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唐弘化公主和亲事迹研究
1
作者 白述礼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8-74,共7页
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册封弘化公主,成为唐代第一位和亲公主。本文经考证认为:弘化公主出身宗室女,非李道明女;弘化公主出降吐谷浑王诺曷钵年代以墓志记载贞观十七年(643)为准;弘化公主是唐朝唯一两次回朝省亲的和亲公主;弘化公主和诺... 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册封弘化公主,成为唐代第一位和亲公主。本文经考证认为:弘化公主出身宗室女,非李道明女;弘化公主出降吐谷浑王诺曷钵年代以墓志记载贞观十七年(643)为准;弘化公主是唐朝唯一两次回朝省亲的和亲公主;弘化公主和诺曷钵率吐谷浑部落“徙灵州”年代为咸亨三年(672)二月初八;唐廷对吐谷浑王族与部落内徙实行分别不同的安置的政策,吐谷浑王和弘化公主等王族住灵州(治今宁夏吴忠市古城村),部落住灵州所属安乐州(今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红城水古城);吐谷浑王族、部落六代在灵州和安乐州;安乐、长乐,一城二名。研究和宣传弘化公主和亲历史,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化公主 吐谷浑王诺曷钵 宗室女 灵州
下载PDF
弘化公主下嫁吐谷浑原因探析
2
作者 许春华 《文教资料》 2009年第26期96-98,共3页
弘化公主为唐宗室女,18岁时嫁于吐谷浑王诺曷钵。这是唐代将公主嫁与外藩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史光辉灿烂的一页。弘化公主一生为唐朝与吐谷浑民族的友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文章以唐王朝当时面对的国内外形势为大背景,探析了弘化... 弘化公主为唐宗室女,18岁时嫁于吐谷浑王诺曷钵。这是唐代将公主嫁与外藩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史光辉灿烂的一页。弘化公主一生为唐朝与吐谷浑民族的友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文章以唐王朝当时面对的国内外形势为大背景,探析了弘化公主下嫁吐谷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化公主 唐王朝 下嫁吐谷浑 原因探析
下载PDF
弘化公主和亲及唐浑关系考述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延恺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29-32,41,共5页
纵观我们中华民族在其形成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国内各兄弟民族的关系是极其复杂、曲折的,相互之间有征战、有和平,有联合、有斗争;但总的来看,还是和平多于战争,联合多于分裂,友好多于隔阂,都从切身实践中悟出一个伟大的真理——各族人... 纵观我们中华民族在其形成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国内各兄弟民族的关系是极其复杂、曲折的,相互之间有征战、有和平,有联合、有斗争;但总的来看,还是和平多于战争,联合多于分裂,友好多于隔阂,都从切身实践中悟出一个伟大的真理——各族人民谁也离不开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化公主 诺曷钵 河源郡王 隋唐五代史 兄弟民族 卫大将军 慕容顺 唐太宗李世民 伏允 左骁卫
下载PDF
吐谷浑王后——弘化公主墓解谜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占忠 《中国土族》 2003年第2期40-43,共4页
吐谷浑王朝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建都于今青海湖边,统治时间为350年,疆域纵横数千里,是晋、隋、唐时期西北地区一个强大的地方王国。唐朝初年,为了打造一个统一强大的王朝,唐太宗在贞观十三年(639年),将年仅18岁的皇室宗女弘化公主嫁于吐... 吐谷浑王朝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建都于今青海湖边,统治时间为350年,疆域纵横数千里,是晋、隋、唐时期西北地区一个强大的地方王国。唐朝初年,为了打造一个统一强大的王朝,唐太宗在贞观十三年(639年),将年仅18岁的皇室宗女弘化公主嫁于吐谷浑王诺曷钵。至此,吐谷浑逐步归顺唐朝,诺曷钵受封为驸马都尉、青海王。嫁于诺曷钵的弘化公主将中原先进的文化、生产工具,以及工匠、籽种等带到了高原边陲,为繁荣和发展陲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两个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国家的统一架起了一座亮丽的彩桥。本期刊登的《吐谷浑王后——弘化公主墓解谜》一文,以精美的墓室绘画,闪光的金银玉器,以及大量的彩俑、彩马、彩骆驼和墓志铭等文物,为读者掀开一扇了解吐谷浑王朝和弘化公主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谷浑 诺曷钵 南北朝时期 弘化公主 大长公主 墓志铭 彩绘木俑 解谜 王后
下载PDF
弘化公主——为民族友好奋斗一生
5
作者 王一村 《华夏文化》 2019年第3期43-44,共2页
