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3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血府逐瘀汤“异病同治”治疗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匡慧芳 李静 +3 位作者 郭志华 刘祎 王明韵 张秋雁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85-594,共10页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血府逐瘀汤“异病同治”治疗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检索并结合文献筛选血府逐瘀汤11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匹配靶点官方名称。从OMIM...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血府逐瘀汤“异病同治”治疗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检索并结合文献筛选血府逐瘀汤11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匹配靶点官方名称。从OMIM、DrugBank、DisGNET、TTD、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构建“单味药—共有靶点—疾病”网络。建立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entiscape插件筛选关键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Tools-1.5.6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结果 筛选后得到血府逐瘀汤活性成分192个,作用靶点394个;与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且排序靠前的通路有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缺氧诱导因子-1、松弛素、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主要与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相关。本方中主要活性成分木犀草素、山柰酚、柚皮素与靶点蛋白蛋白激酶1、白蛋白、胰岛素结合较好。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发现血府逐瘀汤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治疗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且多个成分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可能通过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调节激素水平、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发挥“异病同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冠心 缺血性脑卒中 异病同治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三焦分消”理念分析三仁汤“异病同治”治疗溃疡性疾病的临证思路
2
作者 吴智鹏 张钰琴 +5 位作者 曾国圆 陈玮钰 张荣臻 王明刚 张日云 彭梦如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53-256,共4页
溃疡性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核心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若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即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三仁汤是治疗温病湿热证... 溃疡性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核心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若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即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三仁汤是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代表方剂,可通过宣上、畅中、渗下将湿热之邪由三焦分消走泄而去。溃疡性疾病包括口腔溃疡、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病,临证之际,“有是证用是方”,若疾病证属湿热蕴结,投以三仁汤治之,疗效颇佳。从疾病“异病同治”的角度出发,基于“三焦分消”理论初步探讨三仁汤在溃疡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以期为溃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分消 三仁汤 异病同治 口腔溃疡 胃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异病同治”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出血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3
作者 彭景 陈星 +2 位作者 吕秋艺 宋蕾 邹忆怀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231-238,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异病同治”急性脑梗死(ACI)与急性脑出血(ACH)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与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得醒脑静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利用人类基...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异病同治”急性脑梗死(ACI)与急性脑出血(ACH)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与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得醒脑静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治疗目标数据库(TTD)和药物靶标数据库(DrugBank)等数据库获取ACI和ACH潜在的基因靶点,在DIAGRAMS平台内绘制共同靶点韦恩图。采用Cytoscape 3.9软件构建醒脑静注射液“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STRING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通过R/BioConductor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共得到醒脑静注射液药物活性成分68种,对应靶点基因583个,ACI潜在靶点3 597个,ACH潜在靶点3 959个,三者共同靶点299个;PPI网络核心蛋白包括血管内皮生成因子A(VEGFA)、JUN转录因子(JUN)、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清蛋白(ALB)、胱天蛋白酶3(CASP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3、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EGF)、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其主要生物学通路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TNF信号通路、凋亡、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症反应、抗细胞凋亡和促血管生成等作用机制达到“异病同治”ACI和ACH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出血 醒脑静注射液 网络药理学 异病同治
下载PDF
基于血水同治法刍议当归贝母苦参丸之异病同治
4
