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江三角镇怡丰险段弯曲河流崩岸规律研究
1
作者 肖丽红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3年第6期48-51,共4页
以北江三角镇怡丰险段为例,依托相应河段1985—2020年日流量资料以及野外实测结果,应用BSTEM模型对险段河岸下部土层恒定流及非恒定流条件下崩岸过程展开模拟,并对影响河岸冲刷及崩塌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分析结果,在恒定流... 以北江三角镇怡丰险段为例,依托相应河段1985—2020年日流量资料以及野外实测结果,应用BSTEM模型对险段河岸下部土层恒定流及非恒定流条件下崩岸过程展开模拟,并对影响河岸冲刷及崩塌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分析结果,在恒定流水流条件下,应加强流量控制,以减缓坡脚冲刷速率、控制崩岸宽度;而在非恒定流条件下,河岸冲刷及崩岸受到流量量级和频率的共同作用,平均流量是影响坡脚冲刷和崩岸的决定性因素,但对流量过程线形状和峰值流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 怡丰险段 弯曲河流 崩岸 规律
下载PDF
弯曲河流斜槽裁弯模式与发育过程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1 位作者 赵娜 余国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结合遥感影像、野外调查和形态统计,深入分析斜槽裁弯现象,将其划分为切滩冲刷、串沟冲刷和主流顶冲3种模式。切滩模式发生于洪水期间主流水流动力轴线偏向凸滩后,形成漫流水流冲刷,极可能在边滩形成新的斜槽。切滩裁弯的形态统计表明,... 结合遥感影像、野外调查和形态统计,深入分析斜槽裁弯现象,将其划分为切滩冲刷、串沟冲刷和主流顶冲3种模式。切滩模式发生于洪水期间主流水流动力轴线偏向凸滩后,形成漫流水流冲刷,极可能在边滩形成新的斜槽。切滩裁弯的形态统计表明,弯道曲率半径与平均河宽之比约2.92,分流角约54.8°。串沟模式是前期洪水漫过河湾内侧洪泛平原,漫滩水流冲刷形成若干串沟,后续洪水沿串沟继续冲刷,串沟逐步横向展宽和向下游侵蚀,直至形成新的河槽。主流顶冲模式是水流顶冲河湾内侧河岸,形成湾状缺口,后续洪水持续顶冲湾状缺口,直至上下游水流贯通,形成斜槽裁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流 斜槽裁弯 裁弯模式 河流过程 冲刷
下载PDF
黄河源区典型弯曲河流的几何形态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1 位作者 李艳富 刘乐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7,共7页
黄河源区支流白河和黑河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盆地的东部,河道蜿蜒曲折,是典型弯曲型河流,研究其弯曲河道的一般形态规律,有利于认识青藏高原弯曲河流的发育条件和形态特征。基于遥感图像、DEM和野外调查,利用ArcGIS提取了白河和黑... 黄河源区支流白河和黑河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盆地的东部,河道蜿蜒曲折,是典型弯曲型河流,研究其弯曲河道的一般形态规律,有利于认识青藏高原弯曲河流的发育条件和形态特征。基于遥感图像、DEM和野外调查,利用ArcGIS提取了白河和黑河的河网,计算了沿程的纵比降,并测算了河道宽度、弯曲度、河谷宽度和牛轭湖数量。白河和黑河的统计河段平均弯曲度分别为1.68和2.46,黑河平均弯曲度大于白河的主要原因是黑河的多年平均流量和河道纵比降均小于白河。白河单位河长的牛轭湖数量沿程由多变少,黑河单位河长的牛轭湖数量沿程趋于均匀,且牛轭湖数量多于白河,说明黑河沿程保持更高的自然裁弯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弯曲河流 几何形态 河道宽度 弯曲 牛轭湖
下载PDF
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滨河植被与河湾迁移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桉 刘成 +2 位作者 冀自青 徐梦珍 李志威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61,76,共6页
