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0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强度运动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PI3K/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自噬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鸿雁 张译丹 +1 位作者 季威 刘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310-2318,共9页
背景:2型糖尿病损害肾功能。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可以保护肾脏;鸢尾素可以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恢复自噬,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目的:探讨运动能否通过抑制肾脏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背景:2型糖尿病损害肾功能。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可以保护肾脏;鸢尾素可以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恢复自噬,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目的:探讨运动能否通过抑制肾脏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来恢复自噬,改善肾损伤,以及分析不同方式运动产生影响的差异。方法:将6周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大鼠)和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大鼠经过高脂高糖喂养加腹腔注射低剂量1%链脲佐菌素(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糖尿病组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模型组、中强度持续运动组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两个运动组大鼠分别进行8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取材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大鼠空腹血糖,使用试剂盒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RT-PCR检测肾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Beclin-1、podocin、nephrin的基因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雷帕霉素靶蛋白及自噬标记蛋白LC3-1、LC3-2、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结论:①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极显著性升高,胰岛素抵抗水平显著上升,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两种运动均能使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极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水平显著下降,胰岛素水平显著上升;与中强度持续运动组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组胰岛素水平显著上升。②2型糖尿病大鼠podocin、nephrin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两种不同形式运动均能显著提高其表达;与高强度间歇运动组相比,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组足细胞相关蛋白基因表达有进一步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③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mTORC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2表达量以及LC3-2/LC3-1显著降低;两种不同形式运动均能使肾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mTORC1的mRNA及雷帕霉素靶蛋白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2以及LC3-2/LC3-1显著升高;与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组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mTORC1的mRNA及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蛋白表达量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Beclin-1、LC3-2以及LC3-2/LC3-1有进一步升高的趋势,但仅Beclin-1有显著性差异。④结果说明2型糖尿病肾脏足细胞损伤,自噬受到抑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mTORC1信号通路被异常激活密切相关。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可以保护糖尿病肾脏,减少足细胞损伤,促进自噬恢复,这可能与运动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有关。与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恢复自噬的效果呈更优趋势,但足细胞蛋白表达稍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自噬 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 PI3K AKT mTOR
下载PDF
混凝土抗拉强度动力增大因子的修正解析模型
2
作者 李冬 高堃 +1 位作者 金浏 杜修力 《工程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3,共13页
