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多源因素回归和ARIMA-LSTM的露天矿地表形变趋势分析
1
作者 李如仁 李梦晨 +1 位作者 葛永权 刘明霞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7,共12页
露天矿山大规模开采引发的地表形变严重威胁了周边基础设施的稳固性及附近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形变演化趋势的精准预测对于保障矿山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形变监测技术的时空采样率低、成本高,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中影响因子筛选困... 露天矿山大规模开采引发的地表形变严重威胁了周边基础设施的稳固性及附近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形变演化趋势的精准预测对于保障矿山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形变监测技术的时空采样率低、成本高,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中影响因子筛选困难、趋势预测精度欠佳等问题,以辽宁省鞍山市露天矿集中分布区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融合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的多源因素融合回归的露天矿地表形变演化趋势分析方法。首先,利用短基线子集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开展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研究区地表形变的长时序监测,获取该时段内地表形变时空分布特征。然后,耦合因子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法提取形变主影响因子,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验证影响因子的筛选效果,同时考虑地表相邻点位形变的联动效应,构建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回归序列。在此基础上,引入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RIMA)模型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开展形变趋势预测,并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标准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以及平均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评估所提方法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监测期内东鞍山矿东部、大孤山矿中部以及鞍千矿东部沉降相对严重,年均沉降速率最高达166.41 mm/a。耦合因子分析及灰色关联度法提取的影响因子合理可靠,融合高程、地形起伏度及累积降雨量等因子的形变序列更贴合矿区地表真实形变过程。与ARIMA-LSTM模型相比,基于多源因素融合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MAE、RMSE、MAPE分别降低了48.0%、16.7%和25.5%,预测精度有所改善且能够有效反映形变累积的整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形变监测 多源数据融合 形变趋势预测 SBAS-InSAR ARIMA-LSTM
下载PDF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级地震形变场特征及场地效应分析
2
作者 赵伟华 许强 +4 位作者 吉锋 解明礼 范宣梅 王运生 赵建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28.50°N,87.45°E)发生M_(S)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本次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裂谷与藏南拆离系的交汇区域,是近年来该区域发生的最大地震。采用现场调查、雷达遥感分析和光...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28.50°N,87.45°E)发生M_(S)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本次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裂谷与藏南拆离系的交汇区域,是近年来该区域发生的最大地震。采用现场调查、雷达遥感分析和光学遥感解译等方法,对西藏定日M_(S)6.8级地震的地质背景、形变场、地表破裂特征以及地震场地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得到以下成果。(1)通过InSAR技术分析和光学遥感解译,揭示了地震造成的强烈地表位移,断层主要表现为北段上盘的垂直向下位移分量和相对左旋位移分量,因此可以推断登么错断裂的运动机制以北段的上盘正断运动为主,兼少量左旋运动。(2)地震引发的地表破裂显著,北段破裂显著而南段相对较弱,破裂带与登么错湖边界形态较为一致,整体表现为拉张陷落特征。(3)场地效应方面,地震导致房屋建筑严重破坏,表现为断裂带破坏效应、上盘效应、延伸方向效应和房屋结构效应,特别是土木结构的房屋受损严重;此外,地震未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量滑坡和崩塌。本研究可为深入理解该地区地震活动规律、提升地震灾害防范能力以及灾后重建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定日县 6.8级地震 InSAR形变 地表破裂 场地效应
下载PDF
井口简易防喷器密封胶芯形变及其密封特性分析
3