为了解滨河植被对河湾横向迁移的作用,以及河湾迁移对滨河植被群落分布的影响,对黄河源区兰木错曲弯曲河段崩塌块、凹岸植被生物量和凸岸植被多样性进行现场调查统计,给出了河湾迁移速率的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其迁移速率与凹岸植被生物... 为了解滨河植被对河湾横向迁移的作用,以及河湾迁移对滨河植被群落分布的影响,对黄河源区兰木错曲弯曲河段崩塌块、凹岸植被生物量和凸岸植被多样性进行现场调查统计,给出了河湾迁移速率的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其迁移速率与凹岸植被生物量呈指数关系;河湾凸岸边滩的泥沙沉积在不同重现期洪水作用下,形成不同的植被条带,对应于5种典型的植被群落;河湾的横向迁移对滨河植被生态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形成一种牧草先增多后减少再增多的草场更新机制,原生演替不断循环进行,以维持草场的长期可持续放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流 河湾迁移 崩塌块 植被群落 植被演替 黄河源区
下载PDF
天然弯曲河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修广 沈永明 潘存鸿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9-696,共8页
对Cartesian坐标系下的RANS方程进行三维ξ-η-ζ坐标变换,建立了非正交三维曲线坐标下弯曲河流的标准κ-ε湍流模型.对自由水面的模拟采用“改进的刚盖假定”,河床和岸壁阻力的模拟采用壁面函数方法.模型通过具有实验数据的实验室连续... 对Cartesian坐标系下的RANS方程进行三维ξ-η-ζ坐标变换,建立了非正交三维曲线坐标下弯曲河流的标准κ-ε湍流模型.对自由水面的模拟采用“改进的刚盖假定”,河床和岸壁阻力的模拟采用壁面函数方法.模型通过具有实验数据的实验室连续弯曲水槽进行验证,模拟的流速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将模型应用于天然连续弯曲河流的流场计算,给出了表层和底层流速矢量场和11个断面二次环流矢量图,显示该模型具有模拟天然弯曲河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弯曲河流 ξ-η-ζ坐标变换 非正交曲线坐标 κ-ε湍流模型 改进的刚盖假定
下载PDF
非正交曲线坐标下三维弯曲河流湍流数学模型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修广 沈永明 黄世昌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41,4,共7页
本文在水平方向采用非正交曲线坐标,在垂直方向采用笛卡尔坐标系统,结合实际河床地形实行堵塞技术以实现对实际地形的模拟,在河床表面使用壁面函数法模拟河底阻力,在自由水面采用改进的“刚盖假定”方法,研究开发了非正交三维曲线坐标下... 本文在水平方向采用非正交曲线坐标,在垂直方向采用笛卡尔坐标系统,结合实际河床地形实行堵塞技术以实现对实际地形的模拟,在河床表面使用壁面函数法模拟河底阻力,在自由水面采用改进的“刚盖假定”方法,研究开发了非正交三维曲线坐标下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通过实验室弯道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将模型应用于天然连续弯曲河流的流场计算,给出了4层流速矢量图和4个断面二次流矢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天然弯曲河流 非正交曲线坐标 κ-ε湍流模型 网格堵塞技术 刚盖假定
下载PDF
黄河源区滨河草甸对弯曲河流河道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海丽 王兆印 李志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4,共4页
通过对黄河源区弯曲河流的6个河段进行水流特征和边岸植被特征等方面的野外调查研究,分析了河岸植被对弯曲河流河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普遍发育于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分布区,河岸植被发育良好,河流形态发育良好;②... 通过对黄河源区弯曲河流的6个河段进行水流特征和边岸植被特征等方面的野外调查研究,分析了河岸植被对弯曲河流河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普遍发育于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分布区,河岸植被发育良好,河流形态发育良好;②研究区6个试验点的植物种类繁多,以中生、湿中生植物为建群种或优势种,凹岸和凸岸的植被覆盖情况差异明显,凹岸植被生长时间长、植被群落相对稳定、物种多样性指数高、植株平均高度较高,平均覆盖度是凸岸的1.5~2.0倍;③凹岸草甸植被的淘刷主要发生在每年7—8月的洪水期,植被根系层下部因淘刷临空而坍塌形成护岸,从而减小了凹岸河湾演变速度;④发育良好的河岸植被不仅减轻了河岸侵蚀程度,而且提高了河岸土体的机械强度,有利于保持河湾形态的相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滨河草甸 弯曲河流 黄河源区
