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2022年川滇地区4次M_(S)≥6.0地震前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异常变化
1
作者 解滔 韩盈 于晨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0-1384,共15页
2021—2022年川滇地区先后发生了云南漾濞M_(S)6.4、四川芦山M_(S)6.1、马尔康M_(S)6.0和泸定M_(S)6.84次M_(S)≥6.0地震。距这些地震震中400km的范围内布设有红格、冕宁、甘孜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站,其观测数据在这4次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程... 2021—2022年川滇地区先后发生了云南漾濞M_(S)6.4、四川芦山M_(S)6.1、马尔康M_(S)6.0和泸定M_(S)6.84次M_(S)≥6.0地震。距这些地震震中400km的范围内布设有红格、冕宁、甘孜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站,其观测数据在这4次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程度和形态的中短期异常变化。红格站EW和NS测道自2020年12月开始出现同步下降变化,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后NS测道的异常恢复,但EW测道仍然持续下降,截至2022年9月5日泸定M_(S)6.8地震发生,EW测道的异常持续时间约为21个月。甘孜站N10°E测道的下降异常变化始于2022年4月,6月底开始出现转折回升,10月异常恢复,其间先后发生芦山M_(S)6.1、马尔康M_(S)6.0、泸定M_(S)6.8地震。2022年9—11月,甘孜站N60°W测道出现年变畸变异常,2023年1月26日泸定再次发生M_(S)5.6地震。冕宁站EW、NS、N45°W测道自2022年6月下旬开始出现同步上升变化,于泸定M_(S)6.8地震后异常恢复。依据这些异常变化,在周、月会商中对2021年漾濞M_(S)6.4、2022年泸定M_(S)6.8、2023年泸定M_(S)5.6地震做出了短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井下观测 川滇地区 地震 异常变化
下载PDF
2001年新疆昆仑山M_(S)8.1地震前地脉动参数异常变化
2
作者 李志雄 周雯 +1 位作者 施春花 卢启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106-108,共3页
1研究背景。冯德益等(1994)研究发现,在中强地震发生前后地震波参数和地脉动参数都会有各种异常形态出现,且短周期地脉动参数异常可用于地震短期预报。李志雄等(2008)编制了海南数字地脉动参数处理系统,系统自动计算2005—2007年海南地... 1研究背景。冯德益等(1994)研究发现,在中强地震发生前后地震波参数和地脉动参数都会有各种异常形态出现,且短周期地脉动参数异常可用于地震短期预报。李志雄等(2008)编制了海南数字地脉动参数处理系统,系统自动计算2005—2007年海南地震台网各个台站的地脉动参数,发现在海南及邻区显著地震前和地震活动活跃时地脉动参数有一定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M_(S)8.1地震 地脉动参数 异常变化 空间线性度 方位角
下载PDF
基于双空间共轭自编码器的多时相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
3
作者 李沙沙 邢红杰 李刚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5-184,共10页
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能够从多时相高光谱遥感图像中寻找到数量稀少、与整体背景变化趋势不同、难以发现且令人感兴趣的异常变化。数据集规模较小、存在噪声干扰以及线性预测模型存在局限性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传统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方... 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能够从多时相高光谱遥感图像中寻找到数量稀少、与整体背景变化趋势不同、难以发现且令人感兴趣的异常变化。数据集规模较小、存在噪声干扰以及线性预测模型存在局限性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传统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目前,自编码器已被成功地应用于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然而,单个自编码器在处理多时相高光谱图像时,仅关注图像的重构质量,在获取瓶颈特征时往往忽略了图像中复杂的光谱变化信息。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空间共轭自编码器的多时相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Multi-temporal Hyperspectral Anomaly Change Detection Based on Dual Space Conjugate Autoencoder,DSCAE)方法。所提方法包含两个共轭的自编码器,即它们从不同方向构造各自的潜在特征。在该方法的训练过程中,首先,两幅不同时刻的高光谱图像经过各自的编码器分别获得相应的潜在空间特征表示,再分别经过各自的解码器获得另一时刻的预测图像;其次,在样本空间和潜在空间中施加不同的约束条件,并在两个空间中最小化相应的损失函数;最后,两幅输入图像经过共轭自编码器后获得各自的异常损失图,对所得的两幅异常损失图采用取小运算得到最终的异常变化强度图,以便在减小输入图像间背景光谱差异的同时突出异常变化。在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10种相关方法相比,DSCAE展现了更优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异常变化检测 自编码器 深度学习 异常检测 多时相高光谱图像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同震应变状态及震前应变异常变化分析
4
作者 唐磊 樊俊屹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262-265,共4页
