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槽处理技术对叶片尾缘气流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敏 王如根 +1 位作者 曹朝辉 张相毅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00-1105,共6页
提出了从叶片压力面向吸力面开槽的处理技术,设计了在80%~94%h叶高位置的叶片尾缘处的开槽方案,对叶片开槽处理后的压气机工作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小槽进口对叶片压力面附面层低速气流具有一定的抽吸作用,使部分压力... 提出了从叶片压力面向吸力面开槽的处理技术,设计了在80%~94%h叶高位置的叶片尾缘处的开槽方案,对叶片开槽处理后的压气机工作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小槽进口对叶片压力面附面层低速气流具有一定的抽吸作用,使部分压力面附面层气流和部分主流被吸入小槽并进行加速,这股气流将从小槽出口流出,它能够对叶背尾缘附面层内低速气流进行加速,从而控制或延缓附面层气流分离,并进一步减弱了尾缘附面层分离气流与叶片尾流的掺混,深入分析流场发现,小槽出口气流还可以控制吸力面附面层气流沿叶根向叶尖的潜移,从而防止大量附面层气流在叶尖堆积,因此采用开槽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叶片尾缘流场的流动特性,提高流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叶片尾缘 开槽处理 数值模拟 附面层气流
下载PDF
静子叶片开槽处理对单级压气机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敏 王如根 +1 位作者 白云 曾令君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基于利用叶片开槽出口射流控制附面层分离的思想,提出在静子叶片上从压力面向吸力面开槽的流动控制方案,设计了在静子叶片上部的两段式转折槽,并对静子叶片开槽处理后的单级压气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静子叶片开槽处理可以显... 基于利用叶片开槽出口射流控制附面层分离的思想,提出在静子叶片上从压力面向吸力面开槽的流动控制方案,设计了在静子叶片上部的两段式转折槽,并对静子叶片开槽处理后的单级压气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静子叶片开槽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单级压气机性能,扩大流量工作范围,提高压气机的稳定性。进一步分析流场发现,槽道出口射流可以有效吹除叶片尾部吸力面附面层分离气流,控制附面层分离区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静子叶片开槽处理 流动控制 射流 附面层
下载PDF
开槽位置和槽道结构对叶栅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敏 王如根 +1 位作者 曹朝辉 张相毅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0-404,共5页
基于利用小槽出口射流控制叶片吸力面尾缘分离气流的思想,为进一步研究开槽位置和槽道结构对叶栅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三种叶片开槽处理方案,用CFD方法对开槽前后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小槽出口射流可以有效吹除叶片吸力... 基于利用小槽出口射流控制叶片吸力面尾缘分离气流的思想,为进一步研究开槽位置和槽道结构对叶栅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三种叶片开槽处理方案,用CFD方法对开槽前后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小槽出口射流可以有效吹除叶片吸力面尾缘分离气流,控制和延缓附面层分离,从而增大了气流转折角,降低了总压损失,提高了叶栅流场稳定性,并且叶片开槽位置和槽道结构对叶栅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栅 叶片开槽处理 射流 附面层 性能
下载PDF
从压力面到吸力面开槽后叶栅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曹朝辉 王如根 +1 位作者 周敏 王庆伟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4-817,共4页
用CFD方法对某叶型开槽前后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初步研究表明通过在压力面到吸力面开槽能有效控制和延缓叶栅吸力面附面层的分离,从而增大气流的转折能力,降低总压损失,扩大叶栅的稳定工作范围.通过开槽处理,改变了叶栅表面的静压分布... 用CFD方法对某叶型开槽前后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初步研究表明通过在压力面到吸力面开槽能有效控制和延缓叶栅吸力面附面层的分离,从而增大气流的转折能力,降低总压损失,扩大叶栅的稳定工作范围.通过开槽处理,改变了叶栅表面的静压分布,使叶栅前段、后段的负荷增大,小槽进口附近的负荷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叶栅 吸力面 附面层 开槽处理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开槽结构对叶栅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如根 罗凯 +1 位作者 吴云 陈斌彬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9,共5页
基于利用小槽出口射流控制叶片吸力面分离气流的思想,为获得更好的叶栅流场特性,在两段式平行直线转折槽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开槽结构,用CFD方法对2种结构开槽前后的叶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为进一步研究改进结构的槽道... 基于利用小槽出口射流控制叶片吸力面分离气流的思想,为获得更好的叶栅流场特性,在两段式平行直线转折槽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开槽结构,用CFD方法对2种结构开槽前后的叶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为进一步研究改进结构的槽道出气角对叶栅性能的影响,另设计了多种出气角度。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槽道能够更好地改善叶栅性能,获得更高的气流转折角和静压升,以及更低的总压损失。槽道出气角对叶栅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栅 叶片开槽处理 射流 附面层 流场性能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叶片扩压器的联合处理方法
6
