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4篇文章
< 1 2 1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洪菲 宋磊 +1 位作者 季菊花 储晓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以及其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102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98例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早产儿...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以及其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102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98例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早产儿相关临床指标,并在出生后7d实施MRS、DWI检查,比较两组MRS代谢指标、DWI参数差异,使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MRS代谢指标、DWI参数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RS联合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予以病例组患儿长期随访,在矫正年龄6个月时使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并分析2组患儿MRS代谢指标、DWI参数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病例组N-乙酰天冬氨酸(NAA)、NAA/Cr、rADC明显低于对照组,肌酸(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显示NAA、NAA/Cr、rADC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存在负相关关系(r<0,P<0.05);Cr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存在正相关关系(r>0,P<0.05)。绘制ROC显示NAA、Cr、NAA/Cr以及rADC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具有较低的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629、0.630、0.605、0.603;MRS联合DWI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AUC为0.713。随访结果显示102例患儿中21例为边缘状态,53例为发育异常,共74例为预后不良组,另28例发育良好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儿NAA、NAA/Cr、rADC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Cr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显示NAA、NAA/Cr、rADC与脑白质损伤患儿预后不良存在负相关关系(r<0,P<0.05);Cr与预后不良存在正相关关系(r>0,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NAA、NAA/Cr以及rADC对脑白质损伤患儿预后具有较低的评估价值,AUC分别为0.641、0.639、0.688;Cr、MRS联合DWI对脑白质损伤患儿预后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AUC分别为0.755、0.833,以联合评估价值最高。结论MRS联合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以及其预后均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 预后
下载PDF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黄雪莹 党佩 +2 位作者 杨瑞 田博 王晓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30)。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及联合对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单一及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测结果主要与Durie-Salmon分期、国际骨髓瘤分期相关(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对比,联合检测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较高(P<0.05)。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诊断对比,两项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P<0.05)。结论 相较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检测,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患者病理检出情况,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多层螺旋CT 国际肿瘤分期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预测小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3
作者 张志 瞿刚 +1 位作者 刘朝敏 李进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小肝癌患者(术前1周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小肝癌患者(术前1周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MVI阳性组(n=25)和MVI阴性组(n=6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增强扫描特征及DWI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VI的影响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建立评分模型,绘制评分模型预测小肝癌患者MV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90例小肝癌患者中MVI阳性率为27.78%(25/90)。MVI阳性组低分化、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不光滑、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占比高于MVI阴性组,而D值、ADC值低于MVI阴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瘤周低信号、D值、ADC值是小肝癌MVI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回归分析建立的评分模型预测小肝癌患者M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最佳截断值为5分,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920、0.877。结论MRI增强扫描联合DWI可有效预测小肝癌患者的MV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小肝癌 微血管侵犯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CRP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间窗的鉴别价值
4
作者 李静 田宏哲 +1 位作者 李勃 李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390-393,共4页
目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间窗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95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床资料,其中男111例,女84例,年龄范围57~75岁。按发病至... 目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间窗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95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床资料,其中男111例,女84例,年龄范围57~75岁。按发病至接受磁共振检查前时间分为超急性期组(病程≤6 h)67例、急性期组(病程6~72 h)79例、亚急性期组(≥72~168 h)49例;比较3组患者的DWI检查结果[表观弥散系数(ADC)]及CRP水平,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WI联合CRP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间窗的鉴别价值,采用t检验、F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急性期组患侧ADC为(0.33±0.08)×10^(-3) mm^(2)/s,低于急性期组的(0.40±0.09)×10^(-3) mm^(2)/s、亚急性期组的(1.56±0.25)×10^(-3) mm^(2)/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55,P<0.05);且超急性期组、急性期组患者患侧ADC值低于健侧,但亚急性期组患者ADC值高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急性期组CRP为(9.39±3.03)mg/L,高于急性期组(6.01±1.27)mg/L、亚急性期(5.48±1.33)mg/L(q=16.09、712.295,均P<0.05);但急性期组、亚急性期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933、P>0.05)。