1研究背景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29.59°N,102.08°E),震源深度16 km。此次泸定M_(S)6.8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南端,鲜水河断裂是中国大陆地壳运动最强烈的断裂带之一,与甘孜—玉树... 1研究背景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29.59°N,102.08°E),震源深度16 km。此次泸定M_(S)6.8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南端,鲜水河断裂是中国大陆地壳运动最强烈的断裂带之一,与甘孜—玉树断裂、东南部的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等共同构成了川滇活动块体的北东边界,该区域构造复杂,川滇地区绝大部分强震发生于该断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四分量钻孔应变 同震应变阶 附加应力 异常变化
下载PDF
肿瘤患者血液异常变化与临床病情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汪玉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0113-011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肿瘤患者血液异常变化与临床病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肿瘤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我们希望能够了解血液异常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之间的关联性。这将有助于提高对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究肿瘤患者血液异常变化与临床病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肿瘤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我们希望能够了解血液异常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之间的关联性。这将有助于提高对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 文章随机选取本院患有肿瘤的患者病例5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进行新型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通过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血液异常变化与临床病情的关系。结果 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对比,发现治疗组患者经过新治疗方法后,血液异常指标呈现明显改善,如白细胞计数的增加、血红蛋白水平的提高等,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同时,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如肿瘤大小的缩小、症状的缓解等。这些结果表明肿瘤患者血液异常变化与临床病情密切相关,新治疗方法或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异常并提升治疗效果。这些发现为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优化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结论 血液异常指标的改善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情改善密切相关。治疗组患者经过新治疗方法或综合治疗后,血液异常指标明显改善,如白细胞计数的增加、血红蛋白水平的提高等,并伴随着肿瘤大小的缩小、症状的缓解等临床病情的改善。这表明肿瘤患者的血液异常变化可以作为一种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肿瘤治疗中,应重视并及时纠正患者的血液异常,以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异常变化 临床病情 肿瘤患者
原文传递
台风登陆前后异常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6
作者 端义宏 陈联寿 +5 位作者 梁建茵 王元 吴立广 崔晓鹏 马雷鸣 李青青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9-986,共18页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台风登陆前后异常变化及机理研究"经过5年(2009—2013年)的研究完成研究任务。项目系统性地开展了16个台风的外场观测试验,在浅水区的海气拖曳系数、边界层高度变化等方面获得新...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台风登陆前后异常变化及机理研究"经过5年(2009—2013年)的研究完成研究任务。项目系统性地开展了16个台风的外场观测试验,在浅水区的海气拖曳系数、边界层高度变化等方面获得新的观测结果;发展了针对登陆台风的多源资料融合方法,例如台风雷达风场反演和同化技术取得进展;揭示了不同尺度系统活动导致台风路径突变、登陆台风复苏、双眼壁的形成等的物理机制;改进了涡旋初始化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技术,提出了新的云辐射参数化方案,建立了台风海-陆-气耦合模式,台风数值预报关键技术的研发取得明显进展,文中介绍该项目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对台风登陆前后异常变化的科学问题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登陆过程 异常变化
下载PDF
太平洋入流及其与北冰洋异常变化的联系 被引量:33
7
作者 史久新 赵进平 +1 位作者 矫玉田 曲平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3-260,共8页
太平洋水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 ,对北冰洋的海冰、水团和环流产生重要影响。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北冰洋的海冰和海洋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异常变化 ;与此同时 ,白令海峡太平洋入流水的流量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太平洋水在北冰洋中的运移... 太平洋水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 ,对北冰洋的海冰、水团和环流产生重要影响。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北冰洋的海冰和海洋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异常变化 ;与此同时 ,白令海峡太平洋入流水的流量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太平洋水在北冰洋中的运移路径和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 ,这些变化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有关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北冰洋异常变化与太平洋入流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太平洋 海冰 水团 环流 运移 海洋 异常变化 改变 人流
