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要素公开”到“开放参与”:开放同行评议策略研究
1
作者 孙梦婷 张琳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80,共14页
[目的/意义]对开放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OPR)策略的全面调查是开展OPR可行性评判、策略选择等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把握OPR发展现状,为制定OPR路径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基于OPR内涵和流程分析,对“开放性”理念进行解构,构建“... [目的/意义]对开放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OPR)策略的全面调查是开展OPR可行性评判、策略选择等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把握OPR发展现状,为制定OPR路径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基于OPR内涵和流程分析,对“开放性”理念进行解构,构建“要素公开”“开放参与”二维度分析框架;基于文献调研和拓展检索,构建覆盖5类实践主体的OPR策略数据集;基于文本标注和统计分析,对OPR策略的要素开放等级分布和模式分布进行探讨。[结论/发现]当前OPR策略呈现多样化、多维度的发展态势,但大多数实践主体仍倾向采取保守的策略,OPR策略应用视不同的资源禀赋、商业和公共属性的权衡而不同。建议从加强政策制定和规范引导、制定呼应主体定位的转型路径、探索多主体协同的合作机制等方面优化OPR实施策略。[创新/价值]构建覆盖多元主体的OPR策略数据集,提出“要素公开”“开放参与”二维度理论分析框架,对多元主体的OPR策略选择进行探索分析,为把握OPR整体发展情况、OPR策略选择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同行评议 策略研究 要素公开 开放参与
下载PDF
开放科学背景下开放同行评议模式体系及协同运行机理
2
作者 曾粤亮 乔雨杉 郑汉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8,共17页
结合文献调查、网络调查、案例分析,以主导主体作为首要划分标准,归纳开放同行评议模式,并基于协同理论从开放主体、开放形式、开放流程三方面剖析不同模式协同运行机理。现行开放同行评议模式可归纳为传统学术期刊、预印本平台、开放... 结合文献调查、网络调查、案例分析,以主导主体作为首要划分标准,归纳开放同行评议模式,并基于协同理论从开放主体、开放形式、开放流程三方面剖析不同模式协同运行机理。现行开放同行评议模式可归纳为传统学术期刊、预印本平台、开放出版平台、开放评议社区四大类,根据各类别实践特点进一步细分为10种子模式。不同模式涉及不同的主体、形式、流程,其协同机理各异,学术共同体应结合各自需求与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评议模式并规范协同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开放同行评议 模式体系 协同理论 协同运行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期刊开放同行评议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吉鸽 吕佳 吴欣欣 《科技传播》 2023年第22期54-58,共5页
为明晰国内目前关于开放同行评议的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国内开放同行评议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发现我国开放同行评议相关研究不足,同行评议模式、公开审稿、开... 为明晰国内目前关于开放同行评议的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国内开放同行评议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发现我国开放同行评议相关研究不足,同行评议模式、公开审稿、开放科学、预印本、数字出版等是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同行评议 公开审稿 开放科学 预印本 数字出版
下载PDF
我国学术期刊开放同行评议实施现状调研及针对现状的策略建议
4
作者 张文颖 孟娇 +4 位作者 张盛男 治丹丹 刘志刚 田文强 李蓟龙 《学报编辑论丛》 2023年第1期154-158,共5页
以“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以下简称卓越期刊)及非卓越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期刊官网及文献查阅、网络调研等方法,查询我国实施开放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OPR)的学术期刊,了解目前我国学术期刊OPR开展现状,并提出推动我国学术期刊... 以“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以下简称卓越期刊)及非卓越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期刊官网及文献查阅、网络调研等方法,查询我国实施开放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OPR)的学术期刊,了解目前我国学术期刊OPR开展现状,并提出推动我国学术期刊OPR进程的相关建议。对卓越期刊的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仍以传统的单盲或双盲同行评议模式为主,仅2种卓越计划高起点新刊(eLight和Digital Twin)开始实施OPR;非卓越期刊中,《心理学报》和《编辑学报》实施OPR。我国实施OPR的学术期刊很少,OPR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卓越期刊OA程度高,但OPR期刊很少,两者发展不协调;我国自科和社科领域的学术期刊都积极开展OPR实践。针对我国学术期刊OPR现状,提出推动OPR进程的4点建议,分别为充分发挥卓越期刊的引领作用、采取审稿专家接受度高且可操作性强的OPR模式、重视OPR平台建设、认可审稿人学术贡献以提升审稿人积极性。可从上述几个方面努力,推动我国学术期刊OPR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同行评议 卓越期刊 OPR平台
