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程硝化-强化生物除磷序批式反应器处理畜禽养殖废水
1
作者 王莉 秦璐 +3 位作者 黄梦博 曹瑞 郑兴 王东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60,68,共10页
畜禽养殖废水有机物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物、氨氮与磷的浓度较高,直接排放会严重危害环境。通过构建厌氧-好氧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预酸化畜禽养殖废水,分析了不同进水负荷条件下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 畜禽养殖废水有机物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物、氨氮与磷的浓度较高,直接排放会严重危害环境。通过构建厌氧-好氧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预酸化畜禽养殖废水,分析了不同进水负荷条件下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BR反应器对高负荷进水中TN、PO_(4)^(3-)—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4.5%、97.5%和94.5%。反应器出现NH_(4)^(+)—N和NO_(2)^(—)-N亚硝酸同时积累的短程硝化现象,这可能与高进水负荷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和种群的影响有关。与乙酸盐相比,以丙酸盐作碳源时污泥的强化生物除磷活性更高。随着进水负荷的增大,聚糖菌(GAOs)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四联球状菌(Tetrasphaera)为反应器中始终占优势的聚磷菌(PAOs),对反应器除磷性能有重要贡献。在高有机负荷条件下,SBR内PAOs与GAOs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底物竞争关系,系统脱氮除磷性能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废水 短程硝化 强化生物除磷 序批式反应器 聚糖菌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富集聚磷菌及其微生物菌群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苗志加 彭永臻 +3 位作者 王淦 薛桂松 曹贵华 翁冬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2-748,共7页
为了研究聚磷菌的生长机理和菌种特性,在序批式SBR反应器中,以普通活性污泥富集聚磷菌,在厌氧/好氧条件下,以乙酸钠/丙酸交替作为碳源富集高浓度聚磷菌,采用FISH结合DGGE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富集周期内系统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DGG... 为了研究聚磷菌的生长机理和菌种特性,在序批式SBR反应器中,以普通活性污泥富集聚磷菌,在厌氧/好氧条件下,以乙酸钠/丙酸交替作为碳源富集高浓度聚磷菌,采用FISH结合DGGE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富集周期内系统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DGGE结果表明:试验前后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其菌群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条带数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在运行第2阶段末期达到最高值,进入稳定运行阶段,这3项指数下降,优势度上升.聚类分析表明,稳定运行期间种群群落相似度较高.FISH结果表明:在启动和负荷提高阶段聚磷菌与聚糖菌呈现共同增长的趋势,在第71天分别达到41%和39%;在稳定运行阶段聚磷菌成为明显的优势菌属,占总菌群的89%,反应器内仅存在少量聚糖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糖菌 变性梯度凝胶电脉(DGGE) 荧光原位杂交(FISH)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胞内聚合物测定方法优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由阳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淑莹 刘秀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为优化强化生物除磷系统胞内PHA、糖原以及多聚磷酸盐颗粒的测定方法,采用色谱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中,PHA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糖原的测定采用稀盐酸消解加葡萄糖试剂盒法,多聚磷酸盐采用过硫酸钾氧化和钼锑抗光度法,经... 为优化强化生物除磷系统胞内PHA、糖原以及多聚磷酸盐颗粒的测定方法,采用色谱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中,PHA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糖原的测定采用稀盐酸消解加葡萄糖试剂盒法,多聚磷酸盐采用过硫酸钾氧化和钼锑抗光度法,经过方法优化得出4%酸化甲醇消解20h是提高PHA回收量的最佳条件;糖原在0.6mol/LHCl条件下消解5h提取量最大,临床中的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盒可以应用到本实验中;在120℃下氧化30min条件下多聚磷酸盐颗粒可以最大回收.经过加标回收实验等对这3个方法进行精密度、准确度分析,结果显示,在这3个条件下的3种方法都具有很高的精密度或准确度,而且简单易行,适合实验室及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多聚脂肪酸 糖原
下载PDF
聚烃基烷酸转化对强化生物除磷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燕 行智强 +1 位作者 陈银广 周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3-1106,共4页
