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核算:从弱可持续性到强可持续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洪革 蒋敏元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50,共3页
当前的绿色核算是一种弱可持续性的度量,因为它假定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之间是替代的关系;相反,强可持续性则认为二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绿色核算需要拓宽其边界,在对弱可持续性度量的基础上,扩展到对强可持续性的度量。
关键词 绿色核算 可持续性 强可持续性 生态经济
下载PDF
关键自然资本与强可持续性标准应用框架——以德国林业为例
2
作者 朱洪革 《江西林业科技》 2005年第5期47-49,共3页
关键自然资本是实现重要环境功能的自然资本,它不能被人造资本所替代。强可持续性标准要求保护关键自然资本的存量。欧洲委员会的研究项目“关键自然资本与强可持续性标准(CRITINC)”构造了识别关键自然资本理论框架。德国应用此框架对... 关键自然资本是实现重要环境功能的自然资本,它不能被人造资本所替代。强可持续性标准要求保护关键自然资本的存量。欧洲委员会的研究项目“关键自然资本与强可持续性标准(CRITINC)”构造了识别关键自然资本理论框架。德国应用此框架对本国的森林自然资本及可持续性标准做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自然资本 强可持续性 林业
下载PDF
“绝对律令”视角下的强可持续性辩护
3
作者 潘科基尼.穆利亚 阿吉特.库尔马.毕贺拉 +1 位作者 萨里塔.卡尔 魏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5-63,共9页
"强可持续性"依赖于资源管理或自然资源保护原则,它认为自然环境或生态资本的某些形式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法替代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于所有生物的生存延续和福祉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贡献。基于这种对强可持续性的理解,当... "强可持续性"依赖于资源管理或自然资源保护原则,它认为自然环境或生态资本的某些形式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法替代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于所有生物的生存延续和福祉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贡献。基于这种对强可持续性的理解,当代人类社会的当务之急就是大力保护我们生存其中的自然环境,因为目前自然生态环境的退化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它能自我修复的极限。强可持续性不但在伦理层面上提出了我们"如何做好正确的事"这一理论命题,而且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适当伦理关系。本文将从伊曼努尔·康德的"绝对律令"出发,为强可持续性进行辩护。康德的"绝对律令"包含三种公式或原则:普遍规律原则、人是目的的原则和自律原则。基于这种视角,只有人类才能从环境灾难中拯救自身,并使自然环境得到保护。鉴于当前的迫切形势,人类需要一种思维过程和道德实践上的更激进转变。"绝对律令"会激励每一个人出于责任而采取行动,而这种出于责任的行为才真正具有道德上的价值。保护自然环境涉及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计与福祉,是我们的一种道德责任。总之,"绝对律令"的原则在与弱可持续性方法作斗争的过程中是有用的,有助于我们从个人关切层面提升到全球关注层面来推动强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 自然资本 绝对律令 直接责任 间接责任
下载PDF
诺伊迈耶及强与弱两种可持续发展——《强与弱:两种对立的可持续性范式》思想研究
4
作者 陈志琨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7期217-219,共3页
在全球化和环境问题凸显的今天,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诺伊迈耶通过深刻理解和批判,构建了更平衡实用的可持续发展视角。他为可持续发展目标、评判标准和多元在地化做出了独到贡献。研究方法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探讨了诺... 在全球化和环境问题凸显的今天,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诺伊迈耶通过深刻理解和批判,构建了更平衡实用的可持续发展视角。他为可持续发展目标、评判标准和多元在地化做出了独到贡献。研究方法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探讨了诺伊迈耶对环境挑战的策略。比较道德价值观、科技观、生态观揭示了他在这些核心领域的继承和创新。进一步探讨了他如何明确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路径,提供可操作的评判标准,并通过多元在地化推动实践和创新。梳理诺伊迈耶的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强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 思想研究
下载PDF
中国生态文明实践如何检验和深化可持续性科学 被引量:7
5
作者 诸大建 张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共10页
2022年,是联合国1992年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30周年,也是生态文明纳入中国“五位一体”现代化体系10周年。可持续性科学是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学理研究,在一些基础性问题上存在着弱可持续性与强可持续性的观点差异。中国生态文明不仅对促进... 2022年,是联合国1992年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30周年,也是生态文明纳入中国“五位一体”现代化体系10周年。可持续性科学是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学理研究,在一些基础性问题上存在着弱可持续性与强可持续性的观点差异。中国生态文明不仅对促进中国的绿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发展可持续性科学也具有重要意义,后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亟须加强。文章基于中国生态文明的政策和实践,讨论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中五个存在观点分歧的重要论题,指出中国生态文明是以强可持续性为导向的,可持续性科学的理论架构需要包括具有内在层次关系的五个关键命题,即可持续发展是追求地球生态物理极限内的经济社会繁荣,要在控制生态消耗规模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变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要有不同的转型模式,要用目标-资本-治理建立三层次的发展模型,可持续性科学是跨学科的整合性范式。文章认为,可持续性科学的理论研究需要以强可持续性作为核心原理进行理论更新和版本升级,中国生态文明实践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的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可以在深化发展可持续性科学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可持续性科学 强可持续性 地球生态物理极限
下载PDF
从流通视角展开的我国区域制造业可持续性发展测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倩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74-177,共4页
本文就两个问题展开分析,问题一为如何测度地区可持续性发展能力,问题二为如何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区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测度。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研究已有成果并与研究团队掌握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以制造业为主的可持续性... 本文就两个问题展开分析,问题一为如何测度地区可持续性发展能力,问题二为如何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区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测度。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研究已有成果并与研究团队掌握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以制造业为主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研究目标,从流通效率与流通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并论证了单周期多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测度体系与多周期多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测度体系。基于这两种测度体系,提出了满足制造业发展强可持续性和弱可持续性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六大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论证,确定了各区域发展的强弱可持续性,并为弱可持续性区域提供了能力提升的四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持续发展 强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 测度
下载PDF
“两山”转化阶段判定方法及实证研究
7
作者 姚惠宗 何萍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426,共12页
