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1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软件定义网络的异常流量检测研究综述
1
作者 付钰 王坤 +1 位作者 段雪源 刘涛涛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26,共19页
针对软件定义网络(SDN)较传统网络更易遭受网络攻击的现实,从技术原理和架构特点出发,对近年来面向软件定义网络的异常流量检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SDN可能遭受网络攻击的组织形式,讨论了当前SDN异常流量检测、异常流量溯源、异常... 针对软件定义网络(SDN)较传统网络更易遭受网络攻击的现实,从技术原理和架构特点出发,对近年来面向软件定义网络的异常流量检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SDN可能遭受网络攻击的组织形式,讨论了当前SDN异常流量检测、异常流量溯源、异常流量缓解相关技术的特点、优势及不足;对当前研究中常用的数据集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梳理出一些通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总结并展望了未来SDN环境下异常流量检测方法的研究方向。调研结果可以指导实际应用需求中适配方法的选取,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深度学习 异常流量检测 异常流量溯源 异常流量缓解
下载PDF
不同染色体异常类型患者的囊胚整倍性及妊娠结局
2
作者 宋雪梅 袁振亚 +4 位作者 严为巧 李玉雯 朱彤 黄晓洁 袁牧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染色体异常类型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后的助孕结局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中心就诊的因染色体异常行PGT共8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异常类型不同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组(n=72)和染... 目的探讨不同染色体异常类型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后的助孕结局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中心就诊的因染色体异常行PGT共8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异常类型不同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组(n=72)和染色体数目异常组(n=8);其中,染色体结构异常组又根据染色体易位类型不同进一步分为平衡易位组(n=52)和罗氏易位组(n=20)两个亚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助孕结局。结果(1)在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患者中,两亚组间2PN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和活检整倍体囊胚易位染色体携带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罗氏易位组可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平衡易位组(P<0.05),罗氏易位组囊胚整倍体率亦显著高于平衡易位组(P<0.01);两亚组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在染色体数目异常患者中,5例47,XXY患者均有整倍体囊胚移植,截至投稿时,1例移植后未获得临床妊娠,3例获得健康新生儿,1例仍在妊娠随访中;染色体核型为47,XYY,t(12;18)(p11.2;p11.3)患者的2个取卵周期共活检10枚囊胚,其中4枚为整倍体囊胚、1枚为携带易位整倍体囊胚,移植1枚非携带整倍体囊胚后活产1健康女婴。结论罗氏易位和平衡易位患者利用PGT技术排除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因素后,妊娠结局得以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结构异常 染色体数目异常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基于SSA−LSTM的风速异常波动检测方法
3
作者 邓立军 袁金波 +1 位作者 刘剑 尚文天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7,共9页
针对传统统计方法对风门开闭导致传感器监测数据异常波动的漏报率和误报率高的问题,通过挖掘风速传感器中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数据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法(SSA)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组合的SSA−LSTM风速异常波动检测方法。... 针对传统统计方法对风门开闭导致传感器监测数据异常波动的漏报率和误报率高的问题,通过挖掘风速传感器中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数据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法(SSA)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组合的SSA−LSTM风速异常波动检测方法。首先利用SSA对风速传感器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风速数据分解为趋势分量、周期分量和噪声分量,通过重组趋势分量和噪声分量去除因湍流脉动产生的数据噪声;然后对LSTM进行参数优化,利用优化后的LSTM模型对预处理数据进行预测并得到重构风速;最后以对数概率密度函数计算监测风速与重构风速的异常分数,通过计算训练集数据样本的异常分数设定阈值对监测风速进行异常检测。试验结果表明:SSA去除因湍流脉动产生的数据噪声效果较好,在不影响数据波动情况下去除噪声分量,有助于提高风速重构效果和异常检测准确率;LSTM在无异常波动时能正确重构因湍流脉动导致的小幅波且与实际数据拟合效果较好,在有异常波动时根据历史波动趋势对异常波动段进行重构,可有效提高异常检测的准确率。通过对比分析,所提方法比ARIMA、BP、CNN模型的重构效果更好,异常检测准确率为99.2%,F1-Score为0.97,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检测因风门开闭导致的风速异常波动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波动 风门开闭 异常检测 奇异谱分析 长短期记忆 时间序列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异常检测研究综述