ROC显示ADC鉴别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急性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87,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38.38%;CRP鉴别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急性期的AUC为0.888,灵敏度为73.13%、特异度为96.87%;ADC联合CRP的AUC为0.91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07%、86.72%。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ADC与血清CRP水平均可有效鉴别时间窗,ADC鉴别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存在高灵敏度优势,CRP则具有高特异度优势,两者联合可进一步优化鉴别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 C反应蛋白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张鑫晟 邓兆旭 +1 位作者 马俊辉 蒋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2月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或乳腺良性疾病。...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2月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或乳腺良性疾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后行磁共振DW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MRI平扫和DWI诊断结果,比较乳腺良、恶性在不同b值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乳腺癌典型病例DWI影像。结果:常规MRI平扫提示乳腺良性病变21例、恶性病变39例;DWI提示乳腺良性病变22例、恶性病变38例;DW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平扫,其中两者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b值增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量ADC值越小,且在同一b值下,乳腺癌的ADC值均显著低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MRI平扫,磁共振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和诊断效能,且乳腺癌的ADC值低于良性病变。因此磁共振DWI可以作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良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马菁宇 左燕雨 +4 位作者 王大丰 惠双 鲍登克 张晓亚 万里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疗效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行根治性放化疗的3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于放化疗前后实施MRI及DWI扫描,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结果分为...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疗效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行根治性放化疗的3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于放化疗前后实施MRI及DWI扫描,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结果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比较两组放化疗前后ADC值、肿瘤最大径、ADC值变化率及肿瘤最大径变化率有无差异。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使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共32例接受放化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缓解组25例,未缓解组7例。放化疗前,缓解组的ADC值、ADC值变化率大于未缓解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结束后,缓解组的ADC值高于未缓解组,肿瘤最大径小于未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的ADC值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放化疗后的ADC值达到2.540×10^(-3)/(mm^(2)·s^(-1))时为最佳阈值,此时可以诊断食管癌患者在放化疗后达到缓解,其敏感度为72.0%,特异度为71.4%,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评估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效果有重要价值,其中放化疗后的ADC值可较为精准地预测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放化疗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对直肠癌壁外静脉侵犯的预测价值及列线图模型开发
7
作者 马强 郑璐 +1 位作者 程浩 杨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854-1860,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患者壁外静脉侵犯(EMVI)的预测价值,并发一款列线图模型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病理确诊直肠腺癌98例,分为EMVI阳性组47例和EMVI阴性组51例。术前采用3.0T...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患者壁外静脉侵犯(EMVI)的预测价值,并发一款列线图模型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病理确诊直肠腺癌98例,分为EMVI阳性组47例和EMVI阴性组51例。术前采用3.0T MRI平扫和增强,获取体积转移常数(Ktrans)、反向回流速率常数(Kep)、细胞外血管外体积分数(Ve)和DW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MRI参数,然后采用LASSO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以评估模型区分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校准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评估模型的吻合度和净获益比。结果:与EMVI阴性组相比,EMVI阳性组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肿瘤浸润深度和环周浸润率(CIR)增加,低分化、T分期(3-4)、N分期(2-3)和Ki67阳性表达率增多(P<0.05)。EMVI阳性组Ktrans和Kep值显著高于EMVI阴性组,而ADC值显著降低(P<0.05)。Spearman检验显示,ADC值与Ktrans和Kep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Ve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CIR、N分期、ADC值和Ktrans是直肠癌患者EMVI的预测因子(P<0.05)。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总分220分。内部验证C-index为0.924。ROC显示,Ktrans、Kep、ADC值诊断EMVI阳性的AUC分别为0.765、0.723和0.708(P<0.05),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867,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率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分析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临床净获益比较好。结论:磁共振增强和DWI是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EMVI阳性的重要无创检查方式,联合CIR、N分期、ADC值和Ktrans开发的列线图模型对EMVI阳性有较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增强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直肠癌 壁外静脉侵犯 列线图 体积转移常数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CYFRA211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李晓成 孟宪平 费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21-24,69,共5页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血清CYFRA211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12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DWI联合血...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血清CYFRA211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12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DWI联合血清CYFRA211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124例直肠癌患者中,T_(1)期16例、T_(2)期14例、T_(3)期46例、T_(4)期48例;N_(0)期54例、N_(1)期40例、N_(2)期30例。T_(4)期患者血清CYFRA211高于T_(1)、T_(2)、T_(3)期,T_(3)期患者血清CYFRA211高于T_(1)、T_(2)期,T_(2)期患者血清CYFRA211高于T_(1)期(P<0.05)。