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槐耳颗粒联合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影像学检查指标及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孙亚娟 杨奕 张雅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12-0016,共5页
探讨槐耳颗粒联合介入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方案对于肝细胞癌患者影像学检查指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样本收集时间为2020年8月到2023年4月,本文选取我院110例肝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参照组。观察组给予槐... 探讨槐耳颗粒联合介入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方案对于肝细胞癌患者影像学检查指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样本收集时间为2020年8月到2023年4月,本文选取我院110例肝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参照组。观察组给予槐耳颗粒加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疗效, MSCT指标,肝功能,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生存质量要比参照组高,并且在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别(P<0.05)。通过对两组病人的疗效比较,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参照组高,并且在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别(P<0.05)。通过比较两组病人的 MSCT各项参数的改变,发现实验组的 MSCT各项参数的改变要好于参照组,并且在两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病人的肝脏各项指标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肝脏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参照组,并且在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病人的 ADR情况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 ADR总体发生率要比参照组低,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肝细胞癌患者,槐耳颗粒联合介入治疗可增强近期疗效,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耳颗粒 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影像学检查指标 效果 影响
原文传递
肝癌影像学检查“三剑客”
2
作者 杨海鹏 薄文伟 《健康生活》 2024年第2期23-24,共2页
陈先生躺在病床上不停地叹息:“我为什么没有早点来医院检查,否则病情就没这么严重了。”就在昨天,陈先生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他非常后悔没有重视身体检查。原来在3个月前,陈先生就出现了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但他认为症状不严重,身体... 陈先生躺在病床上不停地叹息:“我为什么没有早点来医院检查,否则病情就没这么严重了。”就在昨天,陈先生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他非常后悔没有重视身体检查。原来在3个月前,陈先生就出现了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但他认为症状不严重,身体可以忍受,便一直没有去医院检查,直到最近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变大等症状才到医院就诊,可病情已经较严重,治疗较困难,而且预后效果也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检查 肝癌晚期 影像学检查 预后效果 身体检查 食欲减退 三剑客 恶心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乳腺癌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王一凡 刘静 +3 位作者 马金刚 邵润华 陈天真 李明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1-319,共19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发现具有决定性意义。乳腺影像学检查在早期发现乳腺癌以及在治疗期间监测与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人工检测医学影像通常耗时耗力。最近,深度学习算法在早期乳腺癌诊断工作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发现具有决定性意义。乳腺影像学检查在早期发现乳腺癌以及在治疗期间监测与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人工检测医学影像通常耗时耗力。最近,深度学习算法在早期乳腺癌诊断工作中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梳理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对深度学习技术在不同成像模式的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为深入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乳腺癌诊断研究提供参考。首先概述了乳腺X线摄影、超声影像、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四种乳腺癌成像模式并进行了简要对比,列举了多种成像方式对应的公共数据集。重点对基于上述四种不同成像模式的深度学习架构的不同任务(病变检测、分割和分类)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对比分析了各算法性能、改进思路及其优缺点。最后,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工作的局限性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深度 计算机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关于大血管炎影像学检查的建议:2023年更新
4
作者 李钰锴 李春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1期71-72,共2页
巨细胞动脉炎(GCA)和Takayasu大动脉炎(TAK)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大血管血管炎(LVV)。颞动脉活检(TAB)和传统血管造影术几十年来一直被认为是诊断GCA和TAK的“金标准”。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和氟脱氧葡萄糖正电... 巨细胞动脉炎(GCA)和Takayasu大动脉炎(TAK)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大血管血管炎(LVV)。颞动脉活检(TAB)和传统血管造影术几十年来一直被认为是诊断GCA和TAK的“金标准”。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和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PET)在内的成像方式已经成为重要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脱氧葡萄糖 大动脉炎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巨细胞动脉炎 血管造影术 影像学检查 血管炎 风湿病
下载PDF
骨科影像学检查与临床
5
作者 近思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304-304,F0003,共2页
骨科临床重要的检查方法是影像学检查,其中最主要的是X线、CT、MRI检查。任何检查方法都应该有其适应证,骨科临床检查也不例外,这3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也应该有其相应的适应证。任何扩大检查、随意检查或用不同的检查方法重复检查都是不科... 骨科临床重要的检查方法是影像学检查,其中最主要的是X线、CT、MRI检查。任何检查方法都应该有其适应证,骨科临床检查也不例外,这3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也应该有其相应的适应证。任何扩大检查、随意检查或用不同的检查方法重复检查都是不科学的、有害的。近年来,骨科临床尤其是门诊减少了使用简单的X线检查,而以CT或MRI检查为首选或为主,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非常有害的,既增加了医疗费用,延长了检查时间导致不能及时诊断,又降低了骨科临床医生对X线片的读片能力,也逐渐淡薄了X线对骨组织摄片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更重要的是,CT、MRI检查并不能真正反映骨组织全部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与体征,可能会误导医生采用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骨科临床 重复检查 MRI检查 骨组织 及时诊断 医疗费用 X线检查