下载PDF
地下流体长趋势异常变化与强震预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陆明勇 刘耀炜 +11 位作者 范雪芳 曹玲玲 高小其 官致君 张素欣 刘翔 李民 牛安福 丁风和 朱自强 房宗绯 赵丽葵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332,共10页
以华北、川滇、青藏东北缘、新疆及邻区等重点地区的地下流体观测点为基础,选择水位、水氡、水温、汞等长期观测资料,进行了历史强震震例的地下流体长趋势资料处理、干扰排除和异常提取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分区的强地震地下... 以华北、川滇、青藏东北缘、新疆及邻区等重点地区的地下流体观测点为基础,选择水位、水氡、水温、汞等长期观测资料,进行了历史强震震例的地下流体长趋势资料处理、干扰排除和异常提取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分区的强地震地下流体长期预测指标并探讨其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 长趋势异常变化 指标 强震 预测
下载PDF
火山活动对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曲维政 赵进平 +2 位作者 赵雪 黄菲 陈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79-587,共9页
文中利用逐次滤波法分析结果表明 ,火山活动能引起平流层较大幅度增温 ,对于南半球 70hPa高空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超过了总方差的 1 6 % ;火山活动影响最显著的高度是平流层 70hPa约1 5~ 2 2km高空 ,由此高度向上或向下 ,火山活动的影... 文中利用逐次滤波法分析结果表明 ,火山活动能引起平流层较大幅度增温 ,对于南半球 70hPa高空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超过了总方差的 1 6 % ;火山活动影响最显著的高度是平流层 70hPa约1 5~ 2 2km高空 ,由此高度向上或向下 ,火山活动的影响都逐渐减小 ;火山活动引起平流层大气升温的同时还将引起对流层大气降温 ,其分界线大致位于对流层顶 30 0hPa附近。平流层高空气候异常变化还具有显著的 2 2a变化周期和 1 1a变化周期 ,分析认为是大气温度场对太阳磁场磁性 2 2a周期和太阳黑子 1 1a周期变化的响应 ,其方差贡献率超过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 气候异常变化 火山活动 太阳活动
下载PDF
植被覆盖异常变化影响陆面状况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3
10
作者 陈海山 倪东鸿 +1 位作者 李忠贤 曾刚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5-734,共10页
利用NCAR最新的公用陆面模式CLM3.0,通过数值模拟初步研究了植被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异常变化对陆面状况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植被LAI的异常变化能够引起地表能量平衡、地表水循环等陆面状况的异常。(1)植被LAI的异常变化... 利用NCAR最新的公用陆面模式CLM3.0,通过数值模拟初步研究了植被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异常变化对陆面状况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植被LAI的异常变化能够引起地表能量平衡、地表水循环等陆面状况的异常。(1)植被LAI的异常变化主要影响太阳辐射在植被与地表之间的分配,以及地表的感热、潜热通量。植被LAI增大,能够引起植被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而到达土壤表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并导致植被的蒸发、蒸腾潜热通量增加,造成地表的蒸发潜热和感热通量不同程度的减小。(2)植被LAI增大时,植被对降水的拦截和植被叶面的蒸发增大,植被的蒸腾作用也明显增强;植被LAI增加会使得热带地区各个季节的土壤表面蒸发、地表径流减小,而土壤湿度有所增加;LAI增加造成中高纬度地区土壤蒸发的减少主要出现在夏季;LAI增加还能够引起中高纬地区冬、春积雪深度不同程度的增加,造成春末、夏初地表径流的增加。(3)植被LAI增加能够使得叶面和土壤温度有所下降,但植被LAI的变化对叶面、土壤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异常变化 陆面状况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异常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蒲书箴 周明煜 +2 位作者 刘赞沛 于非 胡筱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30,共6页
根据国家海洋局全部海洋站的水温和水位资料 ,以及“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的ADCP测流和CTD资料计算并分析了黑潮源流区输入西北太平洋的北向质量通量和西北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的水温、水位的异常变化 ,同时还应用美国宇航局Goddar... 根据国家海洋局全部海洋站的水温和水位资料 ,以及“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的ADCP测流和CTD资料计算并分析了黑潮源流区输入西北太平洋的北向质量通量和西北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的水温、水位的异常变化 ,同时还应用美国宇航局Goddard地球观测系统 (GEOS) /四维资料同化系统 (DAS)计算并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的海面潜热通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 .结果表明 ,北向质量通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这种年际变化与西北太平洋水温、水位和潜热通量的变化有着合理的因果关系 .当前者减少时 ,后 3者也明显减小 .其物理解释是从热带西太平洋输入西北太平洋的海水质量和热量的减少将导致西北太平洋的减水和热量收入的减少 ,而热量收入的减少又将会引起水温和潜热通量的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通量 水温 水位 潜热通量 太平洋 异常变化