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表述了区域“两山”转化的递进发展阶段,研究建立“两山”转化阶段判定方法对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估十分必要.本文以唐山市、南通市和巴马瑶族自治县三个不同类型地区为例,利用阈值识别... 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表述了区域“两山”转化的递进发展阶段,研究建立“两山”转化阶段判定方法对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估十分必要.本文以唐山市、南通市和巴马瑶族自治县三个不同类型地区为例,利用阈值识别和滑动t检验探索并总结了“两山”转化阶段的判定方法.结果表明:①资源环境损耗随经济增长斜率变缓的转折点是“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向“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阶段转换的判定依据,峰值拐点是转向“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阶段的判定依据.②当环境损耗持续下降,生态系统非实物价值凸显,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效显现的判定依据.③不同地区实现“两山”转化的路径有差异,东部率先发展地区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西部环境良好但经济落后的地区需要国家生态补偿和先进地区的带动,实现跨越式发展.研究显示,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变化是判定区域“两山”转化阶段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转化 发展阶段 强可持续性 阈值识别 生态文明
下载PDF
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费用效益分析评价准则 被引量:3
8
作者 邵颖红 刘颖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107,共7页
费用效益分析方法通过对项目所产生的效益和费用进行权衡以评估项目的可接受性,但传统项目评价准则没有把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纳入到可行性评价中,无法全面地对项目的可接受性进行判定,因此建立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评价准则就显... 费用效益分析方法通过对项目所产生的效益和费用进行权衡以评估项目的可接受性,但传统项目评价准则没有把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纳入到可行性评价中,无法全面地对项目的可接受性进行判定,因此建立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评价准则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传统评价准则的不足之处,依据适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分别提出基于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的费用效益分析评价准则,最后建议采用强可持续性评价准则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用效益分析 评价准则 可持续性 强可持续性
下载PDF
可持续范式与可持续发展测度 被引量:2
9
作者 蒋萍 刘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7,共7页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中形成了两个对立的研究范式,即强可持续性范式与弱可持续性范式。两种可持续发展范式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自然资本在本质上是可替代的。基于不同的范式,衍生出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是基于...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中形成了两个对立的研究范式,即强可持续性范式与弱可持续性范式。两种可持续发展范式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自然资本在本质上是可替代的。基于不同的范式,衍生出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是基于强可持续范式的生态足迹方法与基于弱可持续范式的真实储蓄方法。本文结合两种方法最新的测度结果,从对比中得出两种范式的对立性与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可持续性范式 可持续性范式 持续发展测度
下载PDF
“平等”与“可持续”理念下的四川民族地区发展方式转变
10
作者 张芮菱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7-60,共4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对四川民族地区既往发展过程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必要的总结与归纳。从"平等"和"可持续"两个视角切入分析,可以发现,过去以"收入平等"和"弱可持续性"理念为基础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对四川民族地区既往发展过程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必要的总结与归纳。从"平等"和"可持续"两个视角切入分析,可以发现,过去以"收入平等"和"弱可持续性"理念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伦理困境与实践难题。要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就必须以"经济平等"与"强可持续性"为基础,结合民族地区实际,以制度调整与创新为重点,实施差别化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族地区 经济平等 强可持续性
下载PDF
中国森林自然资本指数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洪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70-175,共6页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本,森林自然资本指数是一个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评价森林资源状况的综合指标.构建森林自然资本指数需分别构建其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其中质量指数的构建是难点.将质量指数分解为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并用状态指数作为森...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本,森林自然资本指数是一个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评价森林资源状况的综合指标.构建森林自然资本指数需分别构建其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其中质量指数的构建是难点.将质量指数分解为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并用状态指数作为森林自然资本质量指数.在构建质量指数时以强可持续性原则和生态经济学原则为指导.森林自然资本质量状态指数的构建与以往国内外同类指数的构建有不同之处:一是为每个指标设定了基准;二是为天然林和人工林设定了不同的权重;三是指标合成时采用乘法合成.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森林自然资本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分析的原因认为,统计核算口径的变化是造成1989—1998年间森林自然资本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而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则是造成1999—2003年间森林自然资本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自然资本指数 生态经济学 强可持续性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两种范式述评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鸿明 邓久根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2-125,共4页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的研究在强可持续性与弱可持续性两种范式间存在根本性差异。弱可持续性的本质是假定自然资本可以替代,强可持续性的本质是认为自然资本不可替代。当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已进入范式选择的辩论时期。由于这两种...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的研究在强可持续性与弱可持续性两种范式间存在根本性差异。弱可持续性的本质是假定自然资本可以替代,强可持续性的本质是认为自然资本不可替代。当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已进入范式选择的辩论时期。由于这两种范式都需依赖特定的设想、假设和对遥远未来的断言,因此,对哪个范式是正确的这一问题很难获得一致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理论 强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 范式
原文传递
国外生态文明观的争论、评析与启示
13
作者 杨振凯 邓春红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30,共6页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世界资源、环境及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类开始不断反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负效应,努力寻找一条既不影响人类福祉追求又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国外形成了"弱...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世界资源、环境及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类开始不断反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负效应,努力寻找一条既不影响人类福祉追求又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国外形成了"弱可持续性"经济学、"强可持续性"经济学、生态社会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等不同的生态文明观,而这些生态文明观几十年来的争论与演化能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许多启示。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 强可持续性 生态中心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有机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