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胚物残留及异常部位妊娠不良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忠秀 梁丽 王俊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7期3953-3955,共3页
选取2010年9月~2014年8月到我院治疗子宫内胚物残留及异常部位妊娠不良的患者共92例,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信息,对患者进行B超加宫腔镜清官手术。随机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单纯B超清官手术的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 选取2010年9月~2014年8月到我院治疗子宫内胚物残留及异常部位妊娠不良的患者共92例,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信息,对患者进行B超加宫腔镜清官手术。随机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单纯B超清官手术的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的缩短,出血量显著减少,并且清除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以及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1%和8.7%,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利用官腔镜治疗子宫内胚物残留及异常部位妊娠不良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疗效好的优点,是十分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内胚物残留 异常部位妊娠不良
下载PDF
褶皱部位网状色素异常一例
2
作者 王林 曹燕 +2 位作者 王光平 杨雪源 贾虹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49-150,共2页
临床资料 患者,女,75岁。主因腋下、腹股沟褐色斑片2个月,于2015年7月23日就诊。2个月前,患者腋下、腹股沟出现褐色斑片,逐渐增多,无瘙痒疼痛等不适。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 临床资料 患者,女,75岁。主因腋下、腹股沟褐色斑片2个月,于2015年7月23日就诊。2个月前,患者腋下、腹股沟出现褐色斑片,逐渐增多,无瘙痒疼痛等不适。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腋下、腹股沟可见棕褐色网状斑,颈部、乳房下、肘窝、及腘窝散在米粒至钱币大小棕褐色斑,部分融合,表面光滑无鳞屑(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色素异常 褶皱部位 色素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下腔静脉注入部位异常1例
3
作者 杨振江 张世红 孙义清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62-162,共1页
关键词 注入部位异常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尸体解剖
下载PDF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注射部位异常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4
作者 冯尚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5期110-112,共3页
目的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注射部位异常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接受卡介苗接种的新生儿6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 目的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注射部位异常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接受卡介苗接种的新生儿6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注射部位发生异常反应的情况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干预方案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注射部位异常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接种的护理人员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异常反应,可在注射前加强预防,注射后强化观察,尽可能降低异常反应发生率。且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应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儿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接种 新生儿 注射部位异常反应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异常脐带附着部位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涂靖 吕成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S02期42-44,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胎心监护,CDFI与3D-PDA对脐带在胎盘的附着点异常(PCI)的筛查情况,评价不同方法在PCI中的诊断价值,旨在及早发现和提高产前PCI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来我院常规进行产科检查者孕中晚期500例,根据有无... 目的通过比较胎心监护,CDFI与3D-PDA对脐带在胎盘的附着点异常(PCI)的筛查情况,评价不同方法在PCI中的诊断价值,旨在及早发现和提高产前PCI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来我院常规进行产科检查者孕中晚期500例,根据有无PCI分为PCI组(18例)和非PCI组(482例)。记录孕妇的胎心监护,CDFI与3D-PDA结果。运用ROC曲线评估胎心监护,CDFI与3D-PDA对PCI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比较在剖宫产和早产比例,产时胎心异常以及新生儿低Apgar评分的比例在PCI组均显著高于非PCI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DFI和3D-PDA对PCI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在诊断效能上3D-PDA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上均显著优于CDFI和胎心监护。并且CDFI+3D-PDA的联合检测的准确率高达98.3%。结论运用CDFI和3D-PDA结合可以更准确地发现PCI,有助于早期临床决策,减少围产期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异常脐带附着部位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自制气体燃烧装置风险防控研究
