传统建筑地域特征,以“血缘-业缘”视角,探析社会关系在古村空间形态演变与传统建筑特征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周坊古村一方面作为血缘共同体,由血缘关系把控村落格局秩序;另一方面,作为毛笔之乡,由业缘关系影响村落整体发展。厘清村落内部机制的相关联系,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地域文化特征,为周坊古村及江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乡村振兴 保护与利用 空间形态 建筑特征 血缘关系 业缘关系
下载PDF
重庆市既有大中型商场建筑特征及能耗调研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树健 彭家惠 +1 位作者 万体智 姜涵 《建筑节能》 CAS 2008年第1期57-61,共5页
通过对重庆市既有大中型商场建筑能耗现状的调查,分析重庆商场建筑的基本建筑特征,能耗特点及能耗构成,与其他地区能耗情况作比较,并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商场建筑能耗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重庆市大中型商场建筑存在热工性能较差,照度过大... 通过对重庆市既有大中型商场建筑能耗现状的调查,分析重庆商场建筑的基本建筑特征,能耗特点及能耗构成,与其他地区能耗情况作比较,并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商场建筑能耗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重庆市大中型商场建筑存在热工性能较差,照度过大,绿色照明装置使用程度不高,空调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运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其节能改造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大中型商场建筑 能耗调研 建筑特征 能耗构成
下载PDF
浅析豫西南山地传统石板民居的聚落空间及建筑特征——以淅川县土地岭村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芸 唐丽 华欣 《河南科学》 2013年第3期336-341,共6页
以豫西南山区淅川县土地岭村传统石板民居为例,在大量实地勘察测绘基础上,从村落选址、聚落、空间组织、院落平面布局、结构特征及材料构成几方面,论述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聚落空间和建筑特征.对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传统石板民居 聚落空间 建筑特征
下载PDF
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研究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筱倩 过伟敏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01-108,共8页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老城区内遗存的大量传统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对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研究涉及建筑、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在...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老城区内遗存的大量传统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对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研究涉及建筑、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在传统建筑特色、盐商建筑特色和建筑砖雕装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仍相对滞后,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进步的空间,部分观点仍存在着深入研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传统民居 建筑特征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