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移位髋臼骨折开放复位策略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蔡贤华 陈庄洪 +4 位作者 徐永年 黄继锋 王庆 刘曦明 徐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543-15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1月-2006年3月对126例有移位髋臼骨折进行了开放复位内固定,其中,简单骨折61例,复杂骨折65例;陈旧性骨折14例,新鲜骨折112例。根据骨折复杂程度,首先处理关节腔内游离骨块,... [目的]探讨不同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1月-2006年3月对126例有移位髋臼骨折进行了开放复位内固定,其中,简单骨折61例,复杂骨折65例;陈旧性骨折14例,新鲜骨折112例。根据骨折复杂程度,首先处理关节腔内游离骨块,将负重区关节软骨下压缩骨折或翻转骨折复位,然后借助器械或手法矫正骨折端旋转或前后(内外)移位,最后解决分离移位,复位后果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解剖复位78例,满意复位42例,不满意复位6例。随访1-12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0.47%。[结论]不同的髋臼骨折须采取不同的开放复位策略,其选择决定于髋臼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及其相应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开放复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皮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树 倪江东 +2 位作者 宋德业 丁木亮 黄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技术(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结合LCP治疗胫...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技术(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结合LCP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46例,按照患者所接受治疗分为MIPPO组(20例)和ORIF组(26例),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进行比较,并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C型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IPPO组优于ORIF组。在住院时间、A型及B型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出现延迟愈合1例,不愈合1例,畸形愈合1例;ORIF组出现延迟愈合3例,不愈合1例,畸形愈合1例,浅表皮肤感染1例。结论 MIPPO技术相对于ORIF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 开放复位内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 胫骨中下段骨折
下载PDF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69例 被引量:63
3
作者 梅炯 俞光荣 +3 位作者 朱辉 祝晓忠 蔡宣松 郭荻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 评价开放复位内固定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重建钢板、可塑形钢板、Y形钢板和T形钢板对 6 9例77侧跟骨骨折进行治疗。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 ,77侧骨折中 73侧获随访 ,随访时间 2~ 5 1个月 ,平均 14 2个月。结果 ... 目的 评价开放复位内固定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重建钢板、可塑形钢板、Y形钢板和T形钢板对 6 9例77侧跟骨骨折进行治疗。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 ,77侧骨折中 73侧获随访 ,随访时间 2~ 5 1个月 ,平均 14 2个月。结果 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 ,本组 73侧骨折中 ,优 2 9侧 ,良 40侧 ,可 4侧 ,优良率 94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开放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学海 韩德余 仲吉军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小切口 开放复位 带锁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手术方法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闭合与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谋林 周智 喻赣鹏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闭合与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儿采用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 目的对比观察闭合与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儿采用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6.11%,对照组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对照组为2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和安全性与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相当,但前者手术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开放复位 克氏针固定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下载PDF
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开放复位术后的功能锻炼 被引量:5
6
作者 童英 辛文琼 +1 位作者 安婷 潘旭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3-363,共1页
关键词 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开放复位 功能锻炼
下载PDF
钢针经皮撬拨复位与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军 王恒 +1 位作者 鲁成 刘永俊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比较钢针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和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30例,分别接受钢针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15例(撬拨组),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1... 目的比较钢针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和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30例,分别接受钢针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15例(撬拨组),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15例(切开组),观察2组的疗效及手术前后相关角度复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月~54个月(平均18.5个月),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切开组明显优于撬拨组。