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5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卓红 牟修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284,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世界交往,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世界交往,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的新时代阐释,是倡导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未来人类社会理想图式的中国智慧,是以世界各国人民为主体,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点,以“立己达人”为实现径路,以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目标,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大格局中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目标奋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胸怀天下 世界观和方法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方案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下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2
作者 冯游游 黄旭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1,共9页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作为全球文明倡议中的第一个“共同倡导”,其所涉及的是对文明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待这一规律所应采取的态度。超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各种版本的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话语,在百年未有之大...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作为全球文明倡议中的第一个“共同倡导”,其所涉及的是对文明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待这一规律所应采取的态度。超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各种版本的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话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格局中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世界文明新秩序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出场逻辑与时代语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全新交往范式。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不仅是对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积极回应,更是为破解当代世界文明格局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回应“人类文明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所提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文明观 全球文明倡议 世界文明多样性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构建及其意义——评《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
3
作者 饶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芒。为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现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由陈先达、袁贵仁教授任顾问,杨耕教授任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芒。为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现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由陈先达、袁贵仁教授任顾问,杨耕教授任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以下简称《文库》)皇皇100卷,涵盖11个系列,4000余万字,从宏观整体的高度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从多维的视角呈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学说,包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等,可谓是一部综合性的鸿篇巨制。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具有显著的时代特点和深刻的实践本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理论形态,建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学者的使命。因此,汇集当代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成果,再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观点及热点问题,反映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当代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两个结合”的逻辑证成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
4
作者 苏培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集中体现在问题逻辑、理论逻辑...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集中体现在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在问题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本土出场的具体化与形态化诉求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限度回答了为何应当结合的问题(必然性问题),此回答全面描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土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协同演进的历史图谱;在理论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动生成论之本性及其在价值观上与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契合性回答了何以能够结合的问题(可能性问题),此回答为“两个结合”打开了可能性空间;在实践逻辑层面,时代场域转换引起的哲学立场与结合方式的转变,以及从碎片化、抽象继承向整体性、历史性梳理的变革回答了以何种方式结合的问题(实践路径问题),此回答清晰厘定了新旧全球化格局转换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从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出发揭示“两个结合”的出场逻辑,有助于基于“两个大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培育其系统而深厚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出场逻辑 历史性梳理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5
作者 苏培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对于它的构建来说,其首要环节即是从宏观层面树立起构建的理论目标,明确其理论范式,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成为可能。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视界、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与当代全球新变局的哲学之思、中国传统哲学致思的基本向度与未来走向等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会发现只有以“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哲学视域,才能通向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由之路,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语境、中国语境乃至世界语境的新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范式 “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下载PDF
新闻舆论“四力”视角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探析
6
作者 申婧博 《品位·经典》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历史和现实都在告诉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乎治国理政和定国安邦的大事。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四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视角出发,归纳、分析、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历史和现实都在告诉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乎治国理政和定国安邦的大事。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四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视角出发,归纳、分析、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观念、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为党的新闻事业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舆论“四力”
下载PDF
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理解
7
作者 蒋显荣 《云梦学刊》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宣示的是理论性质与理论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宣示的是理论性质与理论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把握、引领二十一世纪”。“引领”是区别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斗争”“革命”的具体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会认识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并非是独立的不相干的关系,而是相互包含、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的内涵、价值与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温波 颜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39,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不断出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是以文化方式存在着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结构、精神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可以从作为一般文化意义上的当代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不断出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是以文化方式存在着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结构、精神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可以从作为一般文化意义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内在结构及其变化以及作为意识形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等方面对其进行类型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建构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一元”引领“多元”以及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引领世界具有重要价值。要自觉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必须把握其建构的现实依据、问题域、创新机制和重要内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文化形态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 被引量:2
9