混凝土强度的率敏感性,是混凝土力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现有混凝土动力增大因子的预测方法,仍主要以基于数据的拟合模型为主,拟合参数通常无实际物理意义,因而无法与有关混凝土率敏感性的机理解释建立数理联系。该文以混凝... 混凝土强度的率敏感性,是混凝土力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现有混凝土动力增大因子的预测方法,仍主要以基于数据的拟合模型为主,拟合参数通常无实际物理意义,因而无法与有关混凝土率敏感性的机理解释建立数理联系。该文以混凝土抗拉强度为研究对象,基于自洽有限应力模型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推导建立了能够体现混凝土应变率效应机理的动力增大因子数理方程;分别基于FIB规范模型和J准则模型提出了混凝土抗拉强度动力增大因子的半解析-半经验分析方法;通过基于细观数值试验的案例分析和基于文献中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该文修正解析模型能够有效反映混凝土抗拉强度动力增大因子的真实物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动态强度 抗拉强度 动力增大因子 应变率效应
下载PDF
海相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曲线类型分类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苟富刚 龚绪龙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岩土设计中的一种代表性强度。基于连云港地区186组海相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UTC),对其应力-应变曲线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探讨了影响应力-应变曲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类型可以归为3个类型。Ⅰ类曲...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岩土设计中的一种代表性强度。基于连云港地区186组海相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UTC),对其应力-应变曲线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探讨了影响应力-应变曲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类型可以归为3个类型。Ⅰ类曲线为软化型,具有明显的轴向应力峰值,Ⅰ类曲线数量占比27%;Ⅱ类曲线为稳定性,不具有明显的峰值,一般应变大于15%后轴向应力才趋向一个定值,Ⅱ类曲线数量占比35%;Ⅲ类曲线为应变硬化型,应变大于20%时轴向应力还没有收敛趋势,Ⅲ类曲线数量占比38%。振动可以促使应力-应变曲线类型由Ⅰ型逐渐转化为Ⅲ型,且破坏应变随着振动时长的增加而变大,无侧限抗压强度数值逐渐减小。取样器类型也对曲线类型有显著影响,Ⅰ类曲线中采用薄壁获取样品的占比90%,厚壁获取样品仅占比10%。K_(0)固结预处理可以恢复土体地应力,促使曲线类型由Ⅱ、Ⅲ型转化为Ⅰ型,获取的抗剪强度接近原位试验获取的土体抗剪强度,且随着取样深度的增加,进行土体应力恢复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应力-应变 K_(0)固结 薄壁取样器 抗剪强度
下载PDF
苎麻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力学强度的影响
4
作者 阎杰 邢国斌 +4 位作者 冯龙辉 梁重阳 谢军 翁维素 白启敬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462,共8页
为改善再生混凝土(RAC)的力学性能,在混凝土中掺入苎麻纤维(RF),研究了再生粗骨料(RCA)、RF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劈裂强度的影响,通过氮吸附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进一步探究掺入RF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改善机理。再生... 为改善再生混凝土(RAC)的力学性能,在混凝土中掺入苎麻纤维(RF),研究了再生粗骨料(RCA)、RF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劈裂强度的影响,通过氮吸附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进一步探究掺入RF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改善机理。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随RF掺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RCA取代率为30%(质量分数)时,掺入0.5%(体积分数)RF较未掺RF的混凝土抗折强度提高11.5%。由微观分析可知,RF较高的吸水率可以使纤维表面的水泥浆体产生水化反应,生成的水化硅酸钙凝胶填充孔隙进而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但在搅拌混凝土时RF易产生团聚现象,形成薄弱区,增加内部缺陷,抑制抗压强度提高,RF的掺入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高较小。RF表面粗糙且有竖向条纹,可增加混凝土裂缝两侧的黏结强度,在混凝土裂缝两侧起桥接作用,限制混凝土受拉荷载作用下裂缝的开展,使混凝土抗折强度和抗劈裂强度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苎麻纤维 再生粗骨料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抗劈裂强度 微观分析
下载PDF
微磁检测技术在Cr12MoV钢和3Cr13钢屈服/抗拉强度检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贤贤 何存富 +3 位作者 刘秀成 李鹏 宁梦帅 邢智翔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