下载PDF
火山活动对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曲维政 黄菲 +3 位作者 赵进平 邓声贵 杜凌 刘应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0-659,共10页
文中利用逐次滤波法滤除北半球平流层70hPa约15~22km高空大气温度异常变化中太阳活动的影响之后,进一步分析了火山活动的气候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火山活动能引起平流层较大幅度增温,对于北半球70hPa高空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超过了总... 文中利用逐次滤波法滤除北半球平流层70hPa约15~22km高空大气温度异常变化中太阳活动的影响之后,进一步分析了火山活动的气候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火山活动能引起平流层较大幅度增温,对于北半球70hPa高空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超过了总方差的30%;火山活动影响最显著的高度是平流层70hPa约15~22km高空,由此高度向上或向下,火山活动的影响都逐渐减小;火山活动引起平流层大气升温的同时还将引起对流层大气降温,其分界线大致位于对流层顶300hPa附近;强火山爆发如皮纳图博火山爆发、阿贡火山爆发和堪察加北楮缅奴等火山爆发是引起未来两年左右平流层中下层温度异常变化最重要的因素,其方差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五十三!;火山喷发高度越高,引起平流层增温效应的层次也越高;北半球大气温度异常变化对南半球火山活动响应的滞后时间比北半球火山活动长.平流层高空气候异常变化还具有显著的22年变化周期,分析认为是大气温度场对太阳磁场磁性周期22年异常变化的响应,其方差贡献率超过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 气候异常变化 火山活动 太阳活动
下载PDF
南极海冰异常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解思梅 邹斌 +1 位作者 王毅 包澄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37,共11页
通过分析1973~1994年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全球海平面代表站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发现南极海冰80年代明显比70年代的海冰面积偏小,海平面高度80年代平均值也明显比70年代偏高.联系两者之间的变化并分析其物理机制,指出80年代海冰变化... 通过分析1973~1994年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全球海平面代表站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发现南极海冰80年代明显比70年代的海冰面积偏小,海平面高度80年代平均值也明显比70年代偏高.联系两者之间的变化并分析其物理机制,指出80年代海冰变化累积距平值比70年代显著减少,标志着全球气候增暖;海水温度和大气温度都明显偏高,从而导致海冰长期累积的大量减少;水温高而引起水体膨胀,并且越是在暖年从南极大陆上的冰盖向海洋中输入的冰山就越多.由于上述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海平面明显的上升,因此引起80年代海平面平均高度比70年代明显上升,10a平均值偏高22mm,并且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太平洋尤为明显.东北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各有一大范围的海平面上升区,在白令海峡附近也有一上升区,西北和西南太平洋各有一下降区.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与南极海冰持续性减少有关,这说明南大洋水温偏高,南大洋环流在南美大陆向北分支的秘鲁寒流水温也相对偏暧,这容易发生El Nino事件.El Nino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上盛行的东风减弱西风增强.原太平洋海平面西高东低的状况,因受重力和风动力的作用,使大量的海水从西向东输送,造成80年代太平洋东部上升西部下降的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冰 异常变化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芦山M_S7.0与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电磁扰动异常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君 安张辉 +2 位作者 范莹莹 杜学彬 崔腾发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52,共10页
应用四川芦山MS7.0和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震中周围部分电磁扰动观测台站资料,主要利用电磁扰动原始波形比较以及电磁脉冲能量分析两种方法,对两次地震前电磁扰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两次地震前4个电磁扰动台站原始曲线... 应用四川芦山MS7.0和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震中周围部分电磁扰动观测台站资料,主要利用电磁扰动原始波形比较以及电磁脉冲能量分析两种方法,对两次地震前电磁扰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两次地震前4个电磁扰动台站原始曲线出现异常变化,主要表现形式为观测值脉冲信号频繁突跳、增大以及震前波形畸变、反复出现阶跃;2两次地震前,电磁扰动台站都记录到了明显的脉冲能量增大的异常现象,主要异常出现的时间在几天~2个多月;3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都在地震前记录到了异常变化,但反映出的异常时间及变化幅度不同步。对于研究所得结果,从地震电磁辐射的产生机制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扰动异常变化 芦山MS7.0地震 岷县漳县MS6.6地震
下载PDF
地震强度因子M_f值在华北中强以上地震前的短期异常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炜 戴维乐 +1 位作者 周云好 鄢萍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1-248,共8页