作者 郑刚 刘新福 +3 位作者 刘广胜 魏韦 邓泽鲲 刘春花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5,共6页
分析油液压力小于15 MPa的井口简易防喷器密封胶芯形变规律及其密封特性,对降低防喷器压力等级、防止井口失控以及尽可能减少井口非可控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依据Lindly模型,提出密封胶芯发生大、小变形时的形变改进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油... 分析油液压力小于15 MPa的井口简易防喷器密封胶芯形变规律及其密封特性,对降低防喷器压力等级、防止井口失控以及尽可能减少井口非可控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依据Lindly模型,提出密封胶芯发生大、小变形时的形变改进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油液压力变化、受压力与变形关系、不同阶段橡胶压缩量等因素以及壳体和闸板等结构参数,建立密封胶芯形变以及橡胶体主要面应力和抱紧力的数学模型。根据修正的Arruda-Boyce模型,揭示密封胶芯橡胶体本构模型的应力应变关系。结果表明:井口简易防喷器中部密封胶芯橡胶体环状部分的最大应力位于圆弧区域,且该区域内应力分布极不均匀;井口无压力时,中部密封胶芯橡胶体环状部分的Mises应力集中于中间位置,压力为3、10 MPa时,Mises应力集中在上下两个边缘区域,且橡胶体平面部分的中部区域应力随压力增大呈下降趋势;上部密封胶芯上部橡胶体的应力分布呈边缘大中间小的特征,上部密封胶芯较大应力分布区域的面积在闸板总成关闭时明显减小,且集中区域由开启时靠近壳体边缘和2个边角处转变为关闭时的4个边角处,且最大应力由开启状态下的2.95 MPa增加至关闭状态下的3.3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防喷器 密封胶芯 形变 密封特性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简支绕组横梁算法的变压器绕组形变矢量化监测模型
4
作者 范晓舟 袁洁平 +3 位作者 薛峰 王湘女 律方成 耿江海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9-1651,共13页
变压器绕组状态监测非常重要,为精确地监测变压器绕组变形方向与变形程度,该文结合简支横梁原理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提出了针对变压器绕组的形变矢量化监测算法。基于材料力学理论推导,建立了布里渊频移量与绕组形变轴向、径向分量... 变压器绕组状态监测非常重要,为精确地监测变压器绕组变形方向与变形程度,该文结合简支横梁原理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提出了针对变压器绕组的形变矢量化监测算法。基于材料力学理论推导,建立了布里渊频移量与绕组形变轴向、径向分量关系式,利用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建立了变压器绕组形变矢量化监测模型。通过对光纤复合导线和内置光纤的35 kV绕组施加轴向形变和径向形变,借助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完成了形变监测,验证了监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复合导线实验中轴向形变测量平均误差为6.60%,径向形变测量平均误差为5.88%;内置光纤的35 kV绕组实验中轴向形变平均误差为9.63%,径向形变平均误差为5.18%。实验结果验证了绕组形变矢量化监测模型可实现绕组形变方向和形变程度的监测,有效地提高绕组形变程度的监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组形变 矢量化监测 光纤传感 简支绕组横梁
下载PDF
四川泸定6.8级地震定点形变异常特征
5
作者 周朝晖 阳光 宁冬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2-366,共5页
分析四川泸定6.8级地震前震中周边100 km内3个台站的垂直摆倾斜仪、水管仪、伸缩仪、钻孔应变仪和重力仪数据,发现震前部分仪器观测值超2倍均方差,且震中距的远近会影响异常持续时间的长短。
关键词 泸定6.8级地震 定点形变 变化特征 重力观测 钻孔应变
下载PDF
含有镍钛合金丝的服用机织面料的形变性能
6
作者 王阳 胡凯宁 张长欢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5,共8页
为开发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服用机织面料,利用镍钛合金丝为局部纬纱,织造了13种服用机织面料,研究面料组织结构、镍钛合金丝直径以及纱线材质对面料的形变时间、形变程度和形变回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完全组织的浮线越长,镍钛合金... 为开发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服用机织面料,利用镍钛合金丝为局部纬纱,织造了13种服用机织面料,研究面料组织结构、镍钛合金丝直径以及纱线材质对面料的形变时间、形变程度和形变回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完全组织的浮线越长,镍钛合金丝直径与纱线直径的比值越大,纱线的弹性和光滑程度越高,面料样品的形变性能越好。但浮线长度、镍钛合金丝直径与纱线直径的比值、纱线弹性和光滑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面料的形变能力基本恒定。研究结果可为含有镍钛合金丝的服用机织面料开发提供参考,有助于机织形状记忆面料在服装上的设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镍钛合金丝 智能变形 形变性能 服用面料
下载PDF
中国大陆典型构造活动区垂直形变图数据集
7
作者 陈欣 薄万举 +10 位作者 郑智江 万文妮 畅柳 李腊月 刘文龙 杜雪松 成立辉 费靖淇 杜猛猛 孙大利 徐佳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5年第1期171-176,共6页