下载PDF
弯曲河流三维数值模型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艳红 周华君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856-864,共9页
 将平面正交曲线坐标系和垂向σ伸缩坐标系相结合,建立适合弯曲河流的三维水流数值模型。采用模式分裂技术将控制方程分解为外、内模式联合求解,方程的离散采用有限差分法。采用嘉陵江广元城区河段5个弯段内7个典型横断面地形、水位和...  将平面正交曲线坐标系和垂向σ伸缩坐标系相结合,建立适合弯曲河流的三维水流数值模型。采用模式分裂技术将控制方程分解为外、内模式联合求解,方程的离散采用有限差分法。采用嘉陵江广元城区河段5个弯段内7个典型横断面地形、水位和流速资料对本文模型进行验证,模型成功地模拟出了水面横比降和弯道二次流,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流 三维数值模型 模式分裂技术 有限差分法 水面横比降 弯道二次流
下载PDF
弯曲河流塑造实验与维持条件综述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志威 吴新宇 胡旭跃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80,共8页
弯曲河流横向迁移的渐变过程和裁弯触发的突变过程,使得野外观测其全演变周期具有很大难度,因此开展室内水槽实验塑造和模拟弯曲小河演变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通过系统地总结室内水槽塑造弯曲河流实验的实验条件与研究结果,从影响... 弯曲河流横向迁移的渐变过程和裁弯触发的突变过程,使得野外观测其全演变周期具有很大难度,因此开展室内水槽实验塑造和模拟弯曲小河演变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通过系统地总结室内水槽塑造弯曲河流实验的实验条件与研究结果,从影响弯曲河流形成与演变的关键因素如水流、泥沙、比降和植物四个方面,对以往水槽实验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前人实验研究尚未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从正过程(弯曲至辫状)和逆过程(辫状至弯曲)两个方向去设置水槽实验条件,以期获得弯道演变的维持条件和确定弯曲-辫状相互河型转化的临界水流-泥沙-植被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流 水槽实验 实验条件 种草 裁弯 综述
原文传递
弯曲河流裁弯过程与机理综述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志威 石彗岑 +1 位作者 李贝贝 田世民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4-80,共7页
裁弯是弯曲河流演变过程的一种限制弯道形态继续发展的地貌突变事件,弯道裁弯过程驱动新河道开始新一轮周期性演变。目前对于弯曲河流裁弯的形态动力学过程、发生模式与机理和裁弯后上下游河道的响应仍需要进一步系统的归纳和综述。基... 裁弯是弯曲河流演变过程的一种限制弯道形态继续发展的地貌突变事件,弯道裁弯过程驱动新河道开始新一轮周期性演变。目前对于弯曲河流裁弯的形态动力学过程、发生模式与机理和裁弯后上下游河道的响应仍需要进一步系统的归纳和综述。基于弯曲河流的颈口裁弯和斜槽裁弯已有研究成果,根据野外观测与遥感解译、水槽实验和数值模拟成果对裁弯过程与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总结,综述人工裁弯工程的相关研究成果。弯曲河流裁弯演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应考虑漫滩水流、滨河植被和渗流作用对裁弯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流 颈口裁弯 斜槽裁弯 崩岸 漫滩水流 滨河植物
原文传递
若尔盖泥炭型弯曲河流的崩岸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旭跃 郭楠 +1 位作者 李志威 吴新宇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7,共7页
弯曲河流凹岸在近岸水流淘刷作用下发生崩岸是河湾横向迁移的直接动力。2011—2016年野外调查表明,黄河源的若尔盖盆地发育众多的弯曲河流,其河岸上部为泥炭层,下部为粉沙层,可称为泥炭型弯曲河流。通过分析泥炭型弯曲河流的河岸粉沙层... 弯曲河流凹岸在近岸水流淘刷作用下发生崩岸是河湾横向迁移的直接动力。2011—2016年野外调查表明,黄河源的若尔盖盆地发育众多的弯曲河流,其河岸上部为泥炭层,下部为粉沙层,可称为泥炭型弯曲河流。通过分析泥炭型弯曲河流的河岸粉沙层淘刷过程,以及崩岸临界力矩平衡条件,从机理上研究泥炭型弯曲河流的横向淘刷速率与崩岸机制。泥炭型弯道的崩岸分为粉沙层淘刷与泥炭层崩塌这两个过程,并将河岸粉沙层的淘刷简化为3个阶段:1)凹岸的弯顶下游处最先受到水流的淘刷;2)开始阶段以横向淘刷直至最大距离;3)逐渐转变以纵向淘刷为主。进而,建立近岸流速与淘刷距离的关系式,近岸流速随淘刷距离增加而减少,推导出粉沙层横向淘刷速率的表达式,提出确定淘刷系数的方法,推导出泥炭层拉张临界破坏的力矩平衡方程,获得了泥炭块的临界崩塌宽度表达式,其计算值与实测值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流 崩岸 横向淘刷 泥炭 若尔盖盆地
