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张八岭地区西冷岩组早期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鲁如魁 高天山 +2 位作者 张志树 刘家云 吴海权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安徽张八岭地区西冷岩组早期构造变形复杂,主要表现为褶皱以及与褶皱变形密切相关的韧性剪切变形。野外调查表明,该地层中至少发育3期褶皱变形,其中F1为北西向韧性剪切褶皱;F2为向南南西倾伏的纵弯褶皱;F3为近东西向的宽缓褶皱。F1与F2... 安徽张八岭地区西冷岩组早期构造变形复杂,主要表现为褶皱以及与褶皱变形密切相关的韧性剪切变形。野外调查表明,该地层中至少发育3期褶皱变形,其中F1为北西向韧性剪切褶皱;F2为向南南西倾伏的纵弯褶皱;F3为近东西向的宽缓褶皱。F1与F2联合制约了西冷岩组岩层展布的总体格局。显微构造,特别是岩石的磁性组构特征证明了区内曾发生过多期构造变形,且有两期最为显著,即早期的水平剪切和随后发生的侧向挤压。本文重点阐述上述褶皱变形的几何学特征,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张八岭地区 西冷岩组 早期构造变形 几何学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张八岭地区变质地层序列与构造型式 被引量:11
2
作者 侯明金 吴跃东 汤加富 《安徽地质》 1999年第1期26-29,共4页
运用构造与地层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张八岭地区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10幅1:5万地质填图资料分析和典型地区的构造追踪,初步认为:北将军(岩)组自下而上分为三段,时代置于中元古代,获铅同位素年龄样值为1821±4... 运用构造与地层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张八岭地区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10幅1:5万地质填图资料分析和典型地区的构造追踪,初步认为:北将军(岩)组自下而上分为三段,时代置于中元古代,获铅同位素年龄样值为1821±416Ma;西冷(岩)组自下而上分为三段,时代置于青白口纪。区内主要存在三期构造交形:早期为一系列呈NWW-近EW向的紧闭同斜褶皱,中期以韧性剪切带发育为特征,晚期以NNE向为主的宽缓褶皱。三期变形共同叠加,形成区内基本构造格架。并对变形机制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地层 序列 构造型式 张八岭地区
下载PDF
张八岭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董茂兴 张德宝 郭坤一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5年第4期45-52,共8页
本文讨论了张八岭地区的褶皱、断裂构造活动特征、形成序次关系、动力作用方式等.从而进一步阐明了测区构造发生、发展以及定位机制。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张八岭地区 地质构造 褶皱构造
下载PDF
安徽张八岭地区构造演化及动力学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济元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5年第4期17-24,共8页
对张八岭地区的构造特征、演化及其动力学有不同解释。通过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从地层、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岩浆岩、构造变形和变质等研究认为.该区从中新元古代起,经历了成谷、沉积.下沉、顺层剪切、深部熔融、... 对张八岭地区的构造特征、演化及其动力学有不同解释。通过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从地层、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岩浆岩、构造变形和变质等研究认为.该区从中新元古代起,经历了成谷、沉积.下沉、顺层剪切、深部熔融、塑性流动、层间褶皱.叠加折劈、宽缓褶曲、逆掩推覆,壳层滑动、熔融成浆、聚浆热隆、侵入或喷发.剥蚀夷平、堆积充填等铸成现今地貌景观.引起上述构造特征和演化的动力源自重力、热力和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惯性离心力等的结合与转化,它们在每个阶段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就产生不同构造特征,推动区域构造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动力学 顺层剪切 张八岭地区 安徽
下载PDF
安徽大别山—张八岭地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被引量:11
5
作者 汤加富 荆延仁 +3 位作者 侯明金 高天山 周存亭 孙先如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6年第1期1-8,共8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区调所近年来在专题研究和区调填图中的一些重要发现,就区内地质构造分区、变质地层序列重建、变形变质侵入体的确定、大别造山带的双向对冲地壳结构及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郯庐断裂带的性质及演化、高...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区调所近年来在专题研究和区调填图中的一些重要发现,就区内地质构造分区、变质地层序列重建、变形变质侵入体的确定、大别造山带的双向对冲地壳结构及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郯庐断裂带的性质及演化、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并对进一步加强大别山野外地质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 基础地质 安徽 大别山 张八岭地区
下载PDF
皖中张八岭地区构造地层序列的建立与主要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吴跃东 侯明金 汤加富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2-157,共6页
