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影像学参数与后路间接减压效果的关系
1
作者 李文凯 李勇 +1 位作者 方忠 李光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0-807,共8页
目的:分析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参数,探讨其与后路间接减压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58例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接受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中... 目的:分析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参数,探讨其与后路间接减压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58例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接受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中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程度分为复位组(45例)和复位不良组(13例),复位不良组加做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病例的骨折相关参数,包括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术前节段后凸角、术前骨折块位于后壁的位置、术前骨折块翻转角度、术前椎管侵占率、术前骨折块高度与伤椎体后壁高度比值、术前骨折块宽度与伤椎椎管横径比值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的危险因素.结果:复位组的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及椎管侵占率分别为(34.98±6.06)%、20.64°±3.04°及(46.65±15.99)%,复位不良组分别为(43.20±12.80)%、24.80°±3.71°及(64.70±18.90)%,复位组均小于复位不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组的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89.31±6.78)%]大于复位不良组[(65.8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术前骨折块翻转角度、骨折块位于后壁的位置、骨折块高度与伤椎体后壁高度比值、骨折块宽度与伤椎椎管横径比值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椎管侵占率及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是影响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椎管侵占率及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是影响后路间接减压术后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程度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体骨折 A3型骨折 间接减压 影像学参数
原文传递
基于腕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和影像学参数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国磊 李二虎 +1 位作者 李洪飞 朱海勇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腕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和影像学参数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2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因间接暴力受伤,为单侧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分... 目的探讨基于腕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和影像学参数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2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因间接暴力受伤,为单侧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分型和程度,按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38例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B组42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采用我院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系统测量并记录两组术后骨折端复位情况相关的影像学参数(桡骨远端高度、掌倾角、尺偏角),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术后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B组术后上述腕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稳定性、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B组术后上述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桡骨远端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术后掌倾角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共80例患者,根据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和肘关节功能评分结合影像学复查,术后恢复良好58例,恢复不良2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末次复查掌倾角、手术方式与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有关(P<0.05),性别、骨折分型与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末次复查掌倾角、手术方式均是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通过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更佳,促进腕关节功能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改善与术后骨折端复位情况有关的影像学参数,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功能 肘关节功能 影像学参数 不同术式 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单侧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踝穴影像学参数变化与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关系
3
作者 毛轩宇 周明平 梁伟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6期812-814,共3页
踝关节骨折目前常采取手术治疗,能解除持续位移造成的距骨倾斜和足内翻畸形,恢复踝关节正常活动度和肌力[1]。研究显示,踝关节骨折引起的踝穴深度和宽度增大使距骨承受的应力失衡,严重时可造成关节软骨损伤[2]。踝关节骨折术后踝穴和关... 踝关节骨折目前常采取手术治疗,能解除持续位移造成的距骨倾斜和足内翻畸形,恢复踝关节正常活动度和肌力[1]。研究显示,踝关节骨折引起的踝穴深度和宽度增大使距骨承受的应力失衡,严重时可造成关节软骨损伤[2]。踝关节骨折术后踝穴和关节面的稳定性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探讨踝穴影像学参数与关节活动度、肌力的关系,可有效评估踝关节面生物力学稳定性,为术后康复提供可靠依据[3]。既往研究报道了踝穴相关指标与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4],但关于踝穴影像学参数变化与关节活动度、肌力等关系的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骨折 踝关节 影像学参数 肌力
下载PDF
