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检验质量捕获的弹性管模型预测控制
1
作者 贺雄峰 卢苇 +4 位作者 许诺 王鹏程 张永合 崔冰 夏元清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0,共12页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检验质量稳定捕获是航天器进入超稳飞行状态的关键步骤.该过程存在初始误差大、系统不确定性大、执行约束强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管模型预测控制的检验质量捕获控制方法,基于滚动优化和弹性管道技术的控制...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检验质量稳定捕获是航天器进入超稳飞行状态的关键步骤.该过程存在初始误差大、系统不确定性大、执行约束强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管模型预测控制的检验质量捕获控制方法,基于滚动优化和弹性管道技术的控制结构,提高捕获成功率,并且充分补偿卫星对检验质量的耦合干扰;利用小容差有效集法,提高在线计算的求解精度,确保检验质量的高控制精度;同时基于特征工程方法的最小鲁棒正不变集离线修正方法,减少基于Minkowski求和得到的最小鲁棒正不变集顶点数,降低了在线计算复杂度.利用该方法在航天器–双检验质量全自由度仿真平台上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控制效果满足检验质量捕获精度要求,控制器具有鲁棒性且有效提高了收敛速度,抑制了平台运动干扰和量测噪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拖曳控制 检验质量捕获 弹性管道模型预测控制 干扰补偿
下载PDF
基于事件触发的Vienna整流器模型预测控制
2
作者 党超亮 蒋泽豪 +3 位作者 王艺华 同向前 刘丁 宋卫章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针对应用于Vienna整流器的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存在并网电流纹波大、计算资源占用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Vienna整流器模型预测控制策略(ET-MPC)。首先,通过构建系统状态和动态事件触发条件之间的解析表达方程,揭示... 针对应用于Vienna整流器的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存在并网电流纹波大、计算资源占用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Vienna整流器模型预测控制策略(ET-MPC)。首先,通过构建系统状态和动态事件触发条件之间的解析表达方程,揭示误差阈值对触发条件和静态性能的影响机理;其次,利用系统状态实时反馈设置跟踪电流误差阈值的事件触发条件以减少系统计算复杂度并改善网侧电流质量;最后,从静态、暂态和改变动态系数等多个维度进行仿真和实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改善并网电流质量,同时降低计算资源负担与开关损耗,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模型预测控制 事件触发 开关损耗 多目标优化 直流电力传输
原文传递
基于事件触发的光储双向变换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
3
作者 王泽 史冬琳 《电气应用》 2025年第2期78-84,共7页
为了解决光储系统中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在采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with Finite Control Set,FCS-MPC)时时间成本较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Event-Triggered Fini... 为了解决光储系统中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在采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with Finite Control Set,FCS-MPC)时时间成本较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Event-Triggered 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ET-FCS-MPC)方法。FCS-MPC的策略在每个控制周期内求解在线优化问题,增加了大量的计算时间以及开关损耗。通过事件触发控制机制,一旦误差范数大于设定上限,系统便会自动触发FCS-MPC的运作,不仅减少了冗余的优化操作,而且确保了目标系统状态与其参考状态之间的误差被系统维持在预设上限内的性能水平,不会因事件触发控制机制对FCS-MPC的触发有所牺牲。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方法在保持满意调节性能的前提下,减少了计算量,降低了时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变换器 事件触发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开关损耗
原文传递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无人车编队避障方法
4
作者 张硕 吴雨洋 +3 位作者 汪洋 王一全 崔星 宿玉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为研究障碍物环境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无人车编队避障方法,建立了包含虚拟智能体状态的编队避障函数,使避障问题容易用优化方法求解.在无人车编队内部引入优先级策略实现编队内部避碰,并通过动态事件触发机制减小无人车之间通讯带宽占... 为研究障碍物环境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无人车编队避障方法,建立了包含虚拟智能体状态的编队避障函数,使避障问题容易用优化方法求解.在无人车编队内部引入优先级策略实现编队内部避碰,并通过动态事件触发机制减小无人车之间通讯带宽占用.对该方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验证,在给定多边形障碍物环境下,使用领导者-追随者架构执行编队行驶任务,并借助事件触发器实现间歇通讯.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所设计的编队控制器能够提高带宽约束下无人车编队行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队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动态事件触发机制 无人车避障
下载PDF
FDI攻击下移动机器人弹性预测镇定控制研究
5
作者 贺宁 范昭 马凯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2-730,共9页