6
作者 李晖 李款 +1 位作者 沈子靖 艾德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7-241,共5页
高校实验室自制气体燃烧装置存在较高风险。首先介绍了计算可燃混合气爆炸极限、绘制燃烧三元相图两种方法,用于判断常压室温条件下混合气体燃爆特性。然后以常压燃烧器和爆燃/爆轰装置为例研究爆炸风险,分析了装置冲击部位异常温升的... 高校实验室自制气体燃烧装置存在较高风险。首先介绍了计算可燃混合气爆炸极限、绘制燃烧三元相图两种方法,用于判断常压室温条件下混合气体燃爆特性。然后以常压燃烧器和爆燃/爆轰装置为例研究爆炸风险,分析了装置冲击部位异常温升的关键因素,给出了负压状态下预混可燃气发生绝热压缩导致爆炸的计算实例。最后,基于本质安全,从实验方案安全技术要点、实验装置设计制造安全要求、实验室环境安全提升、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四方面提出爆炸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气体 燃烧装置 冲击部位异常温升 绝热压缩 爆炸风险防控
下载PDF
冠心病心肌缺血部位及范围的研究对比
7
作者 梁峰 尚美生 +2 位作者 史爱丽 李庆 王喜春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306-308,共3页
本研究对11例正常人及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大剂量潘生丁一超声心动图定量检测局部室壁运动,并与运动靶心图定量对比,对冠心病患者缺血部位及范围定量检查。结果显示两者异常部位检出率基本一致,异常范围相关良好(r=0.60... 本研究对11例正常人及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大剂量潘生丁一超声心动图定量检测局部室壁运动,并与运动靶心图定量对比,对冠心病患者缺血部位及范围定量检查。结果显示两者异常部位检出率基本一致,异常范围相关良好(r=0.6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异常部位 异常范围
下载PDF
“区域异常集中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严己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02-1808,共7页
为了解释普遍存在的成矿规模与区域化探异常面积大小不成比例的问题,提出了"区域异常集中度"的概念,给出了概念的定义、相关要素和计算方法。探讨了区域异常集中度的主要特点,数值大小、计算尺度与成矿规模的关系,适用条件等... 为了解释普遍存在的成矿规模与区域化探异常面积大小不成比例的问题,提出了"区域异常集中度"的概念,给出了概念的定义、相关要素和计算方法。探讨了区域异常集中度的主要特点,数值大小、计算尺度与成矿规模的关系,适用条件等。认为区域异常集中度反映了成矿物质的集中程度,应用它找大矿是在区域成矿要素范围内众多异常中"同中求异"的过程。初步提出了区域成矿要素集中度的概念,并讨论了它与区域异常集中度的关系。区域异常集中度的提出为区域化探异常解释评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和视角,将成矿相关元素异常与区域成矿要素联系起来的综合方法对于深化异常与成矿关系的认识有重要意义,对于寻找大中型矿床或矿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异常集中度 成矿相关元素 区域成矿要素 异常富集部位 区域成矿要素集中度
下载PDF
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脑电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谢帆 梁金生 +1 位作者 赵志萍 宋立升 《上海精神医学》 2007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了解TD患者是否存在脑电功率异常。方法将60名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TD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总病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剂量均匹配。所有患者均按常规进行脑电图检查(按国际标准导联10/20方式设置... 目的了解TD患者是否存在脑电功率异常。方法将60名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TD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总病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剂量均匹配。所有患者均按常规进行脑电图检查(按国际标准导联10/20方式设置电极),进行脑电功率比较。结果TD组患者各频段绝大部分位点上的脑电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α2频段F4、C4位点,β1频段FP1、F4、C4、P4位点的脑电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β1频段F3、C3、P3位点脑电功率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TD患者存在脑电功率异常,特别是α2、β1频段,额、中央、顶区脑电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迟发性运动障碍 脑电功率 异常部位
