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力加压包扎技术在手外伤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盛伟 王爱民 +1 位作者 张健 郭庆山 《创伤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242-243,共2页
介绍弹力加压包扎技术在手外伤病人中的应用。对32例手外伤病人常规驱血后,在气囊止血带下手术,术毕放松止血带之前应用弹力加压包扎技术。与常规包扎的另外32例手外伤病例相比,此法可减轻患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伤口疼痛。
关键词 手外伤 弹力加压包扎技术
下载PDF
一种四肢创伤弹力加压包扎带的研制 被引量:4
2
作者 毕素栋 张鲁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4年第11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四肢创伤 弹力加压包扎 研制 军事训练
下载PDF
弹力加压包扎技术在踝关节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兴琳 于腾波 《齐鲁医学杂志》 2007年第6期528-529,共2页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弹力加压包扎
下载PDF
弹力加压包扎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芬芳 申成春 黄雷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3期362-363,共2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围手术期弹力加压包扎结合冰袋间歇冷敷的可行性。方法收集64例须手术治疗的单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分为A、B组,入院第1天开始A组给予弹力加压包扎加间歇冷敷,B组采用脉冲式加压冷疗;观察记录跟骨围变化、消肿所需时...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围手术期弹力加压包扎结合冰袋间歇冷敷的可行性。方法收集64例须手术治疗的单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分为A、B组,入院第1天开始A组给予弹力加压包扎加间歇冷敷,B组采用脉冲式加压冷疗;观察记录跟骨围变化、消肿所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入院第2天,A组跟骨围减少值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口延迟愈合2例,B组3例,两组切口延迟愈合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两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发生,均未发生皮肤坏死、静脉血栓、断骨位移等。结论在跟骨骨折术前准备中,采用弹力加压绷带包扎结合冰袋间歇冷敷能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有操作简便、缓解疼痛等优点,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跟骨 弹力加压包扎 脉冲式冷疗
下载PDF
弹力加压包扎在手外伤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符彦基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87-88,共2页
目的 为了减少手外伤手术后易出现的患部肿胀对伤口愈合及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常规驱血后在气囊止血带下手术,术毕放松止血带之前进行弹力加压包扎,先用绷带适度包扎固定,再由远端向近端适当逐渐加压缠绕弹性绷带,在固定手体位的同... 目的 为了减少手外伤手术后易出现的患部肿胀对伤口愈合及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常规驱血后在气囊止血带下手术,术毕放松止血带之前进行弹力加压包扎,先用绷带适度包扎固定,再由远端向近端适当逐渐加压缠绕弹性绷带,在固定手体位的同时进行均匀的加压、包扎。注意观察手指末梢血循环,以确保无血运回流障碍。结果 手外伤手术后应用弹力加压包扎技术的病人患肢肿胀,伤口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弹力加压包扎可减轻患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伤口疼痛,防止形成皮下血肿造成的癜痕增生,组织粘连,优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加压包扎 手外伤 伤口愈合 手功能恢复
下载PDF
弹力加压包扎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
6
作者 陈蕾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8期266-267,共2页
目的探讨弹力加压包扎在跟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6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脉冲式加压冷疗,观察组采用弹力加压包扎处理,待两组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后均择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疗... 目的探讨弹力加压包扎在跟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6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脉冲式加压冷疗,观察组采用弹力加压包扎处理,待两组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后均择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跟骨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跟骨围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27%(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加压包扎在跟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加压包扎 跟骨骨折 跟骨围 并发症
下载PDF
弹力加压包扎技术在急性外伤出血中的价值
7
作者 李会玲 陈灵乐 《航空航天医药》 2011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弹力加压包扎技术在急性外伤出血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自2008-12~2010-10收治的急性外伤出血患者,采用弹力加压包扎技术治疗,分析其止血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止血成功,康复出院。无1例伤口感染、末梢循环血供良好,... 目的:探讨弹力加压包扎技术在急性外伤出血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自2008-12~2010-10收治的急性外伤出血患者,采用弹力加压包扎技术治疗,分析其止血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止血成功,康复出院。无1例伤口感染、末梢循环血供良好,没有出现末梢发白、发凉或手指末梢发紫等造成的动静脉回流障碍等情况。48 h后肿胀程度减轻。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治愈率为100%。结论:弹力加压包扎技术可有效止血,减轻组织损伤,增加抗感染的能力,是用于急性外伤出血的重要止血技术,在临床上可作为出血的急救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加压包扎 急性外伤 出血 水肿
下载PDF
冷疗后金黄散外敷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小路 陈浩 钟培政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目的:观察冷疗后金黄散外敷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急(门)诊收治的3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先给予持续冰袋冷疗5~15min,后外用金黄散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wk,观察踝关节肿痛及功能恢复情况... 目的:观察冷疗后金黄散外敷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急(门)诊收治的3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先给予持续冰袋冷疗5~15min,后外用金黄散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wk,观察踝关节肿痛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wk后,治愈18例,显效7倒,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6%。结论:急性踝关节扭伤先给予持续冷疗5~15min,使用金黄散外敷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能明显减轻踝关节的肿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其机制需进一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疗 金黄散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急性踝关节扭伤 肿痛
