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倍性西瓜花粉形态观察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文革 王鸣 阎志红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8-330,共3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倍性西瓜 12个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 ,结果表明 :二倍体花粉多为近长球形 ,极轴 /赤道轴 (P/E)值为 1 2 83,具 3孔沟 ,花粉整齐一致 ;四倍体花粉为圆球形 ,P/E值为 1 111,有 3孔沟 ,4孔沟 ,多孔沟 ,其...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倍性西瓜 12个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 ,结果表明 :二倍体花粉多为近长球形 ,极轴 /赤道轴 (P/E)值为 1 2 83,具 3孔沟 ,花粉整齐一致 ;四倍体花粉为圆球形 ,P/E值为 1 111,有 3孔沟 ,4孔沟 ,多孔沟 ,其中有异形花粉、粘连花粉和空瘪花粉等 ;三倍体花粉全部为空瘪花粉。从孢粉学角度阐述了四倍体花粉萌发率低 ,三倍体花粉不育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性 西瓜 花粉 形态观察 电子显微镜 倍体 三倍体 四倍体
下载PDF
达氏鳇胚后发育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艳华 危起伟 +4 位作者 王成友 杜浩 张辉 沈丽 吴金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5-591,共7页
样本系黑龙江野外采集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亲体经人工受精后孵出的子一代,对刚出膜的仔鱼[0日龄,体长(12.08±0.68)mm]到早期稚鱼[60日龄,(129.21±7.69)mm]的胚后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从形态发育上看来,达氏鳇仔鱼的胚后... 样本系黑龙江野外采集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亲体经人工受精后孵出的子一代,对刚出膜的仔鱼[0日龄,体长(12.08±0.68)mm]到早期稚鱼[60日龄,(129.21±7.69)mm]的胚后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从形态发育上看来,达氏鳇仔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2个时期:早期仔鱼阶段,即从刚出膜(0日龄)到初次开口摄食(9日龄);晚期仔鱼阶段,即从初次开口摄食到各器官发育基本完成,体透明特征消失,鳍褶和颌齿彻底消失(50日龄),之后进入早期稚鱼期。早期仔鱼的形态发育和分化明显较晚期仔鱼和稚鱼快,运动、呼吸、感觉和消化等器官在此期间发育与分化快速同步协调,且速度快,使得仔鱼获得避敌与摄食能力,提高了成活率。晚期仔鱼发育主要表现为各骨板的分化和完善,鱼鳍游泳器官功能的进一步强化,鳔的发生和发育,表明此阶段游泳和躲避敌害能力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鳇 早期生活史 胚后发育 形态观察
下载PDF
不同产地冬虫夏草无性型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毛雄民 赵世明 +2 位作者 曹莉 颜珣 韩日畴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353,共11页
冬虫夏草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是冬虫夏草真菌侵染蝙蝠蛾科昆虫幼虫而形成的僵虫与真菌子座的复合体。本文从西藏、青海、云南和四川采集的新鲜冬虫夏草样品中分离和培养无性型菌株,进行分子鉴定,观察菌落和菌丝与分子孢子的显微... 冬虫夏草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是冬虫夏草真菌侵染蝙蝠蛾科昆虫幼虫而形成的僵虫与真菌子座的复合体。本文从西藏、青海、云南和四川采集的新鲜冬虫夏草样品中分离和培养无性型菌株,进行分子鉴定,观察菌落和菌丝与分子孢子的显微形态。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为冬虫夏草无性型-中国被毛孢;扫描电镜下观察到H型菌丝融合现象;冬虫夏草无性型可产生包括肾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及近球形的多态分生孢子,其大小为1.36~13.76μm×1.03~9.18μm;在同一培养基上分生孢子大小与菌株的产地有关,从大到小依次是云南、西藏、青海、四川采集的菌株;同一种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及大小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形态观察 分子鉴定 分生孢子 扫描电镜
下载PDF
黄斑篮子鱼仔、稚、幼鱼形态观察与生长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小林 杨育凯 +3 位作者 李涛 黄忠 虞为 林黑着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94,共7页
