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混合条件下乙醇柴油和柴油的喷雾混合特性 被引量:8
1
作者 邓鹏 黄荣华 +3 位作者 马寅杰 张永林 黄胜 孟宪超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51,共8页
通过可视化定容燃烧弹试验台,采用纹影法研究了强化混合条件对乙醇柴油(E 20)和柴油喷雾混合特性的影响,喷油压力为50~200,MPa,燃油温度为343~423,K.试验表明:随喷油压力提高,喷雾锥角略有减小,但喷雾贯穿距和喷雾体积显著增大,喷雾... 通过可视化定容燃烧弹试验台,采用纹影法研究了强化混合条件对乙醇柴油(E 20)和柴油喷雾混合特性的影响,喷油压力为50~200,MPa,燃油温度为343~423,K.试验表明:随喷油压力提高,喷雾锥角略有减小,但喷雾贯穿距和喷雾体积显著增大,喷雾的油气混合速率大幅提高;随燃油温度增加,喷雾锥角、喷雾贯穿距和喷雾体积变化不大,喷雾混合速率变化不明显.尽管乙醇的挥发性高于柴油,但添加乙醇对柴油喷雾的贯穿距和喷雾锥角影响不大.E 20喷雾贯穿距略小于柴油,喷雾锥角比柴油的约大5%,卷吸的空气体积比柴油稍大,燃空当量比小于柴油,形成稀混合气所需的时间更短.降低氧体积分数将使燃空当量比增大.提高喷油压力和掺混乙醇是加快柴油喷雾稀混合气形成速率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柴油 强化混合 喷雾混合特性 燃空当量比
下载PDF
微射流强化混合对喷流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希娟 额日其太 +1 位作者 李家军 王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3-486,491,共5页
计算了微射流强化混合喷流在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特性,并与无微射流强化混合的喷流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微射流强化混合对喷流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喷流的流场及温度场结果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S方程得到,采用Tam-Thies湍流模... 计算了微射流强化混合喷流在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特性,并与无微射流强化混合的喷流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微射流强化混合对喷流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喷流的流场及温度场结果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S方程得到,采用Tam-Thies湍流模型模拟喷流.红外辐射特性的计算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吸收-发射性介质条件下的三维辐射传输方程得到.计算结果表明,在中等亚音速条件下,微射流可以达到较好的强化混合效果,射流流量占主流流量1%时,喷流的红外辐射强度比基准喷流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15%左右,射流流量达到主流流量的3%时,喷流的红外辐射强度可以降低2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射流 强化混合 红外辐射 有限体积法
原文传递
小突片强化混合结构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强 额日其太 杨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5-218,共4页
采用Roe通量差分分裂格式对带有小突片的轴对称收 扩喷管内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小突片形状有三角形和梯形 ,数目为 2个或 4个 ,堵塞比为 0 0 2 ,0 0 4和 0 0 6 ,相对高度为 0 0 8和 0 16 ,安装角分别为 12 0° ,135°和... 采用Roe通量差分分裂格式对带有小突片的轴对称收 扩喷管内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小突片形状有三角形和梯形 ,数目为 2个或 4个 ,堵塞比为 0 0 2 ,0 0 4和 0 0 6 ,相对高度为 0 0 8和 0 16 ,安装角分别为 12 0° ,135°和 15 0°。计算结果表明 :在喷管出口安装 2个或 4个小突片能使得喷管下游内外流掺混时间及掺混距离大为缩短 ,而对喷管的推力系数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突片 射流喷管 喷射混合 强化混合 三维流 数值仿真 飞机 发动机
下载PDF
小突片强化混合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勇 吴建航 吴寿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6-90,共5页
测试了亚声速 (Ma= 0.35) 下小突片 (Tabs) 对轴对称收缩喷管射流的强化混合效果, 并探讨了小突片安装个数、后倾角度、堵塞比等因素对强化混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突片对喷管射流的混合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 不... 测试了亚声速 (Ma= 0.35) 下小突片 (Tabs) 对轴对称收缩喷管射流的强化混合效果, 并探讨了小突片安装个数、后倾角度、堵塞比等因素对强化混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突片对喷管射流的混合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 不仅使下游流场发生显著变形, 使核心流的衰减显著加快(核心流长度从5D 降至大约1.5D), 还使引射系数显著增加(本文中最大增加到2.7 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突片 射流喷管 喷射混合 强化混合 飞机
下载PDF