2021年验收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重点专项“中国大陆现代垂直形变图集的编制与资料整编”,完成新一代多时空垂直形变图集的编制工作。图集包含中国大陆垂直形变图、典型沉降区垂直形变图、典型构造活动区垂直形变图、部分典型强震同震... 2021年验收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重点专项“中国大陆现代垂直形变图集的编制与资料整编”,完成新一代多时空垂直形变图集的编制工作。图集包含中国大陆垂直形变图、典型沉降区垂直形变图、典型构造活动区垂直形变图、部分典型强震同震形变图以及相关数据,为我国城市规划、国防建设、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本信息,为强震趋势和危险区预测工作提供支持。通过介绍典型活动构造区垂直形变图数据集的资料处理情况和编制成果,以期为数据共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形变 精密水准测量 典型构造活动区 GNSS INSAR
下载PDF
形变热处理对Incoloy 800合金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江鸿 刘航 +1 位作者 强雨霖 张子旭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34,共7页
以95%冷轧获得的纳米晶Incoloy 800合金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纳米晶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在模拟Cl-的腐蚀环境中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冷轧态合金微观组织得到显著细化,500℃退火后合金得到初步回复,温度升高至600℃晶界变得清晰... 以95%冷轧获得的纳米晶Incoloy 800合金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纳米晶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在模拟Cl-的腐蚀环境中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冷轧态合金微观组织得到显著细化,500℃退火后合金得到初步回复,温度升高至600℃晶界变得清晰,同时出现析出相TiC及Cr_(23)C_(6)。700℃退火后合金发生明显的再结晶,析出相Cr_(23)C_(6)大量增加,弥散分布于基体。冷轧态Incoloy 800合金耐腐蚀性能最好,高密度位错为表面钝化膜的形成提供位点,进入活化阶段钝化膜能降低腐蚀速率。其中,600℃退火合金相较其他温度的耐腐蚀性能较好。700℃退火后,Cr_(23)C_(6)相大量析出,耐腐蚀性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loy 800合金 形变热处理 微观组织 耐腐蚀性
原文传递
5G-A通感一体技术在桥梁微形变监测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吴振海 许准 胡铭洁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25年第2期83-87,共5页
5G-A支撑极致连接和内生感知,是走向将来6G的必由之路。通感融合作为5G-A的重要特征之一,赋予了通信网络感知物理世界的能力。本文通过研究5G-A通感一体关键技术及其在桥梁微形变监测的应用与效果,为5G-A通感一体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 5G-A支撑极致连接和内生感知,是走向将来6G的必由之路。通感融合作为5G-A的重要特征之一,赋予了通信网络感知物理世界的能力。本文通过研究5G-A通感一体关键技术及其在桥梁微形变监测的应用与效果,为5G-A通感一体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推动数智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A 通感一体 桥梁微形变
下载PDF
基于SMA-CNN-GRU-Attention组合模型的矿区地表三维形变预测
10
作者 彭毅博 杨维芳 +3 位作者 闫香蓉 高墨通 侯宇豪 张德龙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4,20,共8页
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与预测研究对于矿区安全生产与灾害防治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偏向于对地面垂直沉降的监测与预测,对三维方向形变预测研究较少。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金川矿区西... 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与预测研究对于矿区安全生产与灾害防治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偏向于对地面垂直沉降的监测与预测,对三维方向形变预测研究较少。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金川矿区西二采区进行多轨道数据地表形变监测,并提出一种加入黏菌优化算法(SMA)的SMA-CNN-GRU-Attention组合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该区域地表三维形变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加入SMA进行最优参数求解后,垂直向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与均方根误差(RMSE)较CNN-GRU网络模型分别降低30%和46%;南北向预测结果的MAE与RMSE分别降低37%、39%;东西向预测结果的精度提升较小,MAE、RMSE分别降低6%和10%。SMA算法不仅可以加快模型最优参数选取效率,还能较大程度地提升CNN-GRU-Attention模型预测性能。SMA-CNN-GRU-Attention多特征输入预测模型相较其他预测模型具有优越性,为地表三维形变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形变监测 三维形变预测 SMA优化算法 组合模型
