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干眼兔角膜形态学及角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丁宁 韦庆波 +3 位作者 刘成勇 邓伟民 徐倩 高卫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 探讨针刺对干眼兔角膜形态学及角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针刺对干眼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雌雄不拘的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假针刺组,每组6只。空白组为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其余3组动物每... 目的 探讨针刺对干眼兔角膜形态学及角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针刺对干眼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雌雄不拘的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假针刺组,每组6只。空白组为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其余3组动物每天800、 1100、1400和1800时于皮下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2.0 mg·kg-1,连续35 d直至实验结束。假针刺组:于造模后第22天给予假针刺治疗(睛明BL1、攒竹BL2、丝竹空SJ23、太阳穴EX-HN5、瞳子髎GB1),钝针头点刺穴位,不刺进穴位,每天1次,连续14 d。针刺组:于造模成功后第22天给予针刺治疗,穴位同假针刺组。造模后第0、21、28、35天分别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第35天进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之后处死动物,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角膜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造模后第28、35天,针刺组、空白组兔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第35天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假针刺组与其他组相比,兔角膜基质层出现大量球状免疫细胞和边界不清大小不规律的活化基质层细胞,可见具有不规则细胞间间隙的区域,存在炎症;针刺组基质层细胞形态得到改善,细胞呈轻微激活状态,角膜神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造模后第35天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假针刺组兔角膜组织表面可见角化过度的扁平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局灶上皮细胞层数增多,表面上皮细胞脱落;针刺组角膜上皮有接近4~6层上皮细胞,上皮脱落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淋巴细胞浸润减少。造模后第35天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假针刺组兔角膜上皮细胞出现异常的微绒毛结构和上皮细胞缺失,细胞间隙增宽,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桥粒解体伴随线粒体肿胀;针刺组上皮细胞微绒毛结构稀疏且短,仍见局部缺失,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线粒体未见明显肿胀。造模后第35天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假针刺组p-NF-κB p65表达均上调(均为P<0.05);与模型组、假针刺组相比,针刺组p-NF-κB p65表达均下调(均为P<0.05)。结论 针刺可以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改善兔干眼模型角膜炎症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干眼 角膜形态学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1000份辣椒种质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裴红霞 武旭霞 +1 位作者 冯海萍 高晶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90,共18页
明确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辣椒育种的亲本选配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收集的1000份辣椒种质的19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开展果实... 明确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辣椒育种的亲本选配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收集的1000份辣椒种质的19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开展果实形状、始花节位、辣椒机械采收理想株型等的育种工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000份辣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0.80%~6199.29%,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3~2.274,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71对性状形成了相关性,有131对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2.75%,8个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聚类分析将1000份种质聚为8类,每类的遗传多样性各不相同,可服务于不同的育种目的。本研究采用的辣椒种质份数多达1000份,遗传多样性丰富,为辣椒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试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种质资源 形态学性状 遗传多样性 果实形状
下载PDF
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运行
3
作者 宋颖博 蒋菲 +2 位作者 张艳 董清清 张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865-869,共5页