利用微磁无损检测方法对Cr12MoV钢和3Cr13钢的屈服强度(R_(p0.2))和抗拉强度(R_(m))进行无损定量预测。首先,采用先淬火后回火的工艺改变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得到不同屈服/抗拉强度的拉伸试样;其次,对2种材料先后进行微磁特征参量测试... 利用微磁无损检测方法对Cr12MoV钢和3Cr13钢的屈服强度(R_(p0.2))和抗拉强度(R_(m))进行无损定量预测。首先,采用先淬火后回火的工艺改变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得到不同屈服/抗拉强度的拉伸试样;其次,对2种材料先后进行微磁特征参量测试和屈服/抗拉强度的测定;然后,分别利用格拉布斯(Grabbs)准则和ReliefF特征筛选方法,剔除系统误差并得到对强度指标敏感的微磁特征参量;最后,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寻优,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Cr12MoV钢和3Cr13钢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微磁检测方法可以对Cr12MoV钢和3Cr13钢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进行无损定量预测,模型得到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预测平均误差分别小于3%和5%。提出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铁磁性材料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微磁无损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磁检测 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BP神经网络 无损检测 RELIEFF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耐力运动对DEN暴露小鼠脂肪恶病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曹露 漆正堂 +4 位作者 刘纯羽 张雪 季泰 夏杰 丁树哲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9,共15页
目的:癌症恶病质以脂肪萎缩、肌肉丢失、高消耗为主要特征,研究旨在探究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和中等强度耐力运动(moderate-intensity endurance training,MET)对小鼠脂肪恶病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目的:癌症恶病质以脂肪萎缩、肌肉丢失、高消耗为主要特征,研究旨在探究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和中等强度耐力运动(moderate-intensity endurance training,MET)对小鼠脂肪恶病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C组)、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腹腔注射组(DEN组)、DEN腹腔注射+MET组(MET组)、DEN腹腔注射+HIIT组(HIIT组)。DEN组、MET组和HIIT组小鼠腹腔注射DEN(25 mg/kg,1次/周,共10次),NC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随后MET组和HIIT组小鼠进行16周的运动干预,并监测其体成分变化。运动干预结束后采用小动物监测系统监测小鼠能量代谢,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小鼠肝脏、脂肪以及骨骼肌等组织形态改变,采用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乳酸含量,采用质谱法检测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inguinal white adipose tissue,iWAT)乳酸水平,采用Simple Western检测iWAT中UCP1、Dio2、Cidea、NDUFS1、PRDM16、MCT1、MCT4、CD147、GPR81和蛋白质泛乳酸化等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iWAT中Ucp1、Dio2、Cidea、Prdm16等基因的mRNA水平。随后构建运动后乳酸胁迫模型,将3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DEN腹腔注射组(DIP组),DEN腹腔注射+运动组(ET组),DEN腹腔注射+运动+乳酸输入组(ETL组),各组小鼠腹腔注射DEN,9周龄时进行17周运动干预。ETL组小鼠运动后腹腔注射乳酸钠溶液(2 g/kg,3次/周,共15周)。干预结束后,检测小鼠体成分,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AFP-L1、TNFα、IL-1β和IL-10的含量。结果:1)与NC组相比,DEN组小鼠体重、体脂率、iWAT和附睾白色脂肪组织(epididymal white adipose tissue,eWAT)质量显著降低,肝指数、肌肉率、日间VVO_(2)以及日间、夜间、总体VVCO_(2)显著增加。DEN组肝肿瘤发生率为45%,MET组肝肿瘤发生率为64%,HIIT组肝肿瘤发生率最低(17%)。2)与DEN组相比,MET组和HIIT组小鼠体脂率和肌肉率均无显著差异;HIIT组日间自主活动显著减少;MET组iWAT中Prdm16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与MET组相比,HIIT组iWAT中Prdm16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MCT1和MCT4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3)运动后乳酸胁迫实验显示,与DIP组相比,ET组小鼠肌肉率、血清AFP-L1和TNFα含量显著减少;ETL组小鼠肌肉率显著减少,血清IL-1β和IL-10含量显著增加。与ET组相比,ETL组小鼠体脂率显著下降,血清AFP-L1和TNFα含量增加。结论:与MET相比,HIIT能够降低小鼠肝肿瘤发生率。MET和HIIT均不会促进肝癌恶病质表型,运动后乳酸输入反而促进了DEN暴露小鼠脂肪消耗,表明运动能增强乳酸廓清能力,具有脂肪保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耐力运动 脂肪恶病质 脂肪褐化 乳酸
下载PDF
不同强度运动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羧酸酯酶1及炎症因子的变化
7