脉冲射流强化混合对喷流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希娟 额日其太 +1 位作者 李家军 王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1-555,共5页
计算了脉冲射流强化混合喷流在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特性,并与无脉冲激励喷流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脉冲射流强化混合对喷流红外隐身的效果.流场及温度场采用有限体积法和重整化群(RNG,Renormalization Group)k-ε湍流模型求... 计算了脉冲射流强化混合喷流在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特性,并与无脉冲激励喷流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脉冲射流强化混合对喷流红外隐身的效果.流场及温度场采用有限体积法和重整化群(RNG,Renormalization Group)k-ε湍流模型求解N-S方程得到.喷流的红外辐射强度采用有限体积法结合窄带模型求解吸收发射性介质辐射传输方程得到.计算结果显示,在亚音速条件下,少量的射流流量(占3%的主流流量)就可以使核心区长度缩减一半以上,在天顶角90°方向探测喷流的红外辐射强度,各个方位角上都有较大衰减,与激励源垂直的平面上的衰减效果相比,与之平行的平面上的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流 强化混合 红外辐射 窄带模型 有限体积法
原文传递
超声速气流中轴向涡强化混合及燃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坚强 张涵信 高树椿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7-31,共5页
通过求解N-S方程,数值计算了扩张圆管内的非平衡流动,并研究了超声速混合和燃烧的强化技术。结果表明,在超声速领域,预旋燃料方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强化技术。
关键词 超音速 冲压喷气发动机 燃烧 强化混合 轴向涡
下载PDF
常压、双涵进气条件下小突片强化混合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方 吴寿生 +1 位作者 魏福清 黄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9,共5页
在常压、双涵进气条件下 ,以常规环形混合器为基准 ,通过不同小突片强化混合结构的对比试验 ,初步探讨了小突片的个数、安装角度等结构参数对排气混合系统气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小突片能很好地强化内外涵气流的混合 ,使下游流... 在常压、双涵进气条件下 ,以常规环形混合器为基准 ,通过不同小突片强化混合结构的对比试验 ,初步探讨了小突片的个数、安装角度等结构参数对排气混合系统气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小突片能很好地强化内外涵气流的混合 ,使下游流场出现明显的变形 ,系统的卷吸量、混合均匀性均得到改善 ,但是压头损失系数有所增加 ;多个小突片沿周向均匀分布 ,且交替向内外倾斜 ,能更有效地强化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突片 强化混合 双涵进气 排气混合 常压进气 气动性能
下载PDF
流向旋涡强化混合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郎坚 张振家 张家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2-56,共5页
针对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氢燃料的燃烧特点,设计了一种流向旋涡发生器(Stream-wiseVortexGenerators,简记作SVGs)型强混稳焰器,并与传统的V型稳焰器作比较。冷态试验与热态试验的结果都揭示,这种... 针对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氢燃料的燃烧特点,设计了一种流向旋涡发生器(Stream-wiseVortexGenerators,简记作SVGs)型强混稳焰器,并与传统的V型稳焰器作比较。冷态试验与热态试验的结果都揭示,这种新型稳焰器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和较低的总压损失,性能强于V型稳器。在SVGs稳焰器中引入了方孔射流,试验证实,其混合效果强于圆孔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喷气发动机 亚音速 燃烧控制 强化混合
下载PDF
营养强化混合颗粒粕饲喂奶牛试验
9
作者 刘建成 《养殖与饲料》 2008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甜菜颗粒粕 营养成分含量 饲喂效果 强化混合 奶牛 玉米胚芽粕 矿物质元素含量 试验
下载PDF
基于混合强化学习的主动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
10
作者 徐岩 陈嘉岳 马天祥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配电网故障恢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强化学习的主动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首先,以故障损失最小为恢复目标、配电网安全运行要求为约束条件,构造主动配电网的故障恢复模型;其次,建立用于故障恢复的强化学习环境,... 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配电网故障恢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强化学习的主动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首先,以故障损失最小为恢复目标、配电网安全运行要求为约束条件,构造主动配电网的故障恢复模型;其次,建立用于故障恢复的强化学习环境,根据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特点,提出一种混合强化学习方法,该方法使用竞争架构双深度Q网络算法处理离散动作空间,进行开关动作;然后,使用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处理连续动作空间,调节电源出力;最后,通过IEEE33节点系统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故障恢复 混合强化学习 状态空间 动作空间
