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种异体骨与异种骨对牙周骨下袋缺损再生治疗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王金孟 杨智宇 +1 位作者 雷浪 李厚轩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对比同种异体的Bio-Gene和异种的Bio-Oss骨修复材料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联合植骨术在牙周骨下袋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有骨下袋缺损的牙周炎患者34例进行研究,行GTR联合植骨术的牙周再生手术,分为两组:Bio... 目的对比同种异体的Bio-Gene和异种的Bio-Oss骨修复材料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联合植骨术在牙周骨下袋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有骨下袋缺损的牙周炎患者34例进行研究,行GTR联合植骨术的牙周再生手术,分为两组:Bio-Gene组(n=16)和Bio-Oss组(n=18)。比较两组牙周再生术前(T0)和术后12个月(T1)的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牙龈退缩(GR)、探诊出血(BOP)、牙齿松动度(TM)、骨缺损深度(BD)、骨内缺损深度(IBD)、剩余牙槽骨高度(RBH)及骨缺损角度(α)。结果与T0相比,T1期两组的PD、CAL、BOP、TM、BD、IBD及RBH均有显著改善(P<0.05);T1期两组相比,Bio-Gene组的BD和RBH差异显著优于Bio-Oss组(P<0.05)。结论Bio-Gene和Bio-Oss骨移植材料在短时间内均能有效改善牙周骨内缺损。值得注意的是,在降低影像学骨缺损深度方面,Bio-Gene相较于Bio-Oss表现更为优越,为牙周骨内缺损的治疗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异种骨 骨下袋 骨内缺损 植骨术 引导组织再生术
下载PDF
复合异种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夏胜利 杨庆秋 +1 位作者 胡侦明 劳汉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622-623,共2页
关键词 复合异种骨 异种骨移植 异种骨材料 异种骨 自体红骨髓
下载PDF
异种骨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固定腰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程维 赫兰学 +8 位作者 郑昊 马洪顺 李晓华 李德江 李长有 张俊峰 徐松宝 宋扬 王宏家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评价异种骨椎间融合器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的即刻稳定效果及自身强度.[方法]取16具新鲜成年男性L1~5腰椎标本,分别对完整L1~5(正常组);模拟后路间盘L3、4摘除置融合器(对照1组);模拟后路间盘L3、4、L4、5摘除置融合器(对照2组)... [目的]评价异种骨椎间融合器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的即刻稳定效果及自身强度.[方法]取16具新鲜成年男性L1~5腰椎标本,分别对完整L1~5(正常组);模拟后路间盘L3、4摘除置融合器(对照1组);模拟后路间盘L3、4、L4、5摘除置融合器(对照2组);模拟后路间盘L3、4摘除置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固定(对照3组);模拟后路间盘L3、4、L4、5摘除置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固定(对照4组)进行前屈、后伸、扭转、轴向压缩和腰椎移位时融合器的最大拨出力及粘弹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椎间融合器植入后腰椎压缩、前屈、后伸、位移和扭转角度较正常组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P>0.05);而椎间植入融合器附加椎弓根固定,压缩、前屈、后伸、位移、扭转角度较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腰椎移位时拨出力实验结果表明,对照1、2融合器植入椎体移位时最大拨出力为1.83KN.对照1、2、3、4组7 200s三应力松驰量和蠕变量较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3、4组初始蠕变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和(1、2组).[结论]异种骨椎间融合器具有足够的支撑、抗滑、维持或增加椎间隙高度的功能,符合生物力学及临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异种骨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钉固定 生物力学 稳定性 粘弹性 腰椎体间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钉固定 生物力学评价 异种骨 腰椎椎体间融合 轴向压缩 椎体移位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结合重组合异种骨移植治疗股骨内髁骨坏死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卫明 赵德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 应用病灶清除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结合重组合异种骨移植的方法治疗股骨内髁缺血性坏死 ,探索股骨内髁骨坏死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上述术式治疗股骨内髁缺血性坏死 11例 ,均为单侧发病。病因特发性 7例 ,激素性 4例 ;术后... 目的 应用病灶清除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结合重组合异种骨移植的方法治疗股骨内髁缺血性坏死 ,探索股骨内髁骨坏死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上述术式治疗股骨内髁缺血性坏死 11例 ,均为单侧发病。病因特发性 7例 ,激素性 4例 ;术后平均随访 2~ 4年 ,根据手术前后膝关节评分、影像学表现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 6 3分 ,术后平均 92分 ,优良率 81 8% ;影像学表现 9例保持稳定。结论 病灶清除自体骨髓细胞结合重组合异种骨移植治疗股骨内髁骨坏死 ,手术操作简单、减少了供区的并发症、疗效确切 ,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芯减压 骨髓细胞 异种骨移植 股骨内髁骨 骨坏死 并发症 异种骨
