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征迁移的细粒度产品形态智能决策方法
1
作者 李雄 苏建宁 +1 位作者 张志鹏 李晓晓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2,共16页
针对产品形态智能决策框架系统性不强、模型决策机制单一且历史样本数据量少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迁移学习的细粒度产品形态智能决策方法.该方法将Swin Transformer和ResNets作为骨干网络设计了3个并行混合迁移学习子网络,包括产品... 针对产品形态智能决策框架系统性不强、模型决策机制单一且历史样本数据量少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迁移学习的细粒度产品形态智能决策方法.该方法将Swin Transformer和ResNets作为骨干网络设计了3个并行混合迁移学习子网络,包括产品形态识别网络(Form-CN)、产品形态深度回归评价网络(Form-REN)和产品形态分布拟合评估网络(Form-DFEN).首先应用Form-CN对产品进行细粒度形态分类判别,实现产品形态设计定位识别任务;其次应用Form-REN对产品整体形态语义进行预测评价;然后通过Form-DFEN对产品形态进行分布拟合评估;最后由Form-REN和Form-DFEN完成综合决策.以创建的手电钻数据集进行实验,并与其他经典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设计的3个网络分别取得了99.0%的准确率、0.2583的均方误差和84.3%的准确率;所提方法能够精细、高效地辅助设计师进行综合智能决策,为产品形态智能决策提供了一个更为系统的参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形态智能决策 细粒度识别 迁移学习 并行网络
下载PDF
基于形态的具身智能研究:历史回顾与前沿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华平 郭迪 +1 位作者 孙富春 张新钰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1154,共24页
具身智能强调智能受脑、身体与环境协同影响,更侧重关注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因此,在具身智能的研究中,智能体的物理形态与感知、学习、控制的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具身智能综合吸收了机构学领域关于形态、结构,机器学习领... 具身智能强调智能受脑、身体与环境协同影响,更侧重关注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因此,在具身智能的研究中,智能体的物理形态与感知、学习、控制的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具身智能综合吸收了机构学领域关于形态、结构,机器学习领域关于感知、学习,以及机器人领域关于行为、控制等的相关研究成果,形成了相对完整、独立并仍在蓬勃发展的学科分支.但是,目前尚无文献完整地梳理基于形态的具身智能研究进展.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重点围绕基于形态计算的行为生成、基于学习的形态控制,以及基于学习的形态优化这三方面总结重要的研究进展,凝炼相关的科学问题,并总结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为具身智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智能 形态智能 形态计算 形态控制 形态−控制协同优化
下载PDF
弱人工智能时代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纾解
3
作者 孙冲亚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6,共10页
弱人工智能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时,也会在增殖性法则和全球化逻辑的共同作用下诱发意识形态风险,原因在于:一是弱人工智能过度关注“数字化身”,致使主体所在的“意义世界”发生混乱;二是弱人工智能具有“去政治... 弱人工智能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时,也会在增殖性法则和全球化逻辑的共同作用下诱发意识形态风险,原因在于:一是弱人工智能过度关注“数字化身”,致使主体所在的“意义世界”发生混乱;二是弱人工智能具有“去政治化”特征,这会加剧技术自由主义思潮弥散,削弱国家意识形态的共识整合能力;三是受制于资本逻辑的弱人工智能具有监控特性,意在传播西方价值时规训“他者”。在唯物史观展开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必须从认同重塑、意义祛魅和技术反制等维度出发,积极应对弱人工智能引发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人工智能:意识形态安全 监控资本主义 数字自由主义
下载PDF
具有真实感的长纱丝形态图像智能生成系统核心算法的设计
4
作者 徐汀荣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1-82,共2页
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图像处理水平的提高,使得利用计算机开发纱线仿真系统也就成为了可能.用户可以通过使用CAD系统仿真出纱线产品,也可以通过对纱线参数的改变来获得自己所想要的纱线产品,更可以通过网络实行异地看样、异地购买.
关键词 纱线 CAD 真实感 长纱丝形态图像智能生成系统 算法 设计 计算机 图像处理 纺织业
下载PDF
智能安全内涵与体系构建探讨
5
作者 莫宏伟 《智能安全》 2023年第1期75-81,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推广应用,人工智能给生活、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其破坏作用和隐患也引起了各国政府、机构的重视.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所引起的安全问题受到更多关注.但是,从智能的形态角度看,智能安全与人工智能安全在内...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推广应用,人工智能给生活、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其破坏作用和隐患也引起了各国政府、机构的重视.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所引起的安全问题受到更多关注.但是,从智能的形态角度看,智能安全与人工智能安全在内涵上还有很多区别.本文首先阐明智能安全的内涵,指出人工智能安全实际上主要是技术层面的智能安全,但智能安全不仅涉及技术安全,还包括智能系统在各行业广泛普及带来的国家层面的安全问题,以及机器智能、混合智能等新智能形态发展给人类整体带来的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智能安全体系并给出了具体措施.狭义的人工智能安全与广义的智能安全理念相结合,有利于确保整个国家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把握先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安全 国家安全 智能形态 智能安全
下载PDF
课堂教学技术化的价值悖论及其超越 被引量:6
6
作者 于翠翠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15-118,共4页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及教学改革过程中对高效课堂的盲目追求,很多课堂教学呈现出技术化倾向。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技术化可以细分为器物形态、工艺形态和智能形态三个维度,每种形态的技术化又因其维度差异呈现出不同的价值悖论表...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及教学改革过程中对高效课堂的盲目追求,很多课堂教学呈现出技术化倾向。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技术化可以细分为器物形态、工艺形态和智能形态三个维度,每种形态的技术化又因其维度差异呈现出不同的价值悖论表征。课堂教学技术化的价值悖论将技术置于一种尴尬境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主体不但没有因为技术的使用获得应有的解放,反而陷入被技术控制的状态。技术化不仅导致教学本身的异化,而且进一步造成教学中人的异化,背离了教学的育人初衷。要超越当下课堂教学技术化的价值悖论,必须在技术更新的基础上完成技术观的转变,即在理性认识技术、反思技术化倾向的同时,发挥制度的规约和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技术化 器物形态 工艺形态 智能形态 价值悖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