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5,2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历史回望
1
作者 凌申 《江苏地方志》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江苏拥有954公里海岸线,现有滩涂总面积50.01万公顷,占全国总量的1/4,被认为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具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后备资源。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历史悠久,古代开发大体经历了原始粗放开发-海盐生产为主-盐业农垦并举三个阶段。近代... 江苏拥有954公里海岸线,现有滩涂总面积50.01万公顷,占全国总量的1/4,被认为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具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后备资源。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历史悠久,古代开发大体经历了原始粗放开发-海盐生产为主-盐业农垦并举三个阶段。近代滩涂开发则形成了淮北以海盐为主,淮南以农垦为主的开发格局。现代滩涂开发实现了由传统的开发模式向科学保护与开发滩涂资源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格局 滩涂开发 海盐生产 滩涂资源 保护与开发 开发利用 开发模式 后备资源
下载PDF
需求驱动型档案资源数据化开发模式探析
2
作者 倪代川 黄小君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共6页
聚焦档案资源数据化发展态势与档案利用需求数据化转型,全面探析需求驱动型档案资源数据化开发模式概念内涵、要素结构及其实现策略。在需求驱动型档案资源数据化开发模式下,档案部门以用户档案利用需求为决策导向,通过技术赋能,推动档... 聚焦档案资源数据化发展态势与档案利用需求数据化转型,全面探析需求驱动型档案资源数据化开发模式概念内涵、要素结构及其实现策略。在需求驱动型档案资源数据化开发模式下,档案部门以用户档案利用需求为决策导向,通过技术赋能,推动档案资源由“模拟态”“数字态”向“数据态”转变,满足用户多元多样、精准智能、便捷智慧的档案数据资源利用需求。需求驱动型档案资源数据化开发模式主要由开发主体、开发客体、开发环境与开发策略四大核心因子构成,需要重点从用户档案利用需求调研、档案资源数据化开发产品供给评估与档案资源数据化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方面系统优化档案资源数据化开发环境,激活档案资源数据化开发生态活力,变“死”档案为“活”档案、“档案库”为“思想库”,全面提升档案资源数据竞争力、文化软实力与社会影响力,推动国家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资源 数据化开发 需求驱动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基于敏捷开发的医德医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刘存德 翟玉兰 +1 位作者 廖松 凌巍高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5年第4期61-63,共3页
[目的]为满足医院管理工作中对病人满意度调查信息的高效录入、分析和报表生成需求,该研究旨在短期内开发一套医德医风管理系统。[方法]基于医德医风信息系统建设背景和管理工作要求,采用敏捷软件开发方法进行系统研发,重点关注人员合... [目的]为满足医院管理工作中对病人满意度调查信息的高效录入、分析和报表生成需求,该研究旨在短期内开发一套医德医风管理系统。[方法]基于医德医风信息系统建设背景和管理工作要求,采用敏捷软件开发方法进行系统研发,重点关注人员合作、工具选择和快速迭代。[结果]成功开发并部署医德医风管理系统,实现病人满意度调查信息的高效录入、统计分析和报表生成,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满足医院管理和决策需求。[结论]敏捷软件开发方法在医德医风系统研发中取得良好应用效果,可为同类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捷开发 医德医风 医院信息系统 满意度管理 软件开发 C# SQLSERVER
下载PDF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三重逻辑
4
作者 刘亚蓉 《文教资料》 2025年第1期76-79,共4页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是实现高校高质量育人的重要条件。本文分析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逻辑和价值逻辑,提出了应从开放性、专业性、服务性的原则出发,探索以数字资源为核心的网络共享式、校本资源为重心的...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是实现高校高质量育人的重要条件。本文分析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逻辑和价值逻辑,提出了应从开放性、专业性、服务性的原则出发,探索以数字资源为核心的网络共享式、校本资源为重心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最终形成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元素 劳动教育 课程资源 课程开发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
5
作者 王新龙 《微型计算机》 2025年第4期13-15,共3页
本研究探讨微服务架构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回顾文献并分析案例,比对单体架构和微服务特点、优势及不足。介绍新型基于微服务的软件框架设计,并详述核心组件及交互方式。应用敏捷开发策略,进行迭代、持续集成以确保系统稳定可扩展。通过... 本研究探讨微服务架构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回顾文献并分析案例,比对单体架构和微服务特点、优势及不足。介绍新型基于微服务的软件框架设计,并详述核心组件及交互方式。应用敏捷开发策略,进行迭代、持续集成以确保系统稳定可扩展。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微服务在处理复杂业务需求和提高开发效率方面的优势。本研究得出结论,强调微服务技术对推动软件开发领域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服务架构 软件设计与开发 敏捷开发 系统稳定性 可扩展性