为了解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胚后发育特点,对其早期发育阶段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根据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仔鱼开口与摄食、鳍膜消退、鳍棘变化、色素沉积和全身被鳞等发育特征,... 为了解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胚后发育特点,对其早期发育阶段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根据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仔鱼开口与摄食、鳍膜消退、鳍棘变化、色素沉积和全身被鳞等发育特征,把黄斑篮子鱼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包括早期仔鱼和后期仔鱼)、稚鱼期和幼鱼期。黄斑篮子鱼初孵仔鱼全长(1.913±0.105) mm,在水温23~24.3℃,3日龄开口;6日龄卵黄囊和油球被完全吸收,进入后期仔鱼期;17日龄鳍膜消失,各鳍发育基本完成,进入稚鱼期;33日龄鳞片覆盖全身,完成变态,外部形态特征与成鱼相近,进入幼鱼期。仔稚鱼生长随日龄的增长呈现出先快后慢再快的生长趋势;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出膜后随日龄不断伸长,28日龄长到最大值,之后逐渐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胚后发育 仔稚鱼 形态观察 生长特性
下载PDF
矮牡丹花粉形态观察与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贾文庆 尤扬 +1 位作者 刘会超 刘美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79,183,共5页
以矮牡丹花粉为材料,研究花粉的形态及不同培养基对矮牡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萌发率与长球形花粉占花粉总数的百分率一致;适合矮牡丹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9%蔗糖+0.004 5%硼酸;低浓度(1×10-5~1×10-3 mo... 以矮牡丹花粉为材料,研究花粉的形态及不同培养基对矮牡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萌发率与长球形花粉占花粉总数的百分率一致;适合矮牡丹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9%蔗糖+0.004 5%硼酸;低浓度(1×10-5~1×10-3 mol/L)的Ca2+促进了花粉管的伸长,高浓度(1×10-2~1×10-1 mol/L)的Ca2+抑制了花粉管的伸长,适合花粉管伸长的Ca2+浓度为1×10-3 mol/L;低浓度(0.1×10-3 mol/L)的Mg2+促进了花粉管的伸长,高浓度(0.2×10-3~1.8×10-3 mol/L)的Mg2+抑制了花粉管的伸长,适合花粉管伸长的浓度为Mg2+0.1×10-3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牡丹 形态观察 花粉管伸长 CA2+ Mg2+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翅果油树表皮毛的微形态观察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惠 辶帝清平 +1 位作者 杨瑞林 靳振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390-1396,共7页
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珍稀濒危植物翅果油树 ElaeagnusmollisDiels 的茎、叶、果、休眠芽等多种器官表面覆盖的表皮毛,进行了详细观察.发现其表皮毛的形态和结构具有多样性,各器官有差异,据此将它们分为分支状毛、... 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珍稀濒危植物翅果油树 ElaeagnusmollisDiels 的茎、叶、果、休眠芽等多种器官表面覆盖的表皮毛,进行了详细观察.发现其表皮毛的形态和结构具有多样性,各器官有差异,据此将它们分为分支状毛、星状毛、盾状-星状毛、盾状毛四类,以及一些特殊的表皮毛,如:分支状毛与星状毛或盾状-星状毛的过渡类型称为类星状毛和类盾状-星状毛.叶片上表面的表皮毛,为分枝状表皮毛,且稀疏散布.叶片下表面的白色表皮毛,也多为分枝状表皮毛,但分布较密,叶主脉处最为稠密多为星状毛.叶柄的表皮毛形态呈现一定的梯度变化,远轴端 靠近叶片端 为类星状毛,近轴端 靠近茎的一端 为盾状-星状表皮毛,中间段为星状毛介于前二者之间.茎表面灰色的或褐色的表皮毛,以盾状表皮毛为主,夹杂少量盾状-星状表皮毛,因茎的老嫩其表皮毛形态略有不同.外果皮沟槽内的表皮毛多为盾状表皮毛,嵴部则密集星状或分支状表皮毛.休眠芽的鳞片多覆盖盾状表皮毛,只在鳞片的尖端有少量星状毛和分枝状毛.翅果油树多种器官表面多种表皮毛的存在是其适应高山 海拔800~1300m 环境的一种形态特征.表皮毛具有反射阳光、阻止水分过度散失、保温、防止机械损伤等功能.为探究翅果油树耐旱、耐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翅果油树 表皮毛 形态观察
下载PDF
人芽囊原虫粪便检查与形态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田春林 刘登宇 +3 位作者 卢作超 刘晓泉 何登贤 赵邦权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 了解人芽囊原虫的粪便检查方法和光镜下的形态特点。 方法 对就诊病人新鲜粪便,用生理盐水涂片、碘染色和吉氏染色三种方法制作玻片标本,光镜下观察人芽囊原虫的形态特征。 结果 1495例就诊病人,查出162例人芽囊原虫感染者,... 目的 了解人芽囊原虫的粪便检查方法和光镜下的形态特点。 方法 对就诊病人新鲜粪便,用生理盐水涂片、碘染色和吉氏染色三种方法制作玻片标本,光镜下观察人芽囊原虫的形态特征。 结果 1495例就诊病人,查出162例人芽囊原虫感染者,感染率为 10 .84%;三种方法可查见人芽囊原虫滋养体期的空泡型和颗粒型,检出率相近,生理盐水涂片偶见阿米巴样型,碘液染色可见包囊期。 结论 广西人芽囊原虫感染较高,生理盐水涂片和碘染色方法适用于人芽囊原虫的粪便检查,本观察图片可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芽囊原虫感染 粪便检查 生理盐水 涂片 碘染色 就诊病人 光镜 虫粪 形态特征 形态观察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F_2)胚后发育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章龙珍 宋超 +3 位作者 庄平 张涛 王斌 黄晓荣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5-761,共7页