下载PDF
脉冲射流强化喷流混合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家军 额日其太 王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91-1494,共4页
采用高振幅低流量射流射入亚音剪切层以强化喷流混合,对利用脉冲射流强化喷流混合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有限体积法和重整化群(RNG)k-ε湍流模型求解N-S方程.分别进行了低亚音马赫数及中等亚音马赫数喷流混合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 采用高振幅低流量射流射入亚音剪切层以强化喷流混合,对利用脉冲射流强化喷流混合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有限体积法和重整化群(RNG)k-ε湍流模型求解N-S方程.分别进行了低亚音马赫数及中等亚音马赫数喷流混合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无论是对于低亚音速热喷流还是中等亚音速热喷流,脉冲激励引起喷流在与激励源平行的平面迅速扩展,在与之垂直的平面收缩,当脉冲射流激励的斯德鲁哈尔数在0.2时,可以得到较好混合,而且少量的射流流量(占主流流量的1%)可以极大地增加速度及温度的衰减率,随着流量的增加(占主流流量的3%),喷流混合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脉冲射流 强化混合
原文传递
两相圆湍射流喷口小突片对强化射流混合作用影响的流动显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金雷 张会强 +2 位作者 容易 杨武兵 王希麟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0,共7页
通过流动显示研究了Re=2350,粒子平均直径分别为150μm和350μm的两相圆湍射流中喷口加装小突片对射流混合的作用。探讨了不同粒径颗粒的存在对喷口小突片的射流混合作用的影响。通过PDA测量验证了流动显示结果。表明在150μm和350μm... 通过流动显示研究了Re=2350,粒子平均直径分别为150μm和350μm的两相圆湍射流中喷口加装小突片对射流混合的作用。探讨了不同粒径颗粒的存在对喷口小突片的射流混合作用的影响。通过PDA测量验证了流动显示结果。表明在150μm和350μm颗粒存在的情况下,小突片使射流核心区缩短的作用更加明显,而对射流的扩散作用却有所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湍流 小突片 射流 流动显示 强化混合
下载PDF
脉冲射流强化圆柱喷流混合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家军 额日其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73-776,共4页
对利用脉冲射流强化圆柱喷流混合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这项工作将高频高强度信号射流射入亚音剪切层以强化喷流混合.利用有限体积法和重整化群(RNG)k-ε湍流模型求解N-S方程.分别进行了低亚音马赫数及高亚音马赫数喷流直接排入空气的... 对利用脉冲射流强化圆柱喷流混合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这项工作将高频高强度信号射流射入亚音剪切层以强化喷流混合.利用有限体积法和重整化群(RNG)k-ε湍流模型求解N-S方程.分别进行了低亚音马赫数及高亚音马赫数喷流直接排入空气的数值模拟.主要计算3个状态:未受激励的状态,斯德鲁哈尔数St分别为0.2和0.4时的状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脉冲激励引起喷流在与激励源平行的平面迅速扩展,在与之垂直的平面收缩,当脉冲射流激励的St在0.2附近时,相关的混合较好,而且少量的射流流量可以极大地增加速度的衰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脉冲射流 强化混合
下载PDF
分流技术强化超声速混合及燃烧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韩省思 叶桃红 +1 位作者 朱旻明 陈义良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49-2152,共4页
本文提出一个利用分流技术强化超声速横侧射流混合及燃烧的新方法,即通过一个细小通道连通燃料喷口上下游,上游高压流体部分分流到下游,从底部抬高燃料穿透深度。应用修正可压缩性的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喷射压力下冷态及燃烧流场进行数... 本文提出一个利用分流技术强化超声速横侧射流混合及燃烧的新方法,即通过一个细小通道连通燃料喷口上下游,上游高压流体部分分流到下游,从底部抬高燃料穿透深度。应用修正可压缩性的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喷射压力下冷态及燃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有无采用分流技术的结果对比表明,分流技术能有效增大混合效率和燃烧效率,分流孔位置是一重要影响因素。观察到两类强化混合及燃烧的机制,合理布置分流孔位置可使燃烧效率相对提高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技术 强化混合及燃烧 超声速横侧射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波瓣喷射器强化混合的数值研究
15
作者 单勇 张靖周 朱华萍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35-1940,共6页