弘化公主是唐代历史上第一位与吐谷浑联姻的公主,也是唐王朝第一个成功和亲番邦的公主,她在吐谷浑生活了58 年,经历了吐谷浑灭国、迁徙等重要历史事件,饱受政治动荡和战乱之苦,以一己之力促进吐谷浑与唐的密切联系,维持了两个民族的友... 弘化公主是唐代历史上第一位与吐谷浑联姻的公主,也是唐王朝第一个成功和亲番邦的公主,她在吐谷浑生活了58 年,经历了吐谷浑灭国、迁徙等重要历史事件,饱受政治动荡和战乱之苦,以一己之力促进吐谷浑与唐的密切联系,维持了两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化公主 吐谷浑 宗室女
下载PDF
弘化公主出身考
6
作者 白述礼 《宁夏史志》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大唐第一位和亲使者是弘化公主(623-698)。据史载,贞观十三年(639),吐谷浑王诺钵进京请婚。唐太宗于贞观十四年(640)许婚,并决定派淮阳王左晓卫将军李道明和武卫将军慕容宝节为送亲使。因故,到贞观十七年(643)出降,李道明和慕容宝节持节... 大唐第一位和亲使者是弘化公主(623-698)。据史载,贞观十三年(639),吐谷浑王诺钵进京请婚。唐太宗于贞观十四年(640)许婚,并决定派淮阳王左晓卫将军李道明和武卫将军慕容宝节为送亲使。因故,到贞观十七年(643)出降,李道明和慕容宝节持节,送弘化公主到青海,与诺铸正式完婚。先住青海吐谷浑国都城伏侯城(故址位于今青海共和县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化公主 武卫将军 吐谷浑国 侯城 和亲 唐太宗 十三年 贞观
原文传递
弘化公主与太阳山(下)
7
作者 张树彬 《宁夏史志》 2007年第4期47-48,共2页
弘化公主谢世已经1300多年,吐谷浑这个民族也早已在历史上消亡了,但弘化公主的名字并没有被历史湮没,她与太阳山却有不解之缘。
关键词 弘化公主 太阳山 吐谷浑 历史
原文传递
新見唐代吐谷渾公主墓誌的初步整理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浩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6,共26页
本文對新見吐谷渾慕容氏成月公主的墓誌進行了錄文和初步整理,並就這一新出文獻與《弘化公主墓誌》《法澄塔銘》對讀,對與此相關的吐谷渾研究、唐代貴族女性修佛、長安寺廟研究等進行推展,並得出如下初步的結論:一,成月公主當係吐谷渾... 本文對新見吐谷渾慕容氏成月公主的墓誌進行了錄文和初步整理,並就這一新出文獻與《弘化公主墓誌》《法澄塔銘》對讀,對與此相關的吐谷渾研究、唐代貴族女性修佛、長安寺廟研究等進行推展,並得出如下初步的結論:一,成月公主當係吐谷渾諾曷鉢與弘化公主所生,爲其次女,生於貞觀二十年(646),卒於總章元年(668),享年23歲。幼時即入唐代長安的興聖尼寺修習,卒於寺內,葬於明堂縣(今陝西西安長安區)少陵原。二,諾曷鉢至少育有五子二女,而一般的研究者僅提及其有三子。又,傳世文獻對弘化公主下嫁諾曷鉢的時間與出土的《弘化公主墓誌》不同,筆者以爲,應以墓誌爲準,至少交代分歧,兩説並存。三,成月公主所修習的興聖寺爲尼寺,但與一般的尼寺似有較大區别,其地理位置在長安外郭城通義坊,距皇城、宫城較近,在政治上與統治階級高層關係密切,高祖舍宅,太宗立寺,玄宗巡幸並任命寺主,在教義上當屬華嚴宗,故寺內有寺主法澄繪製的《華嚴海藏變》。而法澄圓寂後所葬的馬頭空,應是將其葬於馬頭空的窟室內,也就是中古時期僧人常采用的石室瘞窟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谷浑 慕容氏 成月公主 诺曷钵 弘化公主 兴圣寺 马头空
下载PDF
略论噶氏家族专权时期唐蕃之间的吐谷浑之争 被引量:4
9
作者 安应民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30-36,共7页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于公元650年去世以后,由于其子贡松贡赞早夭,由其孙芒松芒赞继位。因芒松芒赞年幼,国事皆委大论噶尔·东赞域松代理,这便成为噶氏家族专权的开始。从公元650年噶尔·东赞域松专权,到698年噶氏家族被铲除为止,...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于公元650年去世以后,由于其子贡松贡赞早夭,由其孙芒松芒赞继位。因芒松芒赞年幼,国事皆委大论噶尔·东赞域松代理,这便成为噶氏家族专权的开始。从公元650年噶尔·东赞域松专权,到698年噶氏家族被铲除为止,历经两代赞普,三任大论,前后长达50年之久。噶氏家族专权时期,是吐蕃奴隶制社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同时也是继松赞干布之后唐蕃关系转入曲折发展的一个低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松芒赞 赞普 大非川 诺曷钵 行军大总管 黑齿常之 噶尔 姜恪 唐军 弘化公主
下载PDF
寻踪吐谷浑(诗八首) 被引量:1
10
作者 鲍义志 《中国土族》 2011年第2期4-5,1,共3页
阳春三月,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带领由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民盟青海省委、省垣知名吐谷浑专家学者组成的调研考察团,先后赴甘肃武威市及我省都兰县,就吐谷浑文化挖掘和开发工作进行了专题考察和调研。在河西走廊,在柴达木盆地,考察... 阳春三月,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带领由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民盟青海省委、省垣知名吐谷浑专家学者组成的调研考察团,先后赴甘肃武威市及我省都兰县,就吐谷浑文化挖掘和开发工作进行了专题考察和调研。在河西走廊,在柴达木盆地,考察团一行不辞劳顿进行实地调研,很多地方地处大山戈壁,考察人员是伴着风沙徒步完成的调研的。一路上,鲍义志为吐谷浑人的灿烂历史文化所感动,才思奔涌,创作了三十多首古体诗,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大美青海和吐谷浑文化的赞美之情。本刊特发表其中的八首,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谷浑文化 青海 专家 喇嘛 都兰 吐谷浑 吐浑 武威白塔寺 吐谷浑王国 弘化公主