下载PDF
异种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闵理(综述) 刘雷(校审)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因炎症、创伤、肿瘤、医源性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大段骨缺损一直是临床骨科治疗的难题之一。异种骨移植因其自身的优势,逐渐成为应深入研究的创伤骨科、肿瘤骨科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理想的... 因炎症、创伤、肿瘤、医源性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大段骨缺损一直是临床骨科治疗的难题之一。异种骨移植因其自身的优势,逐渐成为应深入研究的创伤骨科、肿瘤骨科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理想的植骨材料。本文就异种骨的抗原性、移植后免疫反应、制备、骨诱导以及重组异种骨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异种骨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 重组异种骨 大段骨缺损
下载PDF
重组合异种骨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6
作者 穆希胜 杜鸿章 闫乔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45-45,共1页
重组合异种骨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宁夏银川市解放军第五医院(750004)穆希胜杜鸿章闫乔生根据重组合异种骨是一种高效的成骨诱导物质,在促进骨缺损与不连的修复中诱导生骨作用的机理,我们对13例椎体滑脱、椎弓根峡部不连,同时... 重组合异种骨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宁夏银川市解放军第五医院(750004)穆希胜杜鸿章闫乔生根据重组合异种骨是一种高效的成骨诱导物质,在促进骨缺损与不连的修复中诱导生骨作用的机理,我们对13例椎体滑脱、椎弓根峡部不连,同时合并有椎间盘脱出症或椎管狭窄者,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重组合异种骨 异种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陶瓷样异种骨的制备及复合骨髓移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彦林 曾才铭 +3 位作者 王宏邦 李世和 赵晓霞 韩睿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4-98,共5页
为寻找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将市售新鲜猪肋骨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得类似人骨的具有天然网状孔隙系统的陶瓷样异种骨(CXB)。用CXB与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混合培养;用CXB与自体红骨髓(BM)复合移植于兔的骶棘肌内... 为寻找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将市售新鲜猪肋骨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得类似人骨的具有天然网状孔隙系统的陶瓷样异种骨(CXB)。用CXB与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混合培养;用CXB与自体红骨髓(BM)复合移植于兔的骶棘肌内,经相差显微镜、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CXB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附着及增殖无不良影响,显示了良好的组织相容性。CXB加BM植入肌内后第2周开始成骨,并随时间而增加。至24周时有明显的新骨形成,其新骨生成过程与羟基磷灰石(HA)加BM复合移植相似,但其降解快,形成典型的松质骨结构早,而单纯植入CXB则无新骨形成。探讨了复合移植的成骨机理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样异种骨 骨髓移植 成骨作用 骨移植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载药核心的块型重组合异种骨体内缓释及修复兔长段感染性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效棠 赵黎 +4 位作者 胡蕴玉 李丹 袁志 崔庚 杜俊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 寻找抗感染的块型重组合异种骨制备工艺简便的药物缓释方式 ,一期修复感染性长段骨缺损。方法 将载药的自凝固磷酸钙骨水泥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分 4柱置入块型重组合异种骨 (massive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MR... 目的 寻找抗感染的块型重组合异种骨制备工艺简便的药物缓释方式 ,一期修复感染性长段骨缺损。