通过对张八岭地区10幅1/5万地质填图资料分析与对关键地区的构造解剖,采用了构造地层学思路与方法,重新厘定了全区由多期变形所形成的构造型式及其制约的构造地层序列。在此基础上对西冷组的层序进行了重新划分,厘定了与周岗组的接触界... 通过对张八岭地区10幅1/5万地质填图资料分析与对关键地区的构造解剖,采用了构造地层学思路与方法,重新厘定了全区由多期变形所形成的构造型式及其制约的构造地层序列。在此基础上对西冷组的层序进行了重新划分,厘定了与周岗组的接触界面性质,讨论了原北将军组的构造属性及可能的时代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序列 西冷(岩)组 北将军组 张八岭地区 安徽
下载PDF
基于S-A多重分形滤波方法的深层土壤Au元素异常识别——以皖东张八岭—管店地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韦导忠 李晓晖 +4 位作者 周杰 袁峰 胡训宇 杨迪 李现琐 《地质学刊》 CAS 2018年第3期407-411,共5页
张八岭—管店地区位于皖东张八岭构造带北部,区内已发现多处金多金属矿点,但尚未取得显著突破。近年来,多维分形理论与地球化学勘查相结合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Au、Cu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其中S-A(能谱密度-累计面积)方法是一种建立在能... 张八岭—管店地区位于皖东张八岭构造带北部,区内已发现多处金多金属矿点,但尚未取得显著突破。近年来,多维分形理论与地球化学勘查相结合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Au、Cu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其中S-A(能谱密度-累计面积)方法是一种建立在能谱空间上的分形滤波技术,能够利用傅里叶变换对物化探数据进行异常和背景分解。以张八岭—管店地区深部土壤Au元素为例,利用S-A方法对研究区深部土壤中Au元素地球化学场进行异常识别。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分离地球化学背景,识别已知金铜矿点的矿致异常信息,在区内已知矿点以外识别出多个Au元素异常区域。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新的目标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方法 多重分形 深层土壤 金矿 张八岭-管店地区 皖东
下载PDF
皖东张八岭-管店地区Au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识别与提取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杰 袁峰 +5 位作者 李晓晖 张明明 胡训宇 丁文祥 杨迪 李现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58,共9页
由于受到覆盖区矿体埋藏深度以及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的影响,隐伏矿致异常以及弱缓化探异常信息的识别一直是地球化学勘查的难点。张八岭-管店地区位于安徽东部张八岭构造带北部,地表多被第四系覆盖,已有研究显示该区具有较好的Au成矿潜力... 由于受到覆盖区矿体埋藏深度以及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的影响,隐伏矿致异常以及弱缓化探异常信息的识别一直是地球化学勘查的难点。张八岭-管店地区位于安徽东部张八岭构造带北部,地表多被第四系覆盖,已有研究显示该区具有较好的Au成矿潜力。本文以Au矿床作为找矿目标,开展了面积性深层土壤取样,并利用多重分形理论的局部奇异性指数分析方法对深层土壤Au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深层土壤Au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能够有效识别已知的金多金属矿(化)点,同时较好的反映出深部隐伏断裂构造与已知矿(化)点的空间关系;较之传统方法,基于非线性理论的奇异性指数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地球化学背景场的影响,具有更好的异常识别效果,可应用于隐伏或亚出露环境下的地球化学异常识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Au元素 多重分形局部奇异性 深层土壤 张八岭-管店地区
原文传递
张八岭岩群的地质特征及其划分建议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德宝 郭坤一 董茂兴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5年第4期1-16,共16页
本文从中晚元古代张八岭岩群的原岩、变形变质、岩石化学、同位素年龄,沉积一火山喷发旋回(韵律),岩石能干性差异及与上覆、下伏层位接触关系等方面讨论了其地质特征、并在与现有文献资料对比的基础上,根据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 本文从中晚元古代张八岭岩群的原岩、变形变质、岩石化学、同位素年龄,沉积一火山喷发旋回(韵律),岩石能干性差异及与上覆、下伏层位接触关系等方面讨论了其地质特征、并在与现有文献资料对比的基础上,根据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路线和剖面资料.提出了对张八岭岩群重新划分建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 构造岩石 地层单位 张八岭地区 岩群
下载PDF
张八岭变质岩中线理构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茂兴 郭坤一 张德宝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5年第4期65-73,共9页
作者等在张八岭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过程中,针对测区内广泛分布的中、晚元古代张八岭岩群等岩层内普遍发育的矿物拉伸线理.砾石压扁拉长定向排列、S1与S2两级面理构成的交线和褶纹线理构造进行了专门测量与研究。然后,依... 作者等在张八岭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过程中,针对测区内广泛分布的中、晚元古代张八岭岩群等岩层内普遍发育的矿物拉伸线理.砾石压扁拉长定向排列、S1与S2两级面理构成的交线和褶纹线理构造进行了专门测量与研究。然后,依据所测数值分别作了线理平面分布图和产状综合统计图;据图示和综合产状统计、解析.再结合野外观察结果.分别论述每一种线理构造发育特点、产出状态、优选定向组合等特征.从而进一步判别动力作用方式及线理构造最终定位机制。并通过对线理构造系统研究.理顺了它们形成的先后序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线理构造 张八岭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