下载PDF
中文科技期刊施行开放同行评议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丁燕 南娟 《天津科技》 2022年第11期76-78,共3页
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日渐普及和开放获取期刊数量的与日俱增,开放同行评议作为开放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开放同行评议具有透明、交互、开放的特点,可以改变和完善同行评议过程,有利于完善同行评议制度、提升论文... 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日渐普及和开放获取期刊数量的与日俱增,开放同行评议作为开放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开放同行评议具有透明、交互、开放的特点,可以改变和完善同行评议过程,有利于完善同行评议制度、提升论文质量、减少学术不端、创造学术对话、促进学术交流。分析了开放同行评议的现状及其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开放同行评议在中文科技期刊中的逐步施行应用提供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同行评议 中文科技期刊 开放 优势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非共识研究的影响力更高还是更低呢?——基于中文开放同行评议审稿意见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光耀 谢维熙 +3 位作者 夏鑫璐 耿屿 姜春林 王贤文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2-109,共8页
[目的/意义]同行评议中的非共识备受学术界关注。在开放同行评议的背景下,探索同行评议中的非共识度与论文影响力间的关系。[方法/过程]以国内开放同行评议期刊《心理学报》的开放审稿意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2014—2020年发表的888篇论文... [目的/意义]同行评议中的非共识备受学术界关注。在开放同行评议的背景下,探索同行评议中的非共识度与论文影响力间的关系。[方法/过程]以国内开放同行评议期刊《心理学报》的开放审稿意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2014—2020年发表的888篇论文的22604条有效评审意见的数据集,设计审稿意见非共识度指标,采用回归分析检验审稿意见非共识度和论文影响力间的关系。[结果/结论]审稿意见非共识度与论文影响力存在统计上的相关关系,在加入控制变量后,进一步验证审稿意见非共识度与论文影响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为理解同行评议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评议 非共识 开放同行评议 科学学 《心理学报》
原文传递
高校机构典藏库开放同行评议系统的构建
7
作者 畅佩 郑邦坤 李欣荣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3,共3页
高校机构典藏库所收录资源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机构知识库的使用效果,只有建立高质量的高校机构典藏库,才能充分发挥机构知识库开放性与共享性的优势。本文借鉴开放同行评议方法,在机构典藏库系统中嵌入评审模块,在线对机构典藏库的资... 高校机构典藏库所收录资源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机构知识库的使用效果,只有建立高质量的高校机构典藏库,才能充分发挥机构知识库开放性与共享性的优势。本文借鉴开放同行评议方法,在机构典藏库系统中嵌入评审模块,在线对机构典藏库的资源进行内容质量评审,构建高校机构典藏库开放同行评议系统,为机构典藏库内容质量控制提供长期有效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典藏库 开放同行评议 内容质量控制
下载PDF
开放科学背景下高校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优化的探讨
8
作者 孙超渊 张建军 +1 位作者 陈瑞芳 孙丽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3-736,共4页
同行评议已经是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传统同行评议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偏倚。在开放科学的背景下,开放同行评议是传统同行评议的改进模式,其审稿流程更加公开透明,主要包括公开作者和审稿人身份、公开审稿内容、作... 同行评议已经是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传统同行评议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偏倚。在开放科学的背景下,开放同行评议是传统同行评议的改进模式,其审稿流程更加公开透明,主要包括公开作者和审稿人身份、公开审稿内容、作者与审稿人之间或不同审稿人之间可以直接互相交流、开放公众参与、预印本、开放最终版本评论,以及开放平台。其中公开审稿内容、作者与审稿人之间或者不同审稿人之间可以直接互相交流以及开放最终版本评论可能比较适用于高校科技期刊采用,从而优化同行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同行评议 高校科技期刊 开放同行评议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与开放同行评议融合模式研究
9
作者 王少朋 秦雪 +1 位作者 杨娜 李雪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28,共6页