N_(2)期患者血清CYFRA211高于N_(0)、N_(1)期,N_(1)期患者血清CYFRA211高于N_(0)期(P<0.05)。血清CYFRA211诊断直肠癌术前T_(1)、T_(2)、T_(3)、T_(4)、N_(0)、N_(1)、N_(2)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744、0.805、0.897、0.791、0.813、0.821。MRI-DWI对术前T_(1)、T_(2)、T_(3)、T_(4)期的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0.452、0.587、0.672、0.720,P<0.01);MRI-DWI联合血清CYFRA211对术前T_(1)、T_(2)、T_(3)、T_(4)期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768、0.785、0.827、0.839,P<0.01)。MRI-DWI对术前N_(0)、N_(1)、N_(2)期的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0.473、0.598、0.682,P<0.01),MRI-DWI联合血清CYFRA211对术前N_(0)、N_(1)、N_(2)期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795、0.821、0.834,P<0.01)。结论 MRI-DWI联合血清CYFRA211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CYFRA211 直肠癌 术前分期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的价值
9
作者 常小娜 何文进 +8 位作者 蔡炜琼 钟立清 丁庆社 代琳玉 郑美娴 邱广美 曹玉竹 卢睿 杨世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究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06—2023-04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发病7 d内临床诊... 目的探究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06—2023-04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发病7 d内临床诊断继发性脑梗死状况分为脑梗死组(n=22)与非脑梗死组(n=48),对比2组全脑CT灌注参数,经ROC曲线分析全脑CT灌注参数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最佳阈值,对比全脑CT灌注参数、DWI及两项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性,并通过Kappa值分析其一致性。结果脑梗死组CBF、CBV低于非脑梗死组,TTP、MTT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采用ROC分析获取CBF、CBV、TTP、MTT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AUC分别为0.670、0.854、0.681、0.754,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AUC为0.925。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全脑CT灌注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77.27%,特异性95.83%,Kappa值0.759;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81.82%,特异性97.92%,Kappa值0.828;两项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95.45%,特异性95.83%,Kappa值0.902,一致性较好。结论全脑CT灌注及DWI诊断TIA继发脑梗死均具有一定价值,且两项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全脑CT灌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常规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漏诊误诊原因
10
作者 崔浩鹏 李铭 +2 位作者 王海彬 崔振华 夏旭东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针对常规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漏诊、误诊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去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序列联合... 目的针对常规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漏诊、误诊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去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序列联合DWI检查、病理检查,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所有患者经术前常规MRI联合DWI、病理检查对肿瘤侵犯的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N分期)的检出结果;统计术前常规MRI联合DWI成像检查T、N分期的诊断效能,并对相关影像学图片进行分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58例直肠癌患者中T1分期13例,T2分期16例,T3分期19例,T4分期10例;NO分期24例,N1分期18例,N2a分期7例,N2b分期9例。常规MRI联合DWI成像检查结果显示,58例直肠癌患者中T1分期10例,T2分期15例,T3分期17例,T4分期16例;NO分期22例,N1分期20例,N2a分期8例,N2b分期8例,其结果均与病理结果较为接近;患者术前应用常规MRI联合DWI成像检查T分期、N分期总体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结论临床可根据常规MRI联合DWI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点综合评估直肠癌患者术前肿瘤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评价不同栓塞材料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效果及预后
11
作者 管清龙 陈海波 +3 位作者 刘成龙 曹耿飞 张海潇 崔传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6月30日至2022年12月30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CE治疗的8... 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6月30日至2022年12月30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CE治疗的84例不能手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TACE术中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不同栓塞材料,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行IVIM-DWI检查。根据IVIM-DWI序列设定的固定b值,分析不同栓塞材料下单指数模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双指数模型纯弥散系数(D值)、伪弥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及不同栓塞治疗材料将患者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对比分析ADC值、D值、D*及f值变化。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FP)含量、肿瘤大小等4个临床参数和治疗前后ADC值、D值、D*值、f值共8个功能学定量指标参数,确定具有预后预测价值的IVIM参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VIM参数对预测值的诊断价值和Cut-off值。结果 治疗后载药微球组ADC值显著高于碘化油组,载药微球组、碘化油组D*值显著低于PVA颗粒组,载药微球组f值显著低于碘化油组(均P<0.01)。稳定组中载药微球组疗效明显优于碘化油组和PVA颗粒组,进展组中碘化油组比载药微球组和PVA颗粒组更易出现疾病进展。稳定组治疗前f值显著高于进展组(P=0.005),治疗后ADC值显著高于进展组(P=0.029)。ROC分析显示,载药微球组、碘化油组、PVA颗粒组分别中位随访30、19、26个月,总平均生存时间为25个月,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D值(AUC 0.878)、D*值(AUC 0.554)及治疗后D值(AUC 0.791)、D*值(AUC 0.552)、f值(AUC 0.467)是TACE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治疗前后D值诊断效能更高,治疗前D值<0.505×10-3mm2/s、治疗后D值<0.785×10-3mm2/s时预测为疗效差。结论 治疗前后D值是预测不同栓塞材料TACE治疗HCC疗效的最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缺血性中风超急性期诊断中的价值
12