原文传递
西藏定日M_(S)6.8地震同震形变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11
作者 张丽 李曼 +6 位作者 刘斌 张玲 葛大庆 郭兆成 陈扬洋 万祥星 王宇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2025年1月7日9时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M_(S)6.8地震是一次发生在登么错断裂的正断层破裂过程。为圈定此次地震的形变影响范围,利用陆地探测一号(LuTan-1,LT-1)卫星、哨兵一号(Sentinel-1)卫星数据获取了完整的合成孔径雷达(InSAR)同震形变... 2025年1月7日9时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M_(S)6.8地震是一次发生在登么错断裂的正断层破裂过程。为圈定此次地震的形变影响范围,利用陆地探测一号(LuTan-1,LT-1)卫星、哨兵一号(Sentinel-1)卫星数据获取了完整的合成孔径雷达(InSAR)同震形变场,结合震前、同震和震后全时段InSAR结果分析地震诱发的典型地质灾害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定日地震以登么错正断层破裂为主,兼左旋走滑运动;地震形变影响范围达24200 km^(2),视线向最大形变量超过2.6 m,方位向最大形变量超过1.2 m;通过融合InSAR形变结果和光学影像,并基于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解译识别出震区变形斜坡单元3528处;地震的发生导致震区部分老滑坡重启、加速或产生新的崩滑灾害。本文通过综合遥感手段全面揭示了定日地震形变分布特点以及典型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可有效支撑地震地质灾害灾后排查与科学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同震形变 形变斜坡 典型地质灾害
下载PDF
可设计与可重构形变的液晶弹性体研究进展
12
作者 曾宪兵 段睿珏 郭玉冰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液晶弹性体因其可设计的形变与高达400%的应变在人工肌肉、软体机器人、微型机器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液晶弹性体的可设计形变源于其可设计的复杂分子取向图案。本文综述了实现液晶弹性体可设计分子取向图案的技术,包括机械拉... 液晶弹性体因其可设计的形变与高达400%的应变在人工肌肉、软体机器人、微型机器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液晶弹性体的可设计形变源于其可设计的复杂分子取向图案。本文综述了实现液晶弹性体可设计分子取向图案的技术,包括机械拉伸取向技术、外场取向技术、表面取向技术和3D打印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取向原理及应用场景,总结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目前可重构形变液晶弹性体的研究进展。可重构形变液晶弹性体能够在外界刺激下表达出不同的形变模式,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因此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研究实例简要讲解了几种实现液晶弹性体可重构形变的策略。最后,简单展望了液晶弹性体可设计形变和可重构形变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弹性体 可设计形变 可重构形变 智能材料
下载PDF
基于下肢皮肤形变的跑步压缩裤的分区设计与应用
13
作者 周捷 杨可可 叶梦婷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为了探讨动态运动状态下跑步压缩裤对皮肤形变的影响,选取5名健康男性业余跑步运动员,通过体表描线实验法,测量其在前迈、落地和后摆3个关键动作下的下肢皮肤形变,基于实验结果,设计制作了压缩裤样品,并进行了穿着舒适性的主观评价。结... 为了探讨动态运动状态下跑步压缩裤对皮肤形变的影响,选取5名健康男性业余跑步运动员,通过体表描线实验法,测量其在前迈、落地和后摆3个关键动作下的下肢皮肤形变,基于实验结果,设计制作了压缩裤样品,并进行了穿着舒适性的主观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姿势下皮肤的横向变化量在整体上相差不大,形变率在-4%~8%之间;纵向上皮肤变化量在臀部和腿部的变化明显,特别是膝盖部位的拉伸形变最为显著,达30%以上;压缩裤的分区设计能够给运动员提供良好的舒适性和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步压缩裤 皮肤形变 服装结构 分区设计 舒适性
下载PDF
基于金字塔可形变卷积的多分支视频超分模型
14
作者 孙立辉 赵宜友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为利用帧间的空时相关性特点,提升红外视频超分辨率重建效果,提出了一种改进BasicVSR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首先,使用金字塔可形变对齐代替BasicVSR中使用的光流法进行帧对齐,将参考帧和相邻帧当作输入,使用可形变卷积对帧间的偏移量进... 为利用帧间的空时相关性特点,提升红外视频超分辨率重建效果,提出了一种改进BasicVSR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首先,使用金字塔可形变对齐代替BasicVSR中使用的光流法进行帧对齐,将参考帧和相邻帧当作输入,使用可形变卷积对帧间的偏移量进行测量,使不同帧进行信息上的叠加,最大限度得到图像中的细节特征。其次,在上采样时,将参考图像与经过融合后的图像进行级联,通过浅层特征与深层特征的融合,增强特征表达能力。文章设计的模型具有轻量、运行时间短、重建图像主观视觉效果好等优点,且峰值信噪比(PSNR)与结构相似度(SSIM)以及模型运行时间等客观评价指标得到了改进。本文所提模型EbasicVSR比相关模型运行时间平均提升了19 s,信噪比提升了0.14 dB以上,结构相似度提升了2.9%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原BasicVSR模型,本文提出的模型取得了更好的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重建 BasicVSR 帧对齐 形变卷积 级联融合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钟祥市主城区地面形变监测与分析