方法 将载药的自凝固磷酸钙骨水泥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分 4柱置入块型重组合异种骨 (massive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MRBX) ,制成 CPC载药核心的块型重组合异种骨 (CPC- MRBX)。用 18只成年大白兔行体内缓释实验。按照术后 1、2、5、10、15、2 0、2 5、30和 35 d分为 9组 ,每组 2只。将 CPC- MRBX植入兔骶棘肌肌袋中 ,按各时间点测定动物的血药浓度 ,并从植骨处取软组织测定植骨区周围的药物浓度。动物模型采用兔股骨感染长段骨缺损模型 ,共 4 0只。外固定架位于膝上 1.5~ 2 .0 cm ,邻近截骨处的固定针距离截骨端 0 .5~ 0 .8cm,针道方向垂直于股骨前外侧面 ,并在植入材料后适当加压。实验组 (n=2 5 )用 CPC- MRBX修复 ,对照组 (n=15 )将自体骨段回植。术后观察动物饮食、活动和伤口的变化 ;在 4、8、16和 2 4周分别行影像学、组织学观察两组骨愈合情况。 结果 CPC- MRBX的制备过程在常温、常压下顺利完成 ,体内药物缓释实验显示组织中有效药物浓度可以维持 30 d左右 ,同时血药浓度无明显增高。动物模型的固定方法可靠 ,术后实验组动物一般情况可。术后 4 d动物能够正常站立 ,X线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重组合异种骨 药物缓释 载药核心 感染性骨缺损 骨修复
下载PDF
异种骨和人工骨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 被引量:11
9
作者 方志伟 李舒 +4 位作者 樊征夫 白楚杰 刘佳勇 薛瑞峰 张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6期2468-2473,共6页
背景:自体植骨是修复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最理想的材料和方法,但存在增加手术创伤,取骨部位的后遗症如感染和疼痛及自体骨的取量有限等缺点。目的:分析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良性骨... 背景:自体植骨是修复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最理想的材料和方法,但存在增加手术创伤,取骨部位的后遗症如感染和疼痛及自体骨的取量有限等缺点。目的:分析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其中骨巨细胞瘤8例,内生软骨瘤5例,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囊肿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软骨母细胞瘤各1例。12例采用单一硫酸钙骨粒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6例采用单一异种骨条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8例采用硫酸钙骨粒+异种骨条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治疗后1周内、3个月、1年拍X射线片检查,了解植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6-72个月,发现硫酸钙骨粒的降解发生较早,一般治疗后1个月就开始出现骨粒降解,3个月大部分已降解完毕并有骨替代发生,1年骨修复塑型良好;异种骨条3个月后降解并有骨替代发生,植骨充填物边缘模糊,6个月后骨缺损及充填物之间边界变模糊,有融合现象,1年骨缺损内密度均匀,骨小梁形成明显,骨修复良好;骨粒+骨条混合植骨者介于单纯硫酸钙骨粒和单纯异种骨条之间,出现骨粒部分先降解先修复、骨条部分后降解后修复,一般术后1年达到骨性愈合。说明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在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应用中的效果良好,在良性骨肿瘤刮除后植骨可以替代自体骨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骨肿瘤 人工骨 硫酸钙 异种骨 植骨
下载PDF
海藻酸钠凝胶复合异种骨构建组织工程骨及体内成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磊 张柏青 +7 位作者 陈磊 陶剑锋 江健 孟国林 窦榆生 徐建强 刘丹平 胡蕴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2-736,共5页
目的采用海藻酸钠凝胶(sodium alginate,A)复合异种骨的方法,构建骨组织工程载体,观察载体中细胞的生物性能及体内成骨能力,为构建效率更高的骨组织工程载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2只2周龄新西兰兔的骨髓,以rhBMP-2(1×10-8 mol/L)... 目的采用海藻酸钠凝胶(sodium alginate,A)复合异种骨的方法,构建骨组织工程载体,观察载体中细胞的生物性能及体内成骨能力,为构建效率更高的骨组织工程载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2只2周龄新西兰兔的骨髓,以rhBMP-2(1×10-8 mol/L)诱导培养BMSCs。取诱导后第2代BMSCs接种于1%(V/W)A中,培养4 d HE染色观察凝胶中细胞形态。将第2代BMSCs分为单纯DMEM凝胶组和含1%A的DMEM凝胶组,培养7 d后行B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第2代BMSCs与2%(V/W)A的DMEM凝胶混合,负压下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xenograft bone,X),4 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取24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n=12),于两侧股部肌袋中分别植入BMSCs-A-X复合体作为实验组,BMSCs-X复合体作为对照组。于术后2、4周后组织学观察复合体成骨情况,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成骨或软骨的面积百分比。