作者 甘利伟 郑欢露 +4 位作者 胡吉学 胡盼 李俊帆 张雪琴 蒲云学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高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缺血性中风(AIS)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 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2月在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经临床确诊和治疗痊愈或好转的... 目的探讨高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缺血性中风(AIS)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 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2月在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经临床确诊和治疗痊愈或好转的AIS超急性期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34例患者均完成高b值(b值=2000 s/mm^(2))、常规b值(b值=1000 s/mm^(2))DWI扫描,将2组DWI图像分为高b值组和常规b值组,分析2组图像的DWI影像特点,并对ADC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高、常规b值组显示病灶分别为98、74个。所研究病例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和T2-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无特异性;高b值组病灶DWI呈中等、明显高信号,常规b值组病灶DWI呈轻度、中等高信号,且高b值组病灶边界显示更清楚。高、常规b值组图像的ADC值比较,病变区ADC值在高b值组更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对称区ADC值也在高b值组更低,2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b值下的ADC值比较,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值组图像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2.4%;常规b值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6.5%。高b值组图像SNR、CNR均高于常规b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采用高b值DWI扫描可以提高AIS超急性期病灶的检出率,并且能使病灶影像质量达到更佳的效果。所以,高b值DWI对超急性期AIS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b值DWI,可能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超急性期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高b值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在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徐龙 李鑫 +5 位作者 党珊 马光明 韩冬 于勇 于楠 段海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的152例患者,根据术前有无胸部DWI检查分为A组(无DWI检查,n=85),B组(有DW...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的152例患者,根据术前有无胸部DWI检查分为A组(无DWI检查,n=85),B组(有DWI检查,n=6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阳性率、调针次数、靶皮距、套管针在肺内长度和并发症。结果 A组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65例,良性病变9例,未明确诊断11例;B组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57例,良性病变8例,未明确诊断2例;A组和B组病理阳性率分别为87.06%和9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2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气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59%、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活检前行胸部DWI检查,有助于指导穿刺靶点的选择,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减少穿刺相关出血事件发生,具有较好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穿刺活检 弥散加权成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的价值
14
作者 池春霞 王伟钢 唐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太仓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2例子宫肌瘤患者设为观察组,10例子宫肉瘤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磁共振弥...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太仓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2例子宫肌瘤患者设为观察组,10例子宫肉瘤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子宫动脉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扩散系数(D)值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的鉴别价值。结果:观察组Vmax、RI均低于对照组,ADC值、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Vmax、RI)、弥散加权成像单一(ADC值、D值)及联合预测子宫肌瘤的AUC分别为0.740、0.752、0.836、0.812、0.898。结论:子宫肌瘤患者Vmax、RI均升高,ADC值、D值均降低,彩色多普勒超声、弥散加权成像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两者联合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子宫肌瘤 弥散加权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徐锰超 谢玉玺 邵元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242、CA199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作为...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242、CA199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作为结直肠癌组,同期行结直肠癌筛查排除结直肠癌的健康人120例作为健康组,均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获得ADC值,测定血清CEA、CA242、CA199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两组ADC值、CEA、CA242、CA199水平差异及在不同临床特征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所有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均经门诊随访,随访24个月,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复发转移组、未复发转移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ADC值、CEA、CA242、CA199水平,分析ADC值、CEA、CA242、CA199预测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效能及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比较,结直肠癌组ADC值降低,CEA、CA242、CA199水平升高(P<0.05)。TNM分期Ⅲ期、低分化结直肠癌患者ADC值低于Ⅰ/Ⅱ期患者、中/高分化患者(P<0.05)。与未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ADC值降低,CEA、CA242、CA199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受TNM分期、分化程度、脉管侵犯、ADC值、CEA、CA242、CA199等因素的影响。ROC曲线显示,ADC值、CEA、CA242、CA199预测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分别为0.897、0.800、0.829、0.783,ADC值预测效能优于CEA、CA242、CA199;ADC值与CEA、CA242、CA199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项预测[AUC(95%CI)=0.93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65%、84.53%]。经分析ADC值与CEA、CA242、CA199的相关性发现,ADC值与CEA、CA242、CA199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结直肠癌患者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有关,或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结直肠癌 肿瘤标志物 术后复发转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6
作者 袁婷婷 李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在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贵州茅台医院收治的89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开展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在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贵州茅台医院收治的89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开展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磁共振DWI检查。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统计常规MRI平扫、磁共振DWI检查对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检出情况。分析常规MRI平扫、磁共振DWI检查鉴别诊断肝细胞癌、肝血管瘤的价值。分析常规MRI平扫、磁共振DWI检查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比较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患者不同b值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89例肝脏肿瘤患者经术后病理检出肝细胞癌34例,肝血管瘤55例。常规MRI平扫检出肝细胞癌29例,肝血管瘤60例;磁共振DWI检查检出肝细胞癌33例,肝血管瘤56例。磁共振DWI检查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常规MRI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常规MRI平扫与术后病理一致性尚可(Kappa=0.731,P<0.001);磁共振DWI检查与术后病理一致性极好(Kappa=0.928,P<0.001)。肝细胞癌患者50 s/mm^(2)、400 s/mm^(2)、1 000 s/mm^(2)平均ADC值均低于肝血管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WI检查在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价值更高,可提高疾病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减少漏诊、误诊发生,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血管瘤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RI弥散加权成像及HIF-1在新生儿HIE中的特征及表达