下载PDF
弯曲河流纵向混合系数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克复 叶志成 慕金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11,共6页
本文在实验室弯曲河流物理模型内进行了示踪试验,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确定了关于弯曲河流纵向混台系数的准数关系式。通过对国外某些室内模型试验资料和现场试验资料的分析,确定了该式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弯曲河流 纵向混合系数 污染控制
下载PDF
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河岸带抗剪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海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2期44-45,125,共3页
[目的]为了定量化分析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河岸带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方法]在黄河源区河南县兰木措曲对2个河湾河岸边采取原位制样、室内试验分析的方式,测定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结果]草甸型河岸带根-土复合体平均黏聚力可达18k Pa... [目的]为了定量化分析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河岸带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方法]在黄河源区河南县兰木措曲对2个河湾河岸边采取原位制样、室内试验分析的方式,测定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结果]草甸型河岸带根-土复合体平均黏聚力可达18k Pa,其中河湾凹岸根-土复合体黏聚力比凸岸黏聚力平均约高10%,河湾两岸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结论]该研究为深入分析滨河植被对河岸的抗剪增强作用、减少河岸崩塌频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流 根-土复合体 抗剪强度 黏聚力
下载PDF
基于树木年轮的弯曲河流河湾迁移速率估算
14
作者 刘桉 刘成 何耘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65,71,共6页
针对河流源区缺乏长期的河流监测数据,难以确定河湾迁移速率的问题,通过2016年和2017年2次对黄河源区的实地考察和采样情况,以典型弯曲河流白河的9处河湾为例,根据河湾凸岸淤长与植被演替的关系,利用树木年轮分析判断树龄,依据树木位置... 针对河流源区缺乏长期的河流监测数据,难以确定河湾迁移速率的问题,通过2016年和2017年2次对黄河源区的实地考察和采样情况,以典型弯曲河流白河的9处河湾为例,根据河湾凸岸淤长与植被演替的关系,利用树木年轮分析判断树龄,依据树木位置和树龄的关系估算弯曲河流河湾迁移速率。估算得出白河9处河湾迁移速率为0.38~6.10 m/a,迁移速率与水流流速、河道比降、凹岸滩高和河谷宽相关,最大迁移速率出现在河湾弯曲度最小的9号河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流 河湾 迁移速率 树木年轮 黄河源区 白河
下载PDF
弯曲河流颈口裁弯不同阶段水流运动特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新宇 李志威 +2 位作者 胡旭跃 陈帮 杨玥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研究颈口裁弯水动力过程,以黄河源若尔盖盆地的弯曲河流裁弯观测资料为基础,基于不可压缩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k-ε紊流模型和有限体积法建立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垂向σ坐标变换考虑自由水面的变化,分析颈口裁弯形成过程中的... 