4
作者 吉根林 戚小莎 王嘉琦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43,共16页
视频异常检测涉及概率统计、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法.文中旨在综合作者课题组研究成果和其它前沿科研工作,聚焦于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异常检测方法,全面探讨该领域的背景、挑战与解决方案.综合领域内的大多数相关论文,对其进行系统分析... 视频异常检测涉及概率统计、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法.文中旨在综合作者课题组研究成果和其它前沿科研工作,聚焦于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异常检测方法,全面探讨该领域的背景、挑战与解决方案.综合领域内的大多数相关论文,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学者提供现阶段研究进展的基础认知.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异常检测方法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各类方法的网络模型选择,详细介绍常用数据集和性能评价指标,以性能对比突显各类方法的优势,并对视频异常检测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场景进行深入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异常检测 深度学习 异常 卷积神经网络 多示例学习
下载PDF
理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处理在承德高原地区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杨明 孟凡兴 +1 位作者 张文峰 杨金政 《矿产勘查》 2024年第3期443-448,共6页
布格重力校正方法中存在正常场校正的高程起算面误差、高程校正误差与地形和中间层校正误差,为避免传统布格重力校正方法中存在的误差影响,提高资料解释的准确性,本文采用了理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处理技术,对在承德御道口波状高原区的实... 布格重力校正方法中存在正常场校正的高程起算面误差、高程校正误差与地形和中间层校正误差,为避免传统布格重力校正方法中存在的误差影响,提高资料解释的准确性,本文采用了理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处理技术,对在承德御道口波状高原区的实测重力资料重新进行了处理。通过与布格重力异常的对比分析,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波状高原地区,理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相较于布格重力异常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重力场的空间分布形态,对局部信息的展现也更加清晰、丰富,对构造形态表现更加合理、准确,根据不同的地质目的,合理选择布格校正和理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处理,可提升资料解释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 布格重力异常 波状高原 重力校正 承德御道口地区
下载PDF
基于特征标记的油田无人值守站运行异常辨识研究
6
作者 赵敏 王云辉 +2 位作者 王华 付兵 金峰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4期25-29,共5页
油田无人值守站的运行异常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产生的数据可能存在噪声或错误,导致油田无人值守站运行异常辨识难度上升,所以研究一种新的基于特征标记的油田无人值守站运行异常辨识方法。按照既定时长采集无人值守站运行数据,对采集到... 油田无人值守站的运行异常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产生的数据可能存在噪声或错误,导致油田无人值守站运行异常辨识难度上升,所以研究一种新的基于特征标记的油田无人值守站运行异常辨识方法。按照既定时长采集无人值守站运行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降噪处理。以数据处理结果为基础,结合均值、方差和均方根值提取异常数据特征,并对异常状态特征进行标记处理,结合油田无人值守站运行异常辨识模型得到相关的辨识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的基于特征标记的油田无人值守站运行异常辨识方法的辨识准确率为93.77%,辨识效果好,可以在相关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标记 无人值守站 运行异常辨识 数据处理 异常辨识模型
下载PDF
公共场所行人异常行为识别方法综述
7
作者 赵荣泳 韦炳宇 +2 位作者 朱文杰 郑程元 李浩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3,共11页
为明确公共场所行人异常行为识别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首先,借助中国知网(CNKI)和Web版引文数据库(WOS),给出公共场所行人异常行为广义定义与泛在特征,将常见异常行为划分为危害行为、不合群行为和违规行为3类;其次,从数据和技术基础视域... 为明确公共场所行人异常行为识别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首先,借助中国知网(CNKI)和Web版引文数据库(WOS),给出公共场所行人异常行为广义定义与泛在特征,将常见异常行为划分为危害行为、不合群行为和违规行为3类;其次,从数据和技术基础视域,将现有异常行为识别方法划分为人工设计法、人体骨架法、红绿蓝(RGB)图像法和可穿戴传感器法4类;然后,梳理国内外主流人群异常行为数据集,分析相关算法在数据集上的性能表现;最后,从可用数据集和数据融合检测等方面总结现有研究方法局限性,给出未来研究方向与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4类异常行为识别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异常行为识别领域缺乏行为种类丰富、定义清晰、高质量的人群异常行为数据集;未来研究应聚焦稳健性强、准确率高的异常行为识别方法、模型及算法;探索多维数据融合互补检测方法,提升异常行为识别理论成果的应用场景的自洽性和自适应性,提高公共场所人群安全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场所 行人异常行为 识别方法 可穿戴传感器 异常行为数据集
