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9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白祛斑汤结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肝郁气滞型)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荣光辉 徐侠 +4 位作者 彭琛 王静 祝嘉 潘廷猛 鲍陶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黄褐斑(肝郁气滞型)患者采取归白祛斑汤结合强脉冲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的78例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与维生素E治疗,并给予强脉冲光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黄褐斑(肝郁气滞型)患者采取归白祛斑汤结合强脉冲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的78例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与维生素E治疗,并给予强脉冲光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归白祛斑汤治疗。数据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面部黄褐色斑片、胁胀胸痞、性情急躁易怒、乳房作胀或疼痛)变化、皮损面积与皮损颜色评分变化、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变化、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变化、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变化、治疗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82.05%(32/39)vs97.44%(38/39)],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面部黄褐色斑片、胁胀胸痞、性情急躁易怒及乳房作胀或疼痛)、皮损面积及颜色评分、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与DLQI评分、SAS评分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面部黄褐色斑片、胁胀胸痞、性情急躁易怒、乳房作胀或疼痛)、皮损面积与皮损颜色评分、DLQI评分、皮肤角质层含水量、SAS评分均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面部黄褐色斑片、胁胀胸痞、性情急躁易怒、乳房作胀或疼痛)、皮损面积与皮损颜色评分、DLQI评分、皮肤角质层含水量、SAS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少,P>0.05。结论归白祛斑汤结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肝郁气滞型)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且不良反应少,治疗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肝郁气滞型 归白祛斑汤 强脉冲光 总有效率
原文传递
强脉冲光不同脉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疗效分析
2
作者 王英 李咏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强脉冲光的不同脉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皮肤性病科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患者资料57例,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采用... 目的探讨采用强脉冲光的不同脉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皮肤性病科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患者资料57例,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采用较长脉宽治疗的患者为A组(29例),较短脉宽治疗的患者为B组(28例)。采用临床红斑评定量表(CEA)评价红斑改善情况,毛细血管扩张7点评分标准(TGS)评价毛细血管扩张改善情况,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两组CEA评分治疗后均降低,但A组CEA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S评分均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随着治疗次数增加,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EA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S评分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患者,两种脉宽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均得到较好改善;长脉宽较短脉宽红斑改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增加治疗次数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红斑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疗效 脉冲宽度
下载PDF
强脉冲光配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对患者皮损症状、色素沉着情况的影响
3
作者 郭玲 张克进 戴景欣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配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对患者皮损症状、色素沉着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16例寻常型痤疮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配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对患者皮损症状、色素沉着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16例寻常型痤疮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色素沉着情况、红斑程度、痤疮病情、皮肤屏障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色素沉着情况、红斑程度分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卡迪夫痤疮伤残指数(CADI)评分以及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分值比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油脂含量值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皮肤含水量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提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面部皮肤干燥、面部皮肤潮红、面部局部脱皮、面部红斑烧灼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强脉冲光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可有效缓解痤疮病情,增强其疗效,减少色素沉着以及红斑情况,提升皮肤屏障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痤疮 强脉冲光 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 皮损症状 色素沉着
下载PDF
精准强脉冲光与宽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疗效对比
4