为研究颈口裁弯水动力过程,以黄河源若尔盖盆地的弯曲河流裁弯观测资料为基础,基于不可压缩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k-ε紊流模型和有限体积法建立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垂向σ坐标变换考虑自由水面的变化,分析颈口裁弯形成过程中的新河槽分流、三维流场变化和上、下游河道水流结构。伴随裁弯的逐步发展和新河槽的展宽,新河道宽深比和分流比均逐渐增加,分流比与宽深比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裁弯初始阶段时,原河道的流速分布基本不受影响。由于新河道分流比逐渐增加,老河道流量、平均水深和平均流速均逐渐减小,新河道流量则逐渐增加,且平均水深和平均流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裁弯不改变颈口上游河道流场,明显改变裁弯下游弯道的弯顶处水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口裁弯 弯曲河流 分流比 k-ε模型 数值模拟 黄河源
下载PDF
黄河源区典型弯曲河流底栖动物的生态格局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娜 徐梦珍 +2 位作者 李志威 周罕觅 尹冬雪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47,共8页
通过探究黄河源区典型弯曲河流河岸带不同水体(干流、支流和牛轭湖)的底栖动物生态格局,可为黄河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于2012年7月和2013年6月对兰木错曲12个样点的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同时对样点环境参数进行调查监测,对河流水质、底... 通过探究黄河源区典型弯曲河流河岸带不同水体(干流、支流和牛轭湖)的底栖动物生态格局,可为黄河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于2012年7月和2013年6月对兰木错曲12个样点的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同时对样点环境参数进行调查监测,对河流水质、底栖动物组成、多样性及其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水质为I-III类。调查期间共采集底栖动物23科、36属、39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占物种总数的76.9%;其次为寡毛纲、腹足纲、甲壳纲,分别占5.1%;线虫纲、双壳纲和蛛形纲最少,仅各占2.6%。除趋势对应分析(DCA)表明,干流、支流和牛轭湖的底栖动物群落存在差异,水文连通性是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对群落变化的解释率为37.0%。干流、支流和牛轭湖的底栖动物多样性也存在差异,干流的底栖动物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支流和牛轭湖。昆虫纲是干流和牛轭湖中的主要类群,密度组成分别大于53%和85%,甲壳纲是支流中的主要类群,密度组成大于70%;干流的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最均匀,其中撕食者、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占优势,其密度之和超过90%,支流和牛轭湖的均匀性相对较差,支流中直接收集者的密度比例最大,超过78%,牛轭湖中撕食者的密度比例最大,超过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弯曲河流 兰木错曲 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黄河源典型弯曲河流颈口裁弯事件及时间序列
17
作者 徐艺菲 李志威 田世民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33,共6页
基于2000-2016年的Google Earth和1990-2000年的SPOT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选取黄河源若尔盖盆地区域的黑河、德讷河曲、哈曲和白河支流瓦切河等4条典型弯曲河流,统计分析颈口裁弯遗留牛轭湖的形态参数,确定已知裁弯事件次序,建立裁弯事件... 基于2000-2016年的Google Earth和1990-2000年的SPOT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选取黄河源若尔盖盆地区域的黑河、德讷河曲、哈曲和白河支流瓦切河等4条典型弯曲河流,统计分析颈口裁弯遗留牛轭湖的形态参数,确定已知裁弯事件次序,建立裁弯事件的相对时间序列。研究表明,4条弯曲河流共计105个颈口裁弯事件,其中超过50%的牛轭湖残余弯曲度小于10。裁弯事件发生的相对时间范围为5~90年。黑河和德讷河曲上游河段的裁弯频率高;而哈曲和瓦切河下游河段的裁弯频率高。基于已发生颈口裁弯的统计分析推测:黑河、德讷河曲、哈曲和瓦切河未来80年将可能发生约39次裁弯事件。研究成果可为特定弯道的颈口裁弯过程的原型观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流 颈口裁弯 牛轭湖 连通性 时间序列