利用FLUENT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计算软件,对波瓣喷射器中无化学反应异类气体的混合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二氧化碳气体作为主流从波瓣状狭缝中喷出,与同向空气流在混合管内进行混合.获得了两股气流相互混合过程中的速... 利用FLUENT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计算软件,对波瓣喷射器中无化学反应异类气体的混合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二氧化碳气体作为主流从波瓣状狭缝中喷出,与同向空气流在混合管内进行混合.获得了两股气流相互混合过程中的速度分布、流向涡分布、组分分布等相关信息,分析了波瓣喷射器结构参数对流向涡环流强度的影响.波瓣喷射器诱导的流向涡强化了同向流动气体之间的混合效率,组分分布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瓣喷射器 流向涡 混合特性 数值计算 强化混合
原文传递
强化反应器中流体流动与混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煜 李冰峰 +1 位作者 许克 张赣道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30-534,共5页
流体流动与混合是反应器中传质、传热的基础 ,是反应器设计的依据。本文系统介绍了强化流体流动与混合方法的最新研究动态。
关键词 生化反应器 流体流动 流体混合 透平桨 气升式循环反应器 化工反应设备 强化流动 强化混合
下载PDF
考虑混合强化和弹塑性损伤的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振森 顾强 苏明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5-98,共4页
为了在进行结构非线性分析时考虑低碳钢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塑性变形 ,同时由于材料内部缺陷的扩展而导致的材料物理力学性质的劣化 ,将损伤本构关系引入了有限元方程 .基于弹塑性各向同性损伤的假定 ,对损伤有效应力的表达式进行... 为了在进行结构非线性分析时考虑低碳钢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塑性变形 ,同时由于材料内部缺陷的扩展而导致的材料物理力学性质的劣化 ,将损伤本构关系引入了有限元方程 .基于弹塑性各向同性损伤的假定 ,对损伤有效应力的表达式进行了推演变换 ,在更新的Lagrange格式的虚功方程的基础上 ,推导出了考虑材料损伤和混合强化本构模型的非线性有限元基本方程 ,并给出了求解的方法和具体步骤 ,所得结论适用于分析结构的低周疲劳、曲屈后行为以及结构极限承载力等 .将厚铝环反向应变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强化 各向同性损伤 建筑结构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混合强化材料的损伤演化律及内时损伤本构方程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芝晖 陈斌 范镜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8,共8页
在Gurson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空洞模型的分析,推导出各向同性/运动混合强化材料的损伤演化和弱化函数的表达式,并将其嵌入内时本构框架,得到了损伤弹塑性大变形内时本构方程。编制了相应的轴对称有限元分析程序,用其分析圆柱... 在Gurson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空洞模型的分析,推导出各向同性/运动混合强化材料的损伤演化和弱化函数的表达式,并将其嵌入内时本构框架,得到了损伤弹塑性大变形内时本构方程。编制了相应的轴对称有限元分析程序,用其分析圆柱拉伸试件的颈缩,得到与实验较为吻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演化 损伤本构方程 混合强化 材料
下载PDF
脉冲射流强化喷流混合流动显示实验
19
作者 孔博 王昌盛 +1 位作者 丁文豪 额日其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4-1003,共10页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的流动显示方法研究了在一对反对称模式工作的脉冲射流激励下,雷诺数约为33000的圆形湍流射流的流场。捕捉了剪切层中大尺度展向涡结构的演化发展过程,研究了激励频率和振幅对涡结构以及强化混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的流动显示方法研究了在一对反对称模式工作的脉冲射流激励下,雷诺数约为33000的圆形湍流射流的流场。捕捉了剪切层中大尺度展向涡结构的演化发展过程,研究了激励频率和振幅对涡结构以及强化混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激励后的主喷流剪切层中产生了交错的展向涡结构,引起了喷流的振荡,增强了卷吸能力。激励频率主要影响相邻涡环间的距离。存在最佳激励频率使喷流在受激励平面远场分叉、剪切层扩展最宽。激励振幅对涡结构也存在较大影响,振幅较大时产生的涡结构尺度更大、相干性更强、强化混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流动显示 强化混合 脉冲射流 涡环结构
原文传递
聚合物加工中强化混炼混合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百平 谢再晋 +1 位作者 彭响芳 邹新良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03年第3期20-24,共5页
综述了当今聚合物加工领域混合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强化混合混炼的主要方法。介绍了聚合物电磁动态加工技术原理及其电磁动态双螺杆挤出机研制思路。通过挤出样品扫描电镜实验结果 ,证明了振动力场将导致分布。
关键词 聚合物加工 强化混炼混合 振动力场 电磁动态双螺杆挤出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