下载PDF
榆中麴氏与高昌国──从一块新出土的墓志说起──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守忠 孙永乐 《社科纵横》 1994年第6期8-10,34,共4页
榆中麴氏与高昌国──从一块新出土的墓志说起──陈守忠,孙永乐1973年8月,在榆中县城西4公里处、兴隆山北2公里的朱家湾村傍,发现了一处唐代的石棺墓,墓室穹顶,高3米,长、宽各4米,系35×16.5×6.5厘... 榆中麴氏与高昌国──从一块新出土的墓志说起──陈守忠,孙永乐1973年8月,在榆中县城西4公里处、兴隆山北2公里的朱家湾村傍,发现了一处唐代的石棺墓,墓室穹顶,高3米,长、宽各4米,系35×16.5×6.5厘米青砖砌成。石棺首南足北.置墓室西侧,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国 石棺墓 武卫大将军 榆中 守忠 朱家湾村 墓主 金城郡 持节 弘化公主
下载PDF
唐代吐谷浑部安乐州考
12
作者 周倩倩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0-204,共5页
吐谷浑于龙朔三年(663)被吐蕃灭国,后尝试复国未成。咸亨三年(673),唐将诺曷钵及弘化公主所率领的吐谷浑部迁到灵州,设立安乐州作为安置之所。而《旧唐书.吐谷浑传》中记载慕容复承袭的官爵为长乐州都督而非安乐州,“贞元十四年十二月,... 吐谷浑于龙朔三年(663)被吐蕃灭国,后尝试复国未成。咸亨三年(673),唐将诺曷钵及弘化公主所率领的吐谷浑部迁到灵州,设立安乐州作为安置之所。而《旧唐书.吐谷浑传》中记载慕容复承袭的官爵为长乐州都督而非安乐州,“贞元十四年十二月,以朔方节度副使、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慕容复为袭长乐州都督、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未几,卒,其封袭遂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都督 节度副使 弘化公主 安乐州 诺曷钵 吐谷浑 旧唐书 左金吾卫
下载PDF
这里长眠着吐谷浑最后的王族——凉州吐谷浑王室墓葬群记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占忠 《中国土族》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吐谷浑 墓志铭 墓室 王室 墓葬群 弘化公主 底径 慕容明 墓道 埏道 王族 乌地也拔勤豆可汗 女侍俑 凉州
下载PDF
青海古代民族医学的交融
14
作者 毛继祖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23,共4页
青海地方,古代是多部族聚居,现在是多民族聚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部族、各民族的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在从事牧业和农业的生产劳动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一些动物、植物和矿物都有解除身体伤病疼痛的作用,这样就产生了原... 青海地方,古代是多部族聚居,现在是多民族聚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部族、各民族的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在从事牧业和农业的生产劳动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一些动物、植物和矿物都有解除身体伤病疼痛的作用,这样就产生了原始的医药。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各部族、各民族的医药,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但是,由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各民族的医药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发展快,形成有实践有理论的医药科学体系;有的发展慢,还没有形成有实践有理论的医药科学体系。无论其发展水平如何,它们在长期交往中,必然会有医药学的交流和融合,互相促进,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聚居 不平衡 生产劳动 医药科学 发展水平 民族医学 《自然辩证法》 弘化公主 藏医药 蒙医药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与汉唐“和亲”
15
作者 田德民 田静 《文博》 1991年第1期96-99,共4页
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页的“丝绸之路”,在其最初的拓荒时期却并不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人们,她们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这就是为民族大义而西行联姻的汉唐公主们。