原文传递
基于重要性分数的CUR矩阵分解识别WSN异常节点
8
作者 谢丽霞 田宇祺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7-1003,共7页
现有异常节点识别方法普遍存在精度低或者功耗大等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低秩矩阵分解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异常节点识别算法。根据传感器节点的特性进行特征选取和属性矩阵构建;通过改进的CUR矩阵分解方法计算异常矩阵;依据异常... 现有异常节点识别方法普遍存在精度低或者功耗大等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低秩矩阵分解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异常节点识别算法。根据传感器节点的特性进行特征选取和属性矩阵构建;通过改进的CUR矩阵分解方法计算异常矩阵;依据异常矩阵中节点向量的总体均值和标准差设定控制限,判断节点是否发生异常。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异常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分解 属性矩阵 异常节点 重要性分数 休哈特控制图 相关性程度 异常矩阵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s6.2级地震震害异常的启示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运生 赵波 +1 位作者 吉锋 李为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Mw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地质灾害。为了对该次地震的震害有初步认识,基于已有文献资料、高精度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本文尝试...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Mw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地质灾害。为了对该次地震的震害有初步认识,基于已有文献资料、高精度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本文尝试对该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地震为逆冲型事件,发震断裂为拉脊山北缘断裂东段;震源浅叠加松散覆盖层产生了明显的地震波放大效应,使得极震区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异常高,强震动使得房屋大量倒塌;而位于断裂上盘的积石山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相对不发育,仅在黄土覆盖的官亭盆地产生了数百处小型滑坡和中川乡一处较大规模的地震液化滑坡泥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s6.2级地震 地震液化滑坡泥流 地形放大 震害异常 松散堆积层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展的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分析
10
作者 商丽梅 陈惠娟 +6 位作者 刘月 曹阳 李枫 郭嫣婷 董伟民 林艳 顾伟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54,共8页
目的:探讨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展的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RC)的预后影响因素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60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由MDS进展的AML-MR... 目的:探讨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展的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RC)的预后影响因素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60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由MDS进展的AML-MRC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性分析AML-MRC的临床特征、遗传学特点、基因测序、预后分层、治疗方案等,对各项临床指标、预后分层和治疗方案等对AML-MRC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AML-MR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为4.5个月,1年OS率为28.3%,治疗后的完全缓解(CR)率为3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初诊为AML-MRC时白细胞增多、血小板显著减少、预后分层差及HMA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为AML-MRC患者中位OS较短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显著减少(HR=4.46)、HMA药物治疗(相对于移植,HR=10.47)、支持治疗(相对于移植,HR=25.80)与预后分层差(相对于预后中等,HR=13.86)为影响AML-MRC患者中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AML-MRC患者1年OS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