下载PDF
新形势下公交场站用地综合开发策略及开发模式
6
作者 毕当然 孙洁 张蒙迪 《交通企业管理》 2025年第2期40-42,共3页
城市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公交场站是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全国城市公共汽电车的客运量持续下滑,运营成本逐年攀升,公交企业的经营压力日趋严峻,公交场站的建设资金压力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寻求... 城市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公交场站是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全国城市公共汽电车的客运量持续下滑,运营成本逐年攀升,公交企业的经营压力日趋严峻,公交场站的建设资金压力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探索公交场站用地综合开发,可以为公交场站提供多元化收入,解决场站建设资金短缺、服务水平落后等难题,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城市用地优化布局,提升沿线产业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公交场站 综合开发 开发策略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学生非正式学习潜能开发的价值、机制与路径
7
作者 谢卿 何淑丹 《基础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25-28,共4页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生命、激发潜能、追求幸福。非正式学习潜能是指在非正式学习情境中,学生所展现的知识获取、技能提升、思维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等方面潜在的能力,它能促进个性化发展,培育创新思维;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人际...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生命、激发潜能、追求幸福。非正式学习潜能是指在非正式学习情境中,学生所展现的知识获取、技能提升、思维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等方面潜在的能力,它能促进个性化发展,培育创新思维;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助益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终身学习能力。学生非正式学习潜能的开发需要依托自我内生驱动机制、即时灵活过程机制以及环境资源支持机制等模型的引航。通过评估识别学生的学习潜能,借助策略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结合品质实现潜能的持续发展,实现非正式学习潜能的探寻、激发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学习潜能 开发价值 开发机制 开发路径
下载PDF
业财融合视角下的软件开发成本精细化管理
8
作者 李根 《中国经贸》 2025年第1期84-86,共3页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软件开发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软件产品的复杂性和创新性不断提升,软件开发项目的规模也日益扩大。然而,软件开发成本管理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业务部门专注于软件的设计、开发等...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软件开发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软件产品的复杂性和创新性不断提升,软件开发项目的规模也日益扩大。然而,软件开发成本管理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业务部门专注于软件的设计、开发等流程,而财务部门往往只在后期进行成本核算,业务与财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同。这种分离导致成本预算不准确、成本控制不及时等问题,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项目的超支。业财融合为软件开发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将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深度融合,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与交互,能让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更精准地把握成本,更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深入研究业财融合视角下的软件开发成本精细化管理对于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开发项目 软件开发成本 软件开发过程 业财融合 软件产品 成本预算 成本控制 财务部门
下载PDF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效益开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希鹏 张培先 +5 位作者 高玉巧 汪凯明 何贵松 任建华 高全芳 臧素华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3,共16页