结果HE染色观察,培养4 d A中BMSCs细胞形态饱满,细胞悬浮于凝胶中,可见细胞分裂和核分裂相。单纯DMEM凝胶组和含1%A的DMEM凝胶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细胞分裂增殖正常,伸出多种形态的突起,胞核大,核仁清晰。单纯DMEM凝胶组BMP-2表达阳性率为44.10%±3.02%;含1%A的DMEM凝胶组为42.40%±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A均匀复合于X微孔中,不同平面均有细胞生长。植入裸鼠体内2周后,实验组及对照组中均有软骨和骨组织形成;实验组软骨面积百分比为7.31%±0.32%,骨为5.26%±0.24%;对照组软骨为2.31%±0.21%,骨为2.16%±0.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软骨和新生骨小梁及骨髓组织较2周时增多;实验组软骨面积百分比为9.31%±0.31%,骨为7.26%±0.26%;对照组软骨为3.31%±0.26%,骨为2.26%±0.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A-X构建骨组织工程载体,符合组织工程载体的超结构原理,最大限度地承载细胞,生物性能好,对BMSCs增殖和成骨表型及相关的生物性能无不良影响,在体内成骨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海藻酸钠凝胶 异种骨 载体 体内成骨
下载PDF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袁志 胡蕴玉 +5 位作者 赵玉珍 孟国林 孙梁 吕荣 白建萍 王哲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77-280,共4页
目的 检测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产品的生物相容性,确保ARBX产品在临床上安全、有效。方法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生物材料和制品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及《相关生物材料和制品的企业标准 Q/JGY001-94》,进行了ARBX急性毒性试验、过敏性... 目的 检测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产品的生物相容性,确保ARBX产品在临床上安全、有效。方法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生物材料和制品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及《相关生物材料和制品的企业标准 Q/JGY001-94》,进行了ARBX急性毒性试验、过敏性试验、熟原试验、骨内埋植试验、肌内埋植试验、溶血试验及细胞毒性试验。结果ARBX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豚鼠过敏反应及家兔热原反应。在兔骨内和小鼠肌内埋植,既未产生纤维包膜,也未引起淋巴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对家兔红细胞溶血率为1.2%,无溶血现象。体外细胞毒性反应指标R=0.25/0,无细胞毒性。结论ARBX的生物相容性符合国家规定的生物材料和制品的生物学标准及企业标准,可试用于临床治疗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 生物相容性 生物材料 骨缺损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海藻酸盐与异种骨构建组织工程载体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磊 孟国林 +3 位作者 窦榆生 徐建强 刘丹平 胡蕴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海藻酸盐凝胶与去抗原异种骨构建组织工程载体的生物学性能。方法 采用倒置显微镜 ,扫描电镜 ,对 0 .2 5、1、4和 8%的海藻酸盐与去抗原异种骨构建的组织工程载体中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及分泌性能。结果 海藻酸盐...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海藻酸盐凝胶与去抗原异种骨构建组织工程载体的生物学性能。方法 采用倒置显微镜 ,扫描电镜 ,对 0 .2 5、1、4和 8%的海藻酸盐与去抗原异种骨构建的组织工程载体中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及分泌性能。结果 海藻酸盐的浓度为 0 .2 5 %和 1%时 ,凝胶在异种骨中均匀复合 ,浓度为 4 %和 8%时海藻酸盐仅复合在松质骨表面。体外培养 4天后 ,0 .2 5 %海藻酸盐复合异种骨的表面大部分凝胶脱落 ;1%海藻酸盐均匀复合在异种骨的骨孔中 ,细胞在凝胶中生长均匀 ,形态饱满 ,有基质分泌 ;4 %海藻酸盐中细胞生长受到限制 ;8%海藻酸盐凝胶质地不均匀 ,无法见到细胞结构。结论  1%海藻酸盐适宜与异种骨复合构建骨组织工程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盐 凝胶 生物学 去抗原异种骨构建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异种骨移植材料的制备与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学英 原林 +4 位作者 李靖 殷少芳 宋会平 刘晓明 李宝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利用酶处理法制备猪骨材料,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新鲜猪骨经深冻、脱脂、酶处理、冻干、辐照灭菌处理,检测其α-半乳糖抗原(α-Gal)的光密度值;观察其结构。观察猪骨浸提液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长的影响;兔BM... 目的:利用酶处理法制备猪骨材料,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新鲜猪骨经深冻、脱脂、酶处理、冻干、辐照灭菌处理,检测其α-半乳糖抗原(α-Gal)的光密度值;观察其结构。