提出一种具有自适应预测时域的输入重构弹性自触发模型预测控制(self-trigger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ST-MPC)算法,平衡机器人系统网络安全和资源受限之间的矛盾.首先,基于自触发非周期采样特征和虚假数据注入(false data injectio... 提出一种具有自适应预测时域的输入重构弹性自触发模型预测控制(self-trigger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ST-MPC)算法,平衡机器人系统网络安全和资源受限之间的矛盾.首先,基于自触发非周期采样特征和虚假数据注入(false data injection,FDI)攻击模型设计输入重构机制,确保机器人系统可快速重构,能削弱FDI攻击影响的可行控制序列.其次,结合输入重构机制设计关键数据选取条件和预测时域调节机制,从实现最大化触发间隔和降低优化问题复杂度两个方面降低资源消耗.然后,基于输入重构和预测时域调节机制设计弹性ST-MPC镇定控制算法,并推导FDI攻击下算法的可行性和闭环系统稳定性条件.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算法能够在抵御FDI攻击前提下保持较好的控制性能及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弹性自触发模型预测镇定控制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 输入重构 自适应预测时域
下载PDF
基于变时域策略的线性系统事件触发预测控制
6
作者 贺宁 冯小菲 杜嘉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针对具有加性扰动的约束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变时域策略的线性系统事件触发模型预测控制方案.首先,基于最优状态轨迹与实际状态轨迹之间的偏差设计无Zeno行为的事件触发机制,以减少求解优化问题的频率.其次,为了降低实际状... 针对具有加性扰动的约束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变时域策略的线性系统事件触发模型预测控制方案.首先,基于最优状态轨迹与实际状态轨迹之间的偏差设计无Zeno行为的事件触发机制,以减少求解优化问题的频率.其次,为了降低实际状态趋近终端集时求解优化问题的计算复杂度,设计一种更为高效的指数收缩形式的自适应预测时域更新机制.再次,基于双模控制策略,提出自适应事件触发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并给出了保证算法可行性和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充分条件.最后,基于质量-弹簧-阻尼系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案能够在不损失控制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系统资源消耗和求解优化问题的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系统 模型预测控制 事件触发 自适应预测时域
下载PDF
基于水质的污水处理过程事件触发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曾静 李冠廷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489-496,547-551,共13页
研究了将模型预测控制(MPC)应用于污水处理(WWTP)这类大型非线性系统时的求解耗时性和计算复杂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事件触发控制策略加以解决,模型预测控制器只有在满足相应的触发条件时才进行信息的更新和优化问题的求解。为了保障... 研究了将模型预测控制(MPC)应用于污水处理(WWTP)这类大型非线性系统时的求解耗时性和计算复杂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事件触发控制策略加以解决,模型预测控制器只有在满足相应的触发条件时才进行信息的更新和优化问题的求解。为了保障系统性能,该方法将出水水质融入事件触发逻辑条件的设计中,并引入出水水质系数,用于建立输出变量与出水水质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间接反映了WWTP的性能,并根据该性能指标调整控制动作以降低计算成本,同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出水水质系数增强算法的灵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出水水质和总成本指数基本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计算时间可以减少27.1%~4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污水处理 仿真基准模型1(BSM1) 事件触发控制 出水水质
下载PDF
欺骗攻击下弹性自触发模型预测控制
8
作者 贺宁 马凯 +2 位作者 沈超 徐中显 钱成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5-873,共9页
针对在欺骗攻击下自触发模型预测控制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关键数据保护的弹性自触发模型预测控制(MPC)策略.对比现有的自触发MPC,该方法仅需对少量关键控制样本进行保护,则可保证闭环系统稳定运行,从而有效节省系统资源... 针对在欺骗攻击下自触发模型预测控制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关键数据保护的弹性自触发模型预测控制(MPC)策略.对比现有的自触发MPC,该方法仅需对少量关键控制样本进行保护,则可保证闭环系统稳定运行,从而有效节省系统资源.首先,基于自触发MPC和欺骗攻击的特征推导标称系统与被攻击系统状态之间的误差上界,从而定量分析出欺骗攻击对系统的损害.然后,通过所获得误差上界和李雅普诺夫定理建立关键数据的选取条件并对其实施保护.最后,严格证明了在仅对关键控制样本实施保护后,被控系统仍可在欺骗攻击下保持稳定.此外,基于移动机器人和弹簧小车系统对所提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显著节省保护资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模型预测控制 自触发机制 弹性控制 欺骗攻击
下载PDF
LCL并网逆变器的自适应事件触发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素娥 张帅 +1 位作者 郝鹏飞 陈景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67-4277,共11页