目的建立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EQA)体系,对基层医院检验人员细胞形态识别能力进行评价。方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临床检验中心采用图文摄像系统挑选外周血涂片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胞或物质图片建立血细胞形态学图谱库,结合EQA管理网络平... 目的建立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EQA)体系,对基层医院检验人员细胞形态识别能力进行评价。方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临床检验中心采用图文摄像系统挑选外周血涂片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胞或物质图片建立血细胞形态学图谱库,结合EQA管理网络平台构建血细胞形态学EQA体系,并开展2023年160余家基层医院血细胞形态学两次共20幅质量评价(质评)图片的EQA工作。结果构建的图谱库涵盖78类各种血细胞,共1520幅图片,包括红细胞系、粒细胞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单核细胞系、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系。2023年血细胞形态学EQA工作通过EQA管理网络平台进行了数据上报、质评成绩发布及汇总分析等。两次EQA均取得满分成绩的实验室数为27家(16.67%),第1次和第2次合格实验室数分别为123家(75.46%)和138家(85.18%),两次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构建了较完善的血细胞形态学EQA体系,并在基层医院检验人员细胞形态识别能力的评价中得到了较好的运行,同时也反映出基层医院检验人员血细胞形态识别能力亟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学 室间质量评价 图谱库 能力验证 基层实验室
下载PDF
结合SAM大模型和数学形态学的历史地图水系信息提取方法
4
作者 赵飞 李兆正 +6 位作者 甘泉 高祖瑜 王湛初 杜清运 王振声 沈洋 潘威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1-772,共12页
历史地图记载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能够帮助了解历史规律,为当代发展提供借鉴。不同于现代地图、遥感影像等数据,历史地图保存时间久,存在留存数量少、图像精度低等问题,地图符号也与现代有所差异,因此信息难以被高效提取。针对该问题... 历史地图记载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能够帮助了解历史规律,为当代发展提供借鉴。不同于现代地图、遥感影像等数据,历史地图保存时间久,存在留存数量少、图像精度低等问题,地图符号也与现代有所差异,因此信息难以被高效提取。针对该问题,本文以历史地图《宁夏省境黄河沿岸沟渠水道地形图》为试验数据,提出一种智能化历史地图水系信息提取方法。首先,结合符号句法,运用聚类与数学形态学方法构建数据集;然后,改进通用大模型(SAM)结构并进行迁移学习优化权重;最后,借助改进SAM自动提取历史地图水系信息。将试验结果与其他模型作对比,显示本文方法提取结果边界清晰,轮廓完整,准确率、精度等指标均为最高。同时,将提取结果与该区域水系现状作对比,发现历史上的河流沟渠如今大多改道、偏移或消失,湖泊面积大大减小。本文方法基于SAM通用大模型进行改进,验证了大模型在地图领域的可用性,为地图信息提取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图 水系提取 模糊C均值聚类 数学形态学 SAM通用大模型
下载PDF
血清P1NP、β-CTX水平联合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康成 张文 +2 位作者 张璐 马小妮 蒲三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36-939,945,共5页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分期...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分期标准(ISS)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为32例、36例和36例。同时选取同期因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原因接受骨髓穿刺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测定血清P1NP和β-CTX水平,并分析其与MM及其分期的关系。结果 MM组骨髓浆细胞比[(23.4±8.6)%]、血清P1NP[(120.5±35.6)ng/mL]和β-CTX水平[(820.4±210.3)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1.4)%、(52.3±12.4)ng/mL、(320.6±80.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M分期的升高而增高。以骨髓浆细胞比例≥10%、血清P1NP≥80 ng/mL和β-CTX≥500 pg/mL为诊断标准,对M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和95.0%,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1%和100.0%。以血清P1NP≥100 ng/mL和β-CTX≥700 pg/mL为分期标准,对MMⅢ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8.2%,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和97.1%。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P1NP、β-CTX检测对MM及其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评估MM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细胞形态学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菌食性甲虫几何形态学分析
6
作者 张应明 李盼盼 +4 位作者 佟一杰 李晓璇 何镜琳 谭海蓉 白明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菌食性甲虫与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紧密且复杂,菌食性甲虫的形态演化是否受到真菌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尚不可知.为此,选取12科菌食性甲虫并将其按栖息地的基质环境分为两类:a类栖息地的基质为森林生态系统落叶层腐殖质,b类栖息地的基质为经... 菌食性甲虫与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紧密且复杂,菌食性甲虫的形态演化是否受到真菌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尚不可知.为此,选取12科菌食性甲虫并将其按栖息地的基质环境分为两类:a类栖息地的基质为森林生态系统落叶层腐殖质,b类栖息地的基质为经真菌菌丝体分解的林木;通过几何形态学手段对两类菌食性甲虫形态进行比较,探究菌食性甲虫形态多样性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a类菌食性甲虫整体形态偏圆且纵向隆起;b类菌食性甲虫整体多扁平偏椭圆.因此,菌食性甲虫前胸背板和鞘翅形态上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菌食性甲虫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食性甲虫 几何形态学 前胸背板 鞘翅
下载PDF
峨眉拟单性木兰雄性不育的细胞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7