通过深入调研国内外非常规油气在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性,结合国内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提出了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主要面临资源战略接替、开发关键技术、管理体制机制、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等挑战。借鉴北美... 通过深入调研国内外非常规油气在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性,结合国内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提出了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主要面临资源战略接替、开发关键技术、管理体制机制、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等挑战。借鉴北美“页岩革命”的经验启示,聚焦资源、技术、管理、成本、效益等关键要素,研究提出了推动中国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的5项对策建议:(1)全领域战略谋划,加强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做优国内资源阵地,扩大海外资源市场,进一步夯实非常规油气规模开发的资源基础。(2)全生命周期评价,单井长期试采,摸清生产规律,强化重点试验井组评价,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落实开发技术政策,提高单井产量和油气田采收率。(3)全链条技术迭代,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攻克效益开发关键核心技术,高效推动非常规示范区建设,集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做法,全面推进非常规效益开发。(4)全要素资源统筹,推进四个一体化、多元合作及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提产提效和互惠共赢,增强非常规油气开发活力。(5)全过程绿色智能,构建大科研体系、大运营体系和大环保体系,打造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新格局。5项对策旨在推动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早日实现规模效益开发,确保国内油气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践行端牢能源饭碗的重大责任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效益开发 挑战 对策建议 中国
下载PDF
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与典型应用
10
作者 孙焕泉 高楠安 +5 位作者 吴陈冰洁 国殿斌 方吉超 赵磊 刘健 周总瑛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41,共12页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中深层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现实的本土、稳定可再生能源,正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的地热资源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具有较高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中深层...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中深层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现实的本土、稳定可再生能源,正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的地热资源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具有较高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中深层地热资源的理论能量储量相当于12500亿吨标准煤。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体系,覆盖了从全面勘探到高效开发的各个环节,极大提升了资源的勘探精确度和开发效率。在地热勘探评价技术中,地热系统要素综合分析技术揭示地热资源富集规律和形成机制,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重点聚焦刻画断裂构造样式和含水热储展布,地热资源选区评价技术逐级聚焦圈定有利开发目标区,这一系列技术有效应用于华北地区地热勘探工作,部署的勘探井成功率超过80%;地热高效开发技术中,地热田多场耦合模拟技术指导优化开发参数,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防止热突破;地热能开发钻完井技术因地制宜完善井身结构、钻完井工艺,保证地热井安全高效的施工;地热水自然回灌技术和取热不耗水技术在开发过程中有效保护地下热储和维持水层压力,保障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在我国众多中深层地热资源规模开发实践中,渤海湾盆地的雄安地区和关中盆地的咸阳地区分别是盆地内碳酸盐岩热储和砂岩热储开发的典型代表。针对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热地质条件,运用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提出了井网布局和开发参数优化方法,确保地热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为具有类似地质条件地区地热资源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开发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资源 勘探开发技术 地热系统要素 可持续开发
下载PDF
全球铜矿资源分布特征、勘查开发格局与展望
11
作者 陈秀法 何学洲 +2 位作者 张振芳 陈喜峰 李玉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3,共10页