作者 李文娇 杜礼明 关天民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2,共8页
以机翼扩压器为研究对象,对某船用涡轮增压离心压气机性能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将扩压器叶片进行低稠度处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叶片根部开槽处理,以研究低稠度与开槽联合处理对整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稠度处理可在全转速范围内拓宽流量... 以机翼扩压器为研究对象,对某船用涡轮增压离心压气机性能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将扩压器叶片进行低稠度处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叶片根部开槽处理,以研究低稠度与开槽联合处理对整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稠度处理可在全转速范围内拓宽流量范围,但失速边界发生整体右移;低稠度与开槽联合处理能够保持堵塞流量不变时,在全转速范围内增大失速裕度,在进一步拓宽流量范围的同时,解决失速边界偏移问题,可使高转速下稳定工作流量范围甚至超过无叶扩压器的2倍,但同时联合处理也降低了气动性能,仍高于无叶扩压器性能;槽道的径向位置是开槽处理的关键参数,除了影响流量范围大小外,还会使峰值效率点的绝热效率、总压比分别产生近4.0%、1.5%的波动,因而需优先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叶片扩压器 低稠度 开槽处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岩棉复合保温外模板承载力及温度效应分析
7
作者 赵建军 付佳欣 李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为了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施工效率及解决传统外保温系统长期存在的易脱落和易着火问题,提出了一种集保温和建筑模板于一体的岩棉复合保温外模板(RW-CIEF)体系。RW-CIEF由内到外依次为内侧加强层、岩棉保温芯材、黏结层、保温过渡层以及... 为了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施工效率及解决传统外保温系统长期存在的易脱落和易着火问题,提出了一种集保温和建筑模板于一体的岩棉复合保温外模板(RW-CIEF)体系。RW-CIEF由内到外依次为内侧加强层、岩棉保温芯材、黏结层、保温过渡层以及外侧加强层。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C lc)确定了岩棉保温芯材的最佳厚度。采用有限元分析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探求了RW-CIEF在工程中的可行性,分析了RW-CIEF的抗弯性能、施工承载力及温度效应下的应力和变形,讨论了开槽形式、开槽宽度、开槽深度以及开槽间距对RW-CIEF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W-CIEF的抗弯性能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开槽处理可有效提高RW-CIEF的抗弯性能,综合抗弯性能、热工特性及加工角度,建议开槽形式选用对应开井字槽或对应开纵槽,开槽深度和宽度均为10 mm,开槽间距为150 mm;设计的RW-CIEF满足施工承载力,可保证外围护结构保温工程施工质量;由温度效应产生的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均未超过RW-CIEF的外侧加强层承载力,反映出RW-CIEF出现夏季空鼓或冬季开裂现象的可能性极小。提出的RW-CIEF体系可为外围护结构保温工程及建筑模板工程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棉复合保温外模板 抗弯性能 开槽处理 施工承载力 温度效应
下载PDF
压气机静子上游容腔优化设计研究
8
作者 韦开君 赵晨旭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3年第3期132-135,共4页
从3个方向对压气机静子上游容腔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优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槽处理会破坏流动连续性,开槽位置对流动性能的影响较大,且开槽处理方案对封严性能提升效果不明显;右端壁与左端壁两种倒圆结构在叶栅通道... 从3个方向对压气机静子上游容腔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优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槽处理会破坏流动连续性,开槽位置对流动性能的影响较大,且开槽处理方案对封严性能提升效果不明显;右端壁与左端壁两种倒圆结构在叶栅通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损失系数分别下降了0.395%和0.342%;两种堆叠结构叶栅出口截面的总压损失系数分别下降2.72%和3.11%,弧形拐角的堆叠结构封严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静子 上游容腔优化 开槽处理 倒圆处理 堆叠结构
下载PDF
高负荷离心压气机扩压器叶片前缘结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毅 卢新根 +1 位作者 赵胜丰 朱俊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为拓宽离心压气机稳定工作范围,以某高负荷离心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对径向扩压器叶片前缘进行盘侧开槽处理,借助数值模拟手段,探讨了开槽处理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的影响,并对开槽结构进行了参数化研究,确定了主要开槽参数对离... 为拓宽离心压气机稳定工作范围,以某高负荷离心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对径向扩压器叶片前缘进行盘侧开槽处理,借助数值模拟手段,探讨了开槽处理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的影响,并对开槽结构进行了参数化研究,确定了主要开槽参数对离心压气机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径向扩压器前缘盘侧开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离心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裕度,但同时伴随着压气机性能的降低。详细对比分析了开槽结构引入前后离心压气机内部流场结构,揭示了径向扩压器叶片前缘开槽提高离心压气机稳定工作裕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径向扩压器 叶片开槽处理 数值仿真 稳定工作范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