作者 胡淑娟 程平 +4 位作者 张啸 丁一庭 刘璇 蒲锐 汪献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背景:羧酸酯酶1及炎症因子在调节脂质代谢以及葡萄糖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关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羧酸酯酶1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尚待揭示。目的:探究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羧酸酯酶1及炎症... 背景:羧酸酯酶1及炎症因子在调节脂质代谢以及葡萄糖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关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羧酸酯酶1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尚待揭示。目的:探究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羧酸酯酶1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取3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造模组(n=20),造模组大鼠利用高脂膳食和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n=6)、中等强度运动组(n=6)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n=6),后2组适应性跑台运动5 d后分别进行对应强度的跑台运动,每天1次,每次5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运动6周后,检测大鼠血糖与血脂相关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骼肌组织形态学变化,qRT-PCR检测骨骼肌羧酸酯酶1与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骼肌中羧酸酯酶1与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升高(P<0.05),胰岛素活性降低(P<0.05),骨骼肌中的羧酸酯酶1、NEK7、白细胞介素18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②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中等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大鼠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P<0.05),胰岛素活性升高(P<0.05);中等强度运动组大鼠骨骼肌中的NEK7 mRNA表达降低(P<0.01),羧酸酯酶1、NEK7、白细胞介素18蛋白表达降低(P<0.05);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大鼠骨骼肌中的羧酸酯酶1、NEK7、NLRP3、白细胞介素18 mRNA表达降低(P<0.05),羧酸酯酶1、白细胞介素18蛋白表达降低(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相较于糖尿病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大鼠肌纤维间隙变小,内部空洞减少,细胞结构趋于完整;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大鼠肌细胞排列松散,组织形态不规则,肌纤维内部空洞较多。④结果表明,中等强度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均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与骨骼肌羧酸酯酶1水平,中等强度运动可明显降低骨骼肌NEK7表达,高强度间歇运动可降低骨骼肌白细胞介素18表达,并且羧酸酯酶1与NEK7、白细胞介素18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强度间歇运动 2型糖尿病 羧酸酯酶1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被动水声信号的加州鲈摄食强度识别
8
作者 李路 周玉凡 +4 位作者 孙超奇 周铖钰 朱明 谭鹤群 万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共16页
为解决高密度养殖加州鲈摄食强度识别难的问题,实现加州鲈的精准投喂,提出了一种基于被动水声信号的加州鲈鱼群摄食强度识别方法。该方法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加州鲈为研究对象,采用摄食声信号采集装置获取加州鲈鱼群的摄食声信号,经预... 为解决高密度养殖加州鲈摄食强度识别难的问题,实现加州鲈的精准投喂,提出了一种基于被动水声信号的加州鲈鱼群摄食强度识别方法。该方法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加州鲈为研究对象,采用摄食声信号采集装置获取加州鲈鱼群的摄食声信号,经预处理后提取摄食声信号的多种特征,通过随机森林、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较为重要的特征,基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和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建立PSO-MLP鱼群摄食强度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基于PCA特征选择的PSO-MLP识别模型的分类识别效果更好,其准确率达到97.88%,识别时长为6.24 s,与基于随机森林和基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的模型相比,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2.61%和1.02%,识别时长缩短1.04 s和1.09 s。说明基于被动水声信号的加州鲈鱼群摄食强度识别方法有效提高了鱼群摄食强度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可为智能投喂系统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鱼类摄食强度 被动水声信号 加州鲈 特征提取
原文传递