作者 闫津豪 付强 +1 位作者 曲春成 李冀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目的 基于血水同治法刍议当归贝母苦参丸之异病同治。方法 以血水同治法为理论依据,结合当归贝母苦参丸之组方原理,探讨其异病同治之临床应用。结果 当归贝母苦参丸为血水同治法代表方剂,为治疗妇女妊娠并发小便难之名方。现代中医学者... 目的 基于血水同治法刍议当归贝母苦参丸之异病同治。方法 以血水同治法为理论依据,结合当归贝母苦参丸之组方原理,探讨其异病同治之临床应用。结果 当归贝母苦参丸为血水同治法代表方剂,为治疗妇女妊娠并发小便难之名方。现代中医学者基于其血水同治的组方思路,扩展其临床应用,如盆腔炎、前列腺炎、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肿瘤类疾病。结论 当归贝母苦参丸之异病同治皆为其血水同治之配伍功效与多种疾病之病机吻合,临证之时应灵活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水同治 当归贝母苦参丸 异病同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仙汤“异病同治”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迟皓南 孙小慧 杨毅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仙汤“异病同治”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二仙汤中...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仙汤“异病同治”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二仙汤中6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潜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及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平台检索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疾病靶点,借助Venn在线工具构建药物与两种疾病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按Dgree值大于等于平均值进一步筛选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同时实现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和药物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筛选得到二仙汤有效活性成分104个,预测潜在作用靶点147个;通过筛选得到乳腺增生靶点4153个,围绝经期综合征靶点155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29个,其中IL-6、VEGFA、TNF、TP53、ESR1、CAT、IL-1β等可能是二仙汤治疗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键靶点。活性成分及靶点主要参与DNA模板转录正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胞外间隙、胞外区、类固醇结合、酶结合等;靶基因主要富集在TNF、NOD样体、HIF-1、癌症、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论:二仙汤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HIF-1等信号通路达到防治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围绝经期综合征 异病同治 网络药理学 二仙汤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异病同治验案举隅
6
作者 杨怡 郑开明 张彪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89-791,共3页
“同病异治”首次出现于《素问·五常政大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但未对“异病同治”加以阐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异病同治”这一概念,但却是最早能体现出“异病同... “同病异治”首次出现于《素问·五常政大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但未对“异病同治”加以阐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异病同治”这一概念,但却是最早能体现出“异病同治”原则的医学著作。仲景勤求古训,虽病、症不同,但病机相同者,均以一方疗之,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创先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伤寒杂论》 医学著作 验案举隅 张仲景 勤求 当归芍药散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二至丸“异病同治”绝经综合症和原发性失眠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王炯博 廖柳 +3 位作者 于晓明 樊婷 贺柏华 王慧萍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2-63,共12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究加味二至丸“异病同治”绝经综合征和原发性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获取女贞子、墨旱莲、淫羊藿的...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究加味二至丸“异病同治”绝经综合征和原发性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获取女贞子、墨旱莲、淫羊藿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根据ADME筛选中药活性组分,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分别获取绝经综合症和原发性失眠主要靶点,采用Cytoscape3.9.0软件构建“加味二至丸-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11.5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并筛选网络中得分较高基因探析。最后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生物过程及通路分析。结果加味二至丸调治绝经综合征和原发性失眠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熊果酸等,核心靶点有PTGS2、ESR1、NOS2、ADRB2、GABRA1等,加味二至丸调治绝经综合征和原发性失眠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AGE-RAGE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结论加味二至丸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炎症反应、雌激素代谢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绝经综合征和原发性失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异病同治 加味二至丸 绝经综合征 原发性失眠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桂枝附子汤“异病同治”类风湿关节炎与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李思泽 黄菁 +2 位作者 曲鹏达 陈雪松 汤小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桂枝附子汤“异病同治”类分湿关节炎(RA)与冠心病(CH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桂枝附子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TTD、OMIM、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数据库搜集RA和...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桂枝附子汤“异病同治”类分湿关节炎(RA)与冠心病(CH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桂枝附子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TTD、OMIM、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数据库搜集RA和CHD的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通过Uniprot校正后,取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获取关键活性成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Cytoscape3.9.1中的CytoNCA插件对交集靶点进行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运用R4.1.3软件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比较关键靶点及KEGG通路富集基因,选取关键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应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桂枝附子汤活性成分154个,主要成分包括槲皮素、柚皮素、山奈酚等;疾病交集靶点146个,核心靶点为AKT1、STAT3、MAPK1、MAPK3、TP53等;GO分析结果表明桂枝附子汤治疗RA与CHD主要涉及氧化应激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脂代谢等生物学过;KEGG结果表明桂枝附子汤可能通过调控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P1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发挥对RA与CHD的“异病同治”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桂枝附子汤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稳定。