作者 管向群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3,共8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总揽“两个大局”,坚持“两个结合”,贯通文艺、文化、文明,贯通历史、现实、未来,从建设中...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总揽“两个大局”,坚持“两个结合”,贯通文艺、文化、文明,贯通历史、现实、未来,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怎样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彼此贯通、有机统一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质特征、精髓要义、科学方法,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风貌、理论特质、理论品格,书写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基本观点
下载PDF
从“六个必须坚持”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与思想境界 被引量:4
10
作者 岑朝阳 《理论研究》 2023年第6期28-36,共9页
“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凝练与方法论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六个必须坚持”作为内在品格和基本特质,全面且生动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 “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凝练与方法论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六个必须坚持”作为内在品格和基本特质,全面且生动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道路上继往开来、迎难而上、驰而不息、奋勇拼搏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智慧。“六个必须坚持”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显著标识与理论要求,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锚定了整体性、系统性与前瞻性相协调的崭新历史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个必须坚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 方法论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的方法论逻辑
11
作者 刘卓红 牟修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3,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和运用大历史观认知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系统总结党的十九大五年工作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确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重大理论成果,充分展现了大历史观作为考察历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和运用大历史观认知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系统总结党的十九大五年工作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确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重大理论成果,充分展现了大历史观作为考察历史、审视现在、引领未来的科学方法论的重大理论价值。这一科学方法论以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根基,从人民通过实践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推动社会历史进程必须遵循以人民为旨归的发展逻辑、以社会场域为基点的实践逻辑和以整体思维为引领的历史逻辑,是科学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评价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是全方位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潮流、研判世界变化大格局、推动中国发展大历史、实现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
下载PDF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12
作者 周绍东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0-71,共2页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工作始终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必须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工作始终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必须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作出了一系列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物质技术基础 习近平经济思想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要务 全面建成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
下载PDF
青少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的培育研究
13
作者 高长玲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1期58-61,共4页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青少年是当然的重点对象,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黑龙江省部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并对如何培育青少年树立"当代中...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青少年是当然的重点对象,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黑龙江省部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并对如何培育青少年树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进行了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知现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培育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选择
14
作者 孙玉娟 周蕊 孙婉竹 《唯实》 2011年第4期33-37,共5页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提出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伟大工程。它的顺利实现不仅关系到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还关系到能否巩固党的执...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提出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伟大工程。它的顺利实现不仅关系到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还关系到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因此,积极探索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路径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43
15
作者 王桂泉 张铁民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40,共4页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课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大众化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通俗化和民族化,这既是大众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课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大众化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通俗化和民族化,这既是大众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大众化的基本特征,同时也隐含着实现大众化的基本取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更是一种历史使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基本内涵 本质要求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其价值 被引量:42
16
作者 曾令辉 丁莉 吕丹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4-27,共4页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要求,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需要;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和实现...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要求,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需要;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和实现公民信仰与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和谐统一,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价值
下载PDF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问题的辨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增智 周楠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共5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不是普及化更不是中国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凝聚力。其方法是:说理和践行。其有效载体是:认同、接受、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不是普及化更不是中国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凝聚力。其方法是:说理和践行。其有效载体是:认同、接受、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念的党干部和普通党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相关问题 辨析
下载PDF
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爱莲 彭恩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3-206,共4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使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理解、接受、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并内化为人们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转化为个人实践。但是,由于存在科学理性思维缺失、...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使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理解、接受、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并内化为人们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转化为个人实践。但是,由于存在科学理性思维缺失、社会多元文化消解、部分社会阶层认同感弱化、理论本身吸引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了人们理解、接受、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因此,对这些因素必须进行深入分析,为寻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提供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价值理念
下载PDF
隐性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远 董昕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59,共3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在于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行动指南和理想信念。就教育方式而言,将隐性教育运用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又有着区别于显性教育的独特优势。在科学认知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在于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行动指南和理想信念。就教育方式而言,将隐性教育运用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又有着区别于显性教育的独特优势。在科学认知和把握隐性教育的基础上,构建隐性教育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教育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