作者 余道平 李策宏 +2 位作者 李小杰 陈绪玲 谢孔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峨眉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是木兰科(Magnoliaceae)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的常绿乔木,属于国家Ⅰ级保护的极度濒危植物。为探究峨眉拟单性木兰两性花中雄性败育发生的时期及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理生化特性,以两性花中的... 峨眉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是木兰科(Magnoliaceae)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的常绿乔木,属于国家Ⅰ级保护的极度濒危植物。为探究峨眉拟单性木兰两性花中雄性败育发生的时期及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理生化特性,以两性花中的不育雄蕊和雄花中的可育雄蕊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观察2种雄蕊的花药发育过程,并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的含量,分析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1)不育雄蕊与可育雄蕊在减速分裂时期出现明显差异,不育雄蕊的绒毡层致密、没有发育,四分体未形成,随后解体,花粉囊中无花粉;可育雄蕊的绒毡层和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正常,成熟时花粉囊开裂,花粉粒溢出。(2)不育雄蕊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在减数分裂时期、单核期和花粉成熟期都显著低于可育雄蕊。(3)不育雄蕊POD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减数分裂时期、单核期和花粉成熟期都显著高于可育雄蕊;不育雄蕊CAT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可育雄蕊。综上认为,两性花中雄性败育发生在减速分裂时期,其败育的主要原因是物质能量代谢降低,绒毡层没有进一步发育,不能给小孢子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异常,造成细胞内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使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受阻,无法形成四分体。该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峨眉拟单性木兰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性系统演化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拟单性木兰 雄性不育 花药发育 生理生化特性 形态学
下载PDF
增强组合差分乘积形态学滤波的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8
作者 徐先峰 赵卫峰 +1 位作者 邹浩泉 宋亚囡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6,共11页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信号的非线性、非平稳、强噪声特性导致的常规时频域特征提取方法受限问题,提出一种增强组合差分乘积形态学滤波的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在分析数学形态学4种基本运算的正、负冲击脉冲提取特性的基础上,运用级联、差...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信号的非线性、非平稳、强噪声特性导致的常规时频域特征提取方法受限问题,提出一种增强组合差分乘积形态学滤波的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在分析数学形态学4种基本运算的正、负冲击脉冲提取特性的基础上,运用级联、差分、乘积构造的一种新的组合差分乘积算子(combination difference multiply operator,CDMO)具备了同时提取正、负冲击脉冲的能力,并发挥梯度乘积运算对脉冲提取更敏感的优势,实现故障信息的充分提取。引入故障特征频率比指标优化CDMO结构元素参数,修正待处理信号的几何特征,提取与结构元素相匹配的信号特征信息。在CDMO滤波的基础上,借助三阶累积量切片谱技术能够抑制高斯噪声、突出二次耦合分量的优势,准确提取故障特征频率及其倍频,增强轴承故障特征提取能力并抑制噪声干扰。依托2种不同来源的工程实际信号并与经典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形态学滤波 三阶累积量切片谱 特征提取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CTA的应用及其形态学特征分析
9
作者 赵立冬 周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CTA(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的优势,综合分析其针对颅内动脉瘤案例的评估价值,总结对象案例的形态学特征。方法:按照研究设计要求,于研究期(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00例,所有观察对象均依次以CT... 目的:探讨CTA(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的优势,综合分析其针对颅内动脉瘤案例的评估价值,总结对象案例的形态学特征。方法:按照研究设计要求,于研究期(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00例,所有观察对象均依次以CTA技术诊断,根据影像学结果,将所有病例对象分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组、颅内动脉瘤未破裂组,对其形态学特征差异进行总结性分析,评估瘤体破裂的相关性因素。结果:研究100名颅内动脉瘤患者,经CTA、手术病理等方式检查,最终明确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例75例(75.00%),颅内动脉瘤破裂未病例25例(25.00%);相比于颅内动脉瘤未破裂对象,颅内动脉瘤破裂案例瘤体大小、瘤颈、瘤体高度与瘤颈宽度比(AR)、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度比(SR)、子囊数明显更高,(P<0.05);经回归分析,瘤体大小、AR、SR、面积比均与颅内动脉瘤病例对象的瘤体破裂有关,属于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CTA技术能够高效、准确地反馈其形态学特征,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破裂风险评估中,可将瘤体大小、AR、SR、面积作为独立风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颅内动脉瘤 破裂 风险评估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梁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0-0073,共4页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1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研究组选择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联合诊断。