作者 杨怡 胡耀刚 孟小卉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精准强脉冲光(DPL)与宽谱强脉冲光(OPT-IPL)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DPL组(20例)与OPT-IPL组(20例),DPL组... 目的对比分析精准强脉冲光(DPL)与宽谱强脉冲光(OPT-IPL)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DPL组(20例)与OPT-IPL组(20例),DPL组患者采用DPL治疗,OPT-IPL组患者采用OPT-IPL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量、红斑情况、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DPL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量与OPT-IPL组均无明显差异(t=0283、0581,P=0779、0565),临床红斑评定量表(CEA)评分明显低于OPT-IPL组(t=2566,P=0014);治疗4周后,DPL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例,与OPT-IPL组患者的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无明显差异(Z=-1337,P=0181)。治疗期间,DPL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明显低于OPT-IPL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500%(χ^(2)=4286,P=0038)。结论DPL与OPT-IPL均能有效改善玫瑰痤疮患者的皮肤含水量,降低经皮水分丢失量,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但DPL对红斑的改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强脉冲光 宽谱强脉冲光 玫瑰痤疮 红斑 毛细血管扩张
下载PDF
强脉冲光/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左旋维C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评价
5
作者 许晓春 车洪 康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和Q开关Nd∶YAG1064 nm激光分别联合左旋维C治疗对黄褐斑患者黑色素沉积、皮损情况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5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组为IP...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和Q开关Nd∶YAG1064 nm激光分别联合左旋维C治疗对黄褐斑患者黑色素沉积、皮损情况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5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组为IPL组和Q开关Nd∶YAG激光组各75例,IPL组采用IPL联合左旋维C治疗,Q开关Nd∶YAG激光组采用激光联合左旋维C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黑色素沉积[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elanin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ASI)]、皮损情况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满意度。结果:治疗后,IPL组总有效率为78.67%,Q开关Nd∶YAG激光组总有效率82.67%。两组MASI评分和皮损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MDA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GSH-px、SOD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的复发率、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L组皮损评分小于Q开关Nd∶YAG激光组(P<0.05)。结论:IPL及Q开关Nd∶YAG1064 nm激光联合左旋维C治疗均可获得较好去除黄褐斑的效果,对黑色素沉积、皮损情况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均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左旋维C 黄褐斑 黑色素沉积 皮损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水光注射配合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李珊珊 赵旭 +1 位作者 刘纪朋 陈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水光注射配合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定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10例女性迟发型痤疮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以系统随机化法分作配合组(n=55)及参考组(n=55)。参考组... 目的:研究水光注射配合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定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10例女性迟发型痤疮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以系统随机化法分作配合组(n=55)及参考组(n=55)。参考组选用强脉冲光治疗,配合组则于参考组的基础上增用水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皮损症状,皮肤屏障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配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94.55%vs.81.82%)(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皮损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配合组均低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配合组表皮含水量高于参考组,而红斑数量、经皮水分流失量(TEWL)均低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配合组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水光注射配合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的效果较佳,可明显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型痤疮 注射 强脉冲光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凉血清肺汤辅助窄谱强脉冲光治疗寻常痤疮肺胃热盛证的疗效
7
作者 麦羡琳 黄青 +3 位作者 王雨晴 刘欣颖 杨漫清 杨祉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66-670,共5页
目的观察凉血清肺汤辅助窄谱强脉冲光治疗寻常痤疮肺胃热盛证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82例辩证为肺胃热盛证的寻常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脉冲光组和凉血清肺组... 目的观察凉血清肺汤辅助窄谱强脉冲光治疗寻常痤疮肺胃热盛证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82例辩证为肺胃热盛证的寻常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脉冲光组和凉血清肺组,每组各41例。脉冲光组给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凉血清肺组在窄谱强脉冲光基础上给予凉血清肺汤辅助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皮肤生理指标[皮脂分泌率(SER)、皮肤经皮水丢失(TEWL)及pH值]的差异,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变化,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SER、TEWL及pH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凉血清肺组治疗3个月后SER、TEWL及pH值分别为(1.23±0.25)μg/(cm^(2)·min)、(14.02±2.65)g/(h·m^(2))、4.31±0.42,均低于凉血清肺组[(1.54±0.31)μg/(cm^(2)·min)、(17.25±3.14)g/(h·m^(2))、5.06±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丘疹脓包、面部潮红、瘙痒肿痛、口干黏苦、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凉血清肺组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凉血清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凉血清肺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脉冲光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光组发生皮肤刺痛1例,发生皮肤肿胀3例,皮肤干燥2例。凉血清肺组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皮肤干燥和皮肤刺痛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清肺汤辅助窄谱强脉冲光治疗寻常痤疮肺胃热盛证可改善皮肤生理状态指标,减轻症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凉血清肺汤 窄谱强脉冲光 肺胃热盛证 皮肤生理指标