表现在Bohler角、Gissane角和足部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能更好地恢复跟骨的解剖结构,如能较好掌握手术适应症,精细操作,开放复位内固定不失为一种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更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 开放复位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髁突颈部骨折开放复位术临床及X线影像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程勇 龙星 +1 位作者 李小丹 杨学文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 :分析髁突颈部骨折的X线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 ;评价开放复位术后临床及X线结果。方法 :对2 0例 32侧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X线片显示均为伴有移位的髁突颈部骨折 ,髁突仍位于关节窝内的 2 2侧 ... 目的 :分析髁突颈部骨折的X线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 ;评价开放复位术后临床及X线结果。方法 :对2 0例 32侧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X线片显示均为伴有移位的髁突颈部骨折 ,髁突仍位于关节窝内的 2 2侧 ,位于关节窝以外的 10侧 ;骨折片间移位形成夹角 ,平均为 4 2 .78°,大于 90°者 5例 ,小于 90°者 2 7例。临床表现 :咬牙合关系紊乱、开口受限、开口型异常、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障碍、面型不对称等 ,手术治疗后均得到改善 ,且病人主观感觉满意。术后X线片显示骨断端间对位良好。结论 :髁突颈部骨折影响患者咬牙合功能 ;骨断端间移位形成夹角 (大于 4 0°)的病例可作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手术前后的X线诊断及随访应被认为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开放复位 X线影像
下载PDF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金华 靖光武 童杰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三踝骨折26例,男15例,女11例,开放复位,外踝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内踝用空心钉或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后踝用多枚空心钉或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三踝骨折26例,男15例,女11例,开放复位,外踝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内踝用空心钉或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后踝用多枚空心钉或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优18例、良6例、较好2例、差0例。结论:三踝骨折后充分术前准备及精准的开放复位内固定后,再辅以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开放复位 内固定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全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固定的手术入路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宏 郑志勋 +1 位作者 林映才 饶青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8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各种手术入路方法。方法对37例全面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类型、损伤程度设计口内或口外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治疗。结果 37例中6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口内上下颌前庭沟切口;5例采用眶周切口+...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各种手术入路方法。方法对37例全面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类型、损伤程度设计口内或口外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治疗。结果 37例中6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口内上下颌前庭沟切口;5例采用眶周切口+口内上颌前庭沟切口+下颌下、颌后切口;26例采用口内上下颌前庭沟切口+口外局部切口,线型骨折处辅助内镜、90°侧壁螺丝刀复位固定。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骨折复位愈合良好,咬合关系、张口度及面形恢复较好。结论全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固定的手术入路,应在影像学诊断、特别是CT三维重建指导下,明确骨折位置、形态、移位情况,遵循显露好、操作方便、复位固定可靠、切口隐蔽、注重美观的手术原则,综合设计具体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部骨折 开放复位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闭合与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云钦 王朝阳 +5 位作者 梁再跃 陈才平 朱亚中 冯水云 谭俊铭 吴群峰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闭合 开放复位 交锁髓内钉 治疗 胫腓骨骨折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有限切口开放复位支架,螺纹钉固定治疗肱骨干蝶形骨折27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铨昆 黄科棣 +4 位作者 胡敦祥 胡湘洪 张健 陈席凯 李斌华 《江西医药》 CAS 2004年第6期406-407,共2页
关键词 螺纹钉 肱骨干 治疗 开放复位 骨折 支架外固定 切口 共识 旋转 促进
下载PDF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通和 郭不平 宋明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60-4261,共2页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35足。骨折均采用Sander′s分型,应用外侧入路,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对有选择性...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35足。骨折均采用Sander′s分型,应用外侧入路,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对有选择性的病例进行了植骨。应用影像学检查和美国足踝协会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的时间18个月(12~32个月)。结果:共完整随访Ⅱ型骨折28足,Ⅲ型骨折7足。术前平均B觟hler角是5.4°,随访时平均B觟hler角是28.6°。X线测量表明在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恢复为健侧的98.2%。80%患者取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平均评分在Sander′sⅡ型骨折为89分,Ⅲ型骨折为78分。优良率在Sander′sⅡ型骨折为85.7%,Ⅲ型骨折为71.4%,总的优良率为82.9%。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和Ⅲ型骨折患者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季南 王森林 +3 位作者 洪庆南 方钧 耿庚 李达 《创伤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F003-F003,共1页
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30例 ,通过扩髓后插入髓内钉 ,利用瞄准器上远近端锁钉 ,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 小切口开放复位 带锁髓内钉 治疗 胫骨骨折
下载PDF
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与保守治疗方法在髁突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威 张志利 +1 位作者 卢文辉 陈柳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2期34-35,共2页