铜矿因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是各国争夺的重要战略性矿产。全球铜矿资源非常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储量集中在少数资源大国,产量则被主要铜矿公司掌控。中国铜矿储量和产量居全球前列,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确保铜矿... 铜矿因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是各国争夺的重要战略性矿产。全球铜矿资源非常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储量集中在少数资源大国,产量则被主要铜矿公司掌控。中国铜矿储量和产量居全球前列,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确保铜矿的稳定供应对传统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至关重要。本文聚焦全球铜矿资源,研究其分布特征与勘查开发格局,以期为中国铜矿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铜矿储量主要集中于智利、秘鲁等21个国家,储量全球占比超90%。(2)南美洲和智利分别是大型-超大型铜矿最多的大洲和国家;亚洲和中国分别是铜矿勘查开发程度最高的大洲和国家。(3)近年来铜矿勘查投资震荡上行,由主要资源国和大型矿业公司主导;全球铜矿勘查热点国家集中在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全球铜矿勘查净增量1000万t以上的国家有12个。(4)铜矿产量集中度高,80%以上产量集中在11个国家,50%以上产量来自20个铜矿公司。(5)南美洲是铜矿的输出中心,亚洲是进口中心和消费中心。(6)近年来铜矿并购活跃,且集中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7)中资企业在全球铜矿资源勘查开发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与铜矿巨头有较大差距。未来铜矿需求将稳步增长,铜矿勘查开发潜力巨大,全球铜矿供应长期有保障。为确保我国铜矿资源长期安全稳定供应,建议分区施策,加快境外铜矿勘查开发;政企结合,加大中资铜矿企业的国际化培育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矿产 铜矿资源 分布特征 勘查开发 勘查投资
下载PDF
中国南方煤层气主要地质特点、勘探开发进展及策略
12
作者 郭涛 周亚彤 +2 位作者 金晓波 高小康 彭兴平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3,共10页
【目的和方法】中国南方多、薄煤层叠置条件下煤层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近年来煤层气产业取得长足进展,但要实现全面效益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为进一步助推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总结南方煤层气主要地质特点,梳... 【目的和方法】中国南方多、薄煤层叠置条件下煤层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近年来煤层气产业取得长足进展,但要实现全面效益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为进一步助推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总结南方煤层气主要地质特点,梳理勘探开发现状与进展,基于存在问题提出开发对策。【结果】结果表明:南方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煤层层数多而薄、累厚大、中−高热演化、高含气,深部高饱和、富含游离气;构造条件与煤体结构复杂”典型特征。勘探开发经历了资源调查与技术借鉴(1989−2009年)、技术探索(2010−2020年)与技术升级及深部煤层气攻关(2021年至今)3个阶段,当前正处于南方深部煤层气地质理论认识提升、适应性有效支撑压裂技术升级优化阶段,有望支撑南方煤层气快速发展。【结论】针对南方煤层气地质特点,提出“加大地震勘探投入,优选构造稳定区,边评价边建产,井组式滚动开发;优化产层组合实施多层大规模压裂合采;优选主力煤层实施水平井分段压裂;加快深部煤层气勘探评价”4项开发建议。发挥多煤层优势、实施有效支撑压裂改造、加快深部煤层气地质评价与选区是南方煤层气走向规模化开发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煤层气 多煤层 地质特点 勘探开发 技术策略
下载PDF
深水浊积砂岩油藏高效开发策略及关键技术
13
作者 王光付 张文彪 +2 位作者 李发有 陆文明 李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针对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开发投资大、方案编制资料少、一次井网成功率要求高、高速采油力争最大采收率等问题,开展了浊积砂岩储层特征分析、地球物理预测、建模数模一体化、高效开发策略等研究。研究表明,深水浊积砂岩水道可划分为大型浊... 针对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开发投资大、方案编制资料少、一次井网成功率要求高、高速采油力争最大采收率等问题,开展了浊积砂岩储层特征分析、地球物理预测、建模数模一体化、高效开发策略等研究。研究表明,深水浊积砂岩水道可划分为大型浊积水道、分支水道和朵叶体等微相;形成了地震平点识别浊积水道油藏原始油气界面、振幅属性刻画浊积水道展布、地震剖面划分多期水道切割关系、波阻抗反演预测砂岩厚度、四维地震监测流体前缘变化等地球物理关键技术;建立了基于油藏井筒管网FPSO一体化的开发指标和生产参数优化技术;探索出浊积水道砂岩油藏不规则井网、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经济界限、大井距边缘或缘外早期注水等效益开发策略。上述关键技术和开发策略应用于安哥拉18区块P油田开发实践,实现了少井、高产、高投资和高回报的目标,实现了10余年未动用深水边际储量高效开发,为类似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砂岩 深水水道 岩石物理 边际储量 开发策略 安哥拉
下载PDF
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中二次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展望
14
作者 付雷杰 王建伟 +3 位作者 白瑀 姚慧 左鹏军 曹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7-2653,共17页
设计周期是影响定制化机械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二次开发技术是提高定制化产品开发效率的有效方法。为使二次开发技术更好地在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平台开发应用中高质量发展,在分析定制化产品生产发展历程与基于参数化设计的定制... 设计周期是影响定制化机械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二次开发技术是提高定制化产品开发效率的有效方法。为使二次开发技术更好地在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平台开发应用中高质量发展,在分析定制化产品生产发展历程与基于参数化设计的定制化产品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中二次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人工智能、协同设计、云技术、数字孪生等技术,对未来二次开发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阐述国产化开发平台的重要性,为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中二次开发技术的应用与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制化机械产品 二次开发 参数化设计 技术集成