下载PDF
凉血解毒汤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王丽丽 齐聪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观察凉血解毒汤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就诊于平顶山河舞总医院的92例玫瑰痤疮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窄谱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 观察凉血解毒汤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就诊于平顶山河舞总医院的92例玫瑰痤疮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窄谱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凉血解毒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毛细血管扩张好转时间、皮肤潮红好转时间、红斑好转时间,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经表皮失水率、角质层含水量、红斑指数,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毛细血管扩张好转时间、皮肤潮红好转时间、红斑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分:4.26±0.67比7.85±1.26,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48比78.26,P<0.05);治疗后,2组患者经表皮失水率、红斑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g/(h·m2):9.84±1.58比11.46±1.93;红斑指数:352.73±58.48比383.45±1.93,P<0.05],治疗后2组患者较治疗前角质层含水量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51.34±9.03)%比(45.86±8.71)%,P<0.05];2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凉血解毒汤联合窄谱强脉冲光用于治疗玫瑰痤疮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同时能够改善皮肤生理状况,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解毒汤 窄谱强脉冲光 玫瑰痤疮 安全性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9
作者 黄杰鸿 李利红 +1 位作者 李雪梅 李嘉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LPL)联合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Facial hormone dependent dermatitis,FHDD)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FHDD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LPL)联合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Facial hormone dependent dermatitis,FHDD)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FHDD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IPL及其他常规措施治疗,观察组加涂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对照组加涂安慰剂(酵母重组胶原蛋白模拟状凝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效、皮肤生理参数、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52.00%(P<0.05)。治疗后,两组经皮水分散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E、IgA、IgM)水平、DLQ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表皮皮脂含量和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5.00%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IPL联合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FHDD效果确切,能改善皮肤生理参数,调节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皮肤病生活质量
下载PDF
窄谱强脉冲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Ⅰ型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
10
作者 苏淡彬 李其林 +2 位作者 任英云 刘雅慧 李嘉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 探讨窄谱强脉冲光(DPL500)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Ⅰ型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9月于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收治的80例Ⅰ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0.1%他克莫... 目的 探讨窄谱强脉冲光(DPL500)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Ⅰ型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9月于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收治的80例Ⅰ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2次/d,连续使用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DPL500治疗,1次/月,3次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51,P<0.05)。观察组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红斑、皮肤敏感等的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观评分、客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60、90 d后,观察组主观评分、客观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18,P=0.672)。结论 DPL500联合他克莫司软膏用于治疗Ⅰ型玫瑰痤疮的效果确切,能快速改善患者的脸部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谱强脉冲光 他克莫司软膏 Ⅰ型玫瑰痤疮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解毒透郁方联合双波长强脉冲光治疗肺胃热盛型玫瑰痤疮临床疗效研究
11
作者 赖敏 杨明 +1 位作者 齐念 柯友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玫瑰痤疮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临床表现以丘疹脓包、灼热、红斑、瘙痒等为主,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1])。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玫瑰痤疮的治疗以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药物和双波长强脉冲光(MaxG)等为主,虽然可有效减轻症状... 玫瑰痤疮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临床表现以丘疹脓包、灼热、红斑、瘙痒等为主,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1])。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玫瑰痤疮的治疗以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药物和双波长强脉冲光(MaxG)等为主,虽然可有效减轻症状,但容易复发,且长期使用存在一定毒副作用^([2])。近年来,中医药被逐步应用于玫瑰痤疮的临床治疗,不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3])。