下载PDF
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患者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6
作者 张利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88-0191,共4页
研究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病患影像检查中的运用成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80名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肾内科患者,运用随机数字生成器将其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名患者。参照组接受标准影... 研究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病患影像检查中的运用成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80名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肾内科患者,运用随机数字生成器将其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名患者。参照组接受标准影像学护理流程,而实验组则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效果、护理质量、影像学检查不良事件。结果 在两组患者中,管理总有效率的分别为90.00%和72.50%,其中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显示差异性(P<0.05)。在沟通能力、护理责任感以及主动服务方面,实验组的评分显著超越了参照组,显示差异性(P<0.05)。在影像学检查中,实验组和参照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32.50%,实验组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显示差异性(P<0.05)。结论 风险护理管理模式用于肾内科患者影像学检查可以发挥良好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护理管理模式 肾内科 影像学检查
原文传递
探讨脊柱结核影像学检查中CT和MRI诊断的效果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洪贤 方伟军 +1 位作者 张晖 吴华强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影像学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开展回顾性调查分析,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脊柱结核患者,均接受CT与MRI技术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对照(金标准),评估以上两种技术的诊断准确价值,及对病变部位... 目的:探讨CT与MRI影像学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开展回顾性调查分析,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脊柱结核患者,均接受CT与MRI技术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对照(金标准),评估以上两种技术的诊断准确价值,及对病变部位、脊柱结核病变情况的诊断结果。结果:CT诊断出腰骶椎结核7例、胸椎结核15例、腰椎结核19例、颈椎结核5例,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出腰骶椎结核10例、胸椎结核16例、腰椎结核15例、颈椎结核9例,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出韧带下传播9例、椎间盘受累7例、椎旁脓肿19例、骨质破坏15例,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出韧带下传播12例、椎间盘受累11例、椎旁脓肿17例、骨质破坏10例,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特异度92.00%、准确度84.00%,明显高于CT诊断的36.00%、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灵敏度84.00%与CT诊断8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影像学检查中,CT和MRI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在早期病变诊断中MRI检查更具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影像学检查 CT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式的关怀服务在危急重症患者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银娜 杜慧娟 马文辉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索基于KANO模式的关怀服务在危急重症患者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收集我院急诊科2020年5月~11月、2020年12月~2021年5月收治的47例和43例危急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在... 目的探索基于KANO模式的关怀服务在危急重症患者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收集我院急诊科2020年5月~11月、2020年12月~2021年5月收治的47例和43例危急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KANO模式的关怀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时间、检查及时性、检查成功率和急诊关怀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检查等待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检查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检查及时性占比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诊关怀服务满意度中的情感支持评分、优质护理照顾评分、尊重评分、沟通和信息评分和满意度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KANO模式的关怀服务可缩短危急重症患者影像学检查等待时间,确保检查及时性,提高患者检查成功率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O模式 关怀服务 危急重症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眼表疾病常用非接触式影像学检查设备规范操作指南(2023) 被引量:2
9
作者 《眼表疾病常用非接触式影像学检查设备规范操作指南(2023)》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21 位作者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委会 邵毅 谭钢 刘祖国 陈蔚 张慧 胡亮 迟玮 杨卫华 杨文利 陈新建 陶勇 邵婷婷 黄晓丹 黄锦海 苏兆安 彭娟 石文卿 计丹 赵慧 谢华桃 袁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1-428,共8页
非接触式眼科影像学检查主要是指在不接触眼睛的情况下使用仪器对眼部进行检查,目前在眼表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临床上常用于眼表疾病的非接触式眼科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裂隙灯显微镜照相、非接触式眼表综合分析仪、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 非接触式眼科影像学检查主要是指在不接触眼睛的情况下使用仪器对眼部进行检查,目前在眼表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临床上常用于眼表疾病的非接触式眼科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裂隙灯显微镜照相、非接触式眼表综合分析仪、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AS-OCTA)、角膜地形图与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等。非接触式眼科影像学检查具有对患者眼睛无刺激、操作便利、患者配合度高等优势,对眼表疾病的辅助诊断及临床治疗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但非接触式眼科影像学检查仪器使用时会受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同一患者、同一台仪器不同操作者的检查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为规范非接触式眼科影像学检查仪器的操作以及提升其对眼表疾病诊断的准确性,特制定本指南。本指南主要针对非接触式眼科影像学检查仪器的规范化操作及其在眼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眼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眼科检查 影像学检查 眼表疾病 操作规范
下载PDF
超声检查:可用于孕检的影像学检查
10