【目的】构建区块链技术与开放同行评议融合模式,解决开放同行评议模式当前存在的痛点问题,探索高质量科技期刊学术评议体系。【方法】通过分析开放同行评议模式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结合区块链技术和星际文件系统(Inter Planetary Fil... 【目的】构建区块链技术与开放同行评议融合模式,解决开放同行评议模式当前存在的痛点问题,探索高质量科技期刊学术评议体系。【方法】通过分析开放同行评议模式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结合区块链技术和星际文件系统(Inter Planetary File System,IPFS)技术的特点,构建区块链技术与开放同行评议融合模式。【结果】将区块链和IPFS技术应用至开放同行评议模式,通过智能合约和通道功能有效解决参与评议各方的身份认证及参与范围等问题,并提出“无形”和“有形”的两种激励机制,在提升各参与方积极性的同时形成有效制约。【结论】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开放同行评议存在的部分难题,在提升公平性、公开性的同时,有效保障各方信息的安全性及隐私性。然而,融合模式的真正实施落地仍任重道远,需在政策、基础设施以及技术等层面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同行评议 区块链 IPFS 认证+授权
原文传递
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术期刊同行评议注册式转型路径与机遇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梦月 《科技传播》 2024年第5期55-58,共4页
注册报告是在开放科学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型学术论文出版模式,它转移了传统同行评审的重点。注册报告的选择性同行评审更关注研究问题和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期刊出版中的阳性结果偏好、数据透明度和可重复性问题,给学术期刊带来... 注册报告是在开放科学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型学术论文出版模式,它转移了传统同行评审的重点。注册报告的选择性同行评审更关注研究问题和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期刊出版中的阳性结果偏好、数据透明度和可重复性问题,给学术期刊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能助力学术期刊深度融入学术研究全过程。我国学术期刊应密切关注这些动态,及时做出有中国特色的出版模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评议 评审 出版模式 开放同行评议 注册报告
下载PDF
eLife开放同行评议模式改革与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曦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9-614,共6页
【目的】有效的同行评议能加速成果出版、学术交流与科学传播。为加快科学交流,我国期刊出版界应改进评审制度。【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法,分析基于同行评议的论文评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国际著名生物医学类期刊eLife的最新出版模式eLife ... 【目的】有效的同行评议能加速成果出版、学术交流与科学传播。为加快科学交流,我国期刊出版界应改进评审制度。【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法,分析基于同行评议的论文评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国际著名生物医学类期刊eLife的最新出版模式eLife assessment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点、优势和不足。【结果】eLife assessment可实现对现有论文评审制度的变革,公开同行评议内容,恢复作者自主权,实现论文发表后的互动评论和随时修改。【结论】我国的期刊出版业可借鉴eLife assessment模式,尝试对论文评审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如适当提升对有争议论文的宽容度,尝试开展开放同行评议,建立论文实时评价和修改机制,探索基于论文质量的期刊评价体系和构建有学科背景的强大编辑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fe assessment 论文评审制度 开放同行评议 期刊评价 学术评价
原文传递
开放同行评议中作者-期刊-审稿人-读者的关系重构
12
作者 秦雪 王少朋 +2 位作者 袁泽轶 杨益 王素萍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5-620,共6页
随着开放科学的蓬勃发展,科技期刊从传统同行评议逐步演化为开放同行评议模式,使得读者成为同行评议的参与者之一。本文深入分析对比了传统同行评议模式与开放同行评议模式中“作者-期刊-审稿人-读者”四者关系变化。研究发现,开放同行... 随着开放科学的蓬勃发展,科技期刊从传统同行评议逐步演化为开放同行评议模式,使得读者成为同行评议的参与者之一。本文深入分析对比了传统同行评议模式与开放同行评议模式中“作者-期刊-审稿人-读者”四者关系变化。研究发现,开放同行评议促进了读者与其他三者的交流关系,扩大了作者受益范围,对审稿人和期刊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科技期刊开放同行评议转型需要追求缓而稳的节奏,制订明确规定并充分发挥期刊的媒介作用,帮助作者、审稿人和读者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以保障四者关系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同行评议 关系重构 作者-期刊-审稿人-读者 科技期刊
原文传递
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昂 雷雪 马峥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6-472,共7页