不同入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效果及对MRI影像学参数、脊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官从锦 赵恒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符合纳排标准的96例CSCIWFD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法分为两组,A组的48例采取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的48例采取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符合纳排标准的96例CSCIWFD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法分为两组,A组的48例采取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的48例采取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融合、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脊髓损伤(ASIA)分级、颈椎(JOA)分数]、影像学主要参数[弥散系数(ADC)、向异性(FA)、最大脊髓压迫(MSCC)]、血清免疫球蛋白(Ig)含量及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术后下床活动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ASIA分级、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两组上述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坚强植骨融合时间短于B组,术后3个月时融合率91.67%高于B组70.83%(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ADC、FA、MSCC均较术前降低,且术后6个月A组低于B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血清IgG较术前降低,且术后6个月A组IgG水平低于B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血清IgA、IgM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4.17%与B组8.33%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路、后路手术治疗CSCIWFD,均能使损伤节段获取良好的稳定性,恢复脊髓神经功能。但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如损伤部位、损伤类型、脊髓受压部位,个体化地选择入路方式是手术成功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 影像学参数 颈脊髓损伤 脊髓功能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腰骶融合对髋关节间隙的X线影像学参数变化及危险因素研究
5
作者 黄兆海 陈杨宗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0期1811-1814,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中多节段腰椎融合和骶骨融合对髋关节间隙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65例腰椎融合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均进行了全脊柱X光检查。测量参数包...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中多节段腰椎融合和骶骨融合对髋关节间隙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65例腰椎融合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均进行了全脊柱X光检查。测量参数包括:矢状位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中心边缘角(center edge angle,CEA)、最小髋关节宽度(MJW),以及腰椎融合节段数量、是否进行骶骨融合、随访时间和髋关节磨损情况(mm/年)。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明确髋关节间隙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所纳入的265例(511个髋关节)初次行腰椎融合术患者,男性95例(190个髋关节),女性170例(321个髋关节),年龄(71.1±7.9)岁,术后末次随访时TK(33.8±15.6)°、LL(33.4±16.6)°和SS(26±11.3)°与术前测量值TK(29.3±15.7)°、LL(26.8±16.9)°、SS(23.8±10.9)°相比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末次随访时SVA(73.8±55.7) mm、PT(23.3±9.9)°与术前测量值SVA(89.2±64.2) mm、PT(26.1±10.2)°相比显著降低(P<0.05)。髋关节骨关节炎(Hip Osteoarthritis,HOA)亚组比较:OA进展组中的腰椎融合节段数量显著多于非进展组(P<0.01);而两组在CEA比较中无差异(P>0.05),同时,腰椎融合节段四级或四级以上的患者髋关节间隙磨损(0.15±0.26 mm/年)明显快于三级以下的患者髋关节间隙磨损(0.1±0.17 mm/年)(P<0.05)。结论 多节段腰椎融合和骶骨融合加重HOA的进展,性别、腰椎融合节段数量、骶骨融合和随访时间均是导致髋关节间隙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间隙 骨关节炎 脊柱矢状位 影像学参数 腰椎融合和骶骨融合
下载PDF
基于影像学参数撬拨复位治疗后倾角>15°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
6
作者 曹书杰 刘奕阳 +3 位作者 王朝晖 刘建伟 张亮 刘从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3期4022-4025,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影像学参数斯氏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倾角>15°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25例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后倾角>15°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患者。... 目的:观察基于影像学参数斯氏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倾角>15°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25例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后倾角>15°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基于影像学参数斯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13例,原位内固定治疗1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外展角、后倾角、股骨颈短缩、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随访20~48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及股骨头坏死等发生。两组间术前外展角、术前后倾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原位内固定组9例、撬拨复位内固定组1例存在髋臼撞击征,有统计学差异(P<0.05)。撬拨复位内固定组术后外展角及后倾角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明显高于原位内固定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股骨颈长度均无明显短缩。两组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影像学参数斯氏针撬拨可满意复位后倾角>15°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可减少髋臼撞击征发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参数 外展嵌插股骨颈骨折 撬拨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影像学参数测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1
7