作者 刘琳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年第1期68-69,共2页
生活中,有很多疾病在早期阶段并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这些疾病在出现明显症状后到院检查,通常已经处于疾病的中晚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难度。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发展,为临床很多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便... 生活中,有很多疾病在早期阶段并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这些疾病在出现明显症状后到院检查,通常已经处于疾病的中晚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难度。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发展,为临床很多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便利。超声检查是利用人体组织和气管对超声波的反射形成不同的反射波形及回声图像的一种检查方式,属于影像学检查的一种,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核磁共振、C T等检查也属于临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检查与上述检查比较而言,具有无辐射、费用较为低廉、能够重复操作、实时等优势。目前,超声检查应用最多的领域为妇产科检查,有着其他检查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仪器 反射波形 核磁共振 孕检 重复操作 早期阶段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预测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佳慧 李珊珊 +1 位作者 陈颖 王岳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787-792,共6页
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心房颤动的最有效手段,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术后复发风险预测尤为重要。当前可通过多种影像学手段在患者术前进行检查,筛选出适合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并进行术后复发风险评估,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 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心房颤动的最有效手段,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术后复发风险预测尤为重要。当前可通过多种影像学手段在患者术前进行检查,筛选出适合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并进行术后复发风险评估,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风险,减少医疗成本。本文对近几年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像学指标作一综述,为临床房颤患者的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复发 预测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检查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高娜 程凯 +2 位作者 赵赟 李少康 车志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2期191-193,共3页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倡“用现代的新科技包括西医的新技术作为工具去发扬中医”,并提出了“五诊十纲”理论,影像学检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为进一步提高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分类的准确性,此文对近年来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检查相关...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倡“用现代的新科技包括西医的新技术作为工具去发扬中医”,并提出了“五诊十纲”理论,影像学检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为进一步提高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分类的准确性,此文对近年来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检查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超声、钼靶及MRI对中医辨证分型的价值,以期从影像学的角度为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依据及规范化的中医药治疗,开拓现代医学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的治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癖 乳腺增生病 中医辨证 望诊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CT与MR影像学检查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文雯 余滔 赵露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探究CT与MR影像学检查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被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诊断和MR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CT诊断... 目的:探究CT与MR影像学检查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被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诊断和MR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CT诊断和MR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8.75%(71/80)、98.75%(79/80),MR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诊断,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肝细胞癌患者实施MR诊断,可以取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MR影像学检查 肝细胞癌 临床诊断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探讨CT及MRI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辉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6期705-707,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原发性肝癌,CT、MRI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0年5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1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存在微血管浸润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患者均行CT、MRI检查,... 目的:探讨针对原发性肝癌,CT、MRI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0年5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1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存在微血管浸润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患者均行CT、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CT及MRI征象、CT及MRI影像学特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门脉分支癌栓数量、瘤内动脉和低密度/信号环征象、局部包膜不完整、边缘模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45、3.178、14.837、56.712,P<0.05);两组患者弥散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5,P>0.05),CT与MRI检查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0、6.134、5.297、3.426、4.377,P>0.05)。