血小板显著减少、由MDS进展为AML的间隔时间(TTA)≥3个月、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I)≥0.07、CONUT评为≥5分、预后分层差及支持治疗;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AML-MRC患者1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HR=11.23)、血小板显著减少(HR=8.71)、FARI≥0.07(HR=5.19)及预后分层差(HR=14.0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CR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血小板显著减少、FARI≥0.1、CONUT评分≥5分、预后分层差及支持治疗;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7.35)、预后分层差(HR=32.5)、CONUT评分≥5分(HR=9.60)及血小板显著减少(HR=12.05)为影响患者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L-MRC患者总体中位OS时间短,可能造成AML-MRC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有高龄(≥60岁)、支持治疗、HMA治疗、预后分层差、血小板显著减少、FARI≥0.07、营养状况差(CONUT评分≥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 生存 预后
原文传递
男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直肠末端神经节发育与脊髓/骶骨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陈泯名 侯金平 +3 位作者 冯伟 迭小红 向晨翥 王佚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 探讨男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患儿直肠末端神经发育情况与患者脊髓/骶骨异常的关系,以期提高对ARMs中肠神经发育异常的相关认识。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2021年收治符合纳排标准的男性复杂ARMs患儿... 目的 探讨男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患儿直肠末端神经发育情况与患者脊髓/骶骨异常的关系,以期提高对ARMs中肠神经发育异常的相关认识。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2021年收治符合纳排标准的男性复杂ARMs患儿的临床资料,在肛门成形术时取患者末端直肠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神经节发育情况并进行分组(G1组:有神经节细胞;G2组:无神经节细胞)。利用影像学技术评估患者脊髓及骶骨是否存在异常,并将其与直肠末端肠神经节发育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39例,行肛门成形术时中位年龄为5.77(4.57,6.97)个月。G1组(80例,57.6%)与G2组(59例,42.4%)在ARMs病理类型、手术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影像学证实出现脊髓异常(SCA)48例(34.5%),骶骨发育异常25例(18.0%),尾骨发育异常18例(12.9%)。G1组与G2组脊髓发育不良及骶骨发育异常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脊髓发育不良中,终丝脂肪变性、脊髓空洞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正位及侧位SR值分别为(0.72±0.10 vs 0.67±0.12)、(0.77±0.09 vs 0.72±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骶骨发育异常、终丝脂肪变、脊髓空洞为男性复杂ARMs患儿直肠末端神经节缺失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男性复杂性ARMs直肠末端神经节发育情况与脊髓及骶骨发育异常密切相关。骶骨发育异常、终丝脂肪变、脊髓空洞为男性复杂ARMs患儿直肠末端神经节缺失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末端直肠神经节 脊髓异常 骶骨异常
原文传递
基于角度的图神经网络高维数据异常检测方法
12
作者 王俊 赖会霞 +1 位作者 万玥 张仕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5,共10页
在高维数据空间中,数据大都处于高维空间边缘且分布十分稀疏,由此引起的“维度灾难”问题导致现有异常检测方法无法保证异常检测精度。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角度的图神经网络高维数据异常检测方法A-GNN。首先通过数据空间的均匀采... 在高维数据空间中,数据大都处于高维空间边缘且分布十分稀疏,由此引起的“维度灾难”问题导致现有异常检测方法无法保证异常检测精度。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角度的图神经网络高维数据异常检测方法A-GNN。首先通过数据空间的均匀采样和初始训练数据的扰动来扩充用于训练的数据;然后利用k近邻关系构造训练数据的k近邻关系图,并以k近邻元素距离加权角度的方差作为近邻关系图节点的初始异常因子;最后通过训练图神经网络模型,实现节点间的信息交互,使得相邻节点能够互相学习,从而进行有效的异常评估。在6个自然数据集上将A-GNN方法与9种典型异常检测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A-GNN在5个数据集中取得了最高的AUC值,其能够大幅提升各种维度数据的异常检测精度,在一些“真高维数据”上异常检测的AUC值提升达40%以上;在不同k值下与3种基于k近邻的异常检测方法相比,A-GNN利用图神经网络节点间的信息交互能有效避免k值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检测 基于角度的异常评估 图神经网络 高维数据 K近邻
下载PDF
胎儿鼻骨缺失或短小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13