15
作者 徐雪峰 《计算机时代》 2025年第4期52-55,共4页
本文基于2022年12月至2025年1月的26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PS-InSAR技术监测钟祥市主城区地面形变。研究发现:城区不同区域地面形变特征差异显著,中心区及南部存在轻微抬升,最大累积抬升量达16 mm;北部局部区域出现明显沉降,最大沉降... 本文基于2022年12月至2025年1月的26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PS-InSAR技术监测钟祥市主城区地面形变。研究发现:城区不同区域地面形变特征差异显著,中心区及南部存在轻微抬升,最大累积抬升量达16 mm;北部局部区域出现明显沉降,最大沉降速率为-6.8 mm/yr;形变主控因素包括地质构造活动、地表水补给效应及城市建设活动。研究揭示了钟祥市地面形变时空分布规律,为城市安全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A PS-InSAR技术 地面形变 钟祥市主城区 形变主控因素
下载PDF
基于肝脏生物力学形变模型的MIM系统配准精度评估
16
作者 苟晓芳 冯秀霞 范嵩 《医疗卫生装备》 2025年第2期49-55,共7页
目的:评估MIM系统的生物力学形变配准精度,为肿瘤适应性放疗的治疗响应反馈和剂量叠加等配准需求场景提供配准评估数据支持。方法:首先,将1个含60个金标点的新鲜猪肝在不同加热时长(不同收缩状态)的CT影像作为含金标模体影像,用金标点... 目的:评估MIM系统的生物力学形变配准精度,为肿瘤适应性放疗的治疗响应反馈和剂量叠加等配准需求场景提供配准评估数据支持。方法:首先,将1个含60个金标点的新鲜猪肝在不同加热时长(不同收缩状态)的CT影像作为含金标模体影像,用金标点附近的猪肝组织的像素平均值代替含金标的高密度点的像素值得到不含金标的模体影像。其次,将2种模体影像导入MIM系统中,采用影像形变配准(deformable image registration,DIR)和基于轮廓边界的混合影像形变配准(hybrid deformable image registration,HY-DIR)2种方法进行配准。最后,分别计算所有金标点、23个内部金标点、37个表面金标点配准得到的金标点与真实金标点的目标配准误差(target registration error,TRE)的均值,同时计算Dice系数和Hausdorff距离,并进行含金标DIR、含金标HY-DIR、无金标DIR和无金标HY-DIR这4组组间相关性、差异性检验。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0 s时相,TRE均值范围为2.14~2.20 mm,Dice系数均为0.94;在60~90 s时相,TRE均值范围为3.02~5.32 mm,Dice系数为0.95~0.97;在110~200 s时相,TRE均值大于4 mm,Dice系数为0.93~0.96。在30~200 s时相,Hausdorff距离的均值较高,最小值为3.85 mm,最大值为17.91 mm。所有猪肝组织表面金标点的TRE均值和标准差都大于内部金标点。配准方法为DIR时,猪肝组织内部金标点和所有金标点的Dice系数与TRE均值呈中等强度相关(0.4<r<0.6),HY-DIR配准方法的Dice系数与TRE均值则无相关性(r<0.2)。在TRE均值中,含金标DIR和含金标HY-DI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含金标DIR和无金标DI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在MIM系统的自适应放疗配准应用中,时相为30 s时可得到较好的配准效果;在时相为60~90 s时(体积收缩低于20%),配准误差相对较小,建议人工检查更正;在时相为110~200 s时(收缩百分比高于20%),配准误差较大。含金标比无金标配准效果更佳,DIR方法比HY-DIR方法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系统 生物力学形变模型 形变配准 配准精度 适应性放疗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的汶川县地表形变监测与潜在泥石流灾害隐患分析
17
作者 陈跨越 王保云 《四川地质学报》 202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针对“5·12”大地震为汶川县内沟谷提供了充足的松散固体物质,使该县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问题,提出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技术对汶川县地表进... 针对“5·12”大地震为汶川县内沟谷提供了充足的松散固体物质,使该县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问题,提出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技术对汶川县地表进行形变监测与潜在泥石流灾害隐患分析。通过利用D-InSAR技术监测汶川县地表形变,根据地表形变结果与高程等6个地形因子开展统计研究,并以绵虒镇板子沟作为典型泥石流潜在风险区域进行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融合D-InSAR技术和光学图像,成功检测出18处泥石流灾害隐患点,其中最大的形变达到了21.72 cm,并且分析出隐患点与高程等地形因子有强相关性;通过对板子沟的分析,发现在高程落差大、坡面多分布于阳坡、植被覆盖度和地表粗糙度低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地表形变 形变监测 泥石流 自然灾害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三维地壳形变特征与地震活动
18
