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美学学会2022年年会暨“当代中国美学的创新之路”全国学术研讨会线上举行
1
作者 《美育学刊》 2023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2022年12月22日至23日,中华美学学会2022年年会暨“当代中国美学的创新之路”全国学术研讨会线上举行。会议由中华美学学会、西北大学主办,西北大学文学院承办,大会主题是“当代中国美学的创新之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全国各地高... 2022年12月22日至23日,中华美学学会2022年年会暨“当代中国美学的创新之路”全国学术研讨会线上举行。会议由中华美学学会、西北大学主办,西北大学文学院承办,大会主题是“当代中国美学的创新之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近200位专家学者围绕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学术研讨会 中华美学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代中国美学 创新之路 西北大学文学院 科研院所 前沿问题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生活美学”的发展历程——论当代中国美学的“生活论转向”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悦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51,共8页
当代中国美学的所谓"生活论转向",乃是将美学回归生活的一种学术转向,也是把"生活世界"与"审美活动"沟通甚或同一起来的哲学新构。实际上,新世纪的"生活美学"建构的乃是一种"生活本体论&q... 当代中国美学的所谓"生活论转向",乃是将美学回归生活的一种学术转向,也是把"生活世界"与"审美活动"沟通甚或同一起来的哲学新构。实际上,新世纪的"生活美学"建构的乃是一种"生活本体论",从而实现了当代中国美学在"实践论转向"和"生存论转向"之后的最新的本体论转向。在我们所做的这种"生活美学"当中,就蕴含着华夏传统的生命意识、生活观念以及人生追求的生成、演化与延承的脉络,一方面本然呈现出摇曳生姿的古典生活现场之美,但另一方面又指向了其来路、走向和转化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者,一方面积极地参与到与国际美学界的最新交流当中,另一方面,又回到本土去挖掘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美学 生活美学 生活论转向
下载PDF
主体性·主体间性·后主体性——当代中国美学的三元结构 被引量:8
3
作者 苏宏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当代中国美学呈现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后主体性三种思想所构成的三元结构。主体性思想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原型,把审美活动归结为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构成了新时期美学的主流,在当今中国仍有其合理性;主体间性理... 当代中国美学呈现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后主体性三种思想所构成的三元结构。主体性思想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原型,把审美活动归结为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构成了新时期美学的主流,在当今中国仍有其合理性;主体间性理论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原型,把审美活动看作主体之间的交流关系;后主体性思想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它致力于重建人与自然、身与心之间的一体关系,把审美活动看作人与对象之间的平等交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后主体性三种思想之间明显存在着逻辑上的递进关系,这一点在近现代西方思想中已得到印证。但在中国当下的特殊语境中,它们却相互并存,构成了一种奇特的话语景观。究其原因,概因为当代中国正处于一种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的土壤纷然杂陈,它们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因此无法互相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后主体性 当代中国美学
下载PDF
从“美是生活”到“生活美学”: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一条主流线索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悦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9-66,共8页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真正历史起点,并非20世纪50、60年代那场著名的“美学大讨论”,而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主流命题。中国美学工作者们对“美是生活”命题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一方面抛弃了费尔巴哈思想的“自然性”倾向,另...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真正历史起点,并非20世纪50、60年代那场著名的“美学大讨论”,而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主流命题。中国美学工作者们对“美是生活”命题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一方面抛弃了费尔巴哈思想的“自然性”倾向,另一方面显现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性”思想的关联,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从而形成了三种对于“美是生活”的中国化阐释。然而,必须认识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美学具有某种不彻底性,他虽然在本质观上存有回到现实生活的取向,然而在具体问题上却仍未走出传统,这样就既没有也不可能一以贯之地解决美和生活的关系的美学难题,这与21世纪初叶方兴的“生活美学本体论”是迥然不同的。进入21世纪之后,当代中国“美学本体论”的发展正实现着一场创新。当前中国学界的新兴学者们,试图要超出实践美学及其各种后学的思维范式,再次回归现实的“生活世界”来重构美学,并将之视作中国美学未来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是生活 生活美学 车尔尼雪夫斯基 当代中国美学 范式转换
下载PDF
从实践论到现象学——论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勇健 《艺苑》 2010年第6期6-13,共8页
"当代中国美学",也就是自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结束之后延续至今,前后二十余年的中国美学。在学科的意义上,"美学"仅有一个,不存在一个"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比肩而立。所谓"... "当代中国美学",也就是自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结束之后延续至今,前后二十余年的中国美学。在学科的意义上,"美学"仅有一个,不存在一个"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比肩而立。所谓"中国美学",只能理解为"美学在中国"。20世纪中国美学史可以析出六个阶段,即"启蒙的美学"、"专业的美学"、"系统的美学"、"复古的美学"、"主流的美学"、"创新的美学"。实践美学将20世纪下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推向高潮。对实践美学的肯定和否定,两者共同构成了20世纪美学史的最后一个阶段:创新的美学。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逐渐冷却之后,美学应当如何建设与发展?21世纪中国美学该往何处去?当代中国美学正在发生转向,这是许多学者都已指出的一个事实,本文认为,当代中国美学的转向,在哲学基础上,乃是"从实践论到现象学"的转向;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趋势,乃是走向现象学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现象学 当代中国美学 中国美学 20世纪中国美学 现象学美学
