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相关因素与临床结局分析
1
作者 马国栋 曹善洪 肖尧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805-808,共4页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患者诱发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结局,指导临床及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97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颅脑外伤后有无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进行分组,其中57例存在急性弥漫性脑...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患者诱发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结局,指导临床及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97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颅脑外伤后有无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进行分组,其中57例存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另240例无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纳入常规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了解颅脑外伤后患者诱发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3 h、低血压、原发性脑干损伤是颅脑外伤患者诱发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高危因素(P<0.05)。研究组28 d死亡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伴有低血压、原发性脑干损伤、受伤后至入院时间间隔≥3 h、青少年及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等影响因素,诱发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风险增高,需要临床及时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影响因素 28 d死亡率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 被引量:18
2
作者 魏璐城 李卫贤 +2 位作者 蒋金泉 郑伟 黄文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8-700,共3页
目的对134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探讨研究,进而总结出一套较为合适的救治方案。方法对本组134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组的76... 目的对134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探讨研究,进而总结出一套较为合适的救治方案。方法对本组134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组的76例患者中存活55例占手术组的72.4%,死亡21例占27.6%;非手术组的58例患者中存活43例占非手术组的74.1%,死亡15例占25.9%。结论早期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救治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下载PDF
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脑室脑池改变 被引量:21
3
作者 郑文济 魏群 +6 位作者 秦家振 张强 赵会峰 沈春森 韩斌 谭振美 赵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扫描脑室与脑池的改变,以此估测预后。方法:2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经CT扫描发现有脑室与脑池改变,重点对三脑室、基底池有改变和年龄、GCS计分作分析。结果:268例三脑室、基底池改变124例,死亡65例。... 目的:分析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扫描脑室与脑池的改变,以此估测预后。方法:2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经CT扫描发现有脑室与脑池改变,重点对三脑室、基底池有改变和年龄、GCS计分作分析。结果:268例三脑室、基底池改变124例,死亡65例。三脑室、基底池皆消失者18例,死亡16例。三脑室明显改变者47例,死亡33例。基底池明显改变者59例,死亡16例。在124例三脑室、基底池改变中,儿童26例,死亡8例。成人98例,死亡57例。结论:弥漫性脑肿胀者,三脑室与基底地形态改变与预后有直接关系,而三脑室的改变比基底池的改变更为重要,儿童弥漫性脑肿胀与成人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预后明显好于成人。GCS评分分数低,多为三脑室、基底池改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 弥漫性脑肿胀 死亡 创伤性 预后 基底 人发 分数
下载PDF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3
4
作者 徐春林 冯石萍 +2 位作者 罗杰 熊学辉 胡均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2例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降颅压效果不明显时采用苯巴比妥疗法、亚低温治疗等措施进...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2例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降颅压效果不明显时采用苯巴比妥疗法、亚低温治疗等措施进一步保守降颅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记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到手术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颅内压变化情况、头颅CT环池改变、术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到手术结束时间为3.5~17.0 h,平均(11.3±0.9)h。对照组患者入院11.3 h后颅内压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压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且术后观察组患者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入院24 h后环池受压好转率(65.9%)显著高于对照组(40%)(P〈0.01);其中观察组患者环池I型好转率(82.8%)及Ⅱ型好转率(6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Ⅰ型好转率(48.0%)及Ⅱ型好转率(41.7%)(P〈0.05),而两组患者Ⅲ型环池好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GOS评分,观察组患者预后较好率(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8.8%)(P〈0.01),病死率(11.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2例,发生脑积水2例,并发症发生率4.9%。结论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用于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环池受压,患者预后较好且并发症发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弥漫性脑肿胀 双额大骨瓣 效果
下载PDF
弥漫性脑肿胀开颅术中脑膨出的防治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希敏 刘霞 +2 位作者 朱志安 邱建华 张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65-46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开颅减压术中发生脑膨出的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近 5年 38例因弥漫性脑肿胀行开颅减压出现脑膨出的患者资料 ,对其防治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 11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仅 7例死亡 ,死亡率 19%。 结论应用双... 目的探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开颅减压术中发生脑膨出的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近 5年 38例因弥漫性脑肿胀行开颅减压出现脑膨出的患者资料 ,对其防治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 11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仅 7例死亡 ,死亡率 19%。 结论应用双侧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术、异丙酚麻醉镇静、亚低温、过度换气等综合措施 ,可使弥漫性脑肿胀术中脑膨出患者获得较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开颅术 膨出 异丙酚 防治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33例的诊断和非手术综合治疗 被引量:12
6
作者 莫万彬 杜贻庆 +4 位作者 周晓坤 王文波 阳永东 唐乐剑 夏学魏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751-1753,共3页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CT诊断 非手术综合治疗
下载PDF