LCL并网逆变器在采用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模型预测控制时,存在数控延迟及系统稳态性能易受运行工况变化影响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自适应事件触发的两步模型预测控制(adaptive event-trigger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with 2 steps,AE... LCL并网逆变器在采用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模型预测控制时,存在数控延迟及系统稳态性能易受运行工况变化影响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自适应事件触发的两步模型预测控制(adaptive event-trigger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with 2 steps,AET-MPC-2S)策略。首先,在模型预测控制环节中,该控制策略通过结合事件触发机制,筛选出合适的开关矢量进行两步预测;其次,AET-MPC引入自适应变量来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事件触发条件进行实时调节;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和RT-LAB半实物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ET-MPC-2S能够在实现延迟补偿的同时,减少两步预测的计算量,且不影响电流的跟踪效果,并能在运行工况发生变化后实时调节事件触发条件,使系统保持较好的稳态性能。论文研究可为降低LCL并网逆变器的开关频率以及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并网逆变器 模型预测控制 多变量控制 改进的两步预测 事件触发机制 自适应变量
原文传递
弹性连杆机构振动的模型预测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鹏飞 刘宏昭 原大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71,共6页
基于机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提出了抑制弹性连杆机构振动响应的模型预测主动控制方法。将复杂机构动力学模型中的非线性因素、耦合因素以及系统高阶模态的影响作为扰动,建立了预测机构动态变形响应的预测模型,采用带实时预测误差修正的... 基于机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提出了抑制弹性连杆机构振动响应的模型预测主动控制方法。将复杂机构动力学模型中的非线性因素、耦合因素以及系统高阶模态的影响作为扰动,建立了预测机构动态变形响应的预测模型,采用带实时预测误差修正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对弹性连杆机构的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降低了控制方法对复杂机构数学模型的要求,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实时性。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连杆机构 模型预测控制 离散预测模型 振动主动控制
下载PDF
转矩脉动触发的牵引逆变器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向超群 欧阳泽铿 成庶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08,共9页
针对高速列车主要运行于高速区域的特点,结合高速区域牵引逆变器电压矢量的作用机理,提出一种由转矩滞环判定后触发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转矩脉动允许的范围之内,优先使用传统直接转矩控制,减小计算量。当需要提高转矩控制精度时,采... 针对高速列车主要运行于高速区域的特点,结合高速区域牵引逆变器电压矢量的作用机理,提出一种由转矩滞环判定后触发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转矩脉动允许的范围之内,优先使用传统直接转矩控制,减小计算量。当需要提高转矩控制精度时,采用两矢量模型预测控制选择最优电压矢量,减小转矩脉动,通过综合2种控制方法的优点,改善控制性能。仿真和实验均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能够满足牵引逆变器运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逆变器 模型预测控制 转矩脉动触发
下载PDF
三相并网逆变器事件触发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春喜 郑文帅 +1 位作者 乔宇 赵昱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3,共7页
针对三相并网逆变器采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时计算量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事件触发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ET-FCS-MPC(event-triggered 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 针对三相并网逆变器采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时计算量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事件触发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ET-FCS-MPC(event-triggered 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方法。在FCS-MPC中,采用两步预测控制,在当前时刻预测估算下一时刻的变量值,并以该值为起点再进行一次预测,实现对延时的补偿。采用矢量角补偿法对未来2个周期的参考值进行修正,以减小参考值不变引入的误差。通过事件触发控制,系统仅在误差超过预定阈值时才触发FCS-MPC,去掉多余的优化操作,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三相全桥逆变器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事件触发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开关损耗 延时补偿
下载PDF
基于事件触发预测控制的高速列车轨迹跟踪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文斌 张佳辉 +2 位作者 姚柏伶 孙鹏飞 王青元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4期148-154,共7页