关键词 弘化公主 民族大义 乌孙 祖国统一 河源郡王 刘细君 唐贞观 匈奴人 西行 金明县
下载PDF
吐谷浑亡国原因及其影响
16
作者 周新会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58-66,共9页
吐谷浑王国是由辽河一带的鲜卑人于西晋末年“天下丧乱”之时西迁至青海所建立的政权,到七世纪中叶被吐蕃攻灭为止,前后主要在青海牧区这块民族舞台上活跃了三百多年,立国悠久,声威浩大,踪迹不绝于史。然而,吐谷浑为什么会亡国?对此,古... 吐谷浑王国是由辽河一带的鲜卑人于西晋末年“天下丧乱”之时西迁至青海所建立的政权,到七世纪中叶被吐蕃攻灭为止,前后主要在青海牧区这块民族舞台上活跃了三百多年,立国悠久,声威浩大,踪迹不绝于史。然而,吐谷浑为什么会亡国?对此,古人未能细察,今人研究也尚欠深入。考虑到吐谷浑亡国颇有发人深省之处,影响亦属重大,故不度仄陋,撰文探索。是否有当,尚希读者不吝赐教。 一、吐谷浑亡国原因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牧区 西晋末 鲜卑人 诺曷钵 唐王朝 河陇 民族关系史 大非川 贺娄 弘化公主
下载PDF
试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17
作者 马驰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54-67,共14页
公元633年(贞观七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唐太宗陪其老子李渊置酒故汉未央宫。李渊别出心裁,命突厥可汗颉利起舞,又让南蛮酋长冯智戴詠诗。太上皇在得意兴奋之余,对贞观盛世的民族和好景象赞美不已:“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对此,后... 公元633年(贞观七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唐太宗陪其老子李渊置酒故汉未央宫。李渊别出心裁,命突厥可汗颉利起舞,又让南蛮酋长冯智戴詠诗。太上皇在得意兴奋之余,对贞观盛世的民族和好景象赞美不已:“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对此,后人多有褒贬。奇怪的是,明人李贽竟评之曰:“卖弄”。 这是不公允的。 纵观数千年中国古代文明史,哪一个朝代能做到“胡、越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渊 冯智戴 突厥人 阿史那社尔 唐帝国 民族政策 右卫大将军 中国古代文明 薛延陀 弘化公主
下载PDF
唐代“和亲热”的由来和结果
18
作者 杨雪芹 《龙岩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79-84,共6页
和亲政策,在今天来看,已经是一种陈旧过时的民族政策,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汉唐时期,曾经是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有效的办法。本文试图通过论述唐代“和亲热”的由来和结果,探讨唐代的和亲政策。 一、唐代“和亲热”的由来 1、唐太宗在... 和亲政策,在今天来看,已经是一种陈旧过时的民族政策,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汉唐时期,曾经是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有效的办法。本文试图通过论述唐代“和亲热”的由来和结果,探讨唐代的和亲政策。 一、唐代“和亲热”的由来 1、唐太宗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高超的战略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国公主 和亲政策 汉唐时期 弘化公主 唐王朝 光亲可敦 突骑施 仆固怀恩 民族问题 民族政策
下载PDF
草原王国吐谷浑光辉灿烂的历史遗存
19
作者 任玉贵 《中国土族》 2012年第4期21-27,共7页
公元四世纪初至七世纪中后期,在今川、青、甘、新一带的草原上活动着一支从辽河流域辗转而来的古老民族,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吐谷浑政权,立国长达350年之久,凡二十二王,诸王颇具雄才大略,他们对外远交近攻、开疆拓土,对内整饬政务、重牧兴... 公元四世纪初至七世纪中后期,在今川、青、甘、新一带的草原上活动着一支从辽河流域辗转而来的古老民族,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吐谷浑政权,立国长达350年之久,凡二十二王,诸王颇具雄才大略,他们对外远交近攻、开疆拓土,对内整饬政务、重牧兴商,鼓励吐谷浑所属各族人民,辛勤劳动,为开发和建设祖国的西北边陲,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谷浑 诺曷钵 弘化公主 青海骢 伏俟城 历史遗存 草原 草地 王国 国家形式
下载PDF
民族团结 源远流长
20
作者 崔永红 《中国土族》 2015年第2期4-6,共3页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多民族聚居地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多民族聚居地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聚居 多民族国家 民族地区发展 羌人 和谐发展 慕利延 邓训 阿豺 诺曷钵 弘化公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