作者 尹善青 黄耀鹏 +3 位作者 李苗钟 潘佳栋 丁文全 王欣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各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老年人桡骨骨折行手法复位中最重要的影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行保守治疗的60岁以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各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老年人桡骨骨折行手法复位中最重要的影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行保守治疗的60岁以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男17例,女28例;年龄60~89岁,平均64.49岁;随访测量影像学参数以并评价临床疗效。影像学参数是在标准腕关节X线片上测量掌倾角、桡骨高度、尺骨变异、尺偏角等;腕关节临床疗效通过Dienst评分标准来评价;多因素线性回归法分析各影像参数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所有桡骨远端骨折获得愈合。末次随访根据Dienst评价:优27例,良10例,可6例,差2例。影像学参数指标中桡骨高、掌倾角以及尺骨变异和自测腕关节功能有明显相关性。当桡骨高>8.12 mm、掌倾角>-1.64°、尺骨变异<4.05 mm时,Dienst功能结果优良率较高。结论 :桡骨高、掌倾角及尺骨变异等影像学参数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恢复有相关性,其中最重要的参数为桡骨高度,提醒术者对于老年人桡骨骨折行手法复位时复位前后尤为注意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治疗结果 影像学参数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icro-CT影像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永贤 张顺聪 +8 位作者 梁德 杨志东 郭丹青 莫国业 李大星 冯蓬勃 郭惠智 李永巍 莫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患者以及无骨质疏松患者3者间椎体骨质的差别。方法对30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组、骨质疏松患者组及无骨质疏松患者组,每组10例。在术... 目的初步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患者以及无骨质疏松患者3者间椎体骨质的差别。方法对30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组、骨质疏松患者组及无骨质疏松患者组,每组10例。在术中分别取出3组患者少许椎体样本,椎体样本大小相等,不影响手术疗效的同时亦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患者均表示知情同意。随后分别对取出的椎体标本进行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检测,以了解及对比3组患者之间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和骨小梁情况。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组对比骨质疏松患者组、无骨质疏松患者组其椎体皮质骨BMD、松质骨BMD、骨小梁BMD和总体BMD以及皮质骨BMC、松质骨BMC和总BMC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小梁BMD、皮质骨BMC、松质骨BMC和总BMC下降显著(P<0.01);骨质疏松患者组对比无骨质疏松患者组其椎体皮质骨BMD、松质骨BMD、骨小梁BMD和总体BMD以及皮质骨BMC、松质骨BMC和总BMC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小梁BMD下降显著(P<0.01)。结论较低的椎体BMD和BMC是椎体压缩骨折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患者和暂无骨质疏松人群需要预防BMD、BMC的下降,防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椎体骨质 影像学参数 骨密度 骨矿含量
下载PDF
成人脊柱畸形术前冠状面失平衡及其与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子方 王征 +5 位作者 宋凯 吴兵 张国莹 迟鹏飞 王兆翰 王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73-880,共8页
目的:测量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术前脊柱-骨盆参数,探讨ASD患者术前脊柱-骨盆参数与冠状面失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61例ASD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在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影像学参数,冠状位... 目的:测量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术前脊柱-骨盆参数,探讨ASD患者术前脊柱-骨盆参数与冠状面失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61例ASD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在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影像学参数,冠状位参数包括主弯角度(Cobb角)、代偿弯角度(compensatory angle,CCobb角)、侧凸方向(左或右)、侧凸累及椎体数(vertebra number,VN)、侧凸椎体半脱位程度(subluxation degree,SD)、侧凸顶椎旋转度(apex rotation,AR)、顶椎位置、C7铅垂线(C7PL)到S1中点的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矢状位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骶骨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矢状面平衡(SVA)。将患者分为失衡组(CBD>30.00mm,A组)和平衡组(CBD<30.00mm,B组),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比例参数,t检验比较两组影像学参数。结果:161例ASD患者的年龄为45~79岁(63.9±8.4岁),男女比为29∶132(M∶F),侧凸方向106∶55(左∶右),冠状面失衡组31例(男8例,女23例),平衡组130例(男21例,女109例),总失衡率为19.25%(31/161)。侧凸顶椎大多处于L2~L3节段,约占75.16%(121/161)。失衡组和平衡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左右侧凸比例、TK、TLK、LL、SS、PT、PI及SV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侧凸顶椎位置有显著性差异(χ2=12.692,P<0.001),失衡组顶椎位置均处于L2~L3节段;两组患者主弯及代偿弯Cobb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失衡组患者NV少于平衡组(3.87±0.85vs 4.36±0.95;t=2.639,P=0.009);失衡组患者AR大于平衡组(2.81±0.60 vs 2.32±0.77;t=-3.796,P<0.001),TLK大于平衡组(t=-2.445,P=0.017)。将顶椎处于L2~L3节段的121例患者分为失衡组(CBD>30.00mm,A′组,31例)和平衡组(CBD<30.00mm,B′组,90例),两组主弯Cobb角、C-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主弯累及椎体数明显少于B′组(3.87±0.85 vs 4.23±0.85;t=2.052,P=0.04);A′组患者AR明显大于B′组(2.81±0.60 vs 2.27±0.68;t=-3.905,P<0.001)。结论:约1/5的ASD患者术前冠状面失平衡,且侧凸顶椎均位于L2~L3节段;侧凸角度相似、顶椎旋转度较大、侧凸累及椎体数目较少的患者更易出现冠状位失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脊柱畸形 冠状位失平衡 影像学参数 冠状位平衡距离
原文传递
基于X线平片的颈椎影像学参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炎杰 贺石生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14-16,共3页
颈椎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颈椎牵引是颈椎病最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颈椎牵引前需完善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平片检查作为门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大量的影像学参数,为明确病因、评估牵引安全性、对比牵引疗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牵引 X线平片 影像学参数
下载PDF