下载PDF
伦理生存美学:当代中国美学的重要方向——《心体与时间》述评
6
作者 唐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0-114,共5页
现代性是伦理生存审美的学术语境。审美共通感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机制。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建基于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与中国传统儒家智慧会通之上的伦理生存美学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心性伦理学的现代性形... 现代性是伦理生存审美的学术语境。审美共通感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机制。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建基于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与中国传统儒家智慧会通之上的伦理生存美学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心性伦理学的现代性形态,是当代中国哲学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伦理生存美学 审美共通感 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 当代中国美学
下载PDF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梁莫言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第8期262-264,共3页
随着中国当代美学与西方美学的日益融合,受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影响,中国当代美学出现了多维取向、多元建构、多面融合的局面。鉴于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过程中经验主义美学的地位与作用不容低估,从而提出重视研究经验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 随着中国当代美学与西方美学的日益融合,受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影响,中国当代美学出现了多维取向、多元建构、多面融合的局面。鉴于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过程中经验主义美学的地位与作用不容低估,从而提出重视研究经验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对我国美学建设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主义美学 当代中国美学 英国
下载PDF
美学重建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四大形态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奎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100,共8页
综观百年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20世纪的两次美学“大讨论”,如果说是中国当代美学基本理论的确立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论争和新世纪以来的美学转型研究,则触及对美学的反思与重建问题。在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中,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生... 综观百年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20世纪的两次美学“大讨论”,如果说是中国当代美学基本理论的确立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论争和新世纪以来的美学转型研究,则触及对美学的反思与重建问题。在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中,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生活美学、身体美学、文艺美学(或艺术美学),是表现出明显的美学重建意识并产生了标志性成果的几种重要美学理论形态。并且这几种美学形态不只是在中国语境中,而且也在西方语境中表现出来,或具有更早的类似形态。我们今天的美学重建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理论语境和现实问题,把握当今中西方美学研究的主导趋势,总结吸收当下美学理论形态研究取得的新进展,重建一种以生态审美为指向、以艺术审美为依托、以生活世界为基底、注重身体诸知觉的、既具有理论解释性又具有文化批判性和实践构成性的美学基本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重建 当代中国美学 美学形态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美学的文化使命与理论重构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志云 《枣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2-87,共6页
承担着恢复人文精神、构建完整精神世界这一文化使命的当代中国美学在西方美学的强势压迫下遭遇着窘迫的理论困境。努力建构中国民族性的美学话语体系,应当从我国古典美学中找寻思想资源。而在方法论上,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建构应该力避哲... 承担着恢复人文精神、构建完整精神世界这一文化使命的当代中国美学在西方美学的强势压迫下遭遇着窘迫的理论困境。努力建构中国民族性的美学话语体系,应当从我国古典美学中找寻思想资源。而在方法论上,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建构应该力避哲学方法和科学方法的误区,建立起美学研究体验-反思-辩证的人文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美学 理论困境 文化使命 思想资源 理论重构
下载PDF
从“美是生活”到“美好生活”——当代中国美学70年的一条理论进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兴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24-131,共8页
在当代中国美学中,围绕"生活"的美学讨论贯穿始终。从"美是生活"说的研析、"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到"美好生活"命题的提出,构成了一个"生活"进入美学的历史与逻辑演进圈层,也是当代... 在当代中国美学中,围绕"生活"的美学讨论贯穿始终。从"美是生活"说的研析、"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到"美好生活"命题的提出,构成了一个"生活"进入美学的历史与逻辑演进圈层,也是当代中国美学70年的一条重要理路进路。在这一过程中,当代中国美学不仅深化了对"生活"、审美的认识与理解,而且塑造了自身保持与时代现场同步、回应现实问题的理论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日常生活审美化 美是生活 当代中国美学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当代中国美学的再出发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志云 《枣庄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8-63,共6页
