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树 倪江东 +2 位作者 宋德业 丁木亮 黄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技术(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结合LCP治疗胫...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技术(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结合LCP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46例,按照患者所接受治疗分为MIPPO组(20例)和ORIF组(26例),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进行比较,并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C型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IPPO组优于ORIF组。在住院时间、A型及B型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出现延迟愈合1例,不愈合1例,畸形愈合1例;ORIF组出现延迟愈合3例,不愈合1例,畸形愈合1例,浅表皮肤感染1例。结论 MIPPO技术相对于ORIF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 开放复位内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 胫骨中下段骨折
下载PDF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69例 被引量:63
2
作者 梅炯 俞光荣 +3 位作者 朱辉 祝晓忠 蔡宣松 郭荻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 评价开放复位内固定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重建钢板、可塑形钢板、Y形钢板和T形钢板对 6 9例77侧跟骨骨折进行治疗。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 ,77侧骨折中 73侧获随访 ,随访时间 2~ 5 1个月 ,平均 14 2个月。结果 ... 目的 评价开放复位内固定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重建钢板、可塑形钢板、Y形钢板和T形钢板对 6 9例77侧跟骨骨折进行治疗。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 ,77侧骨折中 73侧获随访 ,随访时间 2~ 5 1个月 ,平均 14 2个月。结果 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 ,本组 73侧骨折中 ,优 2 9侧 ,良 40侧 ,可 4侧 ,优良率 94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 开放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与保守治疗方法在髁突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比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威 张志利 +1 位作者 卢文辉 陈柳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2期34-35,共2页
目的比较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与保守治疗方法在髁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0例髁突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观察组显效者18例(72.0%),有效者6例(24.0%),失败者1例(4.0%),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0%... 目的比较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与保守治疗方法在髁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0例髁突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观察组显效者18例(72.0%),有效者6例(24.0%),失败者1例(4.0%),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对于髁突骨折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 保守治疗 髁突骨折
下载PDF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石通和 郭不平 宋明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60-4261,共2页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35足。骨折均采用Sander′s分型,应用外侧入路,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对有选择性...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35足。骨折均采用Sander′s分型,应用外侧入路,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对有选择性的病例进行了植骨。应用影像学检查和美国足踝协会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的时间18个月(12~32个月)。结果:共完整随访Ⅱ型骨折28足,Ⅲ型骨折7足。术前平均B觟hler角是5.4°,随访时平均B觟hler角是28.6°。X线测量表明在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恢复为健侧的98.2%。80%患者取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平均评分在Sander′sⅡ型骨折为89分,Ⅲ型骨折为78分。优良率在Sander′sⅡ型骨折为85.7%,Ⅲ型骨折为71.4%,总的优良率为82.9%。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和Ⅲ型骨折患者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开放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保守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5
作者 杜昆仑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852-1853,共2页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以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术后2个月Mazu...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以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术后2个月Mazur评分法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Mazur评分优15例,良17例,中2例,差0例,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较理想,优于保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固定 踝关节骨折 疗效
下载PDF
0.125%轻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股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游志坚 沈七襄 +1 位作者 陈利民 黄日华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0.125%轻比重布比卡因 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 股骨开放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骨盆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7
作者 岑彩虹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6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配合的方法。方法针对24例病情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手术配合:(1)对病人作心理安慰。(2)向手术医生了解拟行的手术方式,做好配合手术的心理准备及器械准备。(3)摆好手术体位。(4)抗休克...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配合的方法。方法针对24例病情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手术配合:(1)对病人作心理安慰。(2)向手术医生了解拟行的手术方式,做好配合手术的心理准备及器械准备。(3)摆好手术体位。(4)抗休克及其他损伤的处理配合。(5)骨盆手术操作中的配合。结果24例中23例术后恢复满意,另1例为骨盆环2处损伤,手术仅固定1处,术后出现固定处螺钉松动。结论虽骨盆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有一定难度,但手术护士如能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则可帮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术配合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复位内固定 心理安慰 手术方式 手术医生 器械准备 心理准备 配合手术 手术体位 处理配合 手术操作 术后恢复 螺钉松动 充分准备 手术护士 抗休克 骨盆环 损伤
下载PDF
MIPPO技术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1/3骨折的效果探讨
8
作者 唐德胜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6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讨用MIPPO(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技术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1/3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下1/3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5)... 目的 :探讨用MIPPO(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技术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1/3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下1/3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MIPPO技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与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1/3骨折相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下1/3骨折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PO技术 开放复位内固定 胫骨下1/3骨折
下载PDF