结果 与对照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1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研究组选择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联合诊断。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分型诊断结果更好(P<0.05);研究组的诊断效能更优(P<0.05);研究组的诊断满意度更好(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诊断中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免疫学分型的临床效果更好,可以有效进行具体分型,其灵敏度及特异性评分也高,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形态学 免疫学分型 急性白血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3D-T_(1)WI评估肺癌化疗患者脑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文倩 韩小伟 +3 位作者 荣萍 李茗 张冰 吕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基于MRI 3D-T_(1)WI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脑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名肺癌化疗患者、49名肺癌未化疗患者和4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的头颅3D-T_(1)WI图像,其中化疗患者中14人有化疗前影像数据。对全... 目的基于MRI 3D-T_(1)WI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脑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名肺癌化疗患者、49名肺癌未化疗患者和4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的头颅3D-T_(1)WI图像,其中化疗患者中14人有化疗前影像数据。对全脑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分割为48个脑区,通过单因素ANOVA检验统计三组人群(肺癌化疗,肺癌未化疗,健康对照)的脑区体积差异,在每两组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14名化疗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ANOVA分析结果表明三组人群的脑体积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脑区;14名肺癌患者化疗前后有10个脑区体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是壳核(右侧),丘脑(总体,右侧),苍白球(总体,右侧),杏仁核(总体,右侧,左侧),伏隔核(总体,右侧),化疗患者小脑灰质(总体,左侧)和海马(总体、左侧)与肿瘤尺寸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肺癌及化疗均引起患者脑形态学特别是体积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头颅磁共振 形态学 肿瘤尺寸
下载PDF
幼童脑干形态学与增龄发育的数字化特征
12
作者 刘亚楠 王星 +9 位作者 李琨 孙瑞芬 马雪英 赵磊 刘宇航 杨洋 郝韵腾 李梓瑜 张少杰 李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0-1736,共7页
背景:既往对脑干研究多集中于成人和胎儿,而对国人幼童脑干的增龄发育特征研究甚少。目的:观测健康幼童脑干发育特征,探究其增龄差异及其与性别间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74例2-6岁幼童颅颈部3.0T... 背景:既往对脑干研究多集中于成人和胎儿,而对国人幼童脑干的增龄发育特征研究甚少。目的:观测健康幼童脑干发育特征,探究其增龄差异及其与性别间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74例2-6岁幼童颅颈部3.0T MRI图像行回顾性研究,测量脑干(含中脑、脑桥、延髓)正中矢状面径线、面积和角度。结果与结论:中脑、脑桥、延髓前后径在2-5岁组,中脑、脑桥、延髓纵径和面积在2-6岁组总体随增龄呈递增趋势,除延髓纵径外均呈正相关(r>0,P<0.05),在2-3岁组、4-5岁组期间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这2个年龄组可作为幼童发育重点观测指标;脑桥前后径、纵径、面积和脑干总面积与年龄相关性较强,可作为其脑干发育重点观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径线 面积 夹角 MRI 形态学发育特征 幼童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大脑皮质形态学特点
13
作者 司飞飞 刘璐 +5 位作者 李海梅 董敏 曹庆久 孙黎 钱秋谨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儿童的大脑皮质形态学特点。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ODD儿童16例,不共患ODD的ADHD儿童2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36例正常对照儿...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儿童的大脑皮质形态学特点。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ODD儿童16例,不共患ODD的ADHD儿童2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36例正常对照儿童。采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估智商。所有被试进行脑磁共振成像扫描及数据采集,采用FreeS urfer软件分析大脑皮质形态学指标。结果:ADHD伴ODD组[(6528.1±857.5)mm^(3)vs.(7591.2±657.3)mm^(3)]、ADHD不伴ODD组[(6867.2±841.3)mm^(3)vs.(7591.2±657.3)mm^(3)]左外侧颞上回脑区皮质体积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ADHD伴ODD与ADHD不伴ODD两组间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左外侧颞上回脑区皮质体积与ODD症状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皮质厚度、表面积和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外侧颞上回皮质体积减小可能是ADHD儿童的重要脑结构异常指征,共患ODD未改变这一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 大脑皮质形态学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联合形态学特征模型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期的价值