观察猪骨浸提液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长的影响;兔BMSCs与猪骨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将猪骨植入Wistar大鼠皮下,组织学观察。结果:酶处理后猪骨的α-Gal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新鲜猪骨组。猪骨松质呈三维网状多孔结构。猪骨浸提液对兔BMSCs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复合培养1~3周,BMSCs与猪骨贴附紧密,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皮下植入后,猪骨周围及腔隙内结缔组织炎性反应逐渐减轻,12周时与正常组织没有区别。结论:制备的猪骨移植材料去除了主要异种抗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 制备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重组合异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3
14
作者 葛志斌 张前法 庞清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 0 0 1年 6月~2 0 0 3年 3月 ,采用切开复位、重组合异种骨植骨加支持钢板 ( T型或 L型 )内固定 ,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32例。男 2 0例 ,女12例 ,年龄 18~... 目的 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 0 0 1年 6月~2 0 0 3年 3月 ,采用切开复位、重组合异种骨植骨加支持钢板 ( T型或 L型 )内固定 ,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32例。男 2 0例 ,女12例 ,年龄 18~ 6 9岁 ,平均 38岁。交通伤 2 3例 ,坠落伤 5例 ,砸伤 4例 ,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 2~ 7天。术中植骨量 2~ 6 g。 结果 全部患者经 9~ 2 3个月随访 ,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良好 ,未见关节面下陷 ,重组合异种骨未见移动、吸收。按 Pasmussen评分标准 ,优 16例 ,良 12例 ,可 3例 ,差 1例 ,优良率达 87.5 %。 结论 重组合异种骨植骨加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合异种骨 钢板内固定 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异种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许慧芬 何惠宇 +1 位作者 唐小雪 崔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7期8749-8752,共4页
背景:异种骨形态、结构与组成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经理化处理后的异种骨抗原性降低,具有天然的多孔结构,被认为是解决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来源不足的有效方法。目的:检测3种不同方法制备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经过物理、... 背景:异种骨形态、结构与组成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经理化处理后的异种骨抗原性降低,具有天然的多孔结构,被认为是解决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来源不足的有效方法。目的:检测3种不同方法制备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经过物理、化学和物理结合化学3种处理方法制备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制成材料浸提液,植入新西兰大白兔体内,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热源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初步评价不同处理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物理组和物理结合化学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无急性毒性、无热源反应、无刺激性与细胞毒性;化学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有急性毒性反应、有致热源作用、有轻度刺激性及存在细胞毒性。结果提示经过物理、物理结合化学处理的异种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单纯经过化学处理的异种骨材料生物相容性较差,不符合生物材料安全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 生物相容性 细胞毒性 急性毒性实验 热源实验