大骨瓣开颅术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辉 魏忠 +3 位作者 刘万荣 方有利 郭中国 焦健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收治的50例患者分为手术组以及保守组,保守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手术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组其GOS预后评价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手术组患者...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收治的50例患者分为手术组以及保守组,保守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手术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组其GOS预后评价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手术组患者其脑干功能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损伤2例。保守组对应分别为4例以及5例,2组患者死亡原因、劳动力降低、头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瓣开颅术 弥漫性脑肿胀 预后
下载PDF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3
8
作者 丁晓东 杨廷舰 +2 位作者 张贺 刘伟 王飞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302-303,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7月至2005年8月确诊的58例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58例患者好转26例,死亡32例。结论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由于外...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7月至2005年8月确诊的58例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58例患者好转26例,死亡32例。结论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由于外伤后的急性脑血管扩张、广泛的脑水肿、脑缺血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措施包括大剂量激素、冬眠亚低温、脱水及手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弥漫性脑肿胀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双侧额颞去骨瓣减压治疗弥漫性脑肿胀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光辉 张帆 +5 位作者 陈绍站 刘庆华 郑后臣 许永刚 张罡 危晴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额颞去骨瓣减压治疗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对23例行双侧额颞去骨瓣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伴弥漫性脑肿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4例,轻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结论双侧... 目的探讨双侧额颞去骨瓣减压治疗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对23例行双侧额颞去骨瓣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伴弥漫性脑肿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4例,轻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结论双侧额颞去骨瓣减压能有效减轻弥漫性脑肿胀对颅内结构的破坏,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双侧去骨瓣减压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廖圣芳 王汉东 +2 位作者 陈汉民 王玉差 张银清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机理与疗效。方法:选择伤后12h内入院的PADBS患者46例(实验组)接受亚低温治疗,同期入院常温下治疗的同类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机理与疗效。方法:选择伤后12h内入院的PADBS患者46例(实验组)接受亚低温治疗,同期入院常温下治疗的同类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ICP、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分别明显下降(P<0.01),低CPP明显上升(P<0.01);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并发症。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觉醒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PADBS患者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 亚低温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双额颞部一次成型去大骨瓣减压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光策 王岳华 +4 位作者 曾敏敏 姚兴军 侯文仲 关北漩 李国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双额颞部开颅一次成型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手术时整块去除双额颞部骨瓣、结扎矢状窦并完全剪开大脑镰减压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恢... 目的探讨双额颞部开颅一次成型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手术时整块去除双额颞部骨瓣、结扎矢状窦并完全剪开大脑镰减压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治疗后中重度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双额颞部开颅 去大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高氧液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伟强 杨应明 +5 位作者 郑丰任 赵虎 郑少钦 何明利 李俊雄 肖壮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人112例,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 F...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人112例,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 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在早期静脉氧疗组较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伤后30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s,GCS)为9.8,较对照组的6.6显著升高;治疗组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减轻脑组织的病损程度,显著改善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人的意识状态及其肢体运动功能,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液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运动功能 外伤 治疗
下载PDF
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益民 出良钊 +3 位作者 杨华 董明昊 宋世宾 刘健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92-193,共2页
目的观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手术疗效,探讨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对66例外伤后急性脑肿胀行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结果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16例(24%);植物生存11例(16.6%);重残10例(15.1%);良好29... 目的观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手术疗效,探讨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对66例外伤后急性脑肿胀行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结果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16例(24%);植物生存11例(16.6%);重残10例(15.1%);良好29例(43.9%)。结论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术后减压充分,从而减轻继发性颅脑损伤,能有效改善其预后并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瓣开颅术 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