14
作者 周洁 郑燕婷 +7 位作者 江舒琪 安杰 邱士军 SUWAL Sushant 黄绥丹 陈淮 李翠 方嘉琪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联合形态学特征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方法:从癌症影像数据库(TCIA)下载并筛选出3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300个病灶),随机选取210例为训练集,90例为测试集。根据预后生存期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联合形态学特征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方法:从癌症影像数据库(TCIA)下载并筛选出3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300个病灶),随机选取210例为训练集,90例为测试集。根据预后生存期将患者分为两个组,预后生存期≤3年为1组,预后生存期>3年为2组。用3D Slicer软件在CT图像病灶中逐层勾画得到感兴趣区(ROI),再从每个ROI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t检验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运用Logistic回归建立3种预测模型,包括影像组学模型、形态学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3种预测模型效能。结果:影像组学标签、纵隔淋巴结转移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像组学模型、形态学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在训练集中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95%CI:0.722~0.847)、0.734(95%CI:0.664~0.804)、0.748(95%CI:0.680~0.815),在测试集中分别为0.737(95%CI:0.630~0.844)、0.665(95%CI:0.554~0.777)、0.687(95%CI:0.578~0.797)。影像组学模型诊断效能最佳。结论:CT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组学 形态学特征 预后 生存
下载PDF
IVF/ICSI-ET中胚胎实时监测系统与常规形态学评估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累积活产率分析
15
作者 成桂红 郑爱燕 +7 位作者 丁洁 邹琴燕 许咏乐 朱蕊 王馥新 吴惠华 李红 孟庆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分析胚胎实时监测(TLM)系统和常规形态学评估(CMA)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初步探讨拉曼光谱分析胚胎培养液对临床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 目的:分析胚胎实时监测(TLM)系统和常规形态学评估(CMA)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初步探讨拉曼光谱分析胚胎培养液对临床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TLM组和CMA组,分别选择最优胚胎行单胚胎移植(新鲜周期和复苏周期),患者第1次胚胎移植未获临床妊娠,则进行第2次,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的累积活产率和其他妊娠结局差异。同时收集IVF/ISCI受精后第3天胚胎培养液15μl,进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TLM组与CMA组的累积活产率、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早产率、累积早期自然流产率、累积异位妊娠率、累积早产率、小于胎龄儿或大于胎龄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LM组新生儿性别比低于CM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培养液拉曼光谱分析预测临床妊娠率的准确度为67.21%。结论:在卵巢储备功能良好的年轻女性中,进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时TLM评估胚胎优势不明显,需警惕基于动力学参数的胚胎选择可能影响性别比。拉曼光谱分析胚胎培养液尚不能很好地预测胚胎的种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胚胎实时监测 常规形态学 拉曼光谱分析 累积活产率
下载PDF
大红鹳整体骨骼标本的制作与形态学特征
16
作者 赵岩 李曦 +6 位作者 刘金鹏 胥哲 李辉 国欣欣 陈希鑫 普天春 赵素芬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结合传统及改进工艺,采用剥皮、去除内脏、剔肉、拆解、消化、脱脂、漂白、装架、保存等工序制作成年雄性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oseus)整体骨骼标本。制作时,选用市售84消毒液水溶液进行软组织消化,并在剔肉时保留腕关节、肘关节、膝... 结合传统及改进工艺,采用剥皮、去除内脏、剔肉、拆解、消化、脱脂、漂白、装架、保存等工序制作成年雄性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oseus)整体骨骼标本。制作时,选用市售84消毒液水溶液进行软组织消化,并在剔肉时保留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轴关节处的肌腱组织,在装架完毕后小心剔除,以确保大面积关节接触面或细碎籽骨的精确组装。制作的骨骼标本形态完整、外观莹白,易于长期保存,适宜推广应用。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对标本进行系统的形态学观察和描述,发现大红鹳不仅具备鸟类骨骼轻便和坚固的共性,其下颌骨、颈椎及下肢骨也具备适应饮食和涉水生活习性的特性,收集的相关骨骼参数为未来鸟类的骨骼系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鹳 整体骨骼标本 标本制作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火刃针对肩周炎家兔模型局部组织形态学和抗氧化能力及TGF-β1/Smad的影响
17
作者 苏婷 粟胜勇 +5 位作者 蔡慧倩 王琼潇 谢彩云 王甜 黄琳 杨翔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52-1657,共6页