作者 郝梅煊 潘正洋 +2 位作者 王武星 刘琦 赵国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51,共8页
联合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最新的水平与垂直GPS速度场,基于球面小波多尺度分析的应变求解方法,考虑区域地震矩与应变分布的权重关系,得到青藏高原东南缘三维地壳应变特征,并分析区域形变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面应变与... 联合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最新的水平与垂直GPS速度场,基于球面小波多尺度分析的应变求解方法,考虑区域地震矩与应变分布的权重关系,得到青藏高原东南缘三维地壳应变特征,并分析区域形变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面应变与垂直应变特征具有一致性。高面应变与低垂直应变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腹地和金沙江北部区域,低面应变与高垂直应变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与龙门山断裂。两者在空间上呈反比分布,说明GPS观测得到的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具有耦合性,即对于该区域地壳形变与地震危险性研究,必须考虑垂向运动因素;两者在量级上也存在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说明该区域的地壳变形可以近似认为是连续均质的弹性行为。2)应变速率类型与震源机制解具有一致性。由GPS解算得到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应变类型可以很好地匹配该区域震源机制解。正断层震源机制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地带,逆冲断层震源机制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区域,走滑断层震源机制主要集中在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等走滑剪切作用显著的断裂带附近,说明由GPS观测得到的应变特征可以较好地描述该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结合该区域应力应变空间分布特征和地震层析成像等结果,认为龙门山断裂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处于挤压应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速度 三维地壳形变 青藏高原东南缘 生长扩展 地震活动
下载PDF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级强震地表同震形变特征与房屋建筑震损分析
19
作者 谭莎莎 杨莹辉 +5 位作者 许强 王运生 赵伟华 罗永红 陈强 吉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2,共11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了M_(S)6.8级强震,此次强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及大量房屋倒塌。综合利用国内外雷达卫星影像,成功提取了定日地震地表形变场,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近南北走向的登么错断裂,同震断层...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了M_(S)6.8级强震,此次强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及大量房屋倒塌。综合利用国内外雷达卫星影像,成功提取了定日地震地表形变场,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近南北走向的登么错断裂,同震断层破裂长度约45 km,并以正断层运动为主,且地表形变集中在断层西侧上盘区域,最大形变量达2.1 m。结合InSAR相干系数、地震前后雷达影像后向散射系数以及现场调查,开展了震区房屋建筑震损分析。结果表明倒塌房屋集中在断裂以西上盘,该特征与地表形变强烈区吻合;且震区房屋倒塌比例随距断裂距离增加呈衰减趋势。其中登么错西北的长所乡及周边村落为房屋倒塌最为严重区域,部分村落房屋倒塌比例超过75%,而震中所在查吉村及临近区房屋倒塌现象相对较弱,与野外调查震中未见断层地表破裂的震损现象一致。研究成果为地震灾害评估和震后重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级强震 InSAR同震形变 同震断层破裂 房屋建筑震损分析 地震野外调查
下载PDF
天线阵形变实时感知与调控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文芳 李雨 +2 位作者 胡瑞贤 陈竹梅 黎业飞 《电子机械工程》 2024年第2期6-10,24,共6页
针对共形天线采用天线与平台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后,平台变形产生的天线阵精确感知问题,开展天线形变实时感知与调控方法研究。提出一种天线阵实时形变监测与补偿(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搭建传感器网络以实现天线形变实时精确测量... 针对共形天线采用天线与平台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后,平台变形产生的天线阵精确感知问题,开展天线形变实时感知与调控方法研究。提出一种天线阵实时形变监测与补偿(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搭建传感器网络以实现天线形变实时精确测量、天线阵形变重构、天线阵形变控制与性能补偿等一系列相关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阵形变 形变实时感知 形变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