开放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保守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丙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5期146-147,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开放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保守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48例患者并随机分组,观察组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 目的对比分析开放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保守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48例患者并随机分组,观察组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后Mazur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后Mazur评分值依次为(18.7±3.2)d、(11220.3±488.0)元、(93.7±5.2)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5.8%,7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固定
下载PDF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国军 刘异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及Maryland足部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及Maryland足部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及对Maryland足部评分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issane角、Bohler角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跟骨宽度以及跟骨高度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患者的Maryland足部评分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的Maryland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应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有利于改善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宽度以及跟骨高度,同时患者的Maryland足部评分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内固定 开放复位内固定 Maryland足部评分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红菊 饶忠 郑容斌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4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记录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记录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护理满意率达98.72%,仅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且经治疗和护理后痊愈。结论:积极对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术中配合及相应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情况,减少不适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术中配合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中配合及护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艳 董源 《全科护理》 2014年第36期3391-3392,共2页
[目的]分析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并加强术中配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36例,并通过术前准备、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强术中检查。[结果]经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后,本组36例病人的手术均... [目的]分析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并加强术中配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36例,并通过术前准备、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强术中检查。[结果]经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后,本组36例病人的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病人出现并发症,术后成功率为100%。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胸腰椎骨折病人入院后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并加强术中配合,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还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护理
下载PDF
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收在腰椎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子江 刘丽妹 张艳英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6期38-38,共1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收在腰椎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应用。方法将70例ASA l~Ⅱ级成年人腰椎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术中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对照组:术中非控制性降压与自体血回输。...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收在腰椎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应用。方法将70例ASA l~Ⅱ级成年人腰椎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术中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对照组:术中非控制性降压与自体血回输。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平均出血量为(370±125)mL,回输血(104±50)mL,对照组35例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150±340)mL,输新鲜冰冻血浆(410±203)mL,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t=2.86,2.93,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收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围术期异体输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降压 自体血回收 腰椎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智 银智伟 +5 位作者 肖宇和 王文权 吴志洋 陈凯 王能 贾永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年第S5期53-54,共2页
跟骨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而复杂的足部创伤,约占全身骨折的2%,分为关节外和关节内骨折,大部分骨折都波及距下关节面,属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75%,治疗棘手,预后较差[1]。如治疗方式选择不当,常遗留有疼痛、足跟变宽、... 跟骨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而复杂的足部创伤,约占全身骨折的2%,分为关节外和关节内骨折,大部分骨折都波及距下关节面,属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75%,治疗棘手,预后较差[1]。如治疗方式选择不当,常遗留有疼痛、足跟变宽、跟腱变短、外踝碰撞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自2007年12月~2011年9月,共收治了以关节内骨折为主的跟骨骨折1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下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5
作者 唐美芳 王金凤 魏賜宝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7期133-137,共5页
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疗法联合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11月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目标... 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疗法联合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11月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目标导向液体疗法联合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术前、手术开始10 min时、手术结束时血氧饱和度(SaO_(2))、平均动脉压(MAP);术前、术后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术后6周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结果: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手术开始10 min时MAP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10 min时、手术结束时MAP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手术开始10 min时、手术结束时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开始10 min、手术结束时,观察组SaO_(2)均高于术前和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NT-proBNP、hs-CRP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NT-proBNP、hs-CRP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观察组NT-proBNP、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观察组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目标导向液体疗法联合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更佳,有利于降低术后NT-proBNP、hs-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液体疗法 开放复位内固定 下肢骨折 平均动脉压 N-端脑利钠肽前体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骨盆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分析