下载PDF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对犬污染性桡骨缺损的一期植骨修复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志 胡蕴玉 +4 位作者 刘建 孙梁 李丹 廉凯 吕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 探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 ( anti- infective 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ARBX)对犬污染性桡骨缺损的一期植骨修复的效果。 方法 在重组合异种骨 ( 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RBX)基础上 ,结合抗生素局部缓释技术 ,制备... 目的 探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 ( anti- infective 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ARBX)对犬污染性桡骨缺损的一期植骨修复的效果。 方法 在重组合异种骨 ( 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RBX)基础上 ,结合抗生素局部缓释技术 ,制备具有较强抗感染能力和较高成骨作用的 ARBX。取成年杂种犬 8只 ,于双侧桡骨中上段制成 15 mm节段性骨缺损 ,在缺损处注入 5× 10 6 CFU / ml金黄色葡萄球菌 1ml,静置 15分钟后 ,于双侧缺损区分别植入 ARBX、RBX,并用钢板固定。术后 6个月对存活的 6只犬进行取材 ,通过解剖学、X线片、组织学及细菌学检查 ,比较 ARBX和 RBX一期植骨修复犬污染性桡骨缺损的效果。 结果 术后 6个月 ,ARBX侧有 5只完全修复 ,1只中央部 3mm缺损未修复 ,均无骨髓炎表现 ,标本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RBX侧有 1只部分修复 ,5只未能修复 ,残留 8~ 13mm缺损 ,均有明显骨髓炎表现 ,标本细菌培养均为阳性。 结论  ARBX具有较高成骨活性和较强的抗菌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修复 一期植骨 桡骨缺损 RBX 重组合异种骨 抗感染能力 双侧 标本 存活 成骨作用
下载PDF
不同处理异种骨植入后受体T淋巴细胞亚型变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新君 王正国 +4 位作者 朱佩芳 张猛 刘大维 宁欣 张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1期2044-2045,共2页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骨基质植入受体后体内细胞免疫变化从而判断其免疫原性。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4组:自体骨组;异种脱细胞猪肋骨组、乙醇浸泡猪肋骨组及假手术组;将上述骨基质植入兔股后肌群,于植入后1,2,4,6周用流式细...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骨基质植入受体后体内细胞免疫变化从而判断其免疫原性。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4组:自体骨组;异种脱细胞猪肋骨组、乙醇浸泡猪肋骨组及假手术组;将上述骨基质植入兔股后肌群,于植入后1,2,4,6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植入后6周,将植入骨基质连同周围组织取出,作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记数上述CD4+,CD8+T细胞变化。结果:在同一时间点,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除乙醇处理组显著增高外,其他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别;而局部组织中T淋巴细胞变化为:乙醇处理组>脱细胞骨基质组、自体骨>假手术组(P<0.01);脱细胞骨基质组与自体骨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经脱细胞处理后异种骨基质具有免疫原性低,对受体全身及局部细胞免疫无明显影响。局部组织结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更能够准确反映骨基质移植后的免疫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植入 T淋巴细胞亚型 骨移植 流式细胞仪 检测 外周血
下载PDF
重组合异种骨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辉 陈根元 +3 位作者 侯卫华 丁轩玺 段大鹏 邓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4841-4844,共4页
目的:将复合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重组合异种骨植入病灶清除区,观察其修复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cDNA3/VEGF165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重组合异种骨复合培养... 目的:将复合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重组合异种骨植入病灶清除区,观察其修复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cDNA3/VEGF165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重组合异种骨复合培养。应用局部液氮冷冻法造成的24只兔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左侧骨缺损处植入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重组合异种骨为治疗组,右侧仅植入单纯重组异种骨为对照组。行X射线,组织病理及股骨骨密度和矿物质含量检查。结果:①X射线片观察第6周时治疗组坏死区出现骨小梁结构,新骨形成增加,对照组仍呈现坏死区中心低密度,边缘高密度;第12周时治疗组股骨头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对照组股骨头坏死区有囊状低密度区。②第6周和12周时两组骨密度和矿物质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在组织学上,6周时治疗组骨细胞及微毛细血管明显多于对照组;12周治疗组新生骨组织修复达软骨下,对照组植入骨块仍有少量未吸收。结论:重组合异种骨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成骨诱导作用,能有效促进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重组合异种骨