原文传递
黄河源弯曲河流的河段尺度横向冲淤特征研究
18
作者 文杰 李志威 +1 位作者 陈帮 胡旭跃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8,共11页
弯道横向迁移是弯曲河流周期性演变的主要特征,也是横向冲淤的累积性结果。为认识弯曲河流年际时间尺度下的河岸迁移规律,2018—2020年在黄河源麦曲和兰木错曲河段开展了连续3年的无人机航测。通过影像后处理技术生成高精度地形,对河段... 弯道横向迁移是弯曲河流周期性演变的主要特征,也是横向冲淤的累积性结果。为认识弯曲河流年际时间尺度下的河岸迁移规律,2018—2020年在黄河源麦曲和兰木错曲河段开展了连续3年的无人机航测。通过影像后处理技术生成高精度地形,对河段尺度的河岸迁移和弯道冲淤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边滩的淤积外延驱动边滩-凹岸宽度的变化,所以弯道河宽变化值超过0.1B(B为河宽)的河段总是位于弯顶段。两个弯曲河段凹冲凸淤特征明显,凹岸侵蚀峰值与凸岸淤积峰值在弯道出口段呈对称分布。麦曲河段的凸岸边滩冲淤共存,但整体淤长,凹岸岸线的冲退宽度反映了河岸侵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流 横向冲淤 河段尺度 点边滩 无人机航测
下载PDF
黄河源草甸型弯曲河流的悬臂式崩岸机制 被引量:26
19
作者 朱海丽 李志威 +3 位作者 胡夏嵩 李国荣 宋路 付江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36-843,共8页
弯曲河流的滨河草甸对抑制河岸崩塌和维持河湾蜿蜒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4年,在黄河源区兰木错曲的弯曲河段对河岸植被根系、崩塌块几何尺寸、根土复合体物理和力学特性等开展野外调查,并通过原位拉拔试验测定河岸崩塌面植被根系抗拉... 弯曲河流的滨河草甸对抑制河岸崩塌和维持河湾蜿蜒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4年,在黄河源区兰木错曲的弯曲河段对河岸植被根系、崩塌块几何尺寸、根土复合体物理和力学特性等开展野外调查,并通过原位拉拔试验测定河岸崩塌面植被根系抗拉强度,进而分析草甸型弯曲河道的崩岸机制。草甸型弯曲河流的滨河植被根系网络具有较强缠绕和固结土体作用,河岸根系的力学特性是抑制凹岸崩岸的关键因子。近岸水流淘刷作用集中于根系作用范围以下的砂卵石层,当砂卵石层被淘刷至上部悬空,在自重作用下达到临界状况,河岸沿纵深方向出现贯穿性裂缝,最后崩塌块垮塌贴住河岸。崩块的破坏形式以悬臂式张拉破坏为主。崩塌块的植被根系长度与崩塌块厚度呈明显对数函数关系,其体积也随根系长度增大而增加。分析草甸型弯曲河流的新崩岸模式,建立了近岸根土复合体崩岸的临界力矩平衡方程,并简化得到崩塌块的临界宽度表达式。崩塌块体的临界宽度是崩塌块根系长度和根系产生的抗拉强度增量的函数,临界宽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流 滨河草甸 崩岸 崩塌块 抗拉破坏
原文传递
弯曲河流颈口裁弯模式与机理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1 位作者 徐梦珍 余国安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8-624,共7页
为了揭示弯曲河流颈口裁弯的各种不同模式与内在复杂性,通过判读正裁弯和已裁弯的大量河湾遥感影像,将颈口裁弯分为3种不同力学模式,即崩岸模式、冲切模式和串沟模式,运用力学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裁弯模式的形成条件、过程与机理。崩... 为了揭示弯曲河流颈口裁弯的各种不同模式与内在复杂性,通过判读正裁弯和已裁弯的大量河湾遥感影像,将颈口裁弯分为3种不同力学模式,即崩岸模式、冲切模式和串沟模式,运用力学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裁弯模式的形成条件、过程与机理。崩岸模式是相当窄的颈口两侧河岸发生崩岸或单侧崩岸引起颈口上下游水流贯通。冲切模式是最普遍的颈口裁弯方式,其过程分为漫滩水流表面冲刷、形成沟槽后集中冲刷和沟槽达到稳定。串沟模式是初次洪水漫滩冲刷形成串沟,后续洪水沿串沟继续冲刷,且以溯源冲刷为主,直至形成新河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流 颈口裁弯 裁弯模式 崩岸 冲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