CT骨性影像学参数对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宇 赵婧 杨帆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CT骨性影像学参数对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RI结果,将患者分为PLC损伤组和无PLC损伤组。两组均进... 目的研究CT骨性影像学参数对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RI结果,将患者分为PLC损伤组和无PLC损伤组。两组均进行CT检查,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患椎终板角、局部后凸角、椎体压缩率、椎体平移距离、棘突间距、棘突间距差值、椎弓根间距、椎弓根间距差值。结果根据MRI结果,70例患者中PLC损伤者38例,无PLC损伤者3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致伤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患椎终板角、局部后凸角、椎体平移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LC损伤组的椎体压缩率、棘突间距、棘突间距差值、椎弓根间距、椎弓根间距差值显著高于无PLC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的椎体压缩比例、棘突间距差值、椎弓根间距差值等指标,对胸腰椎骨折PLC损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骨性影像学参数 胸腰椎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 棘突间距差值
下载PDF
影像学参数对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永江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772-177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参数对第4腰椎(L4)退变性滑脱(DLS))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L4椎体发生DLS的患者56例为DLS组,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6例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及骨密度检查并测量相关... 目的探讨影像学参数对第4腰椎(L4)退变性滑脱(DLS))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L4椎体发生DLS的患者56例为DLS组,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6例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及骨密度检查并测量相关影像学参数。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的影像学参数。结果 DLS组L4腰椎Ⅰ度滑脱49例,Ⅱ度滑脱7例;滑脱指数为(0.195±0.041)。与对照组比较,DLS组椎间盘高度、L4椎体大小、椎体指数及骨密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LS组患者的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腰骶角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LS组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更偏向矢状位,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显著,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更偏向水平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椎体指数、L4椎体大小、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及关节突关节角是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相关因素。结论低椎体指数、小L4椎体,较大的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及关节突关节角增大了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滑脱 第四腰椎椎体 影像学参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左室功能异常二尖瓣反流病人MRI影像学参数与肌脂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扬 杨志 +1 位作者 马英 任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2期2253-2256,共4页
目的分析左室功能异常二尖瓣反流病人MRI影像学参数与肌脂蛋白(SL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诊治的50例二尖瓣反流病人为研究组,另选取13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对50例二尖瓣反流病人进行MRI影像检查,测量左... 目的分析左室功能异常二尖瓣反流病人MRI影像学参数与肌脂蛋白(SL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诊治的50例二尖瓣反流病人为研究组,另选取13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对50例二尖瓣反流病人进行MRI影像检查,测量左室功能及容积,并进行连续心室短轴总和测量,对照组相关数据由第三方实验中心提供。采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LN蛋白表达。结果研究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期末期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室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二尖瓣反流病人心脏显示左室扩张和心室壁变薄。研究组SLN蛋白染色信号强度高于对照组,且与影像学参数存在相关性。结论SLN作为心房调节因子在左室功能异常二尖瓣反流病人中显著上调,且与影像学参数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MRI影像学参数 左室功能异常 肌脂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改良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影像学参数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政 黄建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4期710-712,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影像学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传统L型切口,观... 目的:研究改良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影像学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传统L型切口,观察组采用改良L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影像学参数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复位时间、住院时间、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轴长、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影像学参数变化正常,利于明确骨折部位复位,降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L形切口入路 跟骨骨折 Maryland足部功能 影像学参数
下载PDF
掌侧入路锁定板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影像学参数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兵兵 刘津 +3 位作者 陈小春 李丙岩 侯建勇 毛英夫 《医疗装备》 2020年第15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板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影像学参数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掌侧入路锁定板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及腕关节...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板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影像学参数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掌侧入路锁定板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100例患者中Dienst腕关节功能优67例,良22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为89.00%(89/100)。