目的比较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与保守治疗方法在髁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0例髁突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观察组显效者18例(72.0%),有效者6例(24.0%),失败者1例(4.0%),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0%... 目的比较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与保守治疗方法在髁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0例髁突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观察组显效者18例(72.0%),有效者6例(24.0%),失败者1例(4.0%),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对于髁突骨折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 保守治疗 髁突骨折
下载PDF
小切口开放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21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于海洋 李超 +3 位作者 干阜生 付青松 梁成民 王宏亮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4期233-234,共2页
目的 观察外固定架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2 1例。结果 经术后 6个月~ 1 5年的随访 ,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 ,平均骨愈合时间 3 5个月 ,未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结... 目的 观察外固定架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2 1例。结果 经术后 6个月~ 1 5年的随访 ,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 ,平均骨愈合时间 3 5个月 ,未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结论 外固定架结合小切口开放复位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愈合率高 ,可降低桡神经损伤的危险 ,无需二次手术 ,便于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手术 开放复位 外固定架 肱骨中下段骨折 桡神经损伤 功能锻炼
下载PDF
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思然 李兴 +3 位作者 禤天勋 罗雨桥 罗柏锋 罗杰多 《现代医院》 2010年第4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下肢长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8月~2008年12月,采用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250例患者,其中一侧及双侧股骨骨折170例,同侧股骨骨折、胫骨骨折35例,单侧胫骨骨折45例。结果250例共31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下肢长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8月~2008年12月,采用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250例患者,其中一侧及双侧股骨骨折170例,同侧股骨骨折、胫骨骨折35例,单侧胫骨骨折45例。结果250例共315处手术,190例获得6个月~5年随访,6例远侧锁钉脱出再次手术;10例膝关节、8例踝关节僵硬,不同程度功能障碍;3例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再次手术植骨融合治愈。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少,不占软组织空间,固定牢固,可早期恢复活动,效果良好,在条件缺乏的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良好选择。另外,术后加强康复指导,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复位 带锁髓内钉 下肢骨折
下载PDF
开放复位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3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董有海 吴俊国 姜海莹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8期539-541,共3页
目的 评价开放复位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3例(37足)以后关节突移位为主的跟骨骨折,行跟骨外侧入路、开放性复位可塑形钛板螺钉内固定,必要时行植骨术(18例)。结果 平均随访11.5个月,参照Mary—land food score评... 目的 评价开放复位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3例(37足)以后关节突移位为主的跟骨骨折,行跟骨外侧入路、开放性复位可塑形钛板螺钉内固定,必要时行植骨术(18例)。结果 平均随访11.5个月,参照Mary—land food score评分,对患足是否疼痛、步态、距下关节及踝关节活动度、是否支架辅助、术后X线摄片等加以评估,19足疗效为优,17足为良,1足可。其中钛板断裂1例,手术切口皮缘坏死1例,换药后自愈。结论 跟骨外侧入路开放复位可塑形钛板螺钉内固定,必要时植骨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复位可塑形钛板 内固定 治疗 跟骨骨折
下载PDF
鼻眶筛骨折开放复位手术的客观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莹 陈东 +2 位作者 王珮华 汪涛 许晨婕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鼻眶筛骨折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Mimics软件在鼻眶筛手术效果客观评价方面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1月于我科行开放复位手术的鼻眶筛骨折患者,伤后均伴有颌面部畸形,共19例,利用Mimics Research19.0软件对患者... 目的探讨鼻眶筛骨折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Mimics软件在鼻眶筛手术效果客观评价方面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1月于我科行开放复位手术的鼻眶筛骨折患者,伤后均伴有颌面部畸形,共19例,利用Mimics Research19.0软件对患者术前术后颌面部三维CT进行对比,并进行骨折断端位移测量,进行客观疗效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对于面部外形的主观评价满意,且颌面部骨质三维重建示面部外形明显改善,利用Mimics软件进行数据测量,显示术前骨折断端位移是7.29±3.18mm;术后骨折断端位移是0.43±1.07mm。且随访24个月以上,患者对鼻面部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对于伤后出现明显颌面部畸形的鼻眶筛骨折的患者,术后外形得到明显改善,除患者主观评价满意外,应用Mimics软件可以客观地评估鼻眶筛骨折开放复位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眶筛骨折 开放复位 Mimics测量 客观评价
下载PDF
开放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保守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杜昆仑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852-1853,共2页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以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术后2个月Mazu...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以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术后2个月Mazur评分法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Mazur评分优15例,良17例,中2例,差0例,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较理想,优于保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外固定 踝关节骨折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