文化自信视域下,当代中国美学急需通过再出发以找寻张力平衡、重树民族美学自信、重建审美范式。文化自信的精神烛照下,当代中国美学再出发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实语境。以文化自信引领当代中国美学再出发,要做到强化民族性、坚守... 文化自信视域下,当代中国美学急需通过再出发以找寻张力平衡、重树民族美学自信、重建审美范式。文化自信的精神烛照下,当代中国美学再出发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实语境。以文化自信引领当代中国美学再出发,要做到强化民族性、坚守人民性、注重开放性,推动当代中国美学回归传统、以人为本、兼收并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美学 再出发
下载PDF
当代中国美学的身体转向: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晓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1期4-8,共5页
由于生理学、神经哲学、认知理论的影响,当代中国美学建构出现了延续至今的身体转向。21世纪以来的实践美学凸显其身体维度,强调身体与实践的原初关系。生态美学发现家园意识与身体意识密切相关,力图揭示"生态审美本性论"与... 由于生理学、神经哲学、认知理论的影响,当代中国美学建构出现了延续至今的身体转向。21世纪以来的实践美学凸显其身体维度,强调身体与实践的原初关系。生态美学发现家园意识与身体意识密切相关,力图揭示"生态审美本性论"与身体美学的内在关联。生命美学和生活美学也承认生命/生活的身体性,有意识地走向"身体之维"。随着这种转向的深入,身体美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美学 实践美学 生态美学 生命美学 生活美学 身体转向
下载PDF
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新视角──“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国柱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9-91,共3页
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新视角──“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马国柱审美本身是一种生命体验和愉悦身心的活动,是任何人(包括人民大众)都享有的自由“权力”。尤其是在商品社会的时代,这种自由的权力对普通大众来说... 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新视角──“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马国柱审美本身是一种生命体验和愉悦身心的活动,是任何人(包括人民大众)都享有的自由“权力”。尤其是在商品社会的时代,这种自由的权力对普通大众来说,似乎显得更为重要了。随着社会“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审美文化 中国当代美学 中国美学 话语系统 传统美学 学术讨论会 新视角 意识形态 大众艺术
下载PDF
“传统和谐文化与当代中国美学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贵州茅台学院举行
14
《美育学刊》 2021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2021年4月23日至26日,“传统和谐文化与当代中国美学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贵州茅台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由茅台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茅台学院相关院系部门的教职工参会。研讨会由扬州大学... 2021年4月23日至26日,“传统和谐文化与当代中国美学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贵州茅台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由茅台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茅台学院相关院系部门的教职工参会。研讨会由扬州大学姚文放教授主持,茅台学院校长封孝伦教授致开幕辞.封孝伦教授、姚文放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杜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余东升教授、浙江大学王杰教授、广西师范大学丁来先教授、广西民族大学袁鼎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牛宏宝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周均平教授、山东理工大学韩徳信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李庆本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刘宁副教授等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师范大学 贵州茅台 山东理工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当代中国美学 开幕辞 教育研究院 广西师范大学
下载PDF
当代中国美学应该高扬人文精神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34-41,共8页
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研究和建构应该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倡导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的思想和态度,它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为了高扬人文精神,研究... 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研究和建构应该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倡导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的思想和态度,它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为了高扬人文精神,研究和建构中国当代美学,就应该充分了解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精神的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和能动的反映论,走向“自由创造”的创造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中国美学 实践本体论 人的本质 人文主义 能动的反映论 中国当代美学 审美意识 中国文化 自由自觉
下载PDF
当代中国美学往何处去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辉军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1年第1期32-33,共2页