肺胃热盛型是该病常见证型之一,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鉴于此,本研究探讨解毒透郁方联合双波长MaxG治疗肺胃热盛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皮肤红斑指数(EI)和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炎性轴的影响,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透郁方 双波长强脉冲光 玫瑰痤疮 IL-23 IL-17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甘醇酸治疗痤疮后红斑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陈雪琴 李垚莹 +2 位作者 肖艳 宋志强 葛兰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观察强脉冲光联合甘醇酸治疗痤疮后红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5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行强脉冲光、强脉冲光联合30%甘醇酸治疗痤疮后红斑患者共141例,其中强脉冲光治疗组77例,强脉... 目的探讨观察强脉冲光联合甘醇酸治疗痤疮后红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5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行强脉冲光、强脉冲光联合30%甘醇酸治疗痤疮后红斑患者共141例,其中强脉冲光治疗组77例,强脉冲光联合30%甘醇酸治疗组64例。间隔4周治疗1次,总治疗3次。治疗3次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医生红斑评估量表(CEAS)评分、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强脉冲光联合30%甘醇酸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0.94%,显著高于强脉冲光治疗组的44.16%(P<0.05)。治疗3次后,两组患者的红斑程度显著改善,强脉冲光联合30%甘醇酸治疗组患者CEAS评分为(1.78±1.133)分,显著低于强脉冲光治疗组CEAS评分(2.18±1.180)分(t=2.045,P=0.043)。强脉冲光联合30%甘醇酸治疗组满意度81.25%高于强脉冲光治疗组满意度71.43%。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强脉冲光联合甘醇酸治疗痤疮后红斑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红斑程度,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甘醇酸 痤疮后红斑 痤疮
下载PDF
桃花煎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13
作者 杨斌 曾宪晶 +2 位作者 彭月秀 李林育 胡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研究桃花煎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每月1次强脉冲光治疗,连续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桃花煎。3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总有效率、黄褐斑面积... 目的研究桃花煎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每月1次强脉冲光治疗,连续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桃花煎。3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总有效率、黄褐斑面积及严重指数(MASI)评分、VISIA检测各指标值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并随访比较2组患者复发黄褐斑面积。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22/25)高于对照组的72%(18/25)。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MASI评分、VISIA检测各指标值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P<0.05);治疗组MASI评分,VISIA检测斑点、红色区域、棕色斑值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治疗后的第6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黄褐斑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花煎联合强脉冲光能明显提高黄褐斑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桃花煎 强脉冲光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双波长(420 nm+560 nm)强脉冲光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陈辉 陈晓芬 +1 位作者 巫晓芬 张颖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3期105-108,124,共5页
目的:探讨双波长(420 nm+560 nm)强脉冲光(IPL)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就诊于广东省惠州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的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 目的:探讨双波长(420 nm+560 nm)强脉冲光(IPL)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就诊于广东省惠州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的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异维A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波长(420 nm+560nm)IP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5、8、11、14周及不同随访时间段的皮损情况、面部红斑评分,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治疗结束时皮肤科生活质量指数(DLQ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第8、11、14周及随访第4周的病变计数、GAGS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病变减少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第8、11、14周及随访第2周面部红斑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研究组DLQI评分及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波长(420 nm+560 nm)IPL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起效快,治疗效果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同时对痤疮红斑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痤疮 双波长强脉冲光 异维A酸 痤疮红斑
下载PDF
优化强脉冲光联合护理干预治疗1例复发性霰粒肿患者的经验总结
15
作者 黄才翠 伍春兰 +3 位作者 章兰 李安 姜姝 邓小丽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4期113-117,共5页
总结优化强脉冲光联合护理干预治疗1例复发性霰粒肿患者的经验。治疗及护理要点:制订个性化的优化强脉冲光能量释放模式及治疗位点,实施睑板腺按摩,记录脂质质量变化;联合护理干预,加强睑板腺形态管理及皮肤护理,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及心... 总结优化强脉冲光联合护理干预治疗1例复发性霰粒肿患者的经验。治疗及护理要点:制订个性化的优化强脉冲光能量释放模式及治疗位点,实施睑板腺按摩,记录脂质质量变化;联合护理干预,加强睑板腺形态管理及皮肤护理,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恐惧情绪;护士与家属合作引导患者重建健康的生活心态及饮食习惯,补充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和生活质量。经3次优化强脉冲光治疗和围治疗期的护理干预,患者左下眼睑复发性霰粒肿完全消退,睑板腺功能改善,眼表皮肤恢复正常,治疗完成后随访3个月,患者无复发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强脉冲光 霰粒肿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对黄褐斑患者皮损情况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邓志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6-0129,共4页