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肥胖或超重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秀鹏 苏玉莹 +3 位作者 王悦同 彭亮 王艺达 荆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90-2604,共1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定量评价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预防肥胖或超重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在肥胖等特殊人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BSCO-SPO...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定量评价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预防肥胖或超重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在肥胖等特殊人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BSCO-SPORTD运动科学全文数据库检索关于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相关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2月。由2名研究人员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包括合并效应量、亚组分析、Leave-One-Out敏感性分析以及发表Egger检验和绘制漏斗图。该方案已在国际系统综述前瞻性注册中心注册(CRD42024534409)。结果:①最终筛选纳入符合要求的1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包含349例受试者,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高。②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对心肺适能(SMD=-0.65,95%CI:-0.87至-0.43,P<0.05)、收缩压(SMD=0.38,95%CI:0.11-0.65,P<0.05)、舒张压(SMD=0.42,95%CI:0.15-0.68,P<0.05)和体脂百分比(SMD=0.25,95%CI:0.02-0.49,P<0.05)4项指标具有改善效果。③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相比在改善超重或肥胖人群心肺适能、收缩压、舒张压、体脂百分比、标准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指标方面干预效果相似(P>0.05),但在改善三酰甘油效果方面中等强度持续训练优于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SMD=-0.30,95%CI:-0.57至-0.02,P<0.05)。④亚组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干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相似。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超重或肥胖人群的心肺适应能力以及促进减脂和血压调控,且改善效果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相似。短时间的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相比于长时间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更具有时间效益。建议未来通过更多研究确定适用于超重或肥胖人群最佳的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 中等强度持续训练 心血管疾病 心脏代谢 血压效果 体脂 血脂 肥胖 超重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甘肃舟曲江顶崖滑坡堆积层剪切特性与强度参数分析
10
作者 张卫雄 杨校辉 +2 位作者 丁保艳 朱文杰 任永忠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研究古滑坡中堆积层的强度特性是进行滑坡稳定性验算及其防治的重要环节,为合理确定古滑坡堆积层稳定性分析中的强度参数,依托甘肃舟曲江顶崖古滑坡治理工程,以滑体土(碎石土)、滑带土(含砾黏土)为研究对象,分别取2个典型地段采用平推... 研究古滑坡中堆积层的强度特性是进行滑坡稳定性验算及其防治的重要环节,为合理确定古滑坡堆积层稳定性分析中的强度参数,依托甘肃舟曲江顶崖古滑坡治理工程,以滑体土(碎石土)、滑带土(含砾黏土)为研究对象,分别取2个典型地段采用平推法进行现场大型剪切试验。将试验结果与基于工程类比法的力学参数建议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滑带土剪切应变较小时,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有交叉现象,土样的剪应力随正应力与剪应变的增大呈现递增;(2)滑体土正应力越大,应变软化表现得越明显;(3)滑坡土的残余强度较峰值强度有一定衰减,但主要表现为黏聚力的减弱,其内摩擦角几乎没有变化,是因为在滑体土发生剪切后,滑带土中的胶结物被破坏,胶结作用减弱;泄流坡滑体土的天然残余强度参数内摩擦角在18.2°到24.6°之间,黏聚力在10.2 kPa到12.4 kPa之间,滑体土的残余强度参数与工程类比值得到的参数更加接近;(4)舟曲江顶崖堆积层滑坡滑带土和滑体土的岩体力学参数建议值:滑带土黏聚力7.0~14.8 kPa,内摩擦角15.0°~17.5°;滑体土黏聚力15.8~30.9 kPa,内摩擦角23.9°~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堆积体 原位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 残余强度
下载PDF
水池常规模型冰的单轴压缩强度特征试验研究
11
作者 徐佩 李龙辉 王超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82,共17页
[目的]在冰-螺旋桨切削或碰撞试验中,采用满足几何相似和冰力学特性相似准则的模型冰对螺旋桨冰载荷的测试结果而言至关重要。[方法]以淡水冰、盐水冰、尿素冰、混合乙二醇/脂肪族洗涤剂/糖(EG/AD/S)冰以及石蜡模型冰作为研究对象,开展... [目的]在冰-螺旋桨切削或碰撞试验中,采用满足几何相似和冰力学特性相似准则的模型冰对螺旋桨冰载荷的测试结果而言至关重要。[方法]以淡水冰、盐水冰、尿素冰、混合乙二醇/脂肪族洗涤剂/糖(EG/AD/S)冰以及石蜡模型冰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材质模型冰的单轴压缩试验,对比测试分析不同应变速率以及冷冻和回温状态下冰试样的压缩强度和破坏模式。[结果]采用冷冻温度为-20℃,冷冻时间为48h,回温温度为-5℃,回温时间为24h所制作的盐水冰可以满足冰-桨的接触试验要求;模型冰的压缩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尿素冰、淡水冰、EG/AD/S冰、石蜡模型冰、淡水冰-回温、EG/AD/S冰-回温、盐水冰、尿素冰-回温以及盐水冰-回温。[结论]试验测试结果可为后续冰-螺旋桨切削或碰撞试验中模型冰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冰 盐水冰 单轴压缩强度 冰-桨试验 船用螺旋桨 结冰 压缩强度