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逐步成为开放科学环境下预印本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和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有益补充。本文对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服务的开展方式归纳为第三方平台的评议和出版服务、预印本平台... 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逐步成为开放科学环境下预印本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和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有益补充。本文对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服务的开展方式归纳为第三方平台的评议和出版服务、预印本平台采用的第三方服务以及学术期刊采用的第三方服务3种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从评议对象与评议内容呈现方式、评议质量控制机制、评议人激励机制、学术社区建设等方面对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其优越性,并结合国内同行评议现状总结该模式对我国业界的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平台 第三方服务 开放同行评议 开放科学 开放出版
原文传递
学术期刊开放同行评议实践现状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子星 刘筱敏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0-999,共10页
【目的】作为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开放同行评议以其公开、透明的优势日益受到关注。试图探究开放同行评议的实践进展与实践现状,为我国学术期刊实践开放同行评议提供借鉴。【方法】在实践进展方面,通过梳理开放同行评议的发展... 【目的】作为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开放同行评议以其公开、透明的优势日益受到关注。试图探究开放同行评议的实践进展与实践现状,为我国学术期刊实践开放同行评议提供借鉴。【方法】在实践进展方面,通过梳理开放同行评议的发展脉络及其出版流程,明晰开放同行评议的特性;在实践现状方面,以欧洲地球科学联盟旗下3种开放同行评议期刊为例,从数据的角度揭示开放同行评议的现实状况。【结果】实践开放同行评议的期刊、参与开放同行评议的科研群体数量逐渐增多,但与传统同行评议期刊相比,开放同行评议期刊仍为少数且开放程度偏低,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科研人员不愿实名参与。【结论】建议我国学术期刊从公开匿名审稿意见开始尝试开放同行评议,在此过程中需要正视开放同行评议的不足、重视专家的意见与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同行评议 学术期刊 实践现状 案例分析
原文传递
打开同行评议的“黑匣子”:专家评审行为特征分析
15
作者 涂子依 周凯静 +2 位作者 孙梦婷 黄颖 张琳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142,共12页
传统同行评议制度由于数据不透明、缺乏监督等问题饱受诟病,开放同行评议为揭开同行评议的黑盒、加强同行评议过程监督、规范评审行为提供了契机。文章基于Open Review平台2017-2019年ICLR会议的2,534篇论文及7,602份专家评审意见,结合... 传统同行评议制度由于数据不透明、缺乏监督等问题饱受诟病,开放同行评议为揭开同行评议的黑盒、加强同行评议过程监督、规范评审行为提供了契机。文章基于Open Review平台2017-2019年ICLR会议的2,534篇论文及7,602份专家评审意见,结合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从专家自信度、评审模式和论文评议结果等3个维度分析专家的评审行为特征分布。研究发现:在专家自信度上,自信度高的评审专家更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更能给出差异化的评审打分和针对性的评审意见;在评审模式上,相较于单盲评审,双盲评审模式下评审专家打分更加严格,更少提及论文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在评审决议结果维度上,评审专家对论文核心内容的评价是决定论文最终评议的重要依据,在实验设计和原创水平方面得到更多正面评价的论文,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评审决议。文章从评审专家的遴选、评审模式的选择和评审指标的设置等3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提高同行评议质量、推动同行评议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同行评议 评审行为 Open Review
下载PDF
期刊开放同行评议的价值、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海蓉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对国外开放同行评议(OPR)的期刊进行研究,分析了开放同行评议的模式;详细介绍了开放同行评议的主要价值;从透明度和开放性2个维度出发,讨论了开放同行评议的3个层次及其机制。参照7大公开要素,对开放同行评议期刊的透明度进行了等级划分... 对国外开放同行评议(OPR)的期刊进行研究,分析了开放同行评议的模式;详细介绍了开放同行评议的主要价值;从透明度和开放性2个维度出发,讨论了开放同行评议的3个层次及其机制。参照7大公开要素,对开放同行评议期刊的透明度进行了等级划分,并研究了透明度等级对相对引用率RCR和社会关注度Altmetrics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度等级高的开放同行评议期刊在学术影响和社会传播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最后,提出了一些应对开放同行评议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科技期刊开放同行评议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同行评议 价值 机制 应对策略
原文传递
中国科技期刊引入开放同行评议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44