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掌侧入路锁定板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掌侧入路锁定板 影像学参数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ALLIF对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影像学参数及ODI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国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3期2141-2143,共3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腰椎间融合术(ALLIF)对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影像学参数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影响。方法: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治疗的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ALL... 目的:探讨前外侧腰椎间融合术(ALLIF)对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影像学参数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影响。方法: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治疗的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ALLIF,对照组行后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比较两组影像学参数及ODI指数。结果:术后,观察组手术节段前凸角(SLA)、腰椎曲度(LL)、椎间高度(DH)高于对照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LIF治疗可改善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影像学参数及ODI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 前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影像学参数
下载PDF
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区影像学参数与骨微结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区影像学参数与骨微结构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月份接收治疗的20例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定义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收的20例青年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参... 目的:研究与分析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区影像学参数与骨微结构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月份接收治疗的20例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定义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收的20例青年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和骨微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V/MV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的股骨近端的CT参数CV/MV较之正常者明显降低,这与松质骨的SMI、Tb.Th和BV/TV存在密切关系,股骨颈股密度与骨微结构的参数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影像学参数 骨微结构 关系研究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腕关节稳定性影像学参数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臧仕昭 张伟滨 沈宇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45-1252,共8页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Campanacci 3级骨巨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及其与术后腕关节稳定性相关影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16年7月接受肿瘤广泛切除联合同侧自体腓骨重建术的15例桡骨远端Campanacci 3级骨巨细胞瘤患者资...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Campanacci 3级骨巨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及其与术后腕关节稳定性相关影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16年7月接受肿瘤广泛切除联合同侧自体腓骨重建术的15例桡骨远端Campanacci 3级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对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预后及其与腕关节稳定性相关影像学参数的关系。结果·15例患者中14例完成随访,1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2.3±43.3)个月。患者术前和术后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分别为21.6±2.0和23.1±2.2,功能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与术前比较,术后疼痛评分(MSTS)和生活功能评分(MSTS)改善显著(4.1±0.5vs 2.9±0.7,P=0.000;3.7±0.7 vs 3.0±0.7,P=0.012)。相比对侧,术后患侧腕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为(63.4±12.6)%,握力为(68.5±10.8)%。5例出现并发症(占35.7%),其中感染1例,骨不连3例,半脱位1例;无下肢功能障碍病例。术后MSTS评分为"良"和"优"患者的侧位片腓尺夹角分别为8.8?±5.6?和2.2?±2.4?(P=0.018);克氏针取出前后尺腓关节间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骨愈合时间与取出克氏针后的腓骨尺偏角呈正相关(r=0.60,P=0.022)。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广泛切除联合同侧自体腓骨重建术患者,其预后可能与术后腕关节稳定性相关影像学参数有关。这对腓骨重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桡骨远端 广泛切除术 自体腓骨重建 影像学参数
下载PDF
尺骨鹰嘴影像学参数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绪 赵岚 +2 位作者 徐敏 双峰 李浩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9期801-803,810,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尺骨鹰嘴的影像学数据,为尺骨鹰嘴骨折张力带手术克氏针置入方向、角度及宽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院60例成人正常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其中男30例,女30例;男性平均年龄(37.63±13.75)岁... 目的通过测量尺骨鹰嘴的影像学数据,为尺骨鹰嘴骨折张力带手术克氏针置入方向、角度及宽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院60例成人正常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其中男30例,女30例;男性平均年龄(37.63±13.75)岁,女性平均年龄(39.70±14.60)岁。分别测量并记录肘关节正位尺骨近端内翻角、鹰嘴最狭窄处宽度,肘关节侧位鹰嘴尖端过鹰嘴窝切线与尺骨轴线的夹角。结果尺骨近端内翻角男性平均为(10.71±2.77)°,女性平均(9.97±2.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男性鹰嘴最狭窄处宽度(1.90±0.96)mm,女性(1.61±0.1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鹰嘴尖端过鹰嘴窝切线与尺骨轴线的夹角男性平均(25.42±2.31)°,女性平均(23.12±2.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通过测量的尺骨鹰嘴影像学参数,为鹰嘴骨折张力带手术时克氏针进针方向、角度及宽度提供参考,提高手术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 X线 影像学参数 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