下载PDF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向宇 徐爱娣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 了解阴道镜检查在指导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171 例经阴道镜诊断为CIN或阴道镜+活检明确诊断为CIN的患者,在肉眼观察下行宫颈环状电热切除术(LEEP)治疗,术后即刻行阴道镜检查,有异常图像残留者,于超出异常部... 目的 了解阴道镜检查在指导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171 例经阴道镜诊断为CIN或阴道镜+活检明确诊断为CIN的患者,在肉眼观察下行宫颈环状电热切除术(LEEP)治疗,术后即刻行阴道镜检查,有异常图像残留者,于超出异常部位5 mm 再次行局部切除;无异常图像者,则根据糜烂面大小作相应的糜烂面切除以作病理对照。前、后两次的切除标本分瓶送病理检查。所有患者于术后1、3、6、12、24个月随访其临床症状。对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于术后1 个月行阴道镜检查,有异常图像者再次行LEEP治疗,并做病理检查;无异常图像者作多点活检。切缘阴性患者于术后3、6、12、24个月行阴道镜及细胞学检查,如连续2次活检和细胞学检查为阴性,常规每年作1次阴道镜检查和细胞学检查(随访中若有异常图像时再作活检)。结果 肉眼下LEEP阳性24例,手术残留率为14.04%(24/171例);阴道镜下LEEP切缘阳性2 例,手术残留率为1.17%(2/171例),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01)。164 例患者术后3 个月再次行LEEP治疗,发现病变持续存在2例,病变持续存在率为1.22%(2/164 例)。166 例患者获得随访,复发率为0.60%(1/166例)。结论 阴道镜检查指导LEEP治疗CIN具有低残留、低复发、高治愈的特点。阴道镜检查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检查 价值 LEEP治疗 细胞学检查 病理检查 CIN 热切除术 肉眼观察 局部切除 异常部位 病理对照 切除标本 临床症状 阳性患者 术后病理 多点活检 阴性患者 切缘阳性 持续存在 指导治疗 残留率 图像
下载PDF
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春玲 顾素玲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围手术期 患儿 胚胎发育过程 生殖器畸形 2005年 2001年 异常部位 效果满意 护理体会 500 腹侧 阴茎
下载PDF
阴道镜检查580例临床应用体会
12
作者 田桂媛 《新疆医学》 2006年第2期88-89,共2页
近年来内窥镜在妇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阴道镜主要用于宫颈、阴道等早期癌变或癌前病变诊断和认定上,采用阴道镜下异常部位进行活检,改变了传统的固定活检的方式,提高了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本文通过对我院580例阴道镜... 近年来内窥镜在妇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阴道镜主要用于宫颈、阴道等早期癌变或癌前病变诊断和认定上,采用阴道镜下异常部位进行活检,改变了传统的固定活检的方式,提高了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本文通过对我院580例阴道镜检查经病理诊断的CIN及早期宫颈癌的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检查 临床应用 早期宫颈癌 癌前病变 病变诊断 早期癌变 异常部位 病理诊断 内窥镜 检出率
下载PDF
100例宫颈出血阴道镜检查分析
13
作者 徐小玲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9期1175-1175,共1页
关键词 阴道镜 检查分析 宫颈出血 不规则阴道流血 检查结果分析 接触性出血 出血性疾病 异常部位 癌前病变 内窥镜 妇产科 宫颈癌 检出率 活检
下载PDF
银宫山地区放射性特征与铀矿化关系
14
作者 王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第32期116-117,共2页
文章通过对各种放射性异常晕(点)的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各种异常复合部位和断裂构造两边及交汇部位是有利的成矿部位。通过深部钻探揭露,铀矿化均与蚀变破碎花岗岩密切相关。
关键词 放射性异常晕(点) 异常复合部位 深大断裂
下载PDF
Subacute posttraumatic ascending myelopathy: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15
作者 Mukul Mohindra V.K. Gautam Lalit Maini Santosh Kumar Saurabh Verma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8-50,共3页
Subacute posttraumatic ascending myelopathy is a rare disorder, unrelated to syrinx formation or mechanical instability, which may gradually emerge within the first 1-2 weeks after a spinal cord injury and may lead to... Subacute posttraumatic ascending myelopathy is a rare disorder, unrelated to syrinx formation or mechanical instability, which may gradually emerge within the first 1-2 weeks after a spinal cord injury and may lead to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dilemmas. We present a case of 24-year-old female with unstable wedge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Ll vertebrae with signal changes in the upper lumbar cord causing complete paraplegia below D9 with bladder and bowel involvement. In the subsequent week, she developed a delayed progressively increasing neurological deficit with cord signal abnormality on MRI extending cephalad from the injury site to the upper dorsal cord. The patient had no initial clinical improvement initially but showed a delayed recovery over mon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traumatic ascending myelopathy Spinal cord injury Wedge compression fra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