通过丙酸和乙酸C-mol比为0.5和2的合成废水驯化微生物的SBR反应器(SBR1和SBR2)批式实验,研究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烃基丁酸(PHB)和聚烃基戊酸(PHV)的转化对磷吸收/释放及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磷的释放/吸收和去除率与PHB和PHV的转... 通过丙酸和乙酸C-mol比为0.5和2的合成废水驯化微生物的SBR反应器(SBR1和SBR2)批式实验,研究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烃基丁酸(PHB)和聚烃基戊酸(PHV)的转化对磷吸收/释放及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磷的释放/吸收和去除率与PHB和PHV的转化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0).回归系数表明,特定废水驯化的污泥,磷的吸收和释放主要受PHB转化的影响,但磷的去除率却主要依赖于PHV的合成与降解;对于不同比例丙酸/乙酸废水驯化污泥,SBR2比SBR1污泥的PHB合成和降解能力增强,PHV合成和降解能力减小,生物除磷效果平均增加16.69%.因此,进水丙酸/乙酸比例及驯化影响聚磷微生物的PHB/PHV转化量,进而影响对磷的吸收/释放和除磷效果,PHB与PHV的转化量应作为生物除磷系统的关键调控因素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羟基烷酸(PHA) 聚羟基丁酸(PHB) 聚羟基戊酸(PHV)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胞外聚合物的特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然登 程战利 +1 位作者 彭永臻 王淑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38-2843,共6页
胞外聚合物(EPS)在生物除磷过程中具有蓄磷能力,为进一步明确生物除磷系统中的EPS特性,以不具有明显除磷能力的全程好氧活性污泥系统(R1)的EPS作为对比,考察了具有良好除磷效果的厌氧/好氧交替下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R2)中EPS的理化特性... 胞外聚合物(EPS)在生物除磷过程中具有蓄磷能力,为进一步明确生物除磷系统中的EPS特性,以不具有明显除磷能力的全程好氧活性污泥系统(R1)的EPS作为对比,考察了具有良好除磷效果的厌氧/好氧交替下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R2)中EPS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相对于R1中的EPS主成分在一个周期内的不固定,R2中的蛋白质含量一直明显高于多糖含量;两者的主要荧光物质均为类蛋白质和类富里酸,但在好氧末期R2中类蛋白质的荧光强度高于R1;R1的EPS中Ca2+>Mg2+,而在R2中,Mg2+>Ca2+,同时R1中的Ca2+含量平均值为8.67mg/g MLSS,大于R2中Ca2+的平均值2.40mg/g MLSS;在好氧末期,R2中的TP为21.65mg/g MLSS,明显高于R1中的TP含量(13.83mg/g-MLSS).此外,R1和R2的zeta电位平均值分别为-36m V和-25m V.由此可见,EBPR系统中的EPS具有与全程好氧活性污泥中的EPS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胞外聚合物 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 金属离子 ZETA电位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菌群特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斌 彭永臻 +3 位作者 王淑莹 葛士建 杨莹莹 祝贵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2-1285,共4页
为了研究强化除磷系统中聚磷菌(PAOs)菌群特性,通过批次试验分别考察了厌氧/好氧(A/O)污泥和厌氧/缺氧(A/A)污泥吸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A/O污泥好氧吸磷速率(qPo)大于缺氧吸磷速率(qPa),而A/A污泥qPo却小于qPa。基于此试验结果可得出... 为了研究强化除磷系统中聚磷菌(PAOs)菌群特性,通过批次试验分别考察了厌氧/好氧(A/O)污泥和厌氧/缺氧(A/A)污泥吸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A/O污泥好氧吸磷速率(qPo)大于缺氧吸磷速率(qPa),而A/A污泥qPo却小于qPa。基于此试验结果可得出目前普遍应用qPa与qPo的比值表征反硝化聚磷菌(DPAOs)占PAOs的相对百分比的方法不合理。聚磷菌菌群构成与电子受体类型有关,根据电子受体类型可将PAOs分为三种,即:PON(既能以氧作为电子受体,也能以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PO(只能以氧作为电子受体)和PN(只能以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反硝化聚 电子受体 菌群特性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颗粒污泥的形成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然登 彭永臻 +2 位作者 吴昌永 李晓玲 马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4-219,共6页
以实验室小试SBR反应器为载体接种普通活性污泥,研究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对颗粒污泥形成的促进作用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试验结果发现:在生物脱氮运行阶段,SBR中的活性污泥能维持较稳定的絮体状态,平均SVI为138.9ml·g-1;当系统转为... 以实验室小试SBR反应器为载体接种普通活性污泥,研究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对颗粒污泥形成的促进作用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试验结果发现:在生物脱氮运行阶段,SBR中的活性污泥能维持较稳定的絮体状态,平均SVI为138.9ml·g-1;当系统转为生物除磷方式运行时,随着除磷效果的好转,反应器中的污泥逐渐转化为颗粒污泥,平均SVI降低至74.1ml·g-1,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为0.8mm。因此,SBR生物除磷系统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试验发现在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厌氧释磷的过程中会有带正电的微粒大量生成,它们可以作为颗粒污泥的晶核吸附带负电的细胞体,进而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强化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系统有着较为稳定的磷去除性能,除磷效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颗粒污泥 正电晶核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对强化生物除磷机理与工艺认识误区的剖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郝晓地 张向平 曹亚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共5页