下载PDF
真空负压拔罐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伤口潜行及窦道26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胜梅 易文 +3 位作者 望家琴 肖珊 张桂萍 王桂花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2期1910-1913,共4页
目的:观察真空负压拔罐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伤口潜行及窦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有潜行及窦道压力性损伤的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湿性愈合换药法治疗,试验... 目的:观察真空负压拔罐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伤口潜行及窦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有潜行及窦道压力性损伤的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湿性愈合换药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真空负压拔罐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4.00%,对照组有效率70.58%,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88.88%,对照组有效率46.67%,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潜行面积、窦道深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潜行及窦道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伤口处理频次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负压拔罐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可促进伤口潜行及窦道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潜行 窦道 真空负压拔罐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下载PDF
弹力加压包扎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杨忠程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0期136-137,共2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弹力加压包扎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跟骨骨折的患者8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纱布绷带治疗,而... 目的研究与分析弹力加压包扎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跟骨骨折的患者8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纱布绷带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弹力加压包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情况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骨围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弹力加压包扎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加压包扎 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弹力加压时间对大腿供皮区瘢痕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巧君 王英彩 +2 位作者 刘习敏 刘巍 赵红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79-179,191,共2页
目的观察分组弹力加压包扎时限对大腿供皮区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10/2003-09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住院植皮患者256例。选择患者大腿前内侧、中厚层未感染皮片,年龄、性别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132例和对照组124例。实验... 目的观察分组弹力加压包扎时限对大腿供皮区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10/2003-09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住院植皮患者256例。选择患者大腿前内侧、中厚层未感染皮片,年龄、性别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132例和对照组124例。实验组用自黏性弹力绷带分别持续加压包扎3个月(41例),6个月(53例),12个月(38例)。对照组伤口愈合后不再加压包扎。按“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评定瘢痕是否形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5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瘢痕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79%,54.03%,χ2=16.84,P<0.05),实验组弹力加压12个月瘢痕形成率显著低于3个月(18.42%,46.34%,χ2=17.12,P<0.05)。结论弹力加压时间延长,术后应用6~12个月时能显著降低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形成 供皮区 加压时间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弹力加压包扎 意向处理分析 大腿前内侧 增生性瘢痕 实验组 对照组 外科住院 方法选择 弹力绷带 判断标准 治疗效果 时间延长 术后应用 形成率 患者 愈合后
下载PDF
双管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斌 张强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161-161,163,共2页
目的:观察双管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以乳腺癌根治术完整切除标本、彻底止血后,于腋窝及前胸壁近胸骨旁各放置一根外径0.6~0.9cm多侧孔硅胶引流管,一根放置腋下,另一根放于前胸壁近胸... 目的:观察双管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以乳腺癌根治术完整切除标本、彻底止血后,于腋窝及前胸壁近胸骨旁各放置一根外径0.6~0.9cm多侧孔硅胶引流管,一根放置腋下,另一根放于前胸壁近胸骨旁。然后腋下及锁骨下窝填塞自制无菌纱布团,胸壁覆无菌棉垫,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第3天伤口换药,更换无菌敷料、自制无菌纱布团、无菌棉垫,弹力绷带重新加压包扎;术后5~7d引流管引流液连续两天不少于10ml时拔除,拔管后创面续行加压包扎3d以上。结果:72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3例(4.17%),其中积液位于腋前下方1例,位于锁骨下窝近胸外侧壁2例,经处理均痊愈出院。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和需植皮的大面积皮肤坏死。结论:双管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积液 乳腺癌 双管负压引流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下载PDF
持续弹力加压疗法在防治小儿手足瘢痕增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玉玲 王强 +1 位作者 朱典勇 于磊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第6期508-508,共1页
瘢痕增生挛缩一直是临床治疗难题。为探讨小儿手足瘢痕增生挛缩早期的防治手段,减少患者手术次数,减轻手术创伤,最大限度恢复手足功能,笔者自2008年06月—2013年11月选择性收治12例手足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采用持续弹力加压包扎方法取... 瘢痕增生挛缩一直是临床治疗难题。为探讨小儿手足瘢痕增生挛缩早期的防治手段,减少患者手术次数,减轻手术创伤,最大限度恢复手足功能,笔者自2008年06月—2013年11月选择性收治12例手足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采用持续弹力加压包扎方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加压包扎 小儿 手足 瘢痕增生 防治
下载PDF
高负压引流联合弹力套加压包扎预防腮腺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与护理