结论桂枝附子汤治疗RA与CHD涉及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药物与靶点具有稳定的对接活性,可为后续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附子汤 网络药理学 异病同治 类风湿关节炎 冠心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金匮肾气丸“异病同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何佳宁 赵伟博 王佩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62-469,I0001,I0002,共10页
目的 以中医“异病同治”理论为依据,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金匮肾气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作用机制。方法 自2022年3—10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获取金匮肾气丸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 目的 以中医“异病同治”理论为依据,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金匮肾气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作用机制。方法 自2022年3—10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获取金匮肾气丸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利用DrugBank、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将两者取交集获取共有靶点,通过STRING11.5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7.1构建金匮肾气丸“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利用R语言对共有靶点进行富集分析,运用SYBYL-X 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得到疾病与药物共有靶点65个,核心靶点主要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胱天蛋白酶-3(CASP-3)、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潜在靶点主要富集在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的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JAK-STAT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中。结论 金匮肾气丸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促进组织血管生成等作用,初步揭示了金匮肾气丸“异病同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潜在靶点与现代生物学机制,为深入研究开展实验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异病同治 金匮肾气丸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王惠敏 王欢欢 +3 位作者 冯梅 高源 董莹莹 柏冬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26-438,共13页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从益气活血的角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运用网络...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从益气活血的角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从中医“同治异病”的角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RA的作用机制。结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RA都采用了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治疗方法,证实了DPN、RA在其证候特点的相同点,也推出了两者“异病同治”的客观存在性。黄芪桂枝五物汤对DPN和RA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整体调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 AGEs)—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GEs, RAGE)信号通路实现的,但对不同病变有不同的侧重点。DPN的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和刺激突触再生来保护神经。RA的治疗往往依赖于对肿瘤坏死因子(transforming necrosis factor, 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信号通路、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信号通路等炎症相关通路的调节,以减少炎性因子,调节免疫。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通过相同途径和不同途径治疗DPN、RA,两者虽有相通之处和内在联系,但也有不同之处,故应着眼于不同的方向,为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异病同治 糖尿周围神经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益心健脾方“异病同治”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
11
作者 金如意 陈启兰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2期79-84,87,共7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探究益心健脾方治疗冠心病及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数据库、中药综合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databas...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探究益心健脾方治疗冠心病及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数据库、中药综合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database,TCMID)等结合文献资料筛选益心健脾方的活性成分靶标,应用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等检索疾病靶标。STRING平台结合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图和蛋白互作网络。使用DAVID数据库等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关键成分与关键靶标利用AutoDuck工具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得到益心健脾方潜在靶点265个,其“异病同治”的共同靶点106个;关键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分别是SRC、AKT1、MAPK1、TP53等;生物过程涉及基因表达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信号转导等方式,参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反应等途径;分子对接验证关键成分槲皮素、山奈酚与SRC、AKT1、MAPK1靶点稳定对接。结论本研究揭示益心健脾方“异病同治”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探索其新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异病同治 冠心 慢性心力衰竭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国医大师伍炳彩异病同治验案分析