对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F2)仔鱼的胚后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从仔鱼刚出膜[0日龄,(9.16±0.21)mm]开始一直观察到早期稚鱼阶段[53日龄,(87.12±1.92)mm]。从形态发育来看,西伯利亚鲟仔鱼的胚后发育可以分为2个时期:早期仔鱼,即从... 对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F2)仔鱼的胚后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从仔鱼刚出膜[0日龄,(9.16±0.21)mm]开始一直观察到早期稚鱼阶段[53日龄,(87.12±1.92)mm]。从形态发育来看,西伯利亚鲟仔鱼的胚后发育可以分为2个时期:早期仔鱼,即从刚出膜(0日龄)到初次开口(9日龄)摄食;晚期仔鱼,从开口摄食至器官发育基本完全(37日龄);以后进入早期稚鱼期。早期仔鱼期的形态建成与分化明显地比晚期仔鱼和早期稚鱼快,其中,早期仔鱼的感觉、摄食、呼吸、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晚期仔鱼,主要表现为各骨板的分化和完善,当仔鱼在形态上完成向成鱼转变时,表示进入了早期稚鱼期。西伯利亚鲟胚后发育的观察结果显示,发育的早期阶段各器官协调并快速发育,感觉、摄食、呼吸、游泳等器官的出现和完善,使仔鱼在短时间内具备了躲避敌害和摄食的能力,其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F2) 胚后发育 形态观察
下载PDF
银缕梅开花过程与花形态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兴剑 汤诗杰 +1 位作者 姚淦 熊玉宁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5-166,共2页
对珍稀植物银缕梅花序、苞片、花丝、花药的形态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银缕梅的盛花期在3月10~21日,花序为短总状花序,同一花序的上下两组花之间有一短轴,上面的一组为两性花,下面的一组为雄花,花序的苞片数量为... 对珍稀植物银缕梅花序、苞片、花丝、花药的形态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银缕梅的盛花期在3月10~21日,花序为短总状花序,同一花序的上下两组花之间有一短轴,上面的一组为两性花,下面的一组为雄花,花序的苞片数量为(10)12~13(14),每朵花的雄蕊数量为(5)9~15(16),没有发现雌雄蕊异熟现象。结合野生种群的结构和引种栽培的情况看,银缕梅是强阳性树种,造成银缕梅濒危的主要原因是所处地郁蔽度高,光照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缕梅 形态观察 器官发育
下载PDF
Bacillus subtilis HAB-1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形态观察及抑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亮 刘文波 +4 位作者 杨廷雅 邬国良 张宇 缪卫国 郑服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76-80,共5页
HAB-1是-株来自植物根际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将其接种N7种培养基平板上,培养72h后观察HAB-1的菌落形态及不同培养基质对HAB-1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种培养基平板上,HAB-1的菌落形态存在明... HAB-1是-株来自植物根际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将其接种N7种培养基平板上,培养72h后观察HAB-1的菌落形态及不同培养基质对HAB-1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种培养基平板上,HAB-1的菌落形态存在明显差别,菌落直径为7.95—23.51mm不等;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发现,来自不同培养基培养的HAB-1对橡胶树炭疽病菌等12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对同-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差别最大为31.33%,最小为2.66%。通过对7种培养基组分分析发现.C源和金属离子对HAB-1抑菌活性的影响较为明显,而N源则影响不大。从本试验结果可知,不同培养基组分对HAB-1的影响较大,除了影响生长速度外,对其抑菌活性物质的产生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后续对该菌的发酵及抑菌物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形态观察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帚状蜈蚣藻的修订研究——基于形态观察和rbcL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芳 姜朋 +1 位作者 赵树雨 王宏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49-1256,共8页