结合国际上生物除磷机理与工艺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污水生物除磷工艺研发和运行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基于成熟的生物除磷生化代谢机理,指出反硝化除磷菌(DP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一些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中的聚磷菌(PAOs),无... 结合国际上生物除磷机理与工艺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污水生物除磷工艺研发和运行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基于成熟的生物除磷生化代谢机理,指出反硝化除磷菌(DP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一些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中的聚磷菌(PAOs),无需特殊培养;对于市政污水,EBPR工艺中出现的聚糖原菌(GAOs)一般不会成为聚磷菌(PAOs/DPB)的竞争者而严重影响系统的除磷功能。针对强化生物除磷工艺的认识误区,指出污泥龄(SRT)是设计的关键参数,在最不利细菌生长的冬季,控制SRT>12 d即可使EBPR保持较好的硝化与脱氮除磷效果;在污水生物处理除磷工艺选择上,"厌氧池+氧化沟"只是污水处理升级而演变出的一种被动型工艺,并非最佳的EBPR工艺选择;此外倒置A2/O工艺由于忽略了聚磷菌所需的进水碳源及DPB的作用,并不一定能改进EBPR的生物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反硝化除磷 聚糖原菌 污泥停留时间 氧化沟 倒置A^2/0工艺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生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燕 陈银广 +1 位作者 周琪 行智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介绍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的生化代谢机理研究现状,包括:微生物的多样性、聚磷菌的生化代谢途径、以及影响代谢的主要因素等,并对今后相关重点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生化 代谢
下载PDF
不同碳源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亚男 夏圣骥 于水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9-593,共5页
实验考察了不同碳源强化生物聚磷系统(EBPR)中的聚磷菌群,对3个不同碳源(1号实际生活污水、2号葡萄糖和3号乙酸钠)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强化生物聚磷系统聚磷菌的16S r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进行了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 实验考察了不同碳源强化生物聚磷系统(EBPR)中的聚磷菌群,对3个不同碳源(1号实际生活污水、2号葡萄糖和3号乙酸钠)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强化生物聚磷系统聚磷菌的16S r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进行了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以生活污水为碳源的1号反应器具有数量最多的优势种群,而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碳源的2号、3号反应器的生物多样性较少.3个反应系统的微生物种群各有异同.具有除磷作用的未被培养细菌(条带3、4,AF527584、AF502204)为3个反应器所共有的生物量较多的优势种群,且其在以生活污水为碳源的1号反应系统中相对生物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碳源 PCR—DGGE 16S rDNA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微生物种群及其表征技术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海燕 周岳溪 蒋进元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详细介绍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nhancedbiologicalphosphateremoval,简称EBPR)中的微生物种群及其表征技术,提出了研究EBPR中微生物种群及其表征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 生物种群 表征技术 分子生物技术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伟光 田文德 +2 位作者 康晓荣 张卉 郭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32-3538,共7页
引言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以其高效、低耗、简单易操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反硝化生物强化除磷工艺一直是个研究热点,主要是由于反硝化生物强化除磷工艺可通过反硝化除磷菌(DPB)在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的缺氧... 引言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以其高效、低耗、简单易操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反硝化生物强化除磷工艺一直是个研究热点,主要是由于反硝化生物强化除磷工艺可通过反硝化除磷菌(DPB)在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的缺氧池中利用内碳源聚β-羟基丁酸酯(PHB)作为碳源实现反硝化吸磷,同时亦可反硝化脱氮,“一碳两用”,可节省大量的碳源需求,同时也减少了一定的动力消耗和污泥产量,尤其适合低碳氮比的城市生活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生物多样性 RCR-DGGE 克隆测序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小玲 邓扬帆 +2 位作者 冯继贵 刘珊 韩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09,共6页