下载PDF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TCD参数与颅内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辛志成 吴钟华 +5 位作者 龙连圣 王开磊 李夏良 蒋超超 苏强 王伟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1期3141-3143,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患者经颅多普勒(TCD)参数与颅内压(ICP)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行有创ICP监测的PADBS患者(观察组)以及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TCD床旁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 目的探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患者经颅多普勒(TCD)参数与颅内压(ICP)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行有创ICP监测的PADBS患者(观察组)以及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TCD床旁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以及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记录即时ICP值。观察组患者按ICP进行分组,将其TCD各参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ICP的升高,Vd、Vm、Vs均呈下降趋势,而PI、RI则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Vd在ICP轻度升高时即明显下降(P<0.05),而Vs只有在ICP重度升高时才明显下降(P<0.05),PI与ICP的相关系数最大(r=0.874,P<0.01)。结论 TCD可以无创监测PADBS患者ICP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经颅多普勒 颅内压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合并弥漫性脑肿胀35例报告 被引量:7
15
作者 邱胜利 贾德群 +1 位作者 徐潮 王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损伤 弥漫性脑肿胀 合并症 治疗
下载PDF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双侧大脑半球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爱刚 王一芳 +3 位作者 赖福生 王正伟 陈昌 吴章泽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6期472-473,共2页
选择我院2006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外伤导致的双侧大脑半球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51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16-52岁,平均32.7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0min^2h;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均≤8分;
关键词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 幕裂孔切开术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下载PDF
双侧均衡阶梯式减压策略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弥漫性脑肿胀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评价 被引量:22
17
作者 孙国柱 孙博宇 王玉保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均衡阶梯式减压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创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方法分析本科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PADBS重度脑创伤患者84例,治疗组52例采用双侧均衡、阶梯式减压策略进行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 目的探讨双侧均衡阶梯式减压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创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方法分析本科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PADBS重度脑创伤患者84例,治疗组52例采用双侧均衡、阶梯式减压策略进行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大骨瓣减压手术。比较两组术中脑膨出、术后颅内压(ICP)降低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于术后6个月应用GOS评价救治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I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术后1d ICP较对照组减低显著,达到20.4mmHg(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中脑膨出、术后迟发血肿、脑干扭曲变形、术后切口疝、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6个月后良好率(46.15%)较对照组(19.23%)提高26.92%(P<0.05),而死亡率下降12.00%。结论应用双侧均衡、阶梯式减压策略治疗PADBS能够有效降低ICP,降低术中脑膨出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去骨瓣减压术 损伤 预后
下载PDF
创伤后弥漫性脑肿胀致脑疝的手术方法改进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玉涛 王文犀 +4 位作者 王新亮 卢进发 何志刚 尹磊 耿极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1期99-100,共2页
创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swelling,PADBS)指外伤后数小时内脑组织广泛性肿胀,导致严重颅内压增高或其它继发性损害,由于其发病迅猛,极为凶险,属于脑外伤中极为严重的类型。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是临床... 创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swelling,PADBS)指外伤后数小时内脑组织广泛性肿胀,导致严重颅内压增高或其它继发性损害,由于其发病迅猛,极为凶险,属于脑外伤中极为严重的类型。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是临床上常用的减压手术,但这种方法易出现不可控制的急性脑膨出现,造成患者迅速死亡,死亡率可高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改良额颞顶部去骨瓣减压术 急性膨出
下载PDF
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弥漫性脑肿胀的早期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9
作者 练晓文 游恒星 +3 位作者 邱建东 马珊 钟远强 张清平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并弥漫性脑肿胀病人的早期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48例采取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弥漫性脑肿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结果按GOS评分评价。死亡16... 目的探讨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并弥漫性脑肿胀病人的早期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48例采取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弥漫性脑肿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结果按GOS评分评价。死亡16例;存活32例,其中恢复良好12例,中残11例,重残9例。结论尽早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弥漫性脑肿胀能明显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外伤大骨瓣 急性硬膜下血肿 弥漫性脑肿胀 损伤 预后
下载PDF
大骨瓣开颅联合亚低温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被引量:4
20
作者 矫永庆 吴文霄 +3 位作者 徐英辉 董斌 邹立君 崔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4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效果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对31例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和术后亚低温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标准评估:良好9例(占29.0%)、中残6...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效果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对31例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和术后亚低温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标准评估:良好9例(占29.0%)、中残6例(占19.4%)、重残6例(占19.4%)、植物生存4例(占12.9%)、死亡6例(占19.4%)。结论早期去骨瓣减压和术后立即亚低温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而术前急性全脑肿胀和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去骨瓣减压术 亚低温 颅内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