12
作者 熊国军 伍建光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7-39,共3页
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则,不仅体现了中医临床特色,还彰显了辨证论治的精髓。国医大师伍炳彩临床擅用银翘马勃散合酸枣仁汤,认为其所治病证病机特点为“湿热闭阻上焦,肝郁血虚”。通过分析伍炳彩临床使用该方治疗失眠、心悸、闭经... 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则,不仅体现了中医临床特色,还彰显了辨证论治的精髓。国医大师伍炳彩临床擅用银翘马勃散合酸枣仁汤,认为其所治病证病机特点为“湿热闭阻上焦,肝郁血虚”。通过分析伍炳彩临床使用该方治疗失眠、心悸、闭经等3个病案,体现该方临床辨证要点,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精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炳彩 银翘马勃散 酸枣仁汤 异病同治 验案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藿朴夏苓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原发性肝癌异病同治机理
13
作者 周一婷 卢雨蓓 +1 位作者 李小燕 董洪克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藿朴夏苓汤出自《医原》,能宣通气机,清热利湿,本应用于夏热暑湿,因其用药温平,体质虚弱者亦可耐受,历年来,各位医者广泛应用于湿热因素的各类疾病,尤其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因其是发病缓慢,迁延难愈... 藿朴夏苓汤出自《医原》,能宣通气机,清热利湿,本应用于夏热暑湿,因其用药温平,体质虚弱者亦可耐受,历年来,各位医者广泛应用于湿热因素的各类疾病,尤其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因其是发病缓慢,迁延难愈的癌前病变,故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另外,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失代偿期出现的腹水、呕吐、黄疸等消化系统症状也切合本方主治范围。异病同治理论是指拥有相同病机的不同疾病,都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治疗,方随证立,证型相同,自然可以用同一个方剂治疗。因此,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藿朴夏苓汤治疗CAG和PLC的机制异同,预测了藿朴夏苓汤治疗CAG和PLC的作用机制,发现藿朴夏苓汤可能通过调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 (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IL-1B、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起到治疗作用,提示藿朴夏苓汤治疗CAG和PLC的共同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炎症,提高免疫,都涉及到癌症,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为进一步实验验证指明方向,体现异病同治的科学性,为深度挖掘传统医学经典方剂在临床上的潜力提供动力,验证异病同治理论在现代临床思维中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慢性萎缩性胃炎 原发性肝癌 藿朴夏苓汤 异病同治
下载PDF
基于中医“异病同治”的胃复春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映西 邓娴 +3 位作者 潘娜 谭瑾轩 刘付杰义 黄晓燕 《中医学》 2024年第3期563-571,共9页
胃复春是一种中成药制剂,组成包括红参、香茶菜、枳壳,主要目前广泛应用于胃癌癌前期病变、慢性浅表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并且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在病证结合的模式下,辨病辨证结合选用中成药的诊疗模式,日益受到临床推广... 胃复春是一种中成药制剂,组成包括红参、香茶菜、枳壳,主要目前广泛应用于胃癌癌前期病变、慢性浅表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并且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在病证结合的模式下,辨病辨证结合选用中成药的诊疗模式,日益受到临床推广。然而在“异病同治”的指导下选用中成药治疗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样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笔者以胃复春的临床疗效为先导,从胃复春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中初步总结胃复春的优势病种,通过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探索胃复春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为胃复春在临床上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复春 异病同治 消化系统疾 有效性
下载PDF
健脾消脂方异病同治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
15
作者 朱珠 刘怀珍 常硕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健脾消脂方异病同治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脂代谢紊乱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健脾消脂方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蛋白。利用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筛选出与T2DM、脂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 目的探讨健脾消脂方异病同治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脂代谢紊乱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健脾消脂方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蛋白。利用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筛选出与T2DM、脂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靶点,并通过Cytoscape3.7.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基因-疾病”网络图;将T2DM、脂代谢紊乱的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图,并将PPI分析数据导入Cytoscape3.7.0软件中,筛选出健脾消脂方异病同治T2DM合并脂代谢紊乱的核心靶点,并构建核心靶点网络图。在DAVID数据库中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检索到健脾消脂方71种药物活性成分,262个有效靶点,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2078个、脂代谢紊乱相关靶点1467个,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133个。GO与KEGG分析表明健脾消脂方治疗T2DM合并脂代谢紊乱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健脾消脂方异病同治T2DM合并脂代谢紊乱可能是通过AGE-RAGE、TNF、PI3K-AKT、IL-17、HIF-1等信号通路改善了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消脂方 异病同治 T2DM合并脂代谢紊乱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百部异病同治肺癌与咳嗽的共同作用机制
16