高速列车运行环境的开放性导致列车容易受到外部阻力的影响,而该阻力难以通过建模的形式进行描述,为此文章研究了以“安全、平稳、准点”为跟踪目标的列车模型预测跟踪控制策略。首先,搭建了高速列车带约束、多目标预测控制模型,计算系... 高速列车运行环境的开放性导致列车容易受到外部阻力的影响,而该阻力难以通过建模的形式进行描述,为此文章研究了以“安全、平稳、准点”为跟踪目标的列车模型预测跟踪控制策略。首先,搭建了高速列车带约束、多目标预测控制模型,计算系统的Tube不变集,对列车状态和控制力进行紧束;在此基础上,为降低在线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计算量,设计了动态事件触发Tube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仅在满足触发条件时求解最优控制序列;最后,基于上海市域列车实际线路开展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控制策略可在保证较好跟踪性能的同时,显著减小模型预测控制的触发次数,降低在线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列车自动驾驶 轨迹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 事件触发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虚拟编组触发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俊亭 倪铭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4-146,共13页
为研究实际线路环境下的虚拟编组列车编队控制问题,综合考虑系统的实时性和抗扰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触发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首先,基于虚拟编组列车动力学方程搭建多车追踪模型,并设计终端函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其次,... 为研究实际线路环境下的虚拟编组列车编队控制问题,综合考虑系统的实时性和抗扰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触发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首先,基于虚拟编组列车动力学方程搭建多车追踪模型,并设计终端函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其次,针对模型预测控制中存在计算效率低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引入事件触发机制,在求解优化问题时增加判断条件,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再次,在前馈通路上加入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环境中存在的扰动实时估计并补偿,减少干扰造成模型不准确的现象,提高模型的抗扰动能力;最后,基于MATLAB和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4列列车追踪的运行场景,并与传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进行对比,从控制精度和计算时间两方面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本文所提出的事件触发机制中3个阈值τ为0.001,0.010,0.100的计算效率分别提高了47%,64%,73%;在面对外部扰动时,本文所提算法在抗扰性上提高了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列车编队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虚拟编组列车组 事件触发机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下载PDF
基于事件触发的永磁同步电机多步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耀华 苏锦仕 +5 位作者 吴庭旭 张鑫泉 崔康柬 陈昕 徐志雄 兰奋龙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2年第9期17-21,36,共6页
针对多步模型预测控制(MPC)计算量大的问题,将事件触发机制引入到永磁同步电机(PMSM)多步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建立基于转矩误差、磁链误差和连续触发次数的事件触发机制。当满足事件触发条件时,相应的采样周期无需多步预测计算,可... 针对多步模型预测控制(MPC)计算量大的问题,将事件触发机制引入到永磁同步电机(PMSM)多步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建立基于转矩误差、磁链误差和连续触发次数的事件触发机制。当满足事件触发条件时,相应的采样周期无需多步预测计算,可从已有的控制序列中选择对应的电压矢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事件触发的PMSM MPTC可行,由于事件触发时,牺牲滚动优化的特性,转矩和磁链脉动轻微增大,开关频率和平均运算量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多步预测 事件触发
下载PDF
随机间歇模型预测控制的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
16
作者 尚昊 王维峰 梅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859-864,共6页
针对随机非线性仿射系统,采用间歇事件触发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研究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利用无约束的控制李雅普诺夫函数和控制障碍函数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控制李雅普诺夫-障碍函数.通过设定控制器的开启和关闭条件,构造间歇事件触发控制... 针对随机非线性仿射系统,采用间歇事件触发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研究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利用无约束的控制李雅普诺夫函数和控制障碍函数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控制李雅普诺夫-障碍函数.通过设定控制器的开启和关闭条件,构造间歇事件触发控制器,使其可以同时兼顾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模型预测控制中采用间歇机制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性能.以轮式机器人回收系统为例,验证了间歇事件触发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事件触发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随机非线性系统 控制李雅普诺夫-障碍函数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动态事件触发的Vienna整流器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运红 张爱民 +2 位作者 黄晶晶 杜羽东 张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40-2050,共11页