下载PDF
复合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异种骨的研制及成骨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志 马平 +4 位作者 胡蕴玉 赵广跃 吕荣 孙梁 李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 研制新型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异种骨植骨材料。方法 在重组合异种骨 (RBX)基础上 ,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 BMP- 2 )取代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牛 BMP,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 (BCB)复合 ,制成复合 rh BMP- 2的异种骨 (rh BMP-... 目的 研制新型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异种骨植骨材料。方法 在重组合异种骨 (RBX)基础上 ,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 BMP- 2 )取代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牛 BMP,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 (BCB)复合 ,制成复合 rh BMP- 2的异种骨 (rh BMP- 2 / BCB) ;将 4周龄雄性 BAL B/ C小鼠 6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于实验组小鼠左股部肌袋植入 rh BMP- 2 / BCB骨粒 ,对照组小鼠左股部肌袋植入 BCB骨粒 ,术后 7、14及 2 1天取材 ,通过组织学、骨计量学方法检测 rh BMP- 2 / BCB的诱导成骨活性。结果  1实验组术后 7天在小鼠肌袋可诱导软骨生成 ,14天形成编织骨 ,2 1天改建成板层骨并形成大量骨髓 ;对照组于术后各时间点均未见有软骨及骨形成。 2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rh BMP- 2 / BCB具有较好的骨诱导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异种骨植骨 骨诱导 骨修复材料 成骨活性 骨节段性缺损
下载PDF
以海藻酸盐及异种骨复合技术制备组织工程化骨及体内成骨(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磊 孟国林 +8 位作者 陈磊 陶剑锋 江健 张柏青 窦榆生 徐建强 刘丹平 胡蕴玉 张仲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08-1512,共5页
背景:海藻酸有相对温和的凝胶条件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广泛应用于生物组织工程。目的:采用海藻酸钠凝胶复合异种骨的方法,构建骨组织工程载体,观察载体中细胞的生物性能及体内成骨能力。方法:取2只2周龄新西兰兔的骨髓,以1×10-8m... 背景:海藻酸有相对温和的凝胶条件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广泛应用于生物组织工程。目的:采用海藻酸钠凝胶复合异种骨的方法,构建骨组织工程载体,观察载体中细胞的生物性能及体内成骨能力。方法:取2只2周龄新西兰兔的骨髓,以1×10-8mol/L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诱导后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1%海藻酸钠凝胶中,培养4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凝胶中细胞形态。将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单纯DMEM凝胶组和含1%海藻酸钠的DMEM凝胶组,分别培养7d后行骨形态发生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取24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于两侧股部肌袋中分别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牛松质骨复合体作为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牛松质骨复合体作为对照组。术后2,4周后组织学观察复合体成骨情况,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成骨或软骨的面积百分比。结果与结论:海藻酸钠凝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饱满,细胞悬浮于凝胶中,可见细胞分裂和核分裂相。单纯DMEM凝胶组和含1%海藻酸钠的DMEM凝胶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细胞分裂增殖正常,伸出多种形态的突起,胞核大,核仁清晰。单纯DMEM凝胶组和含1%海藻酸钠的DMEM凝胶组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海藻酸钠凝胶均匀地复合于牛松质骨微孔中,不同平面均有细胞生长。动物实验显示术后2,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骨或软骨的面积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以海藻酸钠凝胶/牛松质骨构建骨组织工程载体,合乎组织工程载体的超结构原理,能最大限度地承载细胞,生物性能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表型及相关的生物性能无不良影响,在体内成骨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海藻酸钠凝胶 异种骨 载体 支架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