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岛(模式标本产地)产的帚状蜈蚣藻(Grateloupia fastigiata Li et Ding)进行了重新鉴定,结果表明:1藻体为深紫红色,高9—26 cm,基部呈圆柱状,1—2回不规则羽状分枝,皮层厚度为85—160μm,由8—1... 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岛(模式标本产地)产的帚状蜈蚣藻(Grateloupia fastigiata Li et Ding)进行了重新鉴定,结果表明:1藻体为深紫红色,高9—26 cm,基部呈圆柱状,1—2回不规则羽状分枝,皮层厚度为85—160μm,由8—11层细胞构成;助细胞生殖枝丛为典型的Grateloupia型,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由6个细胞组成,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由5个细胞组成(6cpb-5auxb型),与亚洲蜈蚣藻(G.asiatica Kawaguchi et Wang)一致。2基于rbc 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本研究的10个帚状蜈蚣藻样本与青岛产的亚洲蜈蚣藻之间无碱基差异,形成独立的进化支,与大连石槽、石庙子产的亚洲蜈蚣藻的碱基差异均为1 bp(0.08%),与日本、韩国产的亚洲蜈蚣藻的碱基差异分别为2 bp(0.16%)、3 bp(0.24%),均属于种内差异,与Grateloupia clade I中蜈蚣藻属内其他种的碱基差异为18(1.47%)—76 bp(6.19%),均属于种间差异。通过形态观察和rbc L基因序列分析,认为帚状蜈蚣藻与亚洲蜈蚣藻为同一种,将帚状蜈蚣藻作为亚洲蜈蚣藻的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门 海膜科 帚状蜈蚣藻 形态观察 RBCL
下载PDF
消化道人芽囊原虫感染小鼠形态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繁荣 乔继英 +2 位作者 张旭 杨珺华 李小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45-48,共4页
通过观察感染小鼠消化道中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B.h)的生长繁殖状况及形态特点,为进一步研究B.h的生理学特性及致病机制提供依据.用含106个B.h的虫体液经直肠感染免疫功能低下ICR小鼠,消化道内容物苏木素染色后光镜下... 通过观察感染小鼠消化道中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B.h)的生长繁殖状况及形态特点,为进一步研究B.h的生理学特性及致病机制提供依据.用含106个B.h的虫体液经直肠感染免疫功能低下ICR小鼠,消化道内容物苏木素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在感染小鼠消化道内容物中发现了与粪便及培养物不同的B.h形态.结果表明,提示体内外不同的生长环境对B.h的形态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不同的形态可能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芽囊原虫 小鼠消化道 形态观察
下载PDF
产蛋减少综合症病毒的研究Ⅰ.GC_2株的提纯及形态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怡珊 赵林 +3 位作者 李天宪 冯峰 姜平 张振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66-568,共3页
本文通过差速离心,连续蔗糖梯度离心分离纯化了EDS_(76)病毒GC_2株,提纯的病毒经电镜观察测定该病毒直径范围为60~75nm,平均直径为71nm,病毒为二十面体球形对称结构。
关键词 鸡病 减蛋综合症 病毒 GC2株 形态观察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形态观察及吞噬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建设 吴常文 +1 位作者 常抗美 苏永全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1-66,共6页
用组织学和免疫学方法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的血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活性研究。根据血细胞大小和美兰染色结果,将曼氏无针乌贼的血细胞分为2类:较小的血细胞圆形,直径7.65—8.28μm,细胞核卵圆形,核质比约0... 用组织学和免疫学方法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的血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活性研究。根据血细胞大小和美兰染色结果,将曼氏无针乌贼的血细胞分为2类:较小的血细胞圆形,直径7.65—8.28μm,细胞核卵圆形,核质比约0.66,约占细胞总数的45.3%;较大的血细胞圆形,直径9.58~10.42μm,细胞核肾形,核质比约0.40,有些细胞具双核,约占细胞总数的54.7%。饥饿乌贼血细胞数量较正常乌贼有明显下降(t-检验,P〈0.05),较大血细胞的比例有所上升,可达70%。细菌吞噬试验结果表明,较小血细胞对细菌无吞噬能力,而较大血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菌吞噬能力。饥饿组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吞噬活力稍低,但并无显著差别(t-检验,P〉0.05)。对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研究,为探索曼氏无针乌贼免疫防御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血细胞 形态观察 吞噬活性
下载PDF