为了解决直流充电系统中应用于Vienna整流器的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方法占用过多计算资源、影响系统性能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动态事件触发规则的模型预测控制(DET-MPC)策略。该方法实时检测系统数据并计算状态误差,只... 为了解决直流充电系统中应用于Vienna整流器的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方法占用过多计算资源、影响系统性能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动态事件触发规则的模型预测控制(DET-MPC)策略。该方法实时检测系统数据并计算状态误差,只有当系统状态满足事件触发条件时,才更新系统采样数据并进行下一步的模型预测控制计算,否则将保持原有开关状态以减少计算负担;通过在事件触发条件中引入动态变量,使得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能快速调节事件触发条件,以保证系统稳态性能。为了验证所提DET-MPC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能有效减少计算负担,降低开关损耗,提高系统效率,并且在各系统状态变化后有较好的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模型预测控制 动态事件触发 直流充电系统
下载PDF
基于性能触发的双层结构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琳 邹媛媛 李少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24-1332,共9页
双层控制结构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针对实际系统中不确定性导致的性能下降和控制不可行的问题,提出一种事件触发的动态实时优化(Dynamic Real-Time Optimization,D-RTO)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双层结构.上层... 双层控制结构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针对实际系统中不确定性导致的性能下降和控制不可行的问题,提出一种事件触发的动态实时优化(Dynamic Real-Time Optimization,D-RTO)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双层结构.上层采用经济模型预测控制(Economic MPC,EMPC)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计算最优参考轨迹并传给下层;下层采用MPC使系统跟踪上层轨迹;通过构建基于性能指标的事件触发条件来及时补偿不确定性造成的系统性能损失,无需等到D-RTO的下一次优化.当实际系统性能指标与上层优化的性能指标之差超出阈值时,需要重新求解EMPC,并基于当前状态更新参考轨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事件触发的D-RTO与MPC双层控制结构的可行性和闭环稳定性.数值模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双层控制结构 动态实时优化 事件触发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双层模型预测控制系统的多包镇定域分析与系统设计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宇轩 李少远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2-269,共8页
针对双层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中出现的由于系统状态在动态控制(Dynamic control,DC)过程中超出约束集,导致下层优化不可行的问题,本文在综合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动态控制策略,引入多包镇定域(Multi-con... 针对双层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中出现的由于系统状态在动态控制(Dynamic control,DC)过程中超出约束集,导致下层优化不可行的问题,本文在综合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动态控制策略,引入多包镇定域(Multi-convex hull stabilization domain,MHSD)的概念.通过离线计算多包镇定域,并根据系统每一时刻的实测状态值,在线决定(Dynamic control)层的镇定域以及相应的控制时域,结合变约束思想,保证动态控制过程递归可行,从而有效控制在大范围内变化的系统状态.另外,本文通过设计非线性反馈控制器,扩大了终端不变集和多包镇定域的范围,提高了DC层对稳态目标值的跟踪效果.本文的控制算法可以使得DC层在目标跟踪过程中保证递归可行性,并最大程度地实现无静差跟踪.仿真算例验证了本文算法对稳定系统和不稳定系统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模型预测控制 约束 镇定 动态控制 闭环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自触发的大挠性航天器模型预测姿态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桐 管萍 +1 位作者 戈新生 曹彧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2-29,共8页
针对大挠性航天器,考虑其控制量受限,设计了自触发模型预测姿态控制系统。在控制量更新时刻,基于模型求解优化问题推导出预测控制序列,取控制序列的前若干步来控制实际系统。不同于传统模型预测控制需要在每个采样时刻求解优化问题,该... 针对大挠性航天器,考虑其控制量受限,设计了自触发模型预测姿态控制系统。在控制量更新时刻,基于模型求解优化问题推导出预测控制序列,取控制序列的前若干步来控制实际系统。不同于传统模型预测控制需要在每个采样时刻求解优化问题,该控制方法采用自触发策略确定控制量更新时刻和预测时域,以有效减少优化问题的求解次数,从而缩短了控制算法的在线计算时间,使系统状态能快速进入终端区域,然后采用状态反馈控制使姿态角迅速到达期望值,证明了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及自触发预测姿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姿态控制方法可使大挠性航天器姿态角快速跟踪姿态角期望值,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挠性航天器 姿态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自触发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