下载PDF
考虑围岩约束的灌浆体侧限抗压强度与界面黏结性能试验
12
作者 江会林 麻坚 +3 位作者 但汉波 吕庆 郭勇 曾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1,共10页
为研究高强水泥基灌浆料(简称灌浆料)在压力型岩石锚杆内锚结构中的受力特性,采用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推出试验,探讨了围岩约束作用下灌浆料和围岩强度对灌浆体侧限抗压强度与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界面黏结-滑移模型和极限黏结... 为研究高强水泥基灌浆料(简称灌浆料)在压力型岩石锚杆内锚结构中的受力特性,采用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推出试验,探讨了围岩约束作用下灌浆料和围岩强度对灌浆体侧限抗压强度与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界面黏结-滑移模型和极限黏结强度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围岩约束作用提高了灌浆体的抗压强度,强度增大系数在2.5~4.6之间,该系数随围岩强度增大而增大,随灌浆料强度增大而减小;当围岩强度和灌浆料强度分别增大到60 MPa和80 MPa时,强度增大系数的变化幅度较小;增大围岩和灌浆料强度均能提高界面黏结强度,而围岩强度对黏结强度和界面破坏特征影响更大;黏结界面的黏结-滑移曲线具有上升、快速下降和慢速下降变化特征;提出的界面黏结-滑移模型曲线与实测黏结-滑移曲线吻合良好;提出的极限黏结强度计算式能够反映围岩强度对极限黏结强度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约束 高强水泥基灌浆料 强度增大系数 黏结-滑移 极限黏结强度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MATLAB GUI在数控机床故障强度函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3
作者 何佳龙 何秀麟 +2 位作者 安阳 王昕 罗巍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2,共6页
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工程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工科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如何作出教育应答,如何加快推进工科教育的改革、加快新工科拔尖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面向新工科背景,突... 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工程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工科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如何作出教育应答,如何加快推进工科教育的改革、加快新工科拔尖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面向新工科背景,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优化学科专业新结构,以及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围绕数控机床故障强度函数实验教学,查找当前课程建设的不足,积极探索新工科实验教学新手段,基于MATLAB GUI平台进行数控机床故障强度函数建模仿真试验平台的建设,对辅助课堂教学、开展实验项目,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数控机床 虚拟仿真 可靠性 故障强度函数
原文传递
钻锚一体化锚杆随钻测量岩石强度试验研究
14
作者 姜鹏飞 张炜 +5 位作者 陈志良 王子越 罗超 郭吉昌 刘畅 孙洋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81,共19页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是评估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实时、准确地获取锚杆钻进过程中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对于指导巷道顶板支护设计、锚固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钻锚一体化锚杆和钻臂搭建了钻锚一体化锚杆随钻感知试验系统,试验系统可实时...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是评估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实时、准确地获取锚杆钻进过程中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对于指导巷道顶板支护设计、锚固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钻锚一体化锚杆和钻臂搭建了钻锚一体化锚杆随钻感知试验系统,试验系统可实时监测液压系统的液压缸、液压马达及钻箱位移等参数。通过对各参数特性、单一参数及组合参数随岩石强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获得钻进单位体积岩石时液压缸、液压马达及系统所做总功与岩石强度的关系,并对比了各参数的优劣性。研究结果表明:液压系统单一参数及组合参数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部分参数相关性系数较高,液压缸进油端、回油端拟合函数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40 8和0.849 7;钻箱钻进速度随试样单轴抗压强度变化的拟合函数相关性系数最高,为0.953 3;其次是液压马达做功、系统总功以及液压缸做功,分别为0.921 5、0.895 0和0.855 2。液压缸回油端压力拟合函数效果最好,误差率为14.33%,小于15%;其次是钻箱钻进速度,误差率为16.12%,小于20%;钻进系统所做总功、液压马达做功、液压缸做功误差率分别为20.73%、21.79%和23.78%,均小于25%,预测效果较好。液压马达做功系统做功占主要部分,平均占比99.22%,随着岩石强度的增加,液压马达做功占系统总功逐渐下降。总体来看,液压缸进油端压力、回油端压力、钻箱钻进速度、液压马达做功、系统总功及液压缸做功随试样单轴抗压强度变化的拟合函数相关性系数较高。研究结果为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锚杆支护方案优化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快速掘进 钻锚一体化 随钻测量 单轴抗压强度