作者 杨娟 赵胜 +2 位作者 冯倩 高艳多 朱霞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鼻骨缺失或短小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220例中孕期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诊断为鼻骨发育异常的胎儿,比较鼻骨缺失与短小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比... 目的 探讨鼻骨缺失或短小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220例中孕期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诊断为鼻骨发育异常的胎儿,比较鼻骨缺失与短小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比较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与鼻骨发育异常合并其他结构畸形(或超声软指标异常)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20例鼻骨发育异常胎儿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8.64%(19/220)。鼻骨发育异常合并其他超声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21.57%VS 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以及鼻骨发育异常合并其他超声异常中,鼻骨缺失与鼻骨短小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胎儿鼻骨缺失或短小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增高;合并其他结构畸形或超声软指标异常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更高;产前超声检出胎儿鼻骨缺失或短小时,应对其他结构及超声软指标进行详细超声检查,且不论是否合并其他结构畸形或超声软指标异常,均建议行产前遗传学检测排除染色体基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骨发育异常 鼻骨缺失 鼻骨短小 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地磁异常识别技术在松原5.7级地震前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于畅 吕铁鑫 +2 位作者 马小溪 朱彤 朱玉玲 《防灾减灾学报》 2024年第1期16-20,28,共6页
运用地磁异常识别技术对2018年5月28日松原5.7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展开研究。采用加卸载响应比法、逐日比法、日变化空间相关法、异常叠加法对吉林省三岗台、通化台及东北地区邻近的大连台、营口台、朝阳台、铁岭台等台站,运用松原5.7级... 运用地磁异常识别技术对2018年5月28日松原5.7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展开研究。采用加卸载响应比法、逐日比法、日变化空间相关法、异常叠加法对吉林省三岗台、通化台及东北地区邻近的大连台、营口台、朝阳台、铁岭台等台站,运用松原5.7级地震前18个月内的地磁预处理分钟值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异常判定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卸载响应比法、逐日比法和日变化空间相关法的基础上,运用异常叠加法提取的地磁异常,其预测的位置与真实值更加接近,预测结果对省内地震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逐日比 日变化空间相关 地磁 异常叠加 异常识别
下载PDF
油液光谱数据诊断综合传动装置异常磨损定位方法
15
作者 徐峰 张倩倩 +3 位作者 季文龙 贾然 张鹏 郑长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8-1404,共7页
磨损是影响综合传动装置工作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相关研究中常用的聚类、主成分分析、加权融合等油液光谱数据分析方法,缺乏对特定元素浓度指标异常磨损情况下随时间增长的考虑。为分析综合传动装置不同零部件的磨损状... 磨损是影响综合传动装置工作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相关研究中常用的聚类、主成分分析、加权融合等油液光谱数据分析方法,缺乏对特定元素浓度指标异常磨损情况下随时间增长的考虑。为分析综合传动装置不同零部件的磨损状态,提出一种基于油液光谱数据的零部件异常磨损定位分析方法。针对综合传动装置异常磨损过程中部分元素在特定阶段会出现快速增长的情况,提出基于时间窗相关距离的聚类方法,分离表征不同零部件磨损状态的元素;提出磨损元素的磨损趋势分级方法,以高磨损趋势元素为聚类中心,使聚类结果具备可解释性;通过分级系数确定零部件磨损元素权重,融合各零部件磨损元素,获取不同零部件磨损状态表征;通过异常磨损界限值识别异常磨损,实现零部件异常磨损定位。以综合传动装置润滑油液光谱数据为例,检测判断该装置异常磨损的零部件及时间段。检测结果表明:Fe、Cu、Pb三种元素的磨损趋势分级系数最高,携带大量磨损信息,能够有效表征装置的磨损状态;基于时间窗相关距离的有中心聚类方法,成功将油液光谱数据分为Fe、Cu、Pb三类,可用于有效表征整体、摩擦片、齿轮组的磨损状态;基于分级系数的加权融合方法可以有效对该装置的异常磨损部位和时间周期进行检测和判断,为后续的故障预防和维护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磨损 油液光谱数据 磨损趋势分级 异常磨损定位
下载PDF
基于“阴阳自和”理论探讨自噬在老年血脂异常中的作用
16
作者 金颖 隋国媛 +3 位作者 戴俭宇 王庆谚 李记泉 贾连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自噬是近年来的医学热点领域,在此过程中,受损细胞器、蛋白质聚集物和脂滴等通发生降解(阴),并在此过程中生成能量(阳)与机体衰老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自噬在维持细胞内稳态、应对细胞内应激中的作用与阴阳消长、阴阳互用实现动态平衡,... 自噬是近年来的医学热点领域,在此过程中,受损细胞器、蛋白质聚集物和脂滴等通发生降解(阴),并在此过程中生成能量(阳)与机体衰老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自噬在维持细胞内稳态、应对细胞内应激中的作用与阴阳消长、阴阳互用实现动态平衡,从而达到阴阳自和状态的过程不谋而合。中医理论分析认为老年血脂异常为本虚标实之证,与脾肾功能相关,与机体阴阳自和能力下降相关。文章尝试以中医阴阳理论为基础,探讨细胞自噬在老年血脂异常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自和 自噬 血脂异常 衰老