17
作者 章凯玉 黄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及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的特征及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HIE新...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及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的特征及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HIE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组(23例),中度组(24例),重度组(17例)。三组均进行MRI检测,并检测HIF-1的水平。分析MRI检测结果和轻度、中度及重度患儿典型病例图像。比较不同严重程度及不同病变类型患儿HIF-1水平。结果:MRI检出率为98.44%,漏诊1例为轻度病例。重度组、中度组HIF-1水平高于轻度组,重度组HIF-1水平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基底节受损、合并颅内出血患儿HIF-1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脑水肿患儿,合并颅内出血患儿HIF-1水平明显高于合并基底节损伤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对新生儿HIE检出率较高,HIE严重程度的不断加重,随之血清HIF-1表达水平也不断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缺氧诱导因子-1
下载PDF
高弥散敏感因子的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肿瘤糖类抗原125对早期卵巢病变性质判断能力的研究
18
作者 龚姝姝 施晏 黄红娟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研究高弥散敏感因子(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对卵巢病变性质判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经治的100例卵巢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 目的:研究高弥散敏感因子(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对卵巢病变性质判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经治的100例卵巢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A125、DWI、DCE-MRI检查及病理检查定性,按病理结果将58例卵巢恶性病变患者纳入恶性组,42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纳入良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CA125情况,以及高b值DWI+CA125、DCE-MRI+CA125和高b值DWI+DCE-MRI+CA125不同检查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结果:恶性组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57,P<0.05);CA125阳性率显著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456,P<0.05),恶性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0.91±0.18)×10^(3)mm^(2)/s明显小于良性组(ADC=33±0.21×10^(3)mm^(2)/s),而对比剂容积转换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指标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63、9.686、10.205,P<0.05);高b值DWI+DCE-MRI+CA125检查方法诊断恶性卵巢肿瘤的准确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高b值DWI+CA125或DCE-MRI+CA125检查方法。DCE-MRI+CA125与高b值DWI+CA125检查方法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高b值DWI+DCE-MRI+CA125检查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佳(AUC=0.920)。结论:高b值DWI+DCE-MRI+CA125的组合检查方法总体诊断效能较好,可提升恶性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筛查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DWI) 弥散敏感因子(b值)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 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 卵巢病变
下载PDF
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19
作者 李燕 刘祥龙 房凌宇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11-314,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增强扫描和DWI-MRI检查,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WI-MRI、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诊断效...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增强扫描和DWI-MRI检查,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WI-MRI、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准确度)、诊断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统计DWI-MRI确诊的符合病理结果的恶性、良性患者相关参数[流入速率(WIR)、流出速率(WOR)、最大相对增强率(MRE)、达峰时间(TTP)、扩散系数(ADC)]变化。结果103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经病理组织活检诊断出恶性87例,良性16例;DWI-MRI诊断恶性84例,良性13例;CT增强诊断恶性71例,良性10例。DWI-MRI检查灵敏度、准确度较CT增强扫描高,漏诊率较CT增强扫描低(P<0.05);DWI-MRI阴性预测值(81.25%)较CT增强扫描高(P<0.05);恶性宫颈癌患者WIR、WOR、MRE、ADC参数较良性患者高,TTP参数较良性患者低(P<0.05)。结论与CT增强扫描相比,DWI-MRI诊断宫颈癌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降低漏诊率,且恶性和良性患者DWI-MRI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具有良好预测值,可为临床科学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CT增强扫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
20
作者 卢叶 卢梁 +1 位作者 蔡蕾 文令华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99-101,10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3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多b值DWI...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3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多b值DWI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金标准为病理诊断。对比动态增强扫描、DWI、联合诊断的检出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9.58%、96.69%、92.71%,高于动态增强扫描(75.00%、85.43%、79.59%)及DWI(76.56%、86.75%、81.05%)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1、12.297、27.013,P均<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DWI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度显著高于单一诊断,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效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 准确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