下载PDF
煤系天然气高效开发在能源转型中的价值及发展方向
15
作者 李瑞 向雯婷 +5 位作者 徐凤银 肖宇航 吕帅锋 张晓飞 张乐 阳保科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2,共13页
天然气资源是能源利用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型的过渡能源,煤系天然气是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发挥煤系天然气开发在我国“双碳”目标中的优势,对煤系天然气高效开发在能源转型中的价值作用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天然气资源是能源利用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型的过渡能源,煤系天然气是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发挥煤系天然气开发在我国“双碳”目标中的优势,对煤系天然气高效开发在能源转型中的价值作用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系天然气资源类型多、资源量大且分布广泛,具有大规模高效开发的资源基础。高效开发煤系天然气资源对促进能源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高碳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减少CH4温室气体排放,与CCUS技术结合实现增产减碳双效应。煤系天然气开发与新能源发展可实现协同促进,可以保障新型灵活电力系统的优质调峰,实现安全高效低成本制氢、利用煤系储氢,以及与地热资源协同互补,提高开发效率。我国目前煤系气井总体单井产量低,且开发技术尚待成熟,这些因素限制了煤系天然气的高效开发。因此,探讨了我国煤系天然气开发的重点攻关方向,包括大力开发深部煤层气资源,增加深部煤层气资源量和储量,突破深部复杂地质条件开采难题;大力实施煤系多类型天然气共探共采,降低煤系多气勘探开采成本并提高煤系气单井产量;大力推动煤矿CH4零排放,降低CH4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矿井瓦斯抽采量对天然气产量贡献度;强化CCUS+煤系气资源高效开发,实现CCUS技术与煤系气开发融合发展;强化煤系气开发地质工程一体化,增强煤系气开发技术与储层地质条件的匹配性;促进煤系气开发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进程,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提升煤系气资源的高效、绿色及低碳开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天然气 能源低碳发展 CCUS 零排放 储氢 高效开发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深层煤岩气水平井高效开发主控因素
16
作者 费世祥 崔越华 +9 位作者 李小锋 汪淑洁 王晔 张正涛 孟培龙 郑小鹏 徐运动 高建文 罗文琴 蒋婷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87,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气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深层煤岩气地质特征区域变化较快,勘探评价阶段开展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改造试验,气井产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特征。为了揭示影响煤岩气水平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充分...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气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深层煤岩气地质特征区域变化较快,勘探评价阶段开展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改造试验,气井产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特征。为了揭示影响煤岩气水平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充分利用先导试验区深层煤岩气动态和静态资料,按照地质-工程一体化融合分析思路,精细描述煤岩地质特征,并精细评价投产井的生产指标。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系统聚类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不同地质工程因素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煤岩结构和热演化成熟度等区域地质特征相近条件下,地质因素中煤岩厚度和含气性对煤岩气产能影响显著,工程因素中钻遇煤岩长度(L)、总液量(W)、加砂量(S)和加砂强度(Sq)与产能正相关性较好。②工程因素与首年日产气量相关性明显优于地质因素,且地质-工程复合因子相关性明显优于单因素,增加井控体积和改造规模有利于气井高产。③在水平井开发中,当目标层煤岩厚度为6~10 m、平均加砂强度为5.5 t/m时,为实现水平井单井最终累计产气量(EUR)达到5000×10^(4) m^(3),需要的水平段长度为1000~1500 m。④综合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及随机森林模型等创建了基于地质及工艺参数的深层煤岩气单井产能预测新方法,采用22口井盲井验证,预测符合率高达91%。该研究成果对深层煤岩气目标区优选及开发方案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中国其他煤岩气区块开发技术对策优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地质特征 产能预测 水平井开发 深层煤岩气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油气田开发土地综合效益模型与应用