为了全面了解亚硝酸盐在生物除磷系统中的作用,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的影响及短程反硝化除磷过程中各物质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厌氧段释磷量随厌氧段投加NO-2-N质量浓度提高而增加,在厌氧... 为了全面了解亚硝酸盐在生物除磷系统中的作用,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的影响及短程反硝化除磷过程中各物质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厌氧段释磷量随厌氧段投加NO-2-N质量浓度提高而增加,在厌氧段的后期出现了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吸磷现象。在好氧段投加亚硝酸盐,当NO-2-N质量浓度从5 mg/L升高到10 mg/L时,好氧吸磷速率随NO-2-N质量浓度提高而迅速降低,但当NO-2-N质量浓度超过10 mg/L后,好氧吸磷速率随NO-2-N质量浓度提高降低速度减缓。系统缺氧除磷量与NO-2-N消耗量、缺氧除磷量与PHB(聚-β-羟基丁酸)消耗量均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亚硝酸盐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 抑制作用 短程反硝化除磷
原文传递
污水强化生物除磷的生化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彭永臻 刘智波 Takashi MINO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阐述了在污水强化生物除磷过程中生化模型的建立与发展,重点介绍了与聚磷菌有关的Mino模型,强调了在理解生化模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所有聚磷菌生化模型都只是在试图描述发生在EBPR(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生物群中的... 阐述了在污水强化生物除磷过程中生化模型的建立与发展,重点介绍了与聚磷菌有关的Mino模型,强调了在理解生化模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所有聚磷菌生化模型都只是在试图描述发生在EBPR(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生物群中的一些生物化学变化现象和规律(多聚磷酸盐的吸收和水解、PHA的合成与再利用)。另外,还都假设所有具有EBPR能力的细菌都有着共同的代谢特征。所以,尽管这些生化模型有助于对整个EBPR过程的理解,但不应该拘泥于这些生化模型,只有通过对聚磷菌纯培养获得最终成功才能够彻底解决整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EBPR) Mino模型 菌(PAOs) 聚糖菌(GAOs)
下载PDF
低温强化生物除磷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竞争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亢涵 李楠 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1-885,共5页
为了考察低温条件下聚磷菌和聚糖菌之间的竞争关系及其对反应器除磷效果的影响,利用FISH技术跟踪检测了低温条件下运行的强化生物除磷(EBPR)SBR反应器中的聚磷菌和聚糖菌.实验结果表明,0~20d为调整阶段,反应器的各项指标不稳定,聚磷菌... 为了考察低温条件下聚磷菌和聚糖菌之间的竞争关系及其对反应器除磷效果的影响,利用FISH技术跟踪检测了低温条件下运行的强化生物除磷(EBPR)SBR反应器中的聚磷菌和聚糖菌.实验结果表明,0~20d为调整阶段,反应器的各项指标不稳定,聚磷菌和聚糖菌在反应器中竞争优势地位.从菌体数量曲线发现,调整阶段中,聚磷菌数量逐渐增加,而Alphaproteobacteria数量逐渐减少,Gammaproteobacteria数量低于8.11%.这种现象说明低温更有利于聚磷菌的生长繁殖,使其在反应器中占据优势地位,并淘汰聚糖菌.50~60d聚磷菌快速增殖,由于聚磷菌的数量5d内只增加了3.2%,没有造成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延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荧光原位杂交 聚糖菌 低温
下载PDF
ρ(P)ρ/(C)动态变化对SBR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亚宜 江帆 +4 位作者 张兆祥 李小伟 杨健 高乃云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0-747,共8页
通过调节进水ρ(P)ρ/(C)的不同水平(2.9/100、1.4/100、0.57/100、0.29/100、1.4/100和2.9/100),考察了A/O-SBR系统强化生物除磷效果的动态变化;同时利用PCR-DGGE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聚磷菌和聚糖菌种群的竞争与演变.结果表明,当ρ(P... 通过调节进水ρ(P)ρ/(C)的不同水平(2.9/100、1.4/100、0.57/100、0.29/100、1.4/100和2.9/100),考察了A/O-SBR系统强化生物除磷效果的动态变化;同时利用PCR-DGGE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聚磷菌和聚糖菌种群的竞争与演变.结果表明,当ρ(P)ρ/(C)逐渐降低时(2.9/100→1.4/100→0.57/100→0.29/100),吸收单位碳源的厌氧释磷量逐渐降低,而胞内糖原量逐渐升高.相应的DGGE图谱显示,微生物类群在ρ(P)/ρ(C)降低过程由11 OTUs升高到14 OTUs,最后降至7 OTUs;结合生化指标判断,系统优势菌种呈现的是从聚磷菌占优势、聚糖菌聚磷菌共存到聚糖菌占优势的动态变化.随后,提高进水ρ(P)ρ/(C)值从0.29/100到1.4/100再到2.9/100,污泥吸收单位碳源的厌氧释磷量逐渐升高,而胞内糖原量逐渐降低.这说明当聚糖菌占优势以后,通过调节ρ(P)ρ/(C)可重新培养获得聚磷菌优势系统,但DGGE图谱也显示,此时的聚磷菌优势种群较聚糖菌系统的优势种群已有较大变化,且与先前聚磷菌系统的优势种群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碳比 聚糖菌 PCR-DGGE 序批式反应器
下载PDF