下载PDF
组合载荷作用下加筋板极限强度相互关系公式
15
作者 万琪 宋召军 +2 位作者 钱伟 杨鑫 李晓彬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7,共11页
船舶航行时整体船体梁受到货物装载载荷、船底吃水静水弯矩与波浪弯矩等组合载荷联合作用,而其局部船体加筋板结构则承受面内纵向、横向与面外压力载荷等三向载荷联合作用。侧向载荷的大小不同程度地影响加筋板面内的纵向与横向承载能力... 船舶航行时整体船体梁受到货物装载载荷、船底吃水静水弯矩与波浪弯矩等组合载荷联合作用,而其局部船体加筋板结构则承受面内纵向、横向与面外压力载荷等三向载荷联合作用。侧向载荷的大小不同程度地影响加筋板面内的纵向与横向承载能力,故需建立组合载荷共同加载条件下的加筋板极限强度相互关系式。本文以散货轮船底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称循环边界的双跨双弯几何范围加筋板模型,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实船连续船体结构遭受横向、纵向与侧向等组合载荷联合作用时的极限强度相互影响规律。通过研究发现,通常侧向载荷降低加筋板结构纵向与横向极限承载力,且板柔度越小则降低越大,同时建议分别通过增大型材尺寸与板材厚度提高侧压作用下的纵向与横向极限承载力,并提出组合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加筋板极限强度相互关系表达式。该方法可评估纵向、横向与侧向载荷联合作用下的极限强度相互关系,以开展复合载荷状态下的船舶加筋板结构强度设计的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载荷 加筋板 极限强度 数值仿真 相互公式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高强度运动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6
作者 周海涛 牛衍龙 +2 位作者 张静 周绮云 秦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20,共10页
本文探究了白藜芦醇对高强度运动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T)、白藜芦醇组(resveratrol group,RESV)、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exercise-induced kidney injury model group,EIKIM)和白藜芦... 本文探究了白藜芦醇对高强度运动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T)、白藜芦醇组(resveratrol group,RESV)、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exercise-induced kidney injury model group,EIKIM)和白藜芦醇干预的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resveratrol-intervened exercise-induced kidney injury model group,REIKIM)。末次训练结束24 h后采集血液和肾脏组织样本,评估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及纤维化水平,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相较于CONT组大鼠,EIKIM组大鼠肾脏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血清中肌酐(creatinine,Cr)和尿素氮(urea nitrogen,UN)水平、肾脏组织胶原沉积评分及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 MAPK)、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NF-κB)和乙酰化核转录因子κB(acetylated 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Ac-NF-κB)蛋白质表达水平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相较于EIKIM组大鼠,REIKIM组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纤维化改善明显;血清中Cr和UN水平、肾脏组织胶原沉积评分及p-p38 MAPK、NF-κB、Ac-NF-κB蛋白质表达水平和TGF-β1、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SIRT1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综上所述,白藜芦醇通过调控p38 MAPK/SIRT1/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质表达,有效抑制了高强度运动诱发的大鼠肾脏炎症反应,发挥了减轻肾脏纤维化的发展、保护肾脏结构与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强度运动大鼠 肾脏纤维化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联合制霉菌素可协同抑制兔阴道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感染
17
作者 谢梦瑶 杨敏 +1 位作者 李欣 杜永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6-303,共8页