17
作者 任宏洋 汪钰翠 +3 位作者 朱天菊 陈远 谢贵林 黄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3-1223,共11页
针对油气田开发中土地利用动态性、多样性、综合征的特点,开展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土地利用的综合影响识别研究,采用土地利用动态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图谱分析全生命周期土地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社会多... 针对油气田开发中土地利用动态性、多样性、综合征的特点,开展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土地利用的综合影响识别研究,采用土地利用动态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图谱分析全生命周期土地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社会多维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进而研究了川南某县页岩气开发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显示,井场建设阶段在平台500 m范围内,林地面积减少了4.6%,而建筑用地面积增加了7.9%;钻井压裂阶段进一步影响了居民活动,因此耕地和草地面积逐渐减少,其中草地面积减少了50%;在稳产到退役阶段,周边建筑用地面积不变,耕地面积动态度指数增加到16.9%,但是林地始终处于减少状态,可能会削弱生态功能。页岩气开发土地综合效益评价表明:从井场建设到钻井压裂阶段,耕地和林地占用引起了生态服务价值减小(B_(8));稳产后耕地恢复可以缓解土地利用结构(B_(3))和生活质量(B_(4))效益水平;压裂和稳产阶段排放的污染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会引起环境质量(B_(7))下降。提升土地管理水平、保障土地复垦质量、优化土地占用模式是提升油气田开发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土地利用 可持续发展 油气田开发 综合效益
原文传递
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后期生产气油比变化规律
18
作者 金贤镐 何金钢 +2 位作者 万建荣 郭军辉 刘笑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为了研究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后期生产气油比在正地饱压差条件下仍急剧上升且远高于原始溶解气油比的现象,利用油/气/水高压物性室内实验研究了溶解气油比和溶解气水比的影响因素,开展了单油层开发生产气油比全生命周期评价矿场... 为了研究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后期生产气油比在正地饱压差条件下仍急剧上升且远高于原始溶解气油比的现象,利用油/气/水高压物性室内实验研究了溶解气油比和溶解气水比的影响因素,开展了单油层开发生产气油比全生命周期评价矿场试验,通过增加“溶解气水比”参数修正了生产气油比的理论计算公式,利用修正后的理论生产气油比曲线分析并解释了生产气油比在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大幅上升和化学驱阶段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并开展了萨中开发区生产气油比变化趋势评价等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水或聚合物溶液能够从饱和气体的原油中获取部分溶解气,实验测得萨中开发区的溶解气水比达到1.952~2.138cm^(3)/g;在单油层开发矿场试验阶段,正地饱压差下生产气油比仍随综合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且在化学驱过程中也表现出了相同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产气油比计算时需要考虑油和水中溶解气的共同影响,通过溶解气油比和溶解气水比建立生产气油比与综合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即对生产气油比的理论公式进行修正。因此,在特高含水后期生产气油比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水中的溶解气的影响,才能对开发形势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特高含水后期 生产气油比 压力 含水率
下载PDF
档案馆革命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策略
19
作者 李云 万婕 史美育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86,共4页
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强化档案馆在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彰显革命历史档案服务大局、资政育人的时代价值,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实课题。在梳理档案馆革命历史档案管理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政策机制、... 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强化档案馆在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彰显革命历史档案服务大局、资政育人的时代价值,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实课题。在梳理档案馆革命历史档案管理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政策机制、资源建设、数字化建设、智慧化应用等维度,系统分析档案馆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面临的相关问题,并从健全协同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强化资源整合、创新技术应用等角度,提出对应的创新性策略,旨在推动档案馆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馆 革命历史档案 开发利用 体制机制 资源整合 科技赋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