作者 张松 赵宁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8期64-67,共4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方法,探究百部异病同治肺癌及咳嗽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和Genecards数据库中分别提取并筛选百部的有效成分、相关的潜在作用靶点及肺癌和咳嗽的疾病靶点;利用Excel筛选两...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方法,探究百部异病同治肺癌及咳嗽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和Genecards数据库中分别提取并筛选百部的有效成分、相关的潜在作用靶点及肺癌和咳嗽的疾病靶点;利用Excel筛选两种疾病的蛋白交集关键靶点;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用于构建百部异病同治的蛋白互作网络(PPI)、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活性成分-靶点-生物过程通路网络,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完成。结果百部可通过PTGS2、NOS2、NR3C1、ESR1、JUN等多靶点、转录因子、肿瘤中的MicroRNAs、VEGF信号通路、癌症途径、癌症中蛋白多糖通路等途径参与肺癌和咳嗽的双向调节机制。结论百部对肺癌和咳嗽在分子层面有相同的靶点及通路,并在部分临床研究、基础实验文献中得到有效验证,为百部异病同治肺癌和咳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部 异病同治 肺癌 咳嗽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梁健芬教授血府逐瘀汤异病同治医案举隅
17
作者 李紫萁 梁健芬 +2 位作者 谢舒慧 胡嘉洺 李甜甜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期77-78,共2页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的经典名方,由桃仁、红花、地黄、赤芍、川芎、当归、川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梁健芬教授在临床内科疾病治疗中,凡见气滞血瘀,多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再临证加减,文章以痹...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的经典名方,由桃仁、红花、地黄、赤芍、川芎、当归、川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梁健芬教授在临床内科疾病治疗中,凡见气滞血瘀,多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再临证加减,文章以痹证、眩晕、不寐病证为例,介绍诊治过程和诊疗思路,气滞血瘀者病证繁多,但万变不离核心病机--血瘀证,梁健芬教授在临床的诊治上对血府逐瘀汤有独到的见解。活血化瘀中药和方法在临床上的内外妇儿诸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健芬 血府逐瘀汤 异病同治 医案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益心饮“异病同治”作用机制
18
作者 王业健 焦广洋 +6 位作者 庞涛 翁楠 高洁 李娟 陈万生 陈卫东 张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5,共15页
目的: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基于UH-PLC-Q-TOF/MS技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细胞实验预测益心饮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的核心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对益心饮的化学成分和给药大鼠入血... 目的: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基于UH-PLC-Q-TOF/MS技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细胞实验预测益心饮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的核心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对益心饮的化学成分和给药大鼠入血原形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且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等在线数据库获取入血原形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等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做Venn图获取交集靶点,并通过STRING11.5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选用cyto-scape3.9.0构建“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并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以H9c2细胞对潜在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验证。结果:从益心饮中鉴定得到157个化合物;从大鼠血清中鉴定得到34个化合物,主要包括姜辣素、异甘草素、甘草次酸等化合物,得到139个交集靶点,结合PPI网络筛选得到31个核心靶点,主要含有TNF、IL-6等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选取TNF、IL-6靶点与主要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均小于-5kcal/mol。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益心饮能够通过调节TNF、IL-6发挥治疗作用。结论:益心饮主要潜在活性成分可能是异甘草素、甘草次酸、姜辣素、毛蕊异黄酮苷、丹酚酸B,主要通过作用于TNF、IL-6等靶点来调控特定的信号通路,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心饮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肌炎 异病同治 UH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异病同治”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
19
作者 朱子凡 王智聪 +1 位作者 谢彬 柳润辉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4期173-180,共8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麝香保心丸“异病同治”2型糖尿病(T2DM)和冠心病(CHD)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成分数据库(TCMID)、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麝香保心...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麝香保心丸“异病同治”2型糖尿病(T2DM)和冠心病(CHD)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成分数据库(TCMID)、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麝香保心丸中七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与CHD和T2DM相关的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利用DAVID在线数据库对麝香保心丸治疗T2DM和CHD的共同作用靶点进行GO生物过程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麝香保心丸治疗T2DM和CHD的潜在活性成分101个,对应229个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麝香保心丸治疗T2DM和CHD的共同主要成分可能是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肉桂醛、胆汁酸、肉桂酸及人参皂苷类成分。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异病同治”T2DM和CH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异病同治”T2DM和CHD的作用,为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2型糖尿 冠心 异病同治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李志鹏“异病同治”论治湿热下注型痔疮、肛裂临床经验
20
作者 陆蓉蓉 杨越 +1 位作者 王欢 李志鹏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由于现代人们饮食作息、生活方式的改变,肛肠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以痔疮、肛裂尤为多见。李志鹏从临床实际出发,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采取“异病同治”方法,自拟中药洗剂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疮、肛裂,疗效显著。
关键词 痔疮 肛裂 湿热下注 异病同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