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省中北部强对流回波地理分布特征
1
作者 杨梅 《气象与减灾研究》 1998年第3期10-12,共3页
分析我省中北部1997年4~6月强对流回波(≥45dBz)资料,发现我省中北部强对流回波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生成源及一定的移动路径等特征,这些特征可成为强对流天气预测之依据。
关键词 强对流回波 地理分布 特征
全文增补中
云南冰雹强对流的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启洋 尹丽云 +3 位作者 张腾飞 李辰 金文杰 李红梅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5,共9页
利用2014—2019年670个冰雹过程的雷达资料,采用SCIT算法,统计分析了云南冰雹云回波移动规律和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冰雹强对流在海拔较高、坡度变化大的区域初生,跃增阶段海拔高度不断增加,孕育阶段海拔变化较小但地形坡度变化明显,... 利用2014—2019年670个冰雹过程的雷达资料,采用SCIT算法,统计分析了云南冰雹云回波移动规律和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冰雹强对流在海拔较高、坡度变化大的区域初生,跃增阶段海拔高度不断增加,孕育阶段海拔变化较小但地形坡度变化明显,降雹前5 min地形海拔和坡度的降低则加快了降雹的出现。中短距离型冰雹强对流集中出现在海拔1900~2100 m、地势平坦、冷暖空气交会最频繁的滇中地区,降雹时间短,VIL差异大,局地特征明显,影响范围小;中长距离型冰雹强对流集中出现在云南西部、西南部坡度较大的山区,系统性特征明显,对流持续时间较长,常沿引导气流方向直线移动,降雹时刻VIL>20 kg/m^(2)。研究结论对人工防雹作业点布局优化和跨区域联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强对流回波 移动距离 生命史 云南
下载PDF
1995.8.10宝鸡局地强对流大暴雨特征分析
3
作者 张弘 陈卫东 《陕西气象》 1996年第2期11-13,共3页
1995.8.10宝鸡局地强对流大暴雨特征分析张弘,陈卫东(宝鸡市气象局宝鸡·721006)1995年8月10日晚~8月11日凌晨,宝鸡地区北部以凤翔为中心出现了局地强对流暴雨、大暴雨天气,其中凤翔县降水量为11... 1995.8.10宝鸡局地强对流大暴雨特征分析张弘,陈卫东(宝鸡市气象局宝鸡·721006)1995年8月10日晚~8月11日凌晨,宝鸡地区北部以凤翔为中心出现了局地强对流暴雨、大暴雨天气,其中凤翔县降水量为112.6mm,相邻的宝鸡县、千阳、麟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大暴雨 特征分析 对流云团 冷锋云系 低值系统 中小尺度系统 东阻 气旋性曲率 强对流回波 水汽通量
下载PDF
雷达回波移动与高空风关系的统计分析
4
作者 秦元明 《吉林气象》 1997年第1期7-12,共6页
关键词 高空风 雷达回波 统计分析 相关系数 最佳相关 触发机制 引导效应 相关性 强对流回波 移速
下载PDF
滇中一次人工防雹过程的雷达回波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成鹏 金文杰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9年第1期61-65,I0002,共6页
为了研究滇中地区冰雹云的回波特征及防雹效果情况,本文基于昆明新一代天气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6年8月11日发生在马龙、双柏的作业回波和峨山县的强对流回波演变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回波强度出现跃增、强中心高度保持在... 为了研究滇中地区冰雹云的回波特征及防雹效果情况,本文基于昆明新一代天气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6年8月11日发生在马龙、双柏的作业回波和峨山县的强对流回波演变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回波强度出现跃增、强中心高度保持在4km以上,同时30dBz回波高度与回波强度和强中心高度的跃增相对应,回波顶高超过16km,垂直液态含水量VIL达到20kg以上时,是冰雹发生的重要物理量临界指标。本次过程中,马龙、双柏在最佳时机开展了人工防雹作业,有效抑制了回波的发展。峨山县由于未进行人影作业,产生了降雹天气,致使烤烟受灾。此次对比分析发现,中尺度特征等部分冰雹云共性指标时效性较差,其他地区的冰雹预报指标并不完全适用,本地总结得出的多普勒雷达指标实用性更高,30dBz回波高度代表了冰雹云的过冷水区中大粒子的发展情况,其与回波强度和强中心高度的跃增对应关系较好。对于强对流回波,人工防雹作业的开展与否其结果截然不同,这表明人工影响天气是目前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回波 滇中地区 冰雹云 人工防雹
下载PDF
20070708阜阳极端降雨事件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娟 朱君鉴 +3 位作者 陈晓红 宋子忠 项阳 卢海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7-636,共10页
使用阜阳多普勒天气雷达、安徽省气象自动观测网、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7年7月8日发生在阜阳市迎仙镇的一次极端降雨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场特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形势下发生的,大气层结主要表现为强的对... 使用阜阳多普勒天气雷达、安徽省气象自动观测网、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7年7月8日发生在阜阳市迎仙镇的一次极端降雨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场特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形势下发生的,大气层结主要表现为强的对流性不稳定,特大暴雨对流云带恰好发生在低层辐合区、高层辐散区,并且和850 hPa典型的静止锋式切变线相对应;特大暴雨由狭窄而持续强盛的对流性回波带形成。切变线的组织作用使得新生回波单体不断地聚合到回波带中,是维持回波带持续强盛的原因。回波单体移动方向和回波带的走向接近一致造成迎仙持续的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阳迎仙 极端降雨 强对流回波 静止锋式切变线
下载PDF
一次鲁南局地特大暴雨的雷达特征分析
7
作者 车军辉 刁秀广 +1 位作者 史茜 王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134-17138,共5页
利用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山东省气象自动观测网等资料,对2005年9月2日发生在济宁市郭楼镇的一次极端降雨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场特大暴雨局地性强、持续时间长,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形势下发生的,大气层结表现为... 利用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山东省气象自动观测网等资料,对2005年9月2日发生在济宁市郭楼镇的一次极端降雨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场特大暴雨局地性强、持续时间长,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形势下发生的,大气层结表现为强的对流性不稳定,特大暴雨对流回波带恰好发生在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区,并与低层辐合线相对应;位于狭窄而持续强盛的对流性回波带上,具有中-γ尺度气旋性旋转特征的强回波块长时间(4h左右)维持在郭楼镇上空,从而造成了该地区的特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郭楼 极端降雨 强对流回波 中-γ尺度气旋性旋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