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娥 付文玉 +2 位作者 赵春艳 李锋杰 张圣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关键词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6-OHDA 帕金森病 形态观察 PARKINSON 6-羟基多巴胺 黑质纹状体 大鼠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中形态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袁斯明 邢新 +3 位作者 欧阳天祥 倪灿荣 杨志勇 张敬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出生后1~6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增殖快速,排列...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出生后1~6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增殖快速,排列紧密,微血管数量迅速增加;7~12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迅速减少,微血管数量也减少但总面积明显扩大,并可见许多晚期凋亡细胞;1~3岁,大部分血管瘤组织呈微血管团样,微血管面积最大;4~5岁,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均迅速减少;5岁之后,大部分血管瘤消退完成,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结论内皮细胞数量、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的相对变化主导了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凋亡有关。微血管的变化则可能与血管发生和血管塑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演变过程 形态观察 微血管数量 血管瘤组织 内皮细胞增殖 细胞数量 微血管面积 HE染色 病理特点 细胞总数 系统分析 图像分析 凋亡细胞 脂肪组织 相对变化 血管塑形 血管发生 各阶段 出生后 5岁
下载PDF
不同日龄香猪小肠黏膜形态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金星 高登慧 +1 位作者 刘培琼 毕亚玲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小香猪 肠黏膜 形态观察 不同日龄 形态学研究 稀有动物 生长状态 比较研究 发育时期 优良品种
下载PDF
蕨菜孢子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发育过程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葸玉琴 张金文 +1 位作者 牛竣义 董晨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3-56,共4页
在离体条件下,培养并观察了蕨菜孢子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孢子接种后4~5d开始萌发,7~8d形成单列的或交叉形的丝状体,约2周后发育成片状体,到20d左右形成肉眼可见的心脏型原叶体(配子体);25d左右原叶体... 在离体条件下,培养并观察了蕨菜孢子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孢子接种后4~5d开始萌发,7~8d形成单列的或交叉形的丝状体,约2周后发育成片状体,到20d左右形成肉眼可见的心脏型原叶体(配子体);25d左右原叶体上出现性器官,性器官成熟后形成精子和卵,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后10d左右形成幼孢子体(蕨菜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孢子 离体培养 形态观察
下载PDF
致病性刺蛾幼虫及其毒刺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秦志辉 李朝品 韩玉敏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用解剖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刺蛾幼虫及其体上着生的毒刺和刚毛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刺蛾幼虫呈扁或椭圆形,体上着生枝刺,其中背侧11对,体侧9对,有胸足3对,无腹足。毒刺可分成五种类型,即箭刺、鞭刺、棒状刺、锥状刺、针... 用解剖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刺蛾幼虫及其体上着生的毒刺和刚毛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刺蛾幼虫呈扁或椭圆形,体上着生枝刺,其中背侧11对,体侧9对,有胸足3对,无腹足。毒刺可分成五种类型,即箭刺、鞭刺、棒状刺、锥状刺、针状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 刺蛾 刺蛾幼虫 毒刺 形态观察
下载PDF
红藻门新种博鳌蜈蚣藻——基于形态观察和rbcL序列分析(英文)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淼 王宏伟 栾日孝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8-944,共7页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bcL序列分析报道产自海南省文昌的红藻门海膜科蜈蚣藻属一新种:博鳌蜈蚣藻(Grateloupia boaoensis Wang et Luan sp.Nov.)。博鳌蜈蚣藻的藻体紫红色,表面光滑,软骨质,高15—40 cm;主枝侧枝均扁形,叶片状;分枝顶端呈剑...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bcL序列分析报道产自海南省文昌的红藻门海膜科蜈蚣藻属一新种:博鳌蜈蚣藻(Grateloupia boaoensis Wang et Luan sp.Nov.)。博鳌蜈蚣藻的藻体紫红色,表面光滑,软骨质,高15—40 cm;主枝侧枝均扁形,叶片状;分枝顶端呈剑形,厚度为400—800μm,由4—9层皮层细胞和髓部组成,髓丝纵走,错综交织;助细胞生殖枝丛为典型的Grateloupia型;囊果在主枝与分枝上均有分布并分布密集。在用rbcL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中,四个博鳌蜈蚣藻样品聚在一起并与莺歌海蜈蚣藻(G.yinggehaiensis)聚成一个小分支。通过形态观察和rbcL序列分析,认为博鳌蜈蚣藻和莺歌海蜈蚣藻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门 海膜科 蜈蚣藻属 博鳌蜈蚣藻 形态观察 RBC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