17
作者 孟美任 张晓林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为促进科学传播、提升期刊影响力,探讨中国科技期刊试验开放同行评议的可能方式。【方法】首先,从公开内容、参与范围、公开时间3个维度对同行评议机制的开放程度进行界定;然后,从同行评议本身的目标和需求出发,利用象限分析法... 【目的】为促进科学传播、提升期刊影响力,探讨中国科技期刊试验开放同行评议的可能方式。【方法】首先,从公开内容、参与范围、公开时间3个维度对同行评议机制的开放程度进行界定;然后,从同行评议本身的目标和需求出发,利用象限分析法对传统同行评议和开放同行评议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支持措施以增强开放同行评议的积极作用,提出规避措施以消减其消极作用。【结果】提出中国科技期刊试验开放同行评议的实践建议:在继续优化传统同行评议机制的同时,引入某些开放同行评议的做法,从而提高同行评议的综合质量和影响。【结论】研究成果能够为开放同行评议制度的制定以及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同行评议 公开评审 同行评议 科技期刊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开放同行评议利弊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38
18
作者 刘丽萍 刘春丽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9-395,共7页
【目的】分析开放同行评议的利弊,为更好地开展开放同行评议提出建议。【方法】在简单概述开放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分析了开放同行评议的利弊,最后提出完善开放同行评议模式的建议。【结果】开放同行评议能够提高论文质量、避免审稿人滥... 【目的】分析开放同行评议的利弊,为更好地开展开放同行评议提出建议。【方法】在简单概述开放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分析了开放同行评议的利弊,最后提出完善开放同行评议模式的建议。【结果】开放同行评议能够提高论文质量、避免审稿人滥用职权、促进知识交流、消除作者和审稿人之间的等级关系,以及改善审稿流程。同时,开放同行评议也存在一些弊端,包括增加了编辑和审稿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公众评议观点受质疑,失去不愿实名审稿人,审稿人刻意评议,作者违心修改论文等问题。【结论】将"允许匿名"作为从盲审到开放同行评议的过渡阶段,丰富开放同行评议理论,强调编辑角色和完善评议体制可进一步改善开放同行评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同行评议 公开 同行评审流程 同行评审质量
原文传递
Web 3.0时代学术期刊开放同行评议的实质和审稿模型构建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学颖 罗萍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0-223,共4页
为了解决同行评议中不公平、不透明、时效性差的问题,提出改变审稿方式,采用开放同行评议的办法。在分析开放同行评议透明、交互、高效、共享、完整实质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开放同行评议的审稿模型,并指出制订规范的编辑出版政策,构建专... 为了解决同行评议中不公平、不透明、时效性差的问题,提出改变审稿方式,采用开放同行评议的办法。在分析开放同行评议透明、交互、高效、共享、完整实质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开放同行评议的审稿模型,并指出制订规范的编辑出版政策,构建专业化投稿和审稿平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是实施开放同行评议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数字出版 开放同行评议 审稿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开放同行评议的学者影响力评价研究——以F1000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国华 寇晶晶 +1 位作者 张建勇 韩正琪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7-44,共8页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开放同行评议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即通过归纳收敛开放同行评议内容,形成能够表征学者不同层面影响力的多个标签簇,从而从质量层面多角度探索学者影响力,并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方法/过程]调研分析国...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开放同行评议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即通过归纳收敛开放同行评议内容,形成能够表征学者不同层面影响力的多个标签簇,从而从质量层面多角度探索学者影响力,并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方法/过程]调研分析国内外现有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构建基于开放同行评议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并以开放同行评议平台F1000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基于开放同行评议的学者评价方法是一种新的评价角度,实现了对学者的多角度评价,增加了学者影响力的饱满度和辨识度。分析表明,该方法与文献计量评价方法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一种补充。传统的定量分析与开放同行评议方法的结合将是未来学术评价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影响力 评价 开放同行评议 F100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