14
作者 曹艳妮 《全科护理》 2017年第21期2578-2581,共4页
[目的]探讨高负压引流联合弹力套加压包扎预防腮腺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及舒适性。[方法]将50例腮腺肿瘤病人中25例采用高负压引流联合弹力套加压包扎的病人设为观察组,其余25例采用普通负压引流球及纱布绷带加压包扎的病人设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高负压引流联合弹力套加压包扎预防腮腺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及舒适性。[方法]将50例腮腺肿瘤病人中25例采用高负压引流联合弹力套加压包扎的病人设为观察组,其余25例采用普通负压引流球及纱布绷带加压包扎的病人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病人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负压引流联合弹力套加压包扎在预防腮腺术后并发症应用效果显著,在围术期加强病情观察及引流管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了病人的术后疼痛,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压引流 弹力加压包扎 腮腺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局部加压包扎治疗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冬梅 温文韬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98-299,共2页
目的评价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早期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给予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治疗。结果 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后并发骨... 目的评价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早期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给予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治疗。结果 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无需外科手术治疗,经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48 h后均症状消失,无后遗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可给予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治疗,无需外科手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骨筋膜室综合征
下载PDF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合稳定性训练在踝部扭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徐钢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第10期57-60,共4页
目的:探析踝部扭伤患者治疗中,实施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合稳定性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踝部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常规组采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观察组采取稳定性训练干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析踝部扭伤患者治疗中,实施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合稳定性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踝部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常规组采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观察组采取稳定性训练干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更高、治疗效果较高(均P <0.05);治疗前,两组VAS、AOFAS评分及踝关节周径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踝关节周径更低,AOFAS评分更高(P<0.05);两组COP动摇距离、COP前后最大摇径、COP左右最大摇径相比,治疗前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COP平均摆速、前后摆速、左右摆速相比,两组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摆速均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合稳定性训练治疗能够提高踝部扭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踝关节功能及疼痛感,提升患者踝部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扭伤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稳定性训练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加中药治疗术后肢体肿胀疗效观察
17
作者 邹俊武 焦飞虎 吴善瑜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34期-,共2页
关键词 肢体肿胀 术后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中药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方式治疗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伏军 李霞 +1 位作者 蔡伟 张健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11期-,共3页
目的比较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比研究钻孔引流术和术区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塑形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治疗的疗效。结果 12周后复查头部CT,12例经钻孔引流术治疗... 目的比较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比研究钻孔引流术和术区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塑形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治疗的疗效。结果 12周后复查头部CT,12例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患者中治愈6例(66.67%),患者积液基本消失,好转2例(16.67%),积液量减少大于50%,无效4例(33.33%),积液无明显减少转行硬膜下积液-腹腔分流术;18例经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塑形治疗患者中治愈17例(94.44%),积液基本消失,1例(5.56%)无效转行积液-腹腔分流术;使用弹力绷带包扎塑形治疗有效率优于钻孔引流术(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使用弹力绷带包扎塑形治疗效果优于钻孔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瓣减压术 硬膜下积液 颅脑损伤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体会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振庆 李学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12期43-43,共1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预防及处理。方法:2006年2月以来,未采用综合防治措施48例为传统组,采用弹力绷带及多头胸带包扎及腋下负压引流综合防治措施52例为改进组。结果:传统组皮下积液26例,积液率54.1%,改进组皮下积液10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预防及处理。方法:2006年2月以来,未采用综合防治措施48例为传统组,采用弹力绷带及多头胸带包扎及腋下负压引流综合防治措施52例为改进组。结果:传统组皮下积液26例,积液率54.1%,改进组皮下积液10例,积液率19.2%,改进组与传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皮下积液发生率,注射器抽吸和直接切开引流,局部加压包扎可尽快彻底解决皮下积液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皮下积液 弹力绷带及多头胸带加压包扎 负压引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