原文传递
某钢筋混凝土栈桥的异常振动成因分析
17
作者 鲁文妍 陈亮 +3 位作者 曹翔宇 郑春锋 刘海祥 许珉凡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9,199,共7页
为研究栈桥异常振动原因并对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在缺失结构异常振动期间观测数据的情况下,基于现场检测、动力测试及数值仿真3种方式相结合,将导致异常振动的内因和外因逐一排查,筛选高可能性因素进行异常振动成因分析。研究表明,栈桥... 为研究栈桥异常振动原因并对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在缺失结构异常振动期间观测数据的情况下,基于现场检测、动力测试及数值仿真3种方式相结合,将导致异常振动的内因和外因逐一排查,筛选高可能性因素进行异常振动成因分析。研究表明,栈桥的异常振动是由水平承载系统的第2阶自振频率与激振频率共振以及托辊转速较小差异导致的“拍现象”综合导致。其中,托辊对栈桥产生的拉扯激振是导致其异常振动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水运工程结构的异常振动成因分析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栈桥 异常振动 动力测试 数值仿真 安全性评估
下载PDF
基于深度自回归模型的电网异常流量检测算法
18
作者 李勇 韩俊飞 +2 位作者 李秀芬 王鹏 王蓓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针对电网中行为种类复杂多样且数量众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回归模型的电网异常流量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深度自编码网络自动提取网络流量数据的特征,降低异常流量检测的分析周期,并自动挖掘数据的层次关系。通过支持向量机对提取... 针对电网中行为种类复杂多样且数量众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回归模型的电网异常流量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深度自编码网络自动提取网络流量数据的特征,降低异常流量检测的分析周期,并自动挖掘数据的层次关系。通过支持向量机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实现对异常流量的检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分析不同攻击向量,避免噪声数据的干扰,进而提高电网异常流量检测的精度,对于流量数据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回归模型 深度学习 异常检测 海量数据 分析周期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基于瓦斯防治工程的隐伏构造勘查与瓦斯异常区域预测
19
作者 何鑫 崔洪庆 +1 位作者 关金锋 王泽华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隐伏构造勘查与瓦斯异常区域预测研究是瓦斯灾害防治工程的基础。根据中国煤矿生产法律规章,开采具有瓦斯灾害危险的煤层前,必须实施瓦斯抽放工程。通常,地质异常区域即是瓦斯灾害危险区,构造应力场和采动应力场的叠加会扰动煤体并加压... 隐伏构造勘查与瓦斯异常区域预测研究是瓦斯灾害防治工程的基础。根据中国煤矿生产法律规章,开采具有瓦斯灾害危险的煤层前,必须实施瓦斯抽放工程。通常,地质异常区域即是瓦斯灾害危险区,构造应力场和采动应力场的叠加会扰动煤体并加压瓦斯。为精准定位地质异常区,评价其瓦斯致灾潜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瓦斯抽采工程进行瓦斯异常区域勘测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利用抽采钻孔参数和施工记录,采集钻孔数据并计算煤层顶底板控制点坐标,进而利用二维投影图件及三维应力场模型对隐伏地质构造(如小的断层、褶曲、局部煤厚异常变化等)进行勘查和预测;通过分析小型地质构造周围的附加应力场,并对瓦斯致灾潜能进行动态预测。应用该方法,可以对地质异常区进行精细调查,揭示采煤工作面瓦斯地质演化的一般规律。其研究结果为高瓦斯或突出煤层瓦斯灾害防治措施优化设计及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灾害防治 瓦斯抽采钻孔 瓦斯地质 瓦斯异常 地质异常
下载PDF
海域重力异常模型的多尺度分析
20
作者 刘焕玲 杨蔚然 +5 位作者 张放 文汉江 胡敏章 蒋涛 蔺文奇 黎晨曦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5,共12页
不同于传统的重力异常模型精度分析方法,本文以马里亚纳海沟区域(140°E—150°E,10°N—20°N)为例,利用DOG球面小波提取了DTU10、DTU17和SIO V32.1模型在不同波段内的重力异常信号,对模型间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 不同于传统的重力异常模型精度分析方法,本文以马里亚纳海沟区域(140°E—150°E,10°N—20°N)为例,利用DOG球面小波提取了DTU10、DTU17和SIO V32.1模型在不同波段内的重力异常信号,对模型间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基于径向基函数的不同深度、不同分辨率的多尺度分析进行了尝试。利用DOG球面小波对各模型多尺度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尺度变小,模型间的差异在变大;DTU10、DTU17模型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10.9~43.6 km的波段内,分布在海岸、海沟、海底山附近,体现了Cryosat-2、Jason-1/GM观测数据和FES2014海潮模型的贡献;受模型构建方法不同、观测数据增多和波形重跟踪的影响,DTU17、SIO V32.1模型的差异大于DTU10、DTU17之间的差异。对传统径向基函数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多深度、多空间分辨率情况下径向基函数多尺度分析,结果略优于单一深度、单一空间分辨率径向基函数构建结果,有望应用于多源数据的重力场模型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重力异常模型 球面小波 径向基函数 多尺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