基于不同基质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生化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胜 竺建荣 刘鸿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33-536,共4页
阐述了3种不同基质(乙酸盐、丙酸盐和葡萄糖)在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的生化模型反应机理。重点介绍了聚磷菌(PAOs)、聚糖菌(GAOs)和产乳酸菌在厌氧/好氧条件下对能量及还原力(NADH2)的利用方式;聚-β-羟基链烷酸盐(PHA)的合成方式及存在形... 阐述了3种不同基质(乙酸盐、丙酸盐和葡萄糖)在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的生化模型反应机理。重点介绍了聚磷菌(PAOs)、聚糖菌(GAOs)和产乳酸菌在厌氧/好氧条件下对能量及还原力(NADH2)的利用方式;聚-β-羟基链烷酸盐(PHA)的合成方式及存在形式,糖原、乳酸(L型)的代谢途径等。虽然控制基质条件可以实现稳定的强化生物除磷效果,但目前的生化模型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代谢过程,今后要在分离纯种的PAOs及相关生化代谢过程中酶的活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糖菌 产乳酸菌 生化模型
下载PDF
基于改进偏最小二乘法的近红外快速分析强化生物除磷污泥胞内PHA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玲 李卫华 +3 位作者 杨英 严国兵 帅磊 赵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26-1434,共9页
聚β羟基烷酸酯(PHA)是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颗粒污泥胞内重要碳源和能源,其快速测定对强化生物除磷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法(SG)-多元散射校正法(MSC)对污泥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通过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i PLS、s... 聚β羟基烷酸酯(PHA)是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颗粒污泥胞内重要碳源和能源,其快速测定对强化生物除磷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法(SG)-多元散射校正法(MSC)对污泥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通过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i PLS、si PLS、bi PLS)建立污泥样品近红外光谱与PHA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SG-MSC预处理减弱噪声和背景等表面因素对光谱的影响,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 PLS)将全光谱等分为30个子区间,联合子区间[13 21 24 29]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其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2018和0.3120,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25和0.9391,该光谱区段与PHA分子结构中C—H的伸缩变形、弯曲振动和C=O的伸缩振动密切相关.改进偏最小二乘有效地优化光谱建模区域,提高模型预测能力,实现污泥胞内PHA含量的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β羟基烷酸酯 近红外光谱 Savitzky-Golay平滑法 多元散射校正 改进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和聚糖菌的竞争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许秀红 李秀 +1 位作者 李绍峰 冉治霖 《化学工程师》 CAS 2017年第1期44-48,43,共6页
强化生物除磷(EBPR)是一种经济高效的除磷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EBPR系统内聚磷菌(PAO)和聚糖菌(GAO)之间的竞争又常常导致其除磷效果恶化。通过参考历年文献,简要总结了EBPR系统中主要的微生物种类以及新发现,并分别从... 强化生物除磷(EBPR)是一种经济高效的除磷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EBPR系统内聚磷菌(PAO)和聚糖菌(GAO)之间的竞争又常常导致其除磷效果恶化。通过参考历年文献,简要总结了EBPR系统中主要的微生物种类以及新发现,并分别从碳源、温度和pH值3个方面探讨了各自对菌种竞争的影响。聚磷菌和聚糖菌的种群更替和代谢变化根本上取决于酶的作用及基因表达,并总结了EBPR系统中酶学和组学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糖菌 竞争 强化生物除磷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污泥厌氧磷释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宇 赵林 +1 位作者 谭欣 董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19-1723,共5页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的活性污泥含有大量的磷,并且具有厌氧条件下释放磷酸盐的能力,从EBPR剩余污泥中回收磷酸盐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优化影响EBPR污泥厌氧释磷的各项参数,使其能够最大程度的释放磷酸盐,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的活性污泥含有大量的磷,并且具有厌氧条件下释放磷酸盐的能力,从EBPR剩余污泥中回收磷酸盐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优化影响EBPR污泥厌氧释磷的各项参数,使其能够最大程度的释放磷酸盐,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对EBPR污泥厌氧释磷影响因素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尽管很多研究者在该领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很多争议和无法解答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厌氧释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