结论:采用CT、MRI检查原发性肝癌患者,结果表明边缘模糊征象、瘤内动脉和低密度/信号环征象、门脉分支癌栓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血管浸润 影像学检查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优质护理联合危机护理干预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秋楠 董飒 《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联合危机护理干预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2例接受影像学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联...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联合危机护理干预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2例接受影像学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联合危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图像优良率、不良情绪、护理风险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图像优良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风险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像学检查应用优质护理联合危机护理干预可提高图像优良率,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优质护理 危机护理干预 图像优良率 意外事件发生率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的6种影像学检查
16
作者 徐子惠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年第9期72-72,共1页
肺动脉高压又称肺高血压,是由多种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其分类较多,病因广泛,部分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仍不明确。患者早期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其最常见症状为活动后气促,其他症状包括乏力、头晕、胸... 肺动脉高压又称肺高血压,是由多种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其分类较多,病因广泛,部分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仍不明确。患者早期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其最常见症状为活动后气促,其他症状包括乏力、头晕、胸痛、胸闷、心悸、黑矇、晕厥等。肺动脉高压是一类预后不良的疾病,一经诊断,通常很难治愈,且病情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状态 生命危险 影像学检查 肺动脉高压 常见症状 肺高血压 预后不良 胸痛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与评分量表在男子乳腺发育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王鹏鹏 贺子萱(综述) +1 位作者 孟化 刘宝胤(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71-775,共5页
男子乳腺发育是一种以男性乳房肥大为特征的疾病,继发于导管、基质和(或)脂肪组织增生。1/3~2/3的男性可在体格检查中发现乳腺发育[1]。其病因很多,有一些是生理性的,如新生儿期、青春期以及成年人年龄增长;有一些是病理性的,如原发或... 男子乳腺发育是一种以男性乳房肥大为特征的疾病,继发于导管、基质和(或)脂肪组织增生。1/3~2/3的男性可在体格检查中发现乳腺发育[1]。其病因很多,有一些是生理性的,如新生儿期、青春期以及成年人年龄增长;有一些是病理性的,如原发或继发性的雄激素水平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肝脏或肾脏疾病等;也有一些与药物或环境物质有关[2]。不同病因导致的男子乳腺发育,治疗对策不同:病程短的生理性增生可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药物相关的可尝试停用药物;激素水平异常的可给予相关药物调节。但如果病程较长,比如药物导致的男子乳腺发育超过1年,一般会由于纤维化的存在,很难自行或通过药物治疗达到明显的消退,这种情况采取外科手术是达到外观改善的最佳选择[1]。针对男子乳腺发育采取的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吸脂术、乳晕下经小切口乳腺切除术、微创旋切术、腔镜皮下乳腺切除术或结合吸脂的乳腺切除术等。目前文献多关注于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优劣以及相适应的患者群体,但对于男子乳腺发育的术前诊断、病情评估和术后疗效评估方法关注较少,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和评分量表的应用价值,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雄激素水平 新生儿期 治疗对策 小切口 外科手术 肾脏疾病 乳腺发育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技术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邱静 刘少强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303-1307,共5页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肿瘤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骨转移的早期诊断是肿瘤患者治疗的重点。X线、CT、MRI、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SP...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肿瘤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骨转移的早期诊断是肿瘤患者治疗的重点。X线、CT、MRI、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转移常用的检查方法,各具优缺点,临床应根据原发肿瘤的类型、部位等来选择最适合的检查方法。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其在肿瘤治疗效果评估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临床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转移检测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骨转移 影像学检查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视频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用于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与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19
作者 姚娟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1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用于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以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5例新生儿脑损伤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影像学...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用于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以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5例新生儿脑损伤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并判断检查结果、脑损伤程度与预后评价的相关性。结果首次头颅MRI结果与VEEG结果为正相关。首次VEEG结果与患儿预后为正相关,即检验结果越严重,患儿预后越差。结论视频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的应用,可提高新生儿脑损伤诊断的准确性,并且还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新生儿脑损伤 视频脑电图 预后评价
下载PDF
《图解青光眼眼前节影像学检查及诊断》一书出版
20
作者 张秀兰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1期82-82,共1页
由张秀兰著,葛坚、叶天才审校,国内著名青光眼学家赵家良、葛坚、王宁利教授亲笔作序,已于2020年4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收录1500余张精美图片,系统而全面地阐释了房角镜、UBM、AS-OCT三种主要的眼前节检查技术以及基于... 由张秀兰著,葛坚、叶天才审校,国内著名青光眼学家赵家良、葛坚、王宁利教授亲笔作序,已于2020年4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收录1500余张精美图片,系统而全面地阐释了房角镜、UBM、AS-OCT三种主要的眼前节检查技术以及基于这些检查的疾病诊断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发行 眼前节 影像学检查 青光眼 赵家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