16
作者 郝鹏飞 韦文军 +1 位作者 张子赟 寿永禄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4007-4008,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开放复位经皮内固定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骨盆骨折患者60例,都采用开放复位经皮内固定手术。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58±10.25)min,平均出血量(60.24±6.38)ml,未发现明显复位丢失情况,骨折均一... 目的:探讨采用开放复位经皮内固定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骨盆骨折患者60例,都采用开放复位经皮内固定手术。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58±10.25)min,平均出血量(60.24±6.38)ml,未发现明显复位丢失情况,骨折均一期愈合,所有骨盆基本对称。治疗后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1.7%,与治疗前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好的影像技术配合下,开放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经皮技术
下载PDF
联合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伟 郑金鑫 +1 位作者 侯晓斌 冯凤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后外联合后内侧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7月—2020年6月,本科采用后外联合后内侧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29例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 [目的]探讨后外联合后内侧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7月—2020年6月,本科采用后外联合后内侧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29例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2~123 min,平均(85.2±18.7)min,术中出血量30~80 ml,平均(47.4±23.8)ml,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5~34个月,平均(20.1±3.5)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AOFAS评分、VAS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均逐渐改善(P<0.05)。影像显示骨折复位质量,优24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0%。骨折愈合时间11~15周。末次随访时,3例踝关节退变评级为1级,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松动。[结论]后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骨折端显露充分,利于骨折复位及固定,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后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原文传递
股骨颈骨折经上关节囊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
18
作者 施俊峰 万宏来 +2 位作者 陆辉 马继业 杨洪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介绍采用经上关节囊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上述技术治疗21例股骨颈骨折。行髋外侧切口,于臀中肌后缘分离,辨认臀小肌及梨状肌间隙,显露上方关节囊。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颈骨折,... [目的]介绍采用经上关节囊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上述技术治疗21例股骨颈骨折。行髋外侧切口,于臀中肌后缘分离,辨认臀小肌及梨状肌间隙,显露上方关节囊。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颈骨折,评估后上部骨质压缩或骨结构破坏情况,复位骨折,恢复颈干角及前倾角,取自体髂骨块支撑植骨于股骨颈后侧骨缺损处,采用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术中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12~26个月,随访过程中,1例发生股骨头塌陷坏死伴空心钉退钉,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5.0±9.4)分。影像方面,所有患者股骨颈骨折均骨性愈合;与完全负重前相比,术后12个月,股骨颈水平短缩和垂直短缩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经上关节囊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可减少股骨颈短缩的发生,骨折愈合率高,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上关节囊入路 开放复位内固定 自体骨移植
原文传递
两种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比较
19
作者 杨飞 樊天 高大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9-693,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本科开放复位内定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8例采用跗骨窦入路,42例采用L形入路。比较两组围手...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本科开放复位内定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8例采用跗骨窦入路,42例采用L形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跗骨窦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等级、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L形组(P<0.05)。两组随访(22.7±7.6)个月,跗骨窦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L形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AOFAS评分、足内翻、外翻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跗骨窦组VAS及AOFAS评分均显著优于L形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B?hler角与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B?hler角与Gissane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形入路相比,跗骨窦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跗骨窦入路 L形入路
原文传递
3D打印辅助开放复位内固定移位型髋臼骨折
20
作者 周东 苏郁 +4 位作者 吴舒婷 王磊 刘斯辉 李铖嵩 郭卫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670-1675,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移位型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06月收治的32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6例应用3D打印技术(3D组),16例应用传统技术(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移位型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06月收治的32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6例应用3D打印技术(3D组),16例应用传统技术(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3D组手术时间[(203.4±47.2)min vs(248.2±72.1)min,P<0.05]、切口总长度[(22.8±8.9)cm vs(31.3±12.9)cm,P<0.05]、透视次数[(7.3±1.8)次vs(12.3±3.6)次,P<0.05]、术中失血量[(587.5±401.9)ml vs(885.0±417.7)ml,P<0.05]、输血量[(132.8±154.4)ml vs(436.9±546.5)ml,P<0.05]、下地行走时间[(5.8±1.1)d vs(8.4±2.2)d,P<0.05]均显著优于传统组。随访时间平均(23.5±10.1)个月,3D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89.1±3.8)d vs(94.6±4.9)d,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髋伸屈及内外旋ROM、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3D组的VAS[术后1个月,(3.5±1.5)vs(5.3±1.0),P<0.05;术后6个月,(1.6±1.4)vs(3.4±1.3),P<0.05]、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56.4±5.3)vs(51.1±8.1),P<0.05;术后6个月(78.1±5.1)vs(72.8±4.8),P<0.05]均差异显著优于传统组。相应时间点两组髋伸屈及内外旋ROM和末次随访时VAS、Harr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3D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3D组T?nnis髋OA分级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均无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3D打印辅助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辐射暴露少、复位质量好、康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型髋臼骨折 3D打印 术前手术模拟 开放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