目的探索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联合制霉菌素(NYS)对阴道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模型,同时将体外培养成熟的生物被膜用自动微移液管接种至20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阴道内,以建立兔阴道白色念珠... 目的探索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联合制霉菌素(NYS)对阴道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模型,同时将体外培养成熟的生物被膜用自动微移液管接种至20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阴道内,以建立兔阴道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感染模型,实验分为Control组、NYS组、US组和联合治疗组。体外实验采用XTT法检测生物被膜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晶紫染色定量生物被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被膜活性,扫描电镜(SEM)观察形态学变化,DCFH-DA检测活性氧(ROS)。体内实验通过观察兔外阴症状,HE染色和透射电镜(TEM)观察治疗前后阴道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结果体外实验显示,联合治疗组MIC_(50)和MIC_(80)相比NYS组均降低2倍(P<0.05),此外,联合治疗组生物被膜清除率分别比NYS组和US组增加约26%和68%(P<0.001),同时联合治疗组生物被膜活性更低、结构破坏更严重,ROS产量更多。体内实验表明,与NYS组和US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兔外阴症状与炎症浸润显著改善(P<0.05),阴道残留菌丝/菌株减少,上皮超微结构明显改善。结论LIPUS联合NYS对体内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有显著的协同抗真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脉冲超声 白色念珠菌 生物被膜 制霉菌素 阴道炎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煤系地层TBM掘进巷道围岩强度预测
18
作者 丁自伟 高成登 +6 位作者 景博宇 黄兴 刘滨 胡阳 桑昊旻 徐彬 秦立学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为研究全断面掘进机(TBM)掘进参数与煤系地层岩体力学参数之间的互馈关系,准确、实时预测巷道围岩强度特征,基于TBM掘进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通过岩-机互馈关系分析,确定模型的输入特征参数,并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库;将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 为研究全断面掘进机(TBM)掘进参数与煤系地层岩体力学参数之间的互馈关系,准确、实时预测巷道围岩强度特征,基于TBM掘进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通过岩-机互馈关系分析,确定模型的输入特征参数,并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库;将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回归(SVR)3种机器学习算法作为基学习器,线性回归(LR)算法作为元学习器,提出了一种基于Stacking集成算法的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了Stacking集成算法与单一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二值判别与箱线图可有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模型的主要输入特征参数为刀盘推力F、刀盘扭矩T、贯入度FPI、刀盘转速RPM、刀盘振动加速度A;Stacking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拟合优度可达0.976,而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仅有0.031,0.148和0.092,与其他3种模型相比,其拟合优度最高,误差指标数值最小,集成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有效地预测煤矿TBM掘进巷道围岩点荷载强度。研究验证了Stacking模型的准确性,可为煤矿TBM掘进参数控制和巷道支护参数调整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全断面掘进机 TBM掘进参数 Stacking集成算法 数据预处理 围岩强度预测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的影响
19
作者 郭浩天 林昱利 +1 位作者 王哲 孙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9-736,共8页
为研究温度对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典型季冻区全风化泥岩试样为研究对象,利用GDS非饱和试验系统,对饱和状态及天然非饱和状态下的全风化泥岩分别进行室内三轴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其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并对比分析饱... 为研究温度对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典型季冻区全风化泥岩试样为研究对象,利用GDS非饱和试验系统,对饱和状态及天然非饱和状态下的全风化泥岩分别进行室内三轴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其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并对比分析饱和状态及天然非饱和状态下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区别。结果表明:全风化泥岩强度受饱和度与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降低两种土样的黏聚力均增加,内摩擦角均先增加再减小。温度与试验系统条件一致时,非饱和全风化泥岩试样黏聚力始终大于饱和全风化泥岩试样。饱和度对试样的内摩擦角影响较小,两种土样的内摩擦角分别在-5℃与0℃时达到峰值。研究成果可为季冻区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地层中,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方案优化过程中力学参数的选取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泥岩 三轴试验 抗剪强度参数 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