中国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低谷期,这当然有其外在的原因,但我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来自美学研究的内部。回顾20世纪中国美学所走过的道路,不难看出有三个高峰:一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了一大批美学著作,和以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美学大师;二... 中国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低谷期,这当然有其外在的原因,但我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来自美学研究的内部。回顾20世纪中国美学所走过的道路,不难看出有三个高峰:一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了一大批美学著作,和以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美学大师;二是40年代末至50年代,出现了空前的美学大讨论热潮;三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美学新观念新方法席卷全国,涌现了一大批美学新秀。但是,即使在这三大美学高潮中,仍可以看出中国美学的先天不足和根本缺陷。首先,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学始终没有出现具有世界影响的、独创的、站在学科最前沿的美学思想。第一次高潮追随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研究 中国当代美学 美学大讨论 美学思想 美学著作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东方美学 西方美学 美学学科 新观念
下载PDF
结构、解构与重构:当代中国美学的逻辑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建盛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8-83,共6页
结构、解构与重构:当代中国美学的逻辑李建盛当代中国美学是如何兴起的?各学派的美学体系是如何结构起来的?各种强制结构起来的美学体系又是如何弥散和解构的?当代中国美学作为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理论意识为什么难以为中国人的意识... 结构、解构与重构:当代中国美学的逻辑李建盛当代中国美学是如何兴起的?各学派的美学体系是如何结构起来的?各种强制结构起来的美学体系又是如何弥散和解构的?当代中国美学作为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理论意识为什么难以为中国人的意识所接受所拥有所认同,化为中国人的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美学研究 当代中国 美学体系 解构与重构 结构体系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美学思想 中国当代美学
下载PDF
中国当代价值论美学的先声--黄药眠“美是评价”观点的学术史审视
18
作者 谭好哲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2期70-80,I0002,I0003,共13页
黄药眠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最初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与朱光潜、蔡仪等人美学观点的批判性对话与争鸣中提出了“美是人对于客观事物的审美的评价”的观点。“美是评价”的观点将美学问题的研讨置于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 黄药眠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最初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与朱光潜、蔡仪等人美学观点的批判性对话与争鸣中提出了“美是人对于客观事物的审美的评价”的观点。“美是评价”的观点将美学问题的研讨置于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论之上,以“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现象”的基本论断为理论逻辑前提,提出并阐发了美以人的存在而存在、“审美现象首先应从生活与实践中去找寻根源”、“美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的把握”三大理论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在当时占据主流形态的认识论美学范式笼罩之下发出了价值论美学研究的先声,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学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具有理论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眠 中国当代美学 价值论美学 生活实践 美是评价
下载PDF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中国品格
19
作者 刘凯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实践存在论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一美学思想不仅具有当代存在论思想背景和马克思实践观念的理论基础,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中国学术品格。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中国品格具体体现在使用中国文化资源... 实践存在论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一美学思想不仅具有当代存在论思想背景和马克思实践观念的理论基础,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中国学术品格。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中国品格具体体现在使用中国文化资源论证既有观点、融汇中国思想资源形成基本观点、始终立足当代中国美学的学术语境等方面,其中包含着中国的传统、当下与未来的积极融合,以及马克思思想与中国美学的深层次对话。对实践存在论美学中国品格的探讨对于更加全面地理解实践存在论美学,对于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下的意义、思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思考中国当代美学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存在论美学 当代中国美学 马克思 实践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研究方法论》评介
20
作者 夏兴才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I0006-I0006,共1页
朱志荣教授所著《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研究方法论》一书(以下简称《方法论》),是当代中国美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阐释古代美学思想特质、提炼方法论精髓、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美学理论的方法论思考。《方法论》贯彻了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治学理... 朱志荣教授所著《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研究方法论》一书(以下简称《方法论》),是当代中国美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阐释古代美学思想特质、提炼方法论精髓、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美学理论的方法论思考。《方法论》贯彻了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治学理念。理越辩越明,道越论越清。作者认为,“我们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研究,只能从中发现真理,而不能借此发明真理……应尊重客观的历史事实,突显研究者的历史意识”。因而,朱志荣秉持一贯尊重古代美学思想本来面目的观念,立足于中华悠久的审美传统,追源溯流,剖析古代美学的思想观念、范畴与命题,并厘定内涵,揭示特征,比如对“道”“气”“气韵”等中国美学枢纽范畴的语义转变的考察与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镜源流 辨章学术 审美传统 治学理念 朱志荣 古代美学 当代中国特色 当代中国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