目的 观察火刃针疗法对肩周炎模型兔肩关节组织形态学和抗氧化能力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的影响,探讨火刃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干预机制。方法 雄性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火刃针组各8只。采用连续牵引机... 目的 观察火刃针疗法对肩周炎模型兔肩关节组织形态学和抗氧化能力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的影响,探讨火刃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干预机制。方法 雄性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火刃针组各8只。采用连续牵引机械运动劳损法联合冰敷刺激法建立家兔肩周炎模型,药物组及火刃针组分别行药物灌胃和火刃针治疗,于实验第33天进行实验取材,分别取肱二头肌肌腱和滑膜,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取血清及肱二头肌、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TGF-β1/Smad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及各肌肉组织中SOD、T-AOC含量明显减少,TGF-β1、Smad1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火刃针组和药物组血清及各肌肉组织SOD、T-AOC(药物组肌肉组织除冈下肌外)含量明显增加,TGF-β1、Smad1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与药物组比较,火刃针组血清和局部肌肉组织SOD、T-AOC(冈上肌除外)、TGF-β1、Smad1含量差异显著(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显微镜下模型组出现肌腱纤维结构明显紊乱,滑膜组织增厚、毛细血管增多、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干预后,药物组和火刃针组组织形态学病变显著改善,尤其是火刃针组上述情况明显好转。结论 火刃针可降低肩周炎家兔模型局部组织机化程度,改善病理状态,对血清及局部肌肉组织中的氧自由基代谢发挥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抗氧化能力,能够降低TGF-β1/Smad表达水平,对肩周炎家兔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刃针 肩周炎 转化生长因子 抗氧化能力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基于系统思维的医学形态学数字切片库的设计及意义
18
作者 张力 骆晓燕 +4 位作者 李甜 张馨怡 徐枭喻 白生宾 廖礼彬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35-139,共5页
不同院校在医学形态学实验学科的发展速度与理念上存在差异。各个医学形态学实验学科独具特色,关注的核心内容各异,若孤立对待各学科实验,将导致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为实现系统思维,将各形态学实验学科合理整合,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 不同院校在医学形态学实验学科的发展速度与理念上存在差异。各个医学形态学实验学科独具特色,关注的核心内容各异,若孤立对待各学科实验,将导致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为实现系统思维,将各形态学实验学科合理整合,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形态学数字切片库,符合“新医科”理念。从实验教学角度来看,此举既减少实际切片损耗,也为后期保存罕见或不易获得的切片提供便利。对于各学科自身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并为相似学科提供借鉴。同时,构建医学形态学数字切片库可实现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生理与病理、诊断与治疗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基础医学与临床的结合,引领医学教育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并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数字切片 实验教学 整合医学
下载PDF
用于位场场源水平边缘增强的均衡形态学滤波器
19
作者 张建民 曾昭发 +2 位作者 吴燕冈 杜威 王永志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47-156,205,共11页
位场场源水平边缘的增强对于地质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用于源水平边缘增强的滤波器多数基于位场数据的导数构建,但这些滤波器常表现出一些不足,如输出边缘发散、无法均衡强弱异常或结果中存在额外虚假边缘等。本文通过数学形态学... 位场场源水平边缘的增强对于地质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用于源水平边缘增强的滤波器多数基于位场数据的导数构建,但这些滤波器常表现出一些不足,如输出边缘发散、无法均衡强弱异常或结果中存在额外虚假边缘等。本文通过数学形态学基本算子的组合叠加,首先定义了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边缘增强滤波器MMA,为了使该滤波器具备均衡不同振幅异常的能力,提出了MMAZ和MMAT滤波器,通过二者的极大值位置均可实现对位场场源边缘的圈定。合成数据试验结果表明,MMAZ和MMAT滤波器具有很好的均衡能力和抗噪性能,同时相比传统几种滤波器,根据这两种滤波器获得的地质体水平边缘更加清晰收敛,而且针对包含正负异常的地质情况,输出结果中没有额外边缘的产生。最后将这两种新的均衡滤波器应用到老挝万象盆地某钾盐矿区的重力异常和中国西北某金属矿区航磁异常数据的处理中,获得的构造线位置更加准确清晰,从而进一步说明了这两种滤波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增强 数学形态学 位场 均衡滤波器
下载PDF
西沙群岛10种鹦嘴鱼鱼体形态学研究
20
作者 康志鹏 刘永 +3 位作者 李纯厚 赵金发 石娟 王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7,共11页
为探究鹦嘴鱼鱼体形态的主要种间差异及其在物种鉴别中的重要作用,于2019—2022年在西沙群岛海域采集到10种鹦嘴鱼,选取24个形态学性状对其进行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鹦嘴鱼物种进行形态差异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鹦嘴鱼... 为探究鹦嘴鱼鱼体形态的主要种间差异及其在物种鉴别中的重要作用,于2019—2022年在西沙群岛海域采集到10种鹦嘴鱼,选取24个形态学性状对其进行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鹦嘴鱼物种进行形态差异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鹦嘴鱼种间所有形态学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提取了7个特征值大于1的形态学指标,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86%,各物种间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反映食性和游泳能力的特征上;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所有鹦嘴鱼样本进行判别,综合判别率为81.1%;10种鹦嘴鱼的形态学聚类结果与鱼类分类结果一致,与已有研究的进化树结果差异显著,说明鹦嘴鱼的表型特征除了受遗传因素控制外,也会受环境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嘴鱼 珊瑚礁鱼类 鱼体形态学 西沙群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