使用华北地区1972~1992年的中小地震震级资料进行地震强度因子均值空间扫描,研究华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的短期异常变化。结果表明,在震前0.5a左右的短期阶段,Mf值中期异常区存在二类不同形态的变化,其中大部分震例的Mf值中期异... 使用华北地区1972~1992年的中小地震震级资料进行地震强度因子均值空间扫描,研究华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的短期异常变化。结果表明,在震前0.5a左右的短期阶段,Mf值中期异常区存在二类不同形态的变化,其中大部分震例的Mf值中期异常区出现明显的缩小乃至消失,可将这一特征作为短期异常的标志;而另一部分展例的中期异常区无明显变化。文中讨论了Mf值用于短期地震预报的方法和预报效果,并对峙值的短期变化过程进行了定性的物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短期异常变化 地震强度因子 MF值
下载PDF
中国气候异常变化与ENSO准四年循环的联系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艳峰 陈隆勋 宇如聪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5-356,共12页
从月资料分析入手,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异常与ENSO的联系。首先用REOF方法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进行分区分析,并讨论其年际变化特点。然后对降水和海温场、气温和海温场分别进行CSVD分析,讨论了在ENSO准四年循环的不同位相上,... 从月资料分析入手,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异常与ENSO的联系。首先用REOF方法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进行分区分析,并讨论其年际变化特点。然后对降水和海温场、气温和海温场分别进行CSVD分析,讨论了在ENSO准四年循环的不同位相上,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El Nino期间,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北、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降水偏多,容易发生洪涝,华北地区、黄河流域尤其是中部降水偏少,可能发生干旱。其中长江中下游的南部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准四年变化上关系密切,当中东太平洋海温达到最高值后约3个月,长江中下游的南部降水出现最大正距平。(2)在El Nino期间,东北容易出现低温天气,而其它地区尤其是河套地区及西南南部易出现高温天气。其中东北地区气温变化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准四年变化上关系密切,当中东太平洋海温达到最高值后约2个月,东北气温的负距平出现最低。La Nina阶段,情况与前述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气候异常变化 ENSO 准四年循环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7
作者 张贵生 陈光辉 李隆贵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59-262,共4页
本文概述了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T3降低、rT3升高的机制和临床意义。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甲状腺激素 异常变化
下载PDF
2015-04-25尼泊尔Ms8.1地震前后电离层VTEC异常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泽民 孙伟 安家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利用IGS的GPS观测数据和CODE GIM电离层格网数据,采用滑动平均和四分位数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分析2015-04-25尼泊尔Ms8.1地震前后电离层VTEC异常变化。结果显示:1)电离层VTEC在震前2d出现显著的正异常,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信息;2)通过全... 利用IGS的GPS观测数据和CODE GIM电离层格网数据,采用滑动平均和四分位数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分析2015-04-25尼泊尔Ms8.1地震前后电离层VTEC异常变化。结果显示:1)电离层VTEC在震前2d出现显著的正异常,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信息;2)通过全球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可以清晰地看出地震震中附近区域出现的异常变化特征;3)震后3d电离层VTEC出现显著负异常,其与震后一个月内多次发生的余震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地震 电离层天顶方向总电子含量 异常变化
下载PDF
藏北高原土壤温度异常变化及其与雪灾关系初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1 位作者 小池俊雄 田殿武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88-95,共8页
通过对GAME-Tibet野外工作期间所得藏北高原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的初步分析,发现藏北高原1997~1998年冬半年上壤日温差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异常现象;指出了这种异常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藏北高原1997年冬天的特大雪灾有关。从浅层土壤... 通过对GAME-Tibet野外工作期间所得藏北高原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的初步分析,发现藏北高原1997~1998年冬半年上壤日温差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异常现象;指出了这种异常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藏北高原1997年冬天的特大雪灾有关。从浅层土壤日温差的异常变化,定性地说明了藏北高原1997~1998年冬半年不同地点雪灾的严重程度,但由于受资料的限制,目前尚无法进行定量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度 雪灾 异常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