探讨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对黄褐斑患者皮损情况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黄褐斑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果酸换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强脉冲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皮损情况及氧化应... 探讨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对黄褐斑患者皮损情况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黄褐斑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果酸换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强脉冲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皮损情况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皮损情况、氧化应激水平、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可有效改善黄褐斑患者的皮损情况,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酸换肤 强脉冲光 联合治疗 黄褐斑 皮损 氧化应激水平 影响
下载PDF
强脉冲光应用于干眼的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17
作者 马晓琪 童宇婷 +2 位作者 郭玉娟 汪思瑶 周跃华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 文献计量学分析近年强脉冲光在干眼领域的相关应用,全面了解其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关注热点。方法 文献来源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2013-01-01至2022-12-31,使用CiteSpace 5.7.R5对... 目的 文献计量学分析近年强脉冲光在干眼领域的相关应用,全面了解其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关注热点。方法 文献来源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2013-01-01至2022-12-31,使用CiteSpace 5.7.R5对发文量、国家、期刊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全球共有70个机构开展了对该领域的研究,目前中国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研究主要集中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并结合了特有的中医疗法。结论 强脉冲光应用于干眼领域的研究还较为新颖,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本研究所示结果可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干眼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
下载PDF
双波长强脉冲光联合小剂量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及痤疮红斑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陈辉 巫晓芬 陈晓芬 《医师在线》 2024年第4期63-66,共4页
目的 探讨双波长(420 nm+560 nm)强脉冲光联合小剂量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及痤疮红斑的疗效.方法 7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 例)和观察组(35 例),分别接受小剂量异维A酸治疗 12 周及小剂量异维A酸联合双波长(420 nm+560 nm... 目的 探讨双波长(420 nm+560 nm)强脉冲光联合小剂量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及痤疮红斑的疗效.方法 7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 例)和观察组(35 例),分别接受小剂量异维A酸治疗 12 周及小剂量异维A酸联合双波长(420 nm+560 nm)强脉冲光治疗,每次间隔3周,共5次.评估两组患者痤疮治疗效果及痤疮红斑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第3周及第6周的有效率分别为37.14%和60.00%,优于对照组的14.29%和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9周和第12周时,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痤疮红斑分析结果,红色区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双波长强脉冲光联合小剂量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较单独使用小剂量异维A酸起效更快,且对痤疮红斑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痤疮红斑 强脉冲光 双波长 异维A酸
下载PDF
果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探究
19
作者 袁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72-0075,共4页
分析应用果酸联合强脉冲光对于黄褐斑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于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12月之间由于黄褐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组内各自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强脉冲光治疗,... 分析应用果酸联合强脉冲光对于黄褐斑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于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12月之间由于黄褐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组内各自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联合果酸进行治疗。通过对应用效果、VISIA皮肤特征、氧化应激反应、皮损、皮肤水分情况,明确不同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应用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VISIA皮肤特征、氧化应激反应、皮损和皮肤水分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果酸联合强脉冲光对于黄褐斑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缓解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酸 强脉冲光 黄褐斑 氧化应激状态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涂抹5%氨甲环酸三白草凝胶治疗皮肤色素沉着效果观察
20
作者 张晏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4-0057,共4页
探究皮肤色素沉着的治疗方案,主要分析联合治疗效果,治疗方法1是强脉冲光、方法2是5%氨甲环酸三白草凝胶外涂。方法 2023年3月-2023年11月,选择26例皮肤色素沉着患者进行研究,以信封法为分组方案,各13例。对照组单用激光治疗,观察组联... 探究皮肤色素沉着的治疗方案,主要分析联合治疗效果,治疗方法1是强脉冲光、方法2是5%氨甲环酸三白草凝胶外涂。方法 2023年3月-2023年11月,选择26例皮肤色素沉着患者进行研究,以信封法为分组方案,各13例。对照组单用激光治疗,观察组联用强脉冲光及5%氨甲环酸三白草凝胶涂抹治疗。结果 对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皮肤功能实施比较,可见差异(P<0.05)。结论 皮肤色素沉着联合应用强脉冲光及5%氨甲环酸三白草凝胶涂抹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疾病症状,改善皮肤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色素沉着 强脉冲光 氨甲环酸三白草凝胶 临床疗效 皮肤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